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精对驾驶员的十大影响
酒精对驾驶员的十大影响
大陆汽车俱乐部(CAA)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ACL)进行了“大陆交通安全社会行动———远离酒后驾驶”主题公益活动。大陆汽车俱乐部和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的实验显示,即使在少量饮酒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10大影响
实验显示,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尤其是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下降。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意外的机会越高。受到酒精影响的司机通常会有如下特征:对信号灯反应慢;逆向行驶;摇摆不定、突然转向、飘忽不定或在道路中线驾驶;乱踩刹车;转弯幅度大;蛇形;没有原因就停车;开车速度极慢;突然转弯或违法转弯;天黑时不开前灯。
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
根据来自4538位新浪网友的调查显示,有81.29%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在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0.63%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车的行为。在被问及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何种心理时,有39.84%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27.35%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另外,有18.97%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咖啡浓茶不能解酒
然而事实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来自某国际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每33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与饮酒有关的交通事故。尽管有大多数人认为酒后驾车酿成的交通事故永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专家的统计结果证明: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卷入与喝酒有关的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为30%。显而易见,饮酒与开车是多么可怕的致命结合,正是由于酒后开车这个“罪魁祸首”使得一幕幕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接连上演,造成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酒后驾驶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咖啡、浓茶、苏打水等具有解酒的作用。而实际上,这些并不能有效加速体内酒精的代谢。饮用这些饮料后,只能增加体内的水分含量,但对血液酒精浓度的影响十分微弱。
第二篇:超速行为对驾驶员的影响
超速威胁生命之一
――超速行为对驾驶员的影响
影响交通安全的四大要素——人、车、路和气象条件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的交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违法驾驶导致的,其中,超速行驶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交通违法行为。
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人、车、路系统中,驾驶员的任务在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如相关的道路几何形状、路面情况、车速、交通标志、危险等),经过大脑处理作出反应和判断,再支配手、脚等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之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过程中,车速是驾驶员是否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而采取正确的行动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一)超速驾驶降低驾驶人的视觉能力。根据人体视觉与物体相对运动关系原理,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行驶时,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越快,驾驶人的视力就越低、视野就越小。有关调查显示,当车速达到每小时72公里时,视力为1.2驾驶人就会下降到0.7;驾驶人正常情况下双眼视野可达160度,当车速达到每小时70公里,视野下降至65度,当车速达到每小时100公里,视野为40度。由此可见,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就会受到视力下降、视野变小的不良影响,影响驾驶安全,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二)超速驾驶容易造成驾驶人疲劳。驾驶人驾驶机动车长时间超速行驶时,超车、会车的机会就会增多,由于行驶间距缩短,注意力转移频繁,人的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消耗较大,驾驶人容易疲劳,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车速之所以成为影响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首先是由人的机体对刺激所需的反应时间以及随之而来进行相应动作所需的移动时间所决定。相对于一些物理或化学过程,人对刺激的反应实际上是非常慢的:以视觉刺激为例,大部分驾驶员从通过眼睛觉察到紧急危险,到作出开始制动的动作,需要大约2.5秒的时间。也就是说,一辆以60
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从感知到突发的危险,到进行制动之前,汽车已经继续向前行驶了约42米;如果车速提高一倍达到120公里时速,相应的制动前距离也将提高一倍,达到了约84米。可见,车速越快,留给驾驶员安全制动车辆的距离将越小,随之也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其次,车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驾驶员视力与视野等生理因素。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视觉获得了占总量80%左右的交通信息。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是动视力,一般来讲,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动视力随相对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快,视力下降越大。当车速达到72公里/小时时,视力为1.2驾驶员,此时会下降到0.7。另外,眼睛至焦点的视认距离也随车速而变化,当行驶速度为60公里/小时,视认距离为240米,80公里/小时时为160米。也就是说,车速提高1/3。而视认距离需要减少1/3。同样,对于视野来说,正常情况下,双眼视野可达160度。但随着车速越快,视野就越小,注意点向远伸展。周围景物就难以看清,车速为40公里/小时时,视野为100度;70公里/小时时,视野为65度,100公路/小时时,视野为40度。车速对视力与视野的影响是超速行驶肇事的生理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两点原因,车速也是影响驾驶员与行人判断准确性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人通过视觉角度的变化对运动物体的速度进行判断,这种对运动物体速度的视觉感觉是非常不精确的,尤其是对纵向速度的判断。这就导致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对对向来车的车速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一个通过两车相向行驶的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员只有在两车相距约80米时,才能对前方来车的速度和距离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而且,对方车速越高,判断的误差越大。很多超车时发生的正面碰撞事故,都是由于这种判断失误造成的。同样,行人也存在这样的判断失误。行人横过公路,观察车辆时,只能感知车辆自己的距离,对于车辆行驶的速度,则很难做出准确估计,除非车已行至身边,才能感觉出它的真正快慢。一般情况下,行人是根据经验来判断横过公路的安
全距离的。如:城市里正常车流速度约为40公里/小时,某行人穿过机动车道约需3秒钟,那么,距车30米以上的情况下横过去公路将是安全的。通过几次实践后,该行人的头脑便积下了这样一条经验:“距车30米远时我可以均步走过公路边去”。但是,某一天当一部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驶来,驶到大于80米远时,由于人在纵向上对速度没有知觉,仍然按经验中的步速横过公路,只有2、3秒后,人与车的距离就剩下七、八米了,这时才渐感现实与经验不相符合,才能感觉到危险临头的惊恐。交通事故就在这最后的0.3秒之际发生了!总之,正是由于人在纵向对速度的感知能力差,在穿梭不停的车流中人们很大程度依赖于经验来保持自身与整个交通系统的协调,车速越快,越容易导致事故。
超速行驶之所以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心理与生理原因以及车辆的动力学特征等重要因素决定的。如果驾驶员能严格按照在道路规定的限速范围内行驶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通常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缓冲距离进行处理,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在超速行驶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驾驶员很有可能来不及处理,从而发生交通事故,且通常车辆损伤和人员伤亡都十分严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下四种情况下的超速驾驶行为危险性更大:
1、雨雪天气:下雨和下雪时,车辆的刹车距离分别是正常情况下的2倍和5倍,而结冰路面的刹车距离更达到正常路面的8倍。因此,雨雪天气严禁超速行驶。
2、夜间行驶:由于夜间行车视线差,发现紧急情况时距离较近,如果超速行驶则来不及处理,导致事故发生。这也是许多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往往发生在深夜的主要原因。
3、复杂路面:车辆在急转弯、下坡和凹凸不平的复杂路面行驶时,稳定性差,超速行驶极易导致车辆翻侧。
4、满载车辆:载重车辆的刹车距离要大于空载车辆,且发生碰撞时,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与车辆的重量成正比。超载车辆如果还超速,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第三篇: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
1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
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
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
能保证行车安全。
第四篇: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汽车驾驶员是一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公民,并通过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核考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员。
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躁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第五篇: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十大影响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全球的网络经济已具雏形,网络已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创出全新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方式,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十大影响。据报道,目前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2%,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当前发展较快的领域。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投身于网络经济,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知识时代发展的网络经济对会计信息化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再是对会计技术手段的简要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核算的挑战。它的影响表现在:
一、会计基本假设将得以创新
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起来。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而使会计丰体对应于“虚”和“实”两个之间。虚拟企业以高度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为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通过合作进行竞争,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构和解散,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此,网络经济下,对于“会计主体”,用“经济相关的联合体”定义可能要更加确切些。
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交易媒体,而采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假设,工作报告《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十大影响》。同时,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资金在企业,银行间高速运转,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严重地影响了控制货币量的运作模式,加之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瞬间完成,这一切都加大了会计面临的货币风险,对币值不变假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经济,有专家建议将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改为电子货币计量假设。
二、会计核算的重点有新的变化
网络经济时代下,决定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是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地位的显著提高,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三、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有了保证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不同于传统的手工会计,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的简单模拟,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披露都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已内化为IN-TRANET一部分的会计系统,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同各业务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同时,财务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无论业务发生在企业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确认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随时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反映各种经营业务的动态报表,并报告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作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显而易见。
四、会计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会计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职能将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而弱化,会计人员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故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管理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