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德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体验式德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屈晓东 瞿永红
甘肃省白银市田家炳中学
论文摘要
体验式德育教育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新模式,将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模式、学校传统活动项目和地方历史文化社区资源充分利用,运用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有益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各种德育活动提炼为十个德育主题,形成学生成长的关键品质。构建白银市田家炳中学特色德育课程。关键词: 体验教育 德育活动 学生成长 本课题为甘肃省田家炳联谊会的德育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48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
究价值
(一)课题选择的背景意义
1、重视青少年德育教育是田家炳基金会的理念和使命的体现。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是田家炳博士创办本基金會的理念,他以‚兴学育才,推广文教,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实现‚促进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并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中华教育素质,贡献国家‛的使命。
2、是我校打造特色德育课程,建立生态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人教育的基础。我校本着‚坚忍不拔、卓越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德行教育。目前‚灌输性‛说教式德育的低效、无效和社会转型带来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学校德育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因此,开发体验性德育课程,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建立灵性的生态德育模式,促进学校发展是我们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体验式德育课程,我们拥有许多优势资源:(1)光荣传统:有着52年的光荣传统历史的地方名校,是国家级的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国家体育俱乐部,省级德育示范校、科学教育特色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学理念先进,教师队伍优秀、校风、教风严谨,管理精细。(2)内部资源: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年级组、班级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成熟的完整的德育系统。晨会、跑操、卫生、纪律由学生会干部组织检查监督。我爱系列活动:我爱舞蹈、歌唱、书法、摄影、魔方,演讲……,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各种社团:汉服社团、动漫社团、心理社团、模型社团、篮球社团、围棋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从事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品牌项目。这些都是 体验性德育最好的载体和实践途径(3)外部资源:自从2008年9月进入全国田家炳中学大家庭以来,我们有了更多交流沟通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比如全国田中校长培训班、两岸四地‚伙伴合作、共同发展‛学术交流会,全国田中年会、甘肃省田家炳联谊会,等等。与西北师大田家炳书院建立合作互助伙伴关系,成功完成了《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我们与全国田园兄弟学校建立了联系,加入了更多的德育项目。比如,田家炳基金会支助的,由香港理工大学、城市大学、华东师大等著名大学开发研究推广的‚共创成长路‛二期计划。这些开放性的资源和体验性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在教育我们,改变我们。我们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升华、成长。
3、白银有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为学生进入情景,体验生活准备了充分条件。
白银因丰富的铜伴生矿而有‚铜城‛之称,作为共和国有色金属基地的长子,在历史上为国家和白银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白银人在‚天上无飞鸟,地上无虫跑,风吹石头跑‛荒滩野岭上铸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打造了辉煌半个世纪的工业文明;举世闻名的中国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地―会宁,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熠熠生辉。素有‚状元县‛之称的会宁,学子秉承‚三苦两乐‛的精神,带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飞往全国各地,留学海外;黄河干流流经白银258公里,占流经甘肃总长的52%。千年黄河孕育悠久农耕文明,也培育了淳朴的民风;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再创辉煌,是白银人民为之奋斗的梦想。从这些丰富的资源中,我们通过德育实践活动,提炼了德育主题,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比如,爱国(爱乡)敬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自强自立、崇文重教、感恩奉献等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体验式德育概念
‚体验式德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学生在各种体验中主宰自我,修正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行为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构建社会与时代所希望他们拥有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集体意识。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体验是‚理智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所以,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亲身经历,亲自验证,才能获得科学知识,养成道德品质,掌握技能。
2、特点:主体性、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成长性。
(三)理论依据
1、杜威: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2、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的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3、建构主义认识论:学生的知识技能认识是在参与活动中经过反思、体验、自己建构起来的
4、陶行知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3)教学做合一。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日本最早提出了在高中开设‚劳动体验学习课,‛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纲要
2、心理学家朱小蔓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的过程应该是逻辑 —— 认知与情感 —— 体验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情绪唤醒、主体感受与体验的过程……‛
3、山东张志勇所著《情感教育论》,不仅介绍了国外情感体验情况,对情感体验也作了深刻论述。道德教育重要的是提高道德认识,同时更重视行动。
4、教育专家班华负责的课题组的做法是‚实践-体验-认识‛,就是针对过去学校教育只重教学,忽视实践的做法,强调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放在第一位;而重视道德情感培养,就要强调体验,通过体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园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已取得丰硕成果。
6、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国家级‚十一五‛研究课题‚‘教化——体验’型德育研究‛取得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形成 与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构建了以‚教化——体验‛道德教育为基本范式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五)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2、理论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体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深入挖掘学校办学理念内涵,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探索符合当代中学生成长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德育活动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寓德育于活动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感悟体验、愉悦身心、终身受益。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自主性、感悟与分享、目标达成等方面的研究,构建起有效的体验式德育系列活动评价体系。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1、挖掘学校办学理念内涵,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探索符合当代中学生成长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德育活动途径、方法和意义。
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发白银社区德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寓德育于活动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感悟体验、愉悦身心、终身受益。
3、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自主性、感悟与分享、目标达成等方面的研究,构建起有效的体验式德育系列活动评价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1、探索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转变思路,放权给学生会、团支部,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自我管理模式,由学生会干部分组轮流值班,管理监督全校各班的跑操、卫生、纪律、值周情况,量化打分,综合评价,在周一晨会上给全校 师生汇报,晨会所有的内容由他们策划、组织、主持。升旗、演讲、检查通报、天气变化冷暖温馨提示、安全提示、发放流动红旗等等。晨会主席台上20分钟的表现,反映了他们的工作状况,体验到‚敬业、勤奋、奉献‛。
2、整合学校传统项目,创设德育体验平台,通过‚我爱……‛系列活动、校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班会、英语基地活动、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等传统项目,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和才华的舞台,体验着‚快乐、阳光、自信、团结、合作、理想‛。
3、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品牌德育项目。利用白银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创造条件,走进社区、工厂、企业、福利院。让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体验、感悟、提升。从中认识社会,感知人际关系,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互动关系。我们从白银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中甄选出经典的资源,与中学生成长所需的关键品质相连接。如体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铜城精神,我们开展了‚走进工业文明—参观白银露天矿和白银高科技产业园‛活动;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白银会宁,体现‚爱国、忠诚、顽强、信仰‛红军长征精神,我们参与了‚继承革命精神,祭奠革命先烈,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活动。走进养老院、儿童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走进车站、街道、社区,参与义务劳动和植树造林,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跟着父母走进机关、矿山、农村、商店,体验着父母的辛苦和职业的素质要求,学会感恩回报。这些都是体验性德育最好的载体和实践途径。活动结束后,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拍摄的视频、照的相片、写的心得体会,所有资料汇总起来,通过主题班会、全校演讲会、全国田中校长论坛的平台,交流、汇报、总结,展现成果,提升德育教育,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4、在西北师大田家炳书院课程专家教授的帮助和指引下,把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提炼出德育主题,形成校本德育课程。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了十个主题,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生命、感恩、勤奋、自立、团结、理想等。课程实施通过‚情景创设‛‚实践活动‛‚交流反思‛三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体验、感悟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生命、感恩、勤奋、自立、团结、理想等人生成长的关键品质。
5、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主要看参与热情程度和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度,活动过后交上来的视频照片、文字总结等,观察访问他们在班上的学习和生活的变化,来判断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并且把这些计入成长档案袋。每学期期末,学校评选优秀者并在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上隆重授奖。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各种星星:学习星、进步行、文明星、、奉献星、体育星、文艺星、共创星。‚最美成长档案‛等等。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总结反思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对学校而言:在活动中构建学校体验式德育模式,形成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编辑出《白银市田家炳中学德育特色课程》《白银市田家炳中学共创成长路项目及推行手册》,《学生论文集》《教师论文集》,极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创造性、有效性。
2、对老师而言:改变了理念,更新了观念,提升了教育情怀。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育人者自育、达人者达己。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3、对学生的帮助:
(1)体验式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动力。体验式活动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产生强烈的兴趣,形成探索参与实践的强烈动机。比如一位航模社的同学对制作航模达到痴迷的状态,一有时间就钻进工作室,经常追问指导老师,翻查资料,物理课上十分投入,学习成绩越老越好。(2)体验式德育活动使学生身心愉快、调解压力,缓解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高考的压力一直伴随着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繁重的学业、过少的睡眠会使部分学生感觉身心疲惫、心情沉闷、情绪低落。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尤其是一些学业落后的学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有他展现的机会,获得承认、赞赏,建立自信。
(3)体验式德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在真实的情景中,面对复杂问题,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在学校自我管理,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自愿、主动、直接、民主地参与到各种事务、活动及其决策与管理工作中去,主动的选择、吸取各种信息,潜移默化的受到活动的教育影响,提升了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德育活动能够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重在实效,关键在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是体验式德育的要求。在活动体验中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职业体验活动中,狄国芸同学在全国 田中年会上汇报职业体验时,动情地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爱,真情流露、声情并茂,感动了坐在教室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校长和教师。她说:‚我父母是粮油店的小老板,以前,我不能理解父母的行为,甚至有时还会为此抬不起头。经过‚粮油店小老板‛的生活体验,我深深理解了爸爸腰疼还要坚持送米送面上楼,妈妈为了一两毛钱,陪着笑脸和顾客说上半天。这都是为了我。我感到挣钱的辛苦,劳动的光荣。我以后对人骄傲地说,我的父母是粮油店的老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父母!‛,这是任何说教都达不到的效果。这位学生在她后来的高考道路上,克服了诸多的困难,怀抱报答父母的愿望,坚持刻苦的学习,如愿考上大学。
(5)德育活动能够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活动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亲自填写评价自己综合素质的《成长档案》,给了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形成性原则。
总之,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教育方式,突出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反思和领悟
1、体验式德育教育应是‚民主、合作、爱与尊重‛的教育。面对高中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给与信任、宽容。相信他们有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向上向善的能力。我们以民主、合作、平等的态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少些技术手段的控制,多一些真挚情感的投入,是开展德育体验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要让教师的生命状态首先亮丽起来。教师一定要体验到美好、健康、责任、感恩,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只有让教师的生命状态首先亮丽起来,学生的生命状态才有可能变得美善、亮丽。
3、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要聚焦教育中的‚真问题‛,设计活动,创设情境,以体验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提升经验,从模仿走向创生。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了教育智慧。
4、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需要评价激励机制的发展
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外实施体验式教育活动,同样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目前根据学 校评价的实际情况,我们不仅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即时评价,还很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作用.比如我们制作了《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整个高中生活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获奖证书、活动照片、感想心得、美好愿望。但就学生本身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校内外联动的激励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5、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不是否定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而是要融通各种教育因子,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会、社区、家庭的合力,形成大教育环境。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影响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大城县平舒镇童子中学
李书月 课题批准号:D J07105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李书月(大城县平舒镇童子中学 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成员:
谢永民、刘娟、陈玉娟、李妹菊等
[摘要]农村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硬环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学校“软环境”(包括教育管理的信息、人际关系、组织气氛、组织信念、价值观等)建设的相对滞后却令人担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农村中小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未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致使校园文化建设陷入了一些误区。如何利用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科学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广大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某大学的一个讲话里,提出德育工作的地位问题,它是智育为主的时代结束,是真正素质教育时代的开启,这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定位。
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确定了,如何进行德育的问题就严肃的摆在了我们眼前,回顾过去,农村德育工作,由于受传统风气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德育工作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不全面、方法单调,对学生的要求普遍理想化、形式化。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培养不一致,德育工作成为“假、大、空”的代名词。这就造成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差,严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陈述
目前,从国家对德育的要求来看,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可以看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可是从各个学校的德育现状来看,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甚至不要。特别是在有些职业院校,为了盲目追求就业率,特别强化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对德育课也是毫不手软,砍来砍去,压缩再压缩,甚至有人认为德育课无用。有些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上也是简单划一,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查,没有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育大环境学校德育要发挥管理的效能,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动用各种德育资源,才能完成育人的目的。在德育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在这种认识下,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管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处德育途径的参与,又不能与处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倒成了一种障碍、一种阻力,社会、家庭对学生的错误引导,阻却了学校的正面教育,弱化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导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德育教育大环境。
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主动性培养方面有待加强长期的“高空作业”,导致学校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教育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应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教育。面对学生,我们的教育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面前悬挂的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却缺乏必要的具体行为指导,这样,就使受教育者对德育目标产生距离感,甚至造成双重人格。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观念存在着一个难以越过的“禁区”,即谁都不敢对德育目标降低要求,似乎德育只能讲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只能讲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当前的德育教育不仅不能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而且缺少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存在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目标笼统、过高,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缺乏人文关怀和实效性等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无疑,学校德育理应作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而在对学生德育引导中,也未能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只重目标不重内容,使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课题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李岚清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指出:学校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不同年龄段,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
1、优化校园文化,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就是要建设有个性特征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塑造学校理念,铸就学生优良品行,营造与时代精神相适合的价值观,培养奋发向上的学校内、外部精神,通过蓬勃向上、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一个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思想情操,形成正确的观念,扩大知识面和锻炼各种能力。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特别是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化载体,更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要着重班级文化建设使每个班级力求成为勤奋好学、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团队;利用好广播、板报、校报校刊等资源;开展有意义的师生文体活动,凝聚共同理念,同时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保证校园文化既方向正确,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降低德育重心,使德育要求精细化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降低德育重心,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良好的生活习惯,较好的个人修养才是当务之急。把距离学生最近的事做好,是我们工作的策略。统一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各项守则,让每一个学生完全熟悉学校管理制度,自觉适应学校管理要求。我们细化了学生的具体要求,并利用班会课时间和课前五分钟安全警示教育进行讨论学习,交流发言,让学生对学校的要求熟记于心,从一言一行的小事中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学生明确在学校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才最好。让学生们从“上好一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做起,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认识到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怎样做才是有修养的表现。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此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加强育人和传统育人,培育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
(五)研究内容
1、抓德育队伍建设,促进德育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德育队伍建设是保障。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和促进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组织各学校的德育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二是加强班主任培训。三是配合教育局的“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通过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这一崭新载体,有效引导班主任教师向更专更精的方向发展。四是要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统筹驾驭工作的能力。五是各学校要结合本身的实际,开展针对本学校德育队伍的培训,如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交流学习、举办讲座报告、开展研讨互动等,切实提高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尤其是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育人的时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全员德育”,“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创新德育模式,要重视德育制度的创新。用制度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保证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使德育工作由软到硬,由虚到实。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德育,就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从小拥有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优良品质,并且积极乐观,懂得热爱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践育人和传统育人,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1)、抓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落实在班主任工作、班级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要抓好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尤其要突出抓好班级常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仪表着装等几个方面。三是要注重开展体现本校常规教育特色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某一个方面为切入口和着力点,进而抓好各项常规教育。四是要抓校风、学风、班风。五是要正确处理抓日常行为规范和抓教学的关系,避免重教学轻规范,要以规范促教学。(2)、“没有规矩,不成方加圆”,制度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精致的管理制度,会对德育工作的效果和学生的行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细化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方法等详细地列入计划之中,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认真设计每月的主题教育,做好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班会课等具体内容安排;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学校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班级工作月考核细则(由模糊评价到量化评价)及学期考核制度。在学生方面,学校以争取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控制如“乱抛杂物、随地吐痰、仪容仪表、言行失范、不戴校章”等细节性的不良言行,提升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意志力、注意力”水平;强化德育工作考核。我校每天由德育处安排了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值日,对全校的班级实行随机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并及时反馈。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后进的有压力。
(六)研究方法
观察记录法、经验总结法、综合实践法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2008年10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1)成立研究机构,本课题由李书月提出,发起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的研究价值。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根据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以及课题反馈信息整理拟定研究方案,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对课题进行研究。
(3)申请立项,以上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我们就向县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由于我们的选题恰当,准备工作充分,我们的申请经过县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同意立项为十一五规划课题。
2、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3、实施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第一研究教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学校德育管理体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操作,注重德育管理的精细化。
4、结题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课题组成员对三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课题负责人对平时积累的研究材料以及其他成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归纳。(2)撰写研究报告,在对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课题主持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经过课题研究成员的反复讨论和修改,全面客观的反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申请结题鉴定,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八)、研究成果及影响
1、理论成果及影响
三年研究中课题组撰写的60余篇,24篇获国家、省、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级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与管理》被县教育局首选并推广。
2、实践成果及影响
本课题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置课题研究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并结合在学校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之中,促成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校风、班风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育人目标更为明确,课题组成员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注重积累经验,认真撰写课题论文。从学生方面来说,在新的一学期里,由于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学生各种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各种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有多名学生是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九)、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1、体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人格、珍爱人格。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欣赏别人的优点,看准自己的缺点,在班集体、年级和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表现自我,自觉珍惜和维护集体的荣誉。学校教育的关键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强有力的班集体,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校园和班级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学会生活。
2、反思:德育不只是从课堂开展,更不中介班主任与德育教师的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只是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学生。而且日常生活的德育可能会比课堂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因为日常举止这种自然没有经过装饰的行为更容易为学生去效仿。有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又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卫生工作一直是一项令人头疼的工作,很多老师常常抱怨“今天早晨临时有事没进教室,卫生检查就扣了2分·······”我在一个网站看到一则内容是:某校的一位男性班主任,言语不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细致,但他带过的每一个班级,卫生一直是“优”,比那些眼睛常看,嘴巴常说的班主任工作效果好的多。问学生原因,几乎是异口同声“因为只要班主任看到教室内有纸,他就会把纸捡起来,后来同学们都这样了。”这就是行为教育,教师潜移默化影响的效果,好的习惯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种影响深入脊髓。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如果老师都对废纸视而不见或者只要学生捡,自己从不动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精彩的说教或光面堂皇的理由是否都显得太苍白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学生在整体水平上在某一方面存在认识或道德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怎样去教育和管理学生。总之,以新课程理念反思学校德育工作,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服务,将是我们现在及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
十、参考文献:
1、陆鸿钧:《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内涵》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5、高宇宏:《农村小学提高德育实效的几点思考》
6、谭秀清:《注重建设加强体验追求实效》
7、何意珍:《对提高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8、董治君:《新时期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第三篇: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暑假课题研究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姓名:童杰
学号:2009111141
调查日期:2011年7月11日至2011年7月20日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所谓学生社团,即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的高速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对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社团,其影响也是不同的,而且主要是根据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的。
一、学生社团的宗旨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学生社团必须自觉接受学校团委、各院系团委的领导,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活动不得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学生社团的会员应当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学生社团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工社、歌咏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等等。
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以我校的社团为例,其中,科技学术类社团注重结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大力开展以学术讲座、座谈、沙龙、学科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社会实践类社团侧重于实用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应用,与社会接轨程度较高,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如绿野协会等为代表的优秀社团;文化艺术类社团具有较强的活泼色彩,不但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体育健身类社团通过日常训练和积极参加校内外竞技比赛,增强了学生体质,发扬了运动精神。
二、学生社团的整体作用
首先,社团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社团活动以其趣味性、开放性、群众性的特点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前途。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亲眼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亲身体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升华了感性认识,促进了理性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由过去被动的接受教育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由封闭教育变为开放教育、由单一形式的教育变为多种形式的教育,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性、术性、娱乐性融为一体,更便于大学生接受,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2.专业素质的提高
专业素质是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校社团大多都是学术性的社团,这些学术性的社团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展览、实践、义务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使广大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强化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增进了运用专业知识的创新能力,从而巩固和提高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很大促进了学生对个人成长路线的认识,对于界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理想目标,具有很现实的意义。特别是当个人走出社会以后,在学校所经历的社团活动,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积累了一定的成长经历之后,走入职场后,学生社团的工作经历也是获取成功的资本。第一,学生社团工作经历日益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一个竞争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在招收毕业生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因此越来越严峻。某日报曾经报道过用人单位最不欢迎的五种大学毕业生,就包括“缺乏个性特点的人”和“只‘专’不活的人”两种。这说明了大学应该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不能培养书呆子。同时,也要求在校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把自己锻炼成为个性鲜明、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与此相对应,在各类单位招聘的过程中,学生会工作、社团工作等工作经历逐渐成为人事部门关注的条件。用人单位为何偏爱有社团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呢?详细分析,社团工作经历可以使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竞争优势: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当今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外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如语言不准确、不生动、逻辑性差,甚至错别字连篇,有的不敢与陌生人讲话,在公众场合讲话脸红、张口结舌等等。这种情况给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障碍,同样成为大学生应聘过程中的瓶颈。而社团活动尤其是文学类、实践类社团的活动使大学生有了很好的机会和场合锻炼表达能力;社团里平等、活泼、自由的气氛使其成员可以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技巧和经验。而如“英语俱乐部”更是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直接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表达水平。流畅的表达无疑会在面试的时候给用人单位以良好的印象,从而为大学生的求职竞争赢得优势。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
由于现代社会高度的分工和高度的综合,在工作中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生干部在就业中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现象表明,学生干部在校得到了锻炼,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而高校社团为大学生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高校教学改革深化,原来的行政班级概念淡化的情况下,社团活动在这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社团,它的组织原则、规章制度和活动的内容都是其成员共同制定和实施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管理组织活动;社团的决策、事务、财务等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并做到公开、透明。这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成员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
3、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应试教育、文理分科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以致学生思路不够开阔。而社团活动则为改变这种状况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科性质的社团吸引了大量的理工科学生,理工科性质的社团也同样吸引着文科学生参加,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深入探讨,理工科学生思维上的严密逻辑性与文科学生战略上的全局长远性相结合,大大拓展了知识面,实现了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改善了知识结构,开阔了视野。与此同时,社团作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有效渠道之一,机动性大,信息量多,其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增强了耐挫力,提高了心理素质,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即在思想政治上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抑制和反对错误的思想、政治言行,调整和修正自己不良的政治态度的能力。社团活动尤其是理论学术型社团的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激发大学生政治热情,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鉴别能力上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如“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作用。这样的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尤其受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欢迎。
第二,学生社团工作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大学生将接触到比以往更加广阔的人际空间,开始向一个社会人转化。这一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人难以适应,成为大学生找到工作后的又一难关。而社团工作的经历,却能够使大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对社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早一步适应环境、进入状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首先,社团工作经验中培养的与人沟通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地融入集体。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膨胀,经济的紧密相连,要求大学生善于沟通和团结协作。而今,不少大学生只顾埋头学习,或者不知怎样锻炼、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而社团活动则使其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创造了各种交往的机遇,打破了单一狭隘的交际圈,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建立友谊,从而可以深刻地理解团结协作的威力,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因此,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后,他们也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
其次,社团工作经验培养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尽快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是大学生施展才能的重要标志,更是用人单位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工作热情高,思想束缚少,创新潜力大。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的创新潜力转化为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了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点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就动机。这样的工作人员,自然能够尽快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华,从而开辟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三,社团工作的经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学业之外从事社团活动,对于课程相对繁重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即是一种压力与挑战。在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在组织社团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在经历社团工作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与控制,使自己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外界的变化与挑战。这样的素质,正是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最需要的。
综上所述,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舞台,在大学生就业的前前后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使校园社团活动的不断繁荣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四、对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建议
1、学校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
学校各部门和各院系要提升社团的地位,给予社团真正的认可与支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物质投入,如适当的经费划拨以及专门的办公活动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团联合会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使其在对各个社团的管理、监督、指导、协调等方面起到作用。对学生参加社团要有正确的指导,避免学生在选择社团时的盲目性。
2、社团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社团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要根据现实的发展形势和客观环境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在坚持社团自身的宗旨和性质的同时,通过不断举办高质量的活动扩大自身的影响,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提高社团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积极寻找支持单位,积极配合指导单位和指导老师的工作,以保证能够得到长久的支持和指导。在招纳新会员时,社团应该将其活动的目的、宗旨、活动方式、活动计划安排以及实践成果向“准社员”做以详细说明,让“准社员”能结合自己的需要有针对行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3.加强社团自身建议
社团的负责人首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社团负载、对社团成员负责。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社团的核心成员一定要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公意识,要不断学习、创造、引领社团文化,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接手社团、发展社团、成就社团。
第四篇: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的研究及案例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的研究及指导案例
黑山中学
刘晓强
一、学生情况
学生甲,2008年9月进入黑山中学初二二班学习。9月26日,校本研究组对该生进行了“自我评价”调查。
该生对自我的评价是:”我比较懒,不怎么爱学习,喜欢研究课本以外的东西,自己去发现知识,不喜欢别人提醒自己;性格内向,不怎么喜欢交流;讨厌作题,喜欢独立思考;对目前成绩不怎么满意,应该换一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家长管的比较严,不让玩以自我为中心,不给我自由,以成绩为前提停止我的休闲时间,希望家长理解我,给我玩电脑的时间,不要老说我,不要用题海战术来对待我,能带我去逛街、看电影;我生活的不快乐,因为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家长总是沉着脸,不让我出去玩。”
与此同时,我们还让该生用20个“我”字造句,通过造句分析,发现该生存在严重的心里压抑,并有很强的挣脱压抑的渴望和冲动。
在与学生单独谈话时,发现该生自信不足,一般不主动发出交流意向,属于自我保护型的学生。经了解,该生从小父母离异,一直与父亲在一起生活,多年未见母亲,而其父总是要求该生学习再学习,一般休息日也要求孩子必须呆在房间学习,而孩子自称其实自己就是
在那里坐着,根本不学。
二、归因分析
1.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喜欢自己发现知识而不喜欢 课本内的东西”恰恰反映了初中学生追求独立、自我意识膨涨和思维幼稚相矛盾的特点,这是造成该生不重视课本知识学习,影响学习成绩的一大原因;
2.学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我比较懒”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产生学习隋性的一大原因,而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往往来自于其生活周围的成人的负向指责,正是这种成人给的帽子,让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了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因而可能总是在学生不想学习的时候这种潜意识就跳出来给该生一个正当理由:“我懒”。这也是影
响该生学习能动的一大原因。
3.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大于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以高压控制和题海战术迫使该生“沉溺学习”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该生对学习的厌恶和作题的逆反心理,使该生产生了痛苦的学习经历,使大脑经常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即使看似坐在那里学习,其实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早已降低,更何况强迫孩子一味学习的做法早已产生了该生的逆反,太多的时间其实该生坐在书桌前,却并未投入学习,学习
成绩不好可想而知。
4.父母的离异是造成孩子直接内向和自我保护过强的原因之一,而其父对其过度的控制又是造成该生心理压力的一大原因。
5.喜欢思考,不喜欢作题的学习方法也不利于该生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中心及时给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
三、辅导策略
1.由教务主任与该生谈话,纠正其对学习的错误认知,改变对课本不重视的认知观点,重视课本学习.2.纠正负面认知评价,给出该生正向心理暗示词,要求每天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如:我是一个快乐而热爱生活的人,我在学习上
非常勤奋……
3.在辅导该生学习的时候精简题型和数量,帮助该生建立对作
题的兴趣。
4.对家长提出家教建议,改变其教育观念和方法。建议原文如
下:
(1)给点空间、调节好孩子学习的情绪
从该生的“自我评价”来看,我们认为该生对学习有一种不太正常的厌倦心理,学习的动力、积极性不是很高,对“题海战术”、“不停止地作题”有较大的负面情绪,内心存在压抑感,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家长应引起重视的一点。因为,情绪既会有益于学习,但同时也会妨碍学习。良好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下的大脑能使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反之,情绪不良则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而大脑一旦处于抑制状态,则无法主动接受有效的学习信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家长往往看似孩子坐在那里学习,其实学习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或根本已是无效学习。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节好孩子的学习情绪,尽量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即在学习之余,适当让孩子做些课外活动,如打球、听音乐、看电视、聊天、散步、看自己喜欢看的健康小说杂志等,让孩子有一个学习之外的放松 空间,从而能够通过适当的离开学习环境,彻底地缓解一下学习的疲劳和压力,以达到轻松、高效地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家长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而不考虑孩子玩的天性,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在一味的学习压力和题海战术下,产生学习逆反。当一个孩子产生了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后,大脑就会在孩子面对学习的时候本能地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这一点,正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天敌。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能努力把握好孩子学习和生活、玩乐的关系,注意调节好孩子学习的情绪,使孩子能够以良好的情绪面对学习,并能够做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在方法上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商定一周的作息时间,如规定每周有半天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家长不必为孩子安排学习,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上电脑,看电视、体育活动或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在这一时间内家长不必过多
地干涉孩子。
(2)更多地给予孩子爱和信任
从调查表和与该生的谈话中,我们感觉该生不是很自信。“性格内向、不怎么喜欢交流”是其对自己的评价,在与其交谈中我们也能够感觉该生的沉默和不愿意主动交流。一般来说,不太自信的孩子可能源于童年生活的压抑或周围成人对其的负面评价过多。周围成人包括家长、幼儿园的老师、学校老师等。因此,我们建议家长:
一是能够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一些爱和关怀,让孩子能够在爱的快乐中长大成人,这样对其一生的性格发展都极有好处,因为亲子之间的爱能够感化太多的东西,而这个爱应该是分别来自于父母的,而 不是父母的某一方,父爱和母爱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二是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不要附加任何条件,父母应该无私地爱孩子,比如说:你学习好了才能玩,你成绩上去了我才会给你买这个,等等,爱如果带上了条件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家长最好能够经常抽些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不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家务,比如,每个星期能抽出半天时间或一个晚上陪孩子逛逛街、一起看看电影、购物或在家里聊天等,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通过聊天等一起生活的磨合,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当我们一旦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了,我们也就有可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想什么,因此也才能够适时地引导、启发孩子,正确地帮助孩子成长,因为一般来说,亲子关系好教育的效果才会好,正如领导和下级的关系好了工作才有利于开展。
四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有时候一个道理孩子要有觉悟的过程和时间,所以不要为一个错误而不停地指责和埋怨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相信他们能够在今后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过多的说教往往产生不了
好的效果。
五是要避免用负面词语批评孩子,而应该采取在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用纠错的四步法及时进行指导:(1)在不好的行为发生时及时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2)耐心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对的理由及危害,(3)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4)真诚地告诉孩子父母相信他今后可以做的很好。当一个孩子经常生活 在周围成人对他的肯定的表扬之下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慢慢自
信起来并越做越好。
另外,家长要学习耐心的和孩子聊天,一定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其实孩子已经慢慢长大,孩子也需要我们家长尊重他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平等的交流,尤其是孩子在初中这样的青春期阶段,随着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初中生会迫切要求家长和老师尊重自己的意见,因此这个时候家长要尤其注意学习去尊重孩子,尽量多地听取和参考孩子的一些意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耐心地先沟通好,或努力说服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见,否则只能促使孩子逆反,走向极端,使教育走上弯路。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建议家长多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老师多鼓励表扬孩子。
(3)帮助孩子选些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是当今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也是孩子与未来竞争的一项潜能力,所以建议家长尽可能地经常陪孩子逛逛书店,为孩子选一些健康有意义的书籍和杂志,当然也别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好启蒙师),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读课外书,那就更
好了。
四、辅导效果
目前该生在中心学习感觉很好,希望继续留下来补习。
第五篇:体验式德育活动方案
浪拔湖中心小学2013年下体验式德育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感恩思维,从小事中树立感恩亲人观念。
2.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3.希望以此活动能够让家长提高对于孩子品行培养的重要性。
二、活动范围
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一个班级开展活动,尝试之后再进行全面推广。
三、活动内容
1.给爸爸妈妈洗脚;
2.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洗脚;
3.给家人做一餐饭;
4.帮爸爸妈妈做一次家务。
学生任意选择一项开展活动。
四、活动方式
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后,进行活动。
活动结束后学生写感受;家长写评价;老师进行评价。班主任对自己本班全部学生情况进行小结,并评选十位优秀学生,在班队活动课时进行表彰。
浪拔湖中心小学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