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把握行业大势 实现转型发展 2011.6.10
钢铁--把握行业大势 实现转型发展
地域:信息类别:行业类别:
作者:发布人:发布时间:2011-06-10 15:54:01.0
5月26日~27日,以“绿色钢铁制造,应用低碳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为主题的2011年曹妃甸绿色钢铁高峰论坛,传递出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的代表对如何把握钢铁行业的大势,以及产品开发、工艺创新、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李世俊出席会议并发言。
李新创在发言中指出实现“四个转变”是建设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要综合考虑调控总量、品种质量、联合重组、调整布局、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资源保障等因素。对中国铁矿产业的地位和影响,李新创认为,中国铁矿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居全球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铁矿资源储量相当可观,且得到充分利用;中国国内铁矿山建设力度加大。对于未来5~10年中国铁矿产能分析及供求平衡,李新创表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对钢铁原材料的消费强度总体趋向下降;随着国内钢铁积蓄量逐年增多,废钢铁资源逐渐增多,铁钢比最终将逐步下降,这将有利于降低钢铁生产对铁矿原料的依赖程度。
在“十二五”期间,钢铁产品如何开发?李世俊表示:“善奕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钢铁行业的竞争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必然有一批企业过不了这道“槛”。规模将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方向,选择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集中化战略的企业都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得到发展。“十二五”钢铁产品开发要跟上“十二五”钢铁行业变化、跟上用户技术发展、跟上从材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跟上管理理念变化,关注体制、机制改革,关注钢铁金融属性的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介绍了冶金与机械锻压交叉的科研成果———“零件轧制成型技术”。零件轧制,是用轧制的方法生产零件,是近终成型的一种新工艺技术。在绿色制造当中,零件轧制节能和节材特点明显,有重要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零件轧制已接近每年200万吨产量。在轴类零件轧制上,已经在24个省市推广180多条生产线,还有9条生产线出口到美国等国家。
此次论坛由河北省冶金学会和山东省、北京市、辽宁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金属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各省钢铁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校,冶金设备和技术服务企业的与会者达200多人。其中,冶金设备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的单位远远超出了区域范围,人数上也占到与会者的一半以上。会议同期举办了河北省冶金学会2011年冶金设备技术交流会,收录论文71篇。(2011年6月9日中国冶金报)
第二篇:发展钢铁新材料 行业转型必然选择
发展钢铁新材料 行业转型必然选择
9月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作为本届新博会主题活动之一的“中国钢铁新材料发展研讨会”于9月7日在冰城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举办,主要围绕钢铁新材料的研发现状及重点钢铁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研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钢铁处处长苗治民、副处长徐文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首席分析师迟京东、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姜尚清,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黑龙江省工信委副主任郭禄,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王怀世等出席会议。来自宝钢、武钢、鞍钢、首钢、太钢、马钢、河北钢铁等20余家钢铁企业,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共计11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苗治民就《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介绍,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九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产品升级:①促进钢铁产品升级换代。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钢材标准升级。②加强高强度钢筋的应用。支持钢铁企业围绕高强度螺纹钢筋生产和品种开发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供应能力。修订热轧螺纹钢筋产品标准,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广使用400MPa、500MPa高强度螺纹钢筋,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和减量应用。③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船舶行业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电力行业用高压锅炉管、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性能油气输送管线钢、海洋工程用钢、核电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满足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需求。④支持特钢企业的发展。增强太钢、中信泰富、东北特钢、宝钢特钢等特钢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特钢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特钢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以及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航空航天业所需的高性能特钢材料。提高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高温合金等特钢产品质量和性能,特别是使用寿命。支持发展特钢废钢回收体系等特钢配套产业。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三是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①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②完善技术创新体系。③加强技术改造,促进钢铁工业优化升级。四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是优化产业布局。六是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七是加快兼并重组。八是加强钢铁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战略合作机制,发展钢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促进由钢铁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变。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结合,推进钢材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钢铁企业建立钢材服务中心,联合下游行业开发钢铁新材料和下游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钢铁材料解决方案,实现钢铁工业与下游行业互利共赢。九是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
徐文力作了题为《建立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机制 积极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的报告,指出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基本思路:以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为中心,以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引导,建立高性能钢材生产应用联盟,提高钢铁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促进下游企业联合钢铁企业和最终用户建立高性能钢材应用示范平台,协同创新,促进量大面广钢铁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关键钢材品种产业化,推动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通过建立健全高性能钢材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钢铁工业和重点用钢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链整体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作思路是:建立建筑、汽车、船舶、家电、石油、铁路等高性能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合作机制主要由下游行业龙头企业、部分钢铁企业、最终用户、科研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下游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组成。依托合作机制重点开展以下工作:①促进钢铁企业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研究提出重点开发的高性能钢铁材料,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政策,支持钢铁企业联合下游行业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并对钢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②建设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在下游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开展行业使用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应用研究和设计规范研究,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③加强钢铁产品标准和下游用钢设计规范的升级。加强钢铁产品标准升级,促进下游用钢设计规范的同步升级,加快高性能钢铁材料认证。④探索建设钢铁材料加工配送中心。探索建立钢铁企业、用户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的加工配送体系,提高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
服务商转变。最后他表示,近期将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建筑行业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会同工信部装备司在船舶行业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并就具体思路和有关内容做了简单介绍。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钢铁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高品质特殊钢,核电用钢,第三代汽车用钢,高牌号取向硅钢,火电机组用新材料,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船板,高速车轮用钢,低成本、高强度新型不锈钢,非晶合金带材等议题及钢铁新材料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新材料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钢铁新材料产业,对于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钢铁新材料—高性能钢铁,有利于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下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减少钢铁材料消耗,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是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钢铁新材料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先导,将得到重点支持与快速发展。
第三篇:把握大势,立足当下,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
把握大势,立足当下,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
——《关于2014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18 号文)解读
2014 年5 月20 日,《国务院转批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出台,即国发〔2014〕18 号文(以下简称“18 号文”)。转批国家发改委关于当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或工作的意见,是国务院在全国两会之后的一个“保留曲目”,自2007 年至今,已持续8 年。今年国家发改委的意见有诸多亮点,其中有关“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提法,引起了业内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何去何从的热议。
一、18 号文的总体概述
2014 年5 月17 日,为期两天的2014 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作了题为《准确把握形势,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完成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讲话。20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18 号文,是对全国经济
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支持和重申,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未来改革的九大任务。18 号文提出了多方面的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等。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首次亮相。国务院转批发改委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已有8 年,今年首次提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时间业内关注热烈。通过全文整体分析,关于“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表述,出现在“财税金融价格改革”项下“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的段落内,所以,所谓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只是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的配合动作。
3、未明确具体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对比2007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关于当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或工作的意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的区别。2014 年的18 号文与众不同,文件中提到的若干改革措施,均未明确提出由哪个部委牵头负责以及哪些部委积极配合,并且本意见也没有提出各项改革的时间表。笔者认为,本次有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十八大三中全会的精神,其中的改革措施相比以往有很大创新和超越。所以,18 号文的指导性和方向性强于具体的实施计划。
二、中央对融资平台的政策演进
回顾中央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演进,不得不提到2010 年6 月10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国发〔2010〕19 号文,这是国务院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议题发布专文。从19 号文的滥觞到如今,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层出不穷,以下按照发文部委的不同进行梳理分析。
1、国务院:宏观指导,重在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
中央对融资平台重点关注并出台相应政策,始于2010 年。国发19 号文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 号文详述了针对融资平台的5 条规范处理意见: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19号文是我国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后续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基本上都是该文件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随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四部委出台有关贯彻落实19 号文的通知,就是很好的例证。
2、发改委:规范城投债,支持保障房建设
通过笔者梳理2010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出台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共计10 份,其中9 份由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发布,另外1 份则是本文重点讨论的18 号文。
作为国家发改委主管财政和金融的重要部门,财金司出台的9 份文件,几乎都是对于融资平台债券融资的规范,涵盖发行债券的条件、用途、信用建设、专项审核等诸多方面。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国家发改委对于融资平台有关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的债券融资,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与中央的政策一脉相承。对于18 号文,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对融资平台的融资职能出台意见,实属少见。笔者认为,这是国家发改委依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对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发展提出的方向性意见,其效力和操作性相对较弱。
3、银监会:防范风险,平台贷款越收越紧
春江水暖鸭先知,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最敏感的便是在2009 年给予融资平台大量信贷的各类金融机构。19 号文出台后,银监会做了大量的政策跟进,每次发布政策的主题都是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银监发〔2010〕110 号文件,提出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十六字方针,以降旧控新为目标,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直到银监发〔2013〕10 号文,更加提出“化解到期,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严控新增,缓释存量,隔离风险,审慎退出,明晰职责”三十二字方针,继续完善“名单制”管理,坚持退出分类制度,控制平台贷款总量。
近期,银监会又提出下一阶段应对融资平台债务的四点要求:一是控制信贷总量,各行要严把新增贷款准入标准,不得新增平台贷款规模。二是化解到期风险,对于今年到期的平台贷款,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与融资平台、当地政府共同制定详细的还款方案。三是优化贷款结构,对一些平台贷款占比较高、财政偿债能力较弱的高风险地区,增加有效资产抵押。四是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级预警体系,科学设定平台债务风险的“警戒线”。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银监会对于融资平台债务一直持审慎和严控态度,然而此举未能有效化解融资平台债务,却催生了影子银行和政信合作等其他渠道的融资突围,事与愿违。
4、财政部:规范地方违法融资,推进地方政府自行发债
财政部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台的相关文件,主要体现在规范违法融资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两个方面。2012 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出台463 号文,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明确规定不得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不得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不得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最终偿还主体,财政部门出台该文件对于控制政府债务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开正门”、“开明渠”、发行市政债等提法,财政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从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来看,从最初的4 个到如今的10 个,虽然体量还很小,但是象征意义非常强,笔者相信,未来在全面实行市政债方面,财政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18 号文对融资平台的影响分析
根据2013 年12 月30 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我国各类融资平台共计7170 个,它们规模大小各异,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环境和“三期叠加”的经济环境中,跌跌撞撞地向前迈进。正在此时,18 号文的出台,对于融资平台而言,其最重要的意义则是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释放强烈信号。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确立了未来地方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即参照美国市政债的模式,各级政府以自主发债的形式,利用社会资金完善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各类税收、相关规费和即将出台的房产税,将作为重要补充。目前,中央发出这样的信号,旨在让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早做准备,如地方政府编制资产负债表,融资平台尝试混合所有制等,都是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机制方面,做的积极而有效的努力。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有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话题甚嚣尘上,是国内外各类机构关注的焦点,中央也先后进行了三次全面和重点的债务审计。虽然中央做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基调,但对于存量债务的化解,一直非常重视。如果说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是马拉松长跑,那么尽快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则是百米冲刺,尤其是在这两年的偿债高峰期,中央更是不遗余力地严控新增债务,并通过各种渠道化解现有负债,银监会近期的收紧政策就是很好的说明。
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任重而道远。就目前而言,市政债还处在探索阶段,将市政债作为未来政府融资的主渠道,道路依然漫长。现阶段,有一些准备工作已经在筹备,如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等。
实现融资平台转型,从现在做起。无论是从政策本身还是实际国情看,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但这确是未来必然发展的方向,具体何时能实现剥离,还要视市政债的实行效果而定。对于融资平台而言,认准方向,把握大势,从现在开始,以城市运营商、公共服务提供者和国有资产管理者为职能定位,稳步推进转型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18 号文的出台,其信号指示意义大于具体实施指南,影响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市政债的自主发行和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等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将分三个篇章,详述18 号文对上述问题的影响,并对未来如何有效应对18 号文,提出若干建设性的意见,供城投业内人士参考。
第四篇: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之我见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之我见
通过学习和传达贯彻杨总在11月4日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杨晓峰总经理在这次会议上的报告,通过参加会后公司组织的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在今年大环境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集团和公司确实面临着煤焦企业整合兼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压力和挑战,也确实存在着生产流资紧缺、生产材料不能及时供应、产品质量问题不断、生产成本控制不到位、非生产性开支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员工队伍不太稳定、技术性人才短缺、内部管理粗放、转型跨越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企业已处于是“停止”还是继续“前进、继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十字路口。可谓形势逼人、形势压人、形势不等人。在此情况下,作为森特的一名员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战胜困难!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牢固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和“企业与我风雨同舟,我同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工作做起,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改变作风,尽职尽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新管理,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往严谨的组织纪律、高效的办事效率、人效的管理效能、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森特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面对严峻形势,企业怎样实现转型跨越中发展?我感到首先要从四方面做起:
第五篇:把握大势 服务大局不断谱写工青妇事业发展新篇章
把握大势 服务大局不断谱写工青妇事业发展新篇章
宁波市委召开全市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会议。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动员各级工青妇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群众优势和组织优势,勇于担当重任,不断开拓进取,为推进“六个加快”、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宁波市委副书记陈新主持会议。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金长征,团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周艳,省妇联副主席金敏到会讲话。市领导王剑波、朱伟、陈奕君、胡建岳参加会议。
在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宁波市工青妇工作后,王辉忠指出,加快科学发展对工青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工青妇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工青妇组织提出了新任务。全市工青妇组织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在把握机遇中发展壮大工青妇事业,在拉高标杆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努力开创工青妇工作新局面。
王辉忠强调,工会、共青团、妇联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青妇组织的职能作用的发挥、工作的成效,不仅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而且事关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工青妇组织要认真履行各自的独特职能,扎实做好联系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广大青年生力军和广大妇女“半边天”的作用。要在推进“六个加快”中建功立业,发挥工青妇联系广泛、信息畅通的优势,积极开展引才、育才和用才工作,培养一批高技能产业工人、高端化青年人才和高素质妇女能手,深化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品牌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主动担责,积极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举措,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文明家庭创建,激活促进平安和谐的社会“细胞”。要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创新维权工作的网络、载体、方法和手段,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职工、妇女、青少年权益保障机制。要在教育引导群众中积极作为,坚持思想教育引领、先进典型引路、活动载体引导,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使更多的优秀职工、优秀青年、优秀妇女能够脱颖而出。
王辉忠要求,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把工青妇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加强工青妇领导班子建设,改善职工、青年、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为工青妇组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会上,慈溪市委、市委贸易工委、余姚市泗门镇党委、广博集团党委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