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传感器总结与展望 结课论文
长沙学院期末论文
完
成 新型传感器总结与展望
学生所在系(院)电信系 专
业(方向)电气 年
级 14级 姓
名 于佳妮
学
号 B20140601326 任课教师姓名 汪之又
间:
2017
年
5月
时
目
录
一、传感器的定义..............................................................................4
二、传感器的发展历史......................................................................5
三、新型传感器如今的发展..............................................................7
四、传感器发展方向..........................................................................8 五.新型传感器分类........................................................................10 1.智能传感器...............................................................................10 2.模糊传感器...............................................................................10 3.微传感器...................................................................................10 4.网络传感器...............................................................................10 六.未来中国传感器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展望................................11 七. 参考文献..................................................................................11
[摘 要]:传感技术作为当今世界迅猛发展起来的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传感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专家指出,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各国将竞相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新技术的发展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传感器市场,比如无线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金属氧化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与市场份额的扩大。[关键词]: 新型传感器,发展趋势,研究现状
一、传感器的定义
现如今,信息处理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在传感器的开发方面有相应的进展。微处理器现在已经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系统能力的增强,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进入传感器的信号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杂有干扰信号和噪声。为了方便随后的处理过程,首先要将信号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时还需要将信号线性化,该工作是由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电路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是和传感器部件直接相邻的。成形后的信号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传感器: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因此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虽然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无一例外的,人们对传感器设定了许多技术要求,有一些是对所有类型传感器都适用的,也有只对特定类型传感器适用的特殊要求。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不同场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高灵敏度、抗干扰的稳定性(对噪声不敏感)、线性以及容易调节(校准简易);高精度、高可靠性、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耐用性);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热、振动、酸、碱、空气、水、尘埃)的能力;选择性、安全性(传感器应是无污染的)、互换性低成本;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宽工作温度范围。
二、传感器的发展历史
国外发展传感器枝术有两条不同途径,一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走先军工后民用、先提高后普及的路子。另一条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侧重实用化和商品化,先普及后提高,由引进、消化、仿制到自行改进设计创新的路子。前者花钱多,后者花钱少,速度快。据国内专家评估,我国传感器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科研开发上要落后10年,在生产技术上则要落后15年。国外传感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非常重视传感器功能材料研究。2.对传感器技术开发十分重视。3.重视工艺研究。4.重视质量管理与市场分析。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结构型传感器例如应变式位移计。(2)物性型传感器例如固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3)智能性传感器例如美国霍尼威尔公司的ST--3000型智能压力传感器,它带有微处理器,具有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自诊断、自适应功能。(4)分子型传感器,它是利用竹子的构形和构象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电磁现象为理论基而制作的。显著特点:尺寸小到竹子级,并由一个大分子或几个分子器件所构成。
人体是各类传感器会集之处,而且绝大部分生物体内的传感器都是分子传感器。到目前为止,真正的传感器,只有在生物体内能够找到、这就提示我们,可以借助基因工程、生物合成分子传感器系统。而在我国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却仍旧令人担忧。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涉足传感器制造业,那时在上海、四川、重庆等地成立的一些企业现在仍然存在。但是今天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仍然是德国、日本、美国、俄国等老牌工业国家。在这些国家里,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许多厂家的生产都实现了规模化,有些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能达到几千万只甚至几亿只。相比之下,中国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较窄,更多的仍然停留在航天航空以及工业测量与控制上。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最大的传感器公司的年产值也仅有55000只。而且,高、精、尖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的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品牌或合资企业垄断了。
谈及国内传感器发展水平与国外相差甚远的原因,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彭瑜先生认为“主要是技术基础薄弱,研究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从事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研制生产的企业、单位有1688家,但研制、生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较少,仅占总数的10%左右。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自主研发的产品少之甚少,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甚至许多企业仅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上,发展空间捉襟见肘。国产传感器企业按照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惯性发展至今,在技术上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局面,不仅失去了中高档产品市场,而且也直接导致自己能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十分严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国产产品只能模仿别人的外形,即使这样,由于技术水平低,模仿产品的灵敏度、精度和可靠性也差强人意。除此以外,我国传感器行业分布上还不均衡,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传感器、测试测量展览会上,中国传感器协会副理事长谷荣祥提供了以下情况:国内传感器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省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其他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传感器向产业化更积极地迈进,包括通用传感器在内的传感器应用领域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和客户采购制度的完善,谷荣祥先生说“未来国内传感器厂商的数量会先增后减”,从而使中国传感器产业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传感器、测试测量展览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内传感器企业发展可喜的一面。沈阳传感器中心和青鸟元芯在压力芯片制造中取得了突破,我国很多国家级的航天、电子研究所的芯片制造技术相互组合,如果再有市场因素推动,规模生产指日可待。而昆山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宝鸡麦克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开始集中力量考虑专项技术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也已经有企业跟踪高端传感器的发展,比如MEMS技术,而MEMS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现在我国传感器面临着历史上的最好时刻,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许多国内企业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新技术,企业管理模式大大改进,另一方面来自国际的AMA德国传感器协会还参会进行支持。范茂军所长说:“传感器的质量、价格、功能都是将来国内企业要重点提高的方面。
将来国内传感器还要走好从工业过程检测向功能独立的设备仪器转化的过程,比如日常用血压计就属于此类。”大家也都相信国内企业会在取长补短上更有作为,从而争取早日与外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传感器微型化、网络化、专业化进军。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传感器取得不菲的成绩,而中国传感器企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新型传感器如今的发展
苹果新一代手机iPhone 6和智能手表的亮相,让全球众多苹果手机的追随者又有了一次彻夜排队的理由。赋予苹果手机越来越强大功能的,不仅是越来越强大的芯片,更重要的是手机上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良的传感器。数年前,当乔布斯拿着苹果手机“晃一晃”就可以让它有所反应的时候,手机的智能化时代真正开始了。几年后,手机从一种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人们离不开的伙伴。让手机具备这样“魔力”的,是触摸屏、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
然而不仅仅是手机,在汽车、家用电器、可穿戴设备上,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成为机器的“耳目”。普通公众了解甚少的是,即将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更大变化的物联网,其最核心的基础技术也是传感器。有科学家预言,传感器将像“人体的五官”一样,在未来充满各个领域和空间。当下,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开启,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正成为无处不在的神经元,全球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开始呈现爆发性的增长。
“传感器就好像是人的五官。”中科院微系统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昕欣对财新记者说,人类在计算机的时代,解决了大脑的模拟问题,相当于用0和1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利用布尔逻辑解决问题;现在是后计算机时代,开始模拟五官。
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往往又被称为换能器,功用是把其他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它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可以说,是传感器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化,会不断发现一些新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利用这些新的效应可开发出相应的新型传感器,从而为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拓展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提供新的可能。”
如检测金属产品位置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它利用金属物体接近能产生电磁场的振荡感应头时在被测金属上形成的涡流效应来检测金属产品的位置。由于不同金属涡流效应的效果不同,因此不同金属的检测距离是不一样的。面对各类合金时,普通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就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电感式接近开关其内部结构是在铁氧体磁芯上绕制线圈作为电感线圈,而铁氧体磁芯自身的限制使得电感式传感器不可能在已有的设计理念下发展,那么只能在技术上开发出可以替代铁氧体线圈的产品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好消息是,国外的一家公司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就摒弃了铁氧体磁芯,从而去掉了磁芯的限制。这样在检测不同金属时可以通过电路调节提高产品的检测距离,并且全金属检测距离无衰减,抗干扰能力也有所提升。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人们可制造出各种新型传感器。例如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制成温度传感器,光导纤维能制成压力、流量、温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用陶瓷制成压力传感器。
高分子聚合物能随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大小成比例地吸附和释放水分子。将高分子电介质做成电容器,测定电容容量的变化,即可得出相对湿度。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等离子聚合法聚苯乙烯薄膜温度传感器,具有测湿范围宽、温度范围宽、响应速度快、尺寸小、可用于小空间测湿、温度系数小等特点。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无中介液的干式压力传感器。采用先进的陶瓷技术,厚膜电子技术,其技术性能稳定,年漂移量的满量程误差不超过0.1%,温漂小,抗过载更可达量程的数百倍。光导纤维的应用是传感材料的重大突破,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有许多特点:灵敏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耐腐蚀、电绝缘性好、光路可弯曲、便于实现遥测等。而光纤传感器与集成光路技术的结合,加速了光纤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集成光路器件代替原有光学元件和无源光器件,光纤传感器又具有了高带宽、低信号处理电压、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四、传感器发展方向
传感器支持工艺是微加工技术,包括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竞争将从芯片制造工艺转化到封装技术竞争。新的封装工艺诸如阳极粘合、倒装焊接,多芯片组装等工艺将会有新的更大发展。应抓住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环保生态产业的兴起,21世纪的传感器市场将会有更大发展,抓住传感器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发新产品,逐步形成产业,将会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传感器在技术水平和功能上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来自于计算机、检测等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源于应用领域需求的驱动。在用户需求催生出越来越多传感器新品的同时,厂商也开始越发重视让产品更适用于用户的操作和需要。如何通过对多种智能传感器的组合让用户更简单的使用传感器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作为专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联网通讯的国际标准的AS-I(EN50295),它摒弃了传统接线中,电源必须连接到每只传感器并且信号线必须连到I/O模块中的限制。一个AS-I网络中最多可包含124只简单的传感器或31个可编程的AS-I传感器,用户可组合使用。而MEMS技术正带动传感器的发展。
半导体技术中的加工方法有氧化、光刻、扩散、沉积、平面电子工艺、各向导性腐蚀及蒸镀,溅射薄膜等,这些都已引进到传感器制造。因而产生了各种新型传感器,如利用半导体技术制造出硅微传感器,利用薄膜工艺制造出快速响应的气敏、湿敏传感器,利用溅射薄膜工艺制造压力传感器等。基于MEMS硅微加工技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低功耗等特点,易集成在各种模拟和数字电路中,广泛应用于汽车碰撞实验、测试仪器、设备振动监测等领域。
MEMS技术是物联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微型化的同时降低功耗,将会出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微型器件,同时降低功耗;第二,微型化的同时提高精度,将MEMS加速度计做到石英加速度计的噪声特性,保证MEMS陀螺仪小体积的同时获得光纤陀螺仪的零偏稳定性,且可提供远优于光纤陀螺仪的抗冲击特性;第三,集成化及智能化趋势,即MEMS与IC的集成制造技术及多参量MEMS传感器的集成制造技术得到发展,以及在集成化基础上使得信号检测具有一定的自动化。这些趋势要求半导体厂商提供更高精度、稳定性更好、更智能的高集成度MEMS传感器模块。世界各国对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给予极高重视,美国宇航局(NASA)很早就给予支持,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PPA)等机构每年投资2000万美元,德国每年投资7000万美元,日本通商产业省MITI)则拟订了一个十年内投资2亿美元的计划,美国的硅谷已成为当今世界上MEMS研究中心。随着传感器技术、固态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一种高精度、低驱动、高可靠性、低功耗、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和快速响应的崭新的微型电子机械系统的传感器即将在世界展现。
传感器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向着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传感器的优势是传统传感器无法达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其将辅助电路中的元件与传感元件同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之具有校准、补偿、自诊断和网络通信的功能,它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而智能化传感器是一种带微处理器的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相结合的成果,它兼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有很多特点,具有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可实现多传感器多参数测量,有自诊断和自校准功能,测量数据可存取,且具有数据通信接口,能与微型计算机直接通信。把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单片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形成超大规模集成化的高级智能传感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然后就要考虑数字化和模块化了。
在一些控制领域的应用中,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输入以及多变量的处理,这些复杂的要求只有数字电路应付得过来。然而,在另一些应用中,模拟依旧占主导地位。模拟器件设计相对简单,对应于简单的电路,特别是面对成本控制等诸多因素,模拟都是首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感器设备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电路和接口。有专家指出,MEMS与集成电路的结合,可以使工业解决方案的设计摒弃那些需要复杂信号处理的传统技术。而传感器提供了数字输出信号,这需要内部具备集成的电路,如ADC以及串行器。因为制造方式相同,所需材料相同,基于MEMS的传感器就更加适合数字化。
恰似传感器“模拟与数字”的问题,依据应用的场合不同而不同,对于未来传感器的未来,会是数字化和模块化共存的局面。
五.新型传感器分类 1.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基于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的具有分析、判断,量程自动转换,漂移、非线性和频率响应等自动补偿,对环境影响量的自适应,自学习以及超限报警、故障诊断等功能的传感器。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将传感器检测信息的功能与微处理器的信息处理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能对内部工作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具有了一定的人工智能,弥补了传统传感器性能的不足,使采集的数据质量得以提高。
“微处理器”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所谓的“单片智能传感器”;另一种是指传感器能够配微处理器。
2.模糊传感器
模糊传感器是在传统数据检测的基础上,经过模糊推理和知识合成,以模拟人类自然语言符号描述的形式输出测量结果的一类智能传感器。
模糊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就是模拟人类自然语言符号的产生及其处理。
3.微传感器
完整的MEMS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
其目标是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
MEMS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其微型化,涉及电子、机械、材料、制造、控制、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技术,其中大量应用的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制作方法在微米或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性
4.网络传感器
网络传感器是指传感器在现场级实现网络协议,使现场测控数据就近登陆网络,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实时发布和共享。
简单地说,网络传感器就是能与网络连接或通过网络使其与微处理器、计算机或仪器系统连接的传感器。
六.未来中国传感器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2010-2014年中国传感器技术发展整体将呈现高精度、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声表面波传感器、微加工技术等特点。同时还将朝着加速开发新型材料、高可靠性、宽温度范围、微功耗及无源化的方向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MEMS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敏感材料与智能材料系统的应用;纳米机械装置和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新传感器的不断涌现,未来传感器产业将终将发成成为网络化传感器趋向。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的扩大,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未来五年内传感产业分销会成为主要销售渠道,而环保、设施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将成为新兴市场。七.参考文献
[1]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合编.感器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2]张福学.光学纤维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0 [3]何圣静,陈彪编.新型传感器.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
[4]刘广玉主编.几种新型传感器-设计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5]安迪生译.生物传感器的现状与展望.国外传感技术,V01.11NO.3 [6]高桥清,庄庆德.展望21世纪新技术革命中的传感器.传感器技术,2001第20卷第一期
第二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结课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传感器的地位和作用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在生活中人的五官分别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但是在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及生产活动中,人的五官运动不够,这就需要传感器来检测人们的器官所不能感知的现象。人们把与人的“五官”相似的部分称为“电五官”。
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来自自然界的物质信息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进行采集才能获取。如图1-1所示,人们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把传感器比作人的五种感觉器官,执行器比作人的四肢。尽管传感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传感器在诸如高温、高湿、深井、高空等环境及高精度、高可靠性、远距离、超细微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的感官所不能代替的。传感器的作用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交换及控制信息的采集三大内容
1.1传感器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感器在工业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机械等工业生产中需要及时检测各种工艺参数的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或控制器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如下图所示,传感器是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
2)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目前,传感器在汽车上不只限于测量行驶速度、行驶距离、发动机旋转速度以及燃料剩余量等有关参数,而且在一些新设施中,如汽车安全气囊、防滑控制等系统,防盗、防抱死、排气循环、电子变速控制、电子燃料喷射等装置以及汽车“黑匣子”等都安装了相应的传感器。美国为实现汽车自动化,曾在一辆汽车上安装了90多只传感器去检测不同的信息。
3)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现代家庭中,用电厨具、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电子热水器、安全报警器、吸尘器、电熨斗、照相机、音像设备等都用到了传感器。
4)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在生产用的单能机器人中,传感器用来检测臂的位置和角度; 在智能机器人中,传感器用作视觉和触觉感知器。在日本,机器人成本的二分之一是耗费在高性能传感器上的。
5)传感器在医学中的应用
在医疗上,应用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血压、心脑电波,并帮助医生对肿瘤等进行诊断
6)传感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为了保护环境,研制用以监测大气、水质及噪声污染的传感器,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7)传感器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飞机、火箭等飞行器上,要使用传感器对飞行速度、加速度、飞行距离及飞行方向、飞行姿态进行检测。
8)传感器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
在飞机及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紫外、红外光电传感器及微波传感器来探测气象、地质等信息。在船舶上,利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水下探测。
9)传感器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利用红外探测可以发现地形、地物及敌方各种军事目标。红外雷达具有搜索、跟踪、测距等功能,可以搜索几十到上千千米的目标。红外探测器在红外制导、红外通信、红外夜视、红外对抗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不仅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及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起到基础和支柱的作用,同时也被世界各国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可以说“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没有传感器也就没有人类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
压力传感器是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通常把压力测量仪表中的电测式仪表称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般由弹性敏感元件和位移敏感元件(或应变计)组成。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是使被测压力作用于某个面积上并转换为位移或应变,然后由位移敏感元件或应变计转换为与压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有时把这两种元件的功能集于一体。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一般普通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或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而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这样的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感器。传统的压力传感器以机械结构型的器件为主,以弹性元件的形变指示压力,但这种结构尺寸大、质量重,不能提供电学输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压力传感器也应运而生。其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准确度高、温度特性好。特别是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半导体传感器向着微型化发展,而且其功耗小、可靠性高。压力传感器在安全控制系统中经常应用,主要针对的领域是空压机自身的安全管理系统。在安全控制领域有很多传感器应用,压力传感器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感器,在安全控制系统中应用也不足为奇。
在安全控制领域应用一般从性能方面来考虑,从价格上的考虑,还有从实际操作的安全性方便性来考虑,实际证明选择压力传感器的效果非常好。压力传感器利用机械设备的加工技术将一些元件以及信号调节器等装置安装在一块很小的芯片上面。所以体积小也是它的优点之一,除此之外,价格便宜也是它的另一大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提高系统测试的准确度。在安全控制系统中,通过在出气口的管道设备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压缩机带来的压力,这算是一定的保护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控制系统。当压缩机正常启动后,如果压力值未达到上限,那么控制器就会打开进气口通过调整来使得设备达到最大功率。
3.谐振式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是指利用谐振原理将被测量变化转换成谐振频率变化的传感器。基于谐振技术的谐振式传感器,自身为周期信号输出(准数字信号),只用简单的数字电路即可转换为微处理器容易接受的数字信号。谐振式传感器的重复性、分辨率和稳定性等非常优良,又便于和微处理器直接结合组成数字控制系统,是当今人们研究的重点。
3.1谐振式传感器的优点与应用
谐振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分辨率高、精度高以及便于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等优点。主要用于测量压力,也用于测量转矩、密度、加速度和温度等。
3.2谐振式传感器的特征优势
相对其它类型的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的本质特征与独特优势是:
① 输出信号是周期的,被测量能够通过检测周期信号而解算出来。这一特征决定了谐振式传感器便于与计算机连接,便于远距离传输;
② 传感器系统是一个闭环结构,处于谐振状态。这一特征决定了传感器系统的输出自动跟踪输入;
③ 谐振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即谐振子固有的谐振特性,决定其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④ 相对与谐振子的振动能量,系统的功耗是极小量。这一特征决定了传感器系统的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
3.3谐振式传感器的种类
按谐振元件的不同,谐振式传感器可分为振弦式、振筒式、振梁式、振膜式和压电谐振式等。
(1)振弦式传感器
以拉紧的金属弦作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当弦的长度确定之后,其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量即可表征弦所受拉力的大小,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得到与拉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振弦的固有振动频率f与拉力T的关系为,式中l为振弦的长度,ρ为单位弦长的质量。振弦的材料与质量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钨丝的性能稳定、硬度、熔点和抗拉强度都很高,是常用的振弦材料。此外,还可用提琴弦、高强度钢丝、钛丝等作为振弦材料。振弦式传感器由振弦、磁铁、夹紧装置和受力机构组成。振弦一端固定、一端连接在受力机构上。利用不同的受力机构可做成测压力、扭矩或加速度等的各种振弦式传感器。(2)振筒式传感器
以振动的金属薄圆筒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振筒的固有振动频率决定于筒的形状、大小、材料的弹性模量、筒的应力和周围介质的性质。被测参量的变化使得筒的某一物理特性被改变,从而改变了筒的固有振动频率,通过测量筒的振动频率即可达到测量被测参量的目的。振筒式传感器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主要用于测量气体压力和密度等(3)振梁式传感器
以弹性梁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振梁的固有振动频率随它两端所受的力而变化,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获得与被测力成一定关系的频率信号。振梁一般连接于弹性受力机构上以感受被测压力。振梁式传感器用于测量静态或缓变压力。(4)振膜式传感器
以圆形恒弹性合金膜片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膜片的固有振动频率随膜片上所受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获得与被测压力成一定关系的频率信号。振膜式传感器广泛用于压力测量,它由空腔、压力膜片、振动膜片、激励线圈、拾振线圈和放大振荡电路组成。在空腔受压力影响时,压力膜片即发生变形,装在压力膜片支架上的振膜则因支架角度改变而发生刚度变化。膜片的振动频率取决于振膜的刚度、压力膜片和支架的刚度。在振膜的两侧分别放置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工作时,激励线圈接通交变电流而使膜片产生振动,拾振线圈则将所感应的振动信号送往放大振荡电路,该信号经放大后又正反馈给激励线圈,使振膜保持它固有频率的振动。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还可以用两个压电元件代替,其结构也可做成使振膜直接感受被测压力。作为拾振器的压电元件利用正压电效应将振动信号送往放大器,该信号经放大后又正反馈到作为激振器的压电元件,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激励以维持膜片的振动。为提高稳定性,压电元件的固有振荡频率应远离振膜的固有振荡频率,并设置高频衰减网络抑制高频振荡。
3.4谐振式传感器设计要点
(1)谐振子的选择及其振动特性(即振动模态,包括谐振频率和振型)的分析、计算,确定谐振子的实际结构、参数及所敏感的振动特征参数。这部分工作的核心是建立谐振式传感器的模型,优化出一个高Q值、高灵敏度的谐振子;
(2)检测源、激励源的选择以及谐振子的配合问题。主要包括它们与谐振子的相对位置的选择与激励能量大小的确定;
(3)检测信号的接收、处理、转换及按幅相条件设计的。对于灵敏频率的谐振式传感器要在满量程内综合考虑,而敏感幅值比、相位差的谐振式传感器要合理设计出“双闭环”系统,并选择好参考位置。
(4)引入恰当的补偿机制,解算检测信号,给出被测量。
第三篇: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富磊特打造雄厚技术实力 助力代理产品营销 物联传感:智能家居引领时尚潮流 海创集成吊顶荣获“2011浙江省家具
当前,传感网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随之带动了传感器行业的而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到2010年间,刚刚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传感器市场爆发性增长,全球3000多家传感器制造商的总销售额在2008年时为500亿美元,而2010年的总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以上。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几乎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物联网、传感网的概念。
2009-2010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009-2010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总体规模逐渐扩大,有主要生产基地。显着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包括汽车轮胎中的传感器应用、安全气囊中的传感器应用、底盘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ABS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车辆行驶安全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防盗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发动机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定位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其他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
除此以外,2009-2010年中国传感器在其他领域也有新的应用,如工业控制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在设施农业中、在多媒体图像领域、其它有关传感器的应用。
回顾 2009-2010年中国传感器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在产品技术上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生产脱节、产品技术水平偏低、产品种类欠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弱。
但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制定有利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全年整机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也都成为传感网发展的利好因素。有赖于此,整个2009-201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未来中国传感器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2010-2014年中国传感器技术发展整体将呈现高精度、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声表面波传感器、微加工技术等特点。同时还将朝着加速开发新型材料、高可靠性、宽温度范围、微功耗及无源化的方向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MEMS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敏感材料与智能材料系统的应用;纳米机械装置和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新传感器的不断涌现,未来传感器产业将终将发成成为网络化传感器趋向。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的扩大,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未来五年内传感产业分销会成为主要销售渠道,而环保、设施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将成为新兴市场。
我国传感器行业存在的七大弊病
发布时间:2010-11-19 09:21:59 互联网 字体:大 中 小
经过近十年对国外传感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传感器生产能力,研究开发领域由单一的品种扩展到光敏、热敏、力敏、电压敏、磁敏、气敏、湿敏、声敏、射线敏、离子敏、生物敏等传感器类型,主要产品研制领域与国外已经基本相当。其中,热敏电阻器、ZnO压敏电阻器、可燃性气体传感器、发光二极管等十几个品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在近日召开的“2010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峰会”上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温学礼透露,目前我国有13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2008年,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销售额达474亿元,2009年为583亿元,预计2010年可达718亿元。
目前,我国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50亿只;中电元协对我国154个规模以上的敏感元器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统计调查,共生产了46.58亿只,销售额144.19亿元;利润9.63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2.25%。
同时,温学礼也指出我国传感器行业也存在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一、本土企业规模偏小,受国外产品冲击严重
我国从事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研制生产的院校、研究所、企业有1300多家,但研制、生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较少,仅占总数的10%左右。国内市场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十分严重,上百家的国外传感器产品的国内代理商,使洋货在国内传感器市场占有主要份额。
二、技术重复跟踪,自主技术创新少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元件进行加工,自主研发的产品少之甚少,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甚至许多企业仅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上,发展空间捉襟见肘。国产传感器企业按照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惯性发展至今,在技术上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局面,不仅失去了中高端产品市场,而且也直接导致自己能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十分严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国产产品只能模仿别人的外形,即使这样,由于技术水平低,模仿产品的灵敏度、精度和可靠性也差强人意。
三、产业化技术水平低
我国对传感器技术研究开发阶段的资源投入相对比较重视,但却相对忽略了产业化基础性的开发,对产品化、商品化的基础技术的开发严重滞后,材料、制造工艺和装备、测试及仪器等相关和配套的共性基础技术相互脱节,制约产业化的进程,与国际水平相比落后10-15年。
四、分布不均衡,小型民营资本巨多
国内传感器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省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其他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相对较少。在这些企业中,90%以上均属于小型企业,很多还都是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开办的“校办厂”。由于传感器制造早期的投入无需很多,所以有很多民营等小资本介入。大量小企业的存在使得低端传感器领域,国产传感器的价格竞争进入了惨烈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在高、精、尖领域,国产传感器经营惨淡。
五、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较低
六、科技成果转化率,新技术实用化进程慢
七、缺乏专业人才
传感器行业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甚至计算机网络等多门学科,其应用领域之广在整个电子行业可以说再无其他产品可以超过它,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难度颇大。由此,虽然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景极高,但相对于计算机、网络、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等专业来说,传感器技术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第四篇:论文-总结与展望
论文-总结与展望
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国内外,远程教育不断蓬勃发展。而题库系统更是远程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的研究对于发展远程技术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这段时间的设计与开发,总体上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研究了题库理论,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使用了一些题库系统,对题库管理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研究了ASP.NET技术,SQLSERVER数据库技术,从而为系统原型的实现提供解决方案。
3.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之上对系统进行实现,该系统大体上实现了总体设计方案中所提到的题库管理,系统管理,功能扩展等3个模块的功能。
4.对系统进行测试,尽管在测试过程中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是预期可以解决的。
5.2展望
基于WEB的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多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系统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1.论文只考虑了试题信息的几项基本组成,并未在试题统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发掘。使得系统只考虑了一些简单情况,如何应付复杂的试题信息还值得加强。可以进一步完善试题信息表的相关字段,增加试题信息的完整性。2.该系统只考虑了试题应用的一些基本情况,未对考卷生成等扩展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得试题库的一些接口还不够完善。
3.系统在测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过都是预期可以解决的。4.ASP.NET等相关WEB技术在该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用范围还不够,还有提高的余地。
致谢
首先,我要诚挚的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近一年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期间,都得到了xx老师的悉心指导,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多次得到他的督促,并且他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xx老师的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求实的工作作风及丰富的学识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要感谢同组的xx,xx同学,他们与我共同承担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几年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与学院的各位工作人员,正是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我今天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整个项目,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第五篇:建筑与材料结课论文
建筑与材料结课论文
对于土木工程材料——水泥的认知与感悟
摘要:水泥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水泥具有多种优点,其技术与经济意义是其它建筑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由于水泥种类繁多,技术性质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正确的了解水泥的品种,合理使用水泥,以及对其生产工艺的熟识和养护与禁忌的良好认知,才能充分发挥水泥材料的优点,将其应用于各种建筑。关键词:定义
分类
技术特性
生产工艺
影响因素
导语: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无机胶凝材料之一,其特点是加水拌合形成浆体后,能在空气和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期强度。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是各种水泥。水泥呈灰色粉末状,当与其他材料和水充分拌合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即凝结硬化呈坚硬的人造石材。水泥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一
定义
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成浆体后能在空气或水中硬化,用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砂浆或混凝土。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二 分类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适应于专门用途的水泥。如:道路水泥,砌筑水泥,油井水泥等。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这些水泥中,硅酸盐水泥是硅酸盐系水泥的一个基本品种,其他种类的水泥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材料,或者适当改变水泥熟料的矿物成分而制成的。
水泥按其主要主要矿物成分分为:
(1)硅酸盐系水泥;
(2)铝酸盐系水泥;
(3)磷酸盐系水泥;
(4)氟铝酸盐水泥;
(5)硫铝酸盐水泥;(6)铁铝酸盐水泥;(7)无熟料水泥等
其中硅酸盐系水泥在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三
主要技术特性分为:
(1)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
(2)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
(3)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
(4)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
(5)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四
生产工艺 生产方法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②湿法生产。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生产工序
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整个生产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
(1)生料磨制
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
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煅烧
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
②回转窑:
a.干法窑
b.湿法窑
(3)粉磨
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五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有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细度,用水量,还有养护时间,温度和湿度。
课本第32,33页
六
使用八忌(1)忌受潮结硬
受潮结硬的水泥会降低甚至丧失原有强度,所以规范规定,出厂超过3个月的水泥应复查试验,按试验结果使用。对已受潮成团或结硬的水泥,须过筛后使用,筛出的团块搓细或碾细后一般用于次要工程的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对一触或一捏即粉的水泥团块,可适当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2)忌曝晒速干
混凝土或抹灰如操作后便遭曝晒,随着水分的迅速蒸发,其强度会有所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施工前必须严格清扫并充分湿润基层;施工后应严加覆盖,并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
(3)忌负温受冻
混凝土或砂浆拌成后,如果受冻,其水泥不能进行水化,兼之水分结冰膨胀,则混凝土或砂浆就会遭到由表及里逐渐加深的粉酥破坏,因此应严格遵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进行施工。
(4)忌高温酷热 凝固后的砂浆层或混凝土构件,如经常处于高温酷热条件下,会有强度损失,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会分解;另外,某些骨料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或体积膨胀。
对于长期处于较高温度的场合,可以使用耐火砖对普通砂浆或混凝土进行隔离防护。遇到更高的温度,应采用特制的耐热混凝土浇筑,也可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磨细耐热材料。
(5)忌基层脏软
水泥能与坚硬、洁净的基层牢固地粘结或握裹在一起,但其粘结握裹强度与基层面部的光洁程度有关。在光滑的基层上施工,必须预先凿毛砸麻刷净,方能使水泥与基层牢固粘结。
基层上的尘垢、油腻、酸碱等物质,都会起隔离作用,必须认真清除洗净,之后先刷一道素水泥浆,再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
水泥在凝固过程中要产生收缩,且在干湿、冷热变化过程中,它与松散、软弱基层的体积变化极不适应,必然发生空鼓或出现裂缝,从而难以牢固粘结。因此,木材、炉渣垫层和灰土垫层等都不能与砂浆或混凝土牢固粘结。
(6)忌骨料不纯
作为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骨料的砂石,如果有尘土、粘土或其他有机杂质,都会影响水泥与砂、石之间的粘结握裹强度,因而最终会降低抗压强度。所以,如果杂质含量超过标准规定,必须经过清洗后方可使用。
(7)忌水多灰稠
人们常常忽视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施工中为便于浇捣,有时不认真执行配合比,而把混凝土拌得很稀。由于水化所需要的水分仅为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余的水分蒸发后便会在混凝土中留下很多孔隙,这些孔隙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在保障浇筑密实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拌合用水。
许多人认为抹灰所用的水泥,其用量越多抹灰层就越坚固。其实,水泥用量越多,砂浆越稠,抹灰层体积的收缩量就越大,从而产生的裂缝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抹灰时应先用1:(3—5)的粗砂浆抹找平层,再用1:(1.5—2.5)的水泥砂浆抹很薄的面层,切忌使用过多的水泥。
(8)忌受酸腐蚀
酸性物质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体积松散、膨胀,遇水后极易水解粉化。致使混凝土或抹灰层逐渐被腐蚀解体,所以水泥忌受酸腐蚀。
在接触酸性物质的场合或容器中,应使用耐酸砂浆和耐酸混凝土。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均有较好耐酸性能,应优先选用这三种水泥配制耐酸砂浆和混凝土。严格要求耐酸腐蚀的工程不允许使用普通水泥。
七 使用注意
1、要注意砂浆的合理配比。例如,要按照使用的部位例如抹墙,贴地砖,贴墙砖等选择合适的砂浆比例,每次搅拌好的砂浆以在两个小时使用完毕为宜。
2、选用建材市场上专用的砂浆用砂,尤其要控制沙子质量的含泥,泥含量高将降低粘结程度。
3、瓷砖使用前应充分浸泡后(两小时以上)阴干,避免砂浆因失水降低强度;地砖宜用干铺,墙砖宜湿铺。
4、砂浆搅拌要均匀,拌制砂浆后建议在2小时30分钟内使用。八 对未来水泥的展望
未来10年,国际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以节能,降耗,环保,改善水泥质 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率集约化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围绕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减少有害气体(CO,SO 等)的排放。
结语
在当今社会建设方面,水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建筑,它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点,将其合理的使用在建筑当中。最大限度的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