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23: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拟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拟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模拟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陈朝晖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物理组212200)

摘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目前学生现状分析。对阅读能力的说明,讨论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考查阅读能力几种典型模式.关键词:问题阅读能力培养例析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它能反映学生收集、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高考综合考试说明》中已明确提出:“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然而目前学生的现状不得不令人关注.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与以往相比有了更大的变化,试题的文字叙述、结构和设问独具风格,立意、情景设置新颖.有的试题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有的试题所叙述的背景材料、物理情景与当前的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和新科技动态紧密结合.因而考生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读懂题目,分析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有些学生反映,拿到阅读量较大的试题,一看到题目那么长,心理就发慌,读后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讲什么问题,最后无从下手.遇到这类问题往往得分率很低,其实有的并不是问题太难,而是考生被较长的题干所吓倒,也就是阅读能力较差所致.因此,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2.阅读能力的说明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考试说明》中已明确地对阅读能力作了说明:

人们对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像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考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考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时,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该目标分成两条:

(1)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3.阅读能力的培养

具备能力不可能像掌握知识那样.一般要在他人的指导下,选择合适途径,通过自身反复训练,不断领悟,才能最终上升为一种自身具备,不可替代的本领.阅读能力作为基本能力之一,它的培养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广泛阅读,体现基础性

只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在“读”上下功夫.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打好阅读基本功物理课本是用最精炼的物理语言陈述物理事件、物理方法、物理知识的典范,它具有鲜明的“严谨清晰,通俗简明”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既可复习巩固物理知识,又可打好阅读基本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 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54页)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

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文中文字叙述极其严谨简练,应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琢磨加点字的含义,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及科普书籍,增强读懂资料的耐心和信心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阅读量大的,学生感到较为畏惧的背景资料,绝大部分来自于教材之外,它以现代科技、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某个热点事件、问题为情景,既考

查了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平时留心会发现有好多文章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例如:(苏教版《中学生探索学习丛书走近混沌》第89页)……如果在铁电体上施加应力使其沿自发极化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那么原胞中正、负电荷重心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化而使其自发极化发生变化,自发极化的变化意味着表面束缚电荷及吸附的自由电荷的变化.若在极性相反的两表面间接通一根电线,其上便会有电流流过,这种应力导致电极化变化的现象称为“压电性”,反过来,如果...

在铁电体上施加电场,它便会发生弹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性”…….....

压电体实际应用的最简单例子是使用压电陶瓷的煤气点火器.经过极化的一小块压电陶瓷在受到压力时连接其带有相反电荷的两表面的导线之间会因为电荷的流动而迸出火花,利用这种火花可以点燃煤气…….阅读上文后既知道了电铁体知识,又了解了压电陶瓷打火原理,还可结合电压、电流等知识点构成资料型题目,考查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做好摘录,扩大信息存储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将典型的物理模型、图像图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方法、热点事件等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模糊不清的内容,指导学生再查阅相关资料,这本身又是一个阅读过程.经过日聚积累,个人信息存储量不断升级,阅读能力也将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3.2 选择精读,体现针对性

由于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精读,更具有现实意义.精读物理概念、规律,弄清物理量的内涵与外延物理概念、规律是浓缩的精华,要弄清它的历史背景,逐字逐句的读,咬文嚼字的理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揭示了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即惯性”,“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为进一步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基础”等.精读关键语段,提取有用信息有些习题的文字叙述冗长,有用和无用信息混杂,再加上有意的设陷,使解题者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实质而误入歧途.面对这样的习题,需要反复阅读,用着重号圈出文字叙述中的关键词句,大刀阔斧地

削去一些屏蔽思维的枝节内容,从而在认知结构中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主干,使看似复杂的问题简明化.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试卷第24题(热辐射问题)

此题篇幅长,有500多字,考生只有耐心阅读,把握关键语句才能解决此题。精读物理过程、理清物理情境有的试题文字表述并不算长,但它的情境较新,过程较复杂,这也给阅读者带来难度.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第22题(外力通过活塞从井中向上抽水问题)理清活塞上升过程中水位的变化,及判断活塞下面是否有真空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有的还可把过程用图像、表格等方式描述,简化过程,帮助理解.3.3 综合阅读,体现实用性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讲究实效,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读文”与“读图”相结合,“读书”与“读题”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可先粗略浏览一遍,知道题目的概况;再精读,掌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选择有效解题途径.3.4 适时阅读,体现时空性

平时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平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对一些精彩的背景资料可让学生“激情阅读”;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或规律,可让学生“回顾阅读”;对陌生的内容和较难的试题,可让学生“解疑阅读”,对学生的摘录,可选择性的让学生“交换阅读”.侧重考查阅读能力类试题例析

根据目标: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侧重考查阅读能力类试题大致有下面三类,平时要注重各类试题的收集与解读训练.4.1资料型信息类试题

资料型信息题一般由“事件、信息、问题”等几部分构成.信息部分是它的核心,可能包含一些物理课本中没有的内容:如新的公式与规律、方法,跨学科知识,对解决问题直接有关或无关的已知量等.通常此类试题起点高,落点低,学生容易被“纸老虎”吓住.例如:2000年高考综合试卷 第29题(霍尔效应问题)

例如:2001年高考综合试卷 第31题(太阳演变问题)

例如:2002年上海高考试卷第21题(自行车传动系统问题)

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要耐心阅读,筛选出有效信息.不要被长篇的叙述、新的名词和公式吓倒,认真读下去,还要学会类比转换,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理想的物理模型,将遇到的新情景与学过的知识联系对应起来,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4.2坐标型图像类试题

图像是自然科学方面资料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实验研究中.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既直观,又隐蔽,学生经常会无从下手,平时应加强这方面训练.例如: 1998年全国高考试卷 第18题(振荡周期的平方T2与电容C的图像)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第20题(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例如: 2001年上海高考试卷 第43题(铀的相对含量与时间亿年的图像)阅读求解坐标型图像类问题时,要仔细弄清纵横坐标各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若由图像揭示规律,则要把握图像的特征,尤其要注意截距与交叉点等;若由实验数据描绘图像,则要抓住数据整体趋势(因实验中存在误差).4.3数据型表格类试题

在自然科学中,用实验研究某一问题时,一般先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然后再通过对表格中的这些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定性或定量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好多产品的规格、参数、说明也是用表格形式描述的.因此,对表格中记录的信息进行阅读理解是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素质,也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平时应注意通过典型资料培养这方面阅读能力.例如:1999年上海高考试卷 第19题(“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数据表)例如:2001年上海高考试卷 第39题(电池上的说明文字)

解答这类问题关键仍是耐心细致地阅读,要从同一类数据变化中,不同类数据的比较中,找出规律,确立解题方案.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只有明确阅读目的,采取科学的手段,持之以恒,定能收到预计的效果.

第二篇:数字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市红桥区五爱道风光里55号红桥教育中心 孙鸿毅

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数字化实验室进入课堂,打造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字化实验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实验仪器,将实验数据采集之后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数据图表和图象展示现象、揭示规律。从2005年10月起我们将传感器引入高中物理教学,经过一年的探索,分别在力、热、电三方面选取典型课例进行了实践。本文试从教研员的角度,就引领老师们进行实践课例的探索,提出数字化实验室应用的方式、效果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与同行切磋和研讨。

关键词:传感器 探究教学 教师水平学生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加速推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4年11月在湖南召开的全国第六届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上海和深圳选手将数字化实验室引入比赛现场,让我第一次看到数字化实验的方式和效果,亲身感受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关注、引领物理教学的前沿是教研员的责任,2005年3月起,在我区教研活动中用录象课、请传感器公司来人示范等方式广泛宣传数字化实验,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实验的热情。从2005年10月起引领老师们将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教改实验中。

二、对数字化实验设备和结果的简介(如图1)

1.传感器:数字化实验的核心部件。“感”将物理量转化成电信号;“传”将电信号传递到数据采集器装置和计算机平台。教学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热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光传感器、声传感器等等,图中是一个位移传感器。

2.数据采集器:采集传感器感知的数据,并传给计算机,可以说是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的转换器。

3.实验仪器:完成某一物理实验需要的仪器,如小车、导轨、灯泡、电源、开关、线圈、磁铁等。

4.计算机及其内部处理由传感器传递的数据的软件。

5.实验结果:实验中采集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计算机显示器直接显示以数学方式展现的图表和图象,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数学的图象和图表呈现。

由此可知,数字化实验是将传感器、计算机与传统的实验仪器结合,是传统实验方法的发展和数据处理的科学化,呈现的是真实的实验,数据处理上更严谨,规范。

三、应用数字化实验典型课例分析

1.在力学中选取课例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之一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并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实验原理是让木块匀速运动,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用拉力来反映摩擦力。

传统教学中采用图2的装置,用弹簧秤水平拉一个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学生通过观察木块从不动到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来认识摩擦力。但由于仪器较粗糙,数据的变化不易看得很清楚,本实验大多情况下作为了一种模糊的定性研究。用传感器参与本实验,实验原理不变。但图2中的弹簧称换为力传感器效果也不好。于是我们想到用图3的装置,将力传感器固定,感知力的一端通过一段弹性不大的细绳与木块连接做本实验,这样木块始终与地保持相对静止。拉动木板,在刚加拉力时木块与木板有相对运动趋势,木块与木板间有静摩擦力,木板运动起来,木块与木板有滑动摩擦力,由于木块始终相对静止,因此各个时刻的拉力就反映了对应的摩擦力。实验数据传入计算机,木块抽动过程中拉力的变化以图4中的红线形式展示。这样木块由不动到运动中摩擦力的变化就通过拉力变化的图线清楚的呈现给学生。

对图象做进一步分析看出图中的①表明木块还未受到拉力时完全静止的一个过程,木块受拉力为零,因此摩擦力为零。图中②体现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在不动到滑动的过程中静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图中③是物体动与不动的分界点,此时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图中④体现的是物体的运动过程,图中清楚显示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且在运动中保持一个定值。所以通过图4的完整图线很好的反映了学生认识摩擦力的第一个层次──感知摩擦力。

第二层次是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图5对应的是木块放在毛玻璃表面,图6是木块放在包装纸的表面。两图表格中的“平均”显示的是在毛玻璃表面分别施加三个压力和在包装纸表面分别施加同样的三个压力实验时滑动中对应的拉力大小,也就反映了各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测量木块重1.5N,在木块上依次加250 g砝码,使正压力依次为1.5 N,4 N,6.5 N。再将得到的数据用Excel处理得到的如图7的图、表,这样处理本实验既分析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正比例关系,又知道这个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更可以算出相应的动摩擦因数,且控制变量法也一目了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感器的介入提升了实验数据分析的层次。图象的展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教师无须语言的赘述,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通过理性的数学分析得出,使学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将教学内容由过去的粗糙丰富为严谨、科学。本课作为我区传感器进课堂的公开课2006年11月间在全区展示。

2.在电学中选取课例是《楞次定律》的习题课。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重点和难点。图8是现用高二必修加选修第211页A组第2题(该题和图同时是选修3-2第31页的第2题),题目是若条形磁铁下无闭合线圈,磁铁会振动较长的时间才停下来,若条形磁铁下有闭合线圈,磁铁振动会较快的停下来,要求解释此现象。

我们将本题开发成实验,作为《楞次定律》一节中的一个理解楞次定律电流方向的判定和能量转化的实验出现。将图8按照图9组装,可以得出图10的图象。从图中清楚的显示出随时间的延长,线圈中感应电流在衰减,并对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图10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到这一章的“涡流”一节,使学生对“电磁阻尼”的理解困难迎刃而解。

本实验曾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自己组装实验,并从实验开始就认真盯着大屏幕逐渐显示出的图象,当磁铁停止振动后都很认真的读着数据,热烈地讨论图象的物理意义,对楞次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电流传感器在本节课的应用可以捕捉到瞬间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本节课参加2006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评比,获得一等奖。

3.在热学中选取课例是《内能的改变 热量》。

图11展示的是用热传感器反映气体内能变化的实验。实验的主要器材是一根被改制的自行车内胎,即用紧箍和一段玻璃管与车胎组成密闭容器,将温度传感器伸入到玻璃管中,以便学生能够观察到传感器。图12是得到的数据图,当用手握住玻璃管部分,由于热量的传递,管内温度升高通过气体传给传感器,图线中①反映了这一过程,图线中②反映移开手后的降温过程,图中①、②共同反映了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而图中③部分是对车胎放气显出的温度变化,④是放气过程结束,温度向室温恢复。当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图中⑤明显反映了对气体做功引起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这样不易感知的温度变化通过图线带给学生深刻的感受。

四、对数字化实验进入物理教学的思考

1.转化教师观念,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内涵。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相应的实验基础上。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仪器的落后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物理实验只能做定性分析,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虽然推理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但教学中大量使用不仅会让老师的动手能力下降,学生更看不到真实的实验,难以真正理解物理的学习实质。而数字化实验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的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把课堂搬个家,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教育资源配置更优化,教学过程更高效。信息技术不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2.巩固物理实验的地位,促进教师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水平的提升,让教研落到实处。

传感器只是一个传递信号的仪器,图像也只是一个图片,但教师要设计实验、引领学生认识图象,挖掘图象的含义,这就为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数字化实验也为教研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准备《摩擦力》一节时,我和参与教师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遍又一遍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做实验,最后确定了接触面分别用毛玻璃和一种包装纸。会后引进传感器的学校高一年级教师都用这种方法讲授了这一节,完成了新课标的要求,也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兴趣,无形中提高了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用热传感器反映气体内能变化的实验仪器,最初是传感器公司提供给我们的。但当授课教师通过《内能的改变 热量》一节展示出来的时候,教师们的惊奇和赞叹表露无疑。课后上交的评课记录上老师们都很深刻的写下了对数字化实验的认识,青年教师更写出了愿意多参加并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提高自己实验和分析能力的愿望。

3.深化探究教学,着眼于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习惯。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摩擦力》一节分析可知,对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揣摩的实验,引入传感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引入传感器可以开发课本资源,变课本习题为实验,深入挖掘习题蕴涵的道理,可以改进原来做不出的实验。这样又为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内容。

传感器的引入更强化了用数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让物理实验具有更高的真实性,让学生对科学方法有了亲身体验。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学好高中物理更离不开数学。爱因斯坦说过,数学给予精密的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那些学科是达不到那么高的可靠性的。图象的充分利用是强化数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上面所述,温度给人们的感觉一直是亲身体验的冷热程度,而应用传感器,使学生学习到另一种感知事物的方式,那就是真实的数据同样会令人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养成一种研究问题通过“现象──实验──数据”的科学习惯。

4.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思维,大大提高科学探究过程的实效。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研究物理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强调“猜想—验证—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普通实验的定性研究和引入传感器的定量研究相结合,教师通过对比,使学生做有知的猜测,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认识,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教会他应对某一具体情况下可能需要的知识。实验证明,学生比教师接受数字化实验更快。《摩擦力》教学中学生对图5中物块从要动到运动之间不规则变化的曲线提出了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这是由于板在拉动中细绳抖动造成的不稳定。

5.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功,并能在同伴互助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传感器引入物理教学,更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处理数据的方法,再遇到类似问题,只要做到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研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物理变化及其规律,这样学生最终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现象,而且可以学会物理学的一种精神,即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和严谨探索实验的科学精神。

一幅图摆在学生面前,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只要看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同学们对解决问题的讨论中切磋,懂得互助,学会合作。

6.新仪器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推动教师脚踏实地的研究它,同时促进自己应对课堂的综合能力的再提高。

现代技术的不断提高,给教师带了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在新课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再学习,必须接受新仪器,新手段。学会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挖掘”,为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和教学功能作好充分的研究。

新技术的使用不是花架子,它的使用丰富了传统的实验,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实验有新的发展,并且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但新技术的使用,对于刚刚接触这种研究手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循序渐进,对新仪器以及使用新仪器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越在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中,协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显得尤为关键。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

综上所述我们感到,课程改革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进程,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再发展。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探索,新仪器需要教师的研究,只有教师将自己的思想与教学行为提升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带动学生的发展,才能让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生和发展。数字化实验仪器的使用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数字化实验在我区仅仅是个开始,今后我们会继续将融入信息技术的探究课堂深入研究下去,以期得到更好的课堂改革经验,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的到更好的成果。

参考资料: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廖伯琴 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基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物理实验拓展的研究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李进 摘要:从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三个角度论述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对物理实验进行拓展,提出从多个角度对物理实验进行拓展研究是探索数字化实验系统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系统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拓展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化21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在基础物理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要求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使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实现全新的变革,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实现全面优化。目前,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以传感器的方式进入物理教学的实验领域;以仿真模拟的方式进入物理教学的思维领域;以网络通信的方式进入物理教学的交流沟通领域。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物理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2.数字化实验系统与物理课程整合的优势

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实验系统,它具有多类型的传感器、多通道的数据采集器、多样化的自主操控平台以及强大的函数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实验手段数

[3]

[2]

[1]字化、测量呈现实时化、现象规律可视化、操作测量简单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超越传统。

3.新课程对数字化实验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中学理科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尤其是基于传感器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课程整合提出了明确要求。2003年新公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提出: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即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4]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做一做”等栏目也出现了数字化实验系统应用的案例。基于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实验系统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进行广泛的体验、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DISLab曾被乔际平教授誉为“科学分配教育时空的新探索”。

[5]

二、基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物理实验的拓展

数字化实验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探究平台,使学生能从数据读取、记录,公式运算和图线描绘等繁琐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感知和多视角的探究。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数字化实验系统与物理课程的有效整合需要先进的教育思想,它的合理应用本身就要求同时变革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代之以尊重人的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的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笔者认为,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应基于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任何教学方式的改进都应该首先能够服务于课堂教学。从多个角度对原有实验进行拓展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实验仪器的拓展

实验仪器是物理实验的物质载体,实验仪器的有无、数量的多少、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数字化实验系统将实验数据数字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尽管用传感器代替了部分测量仪表,但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实验装置,而是借助其实验优势填补了传统实验中诸如微小量测量、暂态量测量等多个测量空白,这预示着它具有很强的拓展性。

⑴数字化实验系统与传统仪器的整合传统的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最直接的手段、最真实的经验和最好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途径。数字化实验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超越传统,是传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整合应能够服务于学科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发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6]

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使传统实验仪器与DIS实验系统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例如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几十年来都在使用一种成品教板,由实验电路图1和图2分别演示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用灯泡演示自感现象不能确切反映电流和电压变化的过程,电流较小时灯泡不能发光。灯泡无极性,不能显示电流的方向。另外,实验器材规格匹配性不好,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低等缺点也会使实验效果不理想。数字化实验系统用传感器采集电流、电压,能实时保持实验数据并显示稳定的图像,有效克服了上述缺憾。笔者根据图3所示的电路,用两个电压传感器分别测量两个支路的电压,获得了图4所示的图像,图像清晰显示了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过程中两支路电压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在支路中接入电流传感器,分析电流的变化情况。这样,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先通过传统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激发探究欲望,然后借助数字化实验系统深入探究自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另外,我们可以将传感器与传统实验装置进行组合,借助原有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发挥数字化实验的优势。例如在探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时,可引导学生对弹簧振子的物理模型进行拓展,分析水平方向单弹簧振子、水平方向双弹簧振子及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等。研究水平方向弹簧振子的运动可用气垫导轨(或轨道小车),将气垫导轨的滑块(或小车)上固定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作为振子,振动过程中轨道小车的阻尼振动较气垫导轨的滑块更加明显。研究竖直方向弹簧振子的运动时,可直接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作为振子。这样的实验数据依然来自传统的实验装置,只是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的手段借助数字化实验系统得到显著改观。

⑵数字化实验系统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整合

“非常规”物理实验,是指选择利用环境中“非专门化”的物质手段,不按固定方法或形式,人为控制条件、有目的实施的观察与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活动。在资源利用上,“非常规”物理实验是直接利用环境中“本来用途不是用来开展实验”的物质资源,包括生活易得物品、材料、器具、人体自身、交通工具、建筑设施、娱乐器材等,同时包括利用研发自制的实验器具。采用“非常规”物理实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采取灵活、简便的方法与形式,使实验过程体现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与生活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发“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笔者利用DISLab系统对探究影响弹性片振荡周期的因素的实验进行改进。此实验原采用图5所示的装置分析弹性片长度和质量对振动周期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其实验装置尚有不足之处:其一,将钢尺插在纸盒的缝隙中,还需要将纸盒通过某种方式固定牢固;其二,钢尺只是插在纸盒的缝隙中,在振荡时难以保证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变,并且多次使用后纸盒缝隙处难免不被撕裂;其三,在钢尺上固定毛笔以及通过插橡皮块改变质量等方面操作很不方便。笔者就地取材,使用实验室中的台虎钳固定弹性片,通过在钢尺上吸附磁铁块来改变质量,器材组装如图6。

[8][9]

[7]

另外笔者认为,自制教具价格低廉,易于普及;简单明了,易于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特征;而且易于使学生感到亲切,其中含有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因此因校制宜地发动任课教师创造教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笔者用饮料瓶、输液管、泡沫盒等自制一套实验装置,配合DISLab力传感器(见图7)借助其动态波形数据采集、求平均值、鼠标显示坐标值等功能对教材中分子间作用力实验(见图8)进行改进,利用力传感器高灵敏度等优点实现实验仪器微型化,直观显示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并且更换玻璃板、有机玻璃板、铝板,采集到同样的波形(见图9),进一步证明了分子间作用力的普遍性。

[10]

⑶数字化实验系统与虚拟仪器的整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虚拟仪器的产生为物理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虚拟仪器做实验,可以自行设置各种参数,以控制其达到理想的效果。曾有教师利用虚拟示波器软件与DISLab有效整合进行声波干涉实验有效克服传统实验的缺点,取得很好的效果。[11]虚拟仪器的应用突破了现有实验条件的限制,排除了各种干扰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它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整合值得深入研究。

2.对实验原理的拓展

实验原理,体现着物理思维,因此对实验原理的拓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应该广泛考虑学科内外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思想和实验手段以达到最优化的实验效果。

在上述探究影响弹性片振荡周期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图5所示的装置获得图10所示的振动图像,这种采用较为传统的留迹法获得弹性片振动周期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使用磁传感器和微电流传感器,将弹性片的振动转化为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通过易测量量获得难测量量,有效突破了操作难点。图11和图12分别是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流周期性变化的图像,它们都可以反映弹性片的周期性振动。该实验采用电磁学的知识和测量手段来研究振动问题为物理实验的改进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此外,笔者从开发组合实验,拓展学生思维的理念出发开发出“探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探究声波的振动图像”、“探究转速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同一物理现象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物理学思维方法的无穷魅力。以“探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为例,笔者除采用位移传感器外,还采用了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力传感器、微电流传感器等配合相应的实验装置获得了不同的振动图像,见图13。这种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同一物理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领域的“殊途同归”。

3.对实验目的的拓展

传统的物理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往往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机械地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无法深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完成常规实验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实验目的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应强度的实验中,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磁传感器直接探测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如图14所示,我们可以得到磁场强度的变化图像。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能否直接获得磁感应强度与探测深度的关系图像呢?学生受到启发,想到将磁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组合的方法,如图15所示。那如何分析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关系呢?学生很快想到用磁传感器与电流传感器组合。随着对实验目的的逐步拓展,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匀强磁场?获得匀强磁场需要螺线管具备怎样的特征?学生提出假设,不断改进实验装置来加以验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的魅力。

再如,在“电容器和电容”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实验是利用平行板电容器与验电器组合,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定性地分析电容的影响因素。该实验对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的要求很高,很难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无法显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无法研究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可以快速获得电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通过积分运算获得电量的数值,进而验证电容公式的正确性。这样将定性实验上升为定量实验。在学生对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图像的细节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电容器在储能、延时等方面的应用。

数字化实验系统作为一种实验工具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拓展,结合具体实验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物理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还能够促使其推而广之,将上述思想方法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

三、结束语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预期目的,教学主体总是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对象。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2]

数字化实验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手段,但它并不代表先进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技术与课程的充分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单纯的注重教学手段的先进,更要重视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基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物理实验的拓展体现着先进的教学思想,这有待于更多的一线教师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

第三篇:新形势下“材料物理”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材料物理”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等学习问题,根据“材料物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授课教师多年来学习和教育工作经验,笔者尝试了在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课题驱动、学研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当地引入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科学名人典故、生活实例以及前沿的科研成果,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物理 教学模式 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81-02

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运用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前沿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材料物理是材料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修完“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合成化学”等有关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目的主要是让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处理材料科学中问题。学会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出发,说明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形貌、原子电子运动状态及它们与材料性能和成分之间的关系。该课程要求理解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声学以及材料的功能转换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深刻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并能在材料研究中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阐述材料结构、性能和它们在各种外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在“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较深远的影响。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应用性强,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因此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新形势下,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历史责任。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有效地互动配合实现的,因此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材料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立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思和科学思维方式。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材料物理课程具有学科知识面宽、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理论性强并且难于理解等特点,而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手段由于其单调、枯燥、抽象等缺点,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弃学等消极情绪,大大地降低了教?W效果。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集图、文、像、色、声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生动地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枕,使得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较为抽象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加深理解。比如,晶体塑性形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滑移和孪晶,很难用学生的既往知识经验来理解和区分,因此,采用动画模拟演示和同步解说功能的微视频讲解,直观地体现出两者的差别,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营造体验式教学情境,瓦解传统教学的时空障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脑海中留下画面。例如,吸声材料中关于焦点这部分知识时,导入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等图片和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了解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适合的教学手段,针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例题以及课后习题的讲解过程,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分析讲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引入课题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材料物理”课程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内容繁杂,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较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较紧密的专业基础课,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能力。课题式教学方法属于构建性的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课题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搜集文献、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迎合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全方面、具有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题式教学注重问题导向,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获取实用方法。

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探究性的课题式教学模式,以课题为载体、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学研结合和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开展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思维方式,发展与人协作的精神,锻炼科学研究的素养,最终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结合材料物理的内容特点,课题可以分为材料的力学、材料的热学、材料的电学、材料的磁性、材料的光学、材料的声学六大类,设置课题,如集成电路用基片材料、LED发光显示材料的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单分子磁体的研究现状、光纤通讯材料的发展、航天航空复合材料的选取、生物材料、储能材料的研究现状、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部确定个人分工,开展对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思、当前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以及研究热点的文献调研。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人搜集材料、小组讨论的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提取和选择有关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小组内部的协调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终可以选择通过撰写专题文献调研报告、小组讨论与答辩、开展相关专题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参加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整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团体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完成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开展学生讲授,集中讨论的模拟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相对比较被动地听,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深奥和抽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较难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因而出现精力不集中、?^脑僵化、困倦等问题,由此恶性循环,最终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教师除了完成传道受业的责任外,还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教会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因此,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有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采取模拟教学模式,由学生讲授、课堂讨论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吸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预习、搜集材料、分析知识内容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在过程中,学生需要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一些材料科学名人的科研事迹,去学习前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进行角色互换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去理解学习的过程,了解教师备课、授课的整个过程,感受教师在其中的努力,培养学生体恤和尊重他人的品质,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比如,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中国科技大学谢毅院士关于热释电材料方面的工作,介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院士在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高松院士在高密度磁存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等,这样不但拉近了学生与科研世界的距离,让学生们了解当前科研的前沿方向和课题,去理解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要求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摸索适合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思考与改革,去融合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总之,教学是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为主体,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成为一个不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具有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欧梅桂,杨春林.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15-117.[2] 鄢波,马洪锋.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74-77.[3] 田春贵.奠定基础知识走近学科前沿――黑龙江大学材料合成化学课程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221.[4] 耿桂宏,马金福,房国丽.《材料物理与性能学》课程内容模块化构建与教学实践[J].科技信息,2012(25):22-23.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

凤冈县石径中学 安胜德

反思是思考过去做过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作。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教学研究活动的需要,在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提出了“教师即为研究者”的重要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因此,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当然也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方式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一、反思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传统意义上的备课缘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教学理论。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学校教学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必然会出现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学习的内在规律,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它将实现中小学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和教学措施设计等。

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首先要看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计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如对基础知识,是了解、理解还是掌握层次设计要合理,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得不透彻,例题分析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反思如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对教学时间设计的反思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否则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对教学措施设计的反思如在教学中,经过学生群体性的反应,如他们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现,教师会产生某种体验。并常常自问: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如何改进?

二、反思教学内容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一章的内容时,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把教材的编排顺序给予调整。先认识光的折射,再学习透镜,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事实上,教材再版时也是这样调整的。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三、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做到猜想,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到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四、反思教学方式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气氛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热烈等。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

其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温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如学习“凸透镜成像”一节时,每组发给一只凸透镜课外时间测量焦距,上课时每组现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上海一所中学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物理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物理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合理掌握授课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将反思的结果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活动法,逐步放开课堂。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不会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活动课堂的管理问题等,可以在反思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经过上述五个反思,师生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一种“共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就会“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第五篇:2014大连中考物理模拟卷

翰铭轩学吧 2014年大连中考物理模拟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人们能够肯定是二胡演奏而不是钢琴,原因是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源距离不同

2.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左匀速行驶,如图1所示,经过一棵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落下,在空中作

匀速直线运动。则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物,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下图中的()

A.B.C.D.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B.日食和月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人在路灯下的影子,可以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D.湖水中倒影着岸边的景物,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

4.下列做法中,可以使导体电阻变大的是()

A.将一根金属丝对折 B.将石墨加热C.将导线中的粗导线换成细的等长导线D.将铁线换成等长等粗的银导导线

5.下列器材中,原理是电磁感应的是()

A.发电机B.电铃C.扬声器D.电磁铁

6.下列有关摩擦力的现象中,属于增加有益摩擦力的是()

A.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润滑油B.在行李箱下安装轮子C.磁悬浮列车悬空行驶D.运动鞋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

7.医生将酒精涂在注射前先在手臂上涂一些酒精。小明感到凉凉的并发现酒精很消失了。这说明了()

A.酒精分子间具有力的作用B.酒精分子有可燃性C.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D.酒精分子升华吸热

8.大伟在做鸡蛋沉浮实验,当鸡蛋悬浮时,如图2所示,大伟向杯子水中不断的加盐并搅拌,直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在此过程中鸡蛋所受浮力F与向水中加盐的质量m的关系是()

9.如图3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作用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P的重力、Q对P的支持力B.Q的重力、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Q对P的支持力D.P对Q的压力、桌面对Q的支持力

10.如图4所示的单摆小球,球在ab间往复摆动,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

D.小球到达点c时速度最大

11.将甲、乙两个相同的小球,在相同的高度处,分别以v甲和v乙(v甲>v乙)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

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瞬间,两个球具有的动能相等

B.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甲球的机械能始终大于乙球的机械能

C.两个球落回到抛物点处,甲球动能等于乙球动能

D.两个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达到平衡状态

注意:第12~14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在“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中,某同学大胆创新,尝试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进行实验(实验电路图如图5所示,小灯泡用Rx表示)实验方法如下:

⑴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测的是通过R0的电流I0; ⑵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测的是通过

Rx的电流Ix。

Rx的计算式:

C.电流表可以在短路时起到保护电路元件的作用

D.若在S1闭合,S2断开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故障可能是开关S1接触不良

13.如图6所示是一个去掉电表后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右移动,则()

A.电路总功率变大B.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量小于R

3C.通过R2的电流变大D.R4两端的电压变大

14.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7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B.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15~22题每题2分,23、24题每题3分,共22分)

1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所受浮力相等。则体积大的是_______物体,密度大的是_______物体。

16.制成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_______,这种材料具有_______的性质。

17.我国西部正大力开发和使用风力发电,风能是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能源。太阳活动时会向地球发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运动到近地空间时会干扰无线电通讯。无线电通讯主要利用_______传递信息。

18.楼道内的感应灯都是的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的,如果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_______。

19.小红同学站在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上匀速上行,她的机械能_______;若以向下的乘客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的。

20.如图8所示,电磁铁P和Q通电后,P的右端是_______极,他们相互_______。

21.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潜水器总质量约22t。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62.68米深度。在“蛟龙号”下潜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它悬浮在7000米深度时,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N。(g取10N/kg)

22.在探究“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某同学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左调到,杠杆右端扔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若杠杆没有在水平平衡位置平行,能不能正确地完成实验?_______。

23.如图9所示,图中有电源线一对,拉线开关一个,螺口灯泡一个,插座一个。现要求开关控制电灯,将各元件连入电路,要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够正常照明,连线不交叉。

24.请在图10中画出阻力F2和阻力臂L2以及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F1。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25.(5分)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0.5m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小时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升高到了40℃。问:

(1)在这4小时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焦炭?

37[c水=4.2×10J/(kg·℃)、焦炭的热值q=3.0×10J/kg]

3阻是10Ω,R2的电阻是32Ω。试求:

(1)开关s接“1”时,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R1的功率是8W。则R1的电阻是多少?

(2)开关s接“2”时,变阻器的滑片在b端,则R1和R2的总共率是多少?

27.(7分)如图12所示,小明用4 N的拉力,5 s内将重为20 N的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

移动了0.5 m。已知物体A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是物重G的0.3倍。

求:(1)拉力F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克服摩擦及绳重所做的额外功为0.5J,动滑轮重多少牛?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两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8.某化学小组要进行一个实验,需要提纯一包混有泥沙的碘的固体颗粒。他们设计了如图13的提纯装置

(固定装置已省略):将碘颗粒放在大烧杯中,烧杯上固定一个装有冷水的圆底烧瓶,烧杯底部加热。请根

据所学知识分析用此装置提纯碘颗粒的原理。(提示:碘从45℃左右开始逐渐加速升华,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35℃)

29.在透明的杯里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缓缓下移。某同学在做

此实验时,对着暗处,当杯子下移至某一高度时,看到了三枚硬币。请简要分析说明原因。(实验

如图14所示,可在图上画光路示意图,以辅助说明)

五、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

30.(5分)在“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提及有关

C.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1)在铁块的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_____,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这能否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质量为50g鸡蛋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鸡蛋悬浮在盐水中,鸡蛋受到的浮力_____0.5N。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鸡蛋受到的浮力_____(都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1)请你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图16-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小心,导致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___。

②从图像中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器材时发现PB部分比PC(或PD)部分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如图17加图所示,给水平左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1)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小车和斜面,还需要控制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3)此实验是通过什么样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此实验推理:若将一个小球在一个光滑斜面上释放(如图乙所示),滚到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将会_____________。可以说明力是____________的原因。保持小球释放高度不变,抬高水平面使之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重复实验,小球达到的高度与这个夹角有关系吗?(不计能量损耗)______________。

下载模拟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拟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太行路学校王立伟 新课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而法制素质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符合......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如何吸收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是每个人,每个学生的一项功。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习的转变,要求学生机械、被动、依赖......

    2014年中考物理模拟卷(五)

    2014年初中毕业物理模拟卷(五)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把握科学探究与实验验证的关系? 案例一 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课1、引入课题 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随即展示多媒体课......

    教学实践与思考(全文5篇)

    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有效活动,真正促进思想品德课活动化的教学呢?思想品德活动课有没有什么模式呢?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为例进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实验教学借助仪器设备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初探(共5则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实践初探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几点原则、策略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插图培养能力5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插图培养能力 肖延玲 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大量的美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彩色插图。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