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6月21日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提高商贸物流技术应用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贸发[2011]67号),商务部决定从2012年开始,组织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相关工作意见如下:
☆
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物流取得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深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为流通规模扩大、流通方式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商贸物流服务网点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组织化程度低,自营配送、多头配送仍占主导地位,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货车停靠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大力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促进共同配送水平不断提高,是推动商贸物流现代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促进大中城市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物流节点、优化物流配送组织方式,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通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同时,引导和推进批发、零售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模式创新,培育一批运营规范、技术应用水平高、管理有序的商贸物流示范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重点城市共同配送(含统一配送)网点覆盖率达到40%以上,等量货物运输量降低30%以上,物流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用的比率下降2个百分点。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城市共同配送节点规划布局。
从实现物流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物流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重点商品共同配送率为出发点,加强试点城市商贸物流设施规划布局,构建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共同配送点等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二)鼓励商贸物流模式创新。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以联盟、共同持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共同配送;鼓励连锁零售企业、网络零售企业构建新型配送体系,提高统一配送水平;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和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式商贸物流园区;引导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康发展,支持建设一批物流电子交易平台。
(三)加快物流新技术应用步伐。
支持企业改造升级现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用、资源共享。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RFID射频识别码、GPS实时监控等新技术在共同配送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引导企业在物流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动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率先采用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提高托盘使用率。
(四)加大商贸物流设施改造力度。
根据城市共同配送节点规划布局,引导和支持建设、改造一批商贸物流设施: 一是支持商贸物流区建设、改造,支持城市近郊服务于城市配送和货物转运的商贸物流园区发展。二是支持标准化配送中心建设、改造,鼓励企业建设立体化仓库、采用先进的分拣设备、设施,引导企业加大冷库设备更新改造,鼓励建设低耗节能型冷库;
三是支持流通末端共同配送点和卸货点建设、改造,鼓励建设集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终端。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商贸物流工作基础、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工作重点,提出推进本地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实施范围、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相互协作的工作联动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工作中企业遇到的土地、城市车辆通行、停靠、企业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三)有序开展试点,树立工作典范。
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重点城市、选择重点领域组织开展试点,树立典范,以点带面。商务部将把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显著的城市,列为商务部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
(四)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各地要充分运用财政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对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设立有关专项支持资金。商务部将商相关部门对纳入商务部试点城市组织实施的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
(五)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绩效考核。
各地要建立以共同配送网点覆盖率、商贸物流费用率、货物运输量等指标为主体构成的商贸物流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加强对比分析和绩效考核。商务部将以此为依据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量化考核。
(六)加强新闻宣传,扩大社会效应。
各地要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的经营模式及产生的效果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宣传试点建设成效、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商务部将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发布工作通报等形式,加大交流、宣传和工作推进力度。
商务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请推荐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的函 商办流通函 【2012】232号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请推荐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的函 文章来源: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 2012-04-01 16:27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政策
商办流通函[2012]2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国内贸发展规划(2011-2015)》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贸发[2011]67号)要求,商务部拟于2012年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与共同配送综合试点”(以下简称“综合试点”)工作。请你单位协助推荐1-2个备选城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省会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优先考虑。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及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综合试点”工作,促进试点城市加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创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配送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技术领先、网络健全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主要任务包括:
(一)完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规划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体系,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支持商贸物流仓储设施的升级改造,支持冷库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鼓励建设节能型冷库。二是支持配送中心建设。三是支持流通末端配送网点建设。
(二)提升仓储物流配送标准化应用水平。
推进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的应用。支持企业建立标准托盘共用系统,提高货物装卸效率。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集配、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三)搭建物流配送信息服务平台。
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实现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对接和共享,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
(四)推动商贸物流经营模式创新。
支持仓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共同配送;支持连锁企业完善统一配送体系;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加快经营模式转型;支持仓储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监管等融资服务。
二、报送要求
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根据试点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当地商贸物流实际情况,提出试点工作重点,做好试点城市的推荐工作。同时,要指导和协助推荐城市加强规划布局,完善工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拟订组织实施方案。上述情况及试点城市基本情况(见附件1、2)请于2012年4月6日前报商务部(计划单列城市统一由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
我们将在专家综合评审基础上选择试点城市,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请及时与商务部联系。
电话:010-85093749 85093771传真:010-85093749
邮箱:zhenghoubin@mofcom.gov.cn
附件:报送试点方案附件1报送试点方案附件2
商务部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附件1
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推荐表
附件2
推荐城市商贸物流发展基本情况表
城市名称:
第三篇: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指导意见2008
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改发〔2008〕53号
【发布日期】2008-3-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促进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要求,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有利于调整优化流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利于提升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安全通畅、舒适便捷的消费服务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消费升级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流通领域内的现代物流获得长足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流通领域内的现代物流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我国流通现代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物流需求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国际化经营实力相对较差,对外投资规模小;各类批发市场物流功能较弱,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不配套,物流管理和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供应难以满足需求;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物流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因此,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亟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认真做好规划前提下,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初步建立起经济合理、协调配套、绿色环保、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全国“十一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拟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总额稳定增长,流通业存货周转次数逐年提高,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逐年下降;培育出10-20家能够为流通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连锁企
业生鲜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普遍增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运行质量、控制能力和效益得到提高,组织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更好的物流环境。
三、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
引导流通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梳理企业运作流程,集中核心资源,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将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鼓励批发企业与中小零售商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自愿连锁组织;鼓励大宗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直达供货、加工配送等多样化分销形式;鼓励各类经营生产设备、工具、零配件等的“工业品超市”发展,为生产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鼓励流通企业物流需求向专业化物流企业集聚,通过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或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提升流通企业物流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
引导物流企业以客户至上、集成整合、快捷高效、绿色环保、增值服务为目标,延伸物流服务功能,推动物流企业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提高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
支持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改造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提高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推进“双百市场工程”,鼓励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增强物流功能,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建设。支持传统批发企业、商业、物资、供销社企业及储运企业开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鼓励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扩大经营规模。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支持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龙头企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
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将农资销售与物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实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流通领域食品检疫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构筑居民“放心菜”的物流保障体系。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农村商业网点配送率,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
统筹规划城乡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公共配送中心和共同配送系统,支持符合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和现代物流发展方向,能够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配送服务,产权清晰、运营规范的公共配送基础设施经营企业。支持符合规划的生鲜、危险化学品等专业配送设施建设及其运营企业。
(四)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
加强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制订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立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等,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
积极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农产品生理特点的宽温度带冷藏运输技术,开发和应用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物流配送技术,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降低鲜活产品的配送成本。研究开发系列品种齐全的冷藏车,不断完善冷藏物流设备,开辟绿色通道,逐步建立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物流体系。建立和健全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体系,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确保生鲜产品卫生和安全。
(五)推广先进适用物流技术,提升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水平
鼓励企业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各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提升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进流通和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建设公共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建立物流技术创新体制。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物流企业、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探索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开展科技开发、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六)适应经济一体化需要,深化国内外区域物流合作
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物流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口岸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口岸大通关合作,促进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闽南经济区与中部六省合作,建设快速物流通道,大力推进承东接西、连南通北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区域物流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配合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试点区域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率先发展。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物流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速推进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以中日韩、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物流合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务实、高效的国际区域物流合作。
(七)完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管理,提高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
完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动态监管,有效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利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信息数据收集。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国际货代行业信用管理,实行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
和曝光,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鼓励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通过严格自律、守法经营,塑造诚信形象。
对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应当加大管理和引导力度,鼓励其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在组织、资本和营销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推行统一运输单证,实行提单登记和责任保险制度,健全国际多式联运的制度,提升风险控制和国际竞争能力。营造优惠、便利的政策环境,促进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海外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国际多式联运等多功能服务的拓展,通过积极的战略调整,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综合一体化物流服务。
(八)实施物流示范工程,带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整体水平提升
积极开展包括物流示范城市、物流示范园区、物流示范企业和物流示范技术在内的不同层次的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程。选择部分具有科学的物流规划、具体的物流政策措施、完善的组织保障的城市作为物流示范城市;选择具有完善的物流规划、健全的管理制度、拥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地理位置优越、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示范园区;选择拥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较为完善的配送系统、能够为商贸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示范企业;选择当前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如物流信息系统、视频识别(RFID)技术、托盘共用系统、冷链技术等作为物流示范技术。要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广试点示范经验,带动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的提升。
(九)加强基础性工作,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
清理现行有关行政法规,逐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打破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制订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标准。建立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核算体系,加强和改善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成本核算,为物流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建立物流企业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推进物流企业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多种渠道,培养急需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具有区域和专业领域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对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仓储设施、冷链设备的购买、建设、升级和改造项目,支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对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项目。
(二)加大对生鲜食品物流的政策扶持。利用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放心肉”、“放心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支持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投入,冷链运输工具、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的投入。支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包括冷藏物流设备、冷藏运输技术、保鲜储藏新技术等,以及冷链技术的引进、试点、推广和应用。支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改造和建设等。
(三)加大对现代物流技术设备进口的政策扶持。对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设备,商务部和财政部将按照《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以贴息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加大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程项目的政策扶持。对列入示范工程的项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五)按照我国政府入世承诺,推进物流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核效率。积极引导外资投资中西部物流产业,促进落后地区物流发展。
(六)充分借助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地物流协调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进一步改善物流企业纳税、国家许可经营商品或服务的跨区域配送等方面的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协会要根据本意见要求,按照各自职责范围,抓紧制定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于六月底之前报告本意见的落实情况。
商 务 部
二00八年三月三日
第四篇:河北省药品现代物流指导意见
河北省药品现代物流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药品现代物流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药品经营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高效快捷、专业化药品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确保药品供应保障和流通环节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及《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河北省药品现代物流指导意见》。
第二条
药品现代物流即依托专业化现代化物流设备、技术和信息管理,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优化药品供销配送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降低药品物流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药品物流管理和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
第三条
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应当承担起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其整个经营活动如实记录,保证经营过程中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四条
企业应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首,包括采购、销售、物流(储存、运输)、信息管理、设备管理等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在内的质量领导组织。第五条
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应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对药品质量具有裁决权。
第六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药品质量负责人无违反《药品管理法》第75条、82条规定的情形。
第七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药品质量负责人及其他从事药品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所要求的相关学历、职称;企业药品质量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要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应熟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GSP等法律法规规范要求,熟悉药品知识,掌握相应专业技术,符合岗位技能要求。
第八条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负责物流中心的运营管理。应分别配备2名以上专业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具备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物流管理人员应具备物流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国家认可的物流专业技术职称。
第三章 设施与设备
第九条
企业应具有符合GSP规定和本指导意见要求的与预期配送能力、经营范围和药品物流规模相适应的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等仓储设施。
第十条
物流中心仓储用地与仓储设施应为自有,仓储区域(包括储存区、拣选作业区、集货配送区等)应能满足物流作— 2 —
业流程和物流规模的需要,仓储作业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其中阴凉库的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配备两个以上独立冷库,冷库的总容积不少于500立方米。
第十一条
仓库应按质量状态划分待验、合格品、发货、不合格品、退货等场所或分库(区),实行GSP规定的统一色标管理。采用高位货架或自动立体货架的应在计算机系统中对货位状态进行动态标识管理。不合格药品、退货药品设定专用相对隔离的存放场所。
第十二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存放保存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仓库中药品储存、温湿度要求及相应设施设备应符合GSP规定。
第十四条
物流中心应设置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或高架仓库存储系统,配备零货及整箱拣选、自动输送、在线扫描复核、自动分拣等设施设备。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不少于3台,仓库高度不低于15米;高架仓库应采用重型组合式货架,总高不低于8米,货架不少于4层,每层层高不低于1.5米。储存区托盘货位不少于5000个(以1200*1000标准托盘计),并配备与储存配送规模相适应的电动叉车。
(二)拆零拣选应选用数码拣选系统(电子标签DPS不少于300枚)或无线射频技术(手持终端RF至少20台)等。
(三)药品出库复核应采用条形码扫描或RFID(读写器)等识别技术完成。出库分拣机滑道不少于10条。
第十五条
企业应配备与药品配送规模相适应的密闭式自有运输车辆不少于5辆,配备自动调控和显示温度状况的自有冷藏车不少于2辆及车载冷藏、冷冻设备,冷藏车总容积不少于20立方米。
运输车辆、冷藏箱(保温箱)应编号管理,并统一外观标识。第十六条
仓库供电应采用双电路,或配备相匹配的备用发电机组。
第四章 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七条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与设备应当与药品物流规模相适应,符合GSP及相关附录要求,满足药品现代物流运营需要。开展药品委托业务的企业还应配置电子数据交换平台。
(一)企业应配置仓储管理系统(WMS)和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委托方的计算机管理系统(ERP)的数据进行有效对接,支持物流作业数据在委托方、受托方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支撑物流作业活动的开展。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应支持委托方药品采购(收货)、销售指令的有效传达,具备对委托方药品收货、验收、入库、出库、退回等指令的处理功能,实现药品委托储存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并具备全程货物查询、追溯功能,确保实现药品信息的有效追溯。受托方的储存、配送行为须遵从委托方— 4 — 的信息系统作业指令。
(二)企业应配置仓储作业控制系统(WCS),系统采用条码扫描或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各作业环节自动、连续的物流传送。仓储作业系统所属子系统、设施设备必须与仓储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对接。
(三)企业应配置运输管理系统(TMS),具备对药品运输计划、品种、数量、批号、工具、人员、过程、发货时间、到货时间、签收,以及冷链药品温度等,进行跟踪、记录、调度的功能,并符合GSP等规定。
(四)企业应配置符合GSP规定的仓库温湿度监测、库区视频监控等系统,对药品所有仓库温湿度实时监测及记录,对各库区药品进行视频监控,跟踪、追溯库区内药品质量管理行为过程。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配置与药品物流规模相互适应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网络环境,满足GSP等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至少配备两套互备的服务器系统,共同执行同一服务。当一套服务器出现故障,可由其他服务器承担服务,实现无人工干预持续提供服务。
(二)数据库、信息安全管理、操作系统、业务软件等计算机软件系统与物流运营规模相适应,满足业务安全运行的要求。
(三)计算机管理系统应当有固定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企业网络出口带宽应当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网络交换机有防入侵网
— 5 — 关,服务器和计算机应安装防病毒软件。
第五章 制度与管理
第十九条
药品现代物流企业药品经营应符合GSP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除按GSP要求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质量职责、岗位操作规程及质量管理档案外,还应制定符合药品物流管理要求,能够保证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包括:
(一)药品物流配送管理制度;
(二)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
企业应按委托配送管理要求建立药品质量管理记录。包括:
(一)委托方的收货指令记录;
(二)药品收货和验收记录;
(三)委托方的发货指令记录;
(四)药品出库复核记录;
(五)药品送货记录;
(六)仓库温湿度记录;
(七)不合格药品控制记录;
(八)药品退出记录;
(九)退回药品验收记录;
(十)药品养护检查记录;
(十一)问题药品的处理记录。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意见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原《河北省医药现代物流企业验收标准(试行)及河北省药品批发企业从事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务有关要求(试行)》(冀食药监市〔2010〕324号)同时作废,国家对药品现代物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本意见由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附件: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有关要求
附件:
— 7 — 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开展药品 委托储存配送有关要求
一、鼓励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委托方”)可根据《河北省药品现代物流指导意见》对拟委托的企业进行审计,选择符合要求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受托方”进行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
二、药品现代物流企业资格与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一致。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换发后,其药品现代物流企业资格需重新认定。已获准开展药品现代物流业务的企业可以在《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继续开展药品现代物流业务。
三、受托方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时应符合GSP及其附录等规定(以下简称“GSP等规定”)要求,并接受委托方定期审计及监管部门的检查。
(一)受托方开展药品委托服务,应严格审核委托方的合法性。委托、受托企业双方应签订包含药品委托储存(配送)范围、地址、委托期限、数据信息管理及维护等内容的合同及质量保证协议,明确药品的质量责任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委托储存、配送不得超出委托方的经营范围,委托期限不得超出药品经营许可证及GSP认证证书有效期。
(二)省内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委托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储存、配送药品的,委托方应将经营范围内所有药品的储存、— 8 —
配送业务全部委托给受托方,不得多头委托,不得单项或选项委托。特殊药品不得委托储存、配送。零售连锁企业委托药品储存、配送的,配送服务仅限于向零售连锁企业所属门店配送。药品生产、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委托储存、配送的申请,由受托企业将委托双方资料申报省局,符合条件的,由省局挂网公示,委托方将委托情况报所在地市局。经批准委托的省内药品批发企业要及时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仓库地址的变更,除自设特殊药品仓库外,不得另设仓库。
(三)受托方部分运输业务需委托第三方承运商的,应经委托方同意并委托具备运输资质的物流运输企业,委托前受托方应对第三方承运商进行质量体系审计,符合GSP规定条件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四)委托方应加强对受托方执行GSP等规定及履行合同约定的管理,至少每年对受托方进行一次药品委托质量审计,审计记录应留档备查。对审计中发现受托方存在严重违反GSP等有关规定或其他违法违规情况的,应终止委托储存、配送协议,并及时报省局及所在地市局。
(五)省内药品批发企业终止委托储存、配送协议的,应按照仓库地址变更程序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后,方可从受托方仓库将委托储存、配送的药品转出。委托方终止委托储存、配送协议或变更受托方的,应将新委托协议和取消原委托业务的协议一并报省局,并抄报所在地市局,由省局挂网公示。
(六)委托方不得以单纯租赁受托方仓库的形式委托储存药
— 9 — 品。
四、日常监管
(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的,由委托方、受托方所在地级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其日常监管,必要时,委托方、受托方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对受托方、委托方的行为进行延伸监管,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委托方,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在监管部门准许以外的场所储存药品、超范围经营、挂靠、走票等行为;对受托方,重点检查计算机系统是否无缝对接,是否按照GSP要求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出库、运输、退货等。
(二)各地应加强对辖区内从事药品现代物流、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企业的监管。一旦发现委托方在未经监管部门准许以外的场所储存或现货销售药品的,应当依法严肃查处。对于受托方存在的储运管理质量风险,改变或降低储运条件,与委托合同、质量保证协议内容不相符,严重违反GSP要求等严重问题的,应当依法严肃查处,责令停止配送业务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不得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并报省局予以公示。省局将每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飞行检查,对跨辖区开展委托储存、配送业务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三)开展药品委托业务的企业应每年向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企业委托业务、经营情况报告。
第五篇:技术(RFID)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技术(RFID)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各跨国商业零售巨鳄们对其供应链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分销中心规划、仓库规划等等,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营体系。昆明市烟草公司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同步展开的,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营销中心、电话订货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稽查服务中心。卷烟销售量逐年稳步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销售网络运行初期,由于企业区域供应链运营逐步趋于完全集约经营状态,随着日进出货物数量、品种的逐步增加以及客户需求日趋复杂,造成了人力资源投入增加、仓储管理难度加大、占用资金等诸多不利于集约经营的因素。为此,公司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企业仓储管理经验,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对卷烟配送中心进行完全数字化仓库建设。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
将货物以托盘为基本数字化管理单位,即托盘上嵌入一个HF-915MHz电子标签。这样既不影响货物的外观质量,又提高货物整体数字化平均单位数量,便于实现大批量货物的精确数字化管理。电子标签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是基于数字仓库管理应用软件、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立体高架仓库思想等实现的。
【数字仓库RFID应用流程】
进货:当货物通过进货口传送带进入仓库时,每托盘货物信息通过进货口读写器写入托盘,然后通过计算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算出货位,并通过网络系统将存货指令发到叉车车载系统,按照要求存放到相应货位。
出货:叉车接到出货指令,到指定货位叉取托盘货物。叉取前叉车读写器再次确认托盘货物准确性,然后将托盘货物送至出货口传送带,出货口传送带读写器读取托盘标签信息是否准确,校验无误出货。
通过对物品托盘的货位化管理,全面实现了在平面仓库中先进先出管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仓库的存储能力。
【RFID简介】
电子标签(RFID)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容量大、频段高(UHF)、识别距离远等特点。实践证明,昆明市烟草公司采用电子标签要比条码具有投入资金小、可重复使用、每年运营费用低、货物数字化基本单元为托盘批量等优点。
通过以上手段,在数字化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卷烟的收货管理、卷烟实托盘入库管理、仓库业务管理、卷烟实托盘出库管理、接口服务等软件功能,【运行效果】
自从该项目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从一段时间系统运行的效果来看,该系统能够较为突出地实现以下几项主要功能:
1)实现了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
在数字化仓库项目建设以前,原有配送中心仓库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的方式,只能实现楼层级的管理。根本无法区分各批次的库存货物,从仓库出货时,无法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导致部分货物长期存放在仓库中,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公司的形象。
数字化仓库建成以后,利用RFID,无线局域网,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卷烟托盘货位管理。对于每一批入库的货物,其入库时间,存放货位等信息均由系统自动记录,当货物出库时,就可在此基础上实现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
2)仓库库存实时化管理。
原始卷烟配送中心仓库的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报表,人工统计的方式来实现,导致公司领导和电话订货中心等相关部门无法及时确切了解仓库的库存信息。此外,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日进出货物数量、品种逐步扩大,客户需求也日趋复杂。能否实现仓库库存的实时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影响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营体系的重要因素。数字化仓库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卷烟配送中心仓库的库存情况。仓库库存的实时化管理为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电话订货中心等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地掌握仓库中各卷烟品牌、数量的情况,确保每天客户订货以及公司经营顺利进行。在公司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其他项目建设的配合下,目前,公司的卷烟经营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投放计划->电话订货->结算->分拣->配送)销售循环。
3)物料跟踪及图形化管理。
在实现卷烟托盘货位管理的基础上,该系统还能实现物料跟踪及图形化管理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库存物料可以非常直观、迅速地以图形化的方式反映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卷烟物品管理的仓储效率和精细度。
4)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仓库项目建成后,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托盘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卷烟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入库时,货物在传送带上经扫码后,直接堆放在托盘上,由在系统控制下的提升机自动将该托盘送到相应楼层,最后叉车将托盘送到系统分配的货位存放。出库时,叉车根据系统指示,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目标托盘送到提升机,再送至分拣中心进行分拣,通过对托盘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减少了卷烟货物的搬运次数和破损机率,提高运行效率。具体来说:实施数字化仓库项目以前,完成4000件卷烟第一次出货工作需要约3-3.5个小时。在该项目完成之后,这一时间缩短到了约2个小时。第二次补货出库的时间也由原来的2-2.5小时缩短到了约1个小时。数字化仓库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更快地找到所需货物,同时实现了减少商品供应品种中有脱销情况发生、保持了准确的适当存货、杜绝人为操作失误、缩短了供销计划时间,从而减少存货占用资金、降低运费,使零售商的商品销售得到及时的满足。
昆明市烟草公司在建设数字化仓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现有
网络、无线数据通信、RFID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等成熟技术,切实提高了公司整体运作水平。实现了集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库存的准确控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现代物流信息软件技术,使整个仓储系统实现定位管理和优化,最终提升了网建工作的水平,也为烟草企业实现数字商业的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物流业应用RFID技术的技术经济分析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读写器、天线和安装在载体上的RFID 标签,构成RFID 系统,实现对载体的非接触的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诸多优点。
RFID 核心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突破物流领域中底层数据采集的“瓶颈”难题,提高物流活动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解决零售业物品脱销、盗窃及供应链被搅乱带来的损耗等问题。因此,在物流行业中,对RFID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一、RFID 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广泛
1、国外RFID 技术的应用市场
RFID 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产品种类多,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汽车火车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停车场管理、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等。
2、国内RFID 技术的应用市场
在国内,RFID 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公交电子月票系统、人员识别与物资跟踪、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汽车防盗系统、铁路车辆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等。随着RFID 的发展,人工收费和IC 卡收费等多种停车收费方式将逐渐被基于RFID 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替代,如北京机场高速路、深圳皇岗口岸等目前已经使用了RFID 系统。
3、RFID 技术相关需求领域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与城区交通管理;人员识别与物资跟踪;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汽车防盗系统;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二、计算技术及通信技术将推动RFID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全球范围内高速正确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条件,也为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机遇。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带领下,建立一个将RFID 标签连入网络的体系框架,在网络上进行商品数据处理的服务器技术,与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有关的技术都是未来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值得研究的课题。RFID 技术的应用,对于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管理来说尤为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RFID 技术将同条码技术一样深入到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起到关键性作用。
不仅如此,RFID 技术与计算机及通讯技术如Internet、GPRS、CDMA 等的结合,可形成全球性行业管理网络,实现物品跨地区、跨国界的识别跟踪,实现国际大流通。
三、FID 技术可行性分析
1、当前物流行业应用RFID 技术分析
目前,在物流产业中使用的RFID 标签大部分带宽频率为13.56MHz。它们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标签符合ISO 15693 标准,适用于物流产业中包裹管理所用到的行包标签形的RFID 标签。
一类标签符合ISO 14443 标准,适用于通信范围从几毫米到几米的非接触式IC 卡。
近来,发展RFID 标签的产业采用了新的波段,即2.45 GHz 的波段。这一波段与13.56MHz 相比具有更短的波长,因此标签所需的天线更小、更便宜,成本也能相应降低。但是,2.45GHz 波段的标签可能干扰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局域网装置的工作。美国物流产业标准制定机构——统一编码委员会和欧洲几个组织正在考虑使用915MHzUHF 波段。915MHz 波段的波长较2.45 GHz 的波长更长,对隐埋式标签的读取有更强的能力。
2、RFID 技术先进性分析
RFID 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利用无线电波,非接触式、远距离、动态多目标大批量同时传送识别信息,实现真正的“一物一码”,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由于RFID 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RFID 技术在物流中使用的技术效益分析
由于RFID 标签可以唯一地标识商品,通过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结合,可以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掌握商品的动态信息。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得预期的效益:
(1)缩短作业时间。
(2)改善盘点作业质量。
(3)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
(4)降低运转费用。
(5)实现可视化管理。
(6)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
4、RFID 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技术障碍
当前,制约RFID 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技术标准。现有协议过多过滥,术语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RFID 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所以全球性的RFID 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任重而道远。
此外,RFID 采用频段之争又是一大障碍。要用RFID 技术实现全球物流领域的信息交换,必须有全球统一的物流RFID 频段。但目前美国使用915 MHz,欧洲采用805.8MHz,日本定在960 MHz,而中国还在讨论之中。
四、应用FID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成本分析
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支付RFID 读取器和系统整合的一次性投入数额巨大。普通的消费生产公司将花费130 万美元到230 万美元不等。
以下对两种类型的企业使用该技术的成本支出进行比较:一种是生产大宗低价快速消费品的企业,例如食品和杂货生产商;另一种是生产少量昂贵商品,经常出现商品脱销和数量缩减的企业,一般为药物和普通水平生产商。如果两个企业同样销售50 亿美元的商品,前者要比后者多支付1.55 亿美元的资金预算(假定每个RFID 标签成本0.15 美元,使用期限为10 年,资金加权平均成本为12%)。因此,销售大量低价格、低毛利、快速消费商品的生产商采用RFID 技术,将会使自己的现金流量受到巨大影响。
另外,RFID 的生产成本难以在短时间内降下来。从成本上考虑,RFID 大规模应用于整箱商品,只有单个标签的价格降到10 美分以下才可行。而单个包装商品,只有降到3 美分以下才可行。况且现在RFID技术还不成熟,RFID 被误读的机率较高,最关键的是购置RFID 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是一笔庞大的投资,中小企业只能望而退步。
2、收益分析
采用RFID 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可以解决商品断货和损耗这两大零售业难题。通过使用RFID 技术,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83.5 亿美元,同时可挽回因盗窃而损失的20 多亿美元。
根据科尔尼的分析和总结,零售商采用RFID 技术的收益将来自3方面:①由于库存减少,一次性节省现金额约合总库存额的5%。
②每年减少仓储和仓库劳动力成本7.5%。
③断货脱销商品减少。由于RFID 所带来的业务流程的再造,零售商的销售中,每10 亿美元将产生连续性收益70 万美元。
目前,零售商采用RFID 技术的成本,约为40 万美元/ 配送中心、10 万美元/ 零售店,另外还需3 500 万~4 000 万美元用于整个组织的系统整合。
3、社会效益分析
从目前的现状看,RFID 的应用还是限于企业内部。因为RFID 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涉及到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包括物流配送企业、海关、工商、税务等各个环节,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RFID 的应用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有RFID 标签本身,而且必须要有相应的应用环境和管理手段,才能推动RFID 标签的大规模普及。另外,RFID 大规模应用的价格、隐私保护以及安全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