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

时间:2019-05-13 22: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

第一篇: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

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

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受郑

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指派,代表本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现对本案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如下意见:

一、被告人张金柱所犯罪行事实清楚,证据

确实、充分,足以认定。

本院起诉书指挥,被告人张金柱于1997年

8月24日晚在郑州市金水路违章驾驶,将被害人苏磊撞伤,致苏磊因急性失血性休克于次日死亡。该事实有 被害人苏东海陈述,有张宝泽等6位证人的证言,有现场勘查笔录,有从肇事车前挡风玻璃上端提取的苏磊的头发及检验、鉴定结论所证实。起诉还指控,被告人张金柱驾车拖挂着被害人苏东海行驶距离达1500米,致苏东海重伤,该事实有被害人苏东海陈述,有张宝泽等12位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佐证,上述大量证据收集程序合法,合证据相互印证,已形成证据体系。虽然被告人张金柱对起诉书指控的罪行拒不供认,但经过法庭当庭质证和认证,充分说明起诉书指控张金柱犯有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害罪。

二、被告人张金柱所犯罪行,情节恶劣应予

严惩。

张金柱一案发生后,社会反应极为强烈。上

至领导,下至百姨,人们无不为之义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繁华街道上发生这样的恶性案件感到震惊。张金柱肇事后没有设法挽救被害人的生命,以减轻误事后果,而是为了逃避罪责全然不顾车下拖有一个活生生的人驾车逃逸。自行车与地面摩擦出的串串火星在夜色中格外醒目,正在遭受伤害的生命令人惨不忍睹。尽管沿途有人大呼“停车”,还有车人追截,更有苏东海出于求生的本能奋力拍打车门,但都没有唤回张金柱的良知。当张金柱被迫停车时,一条鲜活的生命已经在窄窄的空隙里,在生与死之间被拖了1500米!在铁的事实面前,被告人张金柱至今仍避重就轻百般抵赖,还不时地翻供,可见其主观恶性之深。

三、张金柱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张金柱故意伤害交通肇事一案最直接的受

害方是被害人的家庭。

苏磊(死者),年仅11岁,他不仅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还是一名小足球运动员,正处在学文化、长身体、享受快乐童年的黄金年龄。可一场飞来的横祸刹那间泯灭了童颜的天真烂漫,无情地打碎了他对生活的幻想与渴望。苏磊被撞飞摔落在地之后,曾对一名在场的女同志说:“阿姨,救救我。”然而惨遭飞来之祸的小苏磊,虽然被在场同志及时送到医院,医生竭尽全力,也没有挽留住他幼小的生命。“阿姨,救救我!”短短五个字的一句话,是孩子对生命的依恋,对人生的企盼。我们办案人员在看到这一情节时,也禁不住潸然泪下,而谁又能不对孩子的这句话感到灵魂的撞击和心灵的震颤呢?(公诉人哽咽,全场人哽咽。停顿1分钟。)

苏东海在经历了那难以描述的1500米的拖

拉折磨之后,至今仍躺在医院的病榻上。身体上的剧烈疼痛他能够忍受,失去爱子的悲伤却让痛不欲生。苏磊的母亲张菊花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满腔的母爱,十余年的含辛茹苦,十余年的疼爱教育,终于使苏磊成长为一个父母为之骄傲的好孩子、好学生。可昨日还天真烂漫、欢场笑语的儿子,刹那间却成了张金柱车轮下的冤魂。张菊花多次哭昏在苏磊的遗体旁,她整日整夜抚摸着儿子的照片,发泪洗面,无法自制。巨大的心灵创伤恐怕要伴随着这位母亲走完一生。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张金柱不是一名

普通的群众,他是一名懂法的执法者,是一名在公安战线工作了几十年、曾以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公安干警,他的犯罪行为,给我市的公安队伍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市的公安机关通过一系列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已经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人们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去找警察,而人民警察也用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的爱民之歌。“警民关系鱼水情”已不单单是一句空洞的话语。与此同时,人民警察在为民排忧解难中,也培养了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可身为公安人员的张金柱,不仅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而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掩盖自己的罪行,不惜伤害他人的身体,公然做出与人民利益、与公安干警的职业道德相悖的事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案一出,群众为之义愤,舆论为之哗然。有的市民到外地出差时,常常会被当地人问及:“你们郑州是不是出了个张金柱?”毫无疑问,张金柱的所作所为给我市政法机关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形象浓浓地抹上一笔黑。当然,张金柱的犯罪行为只是其个人行为,并不能代表公安机关的形象,人民的公安队伍也决不能允许这种败类的存在。

此时此刻,面对着站在被告席上的张金柱,我们不禁要问,由于你的行为,一朵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你就不感到痛心疾首吗?由于你的行为,一个家庭失去欢乐,你就不感到内疚和不安吗?由于你的行为,鲜红的党旗受到玷污,你就不感到羞愧和可耻吗?被告人张金柱在今天的法庭上,面对庄严的国微,你要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真正悔过自新,不要执迷不悟,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了。悲剧的发生,能引起人们的震惊;血的教训,能使人痛悔终生。但所有这些都不能弥合人们心灵的创作,更不能唤回蒙难者的生命。我们只希望,人们能从活生生的案例、血淋淋的事实中,得到一些警醒和启示。

第二篇:杨金柱小河案杨金柱第一轮辩护词

小河案杨金柱第一轮辩护词

杨金柱律师在发表辩论意见之前,向法庭提出了两点建议,一,请公诉人、审判长审判员注意,根据刑诉法59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辩护人,双方质证之后,查证属实的,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是本案没有对出庭的证人证言进行质证,双方均没有发表过质证意见,建议恢复法庭调查。二,鉴于多名出庭证人都提出他们受到了刑讯逼供,杨金柱也提出了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但是没有看到审判长答复,启动还是不启动,请明示。

审判长的回复是:现在是法庭辩论阶段,请发表辩论意见。

16时59分,杨金柱律师起立,杨氏大刀正式上场。

“真相已经彰显,事实已经清楚,罪恶已经揭露。本庭审理的涉黑犯罪,是一起典型的公安机关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违法办案,故意构陷的一起案件。

“第一,从公诉词,看,本案的构陷。本案庭审经法庭调查几天之后,杨金柱即首先对本案定性,这是一个被构陷的案件。为什么被构陷,我先不讲自己的判断,也不讲本案的具体事实,我就从昨天上午公诉人宣读的40分钟的公诉词来说这是一个构陷的案件。

“我用数据说话。第一组数据,公诉词改变了起诉书的指控,有三名原来的被告人已经全案不予指控,而这三名被告人在公安机关的起诉意见书,和起诉书里面,都分别是黑社会组织的积极参加者,公诉词全无指控了。

“第二个数据,本案的起诉书里面,指控的涉黑成员,是54名,在今天上午的公诉词中,涉黑成员只有42名,也就是说有12名被告人涉黑罪不指控了,这是一组数据。

“第三组数据,是对黎家三父子的指控罪名,首先,对黎庆洪的指控罪名,在起诉意见书中,有13个,在起诉书中,有7个,昨天的公诉词里面,5个,也就是说公安机关的13个罪名,到今天被指控的只有5个了,13减5等于多少?8,也就是说公安机关的8个罪名,是构陷的。再看看黎崇刚,在起诉意见书里,是9个,在起诉书是5个,昨天公诉人的公诉词里面,只剩下一个罪名非法采矿,这难道不是构陷吗?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黎崇刚在原来的贵阳中院的一审判决书里面,只有两个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非法采矿,两罪合并,执行5年,因为公诉词里指控只有一个罪名,这是发回重审案件,上诉不加刑,即使非法采矿罪构成,也只能判三年。黎猛,在起诉意见书中是5个,起诉书中是3个,公诉词里是2个。

“从黎家三父子的罪名来看,特别是从黎崇刚的9个罪名到1个罪名,这难道不是构陷吗?我现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公诉人的公诉词,我要强调一点,本案从举证以来,公诉人,放弃了对黎庆洪等被告人涉黑犯罪的45项指控举证,也放弃了黑社会犯罪的四个特征中的第四个特征的举证,第一、第二个特征里面,只举了33项,但是昨天的公诉词里,还在义正词严,我不知道公诉人的这种义正词严,这种勇气,这种胆量,从何而来?对于法定四个特征只举了三个,四条腿了一条腿的举证,而公诉人在公诉词中康慨激昂,我不知道公诉人的这种康慨激昂底气从何而来?我本来很能奇怪,但是现在我已经不再奇怪了,他们的底气来源于他们的无知。如果法律人,在庄严的国徽下,不尊重基本的事实,违背法律人的基本操守,我这话可能讲得有点重,但是面对42名指控涉黑犯罪的被告人,杨金柱有责任讲出来。这是我的开头语。

“我首先进行程序之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违法侦查,第二部分,违法起诉,第三部分,违法审判。审判长可能不高兴我说违法审判,但是我会把事实摆给你看。

我先讲违法侦查。为什么我要讲程序违法,因为没有程序正义,何来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础。本案,从侦查到起诉到审判,它的程序违法之处太多,甚至可以说本案是刑事诉讼违法标本大全。

“我的普通话还可以吧?

“为什么说侦查违法,我们公安的违法侦查,它体现在哪几点?第一方面,办案模式违法,我们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模式是什么?刑诉法第七条,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保证刑诉法的正确实施,本案是什么样的办案模式?本案是2010年7月12日发回重审的一个案件,但是,现有案卷材料证实,在贵州省高院2010年7月12日发回重审之前,在2010年6月7日贵州省公安厅打黑办,召集贵州省公检法司,召开了一个联席会议,” 审判长:“杨金柱律师请面对法庭讲话。”

杨金柱:“我要面对公诉人,因为我是跟公诉人辩论。”

“这是一个铁的事实,2010年6月7日,贵州省公安厅打黑办,召集,公检法司,这种公检法联合办案的模式,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吗?公安厅有这个权力吗?没有,只有贵州省政法委才有可能有这种权力,把公检法司召集起来,2010年,是什么时候?是重庆打黑的高潮时期,这就是重庆模式,是重庆模式吗?请贵州省的大脑壳回答一下。专案组什么时候成立的?7月1日成立的,什么时候发重审的?7月12日,谁有这个权力,只有贵州省政法委有这个权力。我要说的是,权贵们,你们为什么不把法律放在眼里?难道真的以为自己的权力比天大?比法律大?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在侦查当中,七一专案组是个什么东东?本案,是由贵阳市公安局2008年侦查的一个案件,一审判了,上诉,上诉在高院没有做出判决,之后,6月7日开一个大三长会议,7月1日成立了一个专案组,一提到专案组,中国只有文革时,有很多专案组,重庆有很多专案组,堂而皇之的,明目张胆的把这个专案组的名称放在案卷的封面,堂而皇之的写在侦查人员的工作单位栏里,这是贵州省公安厅公然挑战国家法律的表现!居然把七一专案公然放到卷宗的封面。你们要立案,要补充侦查,也是要由贵阳市公安局进行,你贵州省公安厅,是通过什么程序来立这个案,你通过什么程序来组成七一专案组?你陷晦一点嘛,你就像我们的公诉人,虽然都是贵阳市检察院的,但是你也以小河区检察院的名义来出庭嘛,你这样弄也好的嘛,你不能公然对抗国家法律!

“七一专案组,这是一个非法机构,这个专案组取得的所有证据,都不能做为本案的证据使用。

“我们再来看一看,它们用了什么样的办案方式?我非常遗憾的是,尽管法庭启动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但是却没有依法排除。贵州省公安厅,包括贵阳市公安局,你们在办案过程中,是不是使用了刑讯逼供啊?贵阳市公安局还出具了一个证明,第一点证明他们的所有的公安干警,都是依法办案,无刑讯逼供。第二点说是要保护警察,不让他们出庭作证。第一点,他们是依法办案的吗?我在这里第一次公开宣布,贵州省公安厅七一专案组他们的办案是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的。他们是怎么讲的?在他们的自己的法律文书里面,他们讲“要全面开展审讯,要不达审讯目的决不收兵”,同志们,我看到这样的话,我毛骨耸然啊,我毛骨耸然啊,我真的是毛骨耸然,如果,那天晚上,我把这个侦查终结报告发了,我公布报告之后,如果贵阳的公安把我抓了,如果对我也“不达审计目的决不罢休”,我怎么办?“不达审讯目的决不罢休”!这简直比国民党还国民党。

审判长:杨金柱律师请注意你的发言方式。

杨:我对我自己的全部语言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办案要讲事实,怎么能“不达审讯目的决不收兵?”,这是什么意思啊审判长?“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就像被告人说的,熬都要熬到你是黑社会。而且,还要“和被告人比耐力”,什么是“比耐力”?就是轮翻审讯,他们可以休息,可是被告人不行。我们的公安部,是怎么要求公安干警办案的?是“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吗?本案,对证人田维斌,都是刑讯逼供,他们对被告人,会是什么手段?当梅芸瑜,四年之后,脚背上的伤都还在,为什么不排除啊?我们也是人啊,你只要要命,你就熬不住,你就会向他投降,除非像杨金柱一样不要命了。

“公安机关违法把两个案件合并,七一专案组2010年9月8日,把正在审查的谭小龙等人撤回并案侦查,这是什么做法?这难道不是故意构陷?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集团之间的人互不认识,你打架我不来,我打架你不来,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为的构陷,故意要把这两个案件弄到一起来。

“公安机关对律师和记者的侦查,居心险恶,要不是当时李庄案轰轰烈烈,我们的周泽律师今天还能坐在庭上吗?

“违法起诉,为什么是违法起诉,对比一下起诉意见书,再对比一下起诉书,起诉书用心险恶啊,审判长:律师在法庭上发言不得攻击、侮辱他人。

杨:我讲的是起诉书,不是公诉人。

“起诉意见书中,说黎庆洪等17人,是补充起诉,但是起诉书对补充起诉,完全不提,不提发回重审,不提补充侦查,误导公众以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案件,审判长也受其误导了,说这是个新案子,这是一个新案子吗?如果是个新案子的话?为什么要把原来的侦查卷都做为证据提供?你只能一边有理,你不能两边都有道理,旧案是发回重审的案件,撤销起诉就不能把08年的案卷再拿来,你不能两边都走了,让人家无路可走,你总得留一条路给我们走一走,给被告人走一走,不然,你不是把这些被告人都推向绝路?

“这份起诉书我要做一个评价,我曾说这份起诉书是漏洞百出的起诉书,我本来要搞一百个实体漏洞,我客观的讲,瑕疵50,漏洞100。瑕疵可补,漏洞无救。当初你们把它七拼八凑搞到一起,现在你们不举证了,这不是构陷吗?但是我看,公诉人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还看到公诉人的法律的良知,但是对你们不足的地方还是要提出来的。

“违法审判,审判长请原谅我要当庭讲你们违法审判,你不要老火,你们贵州人爱讲老火

审判长:请继续发表辩论意见。

杨:谢谢审判长。首先,管辖,已经写过很多材料了,也已经寄了材料给最高院,不展开说了。级别案件,地域管辖,都不符合,你们管辖从何而来?

“审理过程当中,有哪一些明显违反刑事诉讼法的情形呢?排除非法程序当中,对于公安机关没有出示录音录像,只凭他们自己书写的说明,居然没让一名警察出庭作证,本辩护人知道这不是由审判长合议庭所能决定的,但是在法庭上审判长你是最权威的,这种模式,如果新刑诉法实施之后,全国都是这样搞,那就太危险了。审判长:杨金柱律师,请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律师在法庭上的发言,应当遵守律师法的规定,不得使人产生有合理怀疑有可能损害司法公正的言论。

杨:我对自己的法庭言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潘某某的包庇黑社会组织的犯罪,是秘密审理的,国家秘密是非常清楚的,侦查阶段的秘密,在审判阶段也早就不是秘密了嘛。

“特别是举证阶段,侦查终结报告是不是国家秘密的问题,我不讲内容,只讲形式,这个报告是国家秘密吗?这个讲到天上去,这不是全世界的笑话?这有什么不能公开的?公开了要承担法律责任?杨金柱公开了,我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我就等着你贵阳警察来抓我,看我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当然我知道这不是你合议庭决定的,但是你是审判长,你坐在法庭上你是至高无上的,你法律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国家秘密的嘛。

“这次审判,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表扬一下,谢谢法庭。

“下面我讲证据之辩,十六个字,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二,非法证据,必须排除。我一直没有听到公诉人发表的质证意见,我期待在第二轮辩论中,听到公诉人你们的质证意见,我根据公诉人的意见进行我的证据之辩,到时我有可能会强烈要求恢复法庭调查,看我的身体和心情再说。

“最后,是黑白之辩。十六个字,四个特征,均不构成,如此构陷,天理不容。

“组织特征,完全不构成。同心会,与本案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没有任何法律关系。2008年的侦查卷的封面上就是一个花梨帮,没有同心会,2010年的材料当中,既无花梨帮,也无同心会,但是起诉书无一字花梨帮,只有同心会。同心会就是一个大货车司机互助会,不黑。随后加入,纯粹是无稽之谈,无证据支撑。花梨帮,一种是黎猛花梨人在开阳县读书,另一些可能是有一些花梨人,参与打架,但是他们没有钱,所以七一专案组要把它合并到一起去,合并到黎庆洪那里去。

“经济特征。起诉书指控了49个事项,但是举证只有第1、2、4、7四项,你这个经济特征怎么具备?首先我要讲黎庆洪的经济来源的,第一桶金,公诉词矛盾,一方面把黎崇刚不起黑社会了,把黑老二,不指控了,黎崇刚的钱,以黑夺矿,还能够成立吗?随着公诉人放弃了对黎崇刚的指控,但是涉黑又不放弃,如果你要保留这个证据基础,就必须要保持对黎崇刚的指控,不然你就不能再指控他是黑社会的经济基础。

“„先吃饭(范)‟,通过庭审,已经查得非常清楚了,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那么,矿不黑,后面,你怎么还具备黑社会的经济特征?

“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原来,黎崇刚是个大好人啊,16年开矿,与老百姓只发生了三起矿群纠纷,指控三起都带了人去护矿,但是两起根本没有带人去,是黎崇刚自己解决的,另外一起是公司里的人一起解决的。就按起诉书的指控,黎崇刚推了一下卢碧先,打了两巴掌王代伦,骂了一句小疤九,就算这指控都是真的,就能说他是黑社会?矿群有纠纷,在全中国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何况你们关于这三个事情的证据,都还是相互矛盾的。黎崇刚的事情没有了,本案还有吗?根本就没有了嘛。

“暴力特征。黎庆洪打了谁?其他人的打架,和黎庆洪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卢碧先一个人就敢去堵矿山,她不怕黑社会?黎崇刚当街被人打一顿。如果这是黑社会,那将是中国最窝囊的黑社会。

“我的辩护词的结尾是,我们是在为国家法治而辩,审判长,审判员,本庭开庭时间一个多月,是中国现代刑事审判制度建立以来,一个具有多项历史记录的案件,历史将会证明,本案一定会载入中国审判历史,也一定会载入中国法治的历史,因为,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时代,国家是一定要实现法治的!明年新刑诉法实施,这个案件就是一个标致性案件。本辩护人有理由相信,本庭,以及在观察本案的,在观摩本案的,在督战本案的各路神仙,一定会注意到本案涉及的国家法治层面的问题,这不单是一个小河的案件,不只是黎庆洪等被告人的案件,这是事关国家法治的案件。本案的真相已经彰显,本案的罪恶已经暴露,末案已经在接受历史的审判,本案的结果将决定着合议庭、和合议庭背后的神仙们将来是否会接受历史的审判!

“谢谢合议庭,谢谢审判长,我的第一轮辩护意见到此结束。”

时,18时19分。

2012年7月13日,贵阳,小河

第三篇:张熙怀 公诉精神

公诉精神

作者张熙怀

简历:

1982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律组毕业,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检察官,国际检察官协会(IAP)会员。曾担任基隆、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因其承办“国务机要费”案而声名远扬,有着“公诉之神”的美誉。近年来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法院学设臵张熙怀奖学金。

主要著作:

《公诉精神》(2000年)、《公诉入门》(上、下册)(2001年)、《公诉检察官法庭论告实用手册》(2001年)、《公诉检察官如何应战》(2002年)、《传闻法则——理论与实践》(2003年)等。

自二零零零年六月一日起献身公诉,到现在担任公诉组主任检察官前后已二年多了。在实行公诉之前,我没有做过律师、没读过一天的英美法。有的只是接受多场美籍华裔检察官、公设辩护人、新加坡籍大律师之教育训练。到现在自己也传承本土化改良式的公诉经验。台北地区检察署检察官专责到庭实行公诉之初,多少人不看好,在案件质重量多全台湾第一的法院[1]要做公诉,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时间证明一切,熬过了,做好了,创造“台北公诉经验”,完成不可能任务。可是没有自满之心,有的只是持续突破、创新、提升的自我要求而已。值此台北地区检察署实施检察官专责到庭实行公诉一周年,而各地区检察署又将因修法而次第实行公诉之际,谨为文传承“公诉检察官如何应战”之经验供参考。

一、“放下你的身段”

担任公诉人首重心态之转换,由侦查庭之主导者,变为公诉法庭之一员,或可称为配角,若心态未能随之转换,那将无法适应公诉活动。尤其以从事侦查业务多年之检察官,面对较资浅之法官,较不易转换。何时开庭非自己所能决定;每半天庭期要开几件案件又无从臵问;法官进入法庭,法警喊起立,在庭之公诉人也须随之起立[2];想请假尚须先知会对应之法官,尽量少开庭;调查或审理庭虽依规定程序进行,但法官还是有绝对之指挥权,不是公诉人想如何即可径行为之;公诉人在法庭行交互诘问,如问题有诱导、假设性等不当之情事,还会遭对造当事人即被告或辩护人异议;凡此种种,都不曾在侦查庭发生过。虽说要放下身段,但绝非谓检察官不顾应有之立场,反而应本不卑不亢之态度,发挥公益人角色[3],从容有礼面对法庭活动。

二、“吸收你的新知”

“交互诘问”为检察官专责到庭实行公诉活动之重要一环。可是何谓“主诘问”、“反诘问”、“复主诘问”、“复反诘问”?程序为何?有何规范?目的何在?有何技巧?等等问题。学校没教过、老师没讲过、书本没写过,了不起看过《洛城法网》、《律师本色》、《军官与魔鬼》、《纽伦堡大审》等影集,获得一些粗浅印象,时间一久,只记得男女主角是帅哥美女,有一段精彩的“床戏”等点滴而已,其它一概不记得了。没实际操作过,任谁也不会。要做好公诉,就必须由吸收这些新知着手,不管是审、检、辩任何一方都必须要学。可以这幺说,不管已经在司法实务部门工作多少年,就“交互诘问”而言,大家都是“新鲜人”,一切从基础学起,努力吸收新知,贵在实践,方能迅即进入状况,以减少在法庭被异议,那种被“电”的窘状。

三、“做好你的准备”

“准备、准备、再准备”,是每一位来华担任交互诘问课程讲座的美籍华裔检察官、公设辩护人、新加坡籍大律师、主任检察官所再三叮咛。大陆出版的《哈佛辩护》一书,对准备重要性写的更传神:“事实不会从法庭的窗口飞进来”、“充分准备的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它是出庭辩护最重要的部分。所有其它特征——如即席演说、奔放的热情、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措辞、灵活的表情,所有这些都是卫星,它们围绕着同一个太阳旋转,而这个太阳即是充分准备。”听多了,让人觉得彷佛“准备为成功之本”。没错,每位公诉人应都有相同的经验,再简单的案件,如开庭前没有准备,那案件在开庭的过程中都会变得复杂,公诉人手忙脚乱,不知证据在何处?证人何时说过何话?若有充分之准备则不然,再复杂之案件,依“信箱法则”将书证、物证、人之供述证据一一归类,另以纵横坐标之方式,将历次人之供述证据依序整理,一切胸有成竹,日夜期盼早日开拓,一展身手,纵使对方是高知名度的大律师甚或律师团,亦不畏惧[4]。

四、“拿出你的信心”

本署实行公诉,“黄埔一期”之公诉检察官以司法官训练所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期资浅者居多,而“黄埔二期”又以三十九期为主力,绝大部分都担心法庭上表现不如人,原因何在?就是信心不足。其实是否检察官真不如律师?我可以大胆的说绝对不会。试想法律系毕业的人,律师高考及格,哪一位不是兴高采烈的挂起“××律师事务所”市招或到大型律师事务所,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与当事人言谈间展现十足自信。那不管你是司法官训练所第几期结业,好歹都经过为期一年半的严格训练,其间还至各院、检实习,也拟作 过起诉书、判决书,随同指导老师开过庭,大、小场面不是没见过,死人、活人不是没辩过,大、小考试不是没考过,都已身经百战,那还有什幺好担心,更遑论法务部现也举办为期三周的公诉检察官储备班,律师哪有这些养成教育?不要再自己吓自己了,信心何处来?只要有准备就有信心,有信心的人,人见人怕。

五、“培养你的体力”

单有信心尚不足以因应公诉活动,还需要有过人的体力。那又为什幺会如此呢?因为以往检察官系形式走庭,法庭活动干卿何事?但现在不同,专责、全程、始终在庭,是对一位“专业”、“敬业”公诉检察官的基本要求,若辩护人又认真负责,有所准备,待检、辩双方交互诘问完毕,法官为写判决书,对不明了之处,作补充性之讯问,再加上书记官电脑制作笔录如牛步般的缓慢,完全跟不上问答之速度,左等右待,开庭时间之冗长,超乎想象。依实证经验估算,简单易查之案件,对一位证人行交互诘问,所花费时间最少要一小时。但如“台开案”调查庭,蔡佳玲检察官由下午二时开始诘问二位证人,至晚间十二时许才结束,另有证人一直在庭外等待,还未开始问,已人仰马翻,法官不得不就此打住;“璩美凤女性爱光盘案”从上午九时三十分许,我陪蔡立文检察官开庭,证人问完已次日凌晨三时,前后开庭长达十七小时许,我印象中,当天法官原来是戴隐形眼镜,后来大概是受不了,取下隐形眼镜换戴镜框眼镜。些许休息,是日上午九时三十分,继续开庭,又先后诘问十位左右证人,至晚间六时许结束。这种开庭方式,没有过人体力,又如何能因应。依个人经验,要有良好体力,就须多喝水,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但相对的也要培养“忍”功夫,否则常想上厕所,再好的思维都会打乱。

六、“摆出你的架势”

现在每天上午八时五十分至九时三十分左右,下午一时五十分至二时二十分左右,都可见九人座交通车由公诉组办公室驶抵本署大门口,公诉检察官下车,手拉着长杆的行李箱,内装着卷宗,昂首、阔步、自信、鱼贯的穿过长廊、走进法庭。一手抱大捆卷宗,一手拿着保温杯,腋下再夹着六法全书,时而东西掉落地上,弯腰拾取,那种赴庭窘态情境,已不在台北地区检察署出庭活动中出现。据传闻现在有律师事务所,也购臵类似本署出庭用之行李箱。发生过法警误以为出庭律师是本署公诉检察官,拉错箱子之事。至于遇有重大复杂案件,为陈述便捷利于说明,在法庭上熟练迅速的开启手提电脑、连结单枪投影机,利用Power Point陈述起诉要旨[5]、出示证据、论告等,摆出这种架势,展现“创新”、“效率”、“品质”之新风貌法庭活动,E时代就是充分利用电脑工具及信息,是身为现代专业公诉人所必须具备。

七、“挺直你的腰杆”

卷宗摆桌上,弯着腰杆子,整个人不断趋近检察官席位的桌面,双手撑在桌边,两肩耸起,低头看着卷证,像鹭鸶在觅食般,述说案情或诘问、论告时,双眼呆滞般,专注地面喃喃自语,那种弯腰驼背的样子,我想任何人看到,都会不由自主的说,检察官的表现,简直像“败战之军”,未战先败。公诉检察官就是检察机关的门面,在公诉法庭上,公诉检察官的言行举止,就是该检察署之代表,也是百姓心中检察官之表征。不在乎你是男性或女性公诉人,更不在乎你的期别,当然你的身高、相貌也不成问题,惟有挺直你的腰杆,变眼炯炯有神直视,口语清晰有力,才能充分展现出你的自信,被害人相信你的能力,被告凛于你的威严,辩护人钦佩你的风范,检察官的精神油 然而生,同事间也将会以你为荣。

八、“开启你的尊口”

“如起诉书”、“依法判决”[6]八字箴言,是轮值式走庭之作法。检察官既已走进法庭,全心投入专责全程实行公诉,自当有一番新作为,发挥法庭监督之角色。“口语训练”是成为公诉检察官的必修课程,不是说检察官不会说话,而是训练一位公诉检察官知悉“说话之场合”、具有“说话之胆识”、良好“说话之品质”、善用“说话之辅助”、兼具“说话之机智”、丰富“说话之内容”。从被告在押经提起公诉移审时、是否解除限制出境、院方通缉案件第一次开庭时、调查期日审前会议[7]、交互诘问、对被告之询问、履勘现场、论告[8]等等程序,公诉检察官都应适时表达控方之看法,意见表达之机会稍纵即逝,不容再以“没意见”或微笑点头回应。

九、“问出你的证据”

在公诉法庭上,不是演讲比赛,当然也不是“讲古”方式的长篇述说,证据是一点一滴慢慢堆砌起来。负举证责任之一方,透过一问一答的主诘问或复主诘问方式,将待证事项如拼图般的,或依时序、或由因至果、或由浅至深、或由外而内,将事实逐步呈现,也就是“建立场景”、“建构事实”,让待证事项彷佛影片倒带重现。质疑待证事项存在之一方,则以一问一答的反诘问或复反诘问方式,有计划、依技巧、讲谋略、不留情、针针刺的“见缝插针”,制造拉大矛盾、挖掘被隐真相、打击削弱凭信性,经双方多轮次交战,证辩再证辩,真相定将呈现。诉讼“成”或“败”,只靠“问”这一档事,方能搞定。事前扎实准备,详细设计问题,逐步问出成果,是诉讼成功不二法门。

十、“激荡你的大脑”

脑筋急转弯的思维方式,是我对公诉法庭如何动脑的最佳诠释。不管是书证之朗读或告以要旨、物证之提示、人之供述证据笔录之朗读或告以要旨,被告或辩护人会提出什幺质疑?法官会对公诉人有何问题提出?事先无从知悉,但都会被要求当庭立即回答,不同于侦查庭发现问题还可带回研究。如不随时激活大脑,有时还真会被考倒。或是对从未到庭之证人要行交互诘问,因缺乏警、侦卷证资料,不易准备。只有在交互诘问过程中,专心听、仔细想、动动脑、小心问、查其言、观其色,咬不放、追到底、不松手,才能有所斩获。如心不想、脑不转、眼不看、耳不听、手不记,此种木偶式的出庭方式,时有愧于心,则新、旧制又有何差异可言。为便于公诉法庭攻防,将经常出现或有争议之点,本着归集实务见解或判例,汇整编订“公诉检察官法庭论告实用手册”[9],已增修至第三版,内容有“被告前后供述不一”、“传闻法则”、“测谎”、“如何判断证人证言之真实性”、“采证瑕疵,证据能力被质疑之处臵”等等,应战时随手翻阅,可节省动脑之时间,且语出有所依据,较易被采信。

十一、“坚持你的斗志”

一位公诉检察官在法庭攻防过程中,必须兼具“专心”、“分心”、“细心”、“耐心”、“决心”、“爱心”。“专心”即专注本案案情于交互诘问过程中之发展,必须心无旁骛。“分心”即非但专注案情,仍必须分心注意被告、辩护人之发问,目的何在及有无不当之处;证人、鉴定人之神情表态、回答为何及有无不当;电脑笔录记载是否翔实,记载与问答内容不许有歧义之处;法官补充讯问内容,与案情之关联性,目的又何在。“细心”即待证事项之建立及摧毁,是点滴所累积而成。不论立于主、反诘问位,发问者所提出逐渐建构的问题、安全 无暇的问题、投石问路的问题等,都必须经过精雕细琢设计,记住交互诘问是非常技术性的诉讼技巧。“耐心”案情复杂、牵扯甚广、卷证凌乱、被告众多、辩护狡诈、证人顽抗、处处留白、时空久远、境外犯罪等等之案件,实行公诉不易,可说是“公诉梦靥”,每次开庭时间甚为漫长,惟赖定心养性,十足耐心,才能真相大白。“决心”公诉人常立于举证之一方,压力大、困难高,待证事项相关之人、事、时、地、物、构成要件等要素,于开庭前须详列出来,待开庭时,透过一问一答之主诘问,巨细无遗问出,要有不的达目的绝不终止的决心。若待证事项尚未问出,就停止诘问,那定是失败的交互诘问,对造也不须费劲行反诘问。“爱心”即实施刑事诉讼程序之公务员,就该管案件,应于被告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刑事诉讼法第二条第一项定有明文。换言之,公诉检察官有公益人之色彩,被课以注意义务。说得白话一点,就是公诉检察官要有爱心,在法庭上,不论问题之设计或攻防技巧,不是以痛击被告或辩护人为唯一目的,以打倒敌性证人凭信性为单一诉求,而是要时时关怀。依我的经验这点是“知易行难”,会造成双重人格,只能共勉之。

十二、“强忍你的愤怒”

案件在侦查中,被告、辩护人、证人言语行动如有不当,检察官常当庭予以斥责。可是在公诉法庭上,公诉人非主导者,实不宜见不当即动气动怒,拍桌摔卷、吹胡子瞪眼、大动干戈。法庭是说理之堂,并非比武之处。有此状况处臵之道,见辩护人在法庭执行职务时;被告、证人、鉴定人在法庭或接受诘问、询问时,言语行动如有不当,请勿动气或动怒,展现风度,静待言语行动完毕;接着请审判长将辩护人、被告、证人、鉴定人先前不当之言语或行动,详细记载笔录;如行为人系辩护人,则起立朗读法院组织法第九十二条,视情节轻重,请审判长对辩护人加以警告(情节轻微)、或禁止辩护人当日开庭之辩护(情节重大),并表明会将(或不排除)辩护人当日开庭之不当言语或动作,送请惩戒。在台北法院公诉法庭实证经验,当公诉人为前述处臵,辩护人当场脸色大变,有马上鞠躬哈腰,向公诉人致歉,也有退庭后频频向公诉人道歉赔不是。至于被告等人部分亦同,等不当过程被详细记载于笔录后,朗读相关之法院组织法第八十九、九十、九十一条规定,请审判长为妥当之处理,以维法庭秩序及尊严。

十三、“说出你的心证”

证据清单虽详列待证事项及证据方法,但表格化或条列式之呈现,无从知悉证据彼此间之关联性何在以及得心证之理由。交互诘问过程完毕,仅见检、辩双方,有人面带微笑,有人面有难色,输赢分明,但理由尚待发挥。因此在调查证据完毕,开始论告的过程中,公诉人当应就有利、不利证据之证明力详加阐述,并本于“程序在先、实体在后”原则,逐项论告或驳斥。最好是先将被告、辩护人可能之辩护题材予以点明,先拿出来讲,不容被告等于结辩时尽情发挥。或可称为“境外作战”,不战而先屈人之兵,不要闪躲或视而不见。当然法条之适用、彼此间关系,也须说清楚讲明白。另外不忘具体求刑,所审酌非是刑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事项。对于不接受认罪协商之案件,建议具体求处所犯法条之最高法定刑。因为证据明确的案件,才会为认罪协商之提出,既不被接受,又经烦琐之调查审理、交互诘问程序,最后论告仍认罪证明确,走了那幺一大圈,被告、辩护人浪费司法资源莫此为甚,不为重求,不足以收警惕之效。此外,不只是公诉人说出心证,也请被害人、告诉代理人说说他们的心声及期待,方为圆满。

十四、“面对你的孤独”

公诉是司改的成果,“面”的变法起点,震荡诉讼程序运作、严谨证据法则、实质举证责任、强化辩护功能等。既称改革,当系去旧从新。旧思维、旧观念、旧习性、旧作法要全然改变,谈何容易。更难的是,不是单单自我有所变迁即可,实行公诉尚牵连审、检、辩三方协商取得共识、侦查公诉之共荣共存、警察办案智能之提升、司法资源合理之分配、法学教育之改弦更张等等,百事待兴。走在前面,当火车头,曲高和寡,时时须面对孤独。实际开庭应战,又有三种孤独须面对,首先为求准时到庭,下午二时三十分的庭,必然提早约五至十分钟到庭,可是此时连法警、庭务员都还没来,更别提书记官、法官、当事人了,整个法庭空荡荡的,此时你面对孤独,赶紧把握些许时间,再一次详阅卷证,坐好万全准备。遇到重大经济犯罪或复杂贪渎案件,被告数十人,每位被告又可选任任三位辩护人,单单被告及辩护人,就差不多把法庭塞爆了。惟公诉人孤单奋战,环顾四周,没人能帮你解忧除惑、携手共战,想吐苦水都少了个对象,只有再次面对孤独。开完庭,夜已深了,或许东方即将大白,拉着手提箱,走过院、检间长廊,除了沉重脚步声外,就只有孤灯照着你形成的身影,孤独的伴随着你,缓缓的离开,此时才觉得公诉组办公室就像方舟般,漂浮在遥远的他方,公诉人你又再一次面对孤独。[10]

十五、“接受你的胜利”

传统开庭事不关己,开庭结束拍拍屁股走人,谁去理会输赢;总使自己起诉自己出庭案件,输赢也不会看得太重。但专责到庭实行公诉之后,全心投入,充分准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你已打好完美一战。诉讼过程中,点点滴滴值得你回味,每一次庭期都是闪亮的 日子,不管甘或苦,你都有所得,你有也成长。经此潇洒走一回,有付出必想有成,公诉人此刻你心所想,应是期盼案件大获全胜,通通有罪。“三十四街的奇迹”法庭影片,最后法官宣判,胜利的一方,彼此拥抱,握手贺喜,相互击掌“Give Me Five”,那情境深深烙印在我脑中。胜代表付出有成,失败代表有待改进。可是台北检察署公诉检察官不以第一审获胜自满,仍持续追踪案件到第二审审理情形,唯恐案情大翻转,结果变天,由胜转败,他们对案情之专注,创造了“台北公诉经验”。

十六、“模糊你的建议”

公诉检察官或多或少都有侦查经验,然实际从事过公诉活动的检察官,都有“移送证据不等同起诉证据”、“起诉证据不等同审判证据”之深切体认。所谓见多识广,不论你是一对一、一对二或曾是一对三的公诉检察官,看过一至三位法官之证据尺度、采证方式、推理过程、心证理由,发现检审间对证据看法确有极大落差。公诉检察官不是起诉书之审核者,证据遭受质疑、案件被判无罪,也非侦查故意留白。当你要对侦查组同仁提供有关证据方面的建议时,切记当你在担任侦查检察官时是否也曾有过同样之疏失,将心比心,谁吃烧饼不掉芝麻的,也不要见树不见林。你的建议还是要提出来,那将会检察机关及检察官有益,但试着模糊你的建议,不提具体个案、不点出案号、不指何人侦办,以通案方式提供建言。如柯维大师系列《与成功有约》一书所说“双赢思维”,大家都是赢家,利人利己,彼此都有所获,谋求两全其美之策,侦查公诉才能紧密团结,持续发挥统合战力。

十七、“保留你的卷宗”

交互诘问是洋玩意,台湾有几本翻译书论及,中国大陆在这方面可参考的书籍倒不少。可是没所做非纯然英美式交互诘问、也不是德国式轮替诘问、更没有十足东洋味气息,简单的形容是“本土化改良式当事人进行主义,有人说的更贴切“拼装车式诉讼制度”。不管如何,可得参考、最为可贵的是现在公诉检察官的开庭卷宗。公诉检察官在写台湾公诉制度的历史,卷宗内记载这本土公诉活动种种,每一个案件都可为教案,值得保存。让后进之公诉人由阅览卷证,明了法庭活动之流程、知悉理论与实际之差异、学习证据清单制作方式、吸取交互诘问技巧、摘取论告书精髓。

十八、“传承你的经验”

熟稔公诉活动没有捷径,只有投入去做,方有所得。所得经验与人分享,尤有必要。黄埔一期经验传承二期,二期经验交棒三期,人人实战经验丰富、代代都有新人出,个个实力更坚强,这都有赖经验传承,不须摸索尝试、减少错误失败,这也是辩护人较不如公诉人之处。公诉人不在乎期别高或低,只在乎经验丰硕否。每次公诉教育训练,看到公诉人利用电脑投影、秀出心得经验、内容活泼生动、手持雷射笔、滔滔不绝,谈吐举止所散发出之专业、自信、稳健、乐业。我可以这幺说,他(她)做到了前面十七点公诉精神,他(她)正在完成第十八点,即传承经验的神圣使命。今日公诉以他(她)为荣,明日公诉定将以你为荣。

第四篇:张长玉故意伤害案

张长玉故意伤害案

问题提示:为阻止未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放弃所窃财物的盗窃行为人逃跑,将盗窃行为人推倒致轻伤,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否承担刑事责任?

【要点提示】

为阻止未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放弃所窃财物的盗窃行为人离开,将其推倒致轻伤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也不属于正当防卫,应是根据被害的情况,对伤害后果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案例索引】

一审: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法院(2006)兴刑初字第434号(2007年8月27日)

二审: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泰刑一终字第117号(2007年12月3日)

【案情】

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锦华。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张长玉。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许,王锦华在被告人张长玉家后门口,将张长玉闲置在此的旧摩托车(价值人民币400元)推出巷子,请人抬上自己的三轮车。在骑车离开现场的途中,行至兴化市丰收南路五里转盘,摩托车从三轮车上掉下。王锦华下车察看,欲将摩托车重新装上三轮车时,被张长玉追上。王锦华即放弃摩托车,准备骑三轮车逃离,张长玉将其推倒、跌坐在地,致王锦华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十级残疾。

自诉人王锦华以被告人张长玉犯故意伤害罪于2006年11月15日向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法院提起控诉,并以造成经济损失为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张长玉的刑事责任,并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被告人张长玉辩称,自诉人偷其车子,其追赶是事实,但没有打人,也没有伤害自诉人的故意,更没有实施伤害自诉人的行为,其动机是追回被窃财物、制止不法行为,因此,请求法院驳回自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

【审判】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2006年6月7日凌晨,被告人张长玉将自诉人王锦华推倒、跌伤,造成轻伤、十级残疾的后果,是客观存在并经证据证实的事实。但事件的起因是由于自诉人擅自窃取被告人摩托车而引起,并且在被告人得悉后立即追赶自诉人的过程中发生的;当时自诉人虽然已将摩托车放弃,但未就此事做出说明并接受处理,在自诉人欲骑车离去时,被告人对其推操是一种自力救济行为。故被告人不具有伤害自诉人的主观故意,且没有造成更为严重的重伤后果,因此自诉人王锦华指控被告人张长玉犯故意伤害罪,罪名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但被告人张长玉所采取的自救行为方法,已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虽然不应当就致人轻伤负刑事责任,但要对造成的伤残后果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又因自诉人王锦华对于事件的起因负有完全责任,故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应自行承担一定的责任,据此应当减轻被告人张长玉的赔偿责任。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二款、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张长玉无罪。

二、被告人张长玉赔偿自诉人王锦华医疗、误工、护理、交通及残疾赔偿、鉴定等费用计人民币28427.64元;此款已给付6000元,余款22427. 64元限本判决生效后立即给付。

宣判后,被告人张长玉不服,向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一、原审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锦华自愿放弃对上诉人张长玉刑事部分的指控;

二、上诉人张长玉自愿放弃上诉;

三、上诉人张长玉自愿赔偿原审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锦华各项经济损失计人民币20000元(含已支付的人民币6000元),此款于本调解书送达时一次付清;

四、原审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锦华因该伤引起的一切后续治疗费用,由原审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锦华自行承担。自本调解书送达后,双方不得因此事再发生纠纷、不得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赔偿或提起诉讼。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一是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二是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如果不构成犯罪,应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一)关于对被告人行为性质的认定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行为性质的界定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系故意伤害,既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承担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属正当防卫,既不承担刑事责任,亦无需承担民事责任;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是自助过限,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合议庭最终采纳第三种意见,笔者认为是正确的。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案被告人推操自诉人,其目的是为了阻止自诉人逃跑,并不具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自诉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故意,且没有造成重伤后果,故被告人张长玉的行为既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亦不构成过失重伤罪。......

第五篇:张彤禾:中国工人的声音TED演讲词

Hi.So I’d like to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the people who make the things we use every day: our shoes, our handbags, our computers and cell phones.Now , this is a conversation that often calls up a lot of guilt.Imagine the teenage farm girl who makes less than a dollar an hour stitching your running shoes, or the young Chinese man who jumps off a rooftop after working overtime assembling your iPad.We, the beneficiaries of globalization, seem to exploit these victims with every purchase we make, and the injustice feels embedded in the products themselves.After all, what’s wrong with a world in which a worker on an iPhone assembly line can’t even afford to buy one? It’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Chinese factories are oppressive, and that it’s our desire for cheap goods that makes them so.So, this simple narrative equating Western demand and Chinese suffering is appealing,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many of us already feel guilty about our impact on the world, but it’s also inaccurate and disrespectful.We must be peculiarly self-obsessed to imagine that we have the power to drive tens of millions peopl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to migrate and suffer in such terrible ways.In fact, China makes good for markets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its own, thanks to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ts low costs, its large and educated workforce, and a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that responds quickly to market demands.By focusing so much on ourselves and our gadgets, we have rendered the individuals on the other

end into invisibility, as tiny and interchangeable as the parts of a mobile phone.Chinese workers are not forced into factories because of our insatiable desire for iPods.They choose to leave their homes in order to earn money, to learn new skills, and to see the world.In the ongoing debate about globalization, what’s been missing is the voices of the workers themselves.Here are a few.Bao Yongxiu:” My mother tells me to come home and get married, but if I marry now, before I have fully developed myself, I can only marry an ordinary worker, so I’m not in a rush.” Chen Ying:” when I went home for the new year, everyone said I had changed.They asked me, what did you do that you have changed so much? I told them that I studied and worked hard.If you tell them more, they won’t understand anyway.” Wu Chunming:”Even if I make a lot of money, it won’t satisfy me.Just to make money is not enough meaning in life.” Xiao Jin:” Now, after I get off work, I study English, because in the future, our customers won’t be only Chinese, so we must learn more languages.” All of these speakers, by the way, are young women, 18 or 19 years old.So I spent two years getting to know assembly line workers like these in the south China factory city called Dongguan.Certain subjects came up over and over: how much money they made, what kind of husband they hoped to marry, whether they should jump to another factory or stay where they were.Other subjects came up almost never, including living conditions that to me looked close to prison life: 10or 15

workers in one room, 50 people sharing a single bathroom, days and night ruled by the factory clock.Everyone they knew lived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and it was still better than the dormitories and homes of rural China.The workers rarely spoke about the products they made, and they often had great difficulty explaining what exactly they did.When I asked Lu Qingmin, the young woman I got to know best, what exactly she did on the factory floor.She said something to me in Chinese that sounds like “qiu xi”.Only much later did I realize that she had been saying “QC”,or quality control.She couldn’t even tell me what she did on the factory floor.All she could do was parrot a garbled abbreviation in a language she didn’t even understand.Karl Marx saw this as the tragedy of capitalism, the alienation of the worker from the product of his labor.Unlike, say, a traditional maker of shoes or cabinets, the worker in an industrial factory has no control, no pleasure, and no true satisfaction or understanding in her own work.But like so many theories that Marx arrived at sitting in the reading room of the British Museum, he got this one wrong.Just because a person spends her time making a piece of something does not mean that she becomes that, a piece of something.What she does with the money she earns, what she learns in that place, and how it changes her, these are the things that matter.What a factory makes is never the point, and the workers could not care less who buys their products.Journalistic coverage of Chinese factories, on the other

hand, plays up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ers and the products they make.Many articles calculate: How long would it take for this worker in order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buy what he’s making? For example, an entry-level line assembly line worker in China in an iPhone plant would have to shell out two and a half months’ wages for an iPhone.But how meaningful is this calculation, really? For example, I recently wrote an article in The New Yorker magazine, but I can’t afford to buy an ad in it.But, who cares? I don’t want an ad in The New Yorker, and most of these workers don’t really want iPhones.Their caculations are different.How long should I stay in this factory? How much money can I save? How much will it take to buy an apartment or a car, to get married, or to put my child through school? The workers I got to know had a curiously abstra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duct of their labor.About a year I met Lu Qingmin, or Min, she invited me to her family village for the Chinese New Year.On the train home, sha gave me a present: a Coach brand change purse with brown leather trim.I thanked her, assuming it was fake, like almost everything else for sale in Dongguan.After we got home, Min gave her mother another present: a pink Dooney & Bourke handbag, and a few nights later, her sister was showing off a maroon LeSportsac shoulder bag.Slowly it downing on me that these handbags were made by their factory, and every single one of them was authentic.Min’s sister aid to her parents, “ In America , this bag sells for 320 dollars.” Her

parents, who are both farmers, looked on, speechless.“And that’s not all—— Coach is coming out with a new line, 2191,” she said.” One bag will sell for 6,000.” She paused and said,” I don’t know if that’s 6,000 yuan or 6,000 American dollars, but anyway, it’s 6,000.” Min’s sister’s boyfriend, who had traveled home with her for the new year, said.“It doesn’t look like it’s worth that much.” Min’s sister turned to him and said,” some people actually understand there things.You don’t understand shit.” In Min’s word, the Coach bags had a curious currency.They won’t exactly worthless,but they were nothing close to the value, because almost no one they knew wanted to buy one, or knew how much it was worth.Once, when Min’s older sister’s friend got married, she brought a hand bag along as a wedding present.Another time, after Min had already left the handbag factory, her younger sister came to visit, bringing two Coach Signature handbags as gifts.I looked in the zippered pocket of one, and I found a printed card in English, which read, “An American classic.In 1941, the burnished patina of an all-American baseball glove inspired the founder of Coach to create a new collection of handbag from the same luxuriously soft gloved-hand leather.

下载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金柱案公诉演讲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兵张嘎教学简案

    《小兵张嘎》课外阅读指导课 【导读目标 】: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小兵张嘎》,采用阅读赏析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2、引导学生感受张嘎成长的过程......

    张磊外科验案三则

    张磊外科验案三则 王艳玲谢世平指导:张磊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关键词:张磊,内科,验案张磊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检察官讲述“张高平案”翻案过程

    检察官讲述“张高平案”翻案过程 张飚:“能够参与解救一个清白的好人,感到很欣慰” 本报记者 王雪迎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03日 07 版) 帮助张高平、张辉申述的新疆石......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张菲菲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经开区实验小学 张菲菲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工作安排,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有关“以案促改”方面的文件和材料。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增强防......

    圈子达人”张小庄案的启示

    “圈子达人”张小庄案的启示 如今医院、医生拿回扣、收红包早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总之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都是患者买单就对了。不过随着近年来医疗反腐力度的......

    张桂芬+《赤壁赋》教学简案[精选合集]

    《赤壁赋》教学简案 团风中学 张桂芬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文本的精美语言。 2、反复诵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二、教学设......

    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刘青山生于1916年,原名刘顺山,是河北安国县南章村人。出身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即在博野县南白沙村当长工。15岁参加革......

    解析张贞练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张贞练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法公布(2000)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00)刑复字第18号被告人张贞练,男,1959年9月25日出生,汉族,广东省潮阳市人,小学文化,原系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