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下的金融改革
当下的金融改革 作者:江南愤青
具体到金融领域,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的。在过去几百年历史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很高,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8-10年就会来一次所谓的经济危机,只是危机或大或小而已。而且每次构成经济衰退的原因都不一而足,也无法预测。而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崩盘,逆势而上几乎不可见,也就说明了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你的风控技术再牛,其实都无法对抗这种系统性风险。
很多人说,不是还有金融机构活下来了么?这就是风控技术的胜利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对金融机构做个简单的区分。金融机构就本质而言,我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另外一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两者区别是什么呢?
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实本质是存贷的中间主体,它是唯一可以向公众吸收储蓄的金融机构。利用吸收的储蓄,可以进行贷款投放,银行承担了所有储蓄存款客户的风险,然后赚取贷款投放的中间利差。理论上,一旦收不回来的钱,超过了利差收入形成的利润以及资本金,它就破产了。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法利用资金池,不断地借新还旧。只要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信用品牌不出现问题,就能继续吸收储蓄。哪怕坏账再高,超越了资本金,都还能不断地玩下去。
世纪之初,中国的商业银行曾出现过类似技术性破产的局面。当时,由于有国家信誉背书,储蓄一直在继续,这个游戏就能玩下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增长,也能不断地消化风险。事实上,这种金融机构的本质是用制度来对抗各种风险,包括任何人都无法对抗的系统性风险。支撑银行模式走下去的核心就是制度性安排。
另外一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无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也就无法通过吸储来进行资金池运作。它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一种是代理,一种是自营。代理业务本身不承担风险,赚取的是无风险的服务费。由于这类金融机构的本质是帮助风险定价的证券化模式,机构可以自己持有一定额度的风险头寸,即自营业务。事实上,如果业务操作得当,这部分的盈利会远超代理业务的收入。像次贷危机之前,大量投行都乐于持有大规模的次级债,从而形成账面大额盈利。但是由于持有了头寸,必然意味着也要承担风险,而一旦风险来临,这些头寸就会成为你的噩梦。
从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两种业务模式来看,事实上,过去市场的风控一般也就是这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信贷化模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安排,利用中介机构的规模优势和期限错配,让风险在经济运行的长周期中被化解。这种制度安排其实是银行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总体而言,当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个人能力在银行体系内不再起主导作用,会不断分化和瓦解。也只有如此,银行才能稳定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凡是依赖个人能力的商业模式都是无法持续扩张的。
另一种就是证券化模式。证券化的本质是让核心风险在市场中寻求自我定价和平衡,最终让风险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转移。证券化不是承担风险,而是让风险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配置。采用证券化模式的机构最终比拼的是风险定价能力,而并非承担风险的能力。
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我国是典型的信贷化主导的国家,信贷规模全球第一。这种间接融资占主导性地位的优点,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具备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在有效计算信贷总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缺点是因为无法通过证券化来分解和分摊风险,有可能会被倒逼产生极大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归纳,信贷化模式是总量可测下的风险不确定性。
证券化的优点,是让风险在自我承担和自我定价中不断分解和暴露。但由于证券化是个风险流动的过程,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风险在市场中出现总量不可测量的情况。如果市场堆积了太多的风险,而又无法进行测定,一方面会加剧投机成分,一方面则会形成比信贷化模式更可怕的风险。因为每个主体都可能承担了超越自我承受能力的风险,最终形成的风险会更高。
我们回到中国的国情来看下这个情况,事实上,我们很有意思的点在于,中国虽然名义上,有信贷机构,也有非信贷机构,我们在2012年年底大面积放开资产管理,开启大资管模式,无数人,包括我当初也都在欢呼雀跃,都认为资产管理元年开始,必将大面积削减银行主导的金融格局,但是两年多过去了,我们发现所谓的大资管,其实只是个接盘侠,而并非真正意义的进行所谓的证券化模式的核心就是让风险在市场中寻求合理定价,发现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资产管理模式,但是都是名义上的证券化,他们的实质其实都是信贷模式,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必须刚性兑付,所谓刚性兑付,就是如同银行一般,每个投资人都到最后必须拿回本金及利息,那也就是出现即使出现了风险,那必然到最后都是机构买单,这个时候,他们的盈利莫其实跟银行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很有意思地方是,我们2012年的大资管,做的业务都是跟银行一样的,也就是纯粹是放贷款的壳罢了,以证券化的机构从事信贷业务,问题就出现了。他们并没有获得银行信贷机构的特许经营权,所以都只能变相的建设资金池,而资金池的成本却极高,导致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面积的资管风险的出现,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可能无法维系,这个时候打破刚性兑付其实成为了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了。因为谁也无法兜底。传闻,银监会曾经对其所管辖的信托公司有过要求说,必须刚性兑付,公司兑付不了,股东兑付,股东兑付不了,换股东兑付,彻底的背离了资产管理公司所本身该承担的定义。
所以,我有段时间说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模式占比高达90%,被许多专家攻击说不懂数据,缺乏支撑,事实上,我到是想说,是因为他们压根不接地气,我们目前的信托的主业大部分都是银行通道业务,我们的基金子公司都是信托接盘,回到最后也是银行信贷业务表外话的通道,其他就不用说了,这些能算是证券业务?风险凡是不能自担的,其实一律都是信贷业务,那么最终使得我们的所谓资产管理,到最后都成为了银行的小妾,银行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市场上最终比拼的压根不是风险定价能力,而是谁的资源更好,渠道更佳,关系更好。能力压根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根本不重要。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一直起不来的核心,核心还是资产风险定价的能力被制度性给破坏,银行的优势一览无余,无人可企及,只有在银行都无法兜住的时候,才可能出现零星违约的事件,但是问题就来了,当银行都兜不住的时候,谁又能兜住呢?
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量的本该是证券化机构,包括了P2P模式,这类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银行从事一样的信贷工作,却未能享受银行一样的制度性保护,所以,很多P2P拿自己跟银行比较,其实是扯淡的事情,你是银行么?银行坏账率可以高达40%都不破产,你可以么?不把这个问题想想明白,还是离开P2P比较好。银行和非银行都在同样的信贷工作中一致竞争的时候,那就要想明白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拿什么跟银行去打。
顺带,在谈谈政府的牌照制度的弊病,我们最近很多资产管理机构出了事情,大量的小贷、担保、甚至信托出了问题,回到最后其实是要反思牌照制模式,因为从正常意义上看,除了银行这张无敌牌照外,其他牌照都是无法给机构增加风控能力的,并不是你政府给了牌照,这些所谓的资产管理机构,担保、小贷等等,就具备风控能力了,你不给牌照就不具备能力,这压根就是扯淡的事情,所以有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有个台下担保公司的老总站起来非常愤怒的指责我认为担保基本快被P2P搞死的观点的时候说,一派胡言,我们都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发放牌照的正规金融机构。我当时,回应说,对不起,真的,把你搞死的看上去是P2P,其实就这种好像很高大上,很牛逼,但是对你毫无帮助的政府牌照,这种牌照,对你有意义?是让你团队因为有了牌照就立刻牛逼了?那不是扯淡么。牌照,其实只会让没有风控能力的机构具备政府信用,从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只会更大。
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大量担保小贷跑路,政府却会被围攻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了?为什么啊,不正是因为你政府发放了牌照么?而且一年还一审批,领导没事还常视察,这种审批和视察了之后,有用么?不照样,该跑路的跑路,该倒闭的倒闭么?与此对比的是,反观我们P2P出了事情以后,因为政府不附加信用,反倒问题相对简单,去围攻政府的几乎没有,围攻了政府也好说话,关我屁事。你们爱投资投资,要死自己死去。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是政府要远离大量他帮不上忙的信贷金融机构,既然帮不上忙,就离开他远点,让社会自己去解决,去用脚投票,优胜劣汰之后,谁都会被教育出来的,但是政府一旦附加了信用,你就必须保证他不出事,就必须要附加政府信用,这个其实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情,反映的其实是政府信用的泛滥,凭啥你给他发,不给我发,凭啥你去他那里,不去我那里,而且为了获得政府去视察的机会,一个个包装门面的高大上,数据一个个开始造假,这种事情越演越烈。
其实,对于非银行信贷机构,最终是要跟证券市场一样,政府应该远离牌照审批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提示,从而培养出一帮宁愿自己跳楼,也不找政府麻烦的人,不断培育和加强市场的违约机制,才可能是我们金融市场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我还是认同,证券化改革是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这个命题的。其实,这个问题后面还会再提。这里先扯淡到这里。
前面说了,风控更多还是制度性安排,单一的风控技术其实往往是无效的,尤其是在市场同质化极为严重和饱和的情况下,更是无效,这里其实有个深层次的解答,是因为金融很大程度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工具应用,从跟原来看,信用过度的情况下,金融往往是零和博弈的游戏,整体金融的盈利一般被封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制,超越这个值的很多都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所以金融机构从短期和长期平均看,或者从整体和局部长期看,其实都是相对均衡的,往往都是社会平均理论值。
撇开这个角度,我们从微观来看,由于在同一市场里,大家最终的目标群体都是那些优秀的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因为最终都是通过收益覆盖,而这类人其实本身就是社会的少数,确切说是极少数,因此所有的金融机构的本质都是需要一种良好的技术能把他筛选出来。而事实上,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情况下,发现好的风控往往意味着没有业务可以做。因为你坚持严格风控,人家就不跟你玩了,全球都一样。很多人都跟我说我们的风控极端牛逼,第一我是不相信,第二即使相信了,我说,那就等死吧,谁来跟你玩啊,你要抵押,人家就不要抵押,你要担保,人家就不要担保,市场是竞争的,博弈的,谁都不是傻瓜,你以为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真想着业务随便你挑呢。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我们现在发现很多银行信贷机构都被套牢了,你以为人家风控能力差,不知道客户的真实情况?可能么?现实情况是,银行的风控面对业务压力的时候,大部分都只能选择妥协,尤其是客户经理,当前跟未来之间,做什么选择?肯定选当下,不然立马被扫地出门,所以客户经理每天想业务的同时,都想着如何绕弯子过风控?有时候想想,都是自己骗自己的游戏罢了。怪谁?不知道。只是觉得,每年要求银行40%的利润增长之下,谈风控本身就是很可耻的事情。
其实,现在的市场更有意思,今年二季度信贷规模数据下降,很多人很奇怪,有啥好奇怪的,今年这种情况,往往牛逼的人,都不来贷款了,为什么,因为贷款来的钱,赚不了钱,那贷款干什么呢?白白给银行付利息,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扩张,自然就不来贷款,而这么差的行情还来贷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垃圾,要么就是之前流动性出现困境,就是想浑水摸鱼,就是这么个事情,整体经济下行的时候,谈风控更是扯淡的事情了。毫无意义。
2002年次级债在美国兴起的时候,很多银行都认为风险极高,坚持抵制。但是随着该业务越做越大,盈利越来越高,你如果坚持抵制,就必然会丧失极大的市场,逼迫一些银行开始涉水进行该项业务操作,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好人往往都是被坏人逼死的,或者沦落为坏人,很正常。
这几年很多人都开始指责银行的风控怎么那么差,明显的骗子都防范不了,事实上,我们再来比较银行过去五六年,发现五六年前的银行和现在的银行,在风控层面上无论技术还是人员结构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实质的坏账率却是十倍之差,难道是因为风控技术变化了么?都不是,实质是天气发生了变化,大环境在变化,导致你微观层面无论如何怎么动作都是无效的。
过去几年我在一个民间高利贷班上课,我经常让他们这几年如果没事就跟着我出去游山玩水,骗吃骗喝算了,回头看看,跟着我到处游走的人,这几年至少都还活着,而那些窝在家里勤勤恳恳努力放贷款的人,基本上都趴下了,为什么呢?跟技术毫无关系,你敢说在家勤恳放贷款的人一定比游山玩水的人要水平低?可能么,怎么可能,但是往往世界上有很多人很悲催的地方就在于在不该努力的时候太努力了。
过去十多年来看,往往发现一个真理是什么呢?是趋势比能力重要的太多,太多。我们很多技术大牛在00年的时候进了一家当时巨牛逼的技术公司,那家公司叫UT斯达康,而能力不行,而被抛弃的人去了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叫阿里巴巴,十年后发现世界被颠覆了,ut基本死了,所以那些技术大牛都悲催了。而那些万般无奈去了阿里的人,现在身价都是当技术大牛无法企及的了?这种案例不可胜数,94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的人,转行经商,暴富,而那些没下岗的人都一个个现在开始下岗了。其实,能力越强,反倒越容易被趋势给击垮,这个是实情。我们很多人在02年出国读书,留在国外,其实恰恰错过的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虽然不能单物质来进行论述成败得失,但是错过的十年的确如此。
这个世界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无意识的在做一件跟趋势对抗或者顺应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多抬抬头看看,有意识的希望看的更远点,我们的历史如同一条大河,奔腾而去,大气磅礴,我们如同河流里一条鱼,大部分的鱼都是随波逐流,而总有个别的鱼希望跳起来看看未来,希望能看的更远,但是,大部分的鱼都只看到了自己看到的方向,最终谁都无法得知正确与否,于是结果论是最好的论调了。我对自己说的总是跳起来看,对不对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跳起来了,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哪怕错了也无值得,思考是自由的最好表现,不思考给了自由和民主,也都毫无意义。
貌似有点跑题了,我只是想表达,金融这个东西吧,就是能赚钱的时候,狠狠的赚钱,不会因为你发放贷款12%就一定比36%的安全,本质都是一样的,都不会出问题,而市场无法赚钱的时候,你其实怎么做都是错的,这跟风控技术关系都不是很大,金融是个极顺应经济周期的行业,所以作为个体而言,金融有做和不做的选择。而无技术高低的区别,个别人或许有,极端牛逼或者极端傻逼,绝大部分其实是差不多的。而作为金融机构而言,金融业的竞争不是单一技术的竞争,而是综合性竞争,某一个维度的优势不太可能成为持续性优势。我们看几百年的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一时的胜利容易,持续的胜利挺难,不断超越的背后其实是几代人的努力。很多盛极一时的金融机构,都消失在历史粉尘之中
第二篇:统战理论研究及当下改革问题探讨
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战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统战科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呈现了令人可喜的景象。在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性质、任务、方针、政策及其他专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讨,也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统战是一门科学”的命题已正在为理论界及实践中得到确认和
理解。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积极努力,以及因之而导致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变化,使得统战工作面临着新的领域,要求统战理论研究者解释,回答新的课题。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受到了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总体理论的把握下对当代的改革和未来的预测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分析,从而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富有中因特色的、能够充分指导实践的可行性决策的依据,使统战理论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改革向统战理论研究提出挑战
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统战理论的探讨不能仅仅是对统战政策的解释,也不应只满足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而要以创新的科学观点,崭新的思维方式强化作为一门科学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统战理论研究从观念,选题到方法上要进行一系列变革。封闭的、传统的研究状态是难以完成改革所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的。
当前,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是很多的,有的是需要更新观念,有的需要重新认识,在这里,仅提出以下课题来证明时代的挑战:
1.“统战是一门科学”,既要继续在理论上加以充分论证以外,还要向更广泛的范围加以宣传,以期改变把统战工作仅仅看成是党的一种政策的不全面看法;
2.对“爱国统一战线名称与性质既统一又不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引申论证;
3.“对统战工作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的必然趋势”的理论探讨;
4.“新时期知识分子是统战对象又是依靠力量”的理论研究;
5.我国新时期民主党派性质的理论根据;
6.“对统战工作如何实现三个面向”的设想;
还有在改变干部结构时对坚持干部“四化”标准和统筹安排党外人士怎样结合等等,都是统战理论面临的新课题。
改革对统战理论研究提出的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中的统战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日新月异、不断变革的当代,统战理论的研究往往受着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掌握大量的随机因素、变量参数,需要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深入实际,要进行国内外的综合比较;要高瞻远景,统观全局,权衡利弊,研究问题,提出建议。使全国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完成三大任务而奋斗。
1.为制订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需要因形势的发展而加以调整,在制订新的政策之前,统战理论工作者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吸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调查研究,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政策和工作系列依据。如中央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就是在对台湾当局的内政外交、台湾人民的心理因素,台湾经济形势的趋向等方面作了充分研究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制订的,并努力付之实施,决不只是一种姿态,更不是一厢情感的臆想。
拿对台宣传工作来说,过去,在对台宣传工作方面,曾走过一些弯路,出过一些误差。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了解外部世界,信息不灵,对台湾的情况了解得很少,存在着主观主义,盲目地提出一些口号,在宣传时摆出说教的架式,语言比较枯燥,术语、套话满篇,缺乏人情味,没有亲切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认识到对台宣传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台湾人民与当局对大陆真相的了解,消除误解,争取人心,调动台湾爱国人士为促进祖国统一的积极性,就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台湾的思想状况、社会情况、地区特点、社会心态等。从台湾人民的实际出发,即台湾人民,被日本统治了三十年。又与大陆隔绝了三十六年,对祖国大陆是陌生的,对祖国地大物博、锦绣山河缺少感性知识,对祖国历史与现实不太了解;他们受国民党政府的影响与“四人帮”的胡说乱吹,心存疑虑、恐惧,十分敏感,对祖国的统一怀有复杂微妙的心情;对“统战”二字有成见。认为“统战”就是耍政治手腕,认为“统一”就是共产党到台湾管他们;担心我们说话不算数,说变就变等,故有一种“疏离感”。现在我们对台湾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就提出“对台湾宣传工作”的具体原则和要求,改变过去的提法和作法,坚持实事求是,宣传政策。宣传要扎扎实实,合情合理,求同存异;对“和平统一”有利则宣传,不利则不能宣传;宣传要从他们可接受的水平出发,理解他们,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平等可亲的态度介绍大陆的真实情况;要通俗易懂,满腔
第三篇: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摘要: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最终在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随后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指出改革的十二项任务进而解决这一问题。一年多后的今天,改革的成果究竟怎样呢?本文从改革的背景,原因,举措入手,着重关注改革的成果及不足,进而得出金融改革的前进方向以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村镇银行、利率市场化
一、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凭借着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使温州的民营经济越发壮大,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骄人成绩。
温州是我国较先进行金融改革的城市,而且它也创造出很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1980 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一举摘除了26年亏损的帽子,取得了明显成效。随后 1987年温州就被全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认为利率改革试点城市。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1986 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以及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等。在这三十年间,温州在经济上取得的硕果累累。
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整体经济虽受影响较小,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从2011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利贷崩溃、担保公司链条断裂的现象。此番民间金融链条崩溃蔓延面积广泛,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温州也难逃民间资本崩盘这股飓风之中。这时候便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以解决“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民间借贷**”、“民间资本外投”等等问题。
2011年,这些关键词都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相关联,温州成为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地方。民企老板集中跑路现象,不仅制造了大量呆坏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令维系巨额民间借贷的信用体系濒临破产。如果民间借贷这扇门再被关上,其他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也将面临拆借无门的困境。而且温州的民间借贷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规范。有关专家指出,对民间资本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与约束,因此存在包括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想办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一个解决办法。与民间资本庞大无门相矛盾的是温州民营企业对资金之急需和民间信用风险之高。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从2011年下半年起,遭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十分充足,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却融资困难、借贷无门,使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凸显。
在上面一系列背景下的催化下,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6
二、温州金融改革的原因
从2011年年初开始,温州老板或大量外逃,或跳楼自杀,温州金融市场乱象频生,这些老板之所以如此,归根究底是因为企业资金融通出现困难。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宣告破产。温州模式究竟为什么会宣告破产?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一方面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企业的出口受到极大的抑制;但在国内,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增加需求,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前期政府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人民币对内贬值,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而后国家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政策,“温州模式”一直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中小企业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从正规的信贷机构获得贷款较为困难,只能够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极大的繁荣了高利贷市场。但是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低,往往不足以偿还高利贷,所以将高利贷比作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毫不为过。而高利贷市场的繁荣大大激发了温州人民投身高利贷的热情,甚至是一些实体经济企业也抽取自有生产发展资金进行高利贷的运作,直接导致了其资金运行不健康,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温州市人行在2010年民间借贷问卷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800亿元,其中企业民间借款160亿元、个人民间借款470亿元、融资中介借贷170亿元。在被温州市人行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数量比企业多;从企业看,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1家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则有60%左右的企业参与其中,小企业参与度明显更高。
另一方面,温州民间资本在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之后,从1998年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在外地有160万温州人,购置多处房产的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温州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而业界广泛认同的是,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2012年8月13日,多位温州炒房者、房产人士认为,之前十多年叱咤全国市场的“温州炒房团”,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有可能全军覆没。以温州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过高比例融资的财务成本,温州炒房者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这毫无疑问,对于温州经济是雪上加霜。
单单从以上两点来看,温州出现债务危机就不足为奇了,人们的投机心理严重,大量的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得不到可靠合理资金的支持,融资困难,面对内外压力,资金链断裂,温州模式自然难以为继。
三、温州金融改革的进展
(一)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决定同意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主要任务十二项:
1、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3、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4、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5、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6、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7、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8、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9、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11、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12、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这是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市按照批复的总体方案,围绕解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着力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推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11月22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方案》,浙江省政府对应制订了“省12条”具体实施方案。“省12条”具体方案的实施原则是“三坚持”: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坚持创新为要、监管先行;坚持上下联动、项目运作。“省12条”提出了一系列组织保障措施,其中,浙江省政府要求省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下放相关审批权限,在机构设立审批及项目报批过程中给予支持。研究成立温州金融研究院。大力推进金融集聚区总部大楼建设,2015年前初步形成规模。
(二)全面启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12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改革发展金融信贷惠农体系、金融支付便民体系和农村保险支农体系。其中,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一大亮点。推进“三位一体”(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村互助体系建设,首批20家农村资金互助会获准筹建,即将开业运营。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挂牌,为农村农民(集体)房屋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涉农”产权提供流转交易服务。率全省之先在农村地区启动手机支付试点。
(三)编制发布“温州指数”
2012年12月7日,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首次发布。设立涵盖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在内的7大类350个监测点,定
期发布分平台、分期限和分方式的融资利率指数,包括民间借贷利率指数和每周综合利率指数趋势图,以达到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利率
(四)信用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重点领域诚信建设。首创将征信系统进驻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把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延伸到金融机构之外。加快开发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推动征信系统与民间金融监管对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五)强势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产品创新
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需求。推出“增信式”、“分段式”和“年审制循环贷款”等信贷创新,延长信贷实际使用期限,降低担保链和资金链风险。推广信用贷款,完成382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全年中型以下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近2/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50%。房产顺位抵押业务开闸,完成顺位抵押74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在全市银行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六)2013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新要求
2013年3月8日,朱从玖副省长一行在温州召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听取温州市政府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就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提出意见。指出2013年的具体工作:发行市政债,设立证券公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发行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金融服务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商业银行风险定价,征信体系建设,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农村资金互助会,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大额可转让存单,出台监管指引。
四、温州金融改革的不足与反思
(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不足,金融改革埋有隐患。
此次金融改革是在温州资金断链,出现大量企业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推出的,也意味着温州地区能够支撑起金融改革的实际经济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温州历来发展的是一些低端制造业,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饱和以及需求下降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这是温州金融乱象的根本所在。想要跳过这些实体经济问题,谋求金融改革发展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温州金融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不能够拉动实体经济增长,那么金融改革的后果可能是金融泡沫膨胀、产业空心化出现,不能够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悖于改革初衷。
温州市十大工业行业生产情况(图1)
注意与本地经济优势相结合,引导金融改革方向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产业空心化。温州金融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启示就在于金融改革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在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业领域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改革。目前温州金融改革中最困难的地方也正在此。民间金融乱象在温州存在时间较长,在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遭遇恶化,如果不能重新建立实体经济增长点,金融改革中一旦出现产业空心化,全民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后果可能更为严重。为此各地金融改革一定需要综合考虑地方优势,找准政策着力点,例如温州金融改革中的村镇银行,才能够实现金融改革的有效突破,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
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谈了很多年,各界人士中的呼声也很高。这场金融改革,若缺乏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便不能称之为彻底的改革。中央实施的管制利率,大大低于市场利率,直接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即使民营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银行资金也爱莫能助。另一方面,人民币存款的上限管制,给人民带来的是“负利率”。与存银行相比,人们更愿意把钱以高利贷的形式,贷给缺钱的中小企业,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币利率管制加剧了高利贷的泛滥,把一些寻资金无门的企业逼上了绝路。2011年温州一些“跑路”的老板,正是被高利贷所逼迫。而且,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一定会持续上升。如果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充足,民间借贷为了获得生存空间,未必会坚持高利息,这将为国有银行和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开放,才能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并达到一个合理的利率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更多中小企业老板不再“跑路”。
五、温州金融改革的意义与前景
总的来说温州金融改革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起航。标志着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开始。改革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在改的初始依然存在许多的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改革是必须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只有一
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好改革之路。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放宽程度将会不断扩大,民间资本的发挥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金融体系必将日益完善,原有的金融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现状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而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此次全国金融改革先锋,它的成果和经验必将被全国所吸收并学习。
参考文献:
[1]汪占熬, 陈小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启示[M].武汉金融,2012(8)
[2]周德文:温州金融改革一周年反思.[N].金融时报.,201
3[3]巴曙松:《从制度变迁看温州金融改革》,《中国金融》,2012年,第9期.
[4]韦丽云: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与民间资本利用 [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04):35-38
[5]周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从浙江温州金融**看中小企业融资[J],特别关注.2012(01):12-14
[6]施镇海:《浅析温州金融改革》,《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2012(10)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简述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过程,道路可谓是艰难曲折、几经变迁。从创办之初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的农村合作金融,继而转交给农业银行管理,实际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营业所,到199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农村信用社进行体制改革,和农业银行脱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是此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此次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中央的目的就是立志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规范的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支农投入明显增加,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逐渐好转,金融监管得到加强,金融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此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信用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没有从体制上使农村信用社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农村信用社无论在自身建设,还是在适应为“三农”服务要求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畅,管理职能和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历史包袱沉重,信贷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风险仍然很大;亏损严重,财务风险突出;定位不清,为“三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偏离;决算渠道不畅,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低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和组织制度的改造,必须认可农村信用社趋利经营的必然性,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将农村信用社建成以效益为中心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即是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联社改造成股份制银行及一级法人,将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实行一级核算。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之后按照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努力树立“社区金融便利站”的形象,以个人贷款缓解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燃眉之急为突破口,优化对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全面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已经迫在眉睫。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精神,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
1.按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
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转换内部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逐步建立产权清晰的农村信用社,不仅有利于管理和监管,更有利于风险的分散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应突破合作制的固有观念,建立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模式下的产权管理制度。产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晰责权利,构建完善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2.把握方向,科学定位,服务“三农”。
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组织,把支农服务放到支持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高度抓到实处。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增加职工收入、扩大机构影响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体现办社宗旨,密切与入股社员的联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认真做好支农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业务的不断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支农服务条件,以满足“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的兴旺与衰败的经验教训表明,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必然选择。
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上,仍然应进一步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深入持久地开展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的活动,合理调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限额和发放范围,加大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3.畅通汇路,广开服务渠道。
要解决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既需要运用先进科学手段,加快电子化建设,解决好汇兑、结算问题,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一级管理组织来牵头组织实施。
增强服务创利意识,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服务收入。现代金融活动中,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
务一起,都是银行业不可或缺的。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周转快、盈利高、风险小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己网点多、涉及面广、人员多、人力成本低、社会关系宽的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4.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策支持,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金融活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地方性质金融机构,对于支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方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转变行政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促进其稳健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支农能力
5.加强监管力度,落实内控制度,化解金融风险。
要提高资产质量,就是要靠强有力的监管、有效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做好信贷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审贷分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发放好每一笔贷款,并加强稽核监督,科学管理每个贷款环节,对贷款操作的合规性、手续的合法性、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建立严密地会计控制系统,开展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严格坚持会计控制系统规范化原则。同时要加强会计监督制约能力,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6.以人为本,增强人才资源意识。
农村信用社应重视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使科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因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要紧跟潮流的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竞争力,就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农村信用社有无合理的激励科技人员机制,对于其业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打破旧的人事制度,深化竞争机制改革,以经营机制中的选择机制和动力机制作为切入点,释放并激发员工活力。进一步落实能进能出的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干部的任用上,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积极推行考试考核、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群众评议、岗位轮换和末位淘汰等制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
总之农村信用社的出路就是进行改革,而其改革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道路还任重道远,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摸着石头过河”,使农村信用社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我国全民奔小康做出新的贡献,也使自己在支持“三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第五篇: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排,我有幸于今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xx大学参加“xxx区新型金融机构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示范班”。短短五天的紧张培训的确令我获益匪浅。
首先,增长了自身知识,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本次培训主要安排了九个方面的讲题,既包括有具体业务知识,像“金融风险管理”,也包括有宏观方面课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执行力”、“宏观经济形势”,党建工作的知识,像“做好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公司”、“党性修养及党员管理”,还包括有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内容,如“关于当前金融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网络时代金融企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等等,担任授课人员既有中央领导,也有教授学者,他们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从方方面面帮助我们增长了见识。有些领导、学者还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合盘托出,如此近距离聆听业界权威们的耐心细致讲解,我觉得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从事金融工作的管理人员真的是非常难得、非常宝贵。众所周知,当前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自身工作中所面临的知识更新频度更快、任务要求更高,此种形势下,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的知识养分,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改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促使我们在现实挑战面前游刃有余地做好本职工作,尽管说有些杯水车薪,但无疑是雪中送炭,益处多多。其次,加强了同行交流,汲取了有益经验。本次培训,还穿插了座谈讨论、工作经验交流环节,这为我们学员相互之间沟通了解、取长补短创造了契机。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分别来自xxxx区各家新型金融机构,虽然说我们大家都在同地区工作,但毕竟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工作认识上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工作开展上不同单位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如何开展公司业务和高效做好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此次培训不仅为我们新型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搭建起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打通了一个彼此交流实践经验、共同促进新型金融机构稳步发展的有益通道。
其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时让我对党建、党性及党员管理与发展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实现业主认可、员工认知、党员认同的目标,做到有为有位,就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的运作机制,把企业优秀党员培养推荐成为企业管理干部,实行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等企业决策机构交叉任职,提高党员在企业决策层中的比例,增强党组织参与决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可行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党组织和企业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在这次授课中,让我明白了党性的修养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和追求;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勤政务实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任何时候都要敢于担当,勇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时刻做到清正廉洁,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让我懂得党员的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党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通过参加党委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业务培训,学习掌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和有关党员发展工作的精神等业务知识,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探讨新方法,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再次,有利于把握工作方向,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和解决难点问题。无论是在课堂的授课中,还是学员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普遍提到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新型金融机构 也面临着各种形式的风险考验,国有各大银行一直是金融界的主力军,“民间借贷”问题对金融从业者感触较多,当周边一些企业老板经营出现风险,资金链断裂往往涉及银行贷款,由于“民间借贷”现象已成为社会经济循环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旦出现风险,必将引发连锁反应另外再加上“民间借贷”缺乏机制约束、信息不透明、相关法律制度空白等因素对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风险防控带来很大的考验。因此在我们调查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同时,类似于“民间借贷”的这种隐形负债必须作为贷款调查的重点,在此方面,传统调查方式显然已不适应我们针对此类风险的风险防范要求,必须要进行风险防控手段的创新,才能有效防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收获了友谊。使我有缘领略领导、学者们的风采,不只是学识上的风采,更兼职业道德、人格方面的魅力。比如像授课的专家学者,虽说他们身居一定地位,但他们非常平易近人,上课前后会非常恭敬地向在座学员鞠躬致敬,而且循循善诱,近几个小时讲课时间一直富有激情的给学员们授课,力图给学员们讲解更多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和对党的理解等。在他们讲解中所透露出的对于学习、研究的孜孜以求精神也极大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这些方面,虽然不是具体的理论知识但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会对我们今后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难忘的五天培训时间转瞬即逝在此由衷地感谢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为我们新型金融机构党组织素质提升提供了宝贵时机,感谢xx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周到的服务、无微不至的关心,也希望与此类型的培训班能长期举办下去,并越办越好。篇二:金融学学习心得体会
《金融学》课程感悟
2008级汽车工程系
车辆x班
xx 学完《金融学》这门课程。对金融学的大致范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其中包括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银行、证券、投资、保险、期货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学了大半学期的金融学,不能说对金融这方面掌握渗透,老师在课上所授予的也只是让学生大致地了解。当初报这门课程主要是想多学一点关于炒股的知识,但是接触了这门课程才知道,金融学包含的领域远超这些。
对与中国的楼市,老师在课上也讲了不少,下面就金融所涉及的领域结合网络上的一些资料对中国楼市普遍偏高的情况分析一下
一,炒房者推高楼价
最近的楼市行情来看,明显是炒房者推高出货
我国的房价无疑是被买上去的,但实际上是被一部分人买上去的。相对于买不起房子的弱势群体而言,社会上存在着拥有两套、三套甚至更多套房子的“优势群体”,自己拉高房价的购房者就是这一部分优势群体。
1、炒房团胜利大逃亡,从楼市上赚取大量利润的资本,必然进入生活用品领域。炒作农产品什么的。对通胀是个巨大的推动,而恶性通胀会造成社会动荡。这是政府绝对不能忍受的。
2、在人民币对内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从楼市上赚取大量利润的资本,在股市不能上涨的情况下,只剩下一个保值渠道了,那就是换成美元。因为美元在不断上涨啊。这样必然消耗外汇储备。在政府时时刻刻担心热钱流出的情况下,大量资本从人民币流向美元会造成民间资本的示范作用,一旦形成潮流。形成人民币兑换美元潮,那会要了银行的小命。这是政府绝对不能容忍的。
为了防止断供潮,为了防止通胀,为了防止资本流出。这才是此次楼市调控的真实用意。但调控后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必然减少,到时候通过物业税弥补就行了。
目的就是将楼市获利的资金给关起来。然后通过物业税什么的慢慢收割就行了。据最近消息,房产税,或者物业税可能5月份很快就会出台。
二、价格高涨,因为需求存在。
面对一路上扬的房价,几乎所有针砭房地产业的经济学者和所有期望房价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开发商,在这一“需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学原理上达成了共识。由于房价完全由供求决定,我国的高房价只能说明一点,和股市暴涨的原因一样,中国人太有钱了!市场经济下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标准的买方市场,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是需求者,也只有需求者,给了房地产商很大的利润空间,给了政府丰厚的土地出让金,是他们自己拉高了房价。
“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上百年时间。纽约和香港这些大都市都曾经经历过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大工地的飞速发展时代。如今,北京上海也进入了一个建筑时代。这跟人的青春期一样。”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笃定地预测北京的未来。在他办公室的落地窗外,拔地而起的密集高楼,似乎为他的话做着注解。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也认为城市化进程将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到2010年,我国需要将1.06亿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而到202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3.25亿。而若以人均20平米的住房面积计算,仅住宅届时就需要65亿平米以上。
但这两位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所说的需求,更多属于社会学范畴。原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陆磊将这种需求称之为“需求幻象”真正决定房地产需求的依据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2000年以来,住宅销售额增长普遍地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在差距最小的2002年,住宅销售额仍高于居民收入增长9.7个百分点;在差距最大的2000年,达到了45.5个百分点。
“目前房地产业的需求是一种泡沫式的,一种为了投机而进行着的需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说。支撑着这种需求的资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各类游资,一是银行贷款。
以重庆房地产市场为例。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的诱人利润吸引了跨境资金纷至沓来。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显示,前6个月,从境外流入重庆房地产业的资金达1亿2785万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1.1倍。大量游资的进入,使这座西南城市今年一季度房价的涨幅达到14.5%。
三、银行贷款也助了房价一臂之力。
虽然121号文件在资金上卡住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咽喉,但在个人房贷上没有新的限制,这算是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流不息网开一面。来自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45.11亿元,增幅达20%。在土地不会贬值的预期下,大量银行资金通过个人贷款形式进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
四、房价节节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成本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概有29万亩土地是通过招拍挂成交的,它的价格是协议出让价格的6~8倍。另一位学者得出了相同的观点:土地购置价的上涨,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分析认为,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楼盘价格会上升0.78个百分点。这远远高出了信贷注入对房价推动的边际效应
以上是我大致了解的房价过高的原因
金融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总之,在金融学的学习和考研的事情上,还是韩老先生的一句古话说的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考虑清楚,多加勤奋,自然成功。篇三:金融学心得 学习金融专业心得
以学期了,但是我对金融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虽然有专业导论这门课,但是从课堂上还是不能理解金融到底是什么。
每次上专业导论,老师总是给我们将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虽然听的不是很懂,但老师要求我们听听就行了,但有时候仔细听感觉金融学专业导论这门课对我们的专业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虽然是学金融专业的,但以前从没涉及过着方面的知识,所以感觉不到金融到底是什么,总是对金融不感兴趣。每次上金融学专业导论课,都能在课堂上了解一点金融方面的知识,虽然是很浅显的金融知识,但至少填补了金融方面的空白,感觉专业导论就是带着我们去学金融这个专业的,一步一步的引领着我们去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从易到难。所以专业导论每次都期望有所收获。
比喻,说到金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感觉银行就属于金融方面的。但是从专业导论这门课中我了解到保险行业,证券交易,风险投资之类的都属于金融。这虽然只是小小的金融知识,但是至少增加了我对金融的了解,对我学习的专业是很有帮组的。
当初报金融这门专业真的是一点也不了解金融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实现在对金融门专业还不是感兴趣,也许是以前学理的原因,上文科类的课真是很迷茫。这一学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还有思修着两门课后,我更加迷茫了,感觉真的是搞不懂这门专业到底是什么。所以上专业导论的时候我希望从课堂上了解更多关于金融的知识。可能是以前从没看过金融方面之类书的原因,虽然听课了,但还是对许金融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有时候上专业导论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走神了,想到了自己一窍不通的金融专业,想到了以后到底要从事什么工作,变得更加迷茫了。这学期浪费了很多时间,到现在学期结束,我这点少的可怜的金融方面的知识还是从专业导论课上学到的,所以感觉专业导论这门课对我们的作用很大。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但至少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我上专业导论这门课的收获。
上专业导论的事我们院的院长,她说的一些话让我感触很深。比喻,她教导我们学金融的就要堂堂正正,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件事,以后我们会在金融方面从事各种工作,但最重要的就是诚实、负责。由此我感觉,学习金融这门专业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从事金融方面的就得有一种诚实,公正的品质,从我们学习这门专业就必须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学习金融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培养这方面的专业素质,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别人服务。
虽然对金融方面了解的还很浅显,但我相信同过努力,一定会学号金融这门课的。篇二:金融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金融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化工学院 XX 201200000000 在金融前沿讲座的课堂上,老师曾说过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走向,并且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知识。
最近,社会上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评论多了起来,银监会也开了旁听会,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从网络上看了一起好年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首届湖北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一起好周年感恩会上的发言,结合自己结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也谈谈感想。
我始终感觉,传统金融的本质是解决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就是一个风险的配置机构。那么互联网优势在哪儿呢?在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不确定性,其结果就是预测人们的行为偏好,以及描述未来,如果真的做到这点,以配置风险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最终替代金融服务,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可怕之处。也就是一般而言的,传统的金融如果不去改变自己,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就会倒逼传统金融去改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结果何时发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平台老板跑路,自融圈钱,假标泛滥,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这些现象也不十发生,几亿,十几亿的资金在维权之中,投资者苦不堪言,这个现象也是暂时不能回避的,但另一方面,在前进中去修正,在发展中改进,这个主基调不会改变,企业需要资金,投资人投资无法实现多元化,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而互联网金融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手段和发展方向。我们相信,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透明,随着监管手段的慢慢见效,互联网的前进道路是越来越宽广的,我们投资人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年会上茅老的精辟分析与论述,让冬日里的投资人见到了春日的阳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期待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早日到来。
我心目中的平台应该象茅老说的那样,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起敢于发展,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正确理念,在管理上更上一台阶,克服短视现象,以运营为基础,与时代接轨,与互联网最新技术接轨,多听投资人的心声,力求平稳发展,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的投资人。篇三:金融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排,我有幸于今年xx月xx日至
xx月xx日在xx大学参加“xxx区新型金融机构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示范班”。短短五天的紧
张培训的确令我获益匪浅。首先,增长了自身知识,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本次培训主要安排了九个方面的讲题,既包括有具体业务知识,像“金融风险管理”,也包括有宏观方面课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企业文化与执行力”、“宏观经济形势”,党建工作的知识,像“做好新形势下非公企
业党建公司”、“党性修养及党员管理”,还包括有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内容,如“关于当前金融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网络时代金融企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等等,担
任授课人员既有中央领导,也有教授学者,他们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从方方面面帮
助我们增长了见识。有些领导、学者还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合盘托出,如此近
距离聆听业界权威们的耐心细致讲解,我觉得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从事金融工作的管理人员
真的是非常难得、非常宝贵。众所周知,当前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自身工作中所面
临的知识更新频度更快、任务要求更高,此种形势下,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的知识养分,对 于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改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促使我们在现实挑战面前游刃有余地做好本职
工作,尽管说有些杯水车薪,但无疑是雪中送炭,益处多多。其次,加强了同行交流,汲取了有益经验。本次培训,还穿插了座谈讨论、工作经验交流环节,这为我们学员相
互之间沟通了解、取长补短创造了契机。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分别来自xxxx区各家新型金
融机构,虽然说我们大家都在同地区工作,但毕竟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工作认识上每
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工作开展上不同单位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事实也确实证明
了这一点,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如何开展公司业务和高效做好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和
了解。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此次培训不仅为我们新型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搭建起了一个学习知
识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打通了一个彼此交流实践经验、共同促进新型金融机构稳步发展的
有益通道。
其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
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时让我对党建、党性及党员管理与
发展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实现业主认可、员工认知、党员认同的
目标,做到有为有位,就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
织更好发挥作用的运作机制,把企业优秀党员培养推荐成为企业管理干部,实行党组织与董
事会、经理等企业决策机构交叉任职,提高党员在企业决策层中的比例,增强党组织参与决
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可行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党组织和企业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
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在这次授课中,让我明白了党性的修养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和追求;
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勤政务实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创造经
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任何时候都要敢于担当,勇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时刻
做到清正廉洁,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让我懂得党员的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
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党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通过参加党委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业
务培训,学习掌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和有关党员发展工作的精神等业务知识,针对新
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探讨新方法,切实提高做好新形
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再次,有利于把握工作方向,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和解决难点问题。无论是在课堂的授课
中,还是学员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普遍提到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新型金融
机构也面临着各种形式的风险考验,国有各大银行一直是金融界的主力军,“民间借贷”问题
对金融从业者感触较多,当周边一些企业老板经营出现风险,资金链断裂往往涉及银行贷款,由于“民间借贷”现象已成为社会经济循环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旦出现风险,必将引发
连锁反应另外再加上“民间借贷”缺乏机制约束、信息不透明、相关法律制度空白等因素对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风险防控带来很大的考验。因此在我们调查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同时,类
似于“民间借贷”的这种隐形负债必须作为贷款调查的重点,在此方面,传统调查方式显然
已不适应我们针对此类风险的风险防范要求,必须要进行风险防控手段的创新,才能有效防
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收获了友谊。使我有缘领略领导、学者们的风采,不只是学识上的风采,更兼职
业道德、人格方面的魅力。比如像授课的专家学者,虽说他们身居一定地位,但他们非常平
易近人,上课前后会非常恭敬地向在座学员鞠躬致敬,而且循循善诱,近几个小时讲课时间
一直富有激情的给学员们授课,力图给学员们讲解更多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和对党的理解等。
在他们讲解中所透露出的对于学习、研究的孜孜以求精神也极大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这些
方面,虽然不是具体的理论知识但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会对我们今后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难忘的五天培训时间转瞬即逝在此由衷地感谢自治区党委
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为我们新型金融机构党组织素质提升提供了宝贵时机,感
谢xx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周到的服务、无微不至的关心,也希望与此类型的培训班能长期
举办下去,并越办越好。篇二:金融学学习心得体会 《金融学》课程感悟
2008级汽车工程系
车辆x班
xx 学完《金融学》这门课程。对金融学的大致范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包括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银行、证券、投资、保险、期货等 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学了大半学期的金融学,不能说对金融这方面掌握渗透,老师在课上所授予的也只是让
学生大致地了解。当初报这门课程主要是想多学一点关于炒股的知识,但是接触了这门课程
才知道,金融学包含的领域远超这些。对与中国的楼市,老师在课上也讲了不少,下面就金融所涉及的领域结合网络上的一些
资料对中国楼市普遍偏高的情况分析一下
一,炒房者推高楼价
最近的楼市行情来看,明显是炒房者推高出货我国的房价无疑是被买上去的,但实际上是被一部分人买上去的。相对于买不起房子的
弱势群体而言,社会上存在着拥有两套、三套甚至更多套房子的“优势群体”,自己拉高房
价的购房者就是这一部分优势群体。
1、炒房团胜利大逃亡,从楼市上赚取大量利润的资本,必然进入生活用品领域。炒作
农产品什么的。对通胀是个巨大的推动,而恶性通胀会造成社会动荡。这是政府绝对不能忍
受的。
2、在人民币对内不断贬值的情况下,从楼市上赚取大量利润的资本,在股市不能上涨的情况下,只剩下一个保值渠道了,那就是换成美元。因为美元在不断上涨啊。这样必然消耗外汇储备。在政府时时刻刻担心热钱流出的情况下,大量资本从人民币流向美元会造成民间资本的示范作用,一旦形成潮流。形成人民币兑换美
元潮,那会要了银行的小命。这是政府绝对不能容忍的。为了防止断供潮,为了防止通胀,为了防止资本流出。这才是此次楼市调控的真实用意。
但调控后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必然减少,到时候通过物业税弥补就行了。目的就是将楼市获利的资金给关起来。然后通过物业税什么的慢慢收割就行了。据最近
消息,房产税,或者物业税可能5月份很快就会出台。
二、价格高涨,因为需求存在。面对一路上扬的房价,几乎所有针砭房地产业的经济学者和所有期望房价芝麻开花节节
高的开发商,在这一“需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学原理上达成了共识。由于房价完全由供求决
定,我国的高房价只能说明一点,和股市暴涨的原因一样,中国人太有钱了!市场经济
下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标准的买方市场,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是需求者,也只有需求者,给了房地产商很大的利润空间,给了政府丰厚的土地出让金,是他们自己拉高了房价。
“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上百年时间。纽约和香港这些大都市都曾经经历过整个城市成为
一个大工地的飞速发展时代。如今,北京上海也进入了一个建筑时代。这跟人的青春期一样。”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笃定地预测北京的未来。在他办公室的落地窗外,拔地而起
的密集高楼,似乎为
他的话做着注解。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也认为城市化进程将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到2010年,我国需要
将1.06亿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而到202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3.25亿。而若以人均20 平米的住房面积计算,仅住宅届时就需要65亿平米以上。
但这两位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所说的需求,更多属于社会学范畴。原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陆
磊将这种需求称之为“需求幻象”真正决定房地产需求的依据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
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2000年以来,住宅销售额增长普遍地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
储蓄余额增长。在差距最小的2002年,住宅销售额仍高于居民收入增长9.7个百分点;在差
距最大的2000年,达到了45.5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业的需求是一种泡沫式的,一种为了投机而进行着的需求。”中国社科院金
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说。支撑着这种需求的资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各类游资,一是银行贷款。
以重庆房地产市场为例。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的诱人利润吸引了跨境资金纷至沓
来。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显示,前6个月,从境外流入重庆房
地产业的资金达1亿2785万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1.1倍。大量游资的进入,使这座西南城
市今年一季度房价的涨幅达到14.5%。
三、银行贷款也助了房价一臂之力。
虽然121号文件在资金上卡住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咽喉,但在个人房贷上没有新的限制,这算是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流不息网开一面。来自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
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45.11亿元,增幅达20%。在土地不会贬值的预期下,大量银行资金通
过个人贷款形式进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
四、房价节节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成本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概有29万亩土地是通过招拍挂成交的,它的价格是协议出让价
格的6~8倍。另一位学者得出了相同的观点:土地购置价的上涨,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一个主
要原因。他分析认为,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楼盘价格会上升0.78个百分点。这远远
高出了信贷注入对房价推动的边际效应 以上是我大致了解的房价过高的原因
金融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
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
毕业,甚至要海归。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总之,在金融学的学习和考研的事情
上,还是韩老先生的一句古话说的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考虑清楚,多加勤奋,自然成功。篇三:经济金融干部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经济金融干部专题培训学习心得惠云召
2014年11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经济金融干部专题培训”,培训期间,我根据
课程安排,参加了20多个专题的学习,并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参观了三处经济建设实体教
学场所,这些都对我个人在日后工作成长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笔 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
本次培训涉及了多个职能领域和多学科知识,即有宏观的理论指导,也有微观的案例分
析,且在日常教学中,各位授课老师还有针对性的讲解了一些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
的热点问题,担任授课的老师均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区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
期,此次培训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使我在从事本职工作时能游刃有余。
二、加强互动交流,汲取了宝贵经验
本次培训把教与学的互动、学员与学员的交流纳入了培训学习环节,使我能够结合本职
工作与其他区市县各部门工作的同志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通过与老师及其他学员的交
流和沟通,对于相同的问题,会得到不同的有益见解,这些都有助于我在今后工作中更加精
益求精,积极创新。从学习互动这个层面出发,本次培训,不仅为我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一
个知识学习的平台,更为我打通了一个彼此有效交流、共同促进创新、共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有益通道。
三、补充了金融知识,提升了指导实践、预防风险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类似于“民间借贷”、“货币流通”、“金融风险调控”、“失业保
险设计”等问题,无论在课堂听讲中,还是在课后交流中,每次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更
多的见解,这使我在日后工作中有了多种思考的角度,即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等部分问题,以
为群众服务为宗旨解决部分问题,以科学发展去规划部分发展性问题。总之,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碳,不但使我能近距离聆听各行各业专家的
教诲,便为我在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篇四:金融学心得
安徽建筑大学10土木学院测绘工程(2)班
金融学课程学习体会
经过在校时间对金融学课程的学习,我深刻感觉到金融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是我们生活处处都会用到的知识。尤其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均需要通过学习《当代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学习《当代
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经济类各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统帅性的基础
理论课,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和“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
课程”之一,是金融、财政、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金融学的基础知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
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使我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 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
掌握,并且深刻的掌握了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出我们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将来的工作当中
面临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深一步的了解,以便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二)提高了我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这门课程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
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
合,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金融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
机整体。货币、信用、金融机构是金融学的基本支柱。金融市场是金融要素的活动空间。金
融总量与调控监管涉及金融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开放经济条
件下国际金融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关系。总之,金融学的知识让我体会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处理所出现
的事件,使我深深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远程开放教育应运而生。通过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促使我的学习观念有了很大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走向21世纪的中国金融科学 世纪前夜话金融,就应该考虑走向21世纪的中国金融科学。任何科学都有其发展的阶
段性,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或者说会打上所处时代的烙印。我们需要揭发其发展趋势。但科
学又是一个发展过程,是滚动式向前发展的,我们只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而我们也有条件去
做的事情。我们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全社会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的
金融科学水平,急需建立的是面向21世纪的鳔胶完整的金融科学体系。首先遇到的就是关于金融学科的定位问题。目前理论界一般将经济学作为一级学科,据
此,金融学就是二级学科。按照钱学森同志的见解,金融学是同政治经济学并列的一级学科,那它下面就是二、三、四级等等。为此,就要回顾一番,追根究底。
一是,金融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多年来一直就是模糊不清的问题。一些人承认它是一门
科学,但很少或没有人把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只研究金融学下属分支课
题,而对它的学科整体,如:它的内容、特点、结构和规律,它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与其他
学科的关系等等,没有或很少研究。似乎有点舍本求末之嫌。一些人同样研究金融领域理论 与实践问题,但不承认或无视金融学这样一门科学。突出的矛盾,表现在一些高等院校,金
融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讲的是金融科学内容,教材却是货币银行学。现有货币银行学教材上
百部,内容却未超出金融学的范畴。二是,要看中国金融学科的演变。从不同时期看:
1、解放前,货币银行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门学问,随着现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进入,也传入中国。
2、解放初期,金融学或金融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而正是提出。1950年中国金融
学会的成立,是重要标志。但一些主要院校仍以货币银行学进行教学,从苏联引进了黄皮书
“资本主义货币流通与信用”,“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与信用”等教材。
3、六七十年代,受“左”的思潮影响,金融理论研究被设置种种禁区,研究活动几乎中
断。
4、七十年代末期以后,金融理论研究逐渐恢复,突破各种禁区,学会恢复
活动。院校教学在内容上趋于一致,合流(虽然仍为货币银行学),金融科学作为一个新
兴的学科独立出来。
5、八十年代中期,钱学森等学者提出“金融经济学”的概念。认为金融学是技术理论科
学,金融经济学是基础理论科学,是与政治经济学、生产经济学并列的综合性社会性的金融
学科。当然,这些研究还在进行之中,但很难说金融科学体系是否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
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