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的高速发展对人们出行方式及思维的影响
铁路的高速发展对人们出行方式及思维的影响
随着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世界发达地区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速铁路运输成为各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同时铁路的高速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铁路高速发展的今天,火车已经成为舒适、速度、温馨的代名词。铁路是大众化出行的工具,而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更是火爆,“五一”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旅客必然会增多。在每个小长假来临之前,铁路部门都会提早动手、科学安排,调整运能,增加临客,加挂车辆、动车组重联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运能,满足广大旅客乘车出行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确保广大旅客出行的需求。全力做好小长假期间旅客出行的准备工作,为的就是让旅客安全出行、舒心乘车。“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不是一句空话,铁路部门一直在努力的提高服务标准,全面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改进服务态度、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为旅客出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有理由相信:始终朝着人民满意方向,服务好人民、服务好社会、服务好经济建设的铁路人在今后工作当中会表现得更精彩,人民群众对铁路服务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
以下几方面是人们选择铁路出行的原因:
1.受天气影响小
比起其他交通方式,高铁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就拿上周刚刚结束的春节返程高峰来说,年初四开始一场雨雪席卷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因为恰逢春节返程高峰,山西、陕西、河北境内多条高速采取了封闭或限行措施,数百万人的出行受阻。京沪等高铁线路虽然也受到影响降低了速度,但是并没有停止运行,毕竟比堵在路上又冷又饿一动不动的好啊。2.速度快
速度是高铁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现在世界上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有人做过测算,在700公里以内的路程,因为免去了来往于机场、安检、候机的时间,坐高铁甚至比坐飞机更加省时。3.安全性好
高速铁路的安全程度是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日、德、法三国共运送了50亿人次旅客。除德国1998年6月高速列车行驶在改建线上发生过事故外,各国高速铁路都未发生过重大行车事故。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汽车、飞机等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因此,高速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4.能源消耗小 对环境友好
高速铁路能源消耗低,每人每公里的能源消耗只有小汽车的1/
5、飞机的1/6。从全社会看,高速铁路更是可以节约巨量的社会旅行时间,增加社会财富。选择坐火车出门,仍然是大部分老百姓选择的主要方式。原因很简单,便宜、快速、简单、方便。正是因为铁路建设步伐加快,为旅游带来了很多新的契机和活力。与此同时,为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也算是费劲心思了,不仅要加强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积极向旅行社、景点等了解客流动态,灵活增减在途经地点多的列车上加挂车厢,增加运能,在中心城市之间也开始增开高铁、动车组等措施,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铁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高铁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这不仅仅是因为高铁的高速便捷,同时也是由于其经济实惠。
由于高铁带来更多商务行、自由行等高端客源,旅游产业已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发展,许多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而会更多地选择“休闲度假游”和“深度游”,在景点城市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也更能拉动餐饮、住宿、购物等领域的收入增长。
高铁带动的消费刺激,能量不可估计。大人流量直接促进了车站周边的商业发展,依靠服务业、旅游业、商业发展的城市从中受益匪浅,况且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可以保证一个城市长期的健康发展,防止出现过度依靠工业创收,造成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当高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人们往往会热衷这种现金的交通方式,原因很简单。舒适的旅行,干净的列车,态度良好的服务人员,是高铁一贯的服务宗旨,这是每一个旅客、游客们的精神享受,是美好心情的基本保证中国铁路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发展,不管是在铁路建设上还是在铁路服务上,广大铁路人都在不断进行着更新换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升铁路第一线上的服务质量。中国铁路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铁路,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铁路。中国铁路历经风风雨雨几十个世纪的发展,是有其历史积淀在的,对于现今市场上的竞争,中国铁路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有着自己的管理理念,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企业,需要的是更大的市场,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才能够让中国铁路更好的发展。高铁的发展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也给沿途各站的一些城镇建设发展带来了增值项目。人们在享受出行便利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相比之飞机高昂的机票高铁是更经济实惠的出行选择。21世纪是速度与时间并进的时代,人们追求单位时间的效率,单位时间的效益最大化,所以时间已经成为人们不提倡浪费的稀缺资源。传统的火车路途耗时长,单位时间利用率低,特别是给那些离乡背井仅靠有限假期回家探亲的人们浪费了大把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我国地大物博,也是人口流动率最大的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市重工业、轻工业等相续发展,促使每年都有相当庞大的农村走向城市务工或者创业或者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人们,也造成了每年国家法定假日成为人们出行既兴奋又纠结的日子。人们期盼出行旅游或者回家探亲,又苦恼于一票难求和漫长而拥挤的旅途过程。高铁大大改善了车内的实施环境,为人们提供便利卫生的公共设施,减少了人们漫长旅途的焦躁不安,让人们有舒适的空间感。高铁相比之传统火车给人们提供了便利舒适的环境,更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路途中的时间。高铁现在仍在不断发展和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再不会有假期一票难求的现象。高铁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近的说,高铁缩短了人们路途中的时间,提供了经济实惠的票价,更大大提高了人们路途中的幸福指数。远的说,高铁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增加了沿途各站城市的增值建设,更拉动了内需促使国家经济发展。总而言之,高铁的发展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篇:浅析共享单车对人们日常出行的影响
浅析共享单车对人们日常出行的影响
城市里那些五颜六色的单车大家都不陌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共享单车”。更有人称之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近一年的时间,共享单车几乎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闯入了多个城市居民的视线。从一种颜色的出现到五颜六色抢占地盘,再到被吐槽“横行霸道、泛滥成灾”,从大家享受共享单车带来的最后一公里的“通”,到遭遇共享单车堵住地铁口、堵住公共通道的“堵”;从上上下下的叫好到多个城市的叫停投放,共享单车这个刚刚出炉的新生事物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2015年3月17日,ofo进行第一轮天使轮融资,获得唯猎资本的数百万人民币投入;2016年10月10日,ofo进行C轮融资,获得各投资方约1.3亿美元的投入;2016 年 11 月 17 日,ofo 宣布进入城市。至此,“共享单车”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
不必泊车桩,不必办卡,不必担心停车难,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让不少的上班族告别了拥堵的公交和挤爆的地铁,减少了迟到的几率,节省了出行成本,可谓是现代人近距离出行了一种福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雾霾天的持续出现,低碳环保显得越来越重要。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不仅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目前,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超过1600万辆。为了更快的占领市场,不考虑合理布局,超出城市非机动车可停放区域承载能力,不仅导致了大量共享单车的浪费,更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更有甚者因共享单车解锁技术的漏洞擅用单车导致身亡命殒。
共享单车行业在经历了爆发期后,开始逐步走入下半场。因共享单车引发的社会问题,各界关注和呼声不断。
进入6月,共享单车行业先后至少3家小型企业宣布倒闭,规模较大的第二梯队企业也不时传出押金难退等问题。从7月10日杭州率先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开始,两个月之间,福州、郑州、南京、广州、上海、深圳、武汉、北京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背后,引发的是社会各界的深思。为什么看似方便人们日常出行的绿色交通工具到头来走到如此地步?
在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还在跑马圈地之际,资本间的较量则更显胶着。Ofo和摩拜单车投资人更是隔空喊话。ofo单车投资方声称会和拼车、代驾、专车一样在90天内结束战斗,而摩拜投资人霸气回应,年内若ofo能超过摩拜将在国贸裸骑。拥堵城市中的单车使用是刚需,所以不存在细分市场,但最后谁是真正的赢家,取决于城市铺设速度和成本,这二者又以矛盾的形式存在。各共享单车的创始人为了能让自己在市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疯狂投入,后果不言而喻。
乱停乱放,使用秩序混乱:各大公交、地铁、医院、超市等公共聚集场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尽管有的地方已经张贴“不要乱停自行车”等提示标语,但还是无法阻止一些人的违停乱放行为。很多用户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共享单车私藏在家里或办公楼内以便自己独用。此外,上私锁、毁坏和肢解共享单车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更换车上的二维码,借机进行诈骗。这些行为又间接造成了找车难的问题。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共享单车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弱点更值得大家反省与深思。
投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共享单车行业的“抢滩登陆”: 据ofo公司上海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小黄车”的运维人员人数在1000人左右,与目前上海所投放的60多万辆“小黄车”的比例约为1:600。共享单车的线下运维人员有相当数量为兼职,流动性较大,直接性导致线下运维人员在对车辆进行调度、管理及维修时出现时间滞后,进而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和新车的不断投入来弥补之前的空缺,如此恶性循环。
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权责不明,不满12周岁的用户违规使用导致事故频发;早晚上下班的高峰之后,这样的“潮汐效应”应该何如合理规避或者说规划......小鸣单车CEO陈宇莹曾表示,刚加入到这个行业时,并没有想到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这么惨烈。“我们想把共享单车当做一个平台打造,有了用户,才有更多的可能。现在互联网获取用户的成本太高了,通过共享单车获取用户的成本相对较低。”陈宇莹表示,行业的激烈竞争,让各家企业无暇考虑盈利模式,能活下来就已很不容易。
如此之多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
精细化运营应是各共享单车企业下一步努力的重点方向。“运营最终还是回归商业本质,企业要有自己造血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发展难以延续。”
第三篇:铁路货运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摘要:铁路货运对物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优势已经进行了分析,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铁路货运如何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即“优化铁路货运站布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视物流人才的吸收、培养”、“开发货物运输服务功能”、“加强货运信息系统建设,搭建物流平台”、“实施业务整合”。
关键词:铁路货运;物流;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铁路货运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给铁路货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这是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的第一季度,我国铁路运输完成货运8.97亿吨,比同期增长了18%,重点物资中,煤炭和石油运量分别增长20.1%和7.8%。铁路货运对物流业的发展确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铁路货运对物流发展的影响是重点。
1.铁路货运对物流发展的优势
我国铁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对物流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共有18个铁路局,2个铁路公司,到2010年年底,我国铁路运输线路超过90000千米,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输线路将超过100000千米。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运输工具,它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首先,铁路具有运输网络优势。铁路线上的分界点就是货运站,通过以前建立的铁路干线进行物流工作,这样不仅使再建成本节约了很多,而且还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另外,还存在与港口和大型企业相连接的专用线。
其次,货运站的业务较广。货运站可以提供包装、配送、提供仓储、装卸搬运等服务,并且铁路货运站从城市到乡镇都具有货运业务,并且与广大企业和用户保持长期密切的业务联系。
再次,车站的设施和装备较完备。铁路上拥有较多的物流基础资源,例如,庞大的线路、车辆、机车以及其他相关的设施设备等。
最后,铁路具有绿色优势。铁路货运对环境的污染要比其它货运所产生的污染小的多,并且铁路货运明显消耗的能源较少,铁路货运所占用的土地资源较少,但是具有较高的利用率。
2.如何优化铁路货运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2.1优化铁路货运站布局
铁路货运站应该在货运量较大的地区构建,这样缩短了收货单位到铁路货运站之间的搬运距离,从而使得搬运工的工作量明显降低,进而使得铁路货运物流资源的消耗最小且效益最大得以保证。
2.2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是铁路货运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管理市场化、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首先,现代物流理念是铁路货运的指导原则,这样,铁路货运就能够发挥其经营的灵活性,把现有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还会有所创新,要想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就需要把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其次,要对铁路货运功能进行不断扩大,坚持不断创新,对服务空间的拓展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进行。另外,铁路货运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时,应该把现代物流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关系充分认识清楚,定位市场需合理,并且要把核心竞争力凸现出来。将服务对象从托运人到采购产品原材料延伸、加工生产。销售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对市场机会的寻求要从物流服务中获得,从原有的货物运输市场向其他运输市场拓展。因此,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对于铁路货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铁路货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综合服务,从而促进铁路货运事业的快速发展。
2.3重视物流人才的吸收、培养
我国企业传统用人观点就是注重经验值、注重工作年限,而树立以人为本是企业用人新观念。目前我国的专业物流人才却异常匮乏。现代物流对铁路货运站仍是个新事物,因此,大多数的员工对其不够了解,车站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物流知识,服务和经营理念与现代物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目前必须解决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加快复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物流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做法,第一,提高人员的素质,对人员的物理理念进行不断地强化,为相关人员进行物流知识的讲解,从而为现代物流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科学依据,对未来进行规划,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从而为培养、开发、使用、激励人才,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
2.4开发货物运输服务功能
首先,发展多式联运。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立体交通格局。主动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合作,走优势互补、联营联运、联网联运之路,提高规模效益,实现多方共赢。其次,加快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铁路运输有关发展规划,加快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行集装箱直达列车,形成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新型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发展专用箱,细分市场,满足不同货主、不同货物运输的需要。扩大集装箱“门到门”服务范围,实行一票直通、全程负责等综合服务。
3.结语
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铁路货运朝着现代物流方向发展是必然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也能够推动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
第四篇: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1.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典型式样和总体特征,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更新的决定性力量,它通过作用于生活方式的外在客观因素,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
虽然不论从生活的哪一个方面,我们都能够轻易地享受到科技成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创造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也叫思维习惯、思维偏好、思维模式等。作为思维活动习惯模式的思维方式,是指“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发生影响或作用的机制,就是通过影响或改变思维方式的要素来实现的。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决定思维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工业社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使人沦为机器的奴隶,导致机械主义、形而上学盛行。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决定思维方式的保持时限。思维方式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抵抗变化的力量,但它产生于生活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是影响思维方式形成与改变的重要因素。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决定思维方式的重新整合。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深刻地反映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上。科技决定了人们对经济和政治的认知,这就是无限度地提高国民收入。科技的作用使人们形成了充分利用科技的思维,即使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对现代科技有反感,但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上仍倾向于接受和利用科学技术。
第五篇: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王君瑶 刘静
一、问题的提出
据2004年对上海部分重点中学学生的调查,有93.5%的学生上过网。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期课改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积极影响变为现实,成为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互联网对中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为新课改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课题以虹口区延风中学作为实验学校,开展为期二年的教学实验。在实验中。学校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探索把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到各科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网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意识与态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方面都有很大改善,尤其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其影响是巨大的。
二、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之所以引起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是,它使学习环境,尤其是和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最重要的特点是学习资源丰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习路径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积极的改变。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根据社会要求和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渠道。学习方式的选择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为开展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1.互联网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等特点有助于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行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主动地运用和调控自己的认知策略、动机和行为进行学习,可以自行决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
2.互联网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充分体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的优越之处。学生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可以与网上的其他同学、老师或专家讨论、评价和分享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
3.互联网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需要大量学习资源的支持,海量的网上资源成为探究性学习的辅助资源,各种工具软件是进行学习的辅助工具,学习环境的交互性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4.互联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互联网为学生据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风格,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习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
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模式,即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的诸多要素结合起来以解决问题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模式。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之中,互联网也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个性化与交互式等。
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促进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本课题研究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它为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变为现实。
(一)教学探索
我们认识到,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真正具有价值。我们认为,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整合力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
1.如何促进互联网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在教学实验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点着手,力图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有机整合:
第一,要求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整合的核心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从关注知识和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师身份也应该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向学习的指导者与协助者转变,同时,对学生的认识也要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具有个性的、能动的、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
第二,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整合能力。
首先,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制作课件的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要,结合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进各科教学中。
其次,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评课议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我们通过各类评课、议课活动和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几种重要的盐
(二)”
课前,按照学生兴趣,把学生自由分成4个兴趣小组收集资料(生活小组、实验小组、报刊小组、电脑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确定小组负责人及各小组成员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筛选、加工、汇总,上传给教师,并由教师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班分成了七个小组。首先由实验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课前所做的两种晶体——“蓝宝石”(硫酸铜晶体)和“冰凌”(硝酸钾晶体)以及这两种晶体的制作方法,引入新课。其次,请生活小组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真实晶体,并对这些晶体进行讲解。
学生反馈(生活小组成员):在这节课上,我们小组的调查报告虽然不是我上去发言的,而是小组的另一位成员,但是我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调查报告是我们小组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分析:
(1)案例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效整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缎炼和熏陶。
(2)课前的信息搜集和加工工作都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为单位完成的。正是因为是自由组合,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频次和传统教学相比大大增加,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教学过程展示了网络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于网络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传给教师,教师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其感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原本属于教师“领地”中有了学生的参与,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特点。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全体参与的特点,使得师生之间交流的数量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增加。可见,互联网在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增强。
案例二:“轴对称”
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并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概括——课本知识检验——实际生活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教师札记:在要求学生查寻“轴对称图形”,由于网络的原因,有关网页打不开。这时平常学习成绩不怎么突出但却是电脑“高手”的小朱和小董同学灵活地从其他网站上找到了有关资料。我请他俩对找到的轴对称图形做讲解,他们学着平时老师的样子边操作边讲解,由于平时课堂上遇到难题都是由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来回答,而今天他们成了课堂的中心,同学们注目的焦点,因此他们显示出从未有过的自信和自豪。
案例分析:
(1)学生上网查找轴对称图形的相关资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充分展示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面和本身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锻炼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通过电脑动画演示轴对称图形,将抽象的数学图形形象化,在使学生具有不同思维体验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学生丰富的思维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网络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路径多样化,因此在传统课堂中那些表现不“突出”、容易被忽视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潜能,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了自信。如果适当予以引导,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会得到很大改善。这很好地体现了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实验效果分析
实验表明:学生能够体验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经
历,并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为他们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使所有的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如在讲授《轴对称》一节时,由教师给出网址,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信息,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广阔的空间,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探索一些符合个人需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带有个性化色彩。
2.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因此,网络教学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机会,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如在教授《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south pole?》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从网上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并将其整理,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实践证明,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培养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大有裨益。
3.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改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有利于开展探究式学习。如,在上化学“几种重要的盐时”,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由组合成4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上课时,各小组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几种盐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同学。在这堂课上,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他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有利于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开展多种学习提供了空间,还可以将不同的学习方式有机的整合起来。实验证明,通过有效设计,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可以在某一主题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其他学习路径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是很难做到的。在教学实验中,几乎所有的案例都是各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经历。
(文见《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