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铁路法制建设于铁路高速发展的重要性
论述铁路法制建设于铁路高速发展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要做到依法治国,就必须有法可依,法制建设的实施就必不可少,“法制”一词自古有之,法制既是法律制度,既是人们做事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在当今社会中,任何事物的实施过程都需要一定的依据,只有进行法制建设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是依法治理的基本条件。
无规矩不成方圆,铁路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法制,同样需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所以铁路法制的建设对于铁路的持续的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先了解了解美国铁路法制建设的一些历史。
美国铁路在其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企业行为,促进铁路的发展。特别是在铁路遇到困难之时,总是用法律形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调整各方的关系。美国铁路在发展初期,由于运输方式不发达,铁路运输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货运价格,获得较高利润,从而引起农场主、中小货主、小城真的不满。铁路公司与货主之间秘密商定运价没有法律限制,也危害厂部分铁路企业的利益。因此,国会在1887年制定了美国第一部旨在控制铁路运价的法律—《商务管理法》,这部法律奠定了美国铁路法制建设的基础。
在20世纪初叶美国政府还先后制定了《爱尔肯斯法》, 《海布堡法》和《曼因法》。美国政府依据上述法律,通过严格控制铁路运价,虽然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用户利益,但却使铁路经营陷入困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直接管制铁路,美国铁路进入亏损期,二战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蓬勃发展,加剧了美国铁路的亏损,于是1970年政府通过了《铁路旅客运输法》,旨在通过铁路客货运输的分离,把客运的包袱留给政府,货运独立经营,以提高运输效益。为了把铁路推向市场,国会于1973年制定了《地区铁路重组法》,1976年政府又制定了《铁路复兴和管理改革法》,1980年制定了《斯塔格斯法》。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铁路货运状况大大改善。全国条一级铁路线,基本上都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使美国铁路管理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国家在经济上摆脱了沉重的包袱,铁路能够通过自身的经营生存发展。通过对美国铁路法制轨迹的考察,我们认为,法制建设对于铁路发展的作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
1、国家要通过法律引导、规范铁路企业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
2、加强执法组织建设,是铁路实现法治的基础、3、铁路改革法律先行,改革成果有法律保障
4、制定铁路法律规范,既要考虑到社会总体利益,又要考虑到铁路的发展,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铁路法制建设对于铁路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和重要意义。
在了解美国铁路法制建设对铁路的重大影响后,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铁路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迅速蓬勃的发展,铁路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近年来我国铁路法制建设的一些成果与影响。
1、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1、积极参与立法,发布了《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已于2005年4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继1990年《铁路法》发布以后近16年来发布的惟一一部专门规范铁路的法规,对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部门规章制定步伐也大大加快。部门规章是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法律法规而制定的。现有部门规章27件,l4件是2005年发布的,其中9件是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这些规章的发布,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保障铁路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依法行政有序推进;
制定了依法行政实施规划,规范了行政许可,强化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避免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增设或乱设行政许可条件,侵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的行为。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奠定了基础。
3、企业法治化管理得到加强;
加强了企业法律事务组织机构,加强了合同管理,各铁路局也及时修订了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界定了铁路局与站段等非法人单位的合同管理权限,健全了合同专用章管理、法人授权委托、合同审查程序及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加强了诉讼管理,规范了诉讼案件的报告程序、经费来源、案件办理人员的职责、奖惩办法等。
以上就是近年来法制建设的一些成果与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成果足以证明铁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铁路法制的建设。相对于美国铁路法制建设的长久发展,我国仍稍显稚嫩,不过相信在我们铁路职工不断的努力下,建设良好的铁路法制环境,我国铁路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加强铁路法制建设,自觉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忠实遵守法律法规,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企业的法治化管理,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篇:高速发展的铁路建设
高速发展的铁路建设
铁路建设投资大、产业链长,对增加国民生产产值、拉动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以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
受益于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开展,与铁路相关的咨询设计业、建筑施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铁路运营业四大环节发展势头迅猛,在为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推动了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还为制造、信息、电力等多个产业链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有利契机。投身铁路建设,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客运高速铁路在各省间、各主要城市间相继开工与落成,我国将在2020 年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格局。基于铁路建设“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发改委运输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铁路发展报告》研究分析,未来2013年—2015年期间,铁路建设投资需求规模为1.8万亿元,其中,2013年需要完成投资6000亿-6500亿元。
自1909 年我国自建的首条铁路线——京张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已历经百年。近3 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建铁路投运里程和增建铁路复线投运总里程呈现井喷之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为9.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土面积、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铁路仍然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与美国的28万公里营业里程相比也相差甚远,因此,我国的铁路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过去十年内已经全面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普及,据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等22个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厦门、兰州、济南、乌鲁木齐、佛山、常州、温州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新建成70余条轨道线路。
铁路建设投资大、产业链长,对增加国民生产产值、拉动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以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
受益于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开展,与铁路相关的咨询设计业、建筑施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铁路运营业四大环节发展势头迅猛,在为水泥、砂石料等原
材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推动了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还为制造、信息、电力等多个产业链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有利契机。投身铁路建设,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途径之一。
中国中铁于8月31日公布了2013年中期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受益于国内铁路基建投资回暖,中国中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极为抢眼,公司今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477亿元,同比增长2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8亿元,同比大增45.91%。在最近公布的2013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102位。
除良好的财务业绩外,今年上半年,中国中铁还获得多项殊荣,其中包括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科技创新企业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4项,得詹天佑奖8项,授权专利443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省部级工法160项。截至2013年上半年,公司共获国家级工法129项,省部级工法1,320项;通过省部级科技鉴定的科技成果549项,公司科技评审的科技成果998项;拥有有效专利授权2,577件,其中发明专利570件。此外,公司还开展了对港珠澳超长大跨海上桥梁施工技术、盾构下穿深圳湾海域技术、萝北云山石墨矿资源高效开发选矿工艺等技术的研发。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中西部铁路规划的文件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今年西部大开发工作重头戏。
中西部铁路规划中提出,要“抓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成渝客专、贵广铁路、云桂铁路等在建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区际间联系通道、路网开发性新线以及既有线扩能改造前期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其所在公司中铁隧道参建的兰州到重庆铁路目前建设进度有所加快,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西部视察时还特别到该铁路工地上慰问看望了一线人员。
事实上,对中西部铁路建设的重视,早在6月份李克强听取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工作汇报时就明确表示过,在7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并从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筹措铁路建设资金。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认为,西部是基础设施投资的空白区域,新一轮稳增长、加大投资的措施,只能从西部着力。
铁总加快筹资和投资的进度已经明显加快。8月27日,铁总将发行今年以来第三期铁路建设债券,额度为200亿元,而就在上月24日和本月14日,铁总才刚刚发行了各为200亿的铁路债。如此频繁的发债力度,颇为罕见。
在发债所筹集资金的用途方面,中西部铁路是其中重要的指向之一。2013年第三期铁路建设债券的募集说明书称,该笔资金将用于兰州到重庆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贵广铁路、云桂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等多条中西部铁路。
而在今年安排新修的铁路线中,中西部铁路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铁总8月份开工建设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工程,同时,今年铁总将做好成贵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的开工准备工作,年内全面开工。另外,铁总还将争取蒙西到华中煤运通道铁路在今年年内开工。该铁路预估算投资达1598.2亿元,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条投资量超千亿的货运铁路。
第三篇:铁路发展40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看铁路发展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日益提升。这四十年铁路也同样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铁路面貌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坚持以市城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使得铁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人民出行的获得感不断提升,铁路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格局不断形成。
四十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就在这并不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火车,实现了火车头从蒸汽机、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跨时代的飞跃;时速从慢悠悠行驶的六十公里到疾速的三百五十公里,插上了鹰的翅膀;车厢从人满为患的绿皮车,到座椅能调节、智能控温的“复兴号”;旅客的行囊越来越小,出行的步履越来越轻松。这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怎不让人为日益繁荣富强的祖国而自豪。
改革四十年,铁路建设不断提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作为经济大动脉、经济阴晴表的铁路不断提速建设,四十年间,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铁路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集中体现铁路综合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装备生产制造企业通过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发内部活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资源要素合理优化配置,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合作机制,在铁路高端装备生产和核心技术自主产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改革四十年,“距离”更近了。过去的交通时代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时代,也制约着人们的出行,还有制约着各地的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截止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尤其是随着高铁版图的一再扩容,西成、兰渝、渝贵等铁路新线的开通运营,极大的提升了铁路运能,再加上复兴号的“提速”开跑,极大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缩短了旅途的时间,使地方百姓出行更加畅通。
改革四十年,中国铁路在服务社会、提高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铁路的大提速以及高铁的开通运行,民众的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网上购票”到“刷脸进站”,从“VR导航”、“微信小程序”到“高铁外卖”、“自主选票”,从“双网融合”到“高铁音乐会”;从硬件技术发展,到软件服务提升,再至文化传承。一系列的创新和变化让民众的出行更加美好。随着铁路网的密集、高铁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地区间经贸往来、金融合作、科研创新合作和旅游合作也更加密集,这不仅加强了人才交流,也盘活了资源,还释放了生产要素活力,对于交通扶贫、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交通强国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改革四十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淡定而从容。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不但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做大做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更是在世界“吸粉无数”,并且连续从海外传来捷报,从蒙内铁路到中国列车首次出口欧洲再到“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积极推进,中国铁路在全球市场彰显着大国风采。在未来,中国高铁理更将串联起来更多国内外经济圈,实现最大化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持续深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供侧改革,通过公司制治理改革以及一系列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铁路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发展活力。通过积极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了对市场的分析研判和对接适应能力。通过主动对接旅客多样化需求,采取集约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则不断提升了铁路经营水平,从而形成铁路发展和旅客获得感提升的双赢局面。四十年的举世成绩,中国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主题下,中国铁路正以新速度站位新高点,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助力中国这艘巨轮在伟大复兴征途上时代发展华章。
第四篇:浅谈铁路和谐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已经走向世界,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已经成为事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之相不断适应的铁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背景下,站段重组的成功实施;北京新客站的成功落成;青藏铁路、京津高速的成功的开通;都相继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高速发展的需求下,全路旅客列车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以及广大旅客和社会各界的热切企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研究铁路客运服务现状,思考提高服务质量的发展道路,对不断改进客运人员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满足铁路运输需求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铁路发展绪论
铁路发展绪论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承担了全国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我国铁路以仅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货运25%的运输量。
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装备,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物质基础。我国铁路货车管理实施“铁道部—铁路局—车辆段”三级管理体制,由铁道部集中统一领导,铁路局车辆处、车辆段逐级负责,铁路局直接管理车辆段。近年来,铁路货车系统坚持“保障运输发展,适应运输发展,促进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立足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系统掌握了120km/h提速铁路货车、大轴重铁路货车关键技术,研制了敞、棚、平、罐、漏斗五大系列通用铁路货车和长大货车、特种铁路货车、专用铁路货车等系列产品。通用铁路货车载重由60t级全面向70t级升级换代。经过60年的创新与发展,铁路货车技术连续迈上了3个台阶,在客货共线运营、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条件下,铁路货车实现了重载、提速两大跨越,速度、密度、重量同步提升,铁路货运能力迅速提高,多项关键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重载、提速发展之路,适应了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做好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和基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货车载重由30t、50t、60t逐渐发展到现在70t,商业运行速度也由50-80km/h提高至120km/h。铁路部门在全面展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同时,把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作为扩充铁路运输能力最现实的途径,在1997年至2002年先后四次大面积提速的基础上,于2004年、2007年进行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列车运行密度,发展重载运输,铁路网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客货运量连年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不仅与货车制造、检修等有关,而且与运输、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单位有着紧密联系;同时还要考虑货车载重、速度、结构以及机车运行区段、线路状况、区域气候特点、装卸车使用等情况。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采取客货共线运营模式,铁路运营里程少,线路桥梁设计载荷较低,列车运行闭塞分区短而限制制动距离;而货车不同载重、不同速度、新旧共存,且具有原则上无固定配属管理、全国运行的特点,给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的技术与安全管理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近年来,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相结合,广泛应用先进的货物列车及铁路货车检查、检测和修理所需的装备,不断优化列检布局、作业方式,全面采用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铁路货车运用安全基础建设。从2003年开始,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全面建设,形成了覆盖干线大节点、遍布18个铁路局的安全监测网络,重要关口的动态检查手段完备,延长了列检保证区段,提高了作业和运输效率,形成了多样化、层次化的安全保障方式和能力,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正在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素质过硬、管理科学、防范有力、安全稳定”。旧中国时期,我国铁路管理处于分割状态,各条铁路实行不同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运输效率非常低下。新中国成立后,铁路部门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客货运量实现了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铁路把挖潜扩能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大力实施既有线提速战略,实现了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持。
1997年4月1日,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km、平均旅行时速90km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km至160km,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km。线路允许速度超过时速120km的线路延长为6449km,其中时速140km、160km的线路延长分别为3522km和1104km,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55.16km/h。
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线路允许速度超过时速120km的线路延长为9581km,其中超过时速140km、160km的线路延长分别为6458km和1104km,列车等级和车次重新分类和调整;全国铁路实行联网售票,400多个较大车站可办理相互异地售票业务。
2001年11月21日零时起,铁路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提速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对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进行提速。线路允许速度超过时速120km的线路延长为13166km,其中超过时速140km、160km的线路延长分别为9779km和1104km,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提速总里程达到16500km,客货车运行速度全面提高,其中时速160km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km。几大干线开行一批“一站直达特别快车”,主要城市间客车速度进一步提高,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北京至上海、武昌、西安分别压缩2h左右。2007年4月18日,铁路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等既有繁忙干线,既开行时速200km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又开行5000至6500t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产品极大丰富,客运形成动车组列车、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列车、传统普通旅客列车三大产品系列,货运增加大宗货物直达列车、“五定”班列、行邮行包专列开行数量,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同步提升。技术标准全面提高,主要干线列车追踪间隔实现了动车组5 min、其他客车6 min、货车7 min的新突破,这种速度、密度、重量并举的既有线提速技术和运输组织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货车120km/h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一次次提速的车轮声中,人们谛听到中国铁路走向现代化的铿锵足音,感受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脉动。中国铁路正以新时速树立新的形象驶入新纪元。
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达到1.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建成新客站800多座,要实现这一宏伟规划,未来铁路运输特别是铁路货运量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加快铁路装备现代化进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势必带来了大宗货物运输总量的持续增加,货物运输仍将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虽然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发展很快,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但铁路运输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效率高和大宗货物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是其它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这为铁路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和铁路货车装备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