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饭店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
论饭店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 论饭店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录 内容摘要1关键 词1引言 1 1.我国酒店业管理现状分析1 1.1 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特点2 1.2 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3 2.酒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3
2.1 酒店企业集团化发展3 2.2 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经营模式3 2.3 服务的个性化4 2.4.大众化道路4 2.5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4 参考文献 5致谢6 饭店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的酒店企业想要提升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实现酒店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以形成以个规模经营优势;利用互联网展开网 络营销,使经营范围扩展到全球;同时通过定制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此外大众 化的经营道路也是不可忽视的。本篇论文结合实际,对酒店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分析,并提出我国酒店业管理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经营管理;集团品牌化;网络营销;个性化需求;大众化道路;以人为本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酒店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酒 店企业的经营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酒店业管 理发展迅速,品牌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酒店企业想要在未来全球激 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掌握新的市场需求和 动态,不断去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酒店的综合竞争能力。正因此, 酒店经营管理的发展新趋势是每一个酒店人都必须要去思索的,我认为未来饭店 经营与管理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第一章 我国酒店业管理现状分析 1.1 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特点 1.1.1 产品功能不
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业已从一般的酒店细 分为商务酒店、旅游酒店、度假酒店、会议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型酒店和一 般旅馆等,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市场要求。酒店集团化步伐加快,目前我国酒店集 团100 多家,连锁酒店近1000 家。酒店联合重组不断推进,特许加盟开始兴起。1.1.2 经济型酒店将成为市场的主体。随着“7 天”,“如家”,“速 8”等 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兴起,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经济 型酒店拥有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经济型酒店符合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符 合中国酒店细分市场的实际,符合国内旅游者的需求。中国酒店业将从星级 酒店为主体转向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新时代。[1] 1.1.3 绿色、环保、节能、安全、健康将成为发展的新时尚。绿色、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是国际型酒店发展的新方向,是21 世纪酒店业发展的新趋 势。顺应这些趋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推动中国酒店业进入以“安全、健 康、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绿叶”时代,将是全国酒店业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2 我国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酒店总体分布和建设的不均衡。发展不均衡:从总体规模来看,这种 差异基本上是与改革开放形势吻合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形势相适应的。多种体制并存发展:我国的饭店体制形式多样,以国营酒店为主 体,辅之以集体、个体、合资、合作等其它管理体制。客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酒店客源的分布,大体上为大饭店或城市中心饭店常驻商客占15%-20%。目前,许多城市建设公寓和写字楼的势头很旺,大量常驻商会随之从酒店迁出, 这将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了酒店的客源。从酒店业的宏观经营状况来看,这几年保 持了年年上升的势头,我国酒店业正处于快速增长而且是效益型增长的阶段。[2] 1.2.2 缺乏品牌化战略。酒店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是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世界上很多成功的酒店在制定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时,都把宣传和扩大品牌在世界 市场的竞争力作为运营的核心,但是我国的酒店企业绝大多数缺乏品牌战略,这 可能与我国酒店业发展历史较短有关。1.2.3 缺乏酒店管理人才。造成酒店管理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 有三个方面:酒店管理教育的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 节;一般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 高,人才流失严重,极大地阻碍了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社会公众对酒店管 理工作了解不够,除了酒店管理本专业的人才之外,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愿 意到酒店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
1.2.4 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国内,虽然一些酒店企业也拥有较丰富的管 理经验,但是往往没有形成���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 或者从 酒店管理公司获得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1.2.5 经营分散化且管理技术和理念落后。目前我国酒店大多小规模经营, 而且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而且不能适 应和紧跟世界酒店发展趋势,与 国际成功酒店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酒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2.1 酒店企业集团化发展。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酒店行业,集团化成为中外酒店经营管理不可避 免的潮流与趋势,中国需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旅游饭店企业集团,否则,将严 重阻碍我们成为旅游强国的进程[3]。只有实现了酒店企业的集团化才能适应国 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才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才能统一宣传树立集团形象;才能 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例如:我所实习的单位--浦江饭店, 浦江饭店隶属于衡山集团,它旗下还有上海大厦,衡山宾馆,马勒别墅,贵都大 饭店,宛平宾馆等等子企业,当然还有一些外接监管的酒店企业,如:江西前湖 迎宾馆。提高经营效益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而这么多酒店用的是统一酒店 用品采购渠道和同一个布件清洁公司,如此大规模的需求让相关商家都减低了自 己的报价来争取这单大客户,常此以往,经营成本大幅降低“节流”可谓名副其 实。而就在今年我们浦江饭店餐饮部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装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 次的装修中,将原来以花卉命名的包房更名为集团其他酒店的名字,像是“茉莉 厅”更名“马勒别墅”,“红梅厅”更名为“贵都”,并且由服务员为客人介绍包 房名称由来,以此树立了强大,更值得顾客信赖的品牌形象。此外,随着经济运 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也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 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如英国巴斯公司先后兼并 了国际假日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成为更大规模, 更具竞争力的英国巴斯 酒店集团.2.2 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 饭店销售除传统方式外,更 多地利用 Internet 进行网上宣传、网上预订和不同行业间集团联合促销,像是 与大受欢迎的携程网进行合作。当然旅游者
也可以自己通过互联网上提供的丰富 信息进行网上预订,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样饭店的网络销售就不需要单一的依 赖旅行社,机场,网站等中间商,直接面向顾客建立直销体系。只有饭店品牌在 互联网上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饭店企业才会在现代营销中得益。2.3 服务的个性化。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特色产品必须配合个性化的推销服务才能 在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才具有竞争力。个性化服务其实酒是标准化服务的延伸, 酒店的员工在规范服务的同时,对客人提供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所谓个性 化服务就是在做好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要针对客人个性的差异最大限度的满足 客人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实现的技术保障,用专业的宾客信息管理软 件系统为顾客编好个人信息档案,为客人提供个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 顾客对酒店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4 大众化道路 所谓饭店餐饮“大众化经营”是指以饭店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优势为依托,以大 众化的原料、高超的厨艺、较低的价格向社会大众提供较高质量标准的餐饮产品、良好的环境和相应服务,从而使饭店成为社会绝大部分消费者服务的经营方式。即饭店将广大平民百姓作为其目标市场,以他们所能接受的价格为其提供餐饮品 种和相应服务。这里所说的价格并不是指绝对价格无限制的低,而是指相对于其 出品质量水平和服务标准来说,价格较低[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星级饭店的客源越来越大、已不仅仅局限于海外旅游和国内的稿消费人群,大众消费者也成为饭店重要客源 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外出就餐的次数增多,消 费
增加,大众化成为目前我国饭店餐饮市场的主流。然而,目前餐饮业结构不尽 合理,中高档餐馆发展较快、数量过剩,需求不足,而大众需求较大的中低档餐 馆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 的需求。这种情况下,饭店业的大众化道路前景可观。饭店业就是凭借饭店来出售服务的行业[5]。大众化的餐饮并不意味着���单化 的演绎。饭店的人员素质较高;餐厅的服务管理有丰富的经验,服务水平较高, 可以提供高水准的规范化服务,和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这是一般社会 餐厅难以做到的。所以优质服务是饭店业生存的基础,是与社会餐厅竞争的有力 武器。
2.5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了高素质,高忠诚的员工, 酒店才有强大的发展动力,酒店在未来的经营中应该把员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酒店的发展离不开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未来酒店的发展经营理念应该从以前的 “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变为“顾客第一,员工第一”、“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 有满意的顾客”。中国有句老话叫“和气生财”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位只有让员工 在酒店工作有种归属感,保障员工的福利,灌输酒店的经营与服务理念,充分挖 掘员工的潜���,在员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酒店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饭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饭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饭店服务产品向功能化方面发展
饭店产品功能化是客人的需求,饭店产品功能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饭店创收的渠道。饭店功能是饭店的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所以,营造饭店功能化产品,是21世纪的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发展趋势。
不同客人有着不同的需求,满足客人的需要必须具备多种功能。商务客人对饭店通讯功能如因特网接口、电脑屏、传真机、复印机、直拨电话要求特别迫切。休闲客人对客房内健康设施、洗浴设备要求较高。住店客人对每日账单、航空时刻表、电话留言功能需求很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饭店完善客房设备功能和电视机功能。有一些爱好音乐的客人还喜欢听中国的古典音乐、西方名曲,客房内就需要有听音乐的设备。
客房内为客人提供供应水的设备,目前用两个水瓶一冷一热送水,已经落后了,应改用电水瓶让客人自己烧,冲咖啡、泡茶,水温又合适,这样做既节省人力,客人又满意。
完善功能要有一些投资。比如完善电视机功能就增加机顶盒、多功能遥控器、综合布线和主机,一般都要百万元,但是增加VOD点播电视可以在两三年内收回成本,客人看一部电影要收30元,平均每天每间房点播一次,收益就很可观。北京中旅大厦完善了电视功能后,常住客人增加,零散客人也增加,出租率提高了,房价攀升了。增加了饭店的竞争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管理手段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过去说饭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最多,这是事实。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饭店管理借助计算机以后,有仅前台和客房管理用上了计算机,就连员工系统、后勤物资库房管理系统、工程设备系统也都用计算机管理。这样普及计算机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大大降低。就拿物资管理来说,商品入库登记、领发登记、入账转账、计算成品成本都用计算机进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的精确率,还节约了大量人力。所以,国外和香港的饭店用人比例很低,但工作效率却很高。
饭店设备智能化是从方便客人出发的,比如现在的门锁不是用钥匙开,而是磁卡门锁,甚至是指纹门锁,用大拇指一按门就开了,还有的有和感应门锁,只要把卡片拿出来,向门一指,门就开了。客房内灯也不用人工开关,而是感应器控制,人进房灯亮,人外出灯自动关闭。客房温度也是用人体感应,自动调温,适合住店人的需求。冲水马桶不用人工按水箱,而是感应装置,人出来自动冲水,所有这些设备都大大方便了客人。
饭店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还表现在对水温的控制、空调供热供冷气的控制和设备运转损坏报警控制上。饭店用水是最大消耗项目,浪费也比较严重,过去用冷热两个水龙头,放热放冷来回对温,自然浪费水现象相当严重,自从实行400C恒温供水以后,客人不用人工调温,开水龙头就是可用的水温,既方便客人,又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三)饭店服务向个性化发展
我国饭店的服务第一步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只有标准化,没有个性化是不完善的。特别是饭店进入21世纪,客人的需求发生着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追求生活上的舒适方便,还要追求事业上成就般的满足,如果没有个性化服务,那就是显得不够了。标准化是基础,个性化是特色,所以对客服务的第二步是向个性化转化,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个性化服务尤其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它的基本特点是:
(1)以客人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办理客人委托的服务。如住店客人需要购买真诚另一地的飞机票安排下一站的住房,联系与业务单位会谈的时间,为客人打印文件,所有这些服务不是每一个客人都有的,但对于提出这种需求的客人,饭店要有人员为他去完成。还有的客人要求吃一些他最爱吃的食品,而饭店当时又没有,这就要调查了解,想方设法给他找到。饭店金钥匙服务,就是为适应客人这种需求而出现的。金钥匙的基本任务就是接受客人的委托代办,为客人完成交办的服务内容。
(2)以酒店的设施设备条件,推出适合大多数客人需求的一种或多种服务。如举办某国食品周、某国啤酒节,让厨师做出他国正宗的菜肴,并以该国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提供服务,这种做法就是一种个性化服务的表现。不少饭店设置日本餐厅、韩国烧烤、泰国餐馆,有的营造保健客房,音乐客房,青年蜜月客房这些内容都是把服务个性化落实到客人的实际需求上,是一种较好的做法。
(3)为客人提供细微服务和超值服务,使客人想到还没有提出的某项服务,饭店就做到了。这就要训练服务人员对客人需求的观察力,适应性,把服务做到客人需求的前面。比如有的客人在房间从不饮用暖水瓶的开水,服务员就马上想到这位客人可能不愿饮用热水,而很快在房间准备上了矿泉水。有的客人把枕头折起来用,服务发现后,马上为他啬一个枕头,这些做法就是服务员提高了观察力发现的问题,而及时采取措施满足客人的需求。不少酒店在客人生日那天有总经理为他送上蛋糕、鲜花,为他祝贺生日快乐,这种细微性的服务,使客人大加赞扬,认为中国酒店的服务水准是世界第一流的,这种表扬信我们收到了很多。
(四)饭店人力资源开发和用工制度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我国饭店的有工比例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属于偏高的国家,据国际饭店餐馆协会提供的材料,目前世界上饭店用工比例是,美国和西欧国家平均每间客房是0.7人,日本是0.6人,以色列是0.5人,香港是0.8人,拉美地区是1.2人,非洲国家是2.5人,我国是1.5~1.8人。
西文国家为什么用人比例那么少?主要原因,一是计算机普及率高,酒店所有部门全部由计算机管理,工作效率高,用人少;二是酒店内部不高客房部和工程部,有些部虽高但不用固定工人,而用临时工。如客房清洁卫生和更换卧具全部承包给社会上的清洁服务公司。工程设备维修也是这样,只设工作设备监控室,不固定维修工,设备维修任务也承包给社会上的维修公司。我们在以色列华美达大酒店看到,他们的酒店工作人员除前厅总台和餐厅有固定人员外,其他方面的人员全部用临时工,按日为工作人员计发工资、不承担社会风险、住房保险等,因这个国家医疗费是国家统一的承包的,所以饭店的员工的成本费用较低。
随着饭店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各国的用工制度都将发生变化。我国的饭店用工制度也要改革,目前提出的目标是,压缩机构,精减人员,对员工合并岗位,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才多用,使各饭店的用工指标,逐步达到一房一人。这个标准是一个高标准,不是一两年可以达到的,要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一个人具备多种技能,到那时这个指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从机构上讲,计算机普及之后,饭店总经理从决策到指令下达,从了解各部门情况到每日经营状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部门经理对下边的指挥可以直接到第一线去,这样就可以压缩现有的五级制为三级制,即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层,这样,饭店精减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服务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缺人可采用临时工制度,逐步把用工制度社会化。
(五)饭店环境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目前,营造绿色饭店,为社会环保做贡献已提到了所有饭店的日程。欧美国家先行一步,他们早就提了营造绿色饭店的计划,推行国际标准ISO14000。
饭店是客人聚居的地方,客人最喜欢环境良好。但是,饭店由于是聚居场所又成了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源头,因此,营造绿色饭店不论对饭店、对客人、对社会都有好处。营造绿色饭店绝对不是有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种种花草,搞一搞清洁卫生。实际上,它是饭店与客人融为一体的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一项综合工作。
饭店消费水资源最多的一个单位,客人天天洗澡用水,饭店洗床单、衣物用水,餐饮厨房用水。水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所以不少饭店推出了让客人自由选择,用一个告示牌在床头柜上,问他,你铺的床单用一天以后,是再用一天还是更换;如果少洗一天就可以节约多少吨水,许多客人响应号召同意少洗一次。推广绿色饭店先从节约水源开始,这是选对方向,应该大力提倡。抓少用水,不仅是水节省的问题,而且减少了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在我国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省市都已开展了这项活动。环境的绿色化是饭店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一项有益活动,应在全国饭店中推广。通过这项活动,使全体员工树立环境意识,从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入手,扎扎实实抓下去,一定会做出成效来的。至于美化环境,种草种花,饭店也是需要的,同样要把这项工作抓好。
第三篇:毕业论文(企业经营管理)
《论企业经营管理》
—————现代企业建立之我见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的解放,国际间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不断加速,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也日益国际化,正朝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及国际间企业的经济关系。以管理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企业综合实力竞争更为激烈。这就要求国内现有企业必须做出发展变革,进行企业商务战略管理的制度创新,从而建立国际化、科技化和制度化的现代企业。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其内容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加速运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
一、世界各国的消费日益不受本国生产能力的限制,大量的商品来自其他国家,国际贸易自由化使各国互通有无,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
二、各国经济的发展日益不受本国资金条件的约束,大量的资金来自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国际融资和资金配置能力为各国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各国的生产越来越不受国内市场的限制,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条件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配置,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四、各国的市场越来越不受地理疆界的限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纯粹意义上的国内市场基本不复存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各国经济实际上都已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国际大市场,从而使企业的国内竞争正成为全球竞争的一部分。经济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一国能否实现经济的外向型拓展,以世界市场作为发展的舞台,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而随着商品资本的国际化、货币资本的国际化、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途经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有:
1、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渐进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瑞典学者的约翰森(J.Johanson),瓦海恩(J.E.Vahlne)等对瑞典四家制造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企业国际公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渐进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对国际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形式。如下表所示:
在约翰森和瓦海恩所调查的四家企业的63个海外销售分部中,只有7例是从纯国内经营直接走向在海外建立销售分部的(N→S),其余56家都是在原有出口中间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S)。在海外生产分公司的设立上,有28家是从原有的海外销售分部发展起来的(S→P),只有9家是在原有出口中间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P),没有一家从纯国内经营直接走向建立海外生产分公司(N→P)。可见,每个海外生产分公司都是在通过出口中间商或销售分部打开局面后才建立的,没有一例是企业不经过出口试验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点的。瑞典四家大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
Sandvik公司
海外销售分部的设立顺序: Atlascopco公司
Faci公司
Volvo公司
总计
N→S
0
A→S
海外生产分公司的设立顺序:
N→P
0
0
0
0
0 A→P
S→P 注:N—企业在该国无经常出口业务;A—企业在该国通过中间商出口
S—企业在该国设有销售分部;
P—企业在该国没有海外生产分部 N→S——企业在该国设立销售分部以前,在该国无经常出口业务 S→P—企业在该国设立海外生产分部之前已经没有销售分部
其余类推。(资料来源:J.Johason和Paul Wiedersheim,1977;转引自澡能著:《跨国经营概论》,上海人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2、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它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生产以及特许经营等。企业在当代国际商务贸易中,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4月发布的最新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由于受亚洲和美国经济高于预期大幅增长的推动,2003年,世界生产达到2.5%的增长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分别达到7.27万亿美元和1.76万亿美元,二者之和首次超过9万亿美元(如下表所示)。过去50多年世界贸易的迅速增和表明,世界经济的融合在不为深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与生活越来越纳入国际化轨道,各国经济和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日益加深。
1990~2003年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
单位:10亿美元
金额
年增长率% 项目
2003
1990~200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货物贸易
7274
服务贸易
1763
0
12(资料来源:WTOPress/373:《World Trade 2003:Prospect for 2004》,April5,2004。)产品出口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其构在表现出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世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贸易中,初级产品是主体,占到60%多。60年代,初级产品与制在品在世界贸易中各占“半壁江山”80年代,制成品开始超过初级产品。进入90年代后,制成品贸易继续快速增和。据统计,90 年代世界制成品出口的年增长率为7%,2000年的出口增长率为14.5%,不仅高于产出6%的增长率,而且远远高于同期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出口贸易额达4.63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货物出口的74.9%。
第二:产品世界贸易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世界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其地区分布并不平衡,大量的贸易集中在北美,欧盟15国和日本,其余地区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所占的份额较小,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高,面临急持发展的问题。在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中,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随着全球性资本市场的逐渐形在,国际资本流动愈加频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加速长的趋势,50年人的平均增长率为4.3%,60年代为5.3%,70年代中期为1.3%~1.6%,80年代中后期,则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是同期世界货物出口年均增长率的3倍和世界GDP年均增和率的4倍。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受到不稳定的因素,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长期债务危机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企业国际直接投资以远远超过同期世界观产品贸易增和率的速度持续大幅增和。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当代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还表一出下列特点:
第一:跨国并购在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交易规模急剧扩大,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及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二:国际投资重点领域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企业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东道国当地的生产资源或占领当地市场,投资领域因此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贸易的日益自由化,金融、保险、电信,流通服务等行业成为投资重点。目前,90%以上的跨国并购发生在金融,保险和电信领域。第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发生变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的大幅增加始于1990年,并且逐年稳步上升,吸引外资占全球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15%逐渐上升为1994年的41%。目前,国际间企业资本流动基本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第四:企业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美国学者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 D.Robinson)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产品及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增大的过程中,对市场国际化所作出的反应。比如新疆上市公司中基股份2002年根据国际化市场营销需要而作出的直接投资上购法国番茄酱加工公司的企业行为。
第五:企业国际化是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梁能在《国际商务》一书中认为,企业的国际化主要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也就是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怎样从一国走向世界的问题;其二是企业自身的国际化,也就是一个原先“土生土长”的国内企业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的问题。总之,企业国际化是指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公司或国际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超生产、经营、销售和服务网络的过程。企业国际化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其实质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秀配置。“二战”后,企业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日益增加,从简单的商品输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发展到专利技术的许可交易,以至发展到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创办新企业成收购兼并原有企业建立超永久性的生产和销售设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因此,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不仅大企业的国际化在不断深化和发展,而且不少中小企业也参与了这一历史进程。同时,企业国际化,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同时又可以进入国 际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都有重要作用。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企业国际他的重要表现就是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联合跨国公司中心在1983年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跨国公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 第二:在一个决策体系内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占略; 第三:各个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联系超来,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国际生产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据联合国贸易会议统计,199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为3.5万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15家,在全球共雇用2420万员工,全球销售额达5.5万亿美元,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世界贸易总额。2003年,全世界约6.1万家跨国公司,在海外拥有90万家分支机构,雇用54.7万员工,全球销售额达17.6万亿美元,是同期也是贸易总额7.3万亿美元的两倍之多。现有跨国公司按经营项目分类有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按经营结构分类有横向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混合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有:
1、全球战略目标,即跨国公司总部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国际分阶段,组织生产和销售,而启及全球的各个子公司与分支机构都围绕着全球战备目标从事生产和经营。总部的重大经营决策,都以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为着眼点。
2、全球一体化经营。当工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跨国公司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 理方式和全球战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照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统一安排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生产计主、投资活动、资金配置以及人事管理等。
3、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会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自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安排。
4、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进步已成为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争夺市场,增强自身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经。
5、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跨国公司除了要面对正常的商业风险外,跨国公司还在临着国际经营所特有的政治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前者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由于政治因素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包括东道国对外国资产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风险以及东道国、政变等风险;后者指东道国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的经济损失等。
综上所述,当前的国际经济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自身建设、发展战备、经营理念,经营技术方式及其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阴沉化、科技信息化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要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进行现代化变革,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取得现代经济竞争的胜利并成功建立现代企业。
根据目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实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企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发展壮大自己开辟了广阔前景。我国企业目前有像青岛海尔电器等那样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有国内跨区经营的企业如光明乳业,娃哈哈等,还有省际、县际及至乡镇级企业,它们分别属于国有、集体、民营及混合股份性质,而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分工链 条,全球化市场的一员,从而使现有企业为在国际化的资源配置、管理组织、市场营销等经济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只能进行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变革,按照现代国际商务环境变化的要求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而成为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强者,使我国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以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要根据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求从战略上改组国有企业,企业的改革要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动的科技进步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建立企业优胜劣派的竞争机制。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在向国际化市场竞争主体转变中有所发展,列入国家重点企业的51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已有430家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282家企业整体或部分改革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历主体多元化。近几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一批国有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并为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非洲和拉美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和投资设厂,积极参与到国际经营中。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分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也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优胜劣派的竞争机制初步形成。在货币资本的国际化方面,企业国际证券投资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到2002年8月,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公司140家,累计等资金624亿美元。
那么也就可见,按照国际市场营销规律,熟悉国际化大生产,掌握国际现代他企业组织管理办法,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现有企业的生产科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运营的组织管理水平,利用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努力增强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学习国际先进的财务金融管理办法,改革我国企业现行不符合现 代市场体系发展要求的弊端,最终建立当人科学的企业运营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国际化的市场营销机制、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和科技、人才培育发展机制、是我国现有大、中、小各类企业努力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如何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国际化市场体系的企业营销体制和企业管理体系哟?我认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步骤方法来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战略目标。
正确评估我国企业运营业员的国际、国内商务环境,璩地认识自身参与国际化大生产的条件,优缺点和目前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为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国际化运营商务环境的基本构成在素,了解国际化商务的制度与市场环境,了解国际化商务的制度与市场环境,了解国际商务的政治与法律环境;了解国际商务的经济与技术环境,了解国际商务的社会文化环境,掌握国际化商务环境评估的在本方法。任何企业的经营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特点约或者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研究企业经营环境是成国地开展企业经营的前提。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化,世界经济活动的双边与多边协调直来越重要,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具有管理、谈判、解决争端及贸易政策审计的职能。世界贸易组织有其基本原则,是各成员方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世贸组织全部规则体系一切效力范围,并构成该规则体系基础的最高共同准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解决争端原则。为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主要职能有三项:
第一:向成员国提从国际货币合作与磋商的场所;
第二:确立成中国的汇率政策、支付以及货币兑换的准则,并予以监督; 第三:向国际收支发生因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贷款。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 12月,作为一个全球性政府的国际金融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向会员国提供和期贷款,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协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其业务活动除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外,还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社会经济调查等。进入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依据其经济结合程度和相互依存关系,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贯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与关税壁垒、非关税措施。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活动的场所,是国际资本的集散中心。现在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借贷市场、黄金市场、国际证券市场以及各种金融生产品交易等多样性的金融交易市场。政治环境是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制,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一定执政党掌权的政府的政策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效果。其内容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执政党性质、政治稳定生、政府对外资的态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则的总和,法律环境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最复杂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由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国内法规、国外法规和国际法规所构成,一般分为普通法、大陆法与宗教法,其中涉及的国际商务中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法规对于企业国际化营销尤为重要。经济环境则包含下列变量: 人口数量与商业水平、收入水平、汇率、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东道国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也直执着成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社会基础设施则包括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商业设施和能源供应。技术环境指一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应用程度,通常反应国家整体科技发展现状、科技结构、普及程度,科技人员素质、企业拟进入领域的科技水平、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的水平,以及相关的原材料、能源技术装备科技发展动向。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语言文家、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内容,基本构成是企业运营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1、科学地选择商务经营形式。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就需要考虑如何将自己拥有的产品,设备、技术、管理等资源进行组合,采取合适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商务经营形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股权投资形式。出口分接出口和直接出口。非股权安排包括技术援权,管理合同、服务合同、生产建合同等。影响企业环境因素与企业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有本国境因素,目标国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特征、市场因素、生产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有产品的战略地位、生命周期、企业技术水平、商标与市知名主、企业经营经验。如何选择合理的经营形式,企业可以运用竞争优势判别法和成本比较判别法。成本比较法又分为赫奇法和净现值法。
2、正确制定企业商各战略。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业资源,整合商品、资金、技术、人员以及信息要素,取得有利的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就必须实施战略管理,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鉴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具有全球性、全局性、前瞻性、纲领性和应变性的特点,企业要合理掌握战略分析、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形式:总成本领先战略、别化战略、集中战略。进行战略方法分析的形式通常有市场占有率多因素业务经营组合价值链分析。企业战略模式有横向、纵向和混合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人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处技术革命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区域化和全球化并行发展,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规则跨国并购与跨国战略联盟开始成为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是企业之间跨国并购和结盟的基本原则。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综合使用。
3、科学有效的企业组织管理。通常据国际惯例,企业在法律上大体分三种基本形式;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出口部结构、母子公司结构、国际部结构、全球性结构、全球性混合结构,全球性矩阵结构。国际通行 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在本原则是: 第一:分工与协调平衡原则; 第二:有效控制与沟通原则; 第三:结构紧跟战略原则;
第四:精干高效原则,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组织结构形成,在内部管理体制上都将涉及如何处理企业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按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不同,分三种组织控制模式,即同国中主组织控制模工、多元中心组织控制模式,全球中心组织控制模式。组织控制的内容为组织的复杂性、决策的权力、评估与控制、信息沟通、资源配置、报酬与奖惩、人员招聘与任用,经营战略的制定。
4、科学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体制。在国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竞争的今天,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基本取决于其技术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在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的同时,必须进行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所有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通行的技术创新类型按内容划分有材料创新、手段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据技术创新的强度是分有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为实现企业创新目标,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包括创新基础战略,创新时序战略以及创新方式战略等。根据技术创新的区位安排,企业可灵活选择国内集中创新体制与国际分散化创新体制,组织管理问题和内部分工问题。
5、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适应国际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和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人才资源,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地我和国家的国情采取因地制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不同国家、地区社会文化的差异,不同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差异,不同的信息传递能力上的差异,不同地区或国家关于劳工,就业等立法的限制。现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国籍策略有中种:民 族中心策略、多中心策略、全球中心策略和混合策略。对海外业务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包括企业对相关人员的选拔、培训、评估、报酬管理等内容。根据所在地区成东道国的相关工会法律、法规。选择较有利的劳工管理模式,如集权化管理、分权化管理。财务管理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化进行商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复杂的现代国际运营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但相应也有更多的财务管理的选择和机会。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国际融资,国际化的营运资金,国际转移定价与税收以及外汇风险管理等财务管理因素。国际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有集权式,分权式和全球化管理。企业制定融资战略时主要任务是降低融资成本,避免和降低各种经营风险,优化财务结构、融资方式主要有信贷融资、证券融资、国际租赁、金融互换等形式企业国际营运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存货管理、短期证券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及实践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必然成为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在部分,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市场,整合利用国际资源,根据国际环境和自身状况不断开拓创新,建立、丰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可能表成我国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争取企业经济实力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论饭店质量管理
论饭店质量管理
4月1日听陈秋老师讲饭店质量管理给我的心灵触动很大,我们一直在讲提高服务质量,而我们又做了那些呢?我们是否在一味的要求员工去做而没有去示范所要求的标准呢!我十分赞成陈老师所认为的服务提升也就是一个“你做,我看;我做,你看;你再做,我再看;我再做,你再看;你做”的过程,质量提升靠的是什么?就是这种示范纠错的过程,只有我们建立标准,并严格执行以至形成习惯才能提升、进步。
现在管理中我们还有很多误区,碰到一些客人投诉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客人找麻烦,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找麻烦的客人,真是有了他们这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这也就是陈秋老师所说的听客人的声音。服务质量的提高还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还要创新。现在很多酒店都在学习海景、静雅,但这些适不适应我们的体制呢?产品和服务的提升都需要创新,有特色,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要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不然我们怎么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呢!这也就是陈老师所说的服务的升级和创新以及企业环境的塑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坚信在旅游集团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
最后以“贵在用心,成在全力”来结尾,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银座旅游集团自己的优质服务的管理道路。
第五篇: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他经历几百年的演变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其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力位居各国各类金融机构之首,矮给商业银行定义问题上,各国经济学家不尽相同,我国对商业银行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经营存款、放款、转账结算和汇总为主要业务并以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为手段的多功能综合性金融业务。商业银行是一种经营货币资产的特殊金融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相比,它的经营有自己的特点与原则,其特点可归纳为“三高”即高负责、高风险性和外部监管的高度严格性。而出于以上“三高”决定了其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当的经营原则,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商业银行如何实现这三原则的要求呢?这就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谈及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必须首先明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它包括资产经营管理、负债业务经营管理、贷款业务经营管理、证券投资业务经营管理、中介业务经营管理和国际业务经营管理。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需要重视的管理,这就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金融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各种金融创新业务品种的开发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尤其是金融市场上隐藏的尾部风险和由“羊群效应”导致的系统风险。考虑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中间业务收入将成为其收入的主体部分,因此,以下我便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做一些阐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intermediary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路、资金以及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的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活动。传统的中间业务都基本上属于纯粹的收费项目,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强再加上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如银行卡、网上银行、自动柜员机(ATM)、电话银行、电子货币等使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加快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中间业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收益来自于服务费;风险比较小;银行不使用或不直接使用自身资金。因此它规避了资本的限制,增加了利润来源,与此同时分散和转移了风险,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多寡,中间业务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银行经营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他发展速度慢,品种单一,范围狭窄。一般都仅仅局限于一些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的传统中间业务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业务却未得到发展,即使有一部分,其规模也十分有限,绝大部分尚未起步,而且传统的中间业务品种也不丰富,范围十分有限。从地域上看发展也不平衡,各地区之间差距很大。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大中城市银行相对发展的要快一些。而在管理上,没有中间业务的主管机构,缺乏明确的业务范围和发展目标。地位上,中间业务远远低于传统业务,甚至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人员则更是严重缺乏,特别是那些精通国际规则的人员。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而言,必须有选择有借鉴的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跟多的应用本国的人才、技术开发设计新产品;
另一方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则需要国家的帮助与扶持,实行更优的鼓励政策,为其创造更美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小城市,边远地区的发展。总而言之,建立综合性、多元性的全能型银行是当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除经营存、放、汇三大传统业务外,办理既不占用资金又不扩大负债、风险少、利润可观的中间业务,把商业银行办成“金融百货公司”,是我国专业银行走向商业化改革的需要。说到风险,不得不提到金融创新。所谓金融创新可以理解为金融中介在其业务活动中为了适应金融环境和规避金融管制而变革其传统的操作方式,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挖掘新的金融服务以取得利益最大化,在金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他加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许多的风险管理技术。
具体而言,金融创新导致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金融创新使传统的金融分业经营的模式被打破,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互有交叉,高度融合,金融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如果监管不力,或金融机构有悖业务经营规则和制度规范,金融形势发生突发性变化等原因,个别金融机构有可能发生支付危机或其他风险,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
(2)金融创新强化了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这虽然扩大了经济主体的融资范围,促进了国际经贸关系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但同时也造就了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机制。一旦某一国家金融运行中的某一环节或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就会危机其他国家或整个国际金融业。(3)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虽然具有保值避险的功能,但其只有是以新的组合方式将风险重新配置,金融体系的总风险并没有减少。一般来说,金融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和国家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货币信贷业务,自有资本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低,基本依靠负债经营,这种模式决定了商业银行必然具有高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缺乏足够的货币现金导致流动性出现问题;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外部,特别是信用风险;他涉及面广,具有连锁反应。
商业银行的这些风险的存在和发生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对其风险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其方法有风险树搜寻法、筛选—检测—诊断法、德尔菲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学会这些识别方法,在加以利用现代的数理打桩手段对风险进行量化,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大大的降低风险。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现代风险管理的手段、内容还是机制和组织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