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敬老院中的寒假
2月6日8点,三山区敬老院。走进里面的第一印象是平淡,只见几个老人安详的坐在长凳上聊天。我轻轻地走上前去,询问一个看起来非常慈祥的老奶奶关于院长的所在,老奶奶看见我似乎非常开心,她告诉我院长在后院一个办公室里。我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姓徐,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来这间敬老院刚好9年了。简单的对话后我离开老人们来到护院,只见一排略有破旧的住房,但清晰的无痕的白墙和干净的走廊让人联想到这里每天一定是经过细心呵护的,他们洁白的情景实在不忍别人随便践踏,这是一片净土呀!难得在这浮华的城区里还有这样一个让人全身轻松,让人感觉舒服,使人宁静,仿佛可以放下一切,静静体味人生自然。转过这排房子,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浮现在眼前,从开着的窗子可以看到一位60许的老人。推了推眼镜,我敲起了办公室的门。
“请问您是这里的院长吗?”“是的,有什么事吗?”老人头也不抬的回答道,手里正飞快的整理着文件。“我想成为这里的义工,做一名志愿者,可以吗?”我带着一些激动和忐忑的语气问道。“哦。哦?”院长看起来似乎很惊讶,转而放下手里的文件会过头来带着略有感慨和欣喜的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们这里通常是有老师带着一些学生定期过来,还从没有像你这样的青年主动过来的呢!”“实话跟您说吧,我是一名大学生,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做一次社会实践才来的,说起来真不好意思呢!“其实你能来就说明你很不错了,现在的青少年没有多少有你这样有心啦!”看着我腼腆的样子院长感慨的说道。。
在一段不短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一些关于院长和敬老院的一些基本信息。原来这所敬老院已经成立了近20年,而且是吴院长一手建立的。吴院长从小是个孤儿,被其养父吴先生收养,长大后一直在外打拼,虽然事业有成却疏忽了对父亲的照顾,直到父亲的猝死才幡然醒悟,于是创建了这家敬老院,陪着这些或子女忙绿,无暇照顾长辈的,或子女不孝,孤独无依的老人们。从89年创建至今,一共来了240多位老人,现在依然存活着的只有79人。一位老人太多,院长虽然请来过一批工人,保姆,但还是拙荆见肘。以前定期还有一批志愿者,但无奈现在越来越少了。
说话间我们来到前院,已经有大部分老人在,老人们有喝茶聊天的,有躺在靠椅上晒着太阳的,也有一起下棋,打牌的,茫茫和谐祥和的场景!
其实老人们 的要求并不多,只是希望子女们过得好,有空的时候,过来陪陪他们,聊聊家常理短,仅此而已。望着这群快乐而又孤独的老人们,嘴角不禁泛起微笑,快乐的加入其中。我想这个寒假他们不会孤单了,以后也不会了。因为我,还有我们,都是老人们的子女。愿天下所有的老人们快乐的安享晚年!
第二篇:敬老院中的笑靥(范文)
敬老院中的笑靥
社区中的敬老院只是一栋普通的小楼,虽已入冬,周围依然绿意盎然。室内窗明几净,冬阳丝丝缕缕地映了进来,如老人们温暖的笑靥。我们耐心地用半生不熟的绍兴方言与他们交流着,听着老人们蹩脚的普通话,心中莫名地有几分感动。地面光可鉴人,听社区阿姨说她们专门请了一位清洁阿姨每日来这儿打扫,只为老人能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如今快过年了,还特地买了些春联贴在各家居室里,为老人送去深深地祝福。我们与老人相处得极为融洽,一室的欢声笑语中,悠然自得,其乐融融。临走时,老人们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起身将我们送到门口,与我们依依不舍地道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方得天下大同。
第三篇:敬老院中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敬老院中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调查人:王理雪(组长)王晓晨、刘恒、万晶晶(成员)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
调查地点:保定市北市区景园敬老院幸福园
调查对象:幸福园中的老人及管理人员
调查目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的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被送进了敬老院,那么他们在敬老院中生活的状况如何,衣食是否满意,子女探望是否频繁,敬老院及社会给予了老人多少关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人对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刻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享受自己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
为了了解敬老院中老人生活状况的问题,我们小组于2013年7月20日在保定市北市区景园敬老院幸福园进行了走访调研活动,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7月20日早晨,我们一行人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这个活动一方面为了了解现如今敬老院中的老人生活情况和他们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为了增强自己的韧性,接近并了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热情和帮助。考虑到调查的可靠性,我们将这次社会实践地点选在了离我们较近的景园养老院。去之前我们买了一串香蕉和一个大西瓜,希望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为老人们带去一丝清凉。乘22公交车到达了那儿,道路有点泥泞,走过一片庄稼地,景园敬老院就在我们眼前了,院子不大,活动的老人也寥寥无几。因为前一天我们已经与景园敬老院的负责人进行了前期沟通,对敬老院的基本情况及敬老院中老人的信息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我们一到那儿,李大姐就热情的招呼我们,说看这儿看老人不用带什么水果,光是陪他们说说话他们就很开心了。从这句话以及略显荒凉的环境,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来到这儿的老人还是有点孤单的。
我们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激动。我们也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到不久,一位奶奶就拉着我们去她那儿吃水果,每个老人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让我们激动不已。从李大姐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几批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陪老人说说话,帮老人打扫打扫卫生,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们首先找到院长王大哥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
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痛心。
关于日常饮食方面,王大哥说,因为这里的老人很多牙口已经不好了,再加上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但并不缺乏营养,平日里早晨包子馒头小米粥,中午晚上荤素搭配,有菜又汤,每逢过节,会为老人们包水饺。院长表示,大家伙食都吃的一样,可能有些挑剔的子女也会定期来拜访送食,所以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接下来李大姐带我们拜访了三四个老人的房间,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们通过和老人的交谈以及与护工的交流中知道了老人们进敬老院的原因:A.子女方面:无法照顾老人,请保姆不放心 B.老人自己:(1)不想给子女增加压力
(2)不喜欢做家务(3)现有居住条件差(4)孤单寂寞(5)家里无医疗设施和无紧急医疗措施(6)不喜欢与子女同住(7)餐饮不便(8)养老院管理规范(9)五保户老人。这些老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聚在一起,也像一家人一般的生活着。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实老人们在敬老院的生活都基本相似,一般都是5点多起床,然后敬老院也差不多都是8:00左右吃早饭,差不多都是吃稀饭,中午晚上一般都是一荤一素,开饭时间也都差不多,老人们一般睡的也比较早,一般晚上8:00就睡觉了,白天老人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看电视,看看报纸,打打牌,打打麻将,互相聊聊天,偶尔社区会搞搞活动参与参与。但是不少老人还是反应在精神上有些许的失落和空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1)个别老人缺乏精神动力和生活积极性,精神状态不佳,过一天算一天,生活没目标没追求;(2)院内没有可供老人娱乐的活动和设施,部分老人感到闲来无事;(3)部分老人之间关系不够融洽,个别老人之间会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破坏了院内老人的和谐氛围;
(4)个别老人对敬老院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回家居住。
有一位王奶奶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刚进入她的房间时看到,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她正在用布绣一个坐垫,并不是简单的十字绣那一种,而是一层一层叠加着绣,老人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女孩子都会做这种绣花的活,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见我们有点不好意思,老人又继续说,不过你们是掌握了高科技的一代,手机电脑都会用,比我们要强多了。就这样长一句短一句的交谈着,奶奶跟我们说她的故事,我们分享我们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她说在这儿其实挺幸福的,儿女也时常来看她。她理解儿女有自己的事要忙,对这里的生活环境也很满意,说护工们都是别人家的子女但是像对待自己亲妈一样照顾她,不愁吃不愁穿,伙食就那么几样但是总比自己动手做饭强。闲来就自己找点活儿做,和同伴们唠唠嗑,也算是安享晚年了。和我们聊完天之后老人非要下楼看看,拄着拐杖扶着楼梯把手,偏偏不要我们搀着,我们看着老人的背影,心里百般滋味。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老人们的生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发现了敬老院的一些问题:
1.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一些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也有腿脚不太好的因为一楼房间不够被安排在了二、三楼。我将这个问题给院长进行了反应,院长说他也觉得不合理,只是老人住进来的有早有晚,住在一楼的老人都不愿意再搬到二楼去。我和一位住在一楼的大爷进行商量,终于说服他跟二楼的那位大爷交换寝室,在我离开的那天他们已经顺利交换,院长答应对其他不合理的安排进 行调整。
2.敬老院护理人员略显不足,我们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一个较大的缺陷。虽然有的老人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照看,大多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约需要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职工仅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我们将这一点跟院长协商后,院长也说将改善此事。
3.向敬老院负责人咨询过后我们得知,我们所拜访的景园是一所私营敬老院,所有收入都来自于子女或老人自己出的钱,根据需要护工服务的程度不同价格也从每月几百到一两千不等,这些收入也只能勉强支撑着敬老院的伙食住宿水电等一系列费用。没有民政部门下拨的款项,也少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这对提供给老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很不利的。据此,我们跟院长提建议,应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也要呼吁社会各界贡献爱心。院长也说将该少此事。
4.院民寝室的硬件设施落后,并且不齐全。逢雨天路滑老人的安全没有保障,还有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整个敬老院只找到五个灭火器,而且都安置在二楼,一楼没有安置,对此院长给出解释,一楼由于打水比二楼方便所以没有安置。我告诉院长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一楼起火没有灭火器后果不堪设想。对此,院长也同意只要下次民政拨钱,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5.虽然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虽然有娱乐室,但只有一台大电视,对老人来说使用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我们决定向民政部门反映此事,然后安排电影下乡走进敬老院,活跃敬老院的文化氛围。我还建议院长多订阅几份中国日报和齐鲁晚报进行传阅,还可以安排视力较好的识字老人,定期为大家读报纸,使老人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单调。
实践过程中,我对附近几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询问,发现也都存 在类似问题。并且发现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谈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都无法为继。
养老是个大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4亿,是世界上唯一60岁以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到迅速加快时期,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仍将处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5%,届时,我国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龄化社会。总之,养老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局部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问题。近年来,民政部门在老年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总的来说,盯了局部没看系统,我认为,要把养老事业统筹考虑,准确划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半自理能力老人和能自理老人。其中,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因为这不仅仅是老人个人的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对于半自理老人,可采用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则应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政府组织公共服务的真正的任务,解决这类老人的卫生健康医疗问题。对于更大一部分能自理的老人,则是让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我们不可能时时陪在他们身边,但至少一周有两天他们不会孤单。一生的奔波劳累,终于现在他们可以好好休息了。或许不想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或许他们已经无家可回,总之他们来到了这里,希望的、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和一点精神上的慰藉。都说人老了容易寂寞,度着空虚的日子,在回忆里生活。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希望我们至少能静下心,多拿出一点点的时间来陪陪他们,让所有的善意尽情绽放,成为一个一个真正的善行,让我们的老人们安享晚年。
第四篇:寒假社会实践(2000字敬老爱老)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令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和接受锻炼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与班中的几名同学自行组织展开了“尊老爱老,暖冬暖心”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因为寒假的关系,小组内的同学们不便全体集合起来进行活动,而是采取了就近就便的方式,家里相隔较近的同学共同开展活动,待大家的活动全部结束后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进行总结。
古人常言: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这边是“子尊老”的意思。小组内的成员们也就是根据“孝”字开展了自己的活动,组内的成员们在寒假中积极地去拜访身边生活比较孤独的老人,其中有些老人的老伴去世,有些老人的孩子常年在外,过年期间也无法回家,还有些老人身体不好,常年无法下楼,待在家中没有人陪伴聊天等等。成员们都利用了寒假富余的时间,过年时串门的空闲多多去老人的家中,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听老人讲讲他们的心里话,将自己在外上学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多多交流,看着老人们都展露了笑颜,组内的同学们也十分开心。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却觉得更加的孤独,原因就是我们总是去关注着那些急匆匆来又转瞬即逝的东西,往往却忽略了将所有思念放在子孙儿女身上的老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年轻人的关爱,我们都不需要去做很复杂的事情,相反,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倾听,简简单单地聊天,有一颗炽诚的心就好。
组内的成员们在陪伴老人,给老人送去暖冬的祝福与来年美好心愿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开心与快乐,还有几个小伙伴更是收获了不一样的知识。杨姥姥是我姥姥家的邻居,在过年去姥姥家玩的时候,得知杨姥姥一直独居在家,子女又在外省工作,很少回家。于是我就和几个玩的不错的小伙伴来到了杨姥姥家中,杨姥姥也十分欢迎我们,很快就和我们开心的聊了起来,从每人在外不同的学习生活到杨姥姥对现在社会新变化的感受,我们也能感受到杨姥姥其实是希望平时有个人来说说话的,所以放假期间我们也经常到杨姥姥家中与她聊天,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与杨姥姥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杨姥姥的一个绝活,做“面鱼”,通过几个模具的帮助,可以把原本呆呆板板的圆形馒头变成活灵活现的动物造型的馒头,杨姥姥告诉我们这些也都是她小时候家乡的老人们教给她的,现在她又把这些做馒头的手艺传授给了我们,也算是一种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吧,在做这些可爱的馒头时,不仅使杨姥姥很开心,我们也聆听到了许多过去的故事,更是学会了杨姥姥教给我们做花式馒头的手艺。在经常陪伴杨姥姥的过程中,大家收获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也让我们的寒假生活丰富多彩。
在寒假后期,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了在寒假中每人与附近孤寡老人交流的过程,大家身边还是有不少老人平时生活比较孤独,十分渴望能有人经常陪伴身边,与他们说说话,谈谈心。从资料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每年平均以3.2%的速度增长,仅仅只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2000年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3亿,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而八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到2010年将有2540万,到2050年时将达到1.6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已是不变的事实,我们只能够如实的面对它。而在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如何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如何让
老年人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解决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也刻不容缓。
中国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老龄事业。多年来,国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事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也有义务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关爱社会上的弱势全体,尊老敬老,向老年人送去我们新一年的祝福,也愿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通过本次寒假实践活动,本小组内的成员在寒假中经常到附近孤寡老人家中去陪伴老人,与老人聊天谈心,并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我们心中也十分开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与老人们相处的过程中,也更是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对过去历史的认识,老人们用他们的生活阅历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实践活动过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社会,也更加的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做起,怀着对向社会奉献的愿望逐步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篇:敬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即使象鲁宾逊那样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个中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如何与老人家交谈?】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4、语言: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去判断对方需要;
5、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
6、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让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
7、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8、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
9、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我们与老人接触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安全:永远要摆在第一位!要小心地滑,扶好老人,掌握正确扶法;轮椅,老人坐上去时,一定不要让轮椅动而导致坐空,推轮椅动作要缓慢,老人的叫要放好,双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离开扶手的范围!
2、老人记性行多数不好,避免问:“你还记得我吗?”,老人家不愿别人说他记性差,改说:“我又来看你啦!”,老人家觉得被重视了,会高兴很多。
3、尊重老人的习惯:不要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它物品,如老人院扶婆婆就爱把剪刀、药油摆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有一个婆婆爱把钱夹在报纸里等等。
4、不要随便给老人吃你带去的东西:如糖尿病人要低糖,肾病和高学压患者要控制盐等。
5、在老人院搞活动的离房前前准备:让老人上厕所;给老人多准备几张纸巾;在空调环境下和冬天,要给老人多带一件外套,坐轮椅的带条小毛巾被。
6、时刻留意老人变化,如冷、热、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时作出理。
7、不要嫌弃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关怀备至。
8、义工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了,有很多工作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变通的,希望大家的应变能力能强一点,也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有更多更好的心得体会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