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09-2011年经济发展规划33(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1: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2009-2011年经济发展规划3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2009-2011年经济发展规划33》。

第一篇:镇2009-2011年经济发展规划33

**镇2009年—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镇位于郁南县东南部,管辖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2.36万人,总面积85.39平方公里。现有工业企业40多家,特色工业产业主要有“风机和户外编织家具”,其它产业有电子、针织、电线、制线、开关、小五金等行业,比较知名企业有郁南县世镓家私有限责任公司、郁南县雨桥运通风机有限公司、郁南县恒利通风机有限公司、郁南县电机厂等企业。2008年度我镇国内生产总值9.528亿元,工业总产值5.623亿元,农业总产值

2.271亿元,税收收入6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217元,是郁南县的工业重镇。

一、2009年—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三农稳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发展思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环境,重点打造好“风机和户外编织家具”两大特色产业,实施项目攻坚,再创辉煌,全面推进我镇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建设繁荣富强、平安和谐的**。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46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983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3.135亿元,分别递增6.178%、8.35%,11.64%。实现税收收入800万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6361元。

二、2009年—2011年经济发展工作措施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重点抓好宁波三宝林场、车岗麻塘迳养殖场、车岗冯氏养殖场等种养大户基地化建设,引导其不断壮大种养规模,逐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化发展,从而带动全镇群众共同致富。到2011年,宁波三宝林场养殖商品猪达到500头以上,种植水果(沙糖桔、黄帝柑等)面积500亩以上;车岗麻塘迳养殖场养殖商品猪达到600头以上,种植水果面积达到300亩;车岗冯氏养殖场养殖商品猪达到400头以上,养殖水塘养殖面积30亩以上。二是抓好民间流通队伍的发展,鼓励和扶持现有的流通人员发展成为流通专业户,发展协会的职能,进一步增强流通信息的交流和营销队伍的建房,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

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主要是抓好亚太世镓公司、雨桥运通风机公司、恒利通风机公司、郁南县电机厂等支柱企业集优成势形成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打响**风机和户外编织家具品牌的知名度,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结合我镇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镇两品牌发展思路,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即是风机和编织家具两大特色产业),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四)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

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五)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上下游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围绕我风机、编织家具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风机和户外编织家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我镇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中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地跨越式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平邑县第十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全乡镇域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提高。镇域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乡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全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五个基本形成”:第一,发展基础基本形成。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总量和速度两个指标上:2007年全乡镇域经济总量达到15亿元,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保持在22%以上,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领导体制基本形成。发展领导小组,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统一领导、横向协作、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第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镇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四,镇域企业队伍基本形成。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全乡镇域企业在数量与规模上也不断增加;第五,发展氛围基本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表彰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积极支持、广泛参与镇域经济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镇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GDP4.2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实现财政地方收入320万元,是2002年的1.2倍;农民纯收入4620万元,是2002年的1.8倍;招商引资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52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倍和4.5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五区一园一市场”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完成了道路硬化和美化,架设了一条10千伏的工业电力专线。不断提升小城镇档次,使其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08—2010年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镇域经济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邦、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先进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加快全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惠及全乡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进产业富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2008—2010年,进一步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舆论环

境、融资环境,大力拓展镇域经济的产业空间,全面提升镇域企业的发展质量。在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镇域经济成为中江经济增量的重要支撑,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定量目标

镇域经济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力争完成增加值5.2亿元,占全乡经济比重达到68%。

重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以上,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以上。

增强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到2010年,全乡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培育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镇域经济财政贡献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乡税收比重达到80%。

镇域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镇域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做好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循环式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全乡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显著减少,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镇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中江建设成为先进工业化基地。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拜尔、金太阳、高明科技、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瑞丰、阳光木业的规模化建设。二是巩固传统产业。木材加工业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21%。

(三)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竞争能力。一是制度创新。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建立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健全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变为企业文化先进、战略目标明确、管理方法得当、运行状态良好的先进企业。三是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镇域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和促进机构,引导和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带动风险资本和各类社会资

金支持镇域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镇域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加快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块状经济。到2010年,力争形成石膏开采、石膏加工、木材加工、花岗石开采和加工、纸业、新型饲料、规模养殖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五)加强合作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展览等方式,与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贸易,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镇域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逐步开始探索资本、技术、管理的输出,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向利用国外资源转变。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强我乡镇域企业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力度,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收购、兼并、重组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领域。

(六)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全面掌握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触角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政策导向;推进各企业实现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手段,构建全社会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信息以及法律政策咨询;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镇域企业举办信息化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水平,在企业内部实现商务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与共享。积极探索和尝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在镇域企业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要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商业性公司等社会服务资源,围绕镇域企业的需求,构建市、县、乡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今后发展镇域经济的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影响镇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到镇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效。领导干部要敢于解决、善于解决镇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创”,要

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工作方法。坚持自力更生,着眼于“干”,要坚决摈弃过去依赖实际扶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依据资源求突破。坚持舍得付出,着眼于“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要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转”,从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市场,从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总之,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镇域经济的大发展。

2、以工业化为核心,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总量。一是把做好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实现从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作为发展工业主要方式,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按照“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强力打造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落实好已签约或在建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工业有序向园区聚集,构筑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增长亮点。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以改革和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要在工业发展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新境界,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借鉴先进乡镇工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以形成后发优势,走出工业立镇之路。

3、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镇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项目建成是要领。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子,努力做到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要树立乡外以外都是外的思想,把乡外资金都当作外资引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经济能发展、农民能增收、乡财政收入能增加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全力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4、努力营造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域经济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因此,发展镇域经济关键要鼓励发展镇域经济,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一切歧视和限制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定,尽可能降低镇域经济投资创业成本。二要进一步规范镇域企业的税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三要引导私营业主相信诚信敬业、守法经营观念,通过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改变作坊式、家族式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增强镇域农行、信用社信贷功能,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镇域经济信贷支持。

5、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一是要突出重点、科学布局,高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小城镇,当前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上。二是要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引导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三是政府要着力在教育、卫生、文化、商业服务、居住小区等配套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

6、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发展镇域经济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非农产业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要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优势。通过开展“科普村村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举办电视讲

座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的传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努力使全乡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

第三篇:双龙镇镇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镇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落实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实现脱贫致富;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强镇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全镇经济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落实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着力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5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产值1634万元,比“十一五”末增18%;第二产业增加值2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100%;地方财政收入5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40%;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比“十一五”末增4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4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22%。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二、“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措施

(一)建设特色农业大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5223554”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即到2015年,烤烟面积达到5000亩、麻竹2000亩、茶叶2000亩、核桃3000亩、蔬菜5000亩、马铃薯5000亩,年出栏生猪40000头,实现耕地多经化、养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格局。在农业发展布局上,以茶叶、烤烟、蔬菜为主体,辅之生猪、核桃、麻竹、马铃薯等其它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生物工程治理,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乡、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和品改力度,对烤烟、茶叶重点产业进行技术培训。

3、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通过打造蔬菜知名品牌,建设2至3家年产值过百万元蔬菜大户,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大力应用沼气,到2015年,沼气普及率达到100%。在全镇开展污染现状调查,防止化肥、农药、废水等造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同时,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80%,建设一批生态型村庄。

5、加快农村市场建设。通过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在广大农村建立连锁“农家店”,构筑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和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服务业,活跃城乡市场。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二)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普通化信息大镇

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推进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换。建立覆盖全镇的地域宽带、高速接入网,通达企事业单位和村,使用户能享受宽带、高速、大量、多媒体的网络传输服务。广泛应用先进的技术,加速发展综合业务接入能力的光纤用户接入网,重点抓好主干传输网、用户接入网、城镇电话网、无线通信和数据通信网建设。积极发展卫星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和数据广播业务,推动双向传媒业务的发展,重点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及信息的传送质量,扩大光纤网覆盖范围。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投入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运行。到2015年,全镇基本实现镇村公路主干道全部水泥路,社公路50%以上水泥路,形成“网络全镇、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乡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全面修复钱家坝、龙雾坝水毁工程,完善烟区、茶区水利条件,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

3、加快村庄集镇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体系规划,按曹家塘综合集镇、联合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心村、自然村、居民点五种不同规划的乡村网络,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5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85%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30%以上。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乡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乡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乡有50%以上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组有科技文化中心户。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以乡为单位每三年组织一次农民运动会,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传染

病疫情网络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四篇: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主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 60-100只。

3、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4、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厘米。

5、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五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6、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7、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亩收益可达数千元。

8、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9、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二)政府借势,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

1、强化政策扶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策划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模式,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2、强化宣传引导。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引导,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式,注重产业引导的超前性和适度性,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理。建立农、林、牧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道的作用,发放种养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强化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以科技为支撑,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4、强化科学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无公害产品、畜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六大方面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种养殖集中小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5、强化配套建设。整合扶贫项目、库区后扶产业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等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夯实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三)部门借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工程林业部门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力军,理应精心策划,未雨绸缪,势力发展。

1、建设一十个林下循环经济的样板产业。天全作为盆地和高原过渡地带,严重缺乏重点产业以改善民生,结合本地生态屏障森林工程建设的巨大投入和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天全县建设成为川西地区林下循环经济的示范县,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川西地区生态建设的需要,更是天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2、打造二十个立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议林业部门在技术、规划、办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在此基础上,辐射拉动青衣江江屏障工程林下经济带及高山林下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3、扶持三十个专业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议林业部门以招标方式,有目的性地选择和培育扶持专门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三十家,实行一家企业一片林地,一个基地,一个产业,一个模式,以此带动林下经济规模发展。

4、构建十个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建议林业部门规划以乡镇为单位,若干宗林地为基础,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统筹发展森林工程、林下经济、退耕还林巩固工程,使发展林下经济有人说话,有人做事。

5、培育五十个林下经济种养殖专业大户。天全县种养殖户较多,但缺乏真正的种养殖能手和上规模的大户。故此,集中培育五十个林下种养殖大户,可以很好地引导扶持成千上万个家庭林下种养殖专业户能手,使之成为一条富民捷径。

四林下经济发展微观发展方向根据天全县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如下发展思路。

1充分利用雅安地区雨水多湿度大竹子大面积分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冬笋种植

第五篇:巨源镇沿江淹没区经济发展规划

巨源镇沿江淹没区经济发展规划

松花江航电工程竣工后,巨源镇坝外耕地资源全部成为湿地资源,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并且常年保持水位达到116米,导致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原有的耕地,农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为了让失地农民找到一条经济发展出路,保证农户生活水平不降低,我们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对今后淹没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我们将紧紧围绕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沿江百里长廊湿地景观旅游区”的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把巨源镇打造成为“以金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名镇、以城郊型农业为主要模式的农业强镇、以绿色环保为目标的生态大镇、以旅游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新镇”,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大跨越,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规划如下:

一、以建设“旅游名镇”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转移剩余劳动力,迅速带领农民致富。

以金源文化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特色是巨源镇特有的文化资源。巨源镇现有的金代古城遗址、1988年出土的“塞北马王堆”都是巨源镇金源文化的突出体现,也是巨源古镇标志性的文化内容。围绕这样的一种文化主线去开发复古式建筑,重现具有金代 文化特色的历史场景,是旅游发展的命脉。

巨源镇的旅游开发思路是:以把握历史文化资源为主线,立足特有的湿地资源优势,以“参与、互动、体验、磨练、拓展”为主要经营方式,开发建设复古式旅游体验乐园,大力发展农家院产业,大搞城乡联动的绿色耕地超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舒适型的农家院体验观光园。拉近广大市民与当地农民的距离,发展市民与农民手拉手式的联动旅游产业。

巨源镇旅游开发的主体及景点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金代古城遗址文化公园”

古城遗址文化公园位于巨源镇城子村,开发理念就是把握历史脉络,建设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让游客进入景点后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金代,所有居民的生活习俗都按照金代文化来规划设计。深入挖掘金代民俗文化特点,让游客身临其境。将旅游参观做成生活体验式的休闲娱乐项目。

古城遗址文化公园的建立与我镇小白鱼泡湿地公园互相衬托,形成了具有巨源古镇文化特色两个大型公园,开通两个公园之间的沟渠,形成游人架船游览的独特景观,从而使两个公园浑然一体,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城子村及周边农户,受益人口达到3000人以上,可解决200-3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

2、建设“阿勒锦.碧水云天”湿地旅游区

巨源镇坝外共有湿地资源60平方公里,年平均水位能保持在116米,是一道天然的亮丽风景。整个湿地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松花江村坝外,以月亮湾通往七星岛为主航线的湿地资源。这是巨源镇湿地资源的第一个“黄金水道”,在这部分湿地资源中,主要应该开发以包岛游为主体的水上体验旅游区。重点挖掘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内容,围绕金源文化特点,深入挖掘七星岛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在岛上建设完颜阿骨打塑像、金代图腾崇拜神像(“鹰嘴女神”)、江神庙、天然游泳场、野钓乐园、金代图腾文化展览石等具有浓厚金代图腾崇拜文化特点的旅游岛。在主航线上围绕建设鹊桥和相思树的规划设计,打造一种浪漫的江上乐园体验区。在靠近月亮湾的水域建设水上娱乐广场,夜晚灯火通明,让游客实现水天人合一的真实体验。在原青少年磨练营处建设阿勒锦国际会议中心,实现餐饮、会议、住宿与旅游区融为一体的格局。

第二部分就是前进村马家屯西(鲁路吉)码头向空军靶场方向航线为主体的湿地资源。这是巨源镇第二个“黄金水道”,这部分湿地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码头通往空军靶场这段湿地资源里面,暗藏着一个巨大的浅水湖,与各个航道相连,这个浅水湖面积达到了561公顷,长4536米。湖的周围是蒲草,蒲草中间有浅水航道,我们将这个湖命名为“金湖”,这个部分湿地资 源主要以打造金文化旅游为主体,以金代鲁路吉水上战役为历史文化背景,建设鲁路吉码头和金代水师营,在距离码头约1公里左右的蒲草范围内,围绕“金湖”建设五个大型水寨,水寨的主体设计理念体现金文化特点,水寨与水寨中间由栈道相连,在码头处可摆渡通往各个水寨。水寨规划设计的主题就是水中住宿和休闲娱乐,让游客体验到在茫茫水域中间停靠在驿站的感觉,“金湖”内建造一座瞭望塔,设置一座航标灯。到了晚上,江面上五个水寨一片灯火通明,自有野外水中生活的另一番味道。在五个水寨中间建一座水上迷宫,游客可以自己划船在“迷宫”内游览人间仙境。

第三个部分就是北兴道口和一闸门航道中间的湿地资源。这部分湿地资源主要以开发观赏型水域为主体,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栽培观赏型水中作物,比如荷花、水中的风景树等,打造一处观赏型的人间仙境,供游人坐船游览。在江堤背水面建设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林果采摘园(蟠桃园),让游客体验到世外桃园的乐趣。

这个区域与第二黄金水道浑然一体,造就了巨源镇湿地资源的人间仙境。

第四个部分就是在前进村马家屯和松花江村杨生屯建立两个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和渔家乐服务区。对马家屯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高标准的休闲广场,沿屯内主要公路建设“农家乐”商业服务区,在这个服务区内经营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同时集 餐饮住宿等服务于一体,让游客真正体验农家乐趣。对杨生屯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具有渔猎民俗特色的商业服务区,沿屯内主要街路建设“渔家乐”商业服务区,经营渔猎产品及与渔猎产业相关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于一体服务项目。

第五个部分就是巨源村二道坝附近湿地资源,这部分湿地资源距离巨源镇中心较近,具有足够的开发潜力。规划设计开发大型湿地养殖场和大型国际狩猎场,通过开发养殖和狩猎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例如河蟹等),实现增收。

湿地资源开发还要重点体现巨源古镇特有的冰雪文化特色,当寒冷的冬季来临之际,巨源古镇有了另一番生机,在湿地资源内部建设具有金源文化特色的冰雕、古城,建设天然滑冰场、冰雪娱乐场,开辟雪上交通工具航道,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巨源古镇形成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特色,使湿地旅游四季常新。

湿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可开发项目繁多。因此,要确保在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原生态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做到投资相对较小,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坚持“以点带面、全面促进、逐步发展”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开发金文化为主题,以打造塞北人间仙境为切入点,以游客亲身体验为开发目标的旅游环境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巨源古镇特色的旅游风景。

整个湿地资源围绕金源文化进行规划设计,根据我国传统节日,在第二黄金水道搞“五月五龙舟节”比赛、“六月六戏水节” 游戏,在第一黄金水道搞“七月七鹊桥节”大型娱乐活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湿地旅游有机结合统一。

湿地旅游区预计总投资3个亿,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沿江村屯经济发展,受益人口达到12000人以上,可解决2000-30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

3、建设“环形旅游带”

巨源镇目前村屯道路已经全部实现硬化,沿江堤通往巨源大街沿途经过小山村、新坊村李牛屯、繁兴村、二张屯、兴隆岗屯、曹家屯、城子村、前进村回到江堤路已经形成了一个环形的旅游观光带。根据这个路段,在全镇规划设计具有不同特色的旅游景点。我们沿这个环形公路开发设计的主体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小山村原敬老院建设一处知青生产队体验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设具有浓厚的生产队特色的村落,村落内全部模拟生产队的生活模式,游客进入这个村落就成为社员,所有的活动都按照生产队模式进行模拟管理,演绎那个年代的各种有趣的故事,让游客乐不思蜀,同时也是对游客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设想要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因为这也是一种文化氛围建设。

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小山村及周边农户,受益人口达到800人以上,可解决100-200个农 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

2、在新坊村建设千亩绿色耕地超市和一个经济作物生态观光园,把网上偷菜现实化,让广大哈尔滨市民来农村认领和购买属于自己的耕地和菜园,由当地合作社统一组织按照市民需要种植各种农作物,供市民自己享用。市民可以在休假期间到农村来,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二分地来体验农村生活乐趣。

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新房村及周边农户,受益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可解决200-3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卖出绿色耕地1000亩,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

4、在繁兴村通往二张屯的路上建设大型农机合作社及体验农场,集旅游、体验和观光于一体,使之成为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展现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5、在曹家屯建设“曹公山天然林疗养院”,利用曹公山天然林资源,建设各种度假疗养设施,建设老年公寓,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天然疗养场所。

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新丰村及周边农户,受益人口达到600人以上,可解决200-3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

6、在松滨监狱北点,建设南北互动避暑基地,同海南一些 主要城市相挂钩,在北方为游客建设夏季避暑场所,规划设计建设200座避暑别墅,供海南游人在炎热的夏季到北方度假,体验塞北风情。

7、以省农业示范中心为依托,动员群众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使之成为巨源镇整体旅游规划中的一个特色景点。

这些景点开发建设以后和前面提到的各个景点融为一体,成为这条旅游线路的主要特色,把巨源镇整个乡镇建设成为了以旅游开发为主线的生态大镇。

这条环形的旅游观光带可以组织自行车拉力赛、环形观光一日游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巨源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名镇”。

旅游开发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因此,要结合本镇实际逐步开发,规划设计的各个景点总投资将超过5个亿,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在短期内做成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计划在2011年重点针对一些操作简单、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投资,主要建设“金湖水寨”、“月亮湾码头”、“七星岛”、“竹排广场”、“农家乐”商业服务区、“渔家乐”商业服务区、“知青生产队体验村”、“天然绿色耕地超市”、“龙舟赛场”等项目,对一些大型项目进行招商,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流入巨源镇,同时注册成立巨源镇旅游公司、旅游合作社,建立健全旅游发展体制。规划设计2011年总投资4000万元以上,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实现淹没区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二、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手段,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哈尔滨市最大的城郊型农业乡镇。

哈尔滨市周边23个乡镇,其中纯农业乡镇只剩下四个(对青、乐业、巨源、永源),基于这样的一个区位优势,巨源镇的农业发展应该定位于城郊型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经济作物和蔬菜产业是巨源镇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沿江淹没区坝南耕地土质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规划设计以下几个基地:

1、绿色水稻生产基地

巨源镇水稻现有种植面积5.1万亩,亩产优质水稻550公斤。2011年结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对前进村和城子村万亩旱田通过农业开发进行土地整理,改成水田,该项目总投资900万元。这个项目已经在省农业开发办开始立项准备。我们还要对前进村近2万亩耕地进行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规划设计田间林田路渠,水田区打机电井,集中供水。这个项目已经开始实施。项目建成后,巨源镇的水田面积将达到6万亩,增加水稻产量150万公斤,实现增收462万元,降低生产成本300万元,增加效益762万元,全镇人均增收254元,淹没区人均增收820元。

2、棚室蔬菜生产基地 在前进、北兴、松花江和巨源分别建设200亩棚室蔬菜基地,以建设生态采摘园为主要出发点,立足每个村的实际现状先开始由农户试点开发,逐渐集中。每个基地建设蔬菜大棚200栋、育苗温室5栋、管理办公室300平方米,每个基地投资350万元,总投资14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个基地每年可获得效益200万元以上,总效益800万元以上,可促进全镇人均增收267元,淹没区人均增收840元。

3、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巨源镇新房村和小山村,以巨源镇粘甜玉米基地为中心,通过农业开发搞农田水利设施升级,2011年计划粘甜玉米生产面积达到3000亩,亩产值1300元。另外增加胡萝卜、大葱、大蒜、马铃薯等各种经济作物的示范面积,力争在三年内消灭玉米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生产面积超过3万亩。通过这些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高效农业。

通过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在新房村搞“天然绿色耕地超市”试点,以农家院蔬菜为主要栽培模式,生产绿色蔬菜,让市民到农村来购买属于自己的绿色小院,形成市民与农民联动发展的经济格局。

4、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规划设计在巨源镇新丰村和城子村建设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栽培豆角、茄子、辣椒等劳动密集型蔬菜,由于新丰村和城 子村离市区较近,具有地理优势,可根据蔬菜行情进行及时规划种植,产生最高的经济效益,并能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同时提高了劳动力利用率,2011年计划发展露地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实现产值1500万元,直接效益600万元以上。

5、水产养殖基地

巨源镇养鱼水面已经达到了1.8万亩,2011年将巩固和发展巨源镇的渔业生产,通过引进新品种等科技措施,增加水产养殖产量,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建设附近区域内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重点发展旅游垂钓项目,是这个基地形成最大的旅游垂钓区。水产养殖基地预计每年产商品鱼1500万斤,实现产值6000万元。受益人口15000人。

三、以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打造巨源镇品牌,实现产品增值

在巨源镇城子村规划设计建设旅游产品加工区,根据金代文化特点,把旅游产业向特色产品延伸,主要生产金代特色旅游纪念品、各种模型等,从而打造了一种具有巨源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开发的主要模式就是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形成以户为单位的作坊式作业,从而使之成为城子村一个主导产业。

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城子村及周边农户,受益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可解决500个农 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销售旅游产品20万件,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元。

在新房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加工、冷冻处理,打造绿色品牌,实现农产品增值。2011年,除了对粘甜玉米进行冷冻处理和加工外,对粘甜玉米进行深加工试点,生产具有巨源特色的粘玉米豆包、农家院干菜等不同特色品种,开发农民绿色蔬菜生产潜力,挖掘绿色蔬菜潜在市场,形成城乡联动式的农业发展格局。

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新房村及周边农户,受益人口达到3000人以上,可解决1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加工粘甜玉米1000万穗以上,实现销售纯收入600万元。

在前进村建设绿色水稻加工区,通过对巨源大米进行加工包装,打造巨源大米品牌,实现产品增值。

四、以新村建设试点为依托,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新模式,改善村屯环境,让农民安居乐业

根据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前进村土地整治及新村建设构想》内容要求,依据镇域整体规划,依托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治理项目政策,以村屯整合形式在前进村王家炉屯建设占地面积18.2公顷的新村试点集中居住区,将前进村910户(3400 人)农户全部搬迁到新村居住。新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每户按照2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建设,一部分居住,一部分自主经营农家乐项目,从而让农民住进环境优美的新村,同时生活有了保障。

在前进村马家屯建设占地面积为77.82公顷的旅游综合服务区,重点体现“农家乐”旅游特色,其区域在沿江百里长廊、湿地景观旅游区中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可观。

新村建设成功后,可实现城乡一体化及农业现代产业化经营,较大改善农民居住、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益。可有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结余部分建设用地。这部分建设用地可用于沿江湿地旅游产业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2011年,启动40000平方米的起步区,以市国土资源局项目所属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村委会以宅基地入股,复垦地块作为棚室蔬菜基地对外进行租种,效益地块建设旅游服务区及风景住宅区,定期出租。效益按股分红,股东为村委会或者合作社。

五、以组织建设为保障,确保稳定,优化经济发展格局,带领群众致富

沿江村屯自从耕地淹没后,农民的思想波动较大,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为了彻底解决农民的思想顾虑,我们将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加大淹没区村屯的文化建设力度,通过旅游开发以 及各个项目的实施,在农村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以及科技教育。

重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集体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针对沿江村的经济发展特点,成立不同特色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不断发现人才,重点扶持蔬菜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和捕捞合作社发展,帮助合作社走向正常化发展轨道,从而形成稳定的组织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统一群众思想,确保稳定,建设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下载镇2009-2011年经济发展规划33(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2009-2011年经济发展规划33(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一 林下经济含义 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 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 从而使......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1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2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2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3......

    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1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内涵 9.1.1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

    民营经济 “十二五” 发展规划

    民营经济 “十二五” 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

    办事处2006-2008年度经济发展规划

    万载县康乐街道办事处2006-2008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康乐街道办事处主任黄平今后三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街道轻装上阵,实现经济社......

    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范文模版]

    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研究区概况3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分析3.1优势分析3.2劣势分析4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5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6空间......

    ××乡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乡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 (讨论稿) 2010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县委五届二......

    烟台市芝罘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为加快发展芝罘区海洋经济,保证海洋经济强区战略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部署以及《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