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满意度提升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永恒追求,人民满意是法院工作的最高标准。然而,一些基层法院公众满意度滞后,这充分说明基层法院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惊醒。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笔者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同时,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人民法院工作群众不满意聚焦点
当前,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总体评价是好的。但也有些群众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几个问题上,首先是执行难问题。执行难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题,由于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使法院形象大受影响,对此群众极为不满。其次是审判质量和效率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少数案件裁判不公、案件久拖不决超审限等。再者是司法作风不正问题。主要是为民意识淡薄、作风飘浮、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冷横硬推等,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四是司法不廉问题。极少数干警司法不廉、不公,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还在一定范围存在,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等等。
二、制约群众满意度提升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法官自身素质上的不足,影响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感情。
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个别法官干警理念不牢、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缺乏“四个意识”。究其成因:一是少数法官干警“脑不清”,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在理想信念、初心上产生迷茫,以致于将群众二字抛之脑外,为民司法的理念淡化;二是少数法官干警“身不强”,对法律精神、法章法条、法律政策、司法解释等掌握的不深不透,适用法律能力弱,明法晰理能力差,执法随意性大,不能正确行使审判执行权,不能使涉诉群众胜败皆服;三是少数法官干警“行不端”,缺乏求实精神,工作标准不高,行为懒散,工作飘浮,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四是有些法官干警“心不正”,视党纪政纪为耳边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考虑自身利益多、扎实做事的少,发牢骚的多、讲怪话的多,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的整体评价。
(二)审判执行工作上的不力,影响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赖。
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办案效率低下、办案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在权利使用上,一些法官在利益驱动的影响下,碍于亲朋、好友、同事的关系和说情,不能正确的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致案件裁判和执行不能公正公平和快捷。二是在审判实际中,一些法官习惯于就案办案,习惯于沿用老一套,对新的法律法规和新的司法解释掌握得不透,致有些案件认定事实不准、适用法律不当;三是在执行工作上,一些执行人员破解执行难题的能力不强,创新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新方法不多,致“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动,执行协助人难求”的情况依然存在,案件久拖不执,群众意见较大。办案质量不高、办案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法院工作的成效和权威,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感。
(三)司法环境不尽人意,影响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
有些群众法律法律观念不强,法律知识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较弱,在参与诉讼时,不尊重法律、不尊重事实,不尊重法官的正确引导,导致案件处置时,双方各不相让,有的甚至刀戈相见,造成法院对案件处理难度加大;配合支持法院司法活动的观念淡薄;有些涉诉群众受古代“包青天”及传统司法故事的影响,把法院看成是万能的,对法院期望值过高,一旦期望无法实现或结果达不到其想要的标准,消极看法就会随之而来,从而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有些涉诉群众存在个人利益至上思想,当其诉求和想法得不到支持时,便不能正确对待和理解,有的甚至大闹法院和法庭;一些律师、代理人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不是帮助当事人认清事实、分辩是非、配合诉讼、承担义务,而是给当事人乱出点子乱许愿,巧立名目向当事人乱收费,严重妨碍审判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的行为甚至导致审判活动搁浅或扭曲,引发法官违法乱纪事件;五是个别媒体、网站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在报道人民法院司法活动时,偏好对一些具体案件和少数干警身上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炒作,给法院正常办案带来很大影响,也给法院公正廉洁的正面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好队伍,增强工作活力。
加强政治工作,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坚定法官干警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强化岗位练兵,广泛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庭审观摩、案件质量评查、法律文书评比等活动,加强与高校法学院的互动,有效提升法官干警理论水平和司法能力。加强司法作风,认真查摆干警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等等,并针对查摆出来的司法作风问题及时制定整改落实整改。加强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队伍建设工作,让法官干警搞清楚“什么不能做”和“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引导法官干警事事、处处、时时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需要视为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为法官干警在公众满意度工作中“彰显法官能力、彰显干警作风、彰显队伍形象”注入新活力。(二)搭建平台,践行司法为民。
一是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在进一步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技术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多措并举的构建立案登记、法律咨询、司法救助、诉前调解、案件速裁、判后答疑、司法援助等多位一体的诉讼服务模式;二是建立起科学、畅通、有效、便捷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充分保障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活动,为老、弱、病、残当事人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生活困难的执行案件的申请人、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予以适当的救助。四是组织好“审判五进”活动,在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和军营常态化组织巡回审判、执行等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法官干警亲民、便民、利民的自觉行动中感到司法的温度。(三)公正执法,确保群众信赖。
严格规范执法、依法办案,推进审判执行工作在规范化轨道上稳步进行,努力从实体上、程序上、时效上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最终得到实现。严厉打击故意伤害、抢劫、涉毒、涉食品安全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犯罪案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采取“繁简分流”、案件速裁、诉讼调解等方式,保证案件依法、公正、及时、妥善的处理;牢固树立决胜执行难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实施好“集中执行”、“强制执行”、“廉洁执行”等活动,努力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判后答疑和释明工作,使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使审判执行工作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同。(四)营造氛围,形成大格局。
发挥审判执行功能,延伸服务范围和触角,优化司法宣传工作机制,建好司法宣传网络,切实做到宣传到哪里,执法办案就推进到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法院形象就树立到哪里,让司法为民服务活动成为开展审判执行工作的第一块基石、联系群众的第一个纽带、树立形象的第一个窗口。创新宣传模式,拓宽宣传渠道,带着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目的,整合宣传力量,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宣传报道司法办案的新成绩、司法改革的新进展、司法公开的新亮点、队伍建设的新进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支持配合法院工作的积极性,让群众在耳闻目睹中增强法纪意识,以和谐的司法氛围架起法院与人民群众相亲相护的“连心桥”,提高法院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知晓率,赢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总之,提升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法院全体法官干警辛勤的付出,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