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银行2021年负债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银行2021年负债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和起点,在商业银行经营和风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兴起、金融脱媒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事件日趋多发,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在新形势下做好负债质量管理面临更大挑战。2019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连续召开第九次、第十次会议,重点关注如何夯实中小银行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在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XX指出,要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提高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为此,我们利用XX辖内4家城商行2011年至2020年近10年来负债业务有关数据,结合实地调研,研究探讨中小银行负债业务现状及问题,并得出了若干结论与启示,以期促进中小银行加强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质量。
一、XX辖内法人城商行负债业务现状
XX辖内共有XX银行、XX银行、XX银行、XX商业银行4家法人城商行,既有全国排名前列的大型城商行,也有中型、小型城商行。近年来,XX辖内城商行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机制,负债业务不断增长,负债来源更加丰富,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了蓬勃动力,结构总体呈现“一降两增”特点。
(一)各项存款持续增长,占比有所下降。各项存款从XXXX年末的XXXX亿元增加至XXXX年X月末的XXXXX亿元,增幅XXX.XX%。存款占总负债比例由XX.X%下降至XX.XX%。从存款品种看,单位存款占比下降、个人存款占比持续上升,但个人存款在存款总额中的占比尚低于XX%。从期限结构看,定期存款占比上升,活期存款占比由XXXX年末的XX.XX%下降至XXXX年X月末的XX.XX%。
(二)同业负债增速较快,占比明显增加。同业负债(含发行同业存单)从XXXX年末的XXXX亿元增加至XXXX年X月末的XXXX亿元,增幅XXX.XX%,快于存款增速XXX.XX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由XX.XX%上升至XXXX年X月末的XX.XX%,XXXX年末该比例一度达到XX.XX%的峰值。分品种看,同业存放从XXXX年末的XXX亿元增加至XXXX年X月末的XXXX亿元,增幅XXX.XX%,主要是XXXX年影子银行专项整治后明显下降,峰值出现于XXXX年末的XXXX亿元;XXXX年XX月《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辖内城商行从XXXX年年中开始陆续发行同业存单,至XXXX年X月末,同业存单发行余额XXXX亿元,占同业负债的XX.XX%。
(三)资金来源多样化,规模大幅增加。除前述存款、同业负债外,城商行尚有发行债券、央行融入两类负债来源。发债余额从XXXX年末的XXX亿元增加至XXXX年X月末的XXXX亿元,占总负债比例X.XX%。主要是XX银行、XX银行发债较多,两家行合计发债规模XXXX亿元。央行借款从XXXX年末的X亿元增加至XXXX年X月末的XXX亿元,占总负债比例X.XX%;计入向央行开展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等融资后,央行融资占总负债的X.XX%。
二、新形势下负债业务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负债结构不稳定。截至XXXX年X月末,辖内城商行同业负债XXXX亿元,较XXXX年末增加XXXX亿元,增幅XXX.XX%。同业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XX.XX%,较XXXX年末上升X.XX个百分点,个别城商行同业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一度高达XX%。有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对非存款负债的过度依赖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监管统计数据,XXXX年X月末全国商业银行存款占总负债比例为XX.XX%,辖内城商行该比例仅为XX.XX%,辖内城商行存款占比较低,仍通过同业负债做大规模。总体看来,辖内城商行未全面树立正确发展理念,不同程度存在求大求快、依靠同业负债盲目扩张的情况。
(二)存款增长不稳定。作为最稳定、最基础的资金来源,存款稳定增长对中小银行意义重大,但存款“冲时点”在辖内城商行仍不同程度存在。由于监管部门对存款偏离度设定了监管要求,辖内城商行均努力将月末时点存款偏离度控制在监管标准内(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为X%,XXXX年X月至今为X%),但月中“鼓肚子”、月末突击压降的情况较为突出。如月末时常出现存款偏离度为负值、单位存款环比负增长等异常情况,其中XXXX年底、XXXX年底辖内城商行平均存款偏离度为负值。个别行在XXXX年还出现了存款偏离度指标突破监管要求的情况,并被监管部门采取了暂停部分市场准入事项和部分同业业务等监管措施。
(三)负债来源不稳定。辖内城商行主动负债来源较为有限且波动较大,债券发行规模小,央行融入占比低。截至XXXX年X月末,辖内城商行发行债券面额XXXX亿元,占全部负债的X.XX%,且规模波动较大。债券品种有待扩展,近年来辖内城商行发行的债券以二级资本债和普通金融债为主,可转债、永续债等发行较少,难以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中长期资金的作用。因缺乏资质等原因,辖内城商行央行融入规模普遍偏小、占比偏低,XXXX年X月末无担保央行借款占全部负债的X.XX%;且央行融入业务主要集中于资产规模较大的XX银行、XX银行,XX银行、XX商业银行的央行融入占比不到X%。
(四)期限结构不匹配。辖内城商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吸收同业存放等大量融入短期批发性资金,进行以短配长的高风险运作,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对接了流动性较差的非标资产和项目贷款,中长期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隐患突出。截至XXXX年X月末,辖内城商行剩余期限XX天以上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缺口达XXXX亿元,亟须多渠道补充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改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此外,城商行现金流测算分析、匹配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存在现金流分析范围不全面、现金流测算方法不审慎等问题,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亟须增强。
(五)成本收益不匹配。近年来,存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维持存款增长,城商行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国库定期存款等高息负债大量增加,存款平均付息率逐年上升。如XXXX年X月末辖内城商行“其他存款”(主要是保险公司存款)余额XXXX亿元,是XXXX年末的XX.XX倍;结构性存款余额XXXX亿元,是XXXX年业务开办之初的XX.XX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存款利率仍参考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保持刚性,贷款定价基准LPR价格已多次下调,带动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受制于缺乏衍生品交易资格及利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辖内城商行通过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持续加大。
三、进一步提高中小银行负债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聚焦原点,夯实负债管理基础。中小银行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夯实负债业务管理基础,以提升自身能力实现稳健发展。要坚守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市场定位,摈弃单纯求大求快的错误发展理念,纠正依靠同业负债做大业务规模等不审慎行为。要不断完善负债业务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稳健合规的负债业务发展策略,明确内部管理架构及相关部门职责,配备专业化人才队伍,改进绩效考评体系,夯实负债业务管理基础。
(二)直面痛点,优化负债业务结构。一是要稳定存款基础。中小银行应专注主业、回归本源,更加重视存款业务发展,持续强化存款资金的吸纳,并通过对客户、产品和服务潜力的深挖,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支撑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客户黏性和资金稳定性。二是要丰富资金来源。中小银行债券融资占比较低,要加大债券融资的力度,特别是重视中长期债券的发行,补充长期稳定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要积极发行小微债、“三农”债、绿色债、双创债等特色金融债券以及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丰富负债来源。积极开展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申请,主动争取央行的流动性支持。三是要规范同业负债。要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继续严控同业融入占比,提高负债来源稳定性。
(三)突出重点,强化负债业务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力度,督促中小银行增强负债管理主动性,强化负债业务监管,密切防范流动性风险。一是要抓紧建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一揽子监管制度,包括负债管理能力评估、负债质量量化评估等。督促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务和风险特征建立健全负债管理体系,完善基础环境、控制流程、模型工具、绩效考核等,提升负债稳定性和匹配性。二是要加强对中小银行负债管理能力和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的监督检查,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调研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中小银行负债业务情况及流动性风险情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理。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上传: 黄根平更新时间:2012-5-24 6:34:49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受社会和成人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有些心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和别人接触,缺少简单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和别的同学产生矛盾等等,尤其是农村孩子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比城镇孩子更严重,因此小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若春风,为学生播撒品德的种子;教师如明灯,为学生照亮心智的世界;教师是灯塔,为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这些美妙的比喻,都是社会普遍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肯定。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起到逆反作用,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但是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提高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就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师资培训,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班级环境氛围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校园文化也应是意蕴丰赡的,学校和班级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有了这些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中小学生感觉到学校和班级的温暖可爱,它会使中小学生有种幸福感、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目光远大感。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为中小学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为中小学生行为的指南和方向。学校做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三、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认知度
“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现今家长的威严不被孩子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知心朋友,而在农村,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辈照顾,再加上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什么要求。家长只懂得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却懒得过问。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教育问题都是教师的责任,与家长无关。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学校应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教育子女的宣传单,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子女的方法、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宣传家长如何对自己的孩子因人施教,向学生家长宣传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等,让家长懂得孩子需要平等对待,需要尊重,懂得正视自己孩子的价值,不盲从他人,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用自己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品质,成为未来的有用人才。
四、重视社会文化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影响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后业余时间有些学生在街上游荡、玩耍,家长和学校不能有效的监管,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缺乏辨别能力,长期沉浸于虚幻风络世界,容易受有害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长期沉浸其中就容易使孩子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从而将网络虚拟暴力用到现实生活中,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受到影响。社会应当干预中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概括、凝练,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因而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人文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暗示性、感染性和模仿性,在接受者的意识中创造出独特的“第二现实”,因而具有强烈的说服作用和鼓舞作用。特别是文学、影视、戏剧作品所塑造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往往成为中小学生爱戴和崇拜的对象和理想的化身。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尤显不足,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道路是坚难曲折的,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力结合,使中小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培养素质型、能力型的人才,携手并肩为祖国的未来创建一片健康、美丽的环境。
第三篇:质量管理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质量管理?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答:
质量管理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它以经营为目标,由全体职工参加,在全过程中对产品的全部广义质量所进行的管理,包括思想教育并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
2.答:
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
1、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4: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较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作为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1、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ISO/DIS9000的3.3列出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十三个步骤:
1、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1、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1、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原则8: 互利的供方关系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次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地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双方都是有利的。
1、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
2、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本原则在标准中的体现
3. 答:所谓质量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提出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或质量等级),选择主要的性能参考,规定多种性能参数经济合理的容差,或制定公差标准和其他的技术条件。
4.答:(1)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2)质量改进组织
(3)加强质量改进的监督
5. 答:(1)系统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6.答: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简单的说,狭义的可靠性是产品在使用期间没有发生故障的性质。广义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而这种满意程度或信赖程度是
从主观上来判定的。为了对产品可靠性做出具体和定量的判断,可将产品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元器件(产品)、设备或者系统稳定完成功能的程度或性质。
这里的产品可以泛指任何系统、设备和元器件。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在具体使用“产品”这一词时,其确切含义应加以说明。例如汽车板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等。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是: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修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随着产品任务时间的增加,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将增加,而产品的可靠性将是下降的。因此,谈论产品的可靠性离不开规定的任务时间。例如,海底电缆系统要求几十年内可靠性工作。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也就是指产品的战术性指标。这里所指的完成规定功能是指完成所有功能。所要求产品功能的多少和其技术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可靠性指标的高低。产品规定功能的丧失称为失效,可修复产品的失效也称为故障。
7. 产品质量设计的职能是什么?
答:(1)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
(2)产品质量目标的确定;
(3)产品质量评价;
(4)产品质量—成本分析;
(5)产品设计评审
13春工商本 陈智超
第四篇:OEM工厂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OEM工厂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所谓OEM生产方式,就是自行研制,委托加工厂只负责生产,贴指定品牌的一种加工形式。目前伴随电子行业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供需关系的变化及专业技术更加细化等因素,OEM加工形式目前已成为业内的一种普遍趋势。TCL王牌彩电在行业内较早的采用了此模式的加工生产,早几年前我们已经开始在国内寻找OEM工厂为我们实施加工生产。经过长期摸索及对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学习,自身现已初步形成一套OEM工厂质量管理方法。此方法经过不段的修改完善,已经得到良好运行。
一、OEM实施计划、决策
基于什么情况要进行OEM加工?是成本的考虑?物理布局的考虑?供应链的考虑?战略布局的考虑?这些因素需要在实施前有周密的考虑和计划。外发OEM加工项目立项得到批准后,根据产品的质量控制、产能、服务、成本等因素寻找供方,初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供方,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评审。
二、OEM工厂的质量控制原则
作为备选的OEM工厂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信息,予以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
(一)综合信息
包含公司性质、厂房面积与产能、人员总数、学历分布、质量工作人员比例、人员流动率、培训情况等信息,主要了解该OEM工厂的基础信息情况,以便我们后续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二)领导力
主要指OEM工厂高层管理人员对质量的认识及态度,以了解该公司的经营策略及质量方针及目标,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是否有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及推动。
(三)客户服务
是否建立客户服务窗口、是否对客户投诉响应时间及处理流程方面有要求、是否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其是否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以便在后续的生产活动中能够给我司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信息管理
如何管理生产信息及技术、质量信息是否有明确的管理流程、是否定期回顾质量数据并根据数据趋势进行预防性的分析改善、是否有良好的信息追溯体系,这主要用来进行评价管理,所有信息必须建立完整的闭环管理系统。
(五)生产过程控制
主要聚焦这些方面:生产作业指导文件是否完善、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是否受控管理、生产直通率是否被跟踪改善、作业人员是否满足作业要求等等,这对产品的一致性保证十分重要。
(六)质量体系认证要求
是否取得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可,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来支持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拿证”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运作流程中按照规则进行运作。
(七)生产同类产品的经验
是否有生产过彩电或类似产品的经验,这是作为我们合作伙伴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没有类似加工经验或者全新的OEM工厂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
(八)生产测试系统
是否建立完善的生产及检测系统,生产设备系统必须满足我们的产品要求,满足我们的检测标准需求。
(九)质量管理人员组织架构
在OEM工厂的组织架构中是否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这对OEM工厂实施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只有清晰明确的组织架构才能对质量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另外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经验是否满足工作要求,需要实际考量。
三、OEM工厂的选择
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对OEM工厂进行质量审查,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报告》中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核确认,输出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结果。如综合评审合格,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即为合格OEM工厂。
四、质量协议的签订
与合格的OEM工厂签订《质量协议》,此协议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与有效期、产品标识可追溯性
(二)认证与市场督查的处理
(三)零缺陷原则、一致性保证
(四)生产损坏的处理、物料控制
(五)过程控制、审查、产品防护
(六)文件报告形式
(七)验收形式
(八)质量指标、批量性质量事故
(九)交收检验抽检方案
(十)质量信息及问题处理、质量责任处理
五、OEM工厂生产实施
(一)过程控制
1.建立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文件资料的传递通道,包括料单、工程更改、工艺更改、产品规格书、产品调试说明、作业指导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文件、质量控制标准„„
2.安排OEM工厂质量人员到我司培训,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及特殊工序控制要求、出货检验方法及标准、各类环境、机械、安全试验方法及标准,使其明白我司质量控制流程及产品释放条件。
3.委派或授权TCL质量代表驻OEM工厂。其主要工作职责如下:(1)负责质量标准、质量文件、特殊要求的宣贯培训;
(2)接收我司工作指令,推进OEM工厂实施;
(3)指导、监控OEM工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4)对最终产品在出货前进行验收;
(5)确保双方质量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二)试产过程控制
1.首批产品试产阶段,安排我司质量技术人员前往OEM进行现场确认;
2.量产产品试产时,将试产机提交我司协助确认,以检验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三)批量生产过程的控制
1.建立首件确认制度确保物料满足料单及安全件清单要求; 2.监控OEM工厂是否按我司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3.监控关键及特殊工序的异常质量波动; 4.监控关键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5.对质量异常的分析及反馈,质量指标未达成目标时,组织分析改善; 6.对OEM工厂实施小批量交验抽检方案进行批次判定;
7.必须由TCL质量代表或授权人对检验结果签字确认后,才能按合格产品入库。
(四)监督管理
1.日常监督:在OEM工厂管理及产品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实施审查; 2.审查:每年定期进行OEM工厂质量保证体系评价。
如白平衡调试工位,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对每个作业工位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及工艺要求,员工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质量人员负责按照TCL质量标准要求对作业步骤及作业结果进行巡查确认,并填写巡查点检表确认作业情况是否符合TCL质量要求。
目前海外工厂已经纳入我们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ODM、OEM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第五篇: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从课堂出发。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教学和育才这个主题,说具体点,就是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学校同事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与诊断,从教师课堂这个出发点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明显,初中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相对于硬件建设的完善,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教师队伍的现状也有令人堪忧之处: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老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影响了年青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区级骨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逐步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
四是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当前高职、骨干敦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确定发展目标
基于我校教师现状,我们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创建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的教师团队,营造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会教学、会科研、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在规划期间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记录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以及校本研修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修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校、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第三层次目标:校、区级骨干教师,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校本研修,诚品读书会等活动,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和校本研修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指导”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重文化:学校通过五年发展规划与行动纲领的制定,注重加强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建设,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升华教师的专业精神,在目标引领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寻求办学的核心支撑力。
(2)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诚品读书会活动,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
(3)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每月开展教师诚品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4)磨上课:借助区教育局“两个关注”活动的开展,对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指导。一是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二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三是开展课堂技能竞赛活动(三优、五优),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评课,切磋课堂技艺,商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
(5)促交流: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教学资讯,了解名校的发展状况,吸收其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党员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研修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实行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6)倡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读书心得,教育故事等,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7)重指导:依托“江仲林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台北路学校江仲林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市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四)实施步骤(略)
(五)机制保障(略)
(六)工作轨迹
这几年,在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且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措施,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为了让教师们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提高其专业技能,我校利用江中林老师的名师效应,率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选出年轻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里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研究型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式与工作能力又逐渐在全校老师们中间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我校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使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代表得到了培训的机会,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地完善。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再让这批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实践,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以书为伴,全员读书
校园读书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方式,我校成立了“诚品”读书会,尽可能营造不懈学习、严谨讨论、和谐交流的读书氛围,将个人的学习纳入群体的研究过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教师书吧为老师们提供了看书、借书的平台,还开辟学习栏目,定期展示教师的学习成果;围绕研究主题,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并进行文章推荐,“美文共赏”,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吸收更多的新经验。现在,老师们养成了每月必读一本书的习惯。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精神上丰富了,教育理念更新了,老师们的教研水平自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3、有效的教学指导
学校要想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关键,为此,我校实施了“八个一”工程,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秀教案、上一堂高质量公开课、出一份标准模拟试卷、设计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能力测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全校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将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校还请了专家来校对骨干教师们的教学进行指导,然后带动全员的教学热情,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除以上的几点以外,我校还建立了“心晴” 工作室,由心理健康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师心理把脉,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七)对课堂的反思:
1、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与质量产生联系。
作为校长应如何引导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更科学合理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建设?
(1)引导教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课堂的“问课”:
一问教学结果:学生会不会?作业交不交?作业抄不抄?成绩好不好? 二问教学效率:师生累不累?时间长不长?作业多不多? 三问备课质量:理不理解课标?教材?学生? 四问教学艺术:
五问领导才能:听不听?服不服?爱不爱?追不追? 六问教材开发:有无自己开发的补充教材
七问三课表现:组内讨论课—校内研究课—校外展示课
八问基本建设:有无经典课例?参照性课件?基本题库?新老师有无蓝本?老教师有无风格?
九问双向构建:制度程序——行为改变
十问特色建设:有无优势学科?强势教师?攻关成果?普适性经验?
(2)引导教师从八个方面思考:怎样做最能让学生学得最好? ①、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②、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敏锐度洞察力、卓越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
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④、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⑤、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⑥、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⑧、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就会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是改革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校就通过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从“专题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动,实践反思”等四个维度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1)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①学科的定位和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 ②学科知识面较窄,专业素养不够丰富
③观念陈旧,没有确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④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在继承传统上有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⑤关爱每一个学生,悉心研究内驱力的并不高 建议:细心诊断课堂,形成归因分析。
(2)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建立好课标准,引导改进,准确评价。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生学三方面评定 ①从教学目标而言——设定确切,达成度高 其
一、全面落实“三维”(学会,会学,乐学);
其二、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场问题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其三、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效率高。②从教师教而言——教师有效的主导性“教”是为了“学” 教学内容——准确,整合,本体 教学思路——清晰,凸现,合意 教学方法——激活,引导,相长 教学素养——思想、专业、教态
③从学生学而言——课堂教学气氛浓厚,体现学生主体性(3)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
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细化组织、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②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力求三个发展:知识体系发展,认识规律发展,激发内驱力发展;
③积极推行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有效性; ④“学导式”教学法;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线:教师的启发 编制“学案”和“教案”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教学文化的熏陶
其一,制定各学科的学习规范要求:预习读书,听课记录,练习作业,订正改错,复习整理,规范写字,朗读习作等,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其二、规范教师的教学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上生根。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以校本开发与课程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根,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答案很简单,也很直接,它就是课程。说得更明确一些,也就是课程中学生感觉最吃力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就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每单元的内容、各种作业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课程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计划、展示、成果、测试等。重点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所经历的事情,即教师讲授的要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那些内容。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课程涉及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发展性课程(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发明等)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诊断问题、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
2、树立课程即教师的意识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这种教师角色,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教师专业化”只能依靠“学习型组织”的专业对话、自主判断、行动研究、行动伦理来驱动。从现代经营主义思想来看,“所有教师都是管理者”。特别是从课堂教学层面看,教师理应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班级的管理者。
目前我们台北路学校作为全市的涉台教育基地之一,开发了涉台教育的校本教材--《“拥抱台湾”教育读本》,而正在开发的是以我校校训――“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为主要内容的“诚品”校本教材。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①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
每个希望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或历程作全面、真实的记录与分析,这就是教历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②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一种自觉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过程。
③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
教师教学合作是在原有分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何种,将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合理延伸,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整合功能,并由多个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④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
在操作层面,要观念先行,树立教师的自我意识,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而后要有自主能力作为行动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一切的目标都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最后自主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它是自主发展的平台与保证条件。
⑤基于“反思”的教师发展
“经验+反思=成长”。构建“教学情境—意识到关键问题—提出其他方法—新的尝试—专业结构的形成、改变或强化”的五步反思模型,采用“理论学习—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自我澄清—改进或创新—新尝试”的操作程序,可运用反思日志、课堂实录、听取学生意见、与同事交流等具体方法。
⑥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
同伴互助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互助方式,以发现和解决教师现有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经验分享,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有助于学校良好组织文化的建立。
⑦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实现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将不适宜的行为进行剖析,找出共同适宜的策略。专业引领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通过专业引领,将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与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理念的践行能力,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 当今的教育面临更多的难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呼唤、对教育均衡的要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队伍建设,因为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的“教育家办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表示,只要是为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取得成就的人,就是教育家,这没有什么可以谦虚的,这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而概率最大、最容易成为教育家的是校长。因为校长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有着一定的资源基础,有着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条件,所以更容易成为教育家。于是,打造“教育家型校长”,这一鲜活而紧迫的时代命题跃然而出。“从内涵与特征上来分析,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感、高远的教育追求、忘我的奉献精神、主动的专业发展、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陈玉琨如是说。
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今天的教育最紧缺的无疑是有智慧、有思想的教育家型校长。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能推陈出新,有着自己成体系的或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善于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上升,而支撑他们高昂着头前行的便是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以及踏踏实实的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的“以师生为本”的朴素理念。
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是我们在座各位校长的理想与追求。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领跑者,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每次,当我们决定退回一个不超越自我的界限,我们就会有许多的借口,借口正好是梦想和希望的毒药。而教育名师们会适时地敲醒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因为教育需要我们这群追梦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用敢于担当的情怀、用激情浪漫的情怀去坚毅地跋涉、执着地追寻。
我们或许是一群把自己抛到绝境的人,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动的绝境。只要我们坚信:心中有不灭的梦想,胸中有恒久的激情、耳畔有智者的叮咛、前路有名师的引领、周遭有并肩的同仁,凭着我们的坚毅与勇气,就有机会走出长长的黑暗隧道,就一定能看到隧道尽头的灿烂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