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法字[2008]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内外资企业的管理趋于一致,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了该《办法》。现将《办法》废止后有关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今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审批机关收到解散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企业解散的批件,并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增加批准企业解散的信息。企业应在批准解散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依法开始清算。
三、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股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请求解散公司的,应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四、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五、《办法》废止前,特别清算已经开始的,特别清算程序可继续进行,清算委员会依法作出的清算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商务部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五日
第二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法字〔2008〕31号 【发布日期】2008-05-0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内外资企业的管理趋于一致,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了该《办法》。现将《办法》废止后有关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今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审批机关收到解散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企业解散的批件,并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增加批准企业解散的信息。企业应在批准解散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依法开始清算。
三、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股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请求解散公司的,应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四、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五、《办法》废止前,特别清算已经开始的,特别清算程序可继续进行,清算委员会依法作出的清算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五月五日
第三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法字〔2008〕31号 【发布日期】2008-05-05 【生效日期】2008-05-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法字〔2008〕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内外资企业的管理趋于一致,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了该《办法》。现将《办法》废止后有关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今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审批机关收到解散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企业解散的批件,并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增加批准企业解散的信息。企业应在批准解散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依法开始清算。
三、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股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请求解散公司的,应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四、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五、《办法》废止前,特别清算已经开始的,特别清算程序可继续进行,清算委员会依法作出的清算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办公厅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商务部关于印发《做好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5-27 【生效日期】2003-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商务部关于印发《做好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商委、经委、商业局、贸易局、内贸办、财贸办):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抑制了消费需求,对一些地区商业服务业造成较大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出现减缓迹象,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给经济增长带来一些困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部研究制定了《做好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遵照执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商务部。
附件:《做好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
二OO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附件:
做好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指导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总体要求,现就当前进一步做好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树立信心,努力消除非典型肺炎造成的负面影响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从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正确处理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全力以赴做好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前,既要正视非典型肺炎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高度重视对商业服务业造成的冲击,正确估量与非典型肺炎作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又要树立战胜非典型肺炎的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做好商业服务业工作,在确保生活必需品和消毒防疫用品市场供应的同时,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扩大销售,努力消除非典型肺炎对商业服务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对餐饮业、旅店业等受非典型肺炎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减征、免征或缓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必要扶持。要根据疫情影响的程度,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立足当前,放眼中长期,依法采取地方性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帮助部分受影响特别严重的行业,克服困难,减少损失,保持发展后劲。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经济突发事件条件下商业服务业的应对反应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商业服务业的市场调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力度,认真分析研究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居民消费发展变化及市场运行的新趋势新特点,因势利导,稳定市场,稳定消费者信心,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努力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增长。要指导企业调整经营结构,继续扩大汽车、自行车、通讯信息产品、家用电脑、家用消毒柜、空气清新机、电风扇、排气扇、体育健身用品、保健品、科普文化娱乐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防疫消毒用品的供应,适时推出流行商品和时尚商品,不断创新商品和服务内容,灵活运用各种营业方式和服务手段,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工商结合、农商结合、商商联手,建立互利合作、长期稳定的工商关系、农商关系、商商关系,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和资金融通,合理安排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商品供应链体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生活护理、社区保安、保洁保绿、速递服务、房屋中介及代理销售等新兴服务业,满足防治非典型肺炎形势下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需求。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推进消费信贷发展,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范围、领域和规模,积极发展租赁消费等多种形式的信用消费,提高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进一步创造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督促指导商业服务业企业营造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放心购物、安全消费。要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商业服务业企业积极实施《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GB19085-2003),认真开展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建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建立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巡查制度,坚持“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对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和从业人员中疫情的预防和监测。大型商场、超市、菜市场、餐馆、宾馆、饭店、展馆、生活服务企业等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要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8 号)的要求,加强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疫区企业特别要做好餐厅、厨房、餐饮用具、柜台、收款台、桌椅、门扶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卫生间、公厕等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的消毒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可在疫病流行期间为消费者提供体温测试、消毒纸巾、口罩和手套等附加商品和服务。
四、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利、优质服务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对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保证市场供应的重要作用。连锁超市、便利店由于进货渠道稳定、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网点合理,经营规范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高,防疫措施比较周全,成为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防疫消毒用品的主渠道,要继续大力发展。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积极引导连锁经营从超市、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折扣店等多业态渗透,从传统商业零售、餐饮业向成品油、汽车、农资、医药、烟草、图书报刊、住宿、典当、租赁、拍卖、旧货、家政服务、房地产中介和销售代理、教育培训、旅游等多行业和新兴服务业拓展,从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延伸,从直营连锁向加盟连锁和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并举发展。统一采购、集中配送有利于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有利于降低进货成本,有利于减少业务人员的往来流动,有利于防止疫情扩散。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功能再造,引导企业内部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综合性物流、专业性物流协调发展,指导工商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切实降低物流成本,保证市场供应和商品质量。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刷卡消费以其快捷、安全、卫生而受到消费者欢迎,网上成交量、网上购物量、刷卡消费量近期呈上升趋势,要因势利导,加快发展,消除网络安全、网上支付等技术和制度发展瓶颈制约,稳定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大力推广消费者网上购买、预约服务等新型消费方式。继续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流通方式创新,要根据市场发育程度、商品产销特点和物理特性,因地制宜,因产品制宜,积极发展代理经营、特许经营等多种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减少环节,降低成本,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便利购买和消费。
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保证农村市场供应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提高对开拓农村市场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维持农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建立农村地区商品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的应急机制,及时向农村供应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防疫消毒用品和防治非典型肺炎的药品及医疗器械,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产品销售、运输和加工保鲜。要鼓励商业服务业企业深入农村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等现代流通方式和开办连锁店、超市、便利店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订单农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运销合作组织,提高农村市场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健全农村商品流通和生产生活服务网络,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规范力度,创造安全畅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狠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商品和大要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缺斤短两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标准。要进一步健全各种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工作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对食品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的卫生和质量抽检、监测力度,严防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加强对销往农村商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检测,严厉打击向农村市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趁机哄抬物价等各种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要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严禁以防治非典型肺炎为借口,妨碍货物流通。
七、搞好宣传工作,稳定市场信心,合理引导消费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发挥舆论导向对商业服务业工作的促进作用。要针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特别是异常波动,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引导,稳定市场信心,合理引导消费。要宣传商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齐全的总体形势;宣传政府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市场繁荣、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调控手段;宣传商业服务业企业保证供应、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各种典型事例,对在防治非典型肺炎期间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要适时予以表彰和奖励;宣传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超市、便利店、快餐店、速递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和新兴服务业对抗击非典型肺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宣传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领域,引领消费潮流和时尚;宣传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正常购买、乐观心态;宣传推进电话预约服务、网上购物、刷卡消费、分餐制、自助餐等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宣传推广使用环保包装物、环保餐盒等,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绿色消费。
八、加强领导,各方联手,协调互动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抓,要制定中长期方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既要把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作为一项国民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常抓不懈;又要作为商业服务业努力消除非典型肺炎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根本举措,切实抓紧抓好。要继续加强与计划、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质量、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各方联手,协调互动,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19.商务部关于依法行政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依法行政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工作的通知
商资函[2005]第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上海外资委,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关于“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并以实施这部法律为契机,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的指示和会议精神,商务部于会后下文通知各地外经贸(商务)主管部门认真学习,在吸收外商投资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提出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指导全国外经贸(商务)系统做好外商投资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1979年颁布和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来,经过25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完善的吸收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全国人大颁布/修订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以及国务院颁布/修订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是我国吸收外商投资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是所有涉及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审批规定的上位法,任何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规章必须符合上述法律法规。
二、外商投资三个法律及其实施条例(细则)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法定审批程序以及相应注册登记(包括变更审批和变更登记)程序和相关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各级外经贸(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遵照执行,并应按照20多年来法律实践中已形成的依法行政的具体操作程序,继续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做好各项工作。
三、根据国务院2003年下发的商务部三定方案,商务部是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宏观指导全国外商投资工作;分析研究全国外商投资情况,定期向国务院报送有关动态和建议,拟订外商投资政策,拟订和贯彻实施改革方案,参与拟订利用外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法核准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限制投资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事项;依法核准大型外商投资项目的合同、章程及法律特别规定的重大变更事项(增资减资、转股、合并);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合同、章程的情况;指导和管理全国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和进出口工作;综合协调和指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关具体工作,指导并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工作;负责外商投资统计工作。《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部门拟订,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商务部联合发布。
四、国务院根据《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规定,2004年下发文件,明确核定了商务部外商投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主要有:依法由商务部和原外经贸部负责
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企业变更审批;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及企业变更的备案;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对外合作开采合同、物探协议、联合研究协议及变更的审批及备案;外国(地区)企业承包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受托经营管理合营企业的审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配额、许可证项目的立项审批;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设立非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的审批;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进口货物配额、许可证的审批等。
五、2003年根据十六届二中全会决议组建商务部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规定:现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均由新组建的商务部履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商务部履行现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中相应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3〕87号文)见附件1)
六、为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依据外商投资三个法律及其实施条例(细则),我国已陆续制订并公布实施金融、保险、证券、商业流通、旅游、电信、建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广告、会展、电影电视制作等40多项服务贸易领域外商投资及港澳台的法规、规章(详见附件2),并已按要求通报WTO。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订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合作的安排》(CEPA)涉及多个服务贸易领域,CEPA的相关承诺也已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纳入上述法规及规章。在服务贸易领域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要严格按照附件1列明的法规规章确定的审批原则、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由国务院相应部门或其地方机构审批。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合并分立、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和上市公司法人股向外商转让等领域,均已依外商投资三个法律及其实施条例(细则)制订了相应规定。这些领域的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均应按现行相关规定(见附件3)进行审批。
七、各级外经贸(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国务院授权的权限,对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进行审批。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变更手续原则上由原企业设立审查批准部门审查批准;已设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新增投资额1亿美元及以上的,以及限制类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新增投资额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由商务部办理审查批准手续;原经地方外经贸(商务)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授权部门审查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经营范围等事项涉及国家专项规定须报商务部审查批准的,应由商务部办理变更手续。
八、各级外经贸(商务)主管部门应贯彻《行政许可法》的精神,遵循合法、公开、公平、透明、便民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规范审批、许可行为。
九、其他事项:外商投资企业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外经贸部门(商务部门)批准设立或批准变更后,应在30天之内凭外经贸部门(商务部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或《港澳台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并依法办理外汇登记、海关登记等有关手续;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在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环节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应继续坚持一条龙办公、一个窗口对外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地方外经贸(商务)主管部门应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及实施条例(细则)的规定,就外商投资企业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事项及时向商务部备案;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各项核准事项,包括需由审批机关出具确认书的企业申请设备免税、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等事项,按各省市现行有关办法办理,其中,鼓励类外商独资企业、服务贸易领域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及已设立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继续依照自1998年以来下发的相关规定及现行做法出具确认书。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方便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从事外资工作的同志学习、熟悉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商务部编辑了《新编利用外资法规文件汇编(1979-2003)》,收录了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颁布并仍在实施的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共12类1000余项,今后还将根据情况编印增订本。各地应加强对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规定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商务部
二○○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附件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商务部履行现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中相应职责的通知
国办发[2003]第87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3〕8号)决定组建商务部。商务部“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其职责范围,将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全部职责以及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部分职责划入商务部。为了便于商务部依法履行职责,有利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实施,经国务院同意,现通知如下:现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均由新组建的商务部履行,涉及条文中“对外经济贸易部”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表述均指“商务部”;现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划入商务部的职责,由商务部按照十届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3〕8号)和国务院批准的商务部“三定”规定履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三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交通部令〔2003〕第1号)
2、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交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0〕第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17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18号)
5、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3〕第116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40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36号)
8、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2〕第8号)
9、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2〕第9号)
10、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令〔2001〕第333号)
11、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交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0〕第4号)
12、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交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1〕第9号)
13、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2002〕第110号)
14、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办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2〕第36号)
15、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经贸资一函字〔2002〕第615号)
16、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第8号)
17、外商投资国际海运企业管理规定(交通部、商务部令〔2004〕第1号)
18、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0〕第11号)
19、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商务部、文化部令〔2003〕第21号)
20、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年12月11日)
21、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国家旅游局、商务部令〔2003〕第19号)
22、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若干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令〔2004〕第8号)
23、设立外商投资资产评估机构若干暂行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资办发〔1997〕第26号)
24、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公司的审批规定(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5、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认可联〔2002〕21号)
26、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会协字〔1996〕第24号)
27、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1〕第3号)
28、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2〕113号)
29、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2〕114号)
30、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2001〕第14号)
31、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暂行办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第1号令)
32、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新闻出版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2〕第16号)
33、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文化部、商务部令〔2003〕第28号)
34、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新闻出版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3〕第18号)
35、关于严格控制吸收外资兴建殡葬服务设施的通知(民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民事发〔1995〕第6号)
36、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2003〕第2号)
37、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出口采购中心管理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令〔2003〕第3号)
38、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商务部令〔2004〕第1号)
39、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4〕第44号)
40、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商务部〔2004〕第43号)
41、其他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规章
附件3:
1、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规定
2、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暂行规定
3、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4、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5、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暂行规定
6、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7、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