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非均衡环境论文

时间:2019-05-12 22:5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改革非均衡环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改革非均衡环境论文》。

第一篇:金融改革非均衡环境论文

内容摘要:自2001年以来全球的经济不平衡开始加剧,导致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率偏离了均衡路径。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金融市场改革的思考:究竟是遵循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实施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进行金融改革,必须清楚的分析和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本文主要从内部非均衡的角度分析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我国金融深化开放、走出国门参与竞争的大好契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凯恩斯主义

我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任何经济体系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都会发生不均衡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均衡应当能够自动得到调整,中长期会趋向均衡。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非均衡形态,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范围极广,提高了发展成本,降低了增长效益,限制了未来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内部非均衡现象

我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一方面,有各国工业化、现代化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能源紧张、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有转轨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例如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银行不良资产率高、金融体系薄弱等。

(一)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需求波动剧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出现疲软,投资需求大起大落,存货增加过多,工业产销率经常低于96%的水平。对外贸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2.就业形势恶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日渐萎缩,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与日俱增。从1996年到2007年,非农就业在全部就业中的比重一直停留在50%左右。这意味着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作为总体,连续多年没有额外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目前经济现状更加加剧了这种现象。

3.收入分配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分化,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距离,城市特殊困难人群规模也出现增加的势头。

4.资本相对过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投资率低于储蓄率的现象,目前由于我国的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进展落后,使得老百姓不愿花钱消费,银行的储蓄不断攀升。

(二)远离常态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市场总值和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的人均值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范围。而如果观察一些综合性发展指标,例如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我国都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将中国经济与其它国家进行结构比较,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差异。

1.产出构成。在全部GDp中,我国的三次产业比例是15:52:33;低收入国家是23:32:45,中等收入国家是10:38:52,世界平均是5:31:64。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与国际上不完全可比,服务业产值的低估可能较为严重,但是即使考虑这个因素,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也显然过高。

2.就业构成。据统计,2005年我国的三次产业就业分布为49.1:21.6:29.3。其它国家的普遍规律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第二产业的2-3倍。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东欧国家,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高一些,但是第三产业比重也明显高于我国。因此,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支出结构。近些年来,我国GDp组成中,家庭消费支出占47%,政府消费占12%,资本形成将近40%,而世界平均为61:17:22。其中,低收入国家为70:11:20;中等收入国家为59:15:25。这说明,国内储蓄正对外转移。

4.资本结构。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和存货增加两个部分。我国的存货比重畸高,20世纪90年代经常持续在资本形成中约占10%左右,约相当于GDp的3%。

5.城乡结构。2003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0.5%。世界平均水平已将近50%。如果仅就人口聚集程度和非农就业比重两项指标来看,我国的城市化率估计早已超过50%,因为现在有数以万计的农村和集镇已经实现了非农产业化,且聚集人口超过2500人的规模。但是,其它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变,生活方式与城市相比差别较大。

6.地区结构。尽管目前某些中西部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东部省市,但是从总体上看,并没有改变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GDp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投资迅猛增长,又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目前沿海12省市的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为41.3%,在GDp中所占比例为68.7%。一个国家高速增长20多年后仍然没有出现地区之间趋向平衡的调整,实在令人费解。

我国经济内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特殊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过去,又不同于国外,但都有所继承和学习的新的增长方式。由于采取“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总政策,政府和市场共同导向,农村和城市一起推动,数量和质量目标并列,工业化、信息化都加快了步伐。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鼓励外贸外资和引进技术、管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从这里也能够看到过去我们倡导的一些发展方针的遗留,例如放权让利,调动地方积极性,大中小并举,土洋结合,农村办工业等。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过剩的状态。特别是出现了工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高附加值产业缺乏。除了有相当大比例的技术设备需要进口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制造业在开拓市场、引导需求、创造新产品方面能力十分薄弱。毫无疑问,资源配置是严重不均衡的。

(二)内在体制和政策因素是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增长偏离均衡状态,既有内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的原因。从国际来看,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由于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制造业被迅速纳入世界产业链之中,中国经济以一种特殊的“加工厂”或“生产车间”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工业的超高速增长及加工业比重畸高,沿海地区经济与内地联系相对减弱,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不断趋高等,都与此有直接关系。从国内来看,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也必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到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非均衡发展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各方面人才、经验和知识的缺乏。但是,总的来说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国内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因素。

1.政府主导经济。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开启,是以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标志。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投资和经营决策与市场真实情况相差甚远;成本约束机制不健全;风险无人承担;持续地侵蚀和破坏市场。2.要素市场滞后。我国要素市场最近十年来的发展,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都远不如预期,许多方面停留在“双轨制”上。与国外相比已远远落后。要素市场的开放,无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慎重考虑。但是过度担心资本市场出现混乱,那么就会不断加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在要素市场没有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就很难实现,而且行政低效率与部分官员腐败也与此有关系。

3.激励机制扭曲。地区发展的衡量和考核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使用产值指标和财政收入指标。新的以分税制为主体的财政体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中央对地方的一般转移支付能力提高十分缓慢,这进一步刺激了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对于产值、价格、销售额、增长率等指标较为重视,而对于产品创新、品牌意识及市场开拓能力兴趣不足。

4.城乡二元制度。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所谓“二元结构”,是指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我国的情况是,不仅城乡经济存在差别,更特别的是,城乡社会结构、城乡居民的权利义务也被二元化,而且由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和政策固定下来。

5.涉外经济优先。对外开放不仅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体制改革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除了公开的优惠之外,金融、外汇、外贸、外资方面的政策,事实上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巨大的隐性好处。涉外经济部门渐渐与国内经济部门相对分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形成了自我循环或与国外经济联系更紧密的格局。目前,外贸进出口中一半以上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一半以上由外商投资企业创造。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绝大部分都只限于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经济中的其它企业关联很少。实际上又是另一种形态的“二元结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改革首先面临着内部的非均衡问题,再加上目前金融危机的深化和经济危机的凸显,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由调节是不能解决目前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有效地实施金融深化改革。目前随着外需的不足,着手解决内需的不足是第一位的。从目前世界各国对这次金融、经济危机救援行动来看,无论是国家单独注资还是联合救援都进行了国家干预。在这场危机中,各国保增长保就业,将成为未来宏观政策的主线,在此情况下,全球性的新宏观金融稳定框架将是以调整不均衡的方式进行。我国国内的发展也应以先从调整内部的这种不均衡做起。

我国应该切实扩大内需。目前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刺激内需。但是是刺激全民的需求还是刺激局部领域的需求?部分行业的需求带动不起整个国家的需求。从目前的投资计划来看,国家主要对基础行业进行了投资,但是考虑到投资的传递效应以及居民的消费结构,本文认为首先先理顺结构、进而科学投资,为我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铺好道路是涉及我国长期发展的问题。

第二篇: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摘要: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最终在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随后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指出改革的十二项任务进而解决这一问题。一年多后的今天,改革的成果究竟怎样呢?本文从改革的背景,原因,举措入手,着重关注改革的成果及不足,进而得出金融改革的前进方向以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村镇银行、利率市场化

一、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凭借着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使温州的民营经济越发壮大,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骄人成绩。

温州是我国较先进行金融改革的城市,而且它也创造出很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1980 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一举摘除了26年亏损的帽子,取得了明显成效。随后 1987年温州就被全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认为利率改革试点城市。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1986 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以及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等。在这三十年间,温州在经济上取得的硕果累累。

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整体经济虽受影响较小,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从2011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利贷崩溃、担保公司链条断裂的现象。此番民间金融链条崩溃蔓延面积广泛,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温州也难逃民间资本崩盘这股飓风之中。这时候便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以解决“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民间借贷**”、“民间资本外投”等等问题。

2011年,这些关键词都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相关联,温州成为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地方。民企老板集中跑路现象,不仅制造了大量呆坏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令维系巨额民间借贷的信用体系濒临破产。如果民间借贷这扇门再被关上,其他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也将面临拆借无门的困境。而且温州的民间借贷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规范。有关专家指出,对民间资本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与约束,因此存在包括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想办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一个解决办法。与民间资本庞大无门相矛盾的是温州民营企业对资金之急需和民间信用风险之高。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从2011年下半年起,遭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十分充足,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却融资困难、借贷无门,使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凸显。

在上面一系列背景下的催化下,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6

二、温州金融改革的原因

从2011年年初开始,温州老板或大量外逃,或跳楼自杀,温州金融市场乱象频生,这些老板之所以如此,归根究底是因为企业资金融通出现困难。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宣告破产。温州模式究竟为什么会宣告破产?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一方面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企业的出口受到极大的抑制;但在国内,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增加需求,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前期政府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人民币对内贬值,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而后国家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政策,“温州模式”一直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中小企业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从正规的信贷机构获得贷款较为困难,只能够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极大的繁荣了高利贷市场。但是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低,往往不足以偿还高利贷,所以将高利贷比作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毫不为过。而高利贷市场的繁荣大大激发了温州人民投身高利贷的热情,甚至是一些实体经济企业也抽取自有生产发展资金进行高利贷的运作,直接导致了其资金运行不健康,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温州市人行在2010年民间借贷问卷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800亿元,其中企业民间借款160亿元、个人民间借款470亿元、融资中介借贷170亿元。在被温州市人行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数量比企业多;从企业看,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1家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则有60%左右的企业参与其中,小企业参与度明显更高。

另一方面,温州民间资本在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之后,从1998年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在外地有160万温州人,购置多处房产的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温州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而业界广泛认同的是,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2012年8月13日,多位温州炒房者、房产人士认为,之前十多年叱咤全国市场的“温州炒房团”,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有可能全军覆没。以温州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过高比例融资的财务成本,温州炒房者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这毫无疑问,对于温州经济是雪上加霜。

单单从以上两点来看,温州出现债务危机就不足为奇了,人们的投机心理严重,大量的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得不到可靠合理资金的支持,融资困难,面对内外压力,资金链断裂,温州模式自然难以为继。

三、温州金融改革的进展

(一)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决定同意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主要任务十二项:

1、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3、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4、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5、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6、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7、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8、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9、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11、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12、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这是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市按照批复的总体方案,围绕解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着力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推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11月22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方案》,浙江省政府对应制订了“省12条”具体实施方案。“省12条”具体方案的实施原则是“三坚持”: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坚持创新为要、监管先行;坚持上下联动、项目运作。“省12条”提出了一系列组织保障措施,其中,浙江省政府要求省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下放相关审批权限,在机构设立审批及项目报批过程中给予支持。研究成立温州金融研究院。大力推进金融集聚区总部大楼建设,2015年前初步形成规模。

(二)全面启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12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改革发展金融信贷惠农体系、金融支付便民体系和农村保险支农体系。其中,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一大亮点。推进“三位一体”(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村互助体系建设,首批20家农村资金互助会获准筹建,即将开业运营。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挂牌,为农村农民(集体)房屋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涉农”产权提供流转交易服务。率全省之先在农村地区启动手机支付试点。

(三)编制发布“温州指数”

2012年12月7日,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首次发布。设立涵盖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在内的7大类350个监测点,定

期发布分平台、分期限和分方式的融资利率指数,包括民间借贷利率指数和每周综合利率指数趋势图,以达到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利率

(四)信用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重点领域诚信建设。首创将征信系统进驻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把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延伸到金融机构之外。加快开发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推动征信系统与民间金融监管对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五)强势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产品创新

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需求。推出“增信式”、“分段式”和“年审制循环贷款”等信贷创新,延长信贷实际使用期限,降低担保链和资金链风险。推广信用贷款,完成382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全年中型以下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近2/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50%。房产顺位抵押业务开闸,完成顺位抵押74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在全市银行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六)2013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新要求

2013年3月8日,朱从玖副省长一行在温州召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听取温州市政府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就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提出意见。指出2013年的具体工作:发行市政债,设立证券公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发行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金融服务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商业银行风险定价,征信体系建设,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农村资金互助会,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大额可转让存单,出台监管指引。

四、温州金融改革的不足与反思

(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不足,金融改革埋有隐患。

此次金融改革是在温州资金断链,出现大量企业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推出的,也意味着温州地区能够支撑起金融改革的实际经济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温州历来发展的是一些低端制造业,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饱和以及需求下降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这是温州金融乱象的根本所在。想要跳过这些实体经济问题,谋求金融改革发展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温州金融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不能够拉动实体经济增长,那么金融改革的后果可能是金融泡沫膨胀、产业空心化出现,不能够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悖于改革初衷。

温州市十大工业行业生产情况(图1)

注意与本地经济优势相结合,引导金融改革方向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产业空心化。温州金融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启示就在于金融改革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在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业领域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改革。目前温州金融改革中最困难的地方也正在此。民间金融乱象在温州存在时间较长,在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遭遇恶化,如果不能重新建立实体经济增长点,金融改革中一旦出现产业空心化,全民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后果可能更为严重。为此各地金融改革一定需要综合考虑地方优势,找准政策着力点,例如温州金融改革中的村镇银行,才能够实现金融改革的有效突破,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

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谈了很多年,各界人士中的呼声也很高。这场金融改革,若缺乏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便不能称之为彻底的改革。中央实施的管制利率,大大低于市场利率,直接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即使民营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银行资金也爱莫能助。另一方面,人民币存款的上限管制,给人民带来的是“负利率”。与存银行相比,人们更愿意把钱以高利贷的形式,贷给缺钱的中小企业,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币利率管制加剧了高利贷的泛滥,把一些寻资金无门的企业逼上了绝路。2011年温州一些“跑路”的老板,正是被高利贷所逼迫。而且,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一定会持续上升。如果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充足,民间借贷为了获得生存空间,未必会坚持高利息,这将为国有银行和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开放,才能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并达到一个合理的利率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更多中小企业老板不再“跑路”。

五、温州金融改革的意义与前景

总的来说温州金融改革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起航。标志着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开始。改革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在改的初始依然存在许多的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改革是必须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只有一

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好改革之路。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放宽程度将会不断扩大,民间资本的发挥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金融体系必将日益完善,原有的金融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现状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而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此次全国金融改革先锋,它的成果和经验必将被全国所吸收并学习。

参考文献:

[1]汪占熬, 陈小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启示[M].武汉金融,2012(8)

[2]周德文:温州金融改革一周年反思.[N].金融时报.,201

3[3]巴曙松:《从制度变迁看温州金融改革》,《中国金融》,2012年,第9期.

[4]韦丽云: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与民间资本利用 [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04):35-38

[5]周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从浙江温州金融**看中小企业融资[J],特别关注.2012(01):12-14

[6]施镇海:《浅析温州金融改革》,《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2012(10)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简述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

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过程,道路可谓是艰难曲折、几经变迁。从创办之初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的农村合作金融,继而转交给农业银行管理,实际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营业所,到199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农村信用社进行体制改革,和农业银行脱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是此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此次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中央的目的就是立志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规范的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支农投入明显增加,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逐渐好转,金融监管得到加强,金融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此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信用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没有从体制上使农村信用社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农村信用社无论在自身建设,还是在适应为“三农”服务要求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畅,管理职能和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历史包袱沉重,信贷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风险仍然很大;亏损严重,财务风险突出;定位不清,为“三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偏离;决算渠道不畅,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低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和组织制度的改造,必须认可农村信用社趋利经营的必然性,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将农村信用社建成以效益为中心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即是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联社改造成股份制银行及一级法人,将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实行一级核算。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之后按照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努力树立“社区金融便利站”的形象,以个人贷款缓解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燃眉之急为突破口,优化对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全面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已经迫在眉睫。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精神,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

1.按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

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转换内部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逐步建立产权清晰的农村信用社,不仅有利于管理和监管,更有利于风险的分散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应突破合作制的固有观念,建立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模式下的产权管理制度。产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晰责权利,构建完善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2.把握方向,科学定位,服务“三农”。

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组织,把支农服务放到支持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高度抓到实处。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增加职工收入、扩大机构影响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体现办社宗旨,密切与入股社员的联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认真做好支农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业务的不断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支农服务条件,以满足“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的兴旺与衰败的经验教训表明,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必然选择。

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上,仍然应进一步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深入持久地开展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的活动,合理调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限额和发放范围,加大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3.畅通汇路,广开服务渠道。

要解决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既需要运用先进科学手段,加快电子化建设,解决好汇兑、结算问题,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一级管理组织来牵头组织实施。

增强服务创利意识,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服务收入。现代金融活动中,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

务一起,都是银行业不可或缺的。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周转快、盈利高、风险小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己网点多、涉及面广、人员多、人力成本低、社会关系宽的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4.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策支持,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金融活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地方性质金融机构,对于支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方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转变行政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促进其稳健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支农能力

5.加强监管力度,落实内控制度,化解金融风险。

要提高资产质量,就是要靠强有力的监管、有效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做好信贷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审贷分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发放好每一笔贷款,并加强稽核监督,科学管理每个贷款环节,对贷款操作的合规性、手续的合法性、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建立严密地会计控制系统,开展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严格坚持会计控制系统规范化原则。同时要加强会计监督制约能力,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6.以人为本,增强人才资源意识。

农村信用社应重视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使科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因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要紧跟潮流的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竞争力,就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农村信用社有无合理的激励科技人员机制,对于其业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打破旧的人事制度,深化竞争机制改革,以经营机制中的选择机制和动力机制作为切入点,释放并激发员工活力。进一步落实能进能出的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干部的任用上,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积极推行考试考核、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群众评议、岗位轮换和末位淘汰等制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

总之农村信用社的出路就是进行改革,而其改革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道路还任重道远,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摸着石头过河”,使农村信用社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我国全民奔小康做出新的贡献,也使自己在支持“三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第四篇:金融论文

呼伦贝尔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阶段考试论文

题目关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论文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 杨波

塔娜 学号 20111517172011级会计学专业本科3班

关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论文

作者:塔娜

摘 要: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风险的事后补偿等。为了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发卡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在风险发生后能保证发卡机构稳键经营,发卡机构应在分析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实现发卡机构经营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 ;风险由来; ;经济分析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用卡风险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

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行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去弥补的,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信用卡风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发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还是在风险发生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

1.我们知道,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所造成的。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2.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是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风险的发生大大增加银行经营的成本,从而影响银行利润的增加。

3.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维护银行自身形象,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达到最佳社会效益。

4.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也是维护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利益的需要。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另一大原因是由于特约商户的违章操作、疏忽大意以及持卡人没有按规定使用信用卡等所造成的。

三、信用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达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发卡行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代价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其执行成本、机会成本、声誉成本及风险成本等方面。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

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也就是说,发卡机构在对从事该项业务可

能因风险而引起的损失及冒这种风险可获得的利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利益小于损失,则设法避免。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风险处理方法。如在信用卡申领过程中,由于发卡机构难以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作全面的调查或不能确信申请人所提供的情况的真实性,为避免以后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拒绝授予该申请人信用卡的行为就属于风险回避。

2. 风险预防

预防策略是指信用卡风险尚未发生时,发卡机构事先采取的一定的防备性措施以减少或降低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策略与回避策略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策略,由银行主动通过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和损失规模。当前风险防范的手段大体有对持卡人风险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防范、发卡机构内部风险防范以及对利用信用卡诈骗的风险防范等。

在实践中,银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很多,如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对持卡人用卡知识的指导、加强对透支和挂失止付工作的管理等等。这里仅对透支和挂失止付管理进行具体分析。

1)透支风险管理。“信用卡透支实质上是发卡行发放的一种贷款,但是与其他贷款不同,它一般是在支付结算与授权过程中形成和发现的。”信用卡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善意透支是正常透支,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并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恶意透支造成的损失直接构成信用卡业务成本。特别是我国电子化手段发展滞后,止付名单传递速度慢,自动授权设备不完善,加上业务管理部门管理的漏洞、特约商户审单不严等原因,恶意透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但是,透支业务的开展是有利于发卡行的,纵然透支风险确实存在。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取消客户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合理透支与恶意透支。

2)挂失止付的风险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在信用卡业务中因持卡人信用卡遗失、被盗、恶意透支以及违反信用卡章程等,由发卡行实施的,为保护持卡人及发卡行自身利益的行为。止付可以提高发卡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有效降低信

用卡风险。实践中容易出现纠纷的是挂失时间的确定以及挂失止付后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

3.风险的分散转移。分散转移方法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发卡行通过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业务手段将自己所面临的信用卡风险分散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一种策略。风险转移的对象一般是保证人、持卡人和保险公司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出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的分散转移必须要以有人承担为条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分散转移应该是正当合法的。

参考文献

[1]上海银行卡产业发展提速[N],上海:《文汇报》2003年4月15日第14版。

[2]卫容之:上海百亿打造银行卡产业[N],上海:《国际金融报》2003年3月26日第5版。

[3]单惟婷: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案例[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03页。

[4]吴腾华、吕福来: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5]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6]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7]姜丽勇:信用卡挂失的风险责任[S],北京: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院》第26期。

[8]转引自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法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9]郑顺炎:如何确定信用卡担保责任的范围——评一起信用卡透支欠款纠纷案

[S],北京: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庭》第10期。

[10]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55页

第五篇:金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

【摘要】商业银行会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银行的各项资金往来业务进行核算,并以此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它和一般的会计核算内容大体相同,具体体现在会计的六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但是银行一般是负债经营,因此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来来阐述其特点。

【关键字】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内容

一、商业银行概述

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等;执业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执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公司等。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等。

二、商业银行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记账方法的确定、会计凭证的设置以及账务组织的设定。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算方法既有相同点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三、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内容

(一)存款业务核算

1.单位定期存款业务的核算

(1)单位定期存款存入款项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户

贷:吸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户

单位定期存款支取款项的核算

(2)到期支取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户

应付利息——单位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户

贷: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户

2.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核算

(1)个人活期储蓄存款的核算

借: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个人活期存款——××户

活期储蓄存款支取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个人活期存款——××户

贷:库存现金

(2)个人定期存款的核算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核算

开户存入的核算

借: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个人活期存款——整存整取××户

到期支取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个人活期存款——整存整取××户

应付利息——个人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户

贷:库存现金

过期支取的,按规定计算过期利息,其余手续与到期支取手续相同。

提前支取的,储户应提交本人身份证件,验证后将发证机关、证件名称及号码记录在存单背面,并由储户签章或证明,然后再存单上加盖“提前支取”戳记,办理付款手续,并按期提前支取计息规定计付利息。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核算

开户存入的核算

借: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零存整取××户

续存的核算

其核算与活期存款手续基本相同。

支取的核算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办理到期支取、提前支取或逾期支取,除按规定计息外,其余核算手续比照整存整取的相应手续办理。

(二)贷款业务的核算

1.信用贷款的核算

信用贷款是指凭借借款人的信用而发放的贷款。其特点是贷款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而以其与银行长期交往中的信誉来取得的贷款。

(1)信用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款单位申请这类贷款时,应填写借款申请书,经银行信贷部门同意后签订借款合同,并填制借款凭证(一式五联),第一联(借方传票)应加盖借款单位公章及预留印鉴,第二联为贷方传票,第三联为收帐通知,第四联为放款记录,第五联为到期卡,连同申请书经信贷部门审批盖章后送会计部门。会计部门经审核后,为借款单位开立贷款分户帐,并将存款转入借款单位存款帐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或中长期)贷款——××单位贷款户

贷:吸收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

借款凭证第一、二联分别为借、贷方传票,第三联盖章后退回借款单位,第四联由信贷部门留存,第五联为到期卡专夹保管。

“短期贷款”帐户:是资产类帐户,用以核算银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各种短期贷款。该帐户应按贷款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2)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

贷款到期前3天,由银行信贷部门通知借款人按期归还。借款单位在归还贷款时,应填写还款凭证和转帐支票,会计部门收到还款凭证后,与原借款凭证核对相符即可办理转帐。会计分录如下:

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

贷:短期(或中长期)贷款——××单位贷款户

借款单位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应于贷款到期前向银行申请贷款延期,提交“贷款展期申请书”,说明展期原因,经信贷部门审批。如属担保贷款展期,还应有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

每笔贷款只允许展期一次,展期期限如下:

短期贷款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最长不得超过3年。

借款单位借款到期不申请展期或申请后未经批准,不按期归还贷款,则为逾期贷款。对于逾期贷款,银行应将其转入借款单位的“逾期贷款”帐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贷:短期(或中长期)贷款——××单位贷款户

“逾期贷款”帐户:是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银行发放的因借款人原因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该帐户应按贷款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2.抵押贷款的核算

银行发放抵押贷款,应由借款人填交借款申请书,经信贷部门审批,签订抵押贷款合同,并办理相应的抵押物登记保管手续,将抵押品清单和保险单作为借款合同附件,交会计部门登记保管。

银行会计部门收到有关凭证后,记帐如下:

借:抵押贷款——××借款人户

贷:吸收活期存款——××存款人户

会计部门要对抵押品进行表外登记,并应经常对代保管的抵押品进行检查核对。

“抵押贷款”账户:是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业而贷出的款项。该帐户应按贷款单位进行明细核算。抵押贷款按季计收利息,其核算方法与信用贷款相同。

(1)抵押贷款到期收回的核算

借款人在抵押贷款到期时须填交还款凭证,银行会计部门根据还款凭证办理转帐手续,记帐如下:

借:活期存款——××存款人户

贷:抵押贷款——××借款人户

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

办完还贷手续后,抵押品应交还抵押人并撤消抵押登记,同时应销记表外科目。

(2)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款的核算

逾期抵押贷款的校算抵押贷款到期,如果借款单位不能按期归还,银行应将其贷款转入“逾期贷款”账户,并按规定什收罚息。如果贷款逾期1个月以上,借款单位仍无法偿还贷款,经催收无效,银行有权依法处置抵押品,届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抵债资产”账户;按其账面价值,贷记“抵押贷款”和“应收利息”账户;将其差额列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并销记“贷款抵押品登记簿”。

银行出售抵债资产时,按实际取得的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抵债资产”账户;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账户;将其差额列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后,转为自用的,在办妥相关手续后,按转换日 “抵债资产账户”的账面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等账户,贷记“抵债资产” 账户。

“抵债资产”是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银行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实物和非实物抵债资产(不含股权投资)。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时,记入借方;处置抵债资产时,记入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取得的尚未处置的抵债资产的成本。

四、总结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同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关系十分密切。

商业银行会计有显著的宏观性和社会性。银行会计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活动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均可在商业银行开设账户,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商业银行

会计通过开户单位账户资金的增减变化和来龙去脉,可以反映和监督他们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向、流量,充当社会总会计,为有关部门提供各种经济信息和统计资料。

商业银行会计联系面广、影响力大、政策性强。商业银行在办理各项业务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贷款政策、现金管理制度等有关政策法规。

银行具有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制度。由于货币资金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管理上必须有严密的监督机制和制度。

下载金融改革非均衡环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改革非均衡环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税改革现状

    静宁县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现状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保证。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非税管理机构严格......

    非油论文

    关于便利店经营模式的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成品油零售和批发权的开放,中国石油集团在加油站零售领域的传统垄断格局将被打破,外资与民资的介入将给这一领域带来激烈竞争,并将带......

    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

    当下的金融改革

    当下的金融改革 作者:江南愤青 具体到金融领域,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的。在过去几百年历史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很高,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8-10年就会来一次所谓......

    加快古丈金融改革

    加快古丈金融改革,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作者姓名:朱伟才 单位:古丈县信访局 摘要:通过对古丈县金融现状的分析,指出制约县域金融发展的成因:信贷资金供应不足、民间借贷相对活跃、金融......

    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好服务国计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是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综合实践性很强,结合环境科学类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分析实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

    均衡教育论文5篇

    综合实践活动以育人为根本 顺义区仁和小学张凤华 一、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促进学生个体的有效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每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