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改革
浅谈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改革
摘 要: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但日益突出的税制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金融服务业营业税制存在的问题做了些列举,介绍了国内各界人士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看法,并对国外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的课征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税制改革的新举措。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 增值税 税制改革 营业税
近些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但金融服务业的税制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税负偏重、税负不公、重复征税等,严重制约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制约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内呼吁金融服务业改征增值税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去年的财政部就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工作答记者问中,楼继伟说到,去年的服务业占全年GDP的46%,在就业难的情势下,为增加就业量做出了不少贡献,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答记者问中还提到,在推进通信业增值税改革的同时,研究将金融服务业纳入增值税的范围。可见,金融服务业营改增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营业税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率偏高,税负较重
目前,相比适用税率3%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金融服务业营业税税率竟达到5%。高税负必然制约金融服务业的盈利和竞争能力。
此外,金融业运营的特点是其税负无法转嫁,其他行业的营业税可以通过劳务价格转嫁给消费者,金融业提供服务的价格主要是利率和佣金,而这些不是由市场决定的,银行更是无法通过利率的自由变动将税负转嫁给借款者,也不能像缴纳增值税的企业一样,可以向购买方收取“销项税”。所以说,金融服务业实际税负高于名义税负。
(二)税负不公
我国现行营业税对金融服务业实行差别对待,这导致金融服务业内部税负严重不公。例如,对于不同业务的利息收入是否征收营业税区别对待,像存款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拆借的利息收入等不征收营业税,而贷款利息收入却要征收营业税。还有,对于同是金融领域的证券业和银行业,他们的计税依据却不相同。
(三)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
根据我国现行税制体制,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流转税制度,二者只能选其一进行征收,不难得知,这种增值税的选择性征收方式无疑会扭曲经济的正常运作,极大影响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连续性。当金融服务业的纳税人购入营业税应税劳务项目时,由于所含的营业税款不得抵扣,所以只能纳入成本,当货物卖出去的时候就会成为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计算相关产品销项税额的时候,将会再次征税。除此之外,在现行增值税的税率高达17%的情况下,当金融服务业纳税人购进已纳增值税项目的货物,由于其中所包含的增值税额无法进行抵扣,无疑会让企业承担了沉重的税负。如果金融业改征增值税,则增值税抵扣链条就可以延续下去。
二、国内各界人士对金融服务业改征增值税的看法
(一)认同态度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业改革呼声的高涨,国内一些财税学、法学、金融学界的专家、学者等纷纷对我国金融服务业“营改增”趋势表示赞同。
邓文勇与蒙强指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销售不动产和服务中仓储、代理租赁等行业性质表明,营业税与增值税两者课税的经济关系,不会因为征收税额而分离。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紧密关系引发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增加了征税过程中的成本,也带来了征税的不经济等问题。
夏杰长认为,营业税的计税方法对服务外包起到了阻碍作用,可以采用增值税的计税方式来对营业税进行改革,要给第三产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至少要给生产性服务业相当于第二产业的税收待遇。
(二)保留意见
相反,也有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持保留意见,认为应该结合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不能操之过急,可以适度放开某些领域作为试点。
马国强观点是,在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到劳务时,对金融业不宜征收增值税,可以单独征收金融保险税(或金融保险营业税)。
郑晓波认为,一方面,由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一旦取消营业税会导致地方的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银行业的盈利水平高,没有必要减税,即使政府要减税,也应该优先考虑那些经营困难的行业。
三、国外金融服务业增值税课征模式比较
按照征税方法的不同,国外金融服务业增值税课征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免税模式、零税率模式、进项税额固定比例抵扣模式。以下,笔者就这三种模式做一下简单的介绍,浅略分析这些课征模式的优缺点等。
(一)免税模式
免税模式,简言之就是对金融行业不征收增值税的一种模式。最典型的就是欧盟,欧盟成员国普遍采用这一课征模式。
免税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巧妙的解决了对金融中介服务和间接收费服务价值确定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征管的效率,降低了征管的成本。不可否认的是,免税模式也会带来其他不合理的现象。因为,对金融服务业采取不征收增值税,会造成与金融服务相关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从而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造成对企业重复征税而对个人少征税的不公平现象。
(二)零税率模式
为了解决免税模式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新西兰提出了零税率模式。
所谓零税率模式,其实就是将整个金融服务业全部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对其中的显性服务征收增值税并允许抵扣全部进项税额,对隐性服务则免征增值税。换言之,对金融中介服务和间接收费服务适用零税率,对直接收费服务仍按一般方法课税。
零税率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重复课税问题以及在征管成本问题解决地更为彻底。一是因为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完全抵扣,解决了重复课税问题;二是因为简化了核算手续,不需要对应税服务和免税服务进行单独核算,从而提高了征管的效率,降低了征管成本。此外,提高了出口的竞争力,为在国际上竞争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但零税率模式也有局限性:一是会带来较大的财政收入损失;二是对显性服务和隐形服务没有非常清晰的划分标准,它们直接适用的税率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避免存在不同服务间转移收入的可能。
(三)进项税额固定比例抵扣模式
进项税额固定比例抵扣模式指允许金融机构就固定比例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该比例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行业标准而定。该模式是对免税模式的一种改进。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简便了税收征管上的手续,对免税模式进行了改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复课税的问题。同时,在该模式下,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税收征管的复杂程度,因为不再需要对进项税额在应税服务与免税服务分开之后再分摊。
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税制
金融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应当秉承“与征管能力相适应原则、效率原则、渐进性原则”三大原则。根据这三大原则,并结合我国当前业务结构和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笔者认为,可采取零税率模式和进项税额固定比例抵扣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像上海自贸区那样在金融服务业发达的地方进行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再决定向全国推广。
(一)合理确定增值税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务种类繁多,细细研究便不难发现,某些业务的营业收入是不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因此类服务而发生的进项税额是无法抵扣的。结合这一发现,建议我国可以借鉴零税率模式,以显性金融服务和隐性金融服务为区分标准,以此来决定是否征收增值税。笔者认为,免税项目应当包括现金交易、存贷款业务、金融产品交易和保险业务及外汇转贷业务等金融服务,应税项目应当包括咨询业务、经纪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等金融服务。
这样一来,税负明显降低。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对于此类应税项目来说,表面上看,虽然征收的是增值税,而且税率明显高于原来的营业税率,但实际上,这些应税项目可以获得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实际税负大大降低。对于免税项目来说,无论是在现行营业税税制下,还是在采用征收增值税的税制下,进项税额都无法获得抵扣,因此采用增值税税制,相当于免征营业税,实际税负也是降低了的。
(二)规范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服务业存在着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的划分,所以不能一概的全额扣除进项税额部分。对此,能够明确归属于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可以在增值税销项税额中直接扣除,难以确认或者不能确认其归属的,笔者建议,可根据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按比例进行分摊。
(三)合理确定增值税税率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在如今的“营改增”潮流中,我们不能顽固不化而套用基本税率,应当根据具体的特殊情况,单独测算出其适用的税率。在已经进行试点的行业,交通运输业为11%,提供除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外的部分现代服务业为6%。据此,金融服务业可以借鉴新试点的行业,测算出较为合理的税率。
(四)正确处理好国税与地税的关系,明确增值税税额在中央与地方的划分
当前,我国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除此之外的金融服务业营业税由地方征收。金融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后,应当全归国家征收,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货劳税在绝大数国家都是中央的主体税种,中央政府在金融服务业的投资、调控与风险承担责任占主导地位;二是,银行总行、保险公司等总部已在国税系统缴纳,将增值税税收权划归中央,可以避免总分机构之间因财务数据划分而产生国地税之间分税矛盾,提高了税收效率。
总之,日益突出的金融服务业税制问题严重影响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稳定,改征增值税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融入国际发展的潮流中。改革后,将强有力地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注释:
财政部就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工作答记者问.http://.2007年6月5日.马国强.中国商品课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郑晓波.下调银行营业税呼声再起.http://finance.sina.com.cn/g/200 812 19/0 7105 65 7856.shtml.2008年12月19日.徐美燕、吴怡.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征收模式的国际借鉴.时代金融.2012(8).周志波、刘建徽、田婷.我国金融业增值税改革模式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3(12).
第二篇:金融服务业
金融服务与金融服务业
美国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对金融服务的范围规定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储蓄协会、住宅贷款协会,以及经纪人等中介服务。
英国学者亚瑟·梅丹(2000)从营销管理的角度出发,把金融服务定义为“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加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
国内学者莫世健认为对金融服务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一成员金融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这是《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广义的金融服务。第二,保险、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行业提供的服务,该意义上的金融服务指现有的主要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内容,是狭义的概念。
金融服务业是先进服务业中相对独特和独立的一个行业范围,是一个重要部门。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个分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保险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和保险业等。
但总体来说,金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还是表现出了其特有的特征,主要有金融服务业的实物资本投入较少,其产出难以确定和计量;传统的金融服务的功能是资金融通中介,而现代金融服务提供越来越多与信息生产、传递和使用相关的功能,由于经济活动日益“金融融化”,金融信息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金融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对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融服务业已逐渐演变成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三篇:增值税改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就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12日来源 : 中国政府网
字体:【大】【中】【小】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11日就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答: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由于它可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算,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将减收超过12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完善增值税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大,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最小,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1994年,我国选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一方面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另一方面则为了抑制投资膨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时实施这项改革,“十一五规划”明确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这一改革。自2004年7月1日起,在东北、中部等部分地区已先后实行了改革试点,试点工作运行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同意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明确提出争取2009年在全国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决定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规范和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为最终完善增值税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5年内制定增值税法的任务创造条件。
问: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问:增值税转型改革在东北和中部等局部地区试点的情况如何?此次转型改革方案与试点办法有什么不同?
答: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04年7月1日起,转型试点首先在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行业进行;2007年7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电力业、采掘业等八大行业;2008年7月1日,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除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以外,其他试点地区实行的试点办法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新购入的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先抵减欠缴增值税,再在企业本年新增增值税的额度内抵扣,未抵扣完的进项税余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总计244亿元,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额186亿元。试点工作运行顺利,有力地推动试点地区经济发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也为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与试点办法相比,此次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在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企业新购进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而是采取规范的抵扣办法,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二是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开,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制;三是为了保证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效用,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
问:纳入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具体指什么?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能否允许纳入抵扣范围?
答: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因此,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仍然是上述范围。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问:此次改革为什么要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答:此次改革要取消的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主要是指《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等部门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3号)规定的增值税免税政策。这些政策是在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主要是为了鼓励相关产业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在执行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进口免税设备范围较宽,不利于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二是内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免税范围小于外资企业,税负不公。转型改革后,企业购买设备,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其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原有政策已经可以用新的方式替代,原来对进口设备免税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这一政策应予停止执行。
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是在生产型增值税和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由于转型改革后,这部分设备一样能得到抵扣,因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相应停止执行。
问:请问将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从13%恢复到17%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1994年税制改革时,部分矿产品仍实行计划价格和计划调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5月起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税率由17%调整为13%。这一政策对采掘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适用低税率,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二是减少了资源开采地的税收收入,削弱资源开采地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三是矿产资源基本都作为原料使用,矿山企业少交的增值税因下个环节减少进项税额而补征回来,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四是导致征纳双方要对这类适用低税率的货物与其他货物划分,增大征收和纳税成本。
转型改革后,矿山企业外购设备将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整体税负将有所下降,为公平税负,规范税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需要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因下个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
问:此次改革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何具体措施?
答:适用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改革后这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会普遍下降,而规模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其增值税负担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
现行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增值税转型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增值税转型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因此,企业在2009年1月1日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即当前已有的存量固定资产,无论是否取得专用发票等合法抵扣凭证,均不得抵扣税款。
二是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仅限于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包括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三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享受增值税转型的实惠。增值税转型是以允许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为标志的。而现行增值税制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其中,一般纳税人按照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的方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不
抵扣进项税额。
四是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原先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政策的东北、中部、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也都纳入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总体范畴内,执行相同的政策。即不再按照增值税税收增量计算退税,直接计算抵扣,所留存的尚未退税的部分进项税额从当前“待抵扣”状态变成“可抵扣”状态。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推进增值税制度完善,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保证改革实施到位,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二、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下同)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再采取退税方式,其2008年12月31日以前(含12月31日,下同)发生的待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期末余额,应于2009年1月份一次性转入“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四、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一)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二)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三)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本通知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五、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
(一)至
(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本通知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六、纳税人发生细则第四条规定固定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销售额的,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
七、自2009年1月1日起,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停止执行。具体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发文明确。
八、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4〕15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2004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04〕16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的紧急通知》(财税〔2004〕22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东北地区军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2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143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退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7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东北地区军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6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退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5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07〕7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地区2007年固定资产抵扣(退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07〕1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62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内蒙古东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08〕9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08〕10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8年东北中部和蒙东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退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41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四篇:中税网: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免税范围扩大
中税网: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免税范围扩大
营改增政策解读|营改增视频课程
6月30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等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6〕70号,以下简称70号公告)发布,给金融企业带来新的重大利好: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免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0号公告自2016年5月1日起生效,意味着文件将追溯性影响自金融服务业营改增以来所发生的所有交易。因此,70号公告的出台受到了金融业企业的热烈欢迎。
免税范围扩大
根据70号公告,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断式买入返售金融商品、持有金融债券和同业存单等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可以免缴增值税。同时,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与央行开展货币掉期和货币互存等业务收入,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总机构、母公司之间,以及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收入,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委托境内公司在我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以及经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本币市场取得的收入等,均可以免缴增值税。
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现行金融服务业增值税政策落地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政策的同时存在:利息收入需要缴纳增值税;利息支出相关的进项税不可抵扣;增值税免税的“同业往来”范围有限。与营业税下的规定和实操相比,增值税税制下同业往来的范围变小了,许多金融机构表示营改增导致其税负上升。营业税税制下“同业往来”免税的定义相对宽泛,且长期以来行业的操作使得营业税下同业往来免税适用的范围更广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70号公告明确并扩大了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的范围。
70号公告的出台,解决了之前关于金融同业资金往来增值税免税规定面临的两个主要实操问题。首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银行联行往来业务仅限于“同一银行系统”内部不同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账务往来业务,这带来了诸如外资银行联行往来业务是否免税的问题。例如,某外资银行境外总部向其境内分支机构发放贷款,或同一全资控股集团中的银行之间发生资金借贷的情况。为此,70号公告对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总机构、母公司之间,以及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收入免税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时,36号文件规定,同业拆借免征增值税仅适用于在人民银行的同业拆借网络平台(即CFETS)上开展的线上资金融通行为,相关交易既不包含外币的借贷,也不包含在诸如路透和彭博等其他交易平台上开展的线上交易,或者其他那些线下资金融通行为。70号公告发布后,上述借贷交易现在可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
影响进项抵扣
由于70号公告扩大了增值税免税范围,广泛受到金融业企业的欢迎,但同时,免税范围的扩大也会导致进项税转出金额上升,也就是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金额上升。国际上金融机构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正确确定分摊办法或部分免税方法,从而使“转出”的进项税额正确反映提供免税业务所消费或使用的进项。根据70号公告的规定,我国预期将会与其他国家保持一致的情形。
许多金融机构即将面临的问题是,同业拆借免税收入与其消费或使用的进项相比,前者占总收入的比例远大于后者占全部进项的比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商业银行可能会在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方面(无论是购置IT系统还是为分支机构租赁营业场所等),以及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和促销等方面花费大量资金,以吸引新的零售客户并维护既有的老客户。然而,相比而言,他们在管理银行间资金安排方面的支出甚少。但是,在以收入比例来分摊进项时,金融机构则需要转出大量的进项税额。
由于之前中国对存款利息不征收增值税,因此不会影响进项税转出金额。70号公告规定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存款适用免税政策,进而会影响进项税转出金额。暂且不考虑分摊方法本身的问题,金融机构应该确保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有序分摊进项税:一是对非专用于免税项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全额抵扣进项税;二是采用直接分配方法,即对于完全用于应税项目的成本或费用全额抵扣进项税,对完全用于免税项目的成本或费用的进项不予抵扣;三是以收入为基础分摊进项税,也就是按照免税收入和简易征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计算无法划分用途的进项中必须转出的金额。
建议继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70号文解决了金融商品转让征收增值税的部分问题,但仍有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鉴于与债权相关的产品(贷款利息收入和相关的手续费收入适用6%的增值税)和与权益相关的产品(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适用不同的增值税政策,如何区分债权和权益将成为一个问题。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增值税体系倾向于优先考虑交易的法律形式,而我国可能会侧重考虑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对于可赎回优先股等产品,可能需要准确区分其性质为债权还是股权。
需要强调的是,70号公告的规定主要针对银行,证券、信托和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关注不多。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70号公告的执行情况和各金融机构营改增实际情况,及时对影响其他金融机构的增值税问题予以明确。
同时,笔者建议相关金融机构需要立即考虑70号公告的影响,并且需要在申报期截止日期之前及时实施相关政策,意味着不仅需要考虑之前不适用,而现在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情形,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实现70号公告的落地。正如前文分析,70号公告会对进项税分摊产生重大影响,金融机构需要慎重考虑这一点。
第五篇:论增值税转型改革
论增值税转型改革
2012-6-25 9:8 赵露露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原因、具体的改革措施以及带来的正负效应,旨在为增值税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税额
一、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交易征收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相对于传统流转税而言它是一种新型流转税,和传统流转税大不相同的是其从按营业额或交易额计算的税额中,抵扣预先购进的商品或劳务中的已纳税额,以其余额为增值税税额。理论上说,增值税是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增加的价值额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从用途上看,增值额相当于劳动工资、资本利息、经营利润和土地租金以及其他增值性质的项目之和。
二、我国增值税转型消费型增值税原因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开始全面实行增值税制,当时处于稳定经济的考虑,我国采用了生产型增值税制,而这种税制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有力地保障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防止了盲目投资。
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生产型增值税并不利于资本积累。这是因为其对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予低扣,税基教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而言要宽得多,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多交税,企业税负的加重,税后利润就会减少,投入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会相应减少,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积累减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消费型增值税对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一次性扣除,相当于对企业投资进行提前补偿,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使企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回笼资金,为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的所需资金做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设备更新、产品升级的成本,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使企业走上“以技术取胜”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我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三、增值税改革措施
第一,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换。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种种弊端,我国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我国已决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对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林省和大连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生产为主的一般纳税人的新投入的固定资产所含有的已纳增值税额,在当期新增增值税的范围内进行抵扣,这是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第二,扩大征税范围。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销售、进口的货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由于目前所实行的增值税范围较窄,破坏了增值征收链条的连续性。加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以使得增值税的征收链条更为连续,也有利于国家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第三,改变现有的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待遇。按我国目前税法的规定,对于不符合一般纳税人确认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只能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按其销售额的4%或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而且销售时不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极大地限制了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利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发展。因此,放宽一般纳税人的确认条件,使大多数企业都可以享受一般纳税人的待遇,一方面可以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采取同样的政策对企业进行税收管理。
四、增值税转型后的效应分析
(一)正效应
1.增收企业所得税的效应。由于企业减少了增值税应纳税额,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都是以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作为计税依据的,所以企业相应少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而折旧、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都是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项目,这些扣除项目减少,意味着企业所得税前利润的增加,而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就相应增加。
2.拉动投资的效应。消费型增值税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进投资。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外购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一次全部抵扣,无疑对企业的投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增值税转型后由于折旧、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的减少,使企业的利润得到提高,企业有充裕的资金,为推进投资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由于利润的增加,在相同投资的前提下,资本回报率相应提高,这为推进投资提供了原动力。
3.促进内外资企业税负公平的效应。内外资企业享受的是统一的增值税制度,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再购进设备时没有包含进项增值税,而内资企业购进的设备包含进项增值税,从而使得内资企业比外资企业负担更重的增值税税负,使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转型后外资企业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购买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的政策停止执行。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享受相同的增值税政策,形成公平、统一的税制环境。
(二)负效应
1.减少税收收入的效应。增值税转型的最大特点是允许抵扣外购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因此减少了增值税应纳税额。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税额,所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随着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减少相应减少。
2.加剧资源紧张的效应。增值税转型后明显地会刺激企业投资,而这些投资又势必要形成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当然会加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从而加剧自然资源的紧张。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认识到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是我国增值税税制改革的必然,税制改革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经济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后,税制也应该作出一定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于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