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立学院中的管理文化
xxx管理论坛论文
题目:独立学院管理文化建设探索
学院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独立学院管理文化建设探索
2010级 财务管理x班 xx
指导教师:xx
中文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生事物,她既属于公益性事业,也是社会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产生出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文化,但也存在管理文化诸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文化特色管理
一、独立学院基本现状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指出: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实行新的机制办学。独立学院从本质上是民办高校,其投入主要由合作方承担或者以民办机构共同筹措,收费标准也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高校招生收费的相关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和管理上首次提出“五个独立”,即独立学院校本部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从而赋予了独立学院确切的内涵。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来规范、体现。
作为中国教育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在我国已具有一定规模。全国目前独立院校共有三百余所,其在校老师与在校学生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但社会中仍然存在存在一些人对独立学院是“三流本科”的偏见,这说明独立学院在文化的构建和影响在整体上仍较为薄弱,在社会中还未能具有强有力的文化号召力。
二、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局限性:因为普通高校实际上是靠出租其“本科办学特许权”于“二级学院”来获取收益的,类似于产业界的“贴牌生产”,所以母体高校的管理模式和
文化特色对独立学院的影响力极大。而中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所以独立学院的管理文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目的高校的间接“限制”。
从主观上来看,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空间更为广阔自由,这虽然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立、自理能力的机会,但也会使学生成为“无缰之马”,放任自流,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同时,也表明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大部分独立院校所共同缺乏的。造成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的劣质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独立学院一般来说学风比普通本科差很多,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从客观上来讲,独立学院的文化底子相对薄弱,独立院校在我国发展时间补偿,大部分受到母体院校的影响,缺少独立的特色的文化风采。校园管理通常由学生会、各系导员老师共同参与的,但除了日常管理,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工作繁杂,很难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造成了管理模式上的矛盾。
三、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管理的出路
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再加上独立学院本科起点的优势,使她发展属于自身的特色管理文化的具有充足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发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加强对体育场地的改良与维护、促进学生公寓的环境设施发展、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资等。为文化的管理建设打好物质基础,促进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设施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全才培养向专才培养转变,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在学生集体中建立属于自身的、特色的、“独”立的管理文化。
独立院校属于民办高等教育,所以向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独立院校发展自身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
[2]王韵。《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3]李怀,何立新。《中国核心竞争力探索》
第二篇: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
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
财务管理本科 2011级1班 黄献
指导教师 王宪辉
中文摘要:2008年2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对独立院校有了新的定义:“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这更加说明了独立院校的公益性和其自身的创造性。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繁荣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巨大。独立院校这种民办高校在中国对教育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正在一步一步踏入正轨。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创新机制特色建设和谐文化 Abstract:
Key Words:
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
大学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这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新兴学校。而在这众多的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校核心竞争方式,建设校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从大方向来说,校园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是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代表,往往从学校的物质建设得以体现,大到校设施建设、环境布局,小到校篮球队队服设计、花坛绿化造型等。本学院铜梁校区图书馆设计就是一个鲜明例子,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大龟的造型,象征了步步求稳,求真务实的办学态度,俯视图书馆则成一个六面形,每一面上都有由玻璃构成的相互交错的条形图案,恰好合成两手向上托举的手势,象征着追求光明向着太阳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是制度文化,一所高校必须拥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实现高校运转,管理制度始终贯穿学校大小事务,“不成规矩,不成方圆”。财务管理制度、人才招聘制度、教师教学评估制度等都折射出了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独立学院相对于传统高校来说更具活力,因此往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对许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展。反而不会因为制度繁琐而削弱校园活力,正是由于这些方式使许多事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独立学院文化滋生与发展。三是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的根本标志。学校中的领导、教师,包括学生在内都属于社会的人,在各自的经历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当大家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就产生了价值观的大融合,从而产生了群体价值观,而一所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就占主导地位,包括学校理念、价值观等,而这些又往往通过校训、校风、学风等表现出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神文化的建设程度直接反映出了学校校园文化水平的高低。
二、本校在独立学院建设的方面
(一)借助外部优势顺水推舟
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把扶持独立民办高校的发展与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到同样重要的位子,并为发展当地独立院校群作出实际贡献。本校在党委政府带领下积极自谋发展,以合川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校园文化,深化学术气氛,并将学校建设成一所小中型园林,促进了本校和谐文化的发展。
(二)体制新颖,管理规范
一是按股份制的机制和模式运行。本校与投资方设立董事会, 决定学院重大事宜,同时强调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由院长具体实施董事会决定, 负责日常管理。做到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明确了权责利, 体现了股份制的特征。二是运用市场竞争的机制和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这就迫使独立学院必须独立面对市场,而且要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不能再在母校的荫庇下生存,因此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使本校加入优胜劣汰行业,努力提升学校质量。三是体现了民办的运行机制。严格采用民办机制办学, 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本校资金来源全靠收学费和自己筹措, 真正成为依靠民办机制新增的高等教育资源。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合作双方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协议, 本校有着自己的办学章程和符合国家财经制度的财务制度, 实行“ 统一领导, 集中管理” 的财务体制。
(三)办学特色鲜明
本校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重,管理有序,质量立校”为办学宗旨,以“创业、创优、创先、创新”为办学理念,以“专业+外语+技能”为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完善的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实行扎根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人才输送战略。并与双威教育集团合作,建立凯思国际学院,向美国、英国、卡塔尔等十几个国家输送人才进行深造或工作。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管理经验,提升了学校办学特色。
(四)做到了制度上的严格要求和领导、教师、学生三者的和谐统一
如“教职员工考核暂行办法”第五条:教职员工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控制在本部门总人数的15%以内,优秀等级应兼顾不同岗位、层次的人员,宁缺毋滥。其中,凡一个月内迟到和早退累计达到5次及以上者,或病、事假超过一个月的教职员工不得定为优秀等次。体现了学院评审制度的严格,一个是比例少,突出“精”,一个是“宁缺毋滥”,突出“保质”。又如“聘用制管理办法”第三条:教职工聘用制坚持学院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体现了管理中教职工的和谐平等自由。第十条;聘用期间,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学院的有关规定以及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执行。教职工权益得到国家法律、学院规定的保证。2011年4月21号,重庆市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在我院举办,活跃了校园文化学术气氛。2010年1月19号,全院教职工团拜餐会在校食堂举行,对部分教师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提升了教师积极性。
(五)本校积极举办各类活动。
我院活动类型多样,活动举办频繁,旨在锻炼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拓宽大学生技能和兴趣爱好,同时丰富的学校活动充实了校园精神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逢节有各院系的晚会,每学年有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播音主持人大赛、各学院论坛等等,其中也不乏非学校承办的活动,如股为今用炒股大赛,这些活动对大学生实现“T型”纵深横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我院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5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9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2人,另聘校外教师308人、外籍教师6人,在独立院校总体中水平不靠前。母体学校重庆师范大学专任教师137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19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42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23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75人。获国家级奖项的教师较多,质量高,作为重庆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应积极邀请母体学校优秀教师来我院交流经验,传播先进思想,多开展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缺乏文化底蕴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始建于2003年,距今办学近十年,是一所完全独立新建的非合并而成的独立院校。而文化底蕴是前人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神财富,办学时间短、没有充分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造成了文化底蕴基础的缺乏和特色文化发展缓慢的现象。正如11月8日下午在管理学院举行的“学生会干部干事培训大会”上主讲人所说:“清华北大都是百年老校,在文化名人和岁月的积淀下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环境造就人才,要是把你们放到那个环境中,我相信你们一样能够学好。”可见打造文化底子的重要性。在文化体系的建设上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失衡现象,独立学院是一所民办院校,凭借资金的支持迅猛发展着,然而精神文化的建设相对缓慢,因此造成了本校精神文化跟不上物质文化的发展的现状。大一新生之前接受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大相径庭,众多因素导致本校主流文化与大一新生学术研究气氛不浓、睡觉以天计算、生活极其不规律等校园亚文化激烈争夺的局面,学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多开展学术研究等活动。
(三)关注政策,谋求发展 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其北翼、中轴和南翼,分布着成都、遂宁、南充、合川、简阳、资阳、内江、永川、自贡、宜宾、泸州、江津、重庆等城市,构成了成渝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群及交通网络载体。而合川正好位于成渝经济圈第一环线上,在今后的发展中,成渝经济圈必定受到国家政策重点照顾,各辐射单位必然会自主加强相互间联系。办学一定程度建立在地区经济基础上,在这个发展机遇中,我院应以合川为城市依托,在合川政府对独立院校群的大力推动中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8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令》第一章
[2]李书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52
[3]周子栋.合川独立学院群现象探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2,4)
[4]重庆师范大学及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相关资料
[5]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手册2011年版
第三篇:底稿 浅谈独立学院中辅导员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管理成品
浅谈独立学院中辅导员对学生情感教育管理的影响力
梅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武汉
430083)【摘要】在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中,辅导员这个角色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上进行综合地指导辅助,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成才关键是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管理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者的影响力,而在各种教育管理方法中,情感教育管理成为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分析如何让辅导员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管理。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影响力;情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Shallow to discuss counsellor to student affective education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among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Mei Fang(Urban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uhan,Wuhan 430083)Abstract: Until university especially independent institute, counsellor whether thought politics study in student guide and assist synthesizing in life in the role, and independent student characteristic of institute determine to it becomes a useful person key to be education of counsellor manage student, manage the influence that efficiency depends on its administrator to a great extent, but in various educational office procedures, manage and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affective education.This text analyzes emphatically how to let the counsellor implement affective education to manage effectively.Keywords:Independent institute's counsellor;Influence;Manage in affective education;Long-efficiency mechanism;
在近些年涌现的一批独立学院中,专职辅导员成为区别于公办院校管理模式的标志之一,在有些院校中称之为辅导员或素质导师,这个名称的含义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综合指导的全面概括,而独立学院的“以生为本”办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固有的特性决定了辅导员这个教育管理角色的重要性。非权力性教育管理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是具有更大弹性的无限力量。情感教育内涵及影响力
在国内,有关教育管理影响力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讨阶段。大多数学者也是循着权力和非权力影响方式的分类展开讨论,认为教育管理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是权,属于硬件影响力,由职位、传统和资历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是权威,属于软件影响力。在谈到教育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时,把品德、才能、知识、情感视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要成为教育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来源。
1.1高校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1.2 情感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一些大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却缺乏美德、责任感等,刘海洋用硫酸破熊事件、马加爵残害4名同窗学友等等。而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等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积极实施情感教育。
1.2.1推动完善作用。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潜能.促进他们提高整体素质,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2.2感化感染作用。教师应是学生的知音和朋友。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把德育寓于各种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才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中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
1.2.3调节迁移作用。适当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也能使学生克服消极情感。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1.2.4沟通共鸣作用。情感具有引起情感共鸣的感染功能。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冷漠.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德育的效果。五是导向引领作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用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并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积极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2 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2.1 独立学院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
2.1.1当代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多元性。在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融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而又非常注重自我、注重现实。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年龄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除了具有一般青年人的喜怒哀乐外,还因知识、阅历等原因使得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更活跃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矛盾与冲: 崇尚理性与较强的情绪性之间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交往需求与较大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 较强的责任感与较弱的责任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冲突的情感体验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起了负面作用,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2.1.2情感取向的浅显性。由于科研、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大学教师对教育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学生缺乏真诚的关爱,对学生的幸福感、满意度、创造力和潜在力关注不多,师生间缺乏必要的双向交流。这些在客观上淡化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造成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取向处于浅显状态,表现在大学生的情感活动对处于低级的人的自然性的情感如吃、穿、住、行的欲望和情怀,而对社会性的情感如对自己生存的群体的责任与义务、对集体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维护等则普遍缺失和淡化。另外家庭的溺爱、应试教育模式等也会造成大学生的情感畸形发展。因此,虽然健康向上的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主流,但是他们在情感发展上也普遍陷入懦弱、混乱、虚浮及其冷漠的危机之中。概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事不负责。
2.2 独立院校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
据有关研究展示,学生对于辅导员老师的管理引导人概表现出以下的状况:思想上的肯定认识和行动上的消极应付并存。具体的表现就是学生认为辅导员老师应该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行动,老师的行为对自己影响很大,对老师的引导有所期待,希望老师能帮助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但是在行动上他们却往往是消极的,学生对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没有主动配合的兴趣,对集体没有形成关爱,没有把学校的生活准则看成是自己顺利进行校园生活的工具,也就更没有能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每个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态度往往能使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并增强学习的丰动性与积极性,而消极的情感态度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成效。目前,辅导员老师虽然在不断的进行管理方法的改革,但是实质上还是在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和体现管理、引导过程及教师育人的规律,把调动、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就算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参与监督,最后结果也通常只以学校或者教师给出的结果为最终的标准依据。
2.3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情感教育实施的策略
2.3.1首先是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即以情育情。辅导员工作中,如何实施情感激励,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一位教育家认为:爱不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努力才能掌握的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尊敬和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大学生入校的适应到学业顺利完成,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到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怀。这种关怀是以尊重、求实、有效为基础的。
2.3.2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之二是辅导员自身的情感修养。辅导员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重要任务,应以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个情感修养的目标是很宽泛的,首先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也就是一个人的情感格调和生活品位问题;其次是高尚的审美情趣,辅导员的道德美、语言美、理智美以及对音乐美术体育的爱好与鉴赏能力,都能增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从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第三是辅导员的学科兴趣和学术水平。一个睿智博学的老师必然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境界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3.3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之三是辅导员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当的共处时间。情感教育是通对过情感交流实现的。情感交流是一个不间断的互动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辅导员与学生相处,能够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心理的热点弱点,并可以用春风化雨的自然模式引导他们,将问题化解于未然之中。例如:学生沉迷网络问题。教师如果及时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跟进,就能使很多学生免于成瘾。这最需要的是教师在时间上的付出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学生一旦网络成瘾,他的情感世界将遭到严重的创伤,什么理智感、责任感、事业心都无从谈起。
总之,将情感教育引入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及实际意义的工作。文中着重对辅导员的工作如何实现情感教育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相信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将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并进一步提高教育引导的质量,稳定独立学院的办学优势。让情感资源成为学生管理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从而营造健康愉悦、生气勃勃的学校班级环境,最终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参考文献:
[1]申继亮.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3-01.[2]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周烁.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刍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2).[4]鞠献利.浅谈道德人格的培养[N].光明日报,1999-02-08.[5]翟惠根.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7 [6]傅允生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与路径选择[J] 财经论丛,2001,(9). [7]杨晓明 独立二级学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 2003(2)
[8]褚惠萍.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2006(9).
作者简介:
梅芳,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篇:文化独立与文化融合
从中式洋节浅析文化独立与文化融合 [摘要] 西方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之间必然发生碰撞。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文化融合的前提是文化独立。本文首先从中式洋节来展示中西文化的碰撞,进而对将中式洋节视为文化入侵的片面看法进行反驳。然后探讨中华传统文化衰落的真正原因,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其次针对中华文化独立提出相应策略,最后分析文化融合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式洋节,文化独立,文化融合,和而不同
Abstrat: The western culture comes into our life, so that there will appear cultural shock.The cultural fusion is the trend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emise of which is the ccultural independent.This paper firstly show the cultural shocck through the Chinese western festivals, in order to refute the one-sided opinion about that the Chinese western festivals are regarded as cultural invasion.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ue reasons about the delin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ow to protect it.It is followed by the stratagies to Chinese cultural independent.The effect of cultural fusion on the Chinese cultural.Key words: Chinese western festivals,cultural independent,cultural fusion, Harmony in Diversity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不仅局限于经济,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近几年在中国,西方快餐,好莱坞电影,洋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必然产生新的火花--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融合也必将对中西文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可是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复制,同一。对文化融合的片面看法莫过于文化入侵,这种看法过于绝对,因为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将保持独立,秉持各自鲜明独特的个性,并且融合的结果是和而不同。1.0中式洋节与文化入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节日也日益增多。仅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就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不胜枚举。同时,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流行过“洋节”,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洋节”越来越多地走入中国,走近中国人。西方许多节日的庆祝方式与中国节日都有所不同,对中国人来说是新鲜的、刺激的,因此人们现在比较乐于过西方的节日。例如,西方人过圣诞节,除了大家在一起挂圣诞树、吃烤火鸡聚餐,大人们还会把孩子们向往已久的节日礼物装在一个大袜子里,在平安夜悄悄放在孩子们的床头送给他们。甚至在大街上有穿着红色圣诞服、头戴圣诞帽、脚蹬圣诞靴的圣诞老人背着大布袋分发礼物,这对孩子们说是新奇的、新鲜的,他们都非常喜欢过圣诞节。而在中国只要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就高兴。
因此,有人说中国人越来越不像中国人了,马上就要全部被西化了,洋节就是文化入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以偏概全的,它忽略了“洋节”已经在我们身边被本地化、中国化,发挥着文化融合的积极作用。以圣诞节为例,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人或者礼物转送无关。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脱离了其原本的宗教性质,仅仅保留了其“狂欢”、“个性”、“新奇”、“张扬”的娱乐性质。有些圣诞产品是专为迎合中国人的品味而定制的:比如,吹奏萨克斯管的圣诞老人是一种常见装饰品——只因为萨克斯和圣诞老人都源于西方,中国人就顺理成章地3将两者放在一起。今年,有些商店摆出了戴着圣诞老人帽子的羊:明年2月份的农历新年将是羊年。有专家把中国人过洋节看做“集体无意识”,这就将节日文化过于意识形态化。中国人过洋节无非是一个消费放松的借口(上班族工作压力大)、一个增强个人身份认同感的工具、一个聚会狂欢的理由(中国人喜欢节庆)、一个浪漫表白的机会”。2.0中华传统文化衰落与保护 有专家抵制西方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入侵造成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归罪于“西方文化入侵”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是不公平的。西方大量文化的引入,丰富了我们的文化,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质量。至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衰落,笔者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文化发展规律的原因,也就是一些不符合人们现实生活需要的“传统文化”被自然淘汰了。比如“二十四节气”(坚持抵制观点的北大某教授提出的)。由于现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二十四节气”已不能准确涵盖现在的天气状况;另外由于农业科技的发达也不完全靠“二十四节气”来进行生产活动。因此“二十四节气”逐渐被淘汰不用了。而这只能赖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洋鬼子的“文化侵入”无关。二是,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原因。在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与时俱进,发展与更新,而成了社会前进的累赘。比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就输在了“市场价值”面前。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只能通过抵制西方文化来实现,那么中国就又回到了闭关锁国的时代。在文化竞争的浪潮里,保护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才是可取的做法。重视传统文化应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文化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确实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比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对于传统节日,立法者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的。传统文化的保护,除了民众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其次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扬。国民的文化教育让人民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让民族文化渗入百姓日常生活。最后发扬传统文化的关键是创新。在历史不断前进的车轮下,传统文化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鲜活力,才能让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3.0文化独立
文化独立就是指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在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独立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在与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失去了文化个性,那么中华文化将不复存在。只有坚持文化独立,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也是文化融合的前提,否则文化融合就变成了文化入侵。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独立可以通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第一,坚持文化自觉原则。“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势,并对文化转型具有自主能力,以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要做到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对于文化背景,文化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是要理解接触的文化,取其精华,吸收融合。最后在各种文化都实现了自觉之后,多元文化各展其长、共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就是要积极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内在契合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人类性意义的精神特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化转型中具有自主能力。第二,坚持文化自信原则。文化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多元化的今天,每一种文化都是当今社会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传统文化绵延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比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情趣、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寄托着整个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人应该秉持着自信的信念,让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人们的时代生活中延续和发扬光大,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再铸传统,有所创造性的改造,始终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4.0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文化融合的过程:一接触,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二撞击和筛选,每种文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他种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三整合,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21世纪的人类文化将是一种全球性的综合文化。这种综合不是实体性综合,不是东方文化归属西方文化,也不是西洋文化统摄东方文化,这种综合是文化生态功能意义上的综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泰山不让土壤方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包容精神。比如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含蓄,不善于表达个人情感。而父亲节,母亲节以及感恩节给中国人一个去表现爱与感恩的契机。当然,洋节入土中国,并不是说多多益善,因为这一种文化渗透也有着潜在的副作用。例如,对洋节的过分追求可能会导致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忽略和对西方文化的盲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的日常消费等。因此,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和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洋节,既不能一味崇尚洋节,也不能盲目排外。在理性接受西洋文化的同时,还不要忘记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要运用 “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剔去糟粕,充分彰显我们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和民族的包容与心胸。5.0结语
文化全球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是挑战,对于其他不同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要秉着文化自信,屹立于多彩的文化盛会。同时全球化也是机遇,中华传统文化借机取长补短,永葆活力。在同一文明空间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相互竞争、相互激荡中相互依存、相长。
参考文献
[1]常启云.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传播要把握好三个原则[J].传播与版权,2013.[2]毕文波.圣诞节庆文化之擅变[J].东北师范大学,2012.[3]蒋夫尔.别让传统文化的“脉”断裂闪[N].中国教育,2013-02-23.[4]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D].炎黄春秋,1999(3).[5]李晓明.文化结构文化心态文化势能与文化冲突的图景—关于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思考之一[D].湖北社会科学,1988(1).
第五篇:敬老院中的笑靥(范文)
敬老院中的笑靥
社区中的敬老院只是一栋普通的小楼,虽已入冬,周围依然绿意盎然。室内窗明几净,冬阳丝丝缕缕地映了进来,如老人们温暖的笑靥。我们耐心地用半生不熟的绍兴方言与他们交流着,听着老人们蹩脚的普通话,心中莫名地有几分感动。地面光可鉴人,听社区阿姨说她们专门请了一位清洁阿姨每日来这儿打扫,只为老人能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如今快过年了,还特地买了些春联贴在各家居室里,为老人送去深深地祝福。我们与老人相处得极为融洽,一室的欢声笑语中,悠然自得,其乐融融。临走时,老人们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起身将我们送到门口,与我们依依不舍地道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方得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