第一篇:读《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经典摘录及点滴感悟50条[本站推荐]
读《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经典摘录及点滴感悟50条
1、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摘自《课堂亦有“道”》
感悟: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因此,“主导”总是围绕“主体”行动的,一切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
2、从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摘自《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感悟:身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教师永远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去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3、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
——摘自《不教能学会吗?》
感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的责任,如果教师只教给了学生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教师就是失败的,也是不称职的。
4、总有一天,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嗜学如命”。
——摘自《让儿童嗜学如命》
感悟:当有一天,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自觉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时,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成功的教育者‛。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培养“病梅”、畸形儿、伪君子、工具和奴仆。
——摘自《成为“他自己”》
感悟:教育要使每个孩子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他自己‛,就必须尊重每个孩子,让他们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是刻意模仿他人,这样的孩子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
6、能力来自于“动”中,知识只有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才会转化成“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为智慧。
——摘自《为智慧而教》
感悟: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当一个人学会了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这时原本僵化的知识才有了力量。
7、“自主、合作、探究”,是教育的共同“魂魄”所在,是一切课改的“不二法门”,让学生在“学”中“生”。
——摘自《“六字箴言”是不二法门》
感悟:‚自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彰显了集体的魅力,‚探究‛展示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教育的‚魂魄‛。
8、教师要尽可能抑制住自己的表演欲,而敢于放手让后学生“表演”;舞台是学生的,不是教师的!
——摘自《千万别“表演”》
感悟:教师演得再好,始终是教师的;学生演得再差,也是学生的,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表演,这才是教师明智的选择!
9、“搞舒服”,你得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惯常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他习惯于怎样学,他喜欢什么、拒绝什么。你得从他的角度、准许他下欧诺个一直的“被动”中走向“主动”,让他自我选择、自我思想、自我表达,他想说即说、想唱即唱,你得尊重他的眼睛和
嘴巴。当他的行为、方式、思考、结论和你冲突时,你应该尊重和接受这种冲突。
——摘自《想法把学生“搞舒服”》 感悟:教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准许他们与你‚唱反调‛,这是课堂发生的质的变化。也唯有质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课堂的弊端。
10、为什么中国的教改典型都出在农村?从农村教育被有意无意边缘化那天开始,农村教育就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这颇有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悲壮感。
——摘自《教育的希望在“民农”》 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穷思则变,正是因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优质生源流向城区学校的问题、师资力量逊色于城区学校的问题等。于是,他们决定破釜沉舟,把目光投向了课改。结果,一改就改出了教育的春天!
11、满世界里教辅,尽管拿来,尽管发下去,这成绩比拼的是哪个教室更“心狠手辣”,谁敢于把学生往死里逼下去,谁就是“好”教师,谁心慈手软,谁的成绩必然吃亏。
——摘自《逼上梁山反“传统”》
感悟:读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从前一个同事说的一句话。他说:‚你发现没有,每年暑假站在领奖台上领取质量奖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整’学生。‛当时,我只是付之一笑,没去多想。现在看来,还真有这个理儿。
12、时代要求教师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信仰”——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
——摘自《教育的信仰是“学生”》 感悟:我很庆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努力做到这一点——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亦亲,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和我一样走上了教育岗位,但她们念念不忘我对她们的影响和教育。我想,也许这些是我今生作为教师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13、从“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得法”,恰好是教学必须经历的三层境界。
——摘自《没有模式的课堂叫“胡搞”》 感悟:教学很像是练武功,要想练好一种上乘武功,首先必须练好基本招式,这叫‚有法‛。扎实练好了基本功,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出招,要根据对手的招式灵活出招,这叫‚无定法‛。最后,习武者将所学的各种招式融会贯通,加以升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就叫‚得法‛。
14、教育就是“选鞋子”。教育就是“打麻将”。教育即“放手”、“放生”。
——摘自《关于“教育”的四个隐喻》 感悟:传统的课堂总是让儿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从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选鞋子‛让儿童找回了自我。教育仅靠枯燥的说教犹如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打麻将‛轻松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教师真正爱学生,就应该努力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自己。
15、学习即合作。
——摘自《关于“学习”的四个隐喻》 感悟:合作生出智慧,合作产生效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学会最大限度地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收获最美的果实。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让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阶梯!
16、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摘自《教育即解放》
感悟:怎样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鲜明的特征应该是放手。唯有解放学生,才能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17、假如你想“换个花样”创新一下,那一定会被指责,轻点叫“出风头”,严重点便是“邪说异端”。
——摘自《教育的“问题门”》
感悟:死守传统不放的人犹如井底之蛙,他们不愿跳出井口,因此,他们始终看不到天空到底有多大。倘若你告诉他天空比井口大很多倍,他一定会嘲笑你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真是可笑可悲!
18、变革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割破“习惯”、“传统”,也需要割破那颗苍老的“心”。
——摘自《一把教育的“手术刀”》
感悟:很多时候,‚习惯‛和‚传统‛是外显的,具有操作性。要打破‚习惯‛和‚传统‛也并非特别困难。但是,‚人心‛始终是隐藏在人的内部深处的,看不见,摸不着,难于控制,却又十分关键。因此,要改变一个人,得首先改变他的思想,改变他的心智。
19、高效课堂正是对传统课堂的推翻和重建!
——摘自《课改的“补”与“建”》
感悟:学会放弃,实质上就是学会选择。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速度越快,离目标只会越来越远,犹如南辕北辙。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唯有一切重来,放弃传统的种种经验和套路,从零开始。
20、教育不是让人成为冷酷残暴的魔鬼,也不是再造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是指向有血有肉的生灵,他们应该拥有一种基本的状态,叫做——“不平静”。
——摘自《平静的绝望》
感悟:《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并激励他们乐观向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在‚不平静‛中健康、快乐成长!
21、枪打出头鸟,“杜郎口们”理该受到“批评”。
——摘自《课改“泥腿子现象”》
感悟:的确如此,‚枪打出头鸟‛。但是,总有一只鸟会出头,总有一只勇敢的鸟会被打。因此,当我们下定了决心要课改时,就不要畏惧那黑洞洞的枪口。与其在‚传统课堂‛里裹足不前,最终憋死,还不如冒着被‚枪打‛的危险冲出去,在新课改的课堂里浴血奋战,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22、仅仅有课改的理念,而受困于“方法”,是当今课改遭遇的最大尴尬。
——摘自《不能忽视的“两率”》
感悟: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许多教师当前所面临的困惑,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的问题。不解决方法,课改永远落不到实处,无法走进我们的课堂。
23、“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是一切尊重的起点,也是高效课堂的“开始”。
——摘自《高效课堂是什么》
感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才有了诞生的根基,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手。
24、好教育从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摘自《从课堂出发》
感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许,在课改的初期,会有一些波折,甚至会影响到成绩。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25、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摘自《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感悟:传统课堂总是视‚双边关系‛为圣旨,生怕忽视了‚教‛。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存在。于是,课堂就成了报告厅,学生多数充当的不过是听众而已。
26、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摘自《教师即开发》
感悟: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担负起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角色。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好教学。反之,有碍于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教学就是劣质的教学,应该彻底与其决裂和摒弃!
27、所谓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其实写的是“人性”二字,字后支撑着的是“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不对心灵施暴,也就是意味着从人性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生命、思考人生,然后才可滋润一生,让他们受用一生!
——摘自《做记忆一生的教育》
感悟: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一个懂得在学生心灵上写诗的老师,一定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呵护学生心灵、懂得学生情感需求的人!她教给学生的不仅
是知识,更多的是超越于知识之上的东西,是如何善待生命、善待人生的问题。
28、“零教案”可不是给教师们时间“减肥”,而是剔除那些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功效的“赘肉”。
——摘自《“零教案”不是盲目“减肥”》 感悟:想想我们平日里劳神费力撰写的教案,又有多少价值可言?可我们仍然每天坚持不懈地写着,做着这些毫无意义的无用功。有时撰写的教案根本就没用上,实在是一种徒劳。相反,我们几个老师坐在一起,口头交流教学中的问题,或者是产生一些争论对我们才是有益的。
29、教书就是“驯兽”,上课就是“对答案”,然后逼迫学生死记硬背,牛不喝水强按头,甚至会“逼牛吃肉”。——摘自《逼牛吃肉》
感悟:一个‚逼‛字足以看出教育的无奈!而‚逼牛吃肉‛更是对‚牛‛的摧残!教育走到这步境地,实在是令人震惊。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逼牛吃肉‛的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0、让学生动手、动口、动心、动神,只有坚持这样的“解放”,才能生长智慧、展现活力。
——摘自《教与学的矛盾》
感悟: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因为灵动,思维才能得到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灵感才能被激发。如果课堂上,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却目光呆滞,这样的课堂,即使纪律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31、在今天的教室里,有多少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就有多少学生在课堂里痛不欲生。
——摘自《不跪着学习》
感悟:讲台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因此,教师切不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得意忘形,臵学生的感受于不顾。这样的老师不仅是自私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32、真正的名师应该体现在对一线教师成长的引领上。——摘自《剥下“名师”的画皮》
感悟:一语道出一线教师的心声!我们需要的名师,正是能够引领我们专业成长的人,而不是名气的大小问题。
33、能让“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教师的课堂艺术。
——摘自《名师,不要成为课改阻碍》
感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老师如果能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有资格谈‚课堂艺术‛。
34、其实,不仅是名师,任何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以这样的努力去赢得敬重。
——摘自《向真名师致敬》
感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如何为自己赢得尊严、赢得别人的敬重,李镇西先生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倘若我们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即使我们不是名师,也同样可以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35、对于一线教育来讲,教科研应该就是教学本身,它不是专家的“专利”,而是贴近教师课堂和生活的最鲜活的“问题”,只是这样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我们集思广益,需要花费些时间去分类进行研究。——摘自《摒弃教科研“花瓶”》
感悟:我觉得教育科研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而不应该带有功利色彩,不能为了考核加分或是晋升职称才去临时抱佛脚,也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半途而废。
36、当某些经验过于狭隘、僵化甚至缺乏人道时,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试一试,或许立马会让问题迎刃而解。
——摘自《教师如何能有“三头六臂”》
感悟:经验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决问题,但有时也会禁锢我们的思维,扼杀我们创新的脚步!
37、山不在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的“支点”;水不在深,小课题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
——摘自《小课题研究》
感悟:课题研究在于务实,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在于课题本身有多华丽。好高骛远、追求虚名是课题研究的大忌。
38、教育是一种信仰,拥有信仰才能拥有幸福。
——摘自《教育是一种信仰》
感悟:人不可以迷信,但一定得有信仰。有了信仰,也就有了人生的目标。作为教师,如果能把所从事的教育看作是生命中的一种信仰,当作是人生追寻的梦想。那么,教师的人生之路将永远是光明的、美好的、幸福的!
39、为了我们的孩子,就算我们当教师的受点委屈行吗?管住自己的嘴巴,少讲点,再少讲点,让孩子们多说点、再多说点!
——摘自《为什么非要限定老师讲多少》
感悟:我常常想,老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讲一点,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关键是,目前的学生偏偏就金口难开。课堂上,一个个俨然是个听众,甚至是个局外人。所以,我得想办法撬开他们的嘴巴。万一不行,就先“逼”他们说,再慢慢让他们学会主动说,愿意说、爱说,这样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40、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好教师的价值只体现在“导学”上!
——摘自《“导师”要变身“导学”》
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灵性的,而不是僵化的。
41、高效教师一定是好教师,既然是好教师,那一定怀有责任和使命,为“人”而教;高效教师一定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阳光、热情、有责任心,把课堂狂欢视为教学的生命。——摘自《高效教师》
感悟:一个好教师,首先一定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引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分数而逼迫学生学习,也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实行‚满堂灌‛,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压制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老师只
会招致学生的厌恶,从而导致厌学情绪。这样的教师所在的课堂也一定是低效的!
42、传统课堂教学与高效课堂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发现”,传统教师和“高效教师”的区别在于是“施与者”还是“开发者”、激励者。
——摘自《好教师之“好”》
感悟:大道至简。‚被动接受‛和‚主动发现‛孰优孰劣?只要尝试,结果自然明了。‚施与者‛和‚开发者‛、激励者谁是真爱学生?你我心知肚明,学生心中也自有一杆秤。走出传统课堂的囹圄,解放了自己,也就解放了学生。
43、在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导演的责任,尽可能调动演员的表演欲望,挖掘演员的表演才华。这个“导”字,鲜活儿传神地给教师做出了角色定位。
——摘自《把责任交给教师》
感悟:教师要当好导演这个角色,就应该相信学生,不在课堂上和学生抢风头,要沉得住气,要耐得住‚动‛。教师要当好导演,还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当好导演,还要做到脑中有标(新课标)、心中有本(教材)、眼里有人(学生),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学会学习。
44、我们总是沾沾自喜得炫耀又有多少学生考上了一本、二本。多少清华北大,可我们从来不曾统计又有多少只“鸟儿”在这样枯燥残忍的学习里,失去了青春、创造和激情。我们今天还有多少只箱子和笼子,关着多少只可怜的鸟儿?
——摘自《养鸟师傅的“应试教育”》
感悟: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教育仍普遍存在的一种怪现状,这是学生的不幸,也是教师的不幸,更是教育的悲哀!反思!觉醒!痛定思痛,拯救孩子,就是拯救我们教师自己!
45、当我们一边在重复着“自主”的谎言时,一边却又牢牢地把守着课堂,这样的课堂,哪里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而是教师展示技艺的舞台!——摘自《教师的“占位”》
感悟:‚自主‛不能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如果仅仅只是‚口动‛而不行动,即使说上一千遍一万遍,说得口舌生疮,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学生不需要这样虚伪的谎言,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伤不起,咱教师也伤不起。
46、心与心的对话的核心是民主、平等。对话式教学以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为基本前提,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
——摘自《变味的“对话”》
感悟:心与心的对话,再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倘若能够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相信学生也一定把心扉敞开,与教师交流。心灵与心灵地交汇,思想与思想地碰撞,情感与情感地沟通,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情感、爱与责任!
47、让儿童动起来的课堂正是从认知儿童的天性出发,巧妙利用儿童的天性,从而完成了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教学飞跃。
——摘自《利用儿童的“太阳能”》
感悟: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好动的孩子更具有灵性。课堂一旦扼制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甚至凝固。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教师要想轻松达到预设的目标,那无疑比登天还难。
48、教室应该是“生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
——摘自《教室即成长》
感悟:每一个孩子就好像一粒种子,如果落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又有煦暖阳光的普照、和风与细雨地吹拂和滋润,他们一定会生长得茂
盛、水灵。反之,如果落到了贫瘠的土壤里,享受不到阳光的亲吻和雨露的滋润,他们一定会长得稀疏、干瘪,甚至长成畸形。因此,教师就是要努力给学生这片沃土,并带给他们阳光雨露,让学生在教室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长成参天栋梁!
49、班规其实测试出了教育者的境界,也考验从教者的教育智商。
——摘自《挑战克拉克的班规》
感悟: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站在大境界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普通人看到老了的葫芦,只能想到把它锯开做成瓢舀水用,但是庄子却能想到把它绑在身上,畅游于大海之上,这就是境界的问题。教师的境界高远,才能看到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在制定班规时才能不拘泥于课堂行为规范,在运用班规时才不会循规蹈矩。
50、巧借“问题学生”解决“学生问题”,通过引入班级竞争,唤醒沉睡的心灵,并促使他们一步步、一点点走向人生成功的体验,从而也使自己的办学柳暗花明。
——摘自《巧用“问题学生”资源》
感悟:‚尺有多短、寸有所长‛。‚问题学生‛也有问题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放大‚问题学生‛的优点,并通过激励、竞争等多种方式,让‚问题学生‛走出问题的牢笼,挣脱问题的枷锁,重新找回迷失的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长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第二篇:我给爸爸打分
习作:
我给爸爸打分
人人都有自己的爸爸,要是有人问我:“你爸爸怎么样?”我只能皱皱眉头叹口气.要是让我像老师批改作业那样,给爸爸打个分,那还很作难.还是让我说件事吧!我爸爸是一位教了20年书的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他不象李明的爸爸,整天有着吃不完的“高级补品”,也不像王蓉爸爸,有花不完的钱.他呀,有的只是批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夏天的夜晚,每当我看见你拉着自己孩子的手,在马路上,在路灯下,悠闲地散步,讲着动听的故事,我是多么羡慕!要知道,从我懂事的天起,我不知道跟爸爸提出过多少次这样的要求,可爸爸总是对我说:“你要知道,明天还有一百多个学生等着听爸爸的课呢!爸爸能放下他们跟你散步吗?”
第一个教师节后,爸爸更忙了!常常夜里睡得很晚很晚.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总对我说:“不要害怕,多看书,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一切.”妈妈看在眼里,常常背着我焦急地对爸爸说:“就一个孩子,你要多关心他的学习啊!”爸爸说:“我是一个人民教师,难道不关心自己的学生吗?要知道,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双职工,没有时间辅导他们,我不关心谁关心?咱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老师!差不了.”
像这样的事,我一口气能说上一大堆.请您猜一猜,我给爸爸打多少分?
我爱读书
从我识字开始,我就很喜欢读书。
最初我看的都是小人书——连环画。一幅幅简练而优美的画,配上精彩曲折的故事,连环画深深地吸引了幼时的我。从这些小人书中,我知道了八仙过海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斗智斗勇,苏小妹的聪明伶俐,了解了中国古代传统灯谜游戏,也学习了很多成语。还有外国的丁丁历险记、格列佛游小人国和大人国等等。小人书虽小,却在我眼前展现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将我引上爱读书的道路。
在我上五年级后,我开始阅读一些大部头了。如《三国演义》,《十二女将出征》等演义小说。虽然不是看得很懂,但我人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爸爸因此常常提醒我,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心灵的窗户——眼睛。爸爸还引导我,演义小说毕竟是小说,多了解中国的历史会看得更明白。因此,我让爸爸给我买了《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长期的阅读,我获得了很多知识,了解了人类的起源,夏商周更替、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秦始皇平定六国,唐宗宋祖,清朝的闭关自守和落后等等。
我也喜欢阅读一些杂志和当代的文学作品。我最喜欢的杂志是《读者》。我认为《读者》是一盏人生的指路灯,它教给我真善美,教我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关心他人、孝敬父母。例如《奶奶的账本》这篇文章,写了一对独自居住的老夫妻。老奶奶希望的不是儿女孙子给她钱,而是孩子们有空时回来看看他们,即使孩子们工作忙,也能记住往家里打个电话,那怕只是一句体贴的问候,也能让老人家开心一天。老奶奶的账本上记载的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问候和关心。很多时候老人就像小孩子,需要我们去呵护,关心。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看科普类的书刊。例如《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的秘密》、《昆虫记》等等。这些书让我了解到一个宏大的宇宙,就像为什么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奇妙的、可爱的小生物等等。
书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爱读书!
第三篇:《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读后感
《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读后感
二七区永安街小学王媛
拜读了李炳亭老师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这本书对我震动很大,我不赞成对传统课堂打0分,所谓传统课堂,指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考试为唯一评价,培养精英的满堂灌课堂。这样的课堂面对今天的现实确实有许多弊端,但打0分却有些过了,基础知识仍是学习的中心,仍是提升能力,增进智慧的基础。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之一,教师的作用仍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仍需要讲。
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这本书的价值,相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课堂变革,特别是对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有非常大的作用。它给我们一个重新认识当下课堂的平台,给我们针对今天的现实与未来的社会需要审视今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今天的课堂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局面,当下是到了每一个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革新自己的时候了,传统的课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评价等到了非改的时候了,传统的教师地位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候。
这本书还为我们进行了观念的洗礼。在观念上,树立“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探索;解放他的眼睛,让他自己去观察;解放他的嘴,让他自己去探讨、表达;解放他的脑,让他自己去思考、总结。“教师即开发”,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作为专业引领者,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资源;作为引导者,开发自身人格教育最大影响;作为组织者,让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研究者,开发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和个人职业幸福的源泉。“教室即成长”,真正发挥学生主体,让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让教室成为职业成功与幸福的场所。“学生即创造”,只有教师的真正开发,才能保证学生的真正创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证学生在课堂的真正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造中自觉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
今天,社会的需要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及教育形式作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已
到了紧迫的程度。传统的课堂在过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教师也适应了这种课堂,改变虽然痛苦,但也快乐,战胜挑战的过程是享受成就感的过程。
只要我们本着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在研究的状态下教育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少讲,学生多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地方,使学校真正成为“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地方。
第四篇: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读后感
传统课堂的挑战者——高效课堂
徐杰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存在的种种弊端,上至国家,下到平民百姓都将教育问题无形的推向社会矛盾的顶端。那么,传统课堂到底错在哪里?高效课堂到底又能改变些什么?中国教师报记者、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先生用一本《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的认识。
其实在《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出来之前,李炳亭先生已经在研究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基础上,写了一本《高效课堂22条》,该书中详细的解释和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模式、意义、实施方法等等,但并未对传统课堂做更多的评价。可是此次《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一书,却是向起诉书一样,对传统课堂做了最严厉的批评,也可是说是谩骂。如其书中写到:“传统课堂……是教育不择手段的急功近利,是饮鸩止渴抑或杀鸡取卵……忤逆了人性,牺牲了发展。”“儿童出卖发展,教育出卖人性、教师出卖责任、时代出卖希望、民族出卖竞争力,人类出卖明天……”当然,这些无非也是他所使用的一种语言,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广大的人民和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传统教育的不足,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无论书写的如何,别人怎么评论,从个人角度讲,我觉的社会上应该有这样一个人,写出这样一本书让世人去拜读,不管对其观点是否认同,但是这种敢为中国教育发展而提出自己想法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其次,书中对传统课堂提出的种种不足,确实是现实中存在的。虽然
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像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发展,也在影响着世界的文化,但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处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今天的课堂模式早晚有一天也要成为历史,被更好的教育方式所代替。只不过,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并不能一蹴而就,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看清楚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改进。随着教育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实施,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培养“考生”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一个发展的人,在这点上是和高效课堂一致的,因为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总之,在现行的教育情况下,传统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高效课堂必然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改善,成为各学校学习的楷模。
第五篇:《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读后感
这学期的每周读书,我都选择了李炳亭老师的《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书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促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李炳亭先生对书名的解释如下:不让老师讲,其实就是希望老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高效课堂是学生的学习的天堂,一个侧重讲,一个倡导学,课堂总共40分钟,讲得多就无法学,当然我讲的“学”是自主性学习。实践早就证明老师的讲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为了充分让老师们认识到学是教学的核心,我因而把传统课堂判为0分。这些话对我的震动很大,他在书中把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的淋漓尽致,且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同时,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课堂的平台,那就是高效课堂,是书中的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字,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代表着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它让我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当下是到了每一个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的时候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评价等到了非改的时候了,传统的教师地位也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候。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即开发”,要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真正发挥“学生为主体”,让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让教室成为职业成功与幸福的场所。“学生即创造”,只有教师的真正开发,才能保证学生的真正创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造中自觉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
总之,读了李炳亭老师写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我感觉这短时间是有很大收获的,是有意义的。今后我还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精神食粮,使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