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在练习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交流、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练习十三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帮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体会估算的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进位加法,但计算不够熟练,在计算时容易混淆,该进位时忘记进位,不需要进位时又当成进位算。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学生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
设计意图:
这是练习课的第二课时,教材呈现的是一道一道的练习题,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师生一起去参观育才小学的情境,情境有始有终,贴近学生的生活,凸显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挖掘练习的育人价值,逐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培养估算意识,学会分析题目中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题目中问题与条件的关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去参观育才小学,想去吗?
生:想
师:出发前,老师要看看你们的表现哟。
二、揭题梳理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和练习,这节课继续学习练习十三。【板书:练习十三(2)】
指名学生交流: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相信大家做得会更好,动笔算一算:46+37
谁来与大家分享你的计算过程?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我们出发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多层练习
1、【开火车】教材第87页第12题;
(1)分组练习,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
(2)提问:这两组算式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屏显两列火车的图,以“开火车”的游戏形式组织教学增强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智慧屋】教材第87页,第6题
(1)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不计算”
(2)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与结果。
【设计意图:屏显原题,指名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中相同的数字同时闪烁。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便于直观判断比较大小】
3、【聪明岛】教材第87页第7题
(1)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作业纸上;
(2)交流算法,集体评价;
(3)提问:每组的两道算式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4)指出:前面一道算式是不进位加法,后面一道算式是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指名学生在多媒体上直接书写,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让比较计算过程中的不同更直观。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时该进位时要进位,没有进位时,不能当进位去算。】
4、【益智园】教材第87页第8题
(1)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要完成几个任务?(2个)
(2)说说哪几题得数大于80。
指名学生估算,说说估算的过程。
(3)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4)比较估算与计算的结果,体会估算的价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一估,教师将得数大于80的算式做好标记。再让学生算一算,组织学生比较估算与计算的结果,指出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5、【精品屋】教材第87页第9题
(1)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送给小朋友的+还剩的=一共做的;
(3)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4)集体交流。
6、【体育馆】教材第87页第10题
(1)读题,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问题是什么?
(3)“一共借走多少个?”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后,标注:一年级借走的+二年级借走的=一共借走的;
(4)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5)交流解答结果
追问:如果没有“学校有47个篮球”这个条件,你还能求出“一共借走多少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标注:“学校有47个篮球”是多余条件。
指出:当题目中有多个已知条件时,要从问题出发,选择合理的条件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标注和书写功能,加深了学生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理解】
7、【实践区】教材第87页第11题
谈话:同学们参观了充满智慧而又美丽的育才小学,老师想请育才小学的同学们到我们学校参观,欢迎吗?
生:欢迎
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烦恼的问题,请大家帮帮我;
(1)自己读题,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读问题“选哪两辆车比较合适?”
提问: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重要?
标记“选两辆车”“比较合适”
(3)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选两辆车”有哪些选择的方法?
(4)交流“比较合适”在这题是什么意思?
指出:选择两辆车的座位数等于或大于80且比较接近80是比较合适的;
(5)算一算每一种选车方法共有多少个座;
(6)通过比较,得出:可以选甲车和丙车,也可以选乙车和丙车;
(7)追问:为什么不选甲车和乙车?
生1:甲车和乙车共78座,如果选了,就有2名小朋友不能上车。
生2:一共有80名同学乘车,如果选了甲车和乙车,就超载了。
指出:我们既不能落下一名学生,也不能乘坐超载的车。
(8)想一想:选哪两辆车更合适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选甲车与丙车更合适。
指出:有80人乘车,选85座的多余5个座,选83座的空余3个座,空座越多越浪费。生活中要讲究节约,不能浪费。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分析题意,理解题意,讨论交流的过程,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挖掘练习的育人价值,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总结提升
1、【趣味屋】
出示趣味题
(1)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2)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开心)
看着你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老师也很开心;
让我夸夸你们吧——小朋友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趣味中蕴含着计算的方法与技巧,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有趣味性的氛围中结束本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