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
据分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其中,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
用于人的发展。
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骨路构造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所以,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据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优生优育问题。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其次,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不过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然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中的主导力量,它应该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受国家的委托,对新生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它的任务就是教育人和培养人。家庭和社会虽然也有教育新生一代的责任,但不具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从普通教育来说,小学、初中、高中均有统一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培养任务和要求。它所培养的人,要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严格的规格要求。为实现这种规格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措施;学校有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学校按编制配备的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人员。他们经过严格的师范训练,有符合教学要求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有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学校对他们还有
位职责要求,不称职的教师要被淘汰。所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和社
会教育无法相比的。
最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况且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所以说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总之,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现实;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篇:环境教育作用
环境教育作用,环境教育给学校教改不断带来新的成果。在环境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坚持环境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果是丰硕的,在育人中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1.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认为环境教育无疑提高了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而且通过他们来促进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意识的提高。现在的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主力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和环境意识的强弱。同时,环境教育还锻炼了同学的工作意志和科学态度。通过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具有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全体学生在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能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全校师生都具有较强的环保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组织)、响应各种环保行为,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为改善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促进了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通过校园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因素,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则是显性的物质环境。在高起点实现校园绿色化的基础上,在学校环境教育的推动下,我校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校内的文化生活如课余文化活动、兴趣小组都蓬勃发展,黑板报、宣传栏、讲座海报等使学校增添了教育气氛,这些都使学生在学校特有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我校的学习文化,历来立意高远、内涵深刻。
3.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带来了机遇,并为他们成才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我校不少学生对环境教育感兴趣,每个年级均有学生参加校环保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刻苦钻研,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4.绿色教育还有效推动了我校的教改,促进了环境教育的教育科研。绿色教育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中营造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气氛,即民主化教学思想大大推动了我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了素质数育。在全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注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质疑问难、师生互学互助、重视动手实践等形式和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较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第三篇: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创设和优化幼儿园的环境。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幼儿为本
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对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就应该色彩明亮、谐调,富有童趣,如:户外活动场地色彩鲜艳的大型运动器具,夸张的人物、动物形象等,会使孩子们一进幼儿园就感到愉悦和开心。我觉得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要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这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针对教育目标,要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体现出环境的教育价值。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例如,我们的结构游戏区中的积木,幼儿通
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二、将目标化于环境之中
幼儿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认知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具体形象的协助,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因此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与环境之中是幼儿教育的独特之处。如:我们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游戏,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就这样对照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当表现方式,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同化或者顺应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环境育人细无声的隐性作用。
三、因地制宜,遵循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体现自己的特色,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此基础上加强环境的管理,遵循一定的原则,对环境进行科学的创设,不断优化。
1、效用性原则
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利用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将环境创设作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手段。如:我们为了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将文明礼貌编成了一些讲文明的小漫画画在墙上,当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有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很多孩子会自觉遵循墙壁上的文明行为去做,即使有的孩子一下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不文明,也会有小朋友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这样的环境创设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2、安全性原则
幼儿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在环境布置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幼儿园里的一切玩具、设施都不可有尖锐的棱角,大型玩具要注意高度和地面保护装置。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消除那些明显的不安全因素,而且还要注意消除那些隐性的不安全因素,注意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例如:我们为了防止开、关门时夹伤孩子的手,就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子装上多半瓶的水,然后在门的上方钉一个钉,用绳子一头系在矿泉水瓶口处,将瓶子吊在门上的钉子上,使瓶子刚好能挡住门的开、关,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开、关门时夹伤孩子的手,减少了安全隐患。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利用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幼儿,从而使他们能在环境创设中,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班级活动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活动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把环境称之为“隐性课程”,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曾说过:“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的组成是全方位、立体、多元的,班级环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直观、形象、互动、可感知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一致的。近年以来,“研究性学习”逐渐以更新的高度与起点进入我们的教育领域,它致力于改变幼儿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尝试为幼儿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加以整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这两者能较好的联系、融合,将给幼儿的和谐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与收获。几年来,我们在“研究性教育环境”的创设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越来越感受到“研究性教育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积极促进、对幼儿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持。
一、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
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与惯例中,教室环境创设往往只是教师的任务,由教师一方进行设计、布置,作为另一方的幼儿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的地位。很多幼儿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只是在开学刚刚来到班级的时候对环境表现出有兴趣,一旦适应在园生活,就对环境不再关注,教师辛苦创设的环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处于尴尬的境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幼儿是单纯接受,没有不断变化的刺激。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人不应被动接受、适应环境,而应该主动改变、创造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教室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调整了环境䵂dR(ÿöëꋇpåÿȄȄȄȄ感,环境变得生动起来。我们惊喜的发现:活动室环境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下,变得丰富、多变、鲜活起来,幼儿时刻都在关注他们自己创设的环境,在课间、饭后、家长来接时幼儿都会在这些环境前留连。班级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关键在于教师树立正确的环境育人的观点,转变以教师为主,刻意追求装饰效果的观念,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孩子真正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
附
二、建构师幼互动的亲和性环境。
在进行“研究性教育环境”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深深的感触:通过环境的创设更加拉进了师幼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与幼儿都紧密围绕、关注周围的环境,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也在悄然转变。这时的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学习、探索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在创设进程中与幼儿相互给予、吸纳、启发、更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1、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真正了解幼儿。
“每个幼儿究竟蕴藏了多少‘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敢也不能妄加评定。回想以前,我们总是在各种活动之前,为孩子准备很多、很细、很全,只要孩子能按照事先的准备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可是,经常是事与愿违,幼儿总会出现“意外”。看来“顺利”未必是“胜利”。究其原因:我们是不敢、是害怕、是不相信孩子。在开展了“研究性教育环境”创设活动后,我们逐步发现了我们其实不了解的孩子,孩子们总是给我们一次次的震惊!趣例一:关于“面包与海绵”的争论
一次,我们进行关于“理发店”的活动,幼儿在观看“理发”录像后,回忆、讨论理发的过程。进行讲述时,幼儿对录像中出现的一个“椭圆形、淡黄色”的东西产生了争执。有的说:是面包;有的说是蛋糕;有的说是棉花。会是什么呢?教师不作答,反问幼儿:面包、蛋糕、棉花在理发店里有什么用?幼儿继续争论:“录像中的小朋友在掸头发,面包不能掸,会碎的”;“棉花太软,不行”。到底是什么?教师仍然不作答,让录像中的幼儿揭晓:原来是一块“海绵”。幼儿争论的兴致勃勃,对自己发现的最终结果很满意。
2、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为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必要的整合、提升。
我们可喜的看到孩子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但是,幼儿的积极投入不等于教师可以“退出”。相反,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是更高的挑战。作为教师,要具备了解幼儿现状、驾驭幼儿发展的较高能力。在幼儿的各种探索、操作活动中,他们表现的已有经验还是零散、片面的,需要成人的整理与提升。这种提升可以帮助幼儿获取更加全面和完整的信息,促进他们向更高的方向迈进。在整合与提升中,教师要会“等”、“看”、“帮”:等幼儿尝试以后;看幼儿探索方向;帮幼儿实现想法。为此,我们提出:
一、互动中学关注个体学习、玩伴游戏和小组项目,强调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取各种感性的直接经验,并通过主动的探索活动得到发展,而不是教师通过“说教”使幼儿发展。
二、选择中学
幼儿来到幼儿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材料。“选择中学的特点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提供选择,而不是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选择。”
三、研究中学让儿童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与探索,教师经常做的工作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我们不怕孩子犯错,相反还鼓励幼儿多遇问题,多走弯路,多犯错误;经常做错事的孩子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师对孩子的错误采取的是理解和鼓励的态度,这样孩子就越发有探索的愿望,不会因多次的不成功而失去信心。
趣例:“理发指南”的制作
在进行“怎样理发?”的活动中,教师以幼儿个体学习入手,借助绘画的形式让幼儿自己表达“理发”的过程。每个幼儿的表达都不一样,有的幼儿能表达完整的理发顺序;有的幼儿想到用“”表示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也有的幼儿所反映的信息比较零散。接着,幼儿以小组为学习团体对自己及同伴的记录进行再次讨论,提供小组幼儿都认同的“理发顺序”,这时,幼儿的经验得到相互的交流、补充、纠偏。最后,经过教师的整理与提升,幼儿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理发指南”。在进行墙面展示的时候,幼儿对自己的活动发现比较满意与欣赏。
“理发指南”的活动流程:
幼儿个体感受小组交流教师整理、提升幼儿进行再现
三、营造乐于体验的活动型环境。
四、提供家园开放的共享性环境。
“环境”不仅是幼儿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活动平台,它也是家园相互了解的途径与通道,家庭、幼儿园、社区;幼儿、家长、教师共同营造这个共享环境。
家庭配合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作用于幼儿,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而班级环境创设也是如此,这虽然是幼儿园的工作,但是倡导家长参与此工作,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可以使幼儿、家长和老师三者都得益。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与老师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上达到一致取得“合力”的教育效果,又和孩子在一起创作的过程中加强了亲子关系,还可通过墙面环境与别的家长相互学习,共同交流教育方法、分享教育心得。在不断变化的主题中,孩子们学会了与父母的合作,与同伴间的交流,发现了许多与别人不同的事情,并学会主动地将观察到的事物展现出来,家长们也切实体验到了自己也是班级的主人和一员。
趣例一:亲子活动“环保小卫士———亲子登山”
在这个活动中,家长志愿者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他们与老师一起共同商量、筹划活动的细节,如:安全提示、天气状况、登山准备、站点贴花等。经过分头的准备,呈现了以下的活动资料:
活动举行的开心极了!小朋友们克服了饥饿、口渴、疲劳,自己坚持登山,获得了胜利,挑战了自我!家长们对于这种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与支持!
趣例二:亲子玩具总动员
家庭中总是有许多废弃的物品,幼儿可以利用这些进行创新制作,这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在双休日,家长与幼儿共同开始了制作,有的幼儿很有主见,很快的确定了主题;有的幼儿会与家长进行商量,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无一例外的遇到了各种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做出的小玩具让幼儿、教师、家长都很喜欢,许多家长说:“我们给孩子买的玩具都没有这么吸引他们!”
五、“研究性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几点研究启示。
启示:
1、培养每一位孩子有效地处理和环境互动的能力。
2、发展孩子和社会、同伴的关联性及认同度。
3、鼓励创造,创造性并非只有集中在于成果上,而是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创造过程。久久地回味着每一个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布置的环境空间,它们蕴含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尊重-满足孩子所需;信任-放开孩子的手;发展-给孩子以挑战!
附图一
附图二
幼儿的原始记录
整理后记录
登山倡议书
登山海报
运动员记录牌
运动员奖状
玩具照片
幼儿自己的制作讲述
Times New RomanTimes New Roman
!),.:;?]}¨·ˇˉ―‖’”„∶、。〃〄〆〈《「『〕〗!"'),.:;?]`|}~⦅([{·‘“々〇〉》」〔〖(.[{⦆¥ ÿ죍ÄÛꋇpﯾèÿ̅ЂЂЂЂ
SummaryInformation
第五篇: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值得深思之。站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当今教育的属性是——教育是现代农业。为此,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着力破解两大问题:一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问题;二是对教育环境的改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也是生产力”已成为共识。破解教育环境问题,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治本之策。近一年来,我市教育悄悄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于教师来讲,确为“春江水暖鸭先知”。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在祝福之余,也提出几点建议,即是着力优化三类环境。
一、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教育事业需要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效应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所谓政策效应,是指通过出台先进的政策,发挥政策对教育改革、教师成长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敬业爱岗、创新创优。桥东区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为更全面地推进教育政策环境建设,做好两篇文章: 一是整合的文章。要在整合以往的措施基础上出台富有桥东教育特色的有竞争力的政策。要围绕桥东打造品质教育的目标,加快制定完善一系列教育改革、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开放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驱动作用。
二是创新的文章。一方面要关注主要矛盾、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调研,开放决策,制定出台有突破意义的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制定符合本地、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有利于教育改革、名师辈出的激励政策。
二、优化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种“软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环境。人文环境包括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比单纯
给予经济待遇更显重要。因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更是有属于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特有的精神品质,往大处讲,就是要有“教育之魂”。我建议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教育精神回归工程。“教育是慢的艺术”。要通过各种大讨论、大宣传、大调研、大走访,让各地各学校、老师静下心来,沉下心来,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寻求教育的丰厚资源,提炼古今中外教育的文化精神,提炼临安本地本学校的教育精神路标。要进一步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精神,进一步营造宽松、民主、公开、平等的人文环境。
二是教师民主自治工程。民主是教育治理的魂。学校要按照“教师治校”的要求,积极为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使广大教师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三是尊师重教民心工程。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教师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教育主题活动日”等系列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主动听取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关心老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师的功过得失,支持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优化人才环境。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搞好教育的百年大计。要树立“教师兴校”、人才引领教育发展等先进理念,着力做好教师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团队化、高层次化建设。在实践途径上重点要把好关:
要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和本领。今后在教师教育培训规划中,要坚持不懈地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花大气力做好新一轮教育培训工作。要建立菜单式培训制度,以缺什么学什么、弱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工作。要严格考核,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师评估考核机制,通过综合考核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定教师能力水平的目的。
“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求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环境优则事业兴;环境劣则事业衰。我们要像优化经济环境一样,优化教育环境;要像关注水土流失一样,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要像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和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使临安的教育事业万紫千红、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