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双辽市茂林镇中心小学校
李晓杰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秋天的怀念(教师范读),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一次读课文题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讲一讲?
生:课文主要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非常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
师:后来怎样了呢?
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师: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
生:母亲和“我”(板书)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板书),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
生:三次。(板书)
师:非常好,同学们,课文就是围绕这三次看花展开的。刚才我们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师:现在,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读到这两个词,你又很自然地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
生:母亲和“我”。
师:就是这母子俩,(师板书:“我”、母亲)同学们,这两个词的四个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两个字的部首是一样的,都是病字头;后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竖心旁。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像一下,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
生:灾难啊!
师:同学们,你们看,“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憔悴”是说文中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急在心上,疼在心上啊!同学们,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
生:暴怒无常(板书)
师:现在就让我们看第一自然段,快速的浏览一下,找一找,画一画,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生浏览课文)
师:谁把你画好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还有没有?
生:母亲此刻是喜出望外的心情。
师:说得多好啊!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你们从这里读到了什么(母爱)。现在,老师请你们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当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批一批。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
生:我从这里读出了母爱。(读)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师:同学们,她注意到的这一处,你们注意到了吗?“跑”和“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因为作者双腿瘫痪了,所以他很向往“跑”和“踩”,所以母亲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词,不要再伤着他的心了。
师:你读懂了母亲的心。老师问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师: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吗?
生:“踏”。
生:“踢”。
生:“跳”。
生:“蹦”。
师:同学们,我们说出了这么多带有足字旁的字,可如今,这些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所以,这些字眼也成了母亲最最忌讳的。母亲得有多小心,多谨慎呀!还从哪儿体会出了母爱?
生:(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从这句话我能看出,母亲不顾自己,就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担心自己的孩子。(生落泪)
师:说得好。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位同学被母亲打动了。老师知道,他的这番话是从心底说出来的。大家看这句话,是个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呀?你能替她说完吗?
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师:请你直接读出来。
生:(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师:你读出了母亲的心愿,这是母亲不变的愿望啊!你还从哪些细节当中读到了母爱?
生:(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从这里我看出母亲也重病在身,但她却不告诉儿子,不让儿子伤心。
师:他读这段话的时候很动情,老师知道他也在心疼母亲。到这里,我们才知道,母亲之所以如此憔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也重病在身啊!还在哪些细节当中读到母爱了?
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这里体会到,儿子活母亲也活,儿子不活,母亲也不想活了,说明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师:母亲和儿子永远在一起。同学们,让我们来看,母亲的这一“扑”,这一“抓”(师板书),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很心疼儿子。
师:她读懂了母亲的心。母亲对儿子心疼啊,孩子,你不要再伤害自己了!
生:(读)母亲喜欢花儿,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为了照顾我,连自己最爱的花都不养了。
师:母亲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照顾儿子身上。
生:(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从母亲悄悄地进来又出去,我看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
生:我想帮他补充,母亲是不想让儿子的怒火升级,就悄悄地躲出去,等一切都平静了再回来,慢慢地跟儿子说。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掌声)他从一个“躲”字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理解。(师板书)同学们你们看,母爱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作者在文章当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出“母爱”两个字,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细节,写得多细腻,多传神啊!同学们,有了刚才的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已经走进了母亲的内心世界。这时候,让我们再来读母子的对话,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老师请一位同学读母亲的话,再请一位同学读儿子的话。
(两位学生读文中的母子对话。)
师:同学们,当母亲听到“什么时候”这句话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高兴,激动。
师:刚才这位同学有点儿太平静了,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女同学读母亲的话,男同学读儿子的话。
(男女生合作读母子对话。)
师:老师也被母亲的爱打动了。老师也同样是一位母亲,现在我来读母亲的话,你们读儿子的话,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好吗?
(师生分角色读母子对话。)
师:母亲高兴得过了头,一时失言说出了自己认为不该说的话,她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幻灯片出示文字)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母亲出去了,(幻灯片出示: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对比一下,这一次写她出去,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前两次母亲出去了,还回来,但最后一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说得好,她再也没回来,是什么意思呀?
生:出去之后,母亲就病逝了,所以再也没回来。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用上“病逝”、“去世”这样的字眼儿啊?
生:他说不出口,他也不想相信这样的事实,因为去世的是他的母亲。
师:是啊,你说出了作者的感受。史铁生不愿接受、不忍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多么希望母亲还像以前一样,出去,回来,出去,再回来。可是,(音乐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一想,我们的这位作家握着手中的笔,当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短短的十个字啊?(出示: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生:作者写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定很悲伤。
师:把你体会到的悲伤读出来。
生:(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师:还有吗?怎样的心情?
生:他也很自责和惭愧。当初他脾气那么暴燥,母亲心里一定很难受。
师:你读懂了史铁生的心,请把这份自责和惭愧读出来。
生:(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师:是啊!而今,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同学们,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就再也没回来干什么呢?
生:母亲再也没回来陪儿子去看菊花。
师:还有吗?
生:母亲再也没回来为儿子做饭。
生:母亲再也没回来为儿子洗衣服。
师:是啊,母亲就是带着这一个个遗憾,一个个牵挂离开的。同学们,这十个字,字字含泪,字字含情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母亲走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
生:(齐读)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全场师生感动)
师:(音乐停)同学们,这一对儿女是母亲永远的牵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擦着泪花,母亲希望她的儿女能够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同学们,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当妹妹推着史铁生看菊花时,他的眼前是怎样一个秋天,(课件)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师:读得非常好。(师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同学们,你们看,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就是这样的——
生:(读)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他为什么两次三番地要带儿子去看菊花了吧?
生:因为母亲想让儿子去看了菊花之后能变得有自信,不再那么自暴自弃。
师:为什么看菊花就会这样?
生:因为文中写菊花黄色的淡雅,淡雅就表示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白色的高洁,高洁就预示着作者要抛弃他原来的自暴自弃,要重新开始快乐的生活;而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就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一定要有活力,有朝气。(掌声)
师:他从菊花读出了生活的状态。同学们,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就是想让他怎样活?
生:要好好活。
师:同学们,让我们看这段文字,又是秋天,是哪个秋天啊?
生:是母亲去世以后的那个秋天。
师:是啊,这个秋天里,母亲已经不在了。同学们,看着这满眼烂漫的菊花,史铁生怎能不怀念起自己的母亲?谁带上这份怀念之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又是秋天……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师:你把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怀念都读了出来。同学们,又是秋天,这还是哪个秋天,在史铁生的眼中,已经有了生活的色彩,这又是哪个秋天?
生:这是一个色彩绚烂的秋天。
生:让史铁生焕然一新,有了生活的自信的那个秋天。
师:这是史铁生获得新生的那个秋天。让我们也一起带上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一份昂扬和激情,再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母亲那令人辛酸的一“抓”一“扑”,那无限深情地一“躲”,都已经不在了,(教师边说边擦掉板书:抓、扑、躲)课文学到这儿,母亲给你的印象还仅仅是憔悴吗?老师擦去这个词,你还能换上什么词?
生:伟大
生:坚强
生:无私
师:就是这位伟大、无私、坚强的母亲,已经不在了。(教师边说边擦掉板书:憔悴、母亲)然而,那像菊花一样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的母爱,却会是史铁生内心深处永远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师: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史铁生还会捶打自己的双腿诅咒命运吗?(擦掉板书:捶)
生:(齐)不会。
师:还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擦掉板书:摔)
生:(齐)不会。
师:还会砸碎面前的玻璃吗?(擦掉板书:砸)
生:(齐)不会。
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史铁生?
生:焕然一新的生:充满快乐的生: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师:是啊,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因双腿瘫痪而自暴自弃的史铁生了。(擦掉板书:瘫痪、“我”)史铁生用你们刚才说的快乐、自信、坚强告慰了母亲,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师生同说)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也是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师:(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文字)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师:同学们,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无私圣洁的母爱,同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