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2: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第一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2010年6月24日-25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重庆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1.2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4.在重庆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建立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重庆7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至少“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校一警”全覆盖;每校配备1名保卫干部、2名以上专职保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配备1.3万名交巡警;安装50万个公共视频,监控治安重点部位;在重庆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方便群众报警和监督办案。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建设雷锋式警察队伍,推动警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重庆公安民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5.提前实现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重庆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重庆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让重庆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新建115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

问题。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重庆生产总值的4%,重庆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重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改造升级23所区县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疑难杂症能够就近医治。对5.5万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实行绩效工资,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在乡镇社区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逐步提高到70%、50%以上,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妇女儿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20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使群众少生病。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

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在办好以上重大民生事项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切实加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文化体育、物价稳定等工作,努力实现重庆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重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顺民意、贴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重庆人民的幸福水平。十大民心工程一览: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4.在重庆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

5.提前实现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

第二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2010年6月24日-25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重庆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

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1.2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4.在重庆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建立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重庆7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至少“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校一警”全覆盖;每校配备1名保卫干部、2名以上专职保安。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配备1.3万名交巡警;安装50万个公共视频,监控治安重点部位;在重庆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方便群众报警和监督办案。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建设雷锋式警察队伍,推动警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重庆公安民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5.提前实现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重庆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重庆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让重庆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新建115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

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重庆生产总值的4%,重庆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重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改造升级23所区县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疑难杂症能够就近医治。对5.5万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实行绩效工资,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在乡镇社区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加快实行城镇

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逐步提高到70%、50%以上,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妇女儿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20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使群众少生病。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

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在办好以上重大民生事项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切实加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文化体育、物价稳定等工作,努力实现重庆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重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顺民意、贴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重庆人民的幸福水平。十大民心工程一览: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4.在重庆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5.提前实现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

第三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1.2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4.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建立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全市7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至少“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校一警”全覆盖;每校配备1名保卫干部、2名以上专职保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配备1.3万名交巡警;安装50万个公共视频,监控治安重点部位;在全市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方便群众报警和监督办案。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建设雷锋式警察队伍,推动警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全市公安民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5.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让全市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新建115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全市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改造升级23所区县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疑难杂症能够就近医治。对5.5万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实行绩效工资,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在乡镇社区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逐步提高到70%、50%以上,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妇女儿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20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使群众少生病。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

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在办好以上重大民生事项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切实加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文化体育、物价稳定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顺民意、贴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水平。

2010年6月24日至25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会上,***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打响民生攻坚战》的主题报告。黄奇帆同志传达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重庆有关民生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张轩同志就《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讨论稿)》作了说明。这次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立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市委决定本届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报告认为,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历代领袖都强调改善民生。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奋斗史。28年民主革命的核心就是让人民获得“土地”这一生存基础;一建国就把民生当作头等大事,在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开放是历史上民生改善最快的时期,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们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至为重要、当务之急。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民生既是源头也是归宿。民生不仅是发展的目的,发展包含民生,民生推动发展。不断地改善民生,就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有效、最持久的动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民生上。

报告指出,改善民生是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主攻方向,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特别是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将市财政的5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五个重庆”,开展“扫黑除恶”、“大下访”、“唱读讲传”等活动,实现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社会日趋和谐,探索出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

报告要求,要认真抓好10件大事,打一场改善民生的攻坚战。一是建设公租房。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中国人自古就特别看重“住”,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公租房是宜居重庆的主要内容。用政府保障和市场化并举的“双轨制”代替完全市场化的“单轨制”,解决占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至少有3个好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扩容”,有利于大规模吸引人才。二是“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两翼”面积占全市2/3,既是三峡库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程度很深。“一圈”跑得再快,主城“头”昂得再高,也难以展翅高飞。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就是要在前几年基础上开始全面发力,以林权改革为动力唤醒沉睡的大山,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销售难”。让“两翼”农民的年均增收由300元提高到1000元,而且使95%的农户3年增收万元以上。三是城市建设和改造。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地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让城市整体增值。进入现代社会,决定一个城市价值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生态环境。必须把改善城市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搞荒山绿化,发展城市林地。要继续种树,多建广场绿地和公园,还要精心搞好市政建设,城市的总体规划,建筑风格、街区风貌都要精雕细琢,搞成精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四是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庆作为统筹城乡试验区,要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民工户籍改革,一定要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市化机制,力争在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五是校警、交巡警。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校警是保护重点人群安全,交巡合一则是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感。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校警体制,要进一步推进完善。交巡警平台是个创新,目前主城区已投入150个警务平台、4800名交巡警,下一步还要再建350个。六是提前实现农民养老保险。使全市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建立养老保险被群众认为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要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比全国提前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七是培养照顾好130 万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解除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后顾之忧,还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安全成长和下一代的整体素质。用心把他们照顾好、培养好,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使其成为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新建11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推广学生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全市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八是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问题。一定要下决心在今后2年内,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所有乡镇“一镇一院”、所有街道“一社区一中心”。改造提升23所区县级医院,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医药价格公平机制,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九是发展微型企业。发展微型企业是吸纳就业的新空间。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 为群众新增30万就业岗位。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十是“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和“三项制度”。改善民生首先要改善作风。只有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实际困难,才能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要继续加大力度,把这项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工作,搞得更扎实、成效更显著,作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拔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顺民意、贴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水平。

第四篇: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指导意见

渝教工委“2009”15号

各高校党委:

当前,全市高校正按照中央和市委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对于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下半年,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市委教育工委会同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重庆工学院开展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试点工作,取得了成效,在全市和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充分肯定。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很有意义,要在高校普及‛的指示精神,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在全市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1.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当代青年的竞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其思想政治素质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注意培养人‛,并指出‚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江泽民强调,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胡锦涛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科学发展观进高校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掌握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促使他们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我国在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在大学生中推动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普及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形式创新,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一种途径拓展,是推动建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长效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着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普及到大学生中去,必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真正明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带来什么、推动科学发展应该做什么,必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身科学发展。

3.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举措。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根本要求。新时期新阶段,高校亟需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完善发展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对于高校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对于创建‚满意教育、和谐教育、素质教育‛,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推动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4.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革,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推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创新、途径创新、方法创新,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掌握过硬的创业本领;有助于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他们自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努力实现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二、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5.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指导思想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重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按照深化‚理论学习‛、突出‚实践成才‛的原则,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内容、途径和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目标要求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重庆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完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全面发展能力,努力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2)坚持联系实际,深化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既加强理论教育,又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市情和校情,全面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坚持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注重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在全市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探索办法,积累经验,起好示范作用,推动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

三、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主要措施

7.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09”9号)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尽快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组织专题讨论、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强化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配合搞好学习实践活动。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集中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

8.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拓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领域,把科学发展观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针对科学发展观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课程紧密相连的理论特点,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发展观内容,积极探索从专业知识、方法、手段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机融合,深化学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特色举办专家讲座,帮助学生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和理论内涵的认识。

9.认真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辅导读本。发挥高校专家学者较为集中的优势,认真组织编写‚古往今来有关科学发展观四个要件的阐述‛、‚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学习读本‛等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需求,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及相关案例,重点阐释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等,做到内容丰富、表述生动、形式活泼、易于接受,增强读本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

10.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师资队伍的学习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早学、多学、学深、学透,确保科学发展观首先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头脑。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负责培训科学发展观进课堂骨干教师。各校要通过举办讲习班、备课会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对任课教师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深化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评价、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11.找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点和关切点,加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广泛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努力增强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实效性。要利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开辟科学发展观学习专题和学习论坛网页,组织专家学者在网上解答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师生网上互动学习。

12.坚持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深化课堂教学成果。要围绕‚科学发展与大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科学发展,争做时代先锋‛等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发展观大讨论,通过辩论、讨论、交流等形式深化广大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要紧密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及重庆直辖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咨询、‚三下乡‛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课实习等,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延伸到校外和社会,以了解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成就,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要支持、指导学生成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社团,开展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组织学生参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高校的党校、团校要在培训内容中增加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着力培养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骨干群体。要通过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以及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加强组织领导

13.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负责指导各高校组织实施。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要通过现场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推进全市高校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开展。

14.高校要高度重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抓紧、抓实、抓好。要大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的培训,加大投入,保证工作所需经费和物质条件。

15.高校要主动寻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主动聘请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与领导干部来校作专题报告,大力争取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和学习调研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帮助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16.高校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校园网等舆论宣传阵地,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相关工作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及时总结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化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成效。17.高校要将本通知内容落实情况分别报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09年4月3日

第五篇:民生工作决定

民生工作决定范文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

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

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万元增加到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

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

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4.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建立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 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全市7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至少”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校一警”全覆盖;每校配备1名保卫干部、2名以上专职保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配备万名交巡警;安装50万个公共视频,监控治安重点部位;在全市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方便群众报警和监督办案。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建设雷锋式警察队伍,推动警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全市公安民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5.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xx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让全市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新建115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

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全市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改扩建150所乡镇

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改造升级23所区县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疑难杂症能够就近医治。对万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实行绩效工资,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在乡镇社区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逐步提高到70%、50%以上,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妇女儿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20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使群众少生病。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

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

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在办好以上重大民生事项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切实加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文化体育、物价稳定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顺民意、贴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水平。

下载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 干问题的决定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资源节约......

    中共重庆市委37号(精选5篇)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渝委发(2010)37号 (2010年12月21日)为更好地发挥涪陵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特作出以下决定。 一、......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文件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文件 渝组发[2009]7号 ★ 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

    中共重庆市委老干部局

    中共重庆市委老干部局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通报 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10月9日开始,历时140天。在市委学习实践......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当前破产企业有关五篇范文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委办[1997]65号 【发布日期】2000-05-13 【生效日期】2000-05-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重庆市......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精选5篇]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 2014-08-07 14:54:13 来源: 点击: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 (摘自 中共重庆市委渝委发(1999)42号文件(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范文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渝委发[2005]14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管党政领导干部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