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阅读对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浅谈阅读对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多种多样,有各类集体培训、学习、各类进修、座谈,而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得到提高,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类众多的教师培养活动中,教师自身的成长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而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中外关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指导以及相关方面的书籍,不断的给自己补充新知识,开拓视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像这样的书籍,对于教师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更好的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是否具有阅读的主动性,是教师的阅读习惯能否养成的重要原因
素。
首先,我们要明白,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而只有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才能满足自身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才能够不断的丰富自我,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我以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把自觉读书、自觉思考、自觉研究与写作等自我的行为有效结合才是实现其自我专业成长的关键。即读书、思考、写作三位一体。首先阅读是夯实语文教师人文底蕴,提高我们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的基础。联合国第16届大会确定了“阅读社会”的概念倡导全社会人人读书,我们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首当其冲。
一个语文教师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一个有功底、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决不以教材的分析、教法的选择为本,他深知真正的教学能力取决于他读书的质量与数量。如果说教学方法是常教常新的“流”,那么知识才是永远不息的“源”。阅读是由内而外的美容艺术,让我们和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人成为真心朋友,阅读不单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之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阅读对于教师的个人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囿于语文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语文教师的读书笔记可常备两本,家里一本、办公室一本,进退有章。读书是第一位的,思考是第二位的,只读书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宝山空手而返。我个人这样认为:读书是借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是思考紧随其中,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人若一思考,真主就发笑。”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佩于漪的睿智、魏书生的卓越,折服之余,我发现在他们专业成长的共性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两点:那就是课前的独立的阅读、思考和课后深刻的反思。现代语文学习的载体是文本,包括课内教本与课外读本,试题的开放性,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教参上别人思考出的话语系统,用自己独立的思考进行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思考的话语系统。怎样进行课前的独立思考、个性化阅读呢?
我个人认为:阅读过程中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理”;一是靠形象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情”。这两种思维活动交融,思考水平、能力才可形成。对课后的思考,现在已有人把他称之为反思。课后思考之处较多,主要有课堂里的得意之处、课堂里的灵感之处、课堂里的败笔之处、课堂里的学生智慧之处、课堂里的学生困惑之处。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就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比某些林林总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抄袭的教育理论
要有价值得多。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底蕴以及分析课文文本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养成,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积累总结,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游刃有余。由此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重视语文教师阅读习惯的培养,便显得愈发的势在必行。
第二篇:浅谈课题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意义
浅谈课题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分析评价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受教育者今后成长的着眼点。当教师的这些方面能力增强时她的教育技能也会随之提高。这是教师向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课题研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突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课程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做以下理解。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这就要建立在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是职业修养的根本是一种敬业精神。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回想教师对学生原始的爱更多是处于喜爱很多教师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教育但是教育学生的工作不能只建立在此基础上。因为她们身心需要发展、各方面要和谐、健康的成长还需要成人更多理智的爱——教育爱它是建立在喜欢孩子的基础之上更深刻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包括思维发展规律。所以只有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初步尝试课题研究时有的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研究是专家的工作学校的教师每天忙于一日活动的实施有时间研究吗有精力研究吗研究会有成效吗这样的提问在研讨会上,经常博得许多同行的认同。是的当许多老师迈开课题研究的步伐时有的校长也底气不足更别说老师了。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摸索我们尝到了课题研究的带来的甜果。我们运用了“课题沙龙”“案例研讨”“反思交流”“汇报活动”“论文总结”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积累研究的资料。更新了教师的观念。
(一)问题即研究
在课题活动中我们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树立“问题即研究”的宗旨。如有的老师提出了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要出示范画如何出示范画”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还小不会创新必须有示范画。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是“学生绘画创新的研究”就不应该有示范画要让学生大胆的创新。当两种观点不能一致时我们把这个问题列入研究的行列。大家都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翻资料有的自学新《纲要》有的在课程网上发起了专题讨论。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观点一幅示范画会让学生模仿而多幅示范画就能引导学生创新。同时教师也认识到在活动中有些技能性、知识性比较强的东西不能怕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全盘否定而是应该提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技能要求但不要过分刻意地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这样的研究方式即帮助教师梳理了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也让教师学会了主动学习。从当初的“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 从被动、等待指导的研究状态转为积极、自主、独立的研究状态从盲目地接受到逐步向探索型、反思型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积极的期望会让很多不可能变可能作为教 师只有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会使每一个学生不断的涌现创新的思维。在绘画课题的研究中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清楚地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也体验到鼓励和表扬会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创意。于是教师的目光从关注学生的横向比较转移到了重视学生的纵向发展。并能特别注意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自身反思学生作品中的问题根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体验成功。如今教师的新观念也融入一日活动各环节如现在操作活动区域提供的材料更有层次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老师能耐心地听学生解释活动评价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等等。真正做到新〈纲要〉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通过课题研讨活动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孟子主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进一步提高他们课题研究的能力。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地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大胆鼓励教师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树木而不见森林要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研究的表面形式。我们经常使用课题研讨的方式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观摩一个教学活动或一个案例进行研讨研讨活动根据教师的需要灵活确定。一预设的研讨活动如在课题汇报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制定绘画目标时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好年轻教师在评课活动中没有思路。于是我们开展了“如何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如何设计提问”等课题研讨沙龙。在“如何制定目标”的研讨中老师们首先通过教研信息栏了解研讨信息翻阅了大量书籍进行研讨准备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发现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动作的发展状态、语言的发展都按月龄归类自己班的学生最大的差距有10 多月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是正常的因此目标要有层次性。也这些都是平时比较忽视的地方。
在“教学活动的评价”研讨活动中我们让老师先在年级里研讨再经过全校性研讨然后整理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教学活动的方式如教材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目标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的教具是否有实效性�过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哪些提高提问是否有针对性等等。这些由教师自己研讨出来的评价细则让教师提高了评价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了设计教学活动。又如“课题与课程的相互渗透”到底如何渗透也是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有的老师简单的理解为半日活动中语言活动或科学活动后安排延伸活动绘画。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在每个主题结束时设计一个综合的绘画活动。这些认识都是比较片面的。通过研讨我们有了新的认识课题与课程的相互渗透是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细节中的没有明显的痕迹。如在一日活动中的散步时提醒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绘画活动中美的欣赏能力。在绘画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听音乐表现线条、画动物时丰富动物的科学知识等等真正抓住课题活动中每一个细节渗透课程同时在课程中结合课题。这种预设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研讨活动也让教师学的更多感悟更深。
三、生成的研讨活动
在观摩仝辉老师的水墨画“小树林”时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画小树叶刚发出的芽呢”老师们在评课时对这句提问句提出了疑问于是我们生成了研讨
活动“怎样运用引导语”。这个话题是教师自己生成的也是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许多教师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参与研讨摆事实讲案例研讨中大家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对活动中提问的方式技巧都有了新的提高。互动式的研讨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思维促进了教师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平。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
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校的绘画课题研究涉及的绘画方式和知 识很广有水墨画、水粉画、故事画、线描画、色彩画、纸艺画等等所用的材料有毛笔、蜡笔、勾线笔、棉签、粉笔、印章、石头、废旧瓶、易拉罐、纸盒等等。课题与课程相结合也涉及到语言、科学、健康、社会等各个领域。面对这些种类繁多方式各异的绘画活动教师迫切地感受到必须充实自己。于是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教师自学进修。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的教师主动从书店买来了参考书有的教师进行了师徒结对有的教师自费参加了绘画培训班有的教师参加了高层次的进修。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的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特长融入课题研究如朱萍老师的手工作品很有特色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师的特长开展了“纸艺画”许秀彦老师在音乐方面比较出色结合本班的“故事画”开展了音乐故事画。华芳芳老师很注意收集废旧材料于是她们班开展了以废旧材料为作画材料的工艺画。这些融入教师特长的绘画活动形成了各班独特的教学风格使绘画的创新教学更加富有灵气与生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进行一节思维训练名为“动物”的活动中田老师向我“吐露心声”她说“我发现孩子们做动物归类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人单独归为一类这让我吃惊也让我反思自己做教育工作这么多年还从没有特意把‘人是高等动物的一种’这个问题特意介绍给孩子们我通过这次的科研惊喜地发现这个问题自认为是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变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改变我多年形成的教学‘惯性’”。
五、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6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一仔细聆听。首先听清、听懂主持人的开场白这里面往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再听教师们的发言。听听大家的理解、认识与自己有何不同说不定哪位老师的某句话就能点开自己的“疑点”使自己产生“顿悟”。同时还要思考谁的观点更科学更能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问个为什么要弄清这样做的理由、依据是什么。这样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二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三个别请教专家。倘若大家的讨论还没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就要个别请教专家。所谓专家有时是指“一字之师”。“任何一位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细节上有高见者都可以视为专家”。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和专家交流能更直接弄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把握问题的困难所在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对症下药。这种方式能更快的帮助教师提升对教育本质把握的能力和对教育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还能从专家的谈话中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
六、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作为教研活动的设计、实践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执教的教师一般也是比较有实践能力的。教师们要注意看的是执教教师是怎样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7与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看看这种设计哪些地方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调整和改进。在此基础上自己不妨也设计一个活动并付诸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再反思、再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升。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发现教师在教科研过程中是处于一种比较教育的过程、反思教育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自觉与理性往往这就是教师提升自己教育技能丰富自身知识的关键时刻亲身经历的研究式学习远比为了教而去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教师们一个个的“顿悟”过程让我对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专业成长寄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希望。所以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是课题研究所达到的效果也应当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学校进行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题研究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使教师们对教育行为的解读从观念转变落实到行为的转变。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问题。当前教师质量不能满足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 1.流动性大
我校离县城比较近,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很多教师人在心不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象在这里非常突出。以前有一种说法:有本事的进城,没本事的留守。留下的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人抱着混日子的想法。
2.专业化低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教师的第一学历为师范的占了近五成,而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学历几乎没有,大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多,教师跨学科兼课现象严重。
3.精神力弱
人最可怕的就是无欲无求,内需不足外力的推动就成为空中楼阁。当时教师整体观念比较落后,理念更新缓慢,普遍抱着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教学质量能保住乡镇中学中游就已经满足。
4.年龄结构不合理
由于近年来我校没有新分配教师,导致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层次出现严重的失衡,呈现出骨干力量极度缺乏,年轻教师比率过少的特点,年纪大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进行的动力。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严重的桎梏。
5.教科研意识淡薄
2002年以前,学校教师参与教科研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学校每年论文获奖数很少,没有一个县级以上的课题。对于参加科研的行为很多教师还带着些不屑的情绪,认为是在做无用功,对教学根本不起作用。
二、采取的措施
学校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扭转困难的局面,便是当时学校第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经过大家的探讨,我校制定了稳定——发展——提升的三阶段计划,并在工作中得到逐步的实施。
1.外力推动,促发内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师队伍的稳定。
(1)物质保障是基础,依靠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物质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基于乡镇中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学校福利的增加只能是量的略微提升,不可能实现质的转变,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的付出和回报在现实条件下是不可能同等的。应该说,教师的基本素质、奉献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2)精神内在舒适为目的,提供舒适、幸福、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人,单纯靠物质促动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提升的,没有一所学校是用金钱堆砌而成的。让教师安心,让学校稳定,就要实现三种和谐。
A.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和谐就是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让环境有序。学校准备在近几年花大力气致力于教学、运动、休闲、生活四区一体化建设,先后新建设了校园广播系统、篮球场、美化绿化工程、教工车棚、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让校园环境更加精致、清新、亮丽。
B.人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是一项公众的事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和周边百姓的和谐共处。学校一方面加强自身形象建设,使我们的教师树立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思想。另一方面依托政府支持,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理了一大批无证摊点,解决了长期以来“摊点包围学校”的不正常情况。
C.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主要是指学校内部人际的和谐,通过和谐共建实现学校共同体打造。团队共处,严守一个原则:绝对不在背后说影响团结的话,做影响团结的事,业务上、学习上当面有问题争论。学校内部人际的和谐,横向包括领导之间的团结,教师之间的团结,学生之间的团结;纵向包括领导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形成有序的“井”字结构。实现“井”字型和谐结构管理,通过制度治校、文化兴校,来促进“井”字结构的稳定、发展。
领导之间的和谐以民主集体议事制度的完善作为依托,实现分工不分家,互相协作,多自我批评。
教师之间的和谐以活动为载体,主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来加强团队凝聚力,促进了教师的和谐发展。
学生之间的和谐通过班团队伍的打造,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推行,构建和谐班集体,让学生明礼知耻,尚荣去辱,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领导与教师的和谐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教师切实体会到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领导提出了工作上认真、生活中亲和的指导思想,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几次教代会,给予教师充分享受民主的权利,认真考虑学校发展,由衷提出可行方案,通过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让学校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操作公正、公平、公开,人情风、关系风逐渐销声匿迹,良性竞争机制逐渐完善,教师相信学校领导的执政公平,处事公正,过程公开,参与积极性逐渐高涨。校长信箱的来信逐年减少,针对学校师资流动性大的特点,学校没有刻意去阻止教师的流动。一方面对教师调动继续大开绿灯,制造开放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学校自身建设,让教师能心甘情愿留下来。近年来,逐渐实现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有序。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集中体现在德育导师制的推行,从细微的师生课堂内外互相问好,到对问题学生的单独导辅,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3)精神外在满足为目的,让教师获得成就感。光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不是教师发展的最终目的,培养教师才是给教师终身福利,让教师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才是让教师获得真正的幸福。学校从三方面唤醒教师精神力。2.内外联动,铸就师资,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有了内需,有了自我成长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显得水到渠成,我校确立了初级阶段以质量提升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以教学推动教师,以教师促进教学,并从夯实基础方面着手开展。
(1)制定成长规划。学校以制度为保障,特别强调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建设,从教育教学业务、教科研、师德、未来定位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为细致、更注重过程成长的评价要求和发展目标,旨在通过规范的、规划的手段促进教师的业务发展,并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管理,及时反馈信息,使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更趋科学化、阶段化。
(2)落实常规检查。学校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监督,注重对基础夯实,完善监督体制,落实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务处管理、督促,教研组检查实施的三级网络。做到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查、教师自查与组长检查相结合,保证了教师教学常规健康、合理展开。在常规中融入反思,我校提出常常要反思,注重对课堂的反馈,提升课堂内涵。同时关注教师作业批改的及时性、有效期、反馈性。
(3)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提出向课堂要效益。开展了“周周有课堂教学研讨,月月有教学业务比武,人人有教研活动安排”的系列活动。有秩序、有步骤展开学校各科教研活动。在“全员参与,分级展开”的方针指导下,我校一方面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科公开课展示、优质课比赛;另一方面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性质、类别的教研活动。结合自身实际,走具有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并开展教师参加质量监测活动,师生同考,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升。
3.搭建平台,措施激励,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在质量建设中,确立了“33”核心,即“搭建3个平台,实施3种激励”。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搭建三种平台。(1)搭建常规示范平台
提升教学质量,并不是空中楼阁,仍然要从基础做起,从常规入手,关注细节,特别是学生常规的落实。学生常规重点抓三方面:
首先是抓课堂常规,包括物品准备、课堂纪律等,实行教师监管、学生自律为主,行政领导随堂听课为督查,确保上课教学效率。
其次是抓作业常规,针对学生发展空间差异,提倡分层作业,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特别注重后20%学生作业情况,以抓后进促整体,注重学生作业的批改。提倡作业批改记录有效、有针对性。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示或是抽查作业展示,树立常规示范榜样。
对每次监测进行深入分析,落实到单人、单科,经常反思,及时整改,对监测不理想的学科、班级,充分发挥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功能,集中督查、阶段督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搭建共同体成长平台
质量的提升不是单一教学的努力,必然是多方面的合力,在学校质量建设过程中,致力于三大共同体的打造。
一是打造学校共同体,其内涵包括教学、德育、后勤等各条线工作,学校都予以充分重视,发挥各部门合力,指向质量建设这一共同目标;其外延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互融,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交流、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共同凝聚办学力量,形成学校共同体。
二是打造教师共同体,主要依托年级组和教研组建设。年级组建设注重年级团队精神塑造,注重和谐氛围营造,注重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教研组建设以继续教育活动日为抓手,以业务主讲为主要活动方式,贯彻集体备课和集体磨课,落实常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特别是每月班主任沙龙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实现人人参与,个个提高,形成团结、共进的教师共同体。
三是打造学生共同体,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德育理念。培育出帮扶共进共同体、寝室自我管理委员会等多种自我建设的共同体,实现强弱学科互助、高低年级互助,在互助中促进学生共同体形成,在形成中完善、发展。
(3)搭建风采展示平台
通过该平台的搭建,给予教师自我展示空间,树立正面引导榜样。两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外出活动汇报课、中年教师教研课、党团员公开课、骨干教师引领课、每周不少于二次的行政领导随堂听课等系列活动,设立了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科研积极分子等评比活动,积极主动地向课堂要时间,向课堂要效益。同时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类业务竞赛,以竞赛促教学质量提升。近年来,教师在县级以上业务竞赛上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教师风采。
其次是建立三种激励机制。
学校的发展首先要有机制的完善,根据学校情况,确立了三种激励机制。
(1)建立目标激励机制
学校发展,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确立最近发展区域。首先要有学校目标,即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激励教师持续发展,推动学校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其次要有教师目标,树立“六种意识”,即忧患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争创一流意识。党员干部做到“六个带头”,即带头讲政治,做坚定信心,践行宗旨的表率;带头讲学习,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表率;带头讲发展,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表率;带头讲团结,做合舟共济,齐心协力的表率;带头讲实干,做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表率;带头讲廉洁,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
再次要有学生目标,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2)建立制度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制度先行,质量的提高需要制度作为保障。学校近年来,通过教代会民主程序,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学校发展、质量提升的制度。如《教职工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先进班班级主任考核办法》、《班级导师工作管理考核办法》、《校本研训考评办法》、《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班主任研训制度》等,为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兑现了一定的物质奖励。
(3)建立人文激励制度。
学校管理要依托制度,但是又不能依赖制度,人文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器。学校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从细微处入手,教师生日一份小礼物,拔河比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逢年过节一条温馨的祝福……用小事感动教师,从小事关心教师,在充满人性的环境中投入质量建设。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正在不断提升、不断规范的办学道路上摸索、前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教育局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中的发展正处在乘风破浪、加速前进的重要时期,面临这项充满希望而又艰巨的新任务,我们将继续创新实干、励精图治、均衡发展、团结拼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升我校办学品位!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
1、简述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从广义的角度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是从狭义的角度讲,它们在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考虑,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2、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的涵义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四块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
(1)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首先应精通自己所教学科。
(2)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对本体知识传递起理论支持作用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缺乏的,也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保障。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三块: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评价学生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教师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育经验的积累,能对本体知识的传播起实践指导作用。
(4)文化知识:教师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而博采众长,所以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专题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的教学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研意识都有很大进步,教学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我善于接受新事物,面对新的挑战,我不会畏惧,而是怀着一份期待,一份欣喜。同时我又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平时无论做任何事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专题研究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以应付,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我必须选择专业成长,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寻找职业幸福感。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实践,堂堂正正地做人,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现将个人的五年专业成长规划如下:
二、自我认识
在学习中,我深入剖析自身的不足,正视弱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我的教学经验增长了一点,但在教学研究上缺少科学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专业知识等。平时思想上有惰性,读书较少,对教育名家及名著的了解不多,不能很好借鉴、运用一些名家的教法及观点解释教育现象。写作水平较低,很少能抓住教学灵感等写出高质量的教育随笔。没有树立良好的教材观,对教材的把握、开发和利用不够等等。
三、目标定位
倾心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不止,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个学习型教师。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专心写作,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做个科研型教师。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研究型反思性教师。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理念,观摩名家光盘,汲取名家教学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细而言之,认真备好每一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善于请教,及时总结。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坚持写教学反思、随笔,坚持写博文,努力成为优秀的博客写手。每年至少研读2本教学理论专著,定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河北教育》等刊物,做好读书笔记,尤其写好深刻的学习心得,不少于1万字。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握教育脉搏。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学会用心爱护学生,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