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5则)

时间:2019-05-14 00: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为例

摘要: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阵地与根基。而国有林业企业兼具区域性、经济性、社会性、企业性、群体性于一身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地方政府在进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难度和诸多问题,土地管理也并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林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而敏感了。本文通过对国有林区城市——内蒙古阿尔山市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目的在于做到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国有林区的土地资源,努力协调国有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使国有林区的土地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同时,对其他国有林区的土地利用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有林区 土地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一、阿尔山市概况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28'--121°23',北纬46°39'--47°39',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阿尔山市东西长142公里,南北长118公里,辖区总面积7408.7平方公里,中蒙边境线长93.434公里。是199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市辖白狼、五岔沟、天池三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三个街道,驻在阿尔山、五岔沟、白狼三个县级林业局,全市总人口5.6万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城市。阿尔山市地处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资源富集区域,区域内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温泉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地质遗迹及旅游资源富集而且组合度完好,自然景观丰姿秀美,旅游文化独具魅力。这里泉神、池奇、湖秀、河特、石绝、林茂、草丰、雪美,素有“大兴安岭上的绿色明珠”、“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等美称。

二、阿尔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一)、阿尔山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阿尔山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阿尔山市土地总面积为739775.0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9036.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7%;林地537013.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59%;草地177223.15公顷,占总面积的23.9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94.17公顷,占总面积的0.28%;交通运输用地1332.04公顷,占总面积的0.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69.6公顷,占总面积的0.35%;其他土地506.27公顷,占总面积的0.07%。

(二)、阿尔山市土地利用特点

1、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阿尔山市林业用地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全市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高达72.59%,人均林地面积为9.59公顷。且本市地处大兴安岭山区,地貌类型多样,温度适宜,植被茂盛,雨量充沛,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小气候,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2、建设用地构成不合理,林农宅基地比重过大,基础设施用地比重偏小。

全市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水库水面用地、水工建筑用地)合计 342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6%,比例很低。但林农宅基地所占比重较大,交通运输用地又远低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较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市基础设施的滞后。

3、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禀赋匮乏,发展空间相对不足。

阿尔山市辖区面积较大,但由于山地多、平地少,相对高差较大,地貌类型较为复杂,适合发展为建设用地的比重较小,且大都为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国有林地,既是建设用地开发的主要方向,又是“天保工程”高标准林业的主导区域,很难转为建设用地,森林保护和建设开发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建成区面积仅为9.4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4、水资源丰富,耕地资源相对短缺。

境内水系发达,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的总蓄积量为7.92亿立方

米。阿尔山市现有耕地19036.45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57%,人均耕地面积0.34公顷,且以坡耕地为主,绝大多数分布在林间空地,分布零散、面积破碎,中低产田居多,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三、土地利用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利用缺乏合理、科学、细致的规划,实施阻力较大。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当地林业企业的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不配合,受所提供的材料、数据不够真实、全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实效性与连贯性,土地利用的各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不科学,给阿尔山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阿尔山市土地利用的最大问题之一。同时,由于多年来政府与当地林业企业问题的延续、矛盾的积累,使得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阻力较大。

(二)、土地实际利用水平和生产率较低,土地浪费、破坏现象存在,监管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国有林业企业“条”的管理与地方政府“块”的管理存在相互分割、衔接不好的问题,“条块”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之部门利益的某些矛盾冲突,“属地管理”状况下的土地开发和管理常常出现“条”未能兼顾好“块”的问题,从而形成了“政企各自为战”的土地管理体制,给国有林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造成一定难度。致使阿尔山市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袭一种无序、无计划、无节制的状态。林业企业对土地的有效、有序利用意识较差,盲目陶醉于“地大物博”,只顾眼前利益,根本没有为林区的长远发展设想,盲目开垦、林木过伐、无序建设。近年来,辖区内林业企业借搞林业设施建设之机,大肆违法用地。“天保工程”实施以后,辖区内的林业企业为安臵下岗林业职工,私自审批了近360余户“家庭生态林场”,名为保护森林,实则养殖放牧或开垦耕种,致使土地资源浪费和破坏十分严重。

(三)、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空间”不足,整合利用困难。

阿尔山市辖区土地均被国有重点林业企业的林权所覆盖,“有城无地”的尴尬局面,使得阿尔山市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制约。阿尔山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凡涉及到占用建成区以外土地的,无论现状如何,均需依法到自治区林业厅或国家林业局办理林地审批等手续,并缴纳林地四项补偿费用,审批难度大、周期长,开发成本过高,尤其是阿尔山市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绝大部分处在国有重点林区,给阿尔山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使政府不能合理进行宏观规划和地区产业布局调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阿尔山市城区国有重点林业企业、铁路、军事等特殊用地多,布局分散,利益协调非常困难,统一规划建设很难进行,土地资源整合利用困难。

(四)、耕地资源珍贵,但经营粗放,保护难度较大。

在林区耕地普遍偏少,且大多耕地分布零散,山高坡陡,不适于大型机械作业。阿尔山市人均0.34公顷的耕地是林区粮食自给的保命田,对于交通运输尚不便利的林区来说,这点有限的耕地尤为珍贵。保护林区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林区耕地质量和单产意义重大。但阿尔山市“有农民无农村集体所有耕地”,现有的耕地均在国有林业企业的林权证范围内,由林业企业所有,并作为增加收入的“第三产业”绝大部分转租给了农场主耕种,少部分则转租给了辖区内的农民,耕种者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差,经营粗放,甚至在进行掠夺性经营,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保护难度较大。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改革规划引导机制,科学修编和严格实施国有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要借全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在争取辖区内林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从国有林区的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形势,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与城镇规划、林业规划及旅游规划的关系,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尤其是要提升林区中心城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的规划标准,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同时,通过规划的严格和有效的实施,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深化国有林业企业体制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国有林区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

深入改革并理顺国有重点林区土地管理体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利用,依法管理,严格保护、市场配臵、政府调控”的基本思路,创新林区土地管理方式,优化林区土地利用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政企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切实发挥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同时,要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积极协调上级各有关部门,使林业定权发证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城无地”、“有农民无农村集体所有耕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促进国有林区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

(三)、强化政府管理社会公益事业的职责,对林区土地资源实行战略性保护。

要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管理社会公益事业的职责。在林区加大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阿尔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力度。在保证“迁得动,安得下,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基础上,对林区“家庭生态林场”进行搬迁整治,实行禁牧舍饲。并严把“一户一宅”和“拆旧建新”两道“关口”,推进林农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同时,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在建及已经完工的林业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及时的认定和监管,使违法用地行为得以有效的遏制。

(四)、创新改革内涵挖潜机制,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采取“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外延扩展,采用组团式发展。同时,要推进林农宅基地挂钩臵换机制,积极与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协商,制定林农宅基地自愿腾退安臵补偿办法和生活保障措施,鼓励已入城林农和城郊结合部林农自愿腾退宅基地,推进林区“三集中”,加快城市化步伐,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合理布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工程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向公益性、社会性和优势产业倾斜,优先满足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在用地方式、用地指标、用地报批服务、用地费用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政策,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限时办结制、“绿色通道”制,提高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效率。正视驻在单位多,情况复杂等原因,努力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铁路、军事等特殊用地的作用,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与这些单位进行经济联动,发展相关的服务型产业。

(五)、强化林区耕地保护工作,积极挖掘耕地潜力。

我市林区耕地十分珍贵,用林农的话说,“宁愿少种10亩林,不愿损毁一分田”。针对林区地广人稀,耕地分布零散的特点,要确实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把监管网络延伸到林区村组和林农群众之中,积极引导林农珍惜十分有限的耕地。同时,要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耕地潜力,通过加固耕地护坡、平整土地、规整地块、复垦废弃地、整治河溪、改善水利灌溉、拓宽道路等各方面整理和改造,完善林区耕地的沟、渠、路等配套设施,提高林区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资源质量和数量的稳定。

第二篇:浅析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进涛2008641708级土管二班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对农田保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资源问题保护对策生态保护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2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 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

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00亿元。

(3)土地污染。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2.1.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2.1.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法应以“供”定“需”,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于主导地位。

(2)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以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达到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和耕地数量压力缓解的双赢,其唯一的途径是土地集约化利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采取“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外延扩展,采用组团式发展。

(3)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

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

2.2 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2.2.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

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2.2.2严把用地审批关。

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2.2.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为今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2.3 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2.3.1实行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保护土地质量。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者休耕,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从长远看,通过农地保护措施,可以维持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按照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的相关分析,农业有其自身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律,在这个生产周期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2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保障生态退耕的顺利进行、有效遏制耕地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生产力,以中低产田上改造为中心,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我国中低产田土比例大,投入增产效益明显,改造中低产田较开垦荒地、土地复垦投入少,用工省、见效快、效益高。因此,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应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荒地开垦和废弃地复垦要进行经济性研究。

2.4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之一。①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虫害的出现。一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害虫对农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使得人类施药次数和使用量不得不增加,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②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生态体系中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多数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益虫,中毒的昆虫被啄食,又害死鸟类,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死

亡,而天敌的繁殖能力远不如害虫,结果反而有利于害虫的迅速繁殖,破坏了天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的使用也是如此。现代农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为特征,而与此密切相关的肥料更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肥料、种子和水等粮食增产三大可控制要素中,化肥的作用率己达 30%-40%。但是肥料在我国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肥料对粮食增长率的作用不断下降,即肥料利用率在我国尚处较低水准。而且,肥料的大量施用还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这是肥料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在农药和化肥方面应该实施科学施用的原则。一方面,化学肥料的开发、生产和施用等诸多方面都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将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论

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问题,为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做好土地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吉平.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3).[2]陈美球等.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1998,(4).

[3]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鲍荣华等.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4).

第三篇: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

广东工业大学

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

班级:09级土资(1)班

姓名:吴成珠

学号 :3209005415

摘要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千百年来人们都是在探讨如何开

发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因为土地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随着

人类的不断发展,土地变得越来越珍贵。同时,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存在着许多

问题。现在,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对农田保护,加强对

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

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

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

“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

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

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2.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 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

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

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

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00亿元。

(3)土地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严

重的破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之一。①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虫害的出现。一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害虫对农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使得人类

施药次数和使用量不得不增加,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②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生

态体系中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多数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益虫,中毒的昆虫被啄食,又害死鸟类,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死亡,而天敌的繁殖能力远

不如害虫,结果反而有利于害虫的迅速繁殖,破坏了天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的使用也是如此。现代农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为特征,而与此密切相关的肥料更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

础。在肥料、种子和水等粮食增产三大可控制要素中,化肥的作用率己达

30%-40%。但是肥料在我国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肥料对粮食增

长率的作用不断下降,即肥料利用率在我国尚处较低水准。而且,肥料的大量施

用还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这是肥料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研究对策: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

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

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

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

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

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

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

型技术和项目。

(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

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a.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

划方法应以“供”定“需”,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

于主导地位。

b.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以获

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达到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

高和耕地数量压力缓解的双赢,其唯一的途径是土地集约化利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采取“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外延扩展,采用

组团式发展。

c.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

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

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

必要的耕地浪费。.2.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

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

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

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

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2)严把用地审批关。

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

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

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

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

地利用信用评价机。

(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

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要

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为今后国

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3.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1)实行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保护土地

质量。

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

草、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者休耕,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从长远看,通过农地保护措施,可以维持

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按照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的相关

分析,农业有其自身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律,在这个生产周期中,土地资源的利

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保障生态

退耕的顺利进行、有效遏制耕地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

地生产力,以中低产田上改造为中心,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我国中低产田土

比例大,投入增产效益明显,改造中低产田较开垦荒地、土地复垦投入少,用工

省、见效快、效益高。因此,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应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荒

地开垦和废弃地复垦要进行经济性研究。

4.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因为土地资源 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所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在农药

和化肥方面应该实施科学施用的原则。一方面,化学肥料的开发、生产和施用等

诸多方面都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将农药对土壤生态环

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刘吉平.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

究,1999,(3)

[2]陈美球等.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1998,(4).

[3]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鲍荣华等.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4)土地

.

第四篇: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有林场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国有林场;存在问题;对策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经营主体,是建国初期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在非常重要的生态区位或极为脆弱的生态状况的地区以及大面积集中的国有荒地上,由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在数十代职工的努力下,国有林场总数已达4507个,职工总人数约68万,经营总面积达62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2亿m3。但是,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国有林场逐渐出现很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据调查,国近年来大部分有林场都难以生存,处境艰难,有的甚至无法保证林场职工工资,严重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国有林场目前出现的问题已成当前林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存在的问题

1.1营林设备匮乏,基础设施薄弱

国有林场建场初期建造的部分房屋和营林设施,以及所购买的营林器械,历时已久,很多设施落后或损坏,职工生产及生活无法正常开展。另外许多国有林场经营区道路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交通条件差,林区便道荷载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影响林区正常生产经营管理。饮水和照明问题难以解决,营林设备欠缺和落后,都制约着林场的发展。据调查,许多国有林场的办公条件都极其简陋,职工的住房大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多为危旧房屋,功能不全,质量低下,职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很多林场几乎没有购置营林器械。营林生产很多是手工劳作,何谈新技术的推广。

1.2债务缠身、经济困难

过去,因为国家投入甚微或不投入,使得林场造林、育林或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大多采取贷款筹措资金,造成很多林场负债。今年来,不仅林场可利用森林资源减少,而且国家实行限额采伐森林的制度,特别是很多商品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严禁采伐,导致许多林场木材产量减少,收入直线下降,难以生存、还债困难。尽管部分政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1.3管理制度落后、职工文化素质低

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致使职工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市场经济的意识不强,知识结构与当前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林场职工普遍存在着”坐、等、靠”的思想,干部职工能上不能下,收入没有与工资挂钩,体现不出“按劳分配”原则,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减轻负担。由于林场条件差、待遇低,原有的人才留不住,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职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妨碍了林场科技的推广应用,也影响着林场的发展,严重影响林场效益的发挥和提高。

1.4经营区稳定难

首先是利益分配纠纷。不断改革的集体林权制度和不断调整的林业政策,导致林地价值持续拔高,受利益的影,某些村镇借口支付林地使用费过低、应收取集体损坏道路过路费,抬高赔偿金额,妨碍林场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其次是林地林权纠纷。伴随土地资源逐渐紧缺,很多村借口山林权属不清,要求林场归还林地,有些村民蓄意抢占采伐迹地,有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稳定,害怕群众上访,对群众侵占林地现象迁就,造成国有林地流失严重,维护国有林场经营区稳定形势严峻。

2、发展对策

2.1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是资金财政预算。遵循政府主导的思想制定相关策略,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吸入国有林场建设基础设施资金,并建立多种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保障森林资源经营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科学合理的规划。综合国家林业危旧房改造政策,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提高国有林场场区及职工的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区的水电、通汛等基础设施,增加林区公路建设,有计划地对主要林场区域的道路进行整修。

2.2加大改革创新,发展第二产业

首先是发展方式改变。利用市场项目激发国有林场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做到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选取入股、引进外资等形式,主动拓展第二产业,争取收入广泛。林场发展适宜的项目有加工木材业、养殖种植业、加工林副产品业和旅游业等。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和外部环境,选择适宜的经营项目和发展模式。其次是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的建立满足国有林场现代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争取培养或引进森林生态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人才,成立一支满足国有林场发展需求的干部职工队伍。

2.3明确林场发展方向,采取分类经营

针对各个林场,可以采取“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 的经营政策,保持以营林、良种培育为根本,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把立地条件较差、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且不可恢复的林分划定为公益林,每年财政分拨部分生态补偿金,作为林木的管护和生产费。以目前某些试点地区的情况分析,太低的补偿标准,较大的资金缺口,无法维持正常的营林开支。需要林业部门认真调研,对不同的地区分别

选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林场的正常生产运营。把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划定为商品林。利用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增加木材和林副产品收入,以保证林区生产和职工的生活开支。

2.4加强林地保护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建设基本用地,地方政府要明确林业的重要性,依法确立的林权一定要有效保护。首先是维护经营区安全稳定。定期排查解决林地纠纷问题,配合新农村建设,确保场村和谐发展以及经营区的稳定。其次是严格审批林地征占用林地。颁布征占用林地统一补偿标准及原则性界限,切实做好在重要的江河流域、国道、铁路、省道两旁及城镇山区征占用林地的把关工作,使得国有林场的权益得以维护,国有林场得以生存和发展。再者是严控林地流转行为。根据“合法、诚信、公开、自愿、平等”的准则,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做到林地流转公平合理,严禁暗箱操作,打击私下交易和任何欺诈行为。

2.5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国有林场要解决问题,关键要靠科技,靠创新,而职工的素质是关键环节,但目前国有林场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管理者的素质不适应新时期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影响林场改革发展、实现可持续经营的一个突出问题。林场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提升林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力求对实用人才采取定向培训教育,更好的为国有林场提供专业服务;与此同时,利用职业技术培训,提升下岗职工的技能,加强他们的竞争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王安珍,李根万.市场经济下国有林场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中国林业经济,2010(4).

【2】王福祥,我国林业分类经营中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问题探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3】邓惠珍.广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经济,2003(2).

【4】田建成.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07(6).

【5】詹志伟.我国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

第五篇: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X月X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作出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持续健康经营、加强党对国有金融机构的领导、协同推进强化落实X个方面提出了X条意见。X月X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金[X]X号),对财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做了安排部署。

这些《意见》的出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顶层设计。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逐步建立,金融机构管理方式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更加注重和强调“管资本”,但正如《指导意见》指出的那样,当前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还存在职责分散、权责不明、授权不清、布局不优,以及配置效率不高、法制建设不到位等矛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有金融资本布局结构需调整优化。我国金融机构中国有金融资本占比较高。就整个金融业来看,X年末,中央汇金公司管理的金融资本为X.X万亿元,控股参股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综合性金融机构X家,资产总额X万亿元。其中,中央汇金公司持有其参股控股的X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为X.X万亿,在X.X万亿元总市值中占比为X.X%。如果再考虑非金融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持有的国有金融股,则金融行业中国有金融资本占比更大。

就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行业银行业来看,在X家中央金融企业中,除交行以外国有股份比例都不低于X%;在上市商业银行中,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机构或法人的比例占X%;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国有股份在前十大股东中的占比均值高于X%。国有金融资本占比过高,但实际上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监管缺位,其他股东也难以对国有股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不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国有金融资本较多地配置在银行业,也不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国有金融资本管理部门职责不明。X年,中央明确由财政部按规定管理国有金融资产,并在年底成立中央汇金公司,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中央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此后,财政部虽然继续管理国有金融资产,但其并非出资人,中间存在一定的问题。

银监会也于X年成立,标志着金融监管架构的完善,但其并不履行出资人的监管职责。如此一来,在中央层面,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央汇金公司都是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主体;在地方层面,财政部门、国资委、金融办、投资运营公司都参与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虽然多个机构管理国有金融资本,但对出资人职责缺乏明确授权,管理权责边界不清晰的情况仍然存在,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微观方面出资人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中无法发挥作用,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宏观方面国有金融资本功能不能最大化发挥。

以我市为例,X年X月市政府将原市财政局持有的某某地方银行股权X万股(万元)划转给某国有经营公司,占该银行股权总额的X.X%,该公司只有一年收到分红X.X万元。从该笔资金委托经营看,尽管市政府委托该公司管理这笔投资,实际上该公司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无法参与到经营决策中去,收益分红也得不到保障。

三是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目前,虽然国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国有金融资本经营预算等管理制度日趋健全,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缺少全面、统一、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对较为松散,基础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突出。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规则标准差异较大,管理能力不足,管理模式不统一,缺乏系统的制度规范。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国有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不清晰,偏离主业、盲目扩张,在缺少风险防火墙机制的情况下盲目开展产融结合,片面追求多牌照经营,埋下金融安全隐患。

加强和创新国有资本管理,要以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为前提,以提高国有金融资本效益和国有金融机构活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心,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为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导向,统筹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促进国有金融机构健康持续经营,为推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拟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和管理:

一是明确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二是坚持服务大局原则;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原则;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五是坚持权责明晰原则。

二是创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一要健全国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覆盖的国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体系,完善产权登记、产权评估、产权转让等管理制度,做好国有金融资本清产核资、资本金权属界定、统计分析等工作。加强金融企业国有产权流转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国有金融资本产权变动情况。规范金融企业产权进场交易流程,确保转让过程公开、透明。加强国有金融资本评估监管,独立、客观、公正地体现资产价值。整合金融行业投资者保险保障资源,完善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恢复和处置机制,强化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债权人自我救助责任。二要严格国有金融资本经营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功能界定、划分类别,分行业明确差异化考核目标,实行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综合反映国有金融机构资产营运水平和社会贡献,推动金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加强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建立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履职尽责情况、员工薪酬水平的奖惩联动机制。三要落实国有金融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强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收支管理。规范国家与国有金融机构的分配关系,全面完整反映国有金融资本经营收入,合理确定国有金融机构利润上缴比例,平衡好分红和资本补充。结合国有资本布局需要,不断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建立国有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经营收益合理使用的有效机制。四要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财政财务监管。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财务预算制度,并监督执行。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财务预算制度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财务制度,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和重点金融基础设施财务管理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依法对本级国有金融机构进行财务监管,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维护国有金融资本权益。切实加强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领域保障基金财政财务管理,健全财务风险监测与评价机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

五要健全国有金融机构薪酬管理制度。对国有金融机构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国有金融机构领导人员,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并建立国有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责任追究和薪酬追回制度。

三是创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一要优化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格局。统筹规划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实现战略性、安全性、效益性目标的统一。既要减少对国有金融资本的过度占用,又要确保国有金融资本在金融领域必要的控制力。对于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保持国有独资或全资的性质。对于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外溢性强的金融基础设施类机构,保持国家绝对控制力。对于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国有金融机构,保持国有金融资本控制力和主导作用。二要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统一管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机制,根据统一规制、分级管理的原则,财政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规章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依法依规履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基础管理、经营预算、绩效考核、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工作。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应当与实业资本管理相隔离,建立风险防火墙,避免风险互相传递。

三要明确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国有金融资本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家金融资本所有权。国务院和地方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权责匹配、权责对等、权责统一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政府授权,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等规定,履职尽责,保障出资人权益。四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资产管理。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要准确把握自身职责定位,科学界定出资人管理边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管理权力和责任清单,更好地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公司治理为基础,以产权监管为手段,对国有金融机构股权出资实施资本穿透管理,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按照市场经济理念,积极发挥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着力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五要明晰国有金融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利,赋予国有金融机构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风险责任。国有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国有金融机构要依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等规定,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绩效考核、激励约束、风险控制、利润分配和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决策制度。

四是创新国有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一要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二要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要建立国有金融机构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四要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推动国有金融机构牢固树立与实体经济俱荣俱损理念,加强并改进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规范金融综合经营,依法合规开展股权投资,严禁国有金融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控制非金融企业。发挥好绩效目标的导向作用,引导国有金融机构把握好发展方向、战略定位、经营重点,突出主业、做精专业,提高稳健发展能力、服务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五要督促国有金融机构防范风险。强化国有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推动国有金融机构细化完善内控体系,严守财务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要求,强化自身资本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保证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督促国有金融机构坚持审慎经营,加强风险源头控制,动态排查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产融结合,按照金融行业准入条件,严格限制和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参股国有金融企业。地方政府不得干预金融监管部门依法监管。

下载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林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的体制、管理的深化势在必行,国有企......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推荐5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 水是人类赖以的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生态环境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但水的危机已逐渐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加......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开始纷纷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国有企业取......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摘 要]国企改革关系到中国梦的成败,其中关键其能否顺利建立符合市场机制和法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本文围绕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指......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集团公司刘波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

    十四五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建议

    十四五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建议一是产业用地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空间资源较为充足,但产业选址与规划空间适配性不够;二是流量空间来源于减量化,但实施难度日益增......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困难的分析,并对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对策及创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一、引言 随着高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