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

时间:2019-05-12 07: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

第一篇: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

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

桔梗,首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归下品属草部,“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名医别录》记载:“桔梗,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咽喉痛,消蛊毒。”历代医家广泛将其应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咽痛、肺痈等各种病证。纵览《方剂学》中含有桔梗的方子:银翘散、败毒散、黄龙汤、桔梗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桔梗的应用极为广泛,组方各殊,作用各异。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1.1 宣肺利咽止咳

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主治温病初起,邪在肺卫。肺者,主气而属卫;手太阴肺经,“上膈属肺”;“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灵枢·经脉》)。故温热病邪,侵犯肺卫,容易引起肺气失宣、邪热壅结而导致咳嗽不适、咽肿疼痛等症状。方中双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牛蒡疏散风热;芦根、竹叶清热生津;薄荷、牛蒡清利头目。桔梗,味辛,善归肺经,辛味主散,开宣肺气;又兼苦味,苦则能降;且又有祛痰利咽之功。故宜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之证,功可宣肺利咽止咳祛痰。1.2 宣降肺气,畅通气机

桑菊饮:方出《温病条辨》。主治温邪犯肺、邪热不甚、表热轻证。“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病条辨》)。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散风热、清肺止咳;连翘透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杏仁与桔梗配伍乃方中巧妙之处:杏仁,味苦主降,功善肃降肺气;而桔梗味辛主散,力专开宣肺气。二者相合,一辛一苦,一宣一降,畅通气机,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如此,气机得以通畅,宣降得以恢复,咳症亦得解除。2 开肺气,通大便

黄龙汤:方出《伤寒六书》。证属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原文载其:“治有患心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口渴,身热……殊不知此为热邪传里,胃中燥屎结实……此宜急下之,名曰热结利证。”《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素问·血气形志》:“……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阳明也。”因此,肺与大肠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方中包含了大承气汤,攻下肠胃结热积滞;以人参、当归、甘草补益气血。使用甚妙的是桔梗一味:既然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关系密切,而今阳明腑实结滞,欲通下大便,则需宣肺,必先以桔梗开宣肺气,上通则下行,下行则阳明结滞得以荡涤而去。唐宗海亦云:“大肠之所以传导,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上通,故能传导。”组方中,桔梗,辛散,开宣肺气,通利大便,上通下行,实为“提壶揭盖”之妙例。3 舟楫之剂

桔梗汤:方出《伤寒论》。药仅桔梗、甘草两味。原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311)”“足少阴肾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灵枢·经脉》);邪热客之,故咽痛。方中甘草生用,微寒而清凉,清热以解毒,缓急痛,利咽候;桔梗,苦辛而平,归于肺经,善循肺脉上行于肺,意在辛散苦泄,宣肺利咽止痛。

本方中,桔梗,善入于肺经,载药上行,使药达病所,力专效宏,后世多被用作舟楫之剂,用以载药而上行。张元素即论述:“桔梗,清肺气,利咽候,其色白,故为肺经引药。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药。” 3.1 通调水道,解表化湿

《素闻·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三焦脏腑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来完成。肺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肺,主水,有“肺为水上之源”之称;再者,肺,主一身气,司呼吸,主治节,开宣肺气,气的功能正常,气化可促进津液归正化,使停聚的水液得以正常输布,故有“气化则湿化”之说。参令白术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虚湿盛证。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苡仁健脾益气渗湿;砂仁醒脾行气化湿。桔梗,味辛,宣通肺气;合甘草,共为舟楫之剂,载药以上行。《医方考》论及本方配伍之妙说:“……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如此,桔梗,既为舟楫之剂,载药上行,使药达病所;又能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协脾化湿:功兼两职,各显奇效。

藿香正气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方中藿香解表寒、化湿浊、辟秽气;厚仆、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理气健脾和胃化湿;紫苏、白芷散寒行气化浊;桔梗,味辛,开宣肺气,散表寒利胸膈;通利肺气,气机得畅,气化则湿化。从而,表证得解,湿滞亦除。3.2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证论》则明言:“运血者,即是气。”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故曰“气行则血行”。肺主气,朝百脉,宣畅肺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通,通则不痛。

血府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瘀证。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主治胸胁痛如刀刺”,又归肺经,配伍枳实、牛膝、柴胡,辛升苦降,宽胸行气,理气分之郁结,行血分之瘀滞,使得气行则血行。又为舟楫之剂,载药以上行,药到病位,功效透彻。

天王补心丹:方出《校注妇人良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之证。方中生地、天门冬、麦门冬滋阴养血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茯苓、远志补养心血以安神志。桔梗,功兼两职:“主惊恐悸气”,镇魂魄,安心神;又是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药力缓行于上位心经。肺,朝百脉,输布营血以养心;肺又主生血化血(“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养全身……”(《素问》))。如此,营血充足,心神得养,魂魄得安,烦热亦除。罗美在《古今名医方论》论及此方:“天王补心丹……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合诸药入心而安神明。” 4 结语

桔梗,味辛,苦,平,归肺经,灵活配伍,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这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遣方用药的新思路,对中药的使用,不能仅仅局限在功效上,而应结合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并联系中医理论,结合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诸多知识,综合考虑、辨证分析、斟酌权衡、巧妙用药,从而使每味中药得到最佳最合理的应用,收获更理想的临床效果。[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马子密等.历代本草药性汇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4]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姜建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

第二篇: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读后感

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等四部经典医学著作的形成,就标志着中医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祖国的传统医学发展到现在,已是各家各派学说竞相争鸣。在中医的众多治疗方法之中,方药无疑是最根本的。今年寒假,在张凤瑞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邓中甲教授的《邓中甲方剂学讲稿》。邓中甲教授系四川省教学名师、首届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从事方剂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他善于以大量的书证,严密的说理。新颖的观点,开拓学生的眼界,处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这本书中也有深刻的体现。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是刚刚才结束中药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带着中药学的很多问题来看这本书的。记得张凤瑞老师说过:“药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可是如何去体会其中的奇妙,我却满是疑问,正是带着这种疑问我开始了《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的学习。

在本书的开篇就明确了什么是方剂。这一点给我的感触极大。也许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算不上是一个问题。认为方剂不就是在处方签上写几味药,那个药物群体就是方剂。这种观念我想即使是我们很多接触中医有一段时间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吧?邓教授告诉我们方剂有着严格的规矩性,方剂是以药物按照一定的的规矩和方法组成的,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才能成为方剂而且方剂必须是在辨证论治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斟酌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置而成的。没有中医学理论的指导的所组成的是不能称之为方剂的,只是一张处方,一个方子。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对于我们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是必须要铭记于心的,是必须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坚守的准则。正如张景岳说的:“遣方用药之道须谨慎行之,切不可轻率处之。”

在论述方剂这篇中,在每一个方剂上除了明确指出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之外。很多方剂还选出了一些临床上很典型的案例供我们初学者分析,理解方剂的妙用。同时对部分由特殊用法的方剂也明确告诉我们其差别。例如,银翘散久煮功效偏重与清热解毒,其疏散风热之的功用就会大打折扣,提醒了我们要多注意方药的用法。主治中作者从病机角度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深刻的剖析了各种症状的产生和所对应的病机之前的关系,使人起来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茅舍顿开之感。例如:在麻黄汤中关于,以前一直不懂为什么麻黄汤证中会有恶寒重这一现象。邓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卫阳在寒邪作用下,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卫阳被郁遏,则卫气温煦体表功能减弱,就会恶寒。在这段话中,告诉了我们麻黄汤证中为什么气体正气不虚,又为什么出现了寒像,同时这一解释也可以被我们用到其他临床现象的分析当中,通过举一反三,对我们中医学的融会贯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集中的体现我们中医学中的一体观这个概念。

在方剂的分析中集中体现了中医的各种理论。例如大柴胡汤中所使用的柴胡配芍药这一疏肝与柔肝缓急止痛的经典配伍,既可以防止柴胡疏肝太过,又滋养肝阴,同时两者合用还可增强止痛的功效;还有生姜配大枣,既能温中,同时能够降逆止呕。还有很多经典的由伤寒这一经典著作所奠定的基本配伍方剂结构,书中也都一一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邓教授还把时方派与经方派在方剂的使用之中的分歧对我们进行讲解,让我们对方剂的基本组成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再造散,这是使用经方的理论和时方相结合的方剂,以羌活、防风。桂枝代替麻黄的发散之功。在邓教授的分析之后,给人以一种独特的体会,也对方剂的使用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在案例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邓教授举了一个他三十多年前遇到的一例年轻人破伤风的案例。因为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抗毒素血清,只好使用了玉真散,结果一周之后病人就得到了痊愈。中医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不能用来治疗急性病证,很多临床工作多年的中医大夫也是这样的想法。然而从这个案例中我觉得中医在一些典型的急性病例中也应该是具有广阔的天地的,中医能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之中流传至今,一定是有她的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作为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相信中医,真学中医,真用中医。

读完《邓中甲方剂学讲稿》让我对中医方剂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理论有了一个更好的体会,同时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之中,要多思考中医之间的联系,要学会学活中医,真正理解中医基础的精华奥妙所在。

第三篇:简论方剂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简论方剂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不仅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深层考察,以及对具体科学方法的细致研究,还有对整个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及方法论的宏观探索。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方剂学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探讨中医方剂立法用药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学的方剂学中,也蕴藏着不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认识这些辩证法思想,有利于我们掌握治法原则和组方规律,从而灵活运用于临床。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等等,其实质都是对立的统一,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它如一根红线,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始终。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应该是 “阴平阳秘”,也就是人体内在阴阳矛盾处于相对平衡的协调状态。而疾病,则是这种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所致,即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体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关键在于脏腑气血运行平衡的失调与否,而遣方用药则在于调整这种失衡状态。所以中医学说治病的总原则,就是调整阴阳的不平衡,使之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而方剂的组成,也就是在调整阴阳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以药物性味中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从而解决机体内阴阳失调的矛盾。

下面我们将以对虚、实证的治疗方剂为例,阐明辩证唯物法观点在方剂学中的一些具体体现。

虚实,是辨别人体的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纲。一般而言,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而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若从正邪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虚证虽是正气不足,而邪气也不盛;实证虽是邪气过盛,但正气尚未衰,表现正邪相争剧烈的证候。辩别虚实,是治疗是采用扶正(补虚)或攻邪(泻实)的依据,所谓“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虚证,按人体基础物质不同种类的亏虚,一般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张景岳提出 “阴阳者,一分为二,合之则一”的著名观点。他说“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这表明阴阳从寒热性质来说是相互对立的,但从生化作用来说,阴阳又是统一的,从而得出了阴阳一体的结论。这一结论反映阴阳在生理上是互生。然而,这一生理机制如果遭到破坏,反映在病理上则表现为阴阳互损。或由阳损及阴,或由阴损及阳,最后导致阴阳俱损,所以他又指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因此,正由于阴与阳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病理方面都表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性质,说明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对于虚证的治疗,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和虚则补之的治则,在治疗虚证的补法中把阴阳气血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如在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中,除以附子、肉桂等补肾阳以外,并配以熟地黄、山药等补肾阴,如补肾阴的左归丸中,除山药、熟地黄、枸杞子等补肾阴外,又配有鹿角胶、菟丝子等补肾阳,这样阴阳结合,相反相成,发挥药物治疗的综合作用。同样,由于气血是互有联系,相互影响的,故在用于血虚的补血剂中,常需加以补气之品;治疗气虚的补气剂中,亦常需加补血之品。如治疗血虚的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是当归的5倍。这是根据阳生阴长的原理而拟订的,说明补血往往需要结合补气。治疗内伤劳倦,中气不足的补中益气汤,是根据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制订,方以益气升阳为法,方中除用黄芪、人参、白术补肺脾以益气外,还用当归和血养阴,说明补气亦往往需要结合补血。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治疗方法,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证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对于实证治疗,亦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思想。治疗实证的一般原则是“实则泻(攻)之”,但是在“攻实”的方中,其组方用药并不是一味地攻,而是特别重视保护正气。如《伤寒论》白虎汤一方治外感热病发展热邪亢盛的高峰阶段,阳明气分大热,出现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甚至大便干燥等症状,方中主要用石膏、知母等寒凉之品,清解阳明气分实热,并兼生律,阳盛实热消退,阴津恢复,则阴阳和调,病可随之而愈。在治疗血瘀或气结疾患时,则根据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往往分别结合行气或理血药物,以使互相促进,加速药效。如治疗下焦蓄血证之桃核承气汤,方用桃仁、大黄、芒硝等行气破瘀,以泻膀胱热结时,还配合一味入气分的桂枝以行气而通血脉。又如应用行气解郁法以治气结实证时,在一定条件下,也需兼用和血药物,如香附汤、逍遥散等均配有和血的当归,体现了气血结合相辅相成之理。

通过以上对治疗虚、实二证的一些著名方剂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组方无不体现出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思想。加之,疾病的证候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立方用药,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不可有所偏执,许多著名方剂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其方药的组成结构上贯穿了这一对立统一的全面观念。所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从调整阴阳失调出发,调整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解决疾病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从而取得满意疗效,其机理就在于此。由此我们以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学习中医学的方剂学,这有助于掌握复方、立方、用药的规律,从而达到执简驭繁,灵活运用的目的。

第四篇:《围城》中比喻的妙用)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

钱钟书的《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从上海到西南后方的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场中互相倾轧的灰色生活,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彷徨无助、精神的空虚无聊和爱情的虚伪无奈。小说展示的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实质隐喻着整个人类的宿命。

而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其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它机智俏皮、尖锐深刻、幽默诙谐,让人常常拍案叫绝。其中,比喻又是最显眼的亮点,它新奇而又贴切,绮丽多彩而又变化无穷。

一、深入浅出地喻“围城”

“围城”是人生和社会普遍存在的难以逃避的困境,钱老引述了英国和法国的古语作喻。“结婚手是说说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这两句比喻将一个抽象的人生问题、哲学问题说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围城”困境的内涵和本质。

二、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

小说刻画了一群畸形的知识分子的种种丑态和嘴脸,而比喻更使它们穷形尽相。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那张“肥而结实的脸,像没有发酵的黄面粉馒头”,“刮得光滑的黄脸发亮像擦过油的黄皮鞋”,活现了一张道貌岸然的酒色之徒的嘴脸。那个自称和外国人来往惯的张先生,“总是喜欢在中国话里夹些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的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这些精彩而睿智的比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剖析了种种人物怪象,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三、幽默诙谐地说爱情

《围城》里的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惊世骇俗,没有缠绵悱恻、扣人心弦,没有崇高伟大、超凡脱俗,倒是弥漫着无奈、伤感、世俗、滑稽、可笑的味道。钱老用精妙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爱情观作了生动的描述。如出身名门、高傲自负的苏文纨,对爱情一向“待价而沽”,于是“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过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落伍了,有些自怅后悔。”可见,苏小姐不过将爱情当作名与利的交换物。爱情需要志同道合,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很难糅合在一起。所以,“他们虽然亲密,方鸿渐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线,无论彼此距离怎样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成一体。”

钱钟书这种独创性的学者式的比喻,不仅能将这些深奥的哲学命题讲得通俗易懂,而且化严肃为轻松,化挖苦为调侃,化长枪大戟为冷眼旁观,显示了一位智者的宽容。

围城的比喻到底有何特点?

老师说《围城》比喻的特点有二:一是拿抽象的东西比喻形象的东西;二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看似不相干。记得没错应该是这两点吧。如果在没看围城之前,你如果和我说这么专业的东西,我想你前头说,我后头就忘。我的观点有四:一是作者博采,他视野广阔,只要入他眼的东西,他就能很巧妙得信手拈来,用来比喻他想要比喻的东西,以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形象。二是比喻往往让人意想不到。我想,这一二两点结合,基本和你的二是相吻合的。让人意想不到,不就是因为本体和喻体在常人看来是不相干的吗?如果他不博采,又怎能比喻得这么巧妙呢?三是夸张和拟人等手法结合运用,您所说的用抽象的东西来比喻形象的东西,就比如说比喻小孩子眉间的距离宽得像害相思病似的.用你的话说就是用抽象的东西来比喻形象的东西.而作为我们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不能把这作为比喻句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个夸张句,有比喻的成分。记得以前有个专家说过,兼而有之的情况下就看更偏向于哪种修辞手法了。我的第四点就是,他的幽默往往也是通过这千姿百态的比喻来体现的。他的比喻自然贴切,他的幽默让人回味无穷。

第五篇:广告中的成语妙用

广告语中的成语妙用

10英本3班 林晓昧 39 多年以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今天我们主要谈论在广告方面的成语文化。广告成语文化可以说是传统成语文化和现代营销文化相结合下的产物,它借助于传统成语文化的外壳,巧妙地运用谐音,成功地创造出另外一种新型的广告文化,这是一种文化创新和文化丰富的途径,其中蕴含着许多技巧与意义。如今,在各种媒体,街上的招牌和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被篡改的成语广告词。下面,我们来举例子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黄河冰箱广告中用的广告语是“领‘鲜’一步”。这个广告词的原身为领先一步,意义本就比较积极,只在说明自己的冰箱比其他牌子的冰箱更优秀。“鲜”字的使用与“先”首先是谐音,其次又体现了冰箱的作用,保质保鲜,一举两得。再看某热水器广告语:随心所浴。沐浴本是一件舒心的事情,在沐浴的时候人们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这个广告词用的成语是“随心所欲”,其意义指沐浴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将“欲”变为了“浴”又与商品的主题相吻合,还旨在暗示消费者买此品牌的热水器可以随心所欲的沐浴,是一个好的选择。这实在是一个巧妙的用法。还有商家将有些成语巧妙的贬义褒用,造成一种幽默有趣的效果。比如某种涂料的广告语为好色之涂,其原身为好色之徒。好色之徒本为贬义词,巧妙的是商家借用“色”的本意,指涂料的颜色多样,“徒”又恰巧与“涂”为谐音字,体现了商品的属性的同时,又有了令人觉得焕然一新的效果。从这个成语

可以看出,商家意在宣传自己的涂料喜欢各种颜色的涂料,于是他们能将自己牌子的各种颜色的涂料都做到好,另消费者满意。

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如某自行车广告语为:乐在骑中;某洗衣粉广告语为:衣衣不舍;某口服液广告语为蜜腹健;某烧鸡广告语为鸡不可失;某保温杯广告:有口皆杯;某饮料广告:饮人入胜;某加湿器广告:湿出有名;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等等。

这些广告巧用成语,妙用谐音字,另商品增色不少,同时也为中国成语文化画上了新鲜的一笔。

下载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探桔梗在方剂学中的妙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顺口溜在讲话稿中的妙用

    浅谈顺口溜在讲话稿中的妙用作者/李俊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念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引人人胜。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在长期和群众打交道的过......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合集5篇)

    援物依理美妙多情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朱自清先生以婉转多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淡雅素洁而又美妙多情的月下荷塘图。......

    体育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体育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河南省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代京安,450100) 在教学中“错误”用得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确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做“错误”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

    卫生局中药师 方剂学真题总结

    解表剂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方中麻黄、桂枝相须......

    领导人讲话在文章中的妙用

    领导人讲话在文章中的妙用_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如何在文章中使用领导人的讲话其实并不局限,我们既可以在领导人的讲话运用在标题处,也能运用在开头、结尾,也可以用在......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语文论文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09-09-10 08:57:45 来源:网络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只有运筹得当,才能稳操胜券......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精选]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

    《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德育论文——《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班级管理交流的频繁,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许多教育家和有着先进之明的班主任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