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经济发展规划民间版

时间:2019-05-12 16: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巫溪县经济发展规划民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巫溪县经济发展规划民间版》。

第一篇:巫溪县经济发展规划民间版

(2009——2015年实施)

一、巫溪经济发展状况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深处,属高山峡谷地带,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工业经济主要有水电、建材、煤等。

二、指导思想

资源导向生态为主自力更生选择外力

三、经济布局

巫溪经济宜采用不均衡发展战略。先西南后东北,主要是因为地理优势,西南与外界交通便利,出入方便,有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比如目前的尖山产业园就在西南范围。

工农结合,巫溪的农业由于地理位置,不宜于发展那些对保鲜要求较高的产品,主要还是要立足于食品工业。目前巫溪的生姜,辣椒,八角,官桂等非常丰富。没有相关企业支持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是巫溪农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能源工业有基础,巫溪水电资源丰富,但目前都只有青一色的水渠道电站,没有储能电站。水库式电站都很少,造成水土流失不说,能源也流走了。兴建综合性水利工程(集养殖,防洪防旱,发电,旅游为一体)将是巫溪水电开发的重头戏。其它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都函待开发。

生态经济是其基本要求,由于巫溪本来就是山地,容易水土流失,对

生态要求可以说是自然界早就提出了的。加上巫溪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容破坏,要求有较好的空气,景观环境。同时,巫溪又处在三峡水库上游,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

四、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西南开发,首先要找到出江口,有必要建成一条由尖山经文峰、古路到花台码头的县级高等级公路。我们的车流量可以不要求那么高,但速度和成本一定要降下来。

在花台建一船闸,将宁河水位再抬高20米,那样1000吨级船也可以到达县城和凤凰工业区。

努力争取国家过境铁路(安张铁路,新襄渝铁路都是我们命运的转折点),和高等级过境公路。

五、产业兴县

巫溪有那些产业一直没有定论。但就目前来看,巫溪在几个方面不要错过新一轮产业革命。

1.三峡旅游产业巫溪处在三峡旅游的末端,从常规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机会了。但是由于是在三峡旅游的次要位置,那么我们的重点就不在三峡旅游,而是在自身的资源优势。我们优势在那里,以前一直认为要水(大宁河),但反观许多地区的发展,山也担待了更多的旅游义务。有句古诗“水不在深有,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的重点就是旅游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如何定位?我们的顾客在那里?顾客的需求在那里?如果是星期天走走,他们会进山里来吗?不会的。如果是新婚燕尔,会来吗?也不

大可能。我们的定位必须是长线旅游,而且还是一种满足人们探奇欲望的旅游,我们的旅游要超越凡尘。怎样呢?我们可以以休假,疗养,探奇,为旅游营销重点。

2、能源产业能源危机很多人都领教了,但能源机会谁在把握呢?巫溪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前面也提到),开发方面还远远不够。我们自己作为拥有资源的主人,却没有享受到水电开发的经济收入。目前我们的土生土长的水电企业也没有什么话语权。要做的就是能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奇迹,打造一两家大型水电开发企业,最好是能实现股份制,让我们每一个巫溪人都能购买其股份,并取得收益。我们除了真枪,真刀地干发电,还应该从事相关制造,服务业,以县内资源为学校,然后走出去,通过输出技术人才,工程服务,设备维护等赚更多的钱。前面提到我们没有(或不多)水库和储能式电站,主要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创新,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要靠创新。有了电力不是输出就完了,我们还要算一算是五角钱一度电发算,还是再生产一吨铝赚钱更多。同时,我们发电就发电,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搞好综合开发,要搞好特色养殖,及与之相关的产业。

3、现代农业农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农业仍然是兴县富民的重要举措。首先农业人中比较多,转移困难,其次有很多妇女和老人是不能脱离农业生产的,这部份人来说,农业收入是他们最后的社会保障。现代农业已经不是单纯第一产业,而且与加工,商贸,旅游,科技等融为一体。同时也为二三产

业增加推动力。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我们可以发展高山蔬菜,林业,畜牧业。对于有条件的特色产业,更是就大力发展,至少我们有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4、生物科技与中草药产业大山深处就贫困是八十年代的口号,今天我们的山,不再是累赘,而是财富了。有事实为证,只要改变资源的观念,调整经济结构,适应环境资源特点,就能发展起一方经济,为民谋财富。为什么强调产业,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由于资源配置的需要,产业化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配置形式。我们的产业理论跨越了一二三产业(按人类生产历史划分的)的概念,更多地集中在技术,资源条件和专业规模上来了。从产品竞争到产业竞争的变化,引发了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也只能努力适应,不能改变这一趋势。与我们生物资源、中草药有关的产业链有那些呢?人才是其一(培养人才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加工制造,产品营销。我们该有那些产品,医药只是一小类,还有食品,保健品,生化用品等等。到目前,我们只有几家制药厂,远没有形成竞争的产业格局。

5、重化工业重化工业主要的理由是资源优势。我们的资源矿产不是很多,但还是可以形成产业的。如尖山产业园就是围绕重化工进行的。在重化工产业中,我们还是一个创新问题,一切物质皆资源,那么我们如何把握信息革命,材料革命,技术革命,让我们的地下,地上更多地能够创造就业和增值资本。

6、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前几个产业可以说前几个产业对资源依存度相当高,那么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主要就是靠

人才的竞争了。人才竞争有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储备,我们每年有四五百的大学生在外就业,其主要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就忘了娘,而是我们回来没有正确的輿论支持,缺少相关的服务和就业机会。我们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几乎为零。有些人回来了想做官,严重的官本主义。我们很少有大学生是想回家创业的,有少数也是回来后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外奔波,以求生存。有人说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县域的发展也不例外。

六、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全民参与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书本上有一句话:“爱家乡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应该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训学生的建设热情。最起码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进行家乡建设。我们的资源不是秘密,我们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只有更多的人知晓才谈得上开发。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他们有很多创业经验,有的拥有核心技术,有的善于营销,有的懂管理。且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积蓄。很可能在一群人的作用下就可以形成一个产业,甚至产业集群。但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只单方面的,单打独斗式的创业只能是螳臂当车,成功机会小。要求政府能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相应帮助,比如说,建立巫溪县创业协会,搞创业培训,领导亲领现场办公等等。

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风险评估在一定范围的学生给予5到10万元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的风险投资。大学生创业可能第一个项目并不是他的专长,只是他为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的小

试牛刀。重要的是他的专长和大学资源与创业激情。一般回巫溪创业的大学生,家在城区的大多考虑服务业,家在农村的大多是考虑种养等方面的特色农业。

第二篇: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主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 60-100只。

3、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4、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厘米。

5、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五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6、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7、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亩收益可达数千元。

8、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9、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二)政府借势,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

1、强化政策扶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策划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模式,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2、强化宣传引导。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引导,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式,注重产业引导的超前性和适度性,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理。建立农、林、牧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道的作用,发放种养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强化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以科技为支撑,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4、强化科学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无公害产品、畜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六大方面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种养殖集中小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5、强化配套建设。整合扶贫项目、库区后扶产业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等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夯实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三)部门借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工程林业部门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力军,理应精心策划,未雨绸缪,势力发展。

1、建设一十个林下循环经济的样板产业。天全作为盆地和高原过渡地带,严重缺乏重点产业以改善民生,结合本地生态屏障森林工程建设的巨大投入和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天全县建设成为川西地区林下循环经济的示范县,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川西地区生态建设的需要,更是天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2、打造二十个立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议林业部门在技术、规划、办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在此基础上,辐射拉动青衣江江屏障工程林下经济带及高山林下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3、扶持三十个专业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议林业部门以招标方式,有目的性地选择和培育扶持专门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三十家,实行一家企业一片林地,一个基地,一个产业,一个模式,以此带动林下经济规模发展。

4、构建十个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建议林业部门规划以乡镇为单位,若干宗林地为基础,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统筹发展森林工程、林下经济、退耕还林巩固工程,使发展林下经济有人说话,有人做事。

5、培育五十个林下经济种养殖专业大户。天全县种养殖户较多,但缺乏真正的种养殖能手和上规模的大户。故此,集中培育五十个林下种养殖大户,可以很好地引导扶持成千上万个家庭林下种养殖专业户能手,使之成为一条富民捷径。

四林下经济发展微观发展方向根据天全县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如下发展思路。

1充分利用雅安地区雨水多湿度大竹子大面积分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冬笋种植

第三篇:中共巫溪县委组织部

中共巫溪县委组织部 中共巫溪县委宣传部 巫溪县“四城”同创办公室 巫溪县旅游工作管理委员会 文件 巫溪县教育委员会 巫溪县文广新局 共青团巫溪县委 巫溪县妇女联合会

巫溪青联发„2010‟7号

关于开展“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的

通 知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同志将巫溪建设成为“秦楚之门”、构建渝东北大旅游战略支点的指示,发挥青年在建设大旅游中的组织者、生力军作用,构筑培养青年人才新机制、新平台,合力建设“全国人文生态旅游胜地”,努力营造全民兴旅的浓厚氛围,助推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现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举办“巫文化旅游节”总体部署,决定开展“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名称

逍遥巫溪 翼动青春——“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

二、时间

2010年4月底—6月初

三、赛制

初赛——复赛——决赛。

四、原则

公平、公开、公正。

五、奖项

“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设冠军1名、亚军1名、季军1名,单项奖6名,进入决赛者均授予“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称号。比赛期间选手将接受专业培训,提升个人气质、修养。获奖的社会人员可以推荐加入巫溪圣景旅游发展公司从事景区导游工作。

六、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县委组织部 县委宣传部 “四城”同创办 县文广新局 县教委 旅游管委会 团县委 县妇联

成立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组委会。主 任:牟宏 副主任:李兴书

成 员:秦祖明、张培林、邹永武、李世明、刘成林、赵四方、任娟、胡勇三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县委,由任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要把开展“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作为助推旅游城区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各单位要将此次选拔赛作为本单位发现优秀青年和提高青年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积极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青年参赛。

(三)加强宣传。各单位要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巫溪时报》等载体加大对赛事的宣传,确保本地区、本单位符合条件的青少年能参加比赛。附件:1.“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方案

2.“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登记表

2010年4月6日 附件:

“逍遥巫溪 翼动青春”

“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方案

“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是做好中国.重庆巫文化旅游节赛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活动,是展示巫溪青年风采的重要平台。

第一章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巫溪县委组织部 中共巫溪县委宣传部“四城”同创办公室 县文广新局 县教委 巫溪县旅游工作管理委员会、巫溪县妇联、共青团巫溪县委

第二章 大赛日程

1、大赛分三个阶段: 初赛——5月8日(星期六)复赛——待定 决赛——待定

2、各赛段晋级人数:

初赛——前期宣传及报名。报名分为组织推荐和个人报名两种方式,拔优秀青年100名进入复赛。

复赛——从上述100名选手中选出前20名选手进入决赛,凡参加初赛的选手均成为 “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

决赛——评选出冠亚季军及单项奖。第三章 评选方案

初赛:分别在青年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社会青年、学生中选拔100名参加初赛。初赛内容为3分钟的自我介绍及简单的才艺表演。

复赛:选手自备服装(不限)简短才艺表演,对自己了解的一个巫溪景点做简单介绍,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团评选。

决赛:组委会统一制作服装选手进行形体、仪态展示及才艺表演、现场景点知识问答、并将抽到的问答题所列景点做详细讲解,专家评审团、大众评委共同评选。

第四章 参赛费用 选手报名、参赛免费。

进入决赛20名选手,决选妆容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决选服装统一定制,由个人承担相关费用。

第五章 奖项设置 冠军 1名

奖励:

1、授予“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称号

2、现金5000元

3、奖杯、证书、鲜花。亚军 2名

奖励:

1、授予“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形象大使”称号

2、现金3000元

3、奖杯、鲜花、证书。季军 3名

奖励:

1、授予“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形象大使”称号

2、现金1000元

3、奖杯、鲜花、证书。

第7——20名

最佳上镜奖、最佳才艺奖、最佳人气奖、奖励:

1、授予“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形象大使”称号

2、现金300元。

3、奖杯、鲜花、证书。第六章 报名办法

(一)报名条件

1、对志愿服务感兴趣者均可报名;

2、报名志愿者年龄不限,报名选拔大赛年龄须在16—35周岁之间(即1975年1月1日——1994年1月1日初生,个别极优秀者年龄可放宽);

3、只要你热心公益活动,愿意参加巫文化艺术节及巫文化旅游节的宣传、服务活动均可报名参加;

4、凡参加选拔赛者需五官端正,口齿伶俐,身体健康,拥有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形象气质较好,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男性身高170cm以上,女性身高158cm以上;

(二)报名材料

1、本人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2、近期生活照、艺术照各一;

3、报名表两份。

(三)报名方式

本次形象大使选拔大赛采取组织推荐和自主报名的方式,报名地点为团县委办公室(巫溪县马镇坝四大家办公大楼13楼),报名时同时交纳电子件和纸质件便于日后备案。

报名起止时间:2010年4月25日—5月7日。组委会联系电话:51522079。第七章 章程解释

本章程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

“逍遥巫溪〃翼动青春” 巫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报名表

姓名 身高 籍贯 学历 电话 工作单位 出生年月 健康状况 民族 专业 身份证号 职业 照 片 个人简历 个人特长或 曾获奖励 参赛宣言 填写说明:

1、健康状况栏,填“健康、良好、一般、较差”;

2、何时何地参加类似活动获得何种奖项栏,如无则不填;

3、个人简历栏,从高中起填。

第四篇: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一 林下经济含义 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 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 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 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 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 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 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 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 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 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 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 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 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 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 济服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 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 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 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 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

(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 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 据自身技术专长、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 续发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主体生态农 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 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 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 60-100只。

3、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4、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厘米。

5、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五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6、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 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 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7、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 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亩收益可达数千元。

8、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 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9、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 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二)政府借势,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 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

1、强化政策扶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策划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 展规划,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 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 户”模式,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2、强化宣传引导。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加强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引导,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动员、引导农 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 式,注重产业引导的超前性和适度性,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 理。建立农、林、牧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 道的作用,发放种养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对发展林下经济 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 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强化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以科技为支撑,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 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 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4、强化科学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无公害产品、畜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六大 方面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着力推动重点 区域重点种养殖集中小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5、强化配套建设。整合扶贫项目、库区后扶产业项目、新农村建 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等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夯实发展基础设施,完 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 的基础保证。

(三)部门借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工程 林业部门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力军,理应精心策划,未雨绸缪,势力发展。

1、建设一十个林下循环经济的样板产业。天全作为盆地和高原过 渡地带,严重缺乏重点产业以改善民生,结合本地生态屏障森林工程 建设的巨大投入和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天全县建设成为川西地区 林下循环经济的示范县,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川西地区生态建设的 需要,更是天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2、打造二十个立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议林业部门在技术、规 划、办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 下经济。在此基础上,辐射拉动青衣江江屏障工程林下经济带及高山 林下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3、扶持三十个专业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议林业部门以招标方式,有目的性地选择和培育扶持专门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三十家,实 行一家企业一片林地,一个基地,一个产业,一个模式,以此带动林 下经济规模发展。

4、构建十个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建议林业部门规划以乡镇为单 位,若干宗林地为基础,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统筹发展森林工程、林下经济、退耕还林巩固工程,使发展林下经济 有人说话,有人做事。

5、培育五十个林下经济种养殖专业大户。天全县种养殖户较多,但缺乏真正的种养殖能手和上规模的大户。故此,集中培育五十个林 下种养殖大户,可以很好地引导扶持成千上万个家庭林下种养殖专业 户能手,使之成为一条富民捷径。

四 林下经济发展微观发展方向 根据天全县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如下发展思路。

1充分利用雅安 地区雨水多湿度大竹子大面积分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冬笋种植

第五篇: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1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2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2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3

二、发展环境 3

(一)基础条件 3

(二)重要机遇 5

(三)面临挑战 6

(四)重要意义 7

三、发展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定位 9

(四)发展目标 10

(五)发展战略 10

四、重点任务 11

(一)着力服务好一批现有企业总部

(二)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三)着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五、空间布局 13

(一)总体布局 13

(二)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17

(三)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19

六、保障措施 22

(一)完善政策体系 22

(二)创新服务机制 23

(三)优化招商策略 24

(四)健全扶持体系 25

(五)加快载体建设 25

(六)改善人才环境 26

前言

总部经济是指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在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并通过调度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对周边甚至全球产生强烈辐射效应的经济形态。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集聚高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广州的科学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和新方向。《纲要》明确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广州在新战略背景下实现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精神,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特制定本规划。规划依托详实的前期研究成果,立足广州发展优势及城市定位,进一步明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并在空间上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规划期至2020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州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发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一)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国内前列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发展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2008-2009)》评价,广州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中位居前列,处于“第一能级”。在基础条件、研发能力、商务设施、专业服务、政府服务与开放程度六个分项指标中,除研发能力外,其他分项指标均排在前三位。

(二)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税收贡献效应凸现。据统计,2007年广州共有总部企业52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不到1%,但是对全市的税收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其中工业总部企业的税收贡献最大,其次是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零售业总部企业。

——连锁投资效应显著。总部企业带动了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产生连锁投资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自日本本田、丰田汽车和东风乘用车在广州投产后,带动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等项目陆续在广州投资,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并带动全省汽车零部件配套发展,2007年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近1000家,整车厂国产化率达70%以上。

(三)总部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广州521家总部企业中,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有129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24.8%。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产业,分别有156家和365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30%和70%。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分别有总部企业148家、107家和90家,三者合计占全市总部企业的66.2%。

(四)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广州总部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聚态势,越秀、天河和萝岗三区集中了全市68.9%的总部企业。目前,环市东、天河北、珠江新城、广州科学城已成为广州总部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商贸大厦、工业大厦和新型工业园区也集聚了一批总部企业,日益成为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环境

(一)基础条件

——深厚的区域经济背景。广州地处全省及珠三角地区中心,具有连通全球、衔接港澳、辐射华南纵深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形成了深厚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2007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生产总值25607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0.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721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实现进出口总额6101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8%;三次产业比重为2.4:51.0:46.6,结构不断优化,为广州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产业支撑。

——雄厚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广州城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1978年-200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43.09亿元增加到8215.82亿元,年均增长13.7%,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同时,广州经济外向度高,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吸纳更多优质的企业总部。——明显的产业优势。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商贸、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正加速向高端化升级,能够为国内外总部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较完善的政策环境。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政策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沿。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总部经济的发展,颁布多项鼓励政策,越秀、天河、萝岗等区也陆续出台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初步营造了宽松、良好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广州打造“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创新服务提供了指引。

——完备的基础设施。广州拥有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港口和铁路客运站,已经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航空网、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突出。到2010年,广州将基本建成以“三港双快’’(空港、海港、信息港,高快速道路、快速轨道线)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沟通世界的快捷商务通道。同时,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国际电信出入口之一,城市信息化程度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将建成华南最大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较好的满足总部企业对信息采集和信息交换的要求。

(二)重要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逐渐将生产制造环节,以及地区总部、研发总部等职能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跨国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有可能加速将其职能性总部迁至发展中国家,从而引致世界总部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有利于广州抢抓总部经济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紧密合作区,以及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等区域经济合作顺利推进,使广州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广州积极争取亚太地区、国内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大型企业在广州设立管理总部、营销总部和研发总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首先,新税法的实施统一了税收的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使广州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税率差异不复存在,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其次,内、外资有别的两套所得税法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后,使内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更为公平。最后,增值税转型实现了从局部的优惠到全国范围、全行业和全额抵扣的公平税负,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对加快培育广州优势产业总部企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面临挑战

——国际金融动荡导致总部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全球贸易总量大幅减少。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必将对广州吸引国外企业总部入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目前,广州总部企业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企业较少。与纽约、首尔、大阪等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在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以及总部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明显落后。与北京、上海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在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及投资项目数、国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大珠三角范围内,广州面临香港、深圳的直接竞争,佛山、珠海、东莞等城市的迅速崛起也正对广州总部经济功能产生一定的分化与削减作用。

——总部经济布局有待优化。广州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相对滞后,仍未形成一个像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的具有较高国际声望的总部集聚区。各区域在总部经济发展上分工不明,造成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不利于总部经济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总部企业的集群发展。同时,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的商务写字楼在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方面难以满足总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选址需求。

(四)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强化门户城市功能的战略选择。产业带动辐射和综合服务是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总部经济占据产业链的高端,通过总部企业对要素流的集聚、控制和优化,能够增强产业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既能充分发挥门户城市的综合优势,又能够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加速集聚并最优化配置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战略资源,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有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壮大提升服务经济的现实途径。总部企业具有管理和服务职能,总部经济具有显著的服务经济特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壮大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发展浪潮中,总部企业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争夺的战略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争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潮流,立足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企业总部的工作思路,着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集中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推动全市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州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的力度,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件环境。——坚持壮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以加快总部企业发展壮大为主线,在总量扩张中实现结构优化,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坚持大力引进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市场腹地和服务资源等优势,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落户广州,着力培育本市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坚持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布局要求,引导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广州与香港、深圳等周边城市总部经济的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根据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以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努力成为辐射泛珠三角、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加强重点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形成跨国公司在东亚、中国及华南地区的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制造总部、营销总部和贸易总部。

——国内企业全国总部和华南总部。重点引进国内500强、中国连锁100强以及在行业中居于龙头带动地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在广州设立全国总部、华南地区总部。重点引进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具有总部性质的机构。

——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企业总部。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和广阔的市场腹地,重点引进泛珠三角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以及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总部机构,大力引进珠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根据《广州总部企业认定标准》测算,2007年广州共有1146家具有产业优势的潜在总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拓展营销渠道、开拓外部市场、争取上市等服务,支持其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实现广州总部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发展目标

坚持内外源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实现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结构优化,总部经济规模效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市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达40%;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不断强化,外围城区专业性总部集聚区陆续形成,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广州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高度集中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

(五)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国际研发和技术服务加速转移和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契机,实施以培育科研创新资源、改善科研环境和提升科研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研发总部,不断提高总部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升产业素质,全面增强广州总部经济的创新能力。

——产业融合战略。立足广州产业优势,促进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发挥主导产业对产业链上其他行业总部企业的带动和汇集作用,形成主导产业传导效应,增强广州总部经济的产业集群能力。

——空间集聚战略。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通过优化提升原有总部集聚区、规划新建一批功能明确的总部集聚区,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促使总部企业分类集中,在整体上强化广州总部经济效应。——人才高地战略。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教育科研和人力资源中心集聚地的优势,占领人才资源制高点,不断增强人才吸纳能力,努力培养各类高端人才,为总部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夯实总部经济发展基础。

——环境优化战略。完善交通组织、配套设施等硬环境,优化税收、法律、金融、管理、商务服务、教育、多元文化氛围等软环境,构建围绕总部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优美的南方山水城市特色景观,增强对总部企业和人才的承载力。

四、重点任务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要求,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势,结合广州发展实际,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企业总部。着力服务好现有的总部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适宜广州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大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的企业总部,增强广州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着力服务好一批现有企业总部

以增强现有企业总部的根植性和归属感为主要目标,将服务好广州现有的521家总部企业作为形成广州总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工作。突出广州服务特色,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对话机制,推行政府部门与总部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制度,切实解决总部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符合总部企业需求的服务内容,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现有总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遵循广州市产业发展导向,发挥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加强国内外经济合作,紧密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粤港澳经济合作动向,深入研究总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及选址趋势,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创新招商模式、增强中介服务等措施,主动出击,不断增强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的吸引能力。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机构,着力引进珠三角优秀民营企业总部。

(三)着力培育一批本地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利用广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利时机,重点培育体现广州产业优势的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与广州优势企业联合,支持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并购重组,对非总部升级为总部的本地企业给予奖励,提高企业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引导一批符合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走出去”的实力,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将提升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与积极发展外围专业性总部集聚区结合起来,引导广州总部经济从局部分散发展转向“片区带动、多极提升”的中心-外围式发展结构。

在中心城区,强化“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的核心地位,打造具有沿江特色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优化提升“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与沿江片区形成功能策应。在外围城区,结合广州产业发展特点,培育多个专业性总部经济发展极。

进一步加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加快推动广佛同城化,并与深圳、香港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清晰、服务优质、科学和谐的总部经济示范生态圈。

表 1 广州总部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范围 空间格局

总部集聚区 总部企业级别

主要行业

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 商务区)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国家级企业总部 金融 员村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省级以上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商务服务、商贸 琶洲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省级以上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会展、商贸、科技服务 “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营销中心等总部机构 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 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 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商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传媒

流花总部集聚区 国内外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设计中心等总部机构 会展、商贸、设计 外围城区(多极提升)国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 航空公司、研发、设计、商务会展

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 国内企业总部

商务会展、商贸、金融资讯

北部总部功能区 空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南部总部功能区 海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航运公司、现代物流、商务服务

港澳、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研发、检测、设计 国内企业总部

南沙资讯科技园总部集聚区

番禺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研发、设计、商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东部总部功能区 广州科学城总部集聚区

国家级企业总部 研发、设计、检测认证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国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金融服务 天河软件园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国内企业总部

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 信息服务、网游动漫、软件外包 广州(黄埔)临港总部集聚区 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航运、现代物流、港口贸易、商务服务

国内企业华南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国内企业地区总部 西部总部功能区 白鹅潭总部集聚区

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总部

研发、设计、咨询、策划、商贸

(二)中心城区——片区带动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和“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两个总部经济片区,形成全市总部经济功能核心。1.“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

该片区由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员村总部集聚区及琶洲总部集聚区组成。规划以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生产服务业为引擎,以沿江商务休闲为特色,打造广州最具高端服务功能的总部集聚区。通过核心辐射带动,形成沿珠江两岸不断延伸扩大的沿江总部经济发展带。

——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业总部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贸易总部、投资公司及国家级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使之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管理中枢。积极发展法律、会计、设计、咨询、创意等商务服务业总部,打造信息化CBD,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金融、商贸、外事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总部企业集聚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员村总部集聚区。按照广州“中调”战略部署,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开发建设高档写字楼、会议会展型酒店,营造滨水岸线城市形象。承接珠江新城和琶洲地区产业功能延伸,重点发展会计、审计、评估、法律、广告、咨询、策划等生产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业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引进跨国公司分支结构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部,打造滨水商务休闲总部集聚区。

——琶洲总部集聚区。做强“广交会”品牌,发挥“中国会展名区”的辐射作用,重点引进以商务会展为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形成以会展业为主导、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充分利用海珠科技产业基地琶洲园区被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契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总部。规划建设成为集大型会展、国际商务、轻工贸易、信息交流、科技服务、观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总部集聚区。2.“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片区

该片区由天河北中央商务区、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和流花总部集聚区组成。规划通过功能优化与提升,与“珠江新城-员村-琶洲”片区形成功能承接与策应,强化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集聚功能。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依托成熟的国际化商务氛围和完善的商业、娱乐配套服务,加强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衔接,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外大企业管理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的集聚,发展成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最具现代商业活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以加快建设花园城市广场、先烈中路创意大道为契机,推动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功能提升。重点发展以商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传媒为主体的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的集聚,成为广州标志性总部集聚区。——流花总部集聚区。以规划利用流花交易会旧馆、优化流花商圈为契机,推进流花交易会旧馆功能升级改造。加快展贸型商务大厦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物流交通改善,营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重点引进国内外专业性会展企业总部、现代商贸业企业总部和设计中心等总部机构,形成现代化展贸总部集聚区。

(三)外围城区——多极提升

在外围城区,培育和发展特色突出的专业性总部集聚区,形成多个总部经济增长极,实现“多极提升”。1.北部总部功能区

——空港总部集聚区。借助广州空港经济发展契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周边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时尚类产品知名企业总部,打造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商务办公、会展、研发、购物、餐饮、娱乐、时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空港总部集聚区。——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承接广州中心城区和空港经济双辐射,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体育馆为主要节点,加快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建设,重点发展金融资讯、会展、现代商贸业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大企业总部,发展成为高端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2.南部总部功能区

——海港总部集聚区。依托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进一步完善珠江西岸的物流体系,促进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外贸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强广州港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引进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航运公司及生产型企业进驻港区并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华南国际航运中心。

——南沙资讯科技园总部集聚区。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港澳及珠三角范围内以研发、检测、设计等为主的现代科技服务业总部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外包服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总部集聚区,建成粤港澳联合创新示范区。

——番禺总部集聚区。加快番禺新城和万博商务中心的建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形成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的新平台。依托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清华科技园,重点发展数字家庭内容服务、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总部、研发和运营机构,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3.东部总部功能区

——广州科学城总部集聚区。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策应,以广州科学城综合研发孵化区和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统领,依托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广东软件园、科学城信息大厦、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城园区等多个园区或机构,重点发展以研发、软件、检测认证、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咨询策划等为主的总部经济。加快推动科学城(北区)“知识城”的建设,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和国家级企业管理、营销、采购、研发总部的集聚,打造知识创新型生态总部集聚区。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利用加快建设萝岗新城的契机,依托广州科学城的创新基础与氛围,发展金融创新研发、金融创新业务试点、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服务外包、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及调试等。重点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总部机构,促成金融研发中心、呼叫中心、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培训中心的高度集聚,与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天河软件园总部集聚区。依托天河软件园本部及高唐新建区,重点发展以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网游动漫、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加速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在园区的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群,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区。

——广州(黄埔)临港总部集聚区。结合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增强商务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运、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港口贸易以及与港口业务有关的金融保险、船代货代、报关、咨询、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总部企业的集聚,打造黄埔临港现代物流、航运服务总部集聚区,使之成为广州东部产业带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4.西部总部功能区

——白鹅潭总部集聚区。依托珠江两岸滨水景观和休闲氛围,重点发展研发、工业设计、咨询策划、商贸业总部经济,吸引国内企业尤其是珠三角西岸、泛珠三角地区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形成别具沿江景致和欧陆风情、适宜国际商务聚会的总部集聚区,推动广佛同城化进程。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 ——健全协调机制。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负责组织制定总部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总部企业资格备案、信息发布及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工作。市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总部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

——形成政策合力。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整合市、区(县级市)层面已颁布的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好有效对接和深度联动,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在总部企业认定、重点领域扶持、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形成全面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广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和统计监测工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现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总部企业的发展。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实行经营贡献奖励等政策,增强总部企业发展动力和品牌提升能力。

(二)创新服务机制

——加强政府服务。进一步发挥市政务服务中心作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将总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市政府绿色通道服务范围。

——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服务,建立总部企业参与政府重要决策咨询论证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机制。加强引进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支援服务。

——优化法治和诚信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信用征集和使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环境。建立完善总部企业及其高层管理人员信用信息库,促进总部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加大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优化招商策略

——明确招商目标群体。加强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趋势研究,跟踪分析国内外有关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动态,将有意向在广州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列入总部经济重点招商目录,积极跟进招商工作。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和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为契机,重点引进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广州设立地区总部。——主动招商、加强宣传。采取主动出击、重点跟进等方式,加强与有投资意向的总部企业的沟通联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探索推行总部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制度,专人负责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入驻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举办论坛、参与国际招商等方式加强广州的城市营销力度,宣传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政策措施。

——加强区域群体协同招商。加强广州与泛珠三角、东盟等广大腹地城市的区域合作,促进有关部门联合建立总部企业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分享、经验交流和优势互补,实现由单体招商到区域群体协同招商,树立区域整体形象和招商实力。

(四)健全扶持体系

——支持企业拓展外部市场。以市经济协作部门为主体,发挥行业协会、各地驻穗机构和广州在其他城市的网络资源的作用,组建外地的穗企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服务前移,支持本地总部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延伸发展腹地。

鼓励有条件的总部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或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对异地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延伸企业价值链条,增强外部竞争力。争取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优势企业联合,投资参股,加速培养和壮大总部企业。

——支持总部企业上市。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资源,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引入优秀中介服务企业,改善上市服务,加快总部企业及其所属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鼓励总部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发行中长期票据、企业(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

(五)加快载体建设

——积极拓展用地空间。深化实施“中调”战略,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加速旧城区改造、工业厂房置换以及对烂尾地、烂尾楼的处置,腾出发展空间。合理控制住宅的开发规模,并在规划、土地、资金、配套设施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优化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空间。

——打造分行业的总部集聚区。以专业市场园区化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商贸业总部集聚区。鼓励置换出的厂房、场地优先引入企业总部,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形象更新。总部集聚区周边营造高品质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总部经济载体。

(六)改善人才环境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总部人才储备库。为总部企业吸纳的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行业紧缺人才在广州生活提供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税费、旅游、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优先服务。结合市、区相关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奖励或补贴。——形成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广州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引导高校增强相关专业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培养力度,为总部经济培养适用人才。鼓励总部企业与境内外优质教育和培训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平台,提供高质量人才培训项目。

下载巫溪县经济发展规划民间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巫溪县经济发展规划民间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1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内涵 9.1.1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

    民营经济 “十二五” 发展规划

    民营经济 “十二五” 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

    办事处2006-2008年度经济发展规划

    万载县康乐街道办事处2006-2008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康乐街道办事处主任黄平今后三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街道轻装上阵,实现经济社......

    巫溪经验[共5篇]

    座谈会上,县委副书记罗成向三家媒体的记者详细介绍了我县群众工作部的组建和运行情况,并就我县群众工作理念进行了说明。罗成谈到巫溪的群众工作理念是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

    巫溪县政府民意调查问卷

    1、您对县党委政府工作的评价。 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 2、您是否支持巫溪政府城乡规划。 A、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3、您是否支持巫溪县发展旅游业 4、您认为是否有......

    巫溪县城规划方案

    巫溪县城规划方案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巫溪县城规划方案。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

    巫溪之行思想总结(@@@)

    云中花海——巫溪之旅思想总结 为响应党的指导、团的号召,吸引更多人关注巫溪、了解巫溪,我们非常荣幸地以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到“青春飞扬,乐和巫溪”的社会实践巫溪行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