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金融改革经验[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2:4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韩国金融改革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韩国金融改革经验》。

第一篇:浅析韩国金融改革经验

一、韩国政府对危机爆发原因的总结

韩国政府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从表象上看是国际金融投机导致了外汇储备的短缺,但就本质而言,则是本国低效畸变的金融体系的缺陷所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金融结构失调。例如法人组织过多地借款和投资,金融组织通过国际市场短期借款进行贷款的条款不谨慎,以及对金融和法人组织的核算和管理缺乏透明度。第二,体制转换的不谨慎。过去30年来,政府把选择性信用分配和延期利率的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工具;对金融行业进行严格划分和控制;介入银行的内部管理严重伤害了其管理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而在加速金融自由化的同时,政府并未建立管理及监督的安全网。

到1997年,一系列法人组织的破产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贷款(NpLs)负担。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由1996年的4.1%增长到1997年的6%,再加上低效的管理、低利润和缺乏透明度的地方性问题,使得金融部门在面临东南亚国家的金融风暴时十分脆弱。

危机迫使政府采取了修改法规,指导金融部门结构重组和改良金融体系,增加金融部门安全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

二、韩国的金融改革措施(一)修改法律和制度框架。

为实现改革目标,首先要修改法规和建立制度框架。其主导思想是实行金融结构调整,改善拘谨的规定和加速资本市场的自由化。1997年12月29日,国会通过了一揽子13项金融改革措施。其基本内容包括:加强央行的独立性;建立独立和中立的金融监督委员会(FSC);放松外资拥有韩国证券业的限制。

第一,按新的韩国银行法,央行的独立性加强了。央行(BOK)行长在经国会商讨后由总统直接任命。而且由央行行长而非经济金融部的部长掌管最具政策制定权力的货币委员会。

第二,1998年4月,对银行行使监督职能的金融监督委员会(FSC)的建立是韩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个转折点。从1999年1月开始,由它的执行机构金融监督小组(FSS)负责监督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这4个组织。

第三,加强存款保险的作用。韩国存款保险公司(KDIC)在金融经济部指导下服务于所有的金融机构。它的基金用于向遇到困难的金融机构注入资金和弥补存款损失。

第四,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发行债券和出售购买的资产或资产担保的证券。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同韩国存款保险公司的基金一起,构成了对金融部门结构重组过程所需资金的财政支持。(二)金融部门的结构重组。

1.基本原则。(1)金融结构的重组应该尽快、全面地完成,以更快地恢复金融市场的中介职能;(2)依靠纳税人税金的财政支持必须控制在最低水平。金融组织只有尽力降低成本和吸引国外投资重组资本才能获得资助;(3)为防止在解救遇到困难的银行的过程中引发信任危机,股票持有人、雇主和管理小组应该分担相应的责任;(4)金融结构重组应该遵循透明和客观的标准。

2.结构重组的成绩。1997年底,韩国25家商业银行中的12家因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不得不向金融监督委员会(FSC)提交自我修复计划。金融监督委员会把他们分为三种类型:“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其中5家银行的修复计划被评为“不满意”,并被政府关闭,其资产和负债以代理形式被转移到5家收购银行;另7家银行将鉴于其如何完成金融监督委员会提出的修正行为被评为“基本满意”。

韩国政府同时也加大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s)固有的结构问题调整的力度。

截止1999年底,已有199家金融机构被清理,80家被合并,还有68家的经营许可被暂停。

3.对金融结构重组的政府支持。原则上讲,金融结构重组应该由金融机构自己提供资金,但适度注入政府基金可防止金融体系发生骚乱。同时,银行要裁减人员和分支机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并采取自救措施。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必须由股东和管理小组通过减少资产或替换管理人员来承担。

在结构重组过程中,政府首先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金融监督委员会估计,截止1998年6月底韩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为136万亿韩元。其中72.5万亿韩元为拖欠了3-6个月的“预警”性质。因此,问题严重的不良贷款占较小的份额。

考虑到不良贷款的数量很大,政府采用了以下措施: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按市场价值用自己发行的债券而非现金向银行购买不良贷款。政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券担保,并到期以现金形式支付利息。

银行的资本重组也应用了同样的策略。韩国存款保险公司(KDIC)用自己发行的债券而非现金支付银行的资本费用。政府为存款保险公司的债券担保并同意按期用现金支付利息。以上做法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

在解决不良贷款和资本重组过程中,现金交易被控制到了最低。同时,财政支持的数量也是最低的。与此相一致,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出售所购的不良贷款,降低政府的最终负担。同样,存款保险公司也计划出售其购买的银行股权,在降低政府最终负担的同时再次实现所购银行的私有化。

政府还采取多种措施弥补政府基金,例如出售持有的地方银行的股票和发行资产信用公债。

表1 政府基金注入情况概述(截止1999年底)单位:万亿韩元

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总计

购买的不良贷款

存款支付、资本重组和损失弥补

总计 17.

3 27.9

45.2 3.

215.6

18.8 20.

543.5

64.0

(三)改良金融体系以增强金融部门的安全。

1.引进快速修正行为(pCA)体系。1998年4月,引进了以美国为标准的快速修正行为体系。在新引进的体系下,金融监督委员会被赋予权利干涉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比率的银行转变管理、降低资本、合并、业务转移和由第三方获得。

2.强化贷款分类标准和制度规定。1998年7月,政府制定了与国际准则相比更为谨慎的贷款分类标准和制度规定。从1999年底开始,贷款分类体系变得更为谨慎,以致于一些将来有还款希望的也被归类为有问题的资产。为达到国际标准从1998年7月1日开始也严格了准备金制度。

表2 不良贷款的界限划定及准备金制度

分类 1998年7月以前 1998年7月以后

预先示警的标准以下的有疑问的预计损失的拖欠3-6个月

超过6个月安全的 超过6个月不安全的 可能无法收回的拖欠1-3个月

超过3个月安全的 超过3个月不安全的 可能无法收回的 准备金制度的规定预先示警的标准以下的有疑问的预计损失的有可靠担保的1.0%

20.0%

75.0%

100.0%

不需要 2.0%

20.0%

75.0%

100.0%

不需要

注:1999年6月底,金融监督委员会采用了一种更为严格的贷款分类标准,它根据贷款人产生充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以他们过去的还款能力为依据划分贷款类别。

资料来源:金融监督委员会。

3.提高会计核算和政府稽核的标准。自1998年6月起,关于银行持有的可出售证券的会计处理变为统一的当前市场评估标准。1999财政年度开始,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都需要根据这一统一的会计标准起草金融公告。

4.修改存款保险体系。为防止韩国银行体系在货币危机过程中崩溃,1997年政府调整了至2000年止所有存款的本金和利息政策。同时修改了存款人保险法。新的存款保险体系把存款分为三种类型:受保护的、2000年前暂时受保护的和不受保护的。

表3 存款保障

金融机构 永久性保障 2000年前暂时保障 不保障

银行

存款

分期存款

退休基金

被保障的本金

信托财产 海外存款

CDs

发展信托

银行债券

1998年7月25日后购买 的再购买协议 以价值为基础的债券

1998年7月25日后买的

再购买协议

商业银行 收到的支票

有抵押的支票

CMA 无抵押的支票

再购买协议

保险公司 个人保险合同

公司的退休基金和退休金保险合同 退休金之外的公司保险合同

1998年7月31日前签订的担保保险 1998年8月1日后定立的担保保险

证券公司

存款

期货

可选择存款

货币市场基金 1998年7月24日后购买的再购买协议 税收拖欠账户

共同存款和金融公司 存款

分期存款

已收支票

信贷联盟 信贷联盟支持的投资和存款

注:以资产为基础的债券是一种收益以执行情况为基础的信托工具。

5.对外汇流动和揭示的谨慎原则。1998年7月政府改变了一些规定以加强对短期外币债务的风险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填补资产和负债揭示之间时间配比的差距。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现在被要求按各类期限报告到期情况。另一新的规则规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3个月内到期的)的比率至少要达到70%。一项新的广泛的风险管理体系规定,国家以国际信用等级为标准揭示风险。

6.信托资产。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揭示信托受益人的新原则生效了。为防止由管理银行担保的各种可能损失,被担保的信托账户为监督和核算目的而采用特殊的资产负债表。为达到资本充足的目的,此账户中的资产为1999年总资产的50%和2000年1月1日以后资产的100%。以上这些限制已被所有的信托账户采用,以保证管理和会计目标的分离。

由于以上措施的实施,韩国的金融部门已恢复稳定。现在几乎所有韩国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都超过了10%,超过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水平。银行数量由27家减少到17家,雇员的减少超过了1/3。

三、可借鉴的经验

在金融市场化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监管,建立有弹性、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是保证国民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结构合理的基础条件。韩国金融改革的政策导向清晰:金融机构市场化方向要坚定。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要加强,目标不宜多,但责任必须明确。政府不宜直接介入银行内部管理,但应建立有权威和运转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韩国金融监督小组(FSS)正因为其高度独立的地位充分发挥了金融监管的作用。

政府监管的重点是采取保证金融正常运转的系列措施,如建立社会安全网、支持结构重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贷款。按此重点,政府从原则界定、法律修正、机构建设、政策调整等方面进行努力。如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国已建立)和存款保险公司等,对剥离不良资产,提高金融机构信用度,切实防范金融风险都是有益的。

政府监管要制度化、透明化、经常化、防患于未然,及时调整。政府对金融监管应是全方位的。监管制度要系统、严密、及时。如监管部门对各金融机构应有独立的等级评定制度(我国目前对各机构只有贷款评级制度),以反映机构的基本经营状况,应建立各金融机构经常化信息报告制度。

坚持市场竞争机制,在清算后坚决关闭无生存能力的机构。在韩国,“银行不会倒闭”这一长期形成的错误观点通过银行的清算已告终结。通过无生存能力银行破产这一新原则的引入,银行开始在以盈利为目的、自负盈亏、安全和负责的管理形式下运行。商业银行的这一新的管理形式已大大加强了韩国金融业的整体安全和透明度。解决经济危机时,政府对金融结构快速重组的作用至关重要。信用危机最严重时,市场信心极易破碎,因而,仅靠市场自发调节是不可行的。政府必须在改革过程中担当领导作用。因而,危机中,韩国动用了相当于GDp15%的64万亿韩元的政府资金被认为是快速恢复金融体系的费用最低和解决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动用政府财政支持必须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避免政府风险失控加剧金融风险,从而导致危机加剧.

第二篇: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原有的金融体制是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成分过重,是其主要特征。70年代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放宽金融管制,减少政府干预,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的有效分配,是这场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提出的金融改革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此理论为指导,先后进行了金融制度的改革和深化。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国采取了较为稳妥务实的方式,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表现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势头。本文将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亚洲发展中国家原有金融制度的特点

二战以后,亚洲发展中国家先后将发展生产、实现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亚洲国家也遇到国内资金短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当时许多国家对外国金融机构仍然持有偏见,认为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银行体系难以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另一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则坚信市场机制的功能极其有限,不能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调配所需资金,只有依靠政府的作用,才能实现有限资金的有效分配。因此各国原有金融制度是一种以落后的生产力为基础,并且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金融制度。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形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1.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足轻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中的货币化程度低。所谓经济的货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交易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它代表了一国货币体系的发达程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货币化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准。例如,在1970年,M z(现金十活期存款十准货币)对GNP的比率,马来西来是33%,菲律宾是21.2%,泰国是30.6%,印尼是9.9%。第二,金融资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高。在80年代初,金融机构资产(中央银行资产除外)对GDP的比率,印尼是o.3%(1982年),泰国是o.48%(1980年),印度是0.39%(1981年)。这种比率较发达国家要低得多。‘

2.金融工具种类单调,缺乏竞争机制。在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处于附属的地位,各种证券市场则处于刚刚起步或尚未发展的阶段,外资金融机构难以进入本国市场。例如,1977年,在东盟几个国家中,最大的4家商业银行占国内全部储蓄的比例,印尼为73。1%,马来西亚为50.3%,菲律宾为39.8%,泰国为64.6%,新加坡为20.6%。在这情况下,金融机构无法在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发挥动员国内储蓄资金供经济发展之需求的功能。

3.在金融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国家干预成份过大,表现在:第一,国家直接控制着大量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所有权。70年代初,孟加拉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部分或全部的金融资产均为国家所有。第二,利率相汇率受到严格控制。各国金融当局硬性规定最高存贷款利率,致使利率不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实际利率(即名

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经常为负数。钉住世界主要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是许多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本国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第三,银行的贷款方向受到约束,银行必须将贷款的一定比例投向国家指定的部门。在印度,政府规定的贷款项目通常占到全部贷款金额的50%以上。

应该看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在50、60年代各国经济起步阶段,在扩大本国资本积累,筹措有限资金投入国家重点产业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国家金融机构占垄断地位的金融体制的消极作用愈来愈明显。它缺乏竞争和效率,使银行的贷款行为受到国家政策和行政命令的影响和支配,不能有效地反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造成价格扭曲现象,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市场抑制等问题的出现。

二、金融抑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体系中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家干预成份过重,是造成亚洲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它对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造成金融市场分化,加剧发展资金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恶化。亚洲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分化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本或耐用消费品市场与金融资产市场的分化。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国内金融中介欠缺,国内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进行各种储蓄形式的选择。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为了保证能随时取得消费物品,他们多以现金、黄金或其他消费的形式保存剩余产品。二是正规的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并存,造成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由于以国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经常为负值,导致贷款需求过盛。这样,无法从这些正规金融市场获得贷款的投资者只得从“黑市”上获取贷款,从而助长了非正规市场的出现和扩大。三是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的分化。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正规的银行多设于城市,而且商业银行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商业银行从本质上说对短期的商业投资较感兴趣,而对农村地区的贷款,尤其是周期长的生产性贷款则很少问律。70年代期间,在印尼,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爪哇地区,马来西亚主要集中在吉隆坡,菲律宾在大马尼拉。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和马德拉斯这四个最大城市的 ’信贷资金占国内银行信贷总量的85%。这种信贷流向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造成农村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四是短期金融贷款和长期金融贷款的分化。由于利率受到限制,存款利率低,存款者不愿将手中的余款作为长期存款,投资者只能从短期资本市场上筹得大部分所需资金。例如,70年代期间,泰国约有1/4的商业资金是从个人手中或非正规资本市场上的信贷合作者手中筹措的。

第二,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如前所述,50、60年代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在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政府干预式的信贷分配制度也是造成资金分配失调,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在贷款利率受到限制。贷款收益很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更多地倾向于只考虑借款人的信誉、政治背景等非经济因素,而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考虑得甚少。许多银行投资效益低下,一些国有金融机构更是困难重重,负债累累。80年代末,印度多数国有银行无力偿付的债务约占全部资产的4%,尼泊尔、巴基斯坦的主要几家国有银行的亏损额超过其业务总额的30%以上。

最后,汇率管制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各国相应地采取了多种严格的汇率管制措施,这同样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高估本国货币汇率,人为地扭曲了汇率的真实价值。当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相差甚远时,将导致大量资金外逃、外汇短缺等问题的出现,最终迫使本国货币不断地贬值。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的经常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其中印尼1978年经常项目赤字达14.13亿美元,菲律宾1979年时达14。95亿美元,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1980年时,经常项目赤字也分别达到1。78亿19.2亿和7.04亿美元。为了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许多国家只得采取本国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菲律宾1983—1985年两次大幅度货币贬值,每次贬值超过20%。印尼在1976—1986年期间,共有三次货币贬值,平均每次贬值幅度达30%以上。二是稳定本国汇率代价太大,使国内经济发展目标从属于对外经济目标。80年代以后,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致使美元不断升值。为了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一定比价,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也不同程度地随之升值,使得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1980年以后、东盟几个主要国家的贸易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赤字,其中1981新加坡外贸赤字61。23亿美元,菲律宾22.24亿美元,泰国20.29亿美元。1985年时,马来西亚、菲律宾国内经济还出现了负增长。

三、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制度的改革及其成效

受严格管理的金融体系在60、70年代曾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工业化政策的重要工具。但到了70年代后期,这一方法日益成为阻滞金融部门成长,妨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东盟国家首先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实行金融体制改革。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股改革之风也波及到南亚以及越南、蒙古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金融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资金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吸纳到正规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二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实行利率自由化,放宽汇率管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于70年代中期和后期解除了对存贷利率的管制;80年代初,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也先后撤消了对利率的管制;我国台湾在整个80年代多次减少对各种存款利率的限制,并于1989年完全取消利率管制;韩国、泰国则通过调整利率、放宽利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自由化产生的经济效果十分明显。实际利率的提高,有利于抑制金融黑市的发展,增强居民的储蓄意愿,从而促进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筹措资本能力的提高,保障国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1970一1989年,各国和地区的国内投资规模普遍扩大,平均每年的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明显提高,其中新加坡为43%,马来西亚为30.7%,韩国为30.7%,分别高于60年代的22.3%,16.1%和19.2%。

80年代起,各国汇率安排日趋灵活,至80年代下半期,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尼泊尔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韩国和斯里兰卡则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管制的放松,大大增添了外汇市场的活力,不但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外资进入本国市场,促进整体经济的成长。

2.培育资本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60一70年代,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系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80年

代中期以后,各国和地区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资本市场日益壮大,其中证券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货币体系的现代化。到1990年,中国台湾、韩国的金融部门(包括不动产和交易业务)对GDP比重分别从1980年的6.1%和4%上升到1990年的10.8%和5%;同期印度、巴基斯坦的比重也分别从2.4%和2.1%上升到4.1%的3%。199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的M:(包括非银行金融资产,尤其是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与GDP的比率分别已从1970年的66.3%和38.7%上长到106.2%和128。6%。

3.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减少对外国经营的限制。7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亚洲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逐步废除金融管制,准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1992年,香港、新加坡的外资银行(不包括分支机构)分别达到162和84家,成为亚洲地区外资银行的两个重要据点。1992年台湾地区的外资银行数也扩大到33家,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的银行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外国金融机构可参与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离岸金融等方面的业务。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既弥补了国内投资资金的不足,又带来了西方国家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成为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只是各自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则刚刚起步。可以肯定,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场金融改革的浪潮将会进一步加大。

四、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综观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过程,其间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在强调减少政府对金融体系干预的同时。不能因此而忽视政府的调控作用,应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进一步加强政府运用包括控制货币的发行量,调整信贷价格在内的货币政策来间接调节经济运行节奏,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东盟几个国家做得较好。1981—1986年期间,面对膨胀的压力、除个别国家外,东盟各国运用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实行严格控制,有效地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率。马来西亚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胀率从1980年的6.7%下降到1985年的1%以内。在控制贷款利率方面,泰国较为成功。1980一1981年泰国面临不断恶化的国际收支问题,金融当局及时地调高了银行利率,改变了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982年底、国内经济稳定有所恢复。金融当局又于1982年第四季度到1983年第一季度,连续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降幅达3%,从而使国内经济迅速恢复高速增长的势头。

第二,金融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可能引起的混乱。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并末像某些拉美国家那样、实行一步到位的做法,而是借鉴了西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伴随金融自由化而出现金融危机的教训,为降低风险程度采取了较为稳妥的改革措施,从而保证了金融改革的顺利实施。例如,在外汇管制方面,并非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实行浮动汇率制,而是经过

不断的调整、重复,最后才逐步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新加坡在1975止固定汇率,实行有管理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1978年完全解除汇率管制,但仍采用灵活的调整汇率政策,不断调节新元伪外汇汇串。在利率方面,1979年泰国政府废除工业贷款利率上限,1983年又重新引入贷款利率限制,并设立双轨贷款利率,对不同的部门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1992年6月,取消放款利率最高限;从而实现利率的完全自由化。台湾地区的利率放松过程在整个80年代也经历了几个不断反复的阶段,最后才在1989年全面取消利率管制。

第三,在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应相应地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在将银行体系从严格的经济管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有效的金融管理和银行监督,可能导致一些产业集团利用银行的私有化和国际化而获得对一些银行的控股权,并利用它们向集团所在的企业发放过度的贷款,从而助长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也有可能使一些金融机构因不适应金融秩序的变革而陷入困境。80年代上半期菲律宾的两家主要政府银行��菲律宾国家银行和菲律宾发展银行就因丧失清偿能力而被迫向中央银行求助,引起了金融界的一阵混乱。因此,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利用法律和法规的手段,加强对金融业管理和监管显得十分必要。

第四,金融体制的改革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一项改革,它是在整个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进行的。尽管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并非金融改革走得越快,就一定能导致经济增长越快。相反,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才是金融改革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要保证金融改革的成功,还必须在其他领域,包括财政体制、贸易体制和对外经济政策方面作出相应的配套改革,以避免因单方面放松金融管制而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总之,金融改革与宏观经济改革关系密切,两者必须同步进行,否则金融部门发展过度,以致与贸易、生产领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必然成为经济和金融动荡的根源。这一点已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实践所证实。

第三篇:韩国改革养老保险工作计划

韩国改革养老保险工作计划

养老保险工作计划

在全球养老金改革的热潮中,韩国也开始制定并实施新的退休养老金计划,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整个新的养老金计划分成两个阶段实施:一是2004年7月前在有五人以上雇员的公司推行,二是到2007年1月推广到全部的公司和员工。估计到今年7月,会有83亿的雇员参与到新的计划中。在韩国,依据1961年的《劳工标准法案》,公司必须在员工退休时一次性支付与工作年数和月薪相关的补偿金,但该规定也可能因为雇主未交足养老储金而变得无效。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截至2003年8月未支付的退休金占了总债务的30%。新的养老金计划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保障员工退休时应领取的补偿金。新的养老金计划允许雇员对DB(给付确定制)计划和DC(缴费确定制)计划进行选择,DB计划提供了一个事先确定的给付金额,而在DC计划下职工退休金的多少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养老基金运作的情况,投资的风险由雇员自己承担。当雇员更换工作时,个人账户会确保其已缴纳的养老储蓄金在退休后可以领取。雇员每月缴纳一定数量的养老储蓄金,年满55周岁并且缴费10年以上可以退休并领取养老金。新的退休养老金计划可以完善现有的社会好范文,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保障制度,把原先被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的非正式员工也纳入了养老金计划之内。这不仅可以丰富养老储蓄金,以加强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老龄化所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危机等问题。新计划的目标是加强目前的养老金制度与DB计划,同时设计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以解决DC计划发展中个人账户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公司可以在目前的支付制度与新的制度之间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协议同时提供两种计划。养老金产品一般由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等出售。韩国有关方面指出,相信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新的养老金计划,因为它提供了多样性、差别化的税收优惠,而与此同时,目前的养老金计划的税收优惠将会减少很多。不过,如何解决雇主不断增长的经济负担和雇员投资风险的矛盾仍然值得关注。为了减轻雇主的负担,DB计划下退休储蓄金的水平可以自主决定;同时为有效化解雇员投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已经在尝试中:即使DC计划下的个人储金不足,也可以依据工作年限将其转化成一次性的退休金支付。通过对退休基金运作设置限制,选择合格的金融机构以及在公司破产时确保退休金优先受偿等措施,为雇员的个人权益提供广泛而全面的保障。当然,新计划的实施必须有一个相对好范文,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短暂的由管理当局引导的过渡期,这可能会给韩国的金融机构带来不少挑战。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尽快确定是修改目前的相关制度以适应新的与市场相关联的产品和服务,还是选择向其它有经验的国家学习实施一套新的制度体系。随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和新的退休养老金计划被雇主和雇员逐渐接受,金融服务机构也将在退休养老金市场占据支配地位。

第四篇:改革经验

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学校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始终坚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行列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师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积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构建多样化、现代化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现将我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中的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在新课改启动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导主任为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先培训,方能上岗。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到来,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校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并进行考核。通过宣传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2.学同行,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向兄弟学校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入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真正形成同行互学互助的局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公开课、优质课、青年教师赛课的活动,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老师

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3.广宣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我们广泛开展了“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家长看课改”活动,让社会、家长理解课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家长和全社会支持课改;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改。

(三)突出课堂,优化教学,全面发展

1.深入课堂,跟踪指导。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为了使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领导经常深入到课堂,检查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落实情况,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措施,师生对新教材实施的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办法等问题,通过听课,对检查中出现的好做法收集积累、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学法,培养能力。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3.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们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

4.转变角色,融洽关系。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情感交流,完成学习

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不断努力、改进,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5.密切合作,加强交流。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这就要求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和不同的人合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实形成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共同合作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整合资源,拓展课程,突出特色

1.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结合时代需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都能自觉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学科教育。这将更好地推动校本课程的落实,形成体现我校学生实际及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2.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增加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3.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德育管理特色。我校始终坚持德育工作为首,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已见成效

1.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3.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教育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几年来,尽管教师们先后接受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课程改革培训,并参与了新课改的实施,但是对于一些老

教师来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所形成的观念、态度和习惯等,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的。同时,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本身也需要深入探索,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教师观念的更新。新课改中不仅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新家长的观念。尤其是家长,他们受了多年被动教育,思想上也会有不少不合时宜的东西。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步伐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课程改革双赢的结果。

2.如何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中考虽然在不断革新,但笔试成绩仍然起决定性作用,广大的师生仍然淹没在题海战术中而不能自拔。可以说,现行的中考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仍存在较大的距离,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全面考核。中考成绩对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现阶段是不可低估的,怎样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始终是困扰课改实践者的一大难题。因此,真正体现能力,重视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中考改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并且容易操作。

当然,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生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主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新课程实施以来,其所倡导的民主教育,鼓励人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白马中学

第五篇:人大金融经验

09年人大金融考研经验谈

(一)数学

李永乐的《复习全书》

然后可以开始看看部分真题

400题很难

总之,数学重的是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做题只是理解这些原理,思维的工具,而不是它的一个目的,当我们把原理方法掌握了那就不会说有什么特别难的题了。

(四)专业课

按照以前的参考书目来复习的。后来证明是对的。人大的专业课重论述,不是很注重计算。它前面是4道简答60分,然后是两道计算30分,最后是三道论述共60分。所以计算占的分数比较小。在以前,计算纯粹是送分题,都是考产量论,成本论那些简单的计算,宏观都是考IS-LM的计算,都很简单。但是去年我们考的计算还是挺难的,很多人都没有做出来,我也都没有做完整。出题方式较以前有明显的改变。

人大专业课就是把高老的那两本书认真看下就是了。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大概七八遍吧。但是后面的时候确实很快。高老书逻辑很清晰。体系很明确。对于人大来说把这两本书加上真题搞懂了就足够了。期间我也看了方福前老师写的经济学流派那本书。政治经济学我就看了逄锦聚那本书。另外一本书宋涛的书我没有看,因为觉得都差不多。到后来,我是把专业课的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结合起来的。两者的交叉处很多。这样两着都复习了。还可以相互补充。

关于人大的专业课,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它的专业课重复率太高了。认真分析人大的专业课真题你就会知道了。今年我们考试同样也不例外,大约50%的题以前是考过的,而且还考了多次。想相机决策和单一规则,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市场失灵以前都不知道考了多少遍。所以有些胆子比较大的人说只要把真题多看几遍就是了,当然这样子也太冒险了。我也不敢这样做。我觉得教材才是本,真题是重要的补充。到后期的时候可以对照真题看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经常考的。

专业课还有就是考试之前最好拿两套真题来按照规定的时间做一做,因为题实在是太多了,不要看就9道题。但是随便一道题你都可以写上慢慢的一页。所以时间很紧,提前不练习一下真正考试的时候在时间分配上容易出问题。我就是这样子,后面三道论述题只用剩下45分钟了。我紧张惨了。后面的字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认清楚。很多想写的话已经没有时间写上去了。主要是我在前面的论述题上花了太多时间写的太多了,加上计算题本以为是像以前那样送分的会很快做完,结果卡得不行了,又耽搁了些时间。所以最好在考前好好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免得到时候太仓促。

三、复试情况

2月15号左右开始准备复试的,但是也是没太重视,每天花的时间也不多。真正开始认真复试的是在查了成绩之后,查成绩之前总没有劲头去准备。金融复试是四本书。内容还是挺多的。所以还是早准备为好。特别是对于非经济类专业的人来说,这些专业课又没有学过,只花20多天准备是不够的。

今年初试分数线是24号公布的,复试是27,28号两天。27号上午是体检和去学院报道。28号上午是考专业课笔试和英语听力。先考听力,然后发专业课复试题,英语听力好像只有财政金融学院在考,其他很多学院都不考听力的。下午是面试,包括综合面试,专业课中文面试,专业课英语面试三个部分。大概20分钟。金融人多,是分为几个小组同时面试的,每个小组大概12个人。面试的时候老师都还是挺好的,先是自我介绍,中文的,然后会针对你的自我介绍提点问,就是和你聊会天。然后叫你抽到专业课中文试题。看了你就回答。最后抽英文题。题目大都是一些理论性的,有些题目还是挺难的,但是你知道多少就答多少,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就是了。老师也不会怎么难为你的。面试我没有多大感觉就完了。反正大家复试好好准备,面试不要紧张,诚实一点,然后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四、心得体会

考研确实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你得放弃很多,当别人在休息玩耍的时候你还在自习室蹲着,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你得去自习室开始新的一天的计划和征途。当别人已经找到心仪的很好的工作而庆贺的时候,你还在为这周安排的数学或者专业课时候能看完而心急,还在为那个若隐若现的目标而奋斗。但是我觉得不管怎样,不管来年考不考的上,收获还是很多的。这是第一次自己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第一次独立的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学到了很多基础和专业知识除外,还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学会了如何一个人去面对和处理孤独,挫折,烦躁和困惑。学会了如何在各种选择与诱惑面前去权衡。还认识了一大批自习室的朋友。

研究生考试的课程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枯燥的,但是对于以后的学习又确实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段日子的话也许我们要轻松一些。我曾经5月10号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这样写过:“考研,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是一个实现梦想和追求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耐力和意志力,收获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只希望在八个月之后,即使没有如愿以偿的走进自己理想的学校,但依然能够自信的走出校门,去面对更广阔的天地。所以,永远不要把考研当做一种负担,一种压力,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就像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任何事情一样。都说考研难,但世上哪有容易的事呢。只要你坚持,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没有什么是难事,毕竟任何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其实细看各门考试,你会发现都还是挺有用的,数学,这门大自然的语言,科学的基础,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其他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英语,现代世界的一把钥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政治,虽说有点烦,但是实际山是在学习一个个优秀人物,是在学习一种思想体系很一门历史。而专业课,则是在和一个个大师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灵魂的碰撞。也许考研并不实用,但也并没有人说实用的就是好的,只要掌握了基础,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那些所谓的实用的东西学起来是很容易的。”也许上面的话别人尤其是不考研的人看了会觉得幼稚,但是我现在仍然是这样认为的,而且当时的情景下也确实鼓励了自己。

是的,当我们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当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复习,仅仅是把它看做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去学习,去进步的动力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好受点。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学到每门知识的核心。考研的生活也许就会变的不是那么的枯燥。

最后,考研的过程中,我们最好还是能有一个团队,就是有人能够每天一起上自习,一起复习,交流,鼓励。考研的时候孤军奋战是不好的,那样太累了。

总之,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考研,踏踏实实的去准备。那么我们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至少我们会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最后我的联系方式是:1045985954

下载浅析韩国金融改革经验[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韩国金融改革经验[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旦金融经验

    知道被拟录取已经有两天了,现在终于鼓起勇气来写这篇经验贴,也算是为过去13个月的考研生活做个总结。之前一直翻论坛里的各个帖子,终于也到了能够有所回馈的时候。首先声明,所谓......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温州金融改革摘要: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最终在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

    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简述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过程,道路可谓是艰难曲折、几经变迁。从创办之初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的农村合作金融,继而转交给农业银行管理,实际成为农业银行......

    新农村建设国际经验-韩国经验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国际经验 国外在农村立法、管理、政府扶持、培养开放意识、加强道德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韩国的“新村运动” 韩国的国情......

    农村税费改革经验

    农村税费改革经验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确保基层政权有效运转为适应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的新形势,我省确定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轻财政负......

    殡葬改革经验材料

    政府主导政策引导 努力推动殡葬事业和谐发展 ——在全省殡葬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 2014年10月24日 望城是雷锋同志的故乡,总面积969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

    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油坊街小学课程改革经验材料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颖的民主型的学习方式,摒弃以“教师传授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模......

    金融生态环境创建经验材料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人民政府(====年=月==日)近年来,我县围绕构建“速度##、和谐##、诚信##、小康##”的目标,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