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摘要: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最终在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随后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指出改革的十二项任务进而解决这一问题。一年多后的今天,改革的成果究竟怎样呢?本文从改革的背景,原因,举措入手,着重关注改革的成果及不足,进而得出金融改革的前进方向以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村镇银行、利率市场化
一、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凭借着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使温州的民营经济越发壮大,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骄人成绩。
温州是我国较先进行金融改革的城市,而且它也创造出很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1980 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一举摘除了26年亏损的帽子,取得了明显成效。随后 1987年温州就被全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认为利率改革试点城市。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1986 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以及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等。在这三十年间,温州在经济上取得的硕果累累。
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整体经济虽受影响较小,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从2011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利贷崩溃、担保公司链条断裂的现象。此番民间金融链条崩溃蔓延面积广泛,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温州也难逃民间资本崩盘这股飓风之中。这时候便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以解决“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民间借贷**”、“民间资本外投”等等问题。
2011年,这些关键词都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相关联,温州成为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地方。民企老板集中跑路现象,不仅制造了大量呆坏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令维系巨额民间借贷的信用体系濒临破产。如果民间借贷这扇门再被关上,其他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也将面临拆借无门的困境。而且温州的民间借贷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规范。有关专家指出,对民间资本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与约束,因此存在包括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想办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一个解决办法。与民间资本庞大无门相矛盾的是温州民营企业对资金之急需和民间信用风险之高。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从2011年下半年起,遭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十分充足,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却融资困难、借贷无门,使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凸显。
在上面一系列背景下的催化下,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6
二、温州金融改革的原因
从2011年年初开始,温州老板或大量外逃,或跳楼自杀,温州金融市场乱象频生,这些老板之所以如此,归根究底是因为企业资金融通出现困难。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宣告破产。温州模式究竟为什么会宣告破产?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一方面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企业的出口受到极大的抑制;但在国内,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增加需求,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前期政府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人民币对内贬值,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而后国家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政策,“温州模式”一直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中小企业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从正规的信贷机构获得贷款较为困难,只能够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极大的繁荣了高利贷市场。但是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低,往往不足以偿还高利贷,所以将高利贷比作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毫不为过。而高利贷市场的繁荣大大激发了温州人民投身高利贷的热情,甚至是一些实体经济企业也抽取自有生产发展资金进行高利贷的运作,直接导致了其资金运行不健康,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温州市人行在2010年民间借贷问卷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800亿元,其中企业民间借款160亿元、个人民间借款470亿元、融资中介借贷170亿元。在被温州市人行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数量比企业多;从企业看,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1家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则有60%左右的企业参与其中,小企业参与度明显更高。
另一方面,温州民间资本在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之后,从1998年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在外地有160万温州人,购置多处房产的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温州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而业界广泛认同的是,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2012年8月13日,多位温州炒房者、房产人士认为,之前十多年叱咤全国市场的“温州炒房团”,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有可能全军覆没。以温州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过高比例融资的财务成本,温州炒房者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这毫无疑问,对于温州经济是雪上加霜。
单单从以上两点来看,温州出现债务危机就不足为奇了,人们的投机心理严重,大量的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得不到可靠合理资金的支持,融资困难,面对内外压力,资金链断裂,温州模式自然难以为继。
三、温州金融改革的进展
(一)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决定同意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主要任务十二项:
1、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3、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4、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5、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6、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7、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8、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9、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11、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12、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这是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市按照批复的总体方案,围绕解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着力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推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11月22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方案》,浙江省政府对应制订了“省12条”具体实施方案。“省12条”具体方案的实施原则是“三坚持”: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坚持创新为要、监管先行;坚持上下联动、项目运作。“省12条”提出了一系列组织保障措施,其中,浙江省政府要求省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下放相关审批权限,在机构设立审批及项目报批过程中给予支持。研究成立温州金融研究院。大力推进金融集聚区总部大楼建设,2015年前初步形成规模。
(二)全面启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12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改革发展金融信贷惠农体系、金融支付便民体系和农村保险支农体系。其中,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一大亮点。推进“三位一体”(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村互助体系建设,首批20家农村资金互助会获准筹建,即将开业运营。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挂牌,为农村农民(集体)房屋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涉农”产权提供流转交易服务。率全省之先在农村地区启动手机支付试点。
(三)编制发布“温州指数”
2012年12月7日,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首次发布。设立涵盖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在内的7大类350个监测点,定
期发布分平台、分期限和分方式的融资利率指数,包括民间借贷利率指数和每周综合利率指数趋势图,以达到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利率
(四)信用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重点领域诚信建设。首创将征信系统进驻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把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延伸到金融机构之外。加快开发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推动征信系统与民间金融监管对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五)强势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产品创新
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需求。推出“增信式”、“分段式”和“年审制循环贷款”等信贷创新,延长信贷实际使用期限,降低担保链和资金链风险。推广信用贷款,完成382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全年中型以下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近2/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50%。房产顺位抵押业务开闸,完成顺位抵押74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在全市银行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六)2013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新要求
2013年3月8日,朱从玖副省长一行在温州召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听取温州市政府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就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提出意见。指出2013年的具体工作:发行市政债,设立证券公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发行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金融服务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商业银行风险定价,征信体系建设,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农村资金互助会,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大额可转让存单,出台监管指引。
四、温州金融改革的不足与反思
(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不足,金融改革埋有隐患。
此次金融改革是在温州资金断链,出现大量企业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推出的,也意味着温州地区能够支撑起金融改革的实际经济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温州历来发展的是一些低端制造业,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饱和以及需求下降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这是温州金融乱象的根本所在。想要跳过这些实体经济问题,谋求金融改革发展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温州金融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不能够拉动实体经济增长,那么金融改革的后果可能是金融泡沫膨胀、产业空心化出现,不能够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悖于改革初衷。
温州市十大工业行业生产情况(图1)
注意与本地经济优势相结合,引导金融改革方向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产业空心化。温州金融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启示就在于金融改革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在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业领域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改革。目前温州金融改革中最困难的地方也正在此。民间金融乱象在温州存在时间较长,在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遭遇恶化,如果不能重新建立实体经济增长点,金融改革中一旦出现产业空心化,全民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后果可能更为严重。为此各地金融改革一定需要综合考虑地方优势,找准政策着力点,例如温州金融改革中的村镇银行,才能够实现金融改革的有效突破,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
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谈了很多年,各界人士中的呼声也很高。这场金融改革,若缺乏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便不能称之为彻底的改革。中央实施的管制利率,大大低于市场利率,直接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即使民营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银行资金也爱莫能助。另一方面,人民币存款的上限管制,给人民带来的是“负利率”。与存银行相比,人们更愿意把钱以高利贷的形式,贷给缺钱的中小企业,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币利率管制加剧了高利贷的泛滥,把一些寻资金无门的企业逼上了绝路。2011年温州一些“跑路”的老板,正是被高利贷所逼迫。而且,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一定会持续上升。如果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充足,民间借贷为了获得生存空间,未必会坚持高利息,这将为国有银行和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开放,才能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并达到一个合理的利率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更多中小企业老板不再“跑路”。
五、温州金融改革的意义与前景
总的来说温州金融改革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起航。标志着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开始。改革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在改的初始依然存在许多的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改革是必须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只有一
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好改革之路。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放宽程度将会不断扩大,民间资本的发挥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金融体系必将日益完善,原有的金融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现状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而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此次全国金融改革先锋,它的成果和经验必将被全国所吸收并学习。
参考文献:
[1]汪占熬, 陈小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启示[M].武汉金融,2012(8)
[2]周德文:温州金融改革一周年反思.[N].金融时报.,201
3[3]巴曙松:《从制度变迁看温州金融改革》,《中国金融》,2012年,第9期.
[4]韦丽云: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与民间资本利用 [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04):35-38
[5]周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从浙江温州金融**看中小企业融资[J],特别关注.2012(01):12-14
[6]施镇海:《浅析温州金融改革》,《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2012(10)
第二篇: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12项主要任务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审批)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主要任务十二项: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第三篇:温州金融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到2015年,金融业发展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体分三个阶段:今年是试点起步阶段;2013~2014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初步形成完善的地方金融体制;2015年及以后为深化完善阶段。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主要任务依旧为12条,其中第一条任务提纲挈领,提出要“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具体措施是,在鹿城区先行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引进一些国内及温州本土中介机构入驻。
征求意见稿的第二条任务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改革,重点争取在符合条件的民企、自然人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试点,以及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改制为村镇银行试点两方面取得突破。
征求意见稿的第三条任务是大力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先行选择在瓯海、乐清、瑞安三地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12年末,在全市设立6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另外,要加快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的组建步伐,到2015年末完成基金募集30亿元。
第四条任务是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以人民币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特别提出,要建立“规范便捷”的管理监督体系,制定《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强投资核准登记管理,“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服务体系”。
第五条涉及“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在2012年底前基本上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
其中,温州银行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增资扩股,进而上市,“2012年先引入一家国内战略合作伙伴,并吸收国资背景企业及优质民营企业参股,今后视发展情况再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另外,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计划加快股改步伐。
第六条提出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与产品,“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小金融机构”,“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第七条提出,要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确保上市后备企业50家以上,2015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0家,逐步形成资本市场的“温州板块”。规范产权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工作。“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的场所”。
除了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的另一举措为第八条——“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扩大地方政府债、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各类债券产品的发行规模,争取发债80亿以上。
第九条则提出,要扩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十条强调,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经济主体信用信息记录。
方案的最后两条涉及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第十一条提出,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调剂行、投资类机构以及网络贷款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管理,每年现场专项检查达到20%以上;第十二条提出,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提示宣传民间借贷风险,防止民间借贷转变为高利贷、非法集资行为,设立温州市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建立金融法庭。
第四篇: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具体十二项措施
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分析: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温州的民间有雄厚的资金,而温州的民间资本在过去对温州有很大的贡献。只有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对这笔民间资金加以引导,使其获得正当的收益,才能减少他们自己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规范民间融资,首先要规范自然人的融资。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可以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使经济更好的发展;民间的资本也可以通过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使其资金规范发展。
民间融资需要阳光化,这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把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社会资金进行整合,引导其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通过专业的金融机构这一桥梁,打造出民间资金向中小企业“供血”的完整的供给链。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民间资金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方式,把民间资金与小企业的对接由借贷关系转化为股权投资,从而实现资金的供需平衡。
第五篇: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
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
2012年03月28日
中新网3月2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会议指出,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会议强调,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意义重大。浙江省和温州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浙江省要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改革方案。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随时注意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