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1: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共)》。

第一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共)

让青年教师尽显年轻的魅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数:810 更新时间:2007-5-

2论文提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青年师资队伍,更是振兴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中关键。近几年来,我校重视这项工作,工作抓得活跃,尝试着剖析阻碍青年教师发展的原因,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建立一套较为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设一个适宜青年教师成长的活动舞台,搭建一个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互动平台,建立一套健全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从而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一批在省、市、区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关键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振兴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

义蓬二小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农村学校,继承和发扬沙地人的围垦精神,不断创出学校新的特色。但加快学校的飞速发展要靠全体教师的团结合作,尤其是年轻教师。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54.4%,其中教龄在3年至15年的教师占了61.1%。他们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素质教育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意味着学校的潜力、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不仅是党组织和行政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工会的重要任务。从青年教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人基本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有活力,充满朝气,可塑性强,易接受新事物,能创新。工作上有热情,但缺乏实践经验,且多数青年教师为独生子女,与老教师相比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他们更多的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为工作而工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缺乏教育作为一种事业的追求与热情。一些本应进入成熟期的青年教师过早的出现了高原现象,致使教学业务停滞不前。因此,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加快他们在政治和业务上的成长速度,对于青年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对于学校发展、教育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有深远意义的任务。

近几年来,我校重视这项工作,工作抓得活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获得了一些经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素质,还培养了一批在全区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二、原因剖析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展速度、进程和最终的水平出现差异。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和典型案例分析,了解到阻碍青年教师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学校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传统,教师整体比较努力认真,已形成了办事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某些不良思潮侵入校园。崇尚个性、追求享乐,不求最好,得过

且过的思想渐渐地腐蚀着年轻教师,工作缺少激情,缺少冲劲,缺乏爱心,责任心不强,不肯吃苦,不愿奉献„„学校由于受到人事制度的制约,往往是鞭长莫及,想管的管不了,要管的管不好,为求太平而听之任之,导致教师发展的意愿不够强烈。

2、学校经济条件限制。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与市里、城区路程较远,外出学习需要学校支付差旅补贴、培训费、住宿费等,与城区学校相比相对费用较高,所以青年教师就少有到市里、城区参加学习进修的机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了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

3、学校地域位置限制。

我校地处农村,往往无力留住优秀的青年教师,使得学校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培训基地”。一个青年教师一旦出名,立刻会被“伯乐”相走,使得学校缺少一种更高层次的教研氛围,同时产生了害怕培养青年教师的消极心理。

4、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教师的工作报酬基本上仍属于“大锅饭”。教师工作难以 “斗升斤量”,就是进行了考核,学校的管理者也往往有

“求安稳、求太平”的思想不愿意“奖勤罚懒”。而学校的激励机制只能促使教师达标,难以激励青年教师创优、冒尖。

总之,物质条件、地域位置、激励机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青年教师发展意愿不强,处于一种被动成长的状态,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成长的激情。因此,构建起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促使教师专业尽快成长,迫在眉睫。

三、对策研究

(一)构建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长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溶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于一体,建立校本培训管理网络体系,逐步构建“教研、科研、师训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

基本职能:

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办学理念,定位教师发展方向。

教导处——贯彻校长的办学理念,确定校本培训的具体目标,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教研组——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要形式,同伴互助为主要模式,组织开展具有本组特色的培训活动。

教科室——提供理论支撑,检验活动方案,提炼校本特色,给校长室、教导处作好参谋。

党政、工会——协助校长组织好师德培训,树立良好的义蓬二小教师形象。

建立完善健全的教研网络和培养体系

(二)建立一套较为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校本培训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在精神上予以重视,在物质上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正常开展创造条件。我校相继出台了《义蓬二小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意见》、《义蓬二小校本教研制度》、《义蓬二小校本培训工作职责》、《义蓬二小教师教育贡献奖惩细则》、《义蓬二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计划》等一系列执行、保障制度,确保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正常运行,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三)创设一个适宜青年教师成长的活动舞台

通过校本教研,把“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七年出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1、发扬“师徒结对制”。

2003年特邀请市、区的优秀教师对几名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探究型教师”培训。2006年3月,与湘师附小的校际“一条龙”联谊的活动中,我校陈林军、袁亚芳老师分别师从市教坛新秀陈妙根和陈秀琴两位优秀教师,使我校青年教师在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给我校工作带来新的勃勃生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自2001年以来,我校每年都坚持新老教师的结对活动。工会积极配合教导处为青年教师选定师德高尚,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的中年教师为指导教师。在教学上进行教案设计、课堂展示、质量分析等方面的引领;在学生工作方面,指导其如何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做到定期小结、定期与青年教师交流,不少指导教师还认真听取青年教师的看法和建议,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师徒共议”,指导效果甚为显著。

2、开展教学大比武。教师的成长需要有锻炼的机会、表演的舞台,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为他们搭好台子。2003年度,我校以区教坛新秀评选为契机,要求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公平竞争,活动过程全透明,吸引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在理论考试、编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说课稿、教案、论文汇编成册,让教师们共享成果。在“校级教坛新秀评选”的基础上催生我校区市级的教坛新秀。2005年,我校推荐的3名青年教师均被评为xx区教坛新秀,其中方勇、王霞2名老师更被评为了杭州市教坛新秀。2005年又有单春燕老师荣获英语学科的杭州市教坛新秀。2006年,於海斌和陈素芳两位年轻教师成为区优质课教师。

3、提倡重用青年人。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各级公开课让年轻教师上,重点课题让青年教师参与。我校的市区级重点课题,均由青年教师主持承担,课题组成员80%以上也是青年教师。各类竞赛让青年教师参加。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区级以上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教师书画赛等,都是学校指定青年教师为主要参加对象。重要岗位让青年教师担任。如今,我校中层领导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以上,教研大组长、年级组长青年教师占90%以上。

(四)搭建一个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互动平台

学校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会诊式”行动研究为切入口,专题研究为基本方式,同伴互助,反思教学为重要途径,开展简洁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

我校教研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学校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在“聚焦问题,跟进行为,寻求支持”的校本教研模式中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1、注重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自我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课堂教学、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教育和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等。

我校教师教学反思占总课时的25%以上,教导处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汇编教育教学案例集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基础上,鼓励教师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实现教师由“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几年来,我校教师所写的数几十篇论文、反思及案例在《xx教育》、《杭州教育》、《浙江教育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月刊》、《陕西教育》、《少儿图书馆工作》等杂志中发表。

2、开展会诊教研。

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针对以往学校存在的“重听课,轻评课”现象和评课过程“吹捧多,建议少”的情况,我校推出教研新举措——“会诊式研究”。具体做法是:35周岁以下部分青年教师上一节教研课,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分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反馈艺术、习惯性行为等方面“把脉诊断”,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分析“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此活动意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组织教学论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经验体会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教改的宝贵财富。让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在教师大会发言,对讲授者是一种激励,对其他教师也是很好的促进。课改以来,我校举行了数次教师论坛,或介绍自身成功的教学经验,或针对课改实践中的新举措,如《我的无理头教学》、《把握后进生的自尊心理,善于运用批评艺术》、《让人文之光在语文中闪耀》等,内容涉及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音乐、美术、科学等各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精心准备,反复推敲,论坛上的发言,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经验来自于教学实践,具体实在,可操作,可借鉴。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受到启迪。

部分教师还到市、区的各类研讨会上发言。另外,不少教师都想登台畅谈教改经验,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又促使教师去认真实践,认真总结。教师论坛重在系统地阐述,意在归纳整理和提高。

4、倡导集体备课。

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我校在备课上实行资源共享,即每人承担一定数量的备课任务,再汇总成一本教案集,但这种备课方式缺少了集体的交流与反思。为了探究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我们专门安排了集体备课,这种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自备——集体交流——反思修改。像这样的集体备课一般每月一次,定时间定地点,教研组长负责,成员lun流主持。

5、鼓励专题研讨

重视“问题研讨”的校本教研方式,即以教研小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选取一个热点“问题”,共同研究,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进行学法指导等,总结出较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预案,然后分别执教同一课题,最后通过比较进行反思研讨。从而形成“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研讨方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互动局面。

(五)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1、目标导向

目标是人活动的一种目的和理想,它是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一种有效的刺激因素。目标激励就是学校通过设置明确、具体和切实可行的目标,从而起到引导思想、统一行动、协调人际关系和强化责任的功能。它是学校管理中重要方法。为此,学校制定青年教师从“入门——胜任——骨干——优秀”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入门,其次要胜任,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范文先锋网不断超越,持续发展。”使教师发展由“入门型”

逐步向“经验型”转变,“经验型”逐步在向“学者型”发展的特点。我们分别从师德规范,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学质量、听课评课反思、理论学习、科研论文、多媒体技术等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相应的要求,各部门根据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由于有了比较明确的显性的可操作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规划自己发展的方向,并努力向明确的方向前进。

2、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通过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良好的感情关系,来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一种工作方法。情感管理是做好管理工作,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应尽量避免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特别是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吸引力、亲和力。需要管理者对青年教师在生活上关心、事业上帮助,工作中信任,解决他们的困难,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任用青年教师做教研组组长工作、承担班主任工作。学校建立教师电脑和教师备课用的资料库、试题库,使他们能够随时上网,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为他们备课创造方便条件。学校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领导与青年教师交流思想,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形成和谐的氛围,使他们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工作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3、评比激励

评比是利用人们要求上进和互相竞争的心理,激发人们动机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法。学校制定明确可行的评价激励制度,在教学、教科研工作方面表现良好,取得较好成绩时,学校依据评价制度和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评比竞争、奖励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促发展、促提高。学校凡布置给青年教师工作,一定有检查、有评比,对先进给予奖励,肯定成绩,使他们对工作充满信心,产生成就感。同时,也鞭策后进,形成人人争先的局面,由此带来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能力、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与和谐自然的发展。

扎实开展优秀教研组、文明办公室、“教学能手”和“优秀班主任”等的评比活动。通过个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群体的优化。同时,群体的优化引导教职工向更高的水平努力,从而实现个体提高,实现群体个体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成果分析

学校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全面的发展,不仅使教学质量在全区中日渐渐提高,德育、科技、征文、艺术、少先队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扎实有效的培养体系,使我校形成了教师间通力合作、互相支持的教学氛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已形成了“人文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并重的特色文化,几年来先后被评为xx区花园式单位、xx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xx区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xx区文明单位、xx区示范性家长学校、xx区二十佳领导班子、xx区食堂卫生先进单位、xx区德育先进集体、xx区儿少工儿先进集体、xx区安全文明校园、xx区雏鹰红旗大队、杭州市雏鹰假日小队、杭州市雏鹰红旗大队、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杭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杭州市示范小学、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Ⅰ类学校、浙江省示范小学等。实行课改以来,我校教师有百余篇论文或案例在全国、市级、区级获奖、发表与交流;德育工作现场会、少先队大队大型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受到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通过教师们自身的努力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先后涌现了六位杭州市教坛新秀,四位xx区教坛新秀,六位区优秀教师、园丁奖,七位区学科专业委员会会员。从而使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青年骨干精英队伍脱颖而出,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

办学层次。

第二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学校

吕新兴

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对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解决和改善了教师队伍面临的一些问题,加强了教师队伍的管理,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也使我镇的小学教育质量处在全市农村小学教育的领先地位。笔者就其工作的地域——高州市石鼓镇如何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一些有益的探讨,略陈浅见。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分析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特点和现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策略,对于发展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特点

1、分散性。农村小学是以村为单位的学校,由于地域的原因,农村小学分散在乡镇的每个角落。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具有分散性的特点。虽然农村小学教师隶属中心学校的管辖,但是它是以各个学校为组织形式。这就增加了中心学校对全体教师统一管理的难度。我镇是高州地区的大镇,教师队伍庞大,共有教师500多人,除中心小学90多人,镇小40多人相对集中以外,其他教师分布在30多所农村面上小学。

2、本土性。农村小学教师大多聘于本地,分配教师也多回原籍,而其中大多都是单职工。于是,农村小学教师耕耘着两块“责任田”,一块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块是家中的生产。农村教师一方面在学校的教学任务本来就繁重,而另一方面还要充当家庭主劳动力,他们同时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超负荷的脑力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即便是民师转正、代转公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但他们也永远因为家庭而摆脱不了生产和家务的圈子。因此,教师的本土化因素一直并将继续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

3、滞后性。农村小学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设施匮乏,管理不规范,教师整体素质低下,多数采用 “撞钟式”“填鸭式”教学,教育教学质量低,发展缓慢。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现状 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在队伍建设,素质发展,结构分布等方面呈现出不稳定性、不合理性、不均衡性等问题,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工作和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

(一)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1、录用层次低。现在农村小学除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社会录入的,民师转正的,有代转公的,有退伍军人转业的,还有从社会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有的根本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法落后,面对新课程,显得力不从心。

2、年龄结构老化。有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年龄为35.8岁,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39.4岁,而边远乡镇学校尤为突出。老、中、青年龄结构存在着老多,中、青年少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无激情,工作无压力,学习无追求。

3、错位任教严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尤为突出。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导致了语文教师兼英语,数学老师带体育,这是常有的事。甚至有的村小学,一个学校五、六位老师却要包揽全部图、音、体、美、语、数、外加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错位任教现象严重。农村小学教师也因此被贯以 “万金油”的称谓。

(二)农村小学教师分布不均衡。

过去人们习惯服从分配,而近些年来形成了人往高处走的大气候,新分配人员能进城则进城,不能进城则靠城,靠不了城则上交通线,形成了教师分配上的倒宝塔,教师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就地区而言,城区和周边乡镇的教师编制较松,偏远地区乡镇的教师缺编严重,特别是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另外,集镇与乡村教师分布也不均衡,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则教师配备较足,但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就很缺教师,有的村小只有七、八个教师,缺编的由临时代课教师来上课,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同时加重学校负担。就我镇而言,地处207国道,上接高州,下连化州、茂名,地域位置较好,地广人多,交通便利,教师总体上充足,但局部不均衡。镇中心小学、镇小以及“交通线”学校的教师超编,比较偏远菉树、黄坡等学校教师缺编严重。

(三)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观念缺失.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影响,怕艰苦、追求安逸,讲实惠,一切向钱看思想有所抬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特别是时下的行业收入比悬殊,使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沉不下身,静不下心来执教。我在与学校的一些老师谈心时,注意到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山望到那山高,只求待遇,不讲作为。不重学习,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满足现状,撞钟式教学。另外,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困难,教师没有机会也不热衷参加业务培训或到外地参加教科研活动,学校本身也没有形成教研制度,没有良好的科研的氛围。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实践新课标,只一味地应试教育,一味地传播知识,一味地主观追求浮躁的东西。责任心不强,职业意识淡薄。

(四)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堪忧

1、教学设施落后。很多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设施匮乏,边远农村小学更为严重。

2、流动机制不健全。“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分配制度尚未形成,一些教师想方设法要调进条件好、待遇高的学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教师住房紧张。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条件差,生活环境没有保障。农村大部分的教师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没有厨房,没有厕所。镇中心小学有部分教师仍住在几平米的楼梯间里,住房条件艰苦。

﹙五﹚、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大

1、工作压力过大,疲于应付。目前,工作量过大是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绝大多数教师承担了两科主科或两科以上的教学,部分教师还进行包班教学。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使小学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致使不少教师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

2、心理压力大,加重负担。新课改的到来,教师的专业素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教师其实是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生存。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尺单一,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认可,评价的不公平也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3、生活压力大,职业认同感低。横向比较,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生活相当拮据,教师福利待遇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所以多数教师感到生活压力大。

三、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在细致地查找问题,深刻地剖析原因的同时,我们也要切实地解决问题,谋出路求发展,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和适度超前的理念去办教育,抓管理。

(一)调整布局,推动规范化进程。

对于农村小学的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曾经也都做过许多深层次的探究,但都收效甚微,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特点决定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那就只有从改变它的分散性入手,那就是——集中办学,走规范化道路。建设农村规范化学校是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滞后,教师队伍管理诸问题的根本途径。用科学、前瞻的眼光把教育资源集中起来,改善教育环境,把农村小学办大,办强,办规范。调整布局,集中办学,统一办学。那么,教师分散,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工作环境差,职业认同感低等诸问题就如厉刀斩乱麻一样迎刃而解了。目前,我镇的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已进入酝酿筹划阶段。根据我镇地域广、人口多的实际,我们准备在全镇范围内办四所规范化小学,即中心小学,镇第一小学,第四小学以及三文田小学。通过这四所学校的规范化办学,逐步兼并周边众多的“麻雀学校”,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从而达到全镇规范化办学的目的。如此一来,就能把原来分散的教师集中起来,合理配置,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在我市是新生事物,仍处在探索和筹备阶段,但农村小学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决定走规范化道路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深化改革,实行制度管理。

教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在宏观管理教师的同时,必须赋予基层校长一定的人事管理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建立起齐抓共管的立体化管理网络。

1、完善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培养责任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以高尚的人格来带动教师,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激励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小学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活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每到聘期,我们都切实实行校长聘用制,把学校80%教师聘任权交给校长,校长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聘请教师。另外,每个学年我们还会应校长们的要求,对各校个别态度散漫,工作消极的教师在镇的范围内二次调配。这样对教师的促动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软管理,旨在以人为本。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忧教师之所忧,想教师之所想,用情感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1、铺好道路搭好平台,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人的最高需求。因此,我们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道路,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青年教师是教育战线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我校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上,采用“结对子、压担子、引路子”办法,一大批的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挑起了各个学校教改的大梁。而其中有好几位素质高、业绩好的青年教师,在去年大聘期中接过退休老校长肩上的担子,走上了领导岗位。实践证明:摈弃以往论资排辈的提干方式,大胆不拘一格地提拔和重用人才,不仅激发了年轻教师的潜能,也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村教师有个舒适的环境。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就医等实际问题,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让农村教师安教、乐教。我镇所有的学校都为教师做早餐,有的还开午晚餐;近几年的社会治安较差,许多学校又为教师宿舍加固门窗,使教师住得安心;中心小学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起了教师楼,有24位教师住进了套间。

3、营造和谐的心理时空,为农村教师减压。我们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管理更符合教师的职业心态。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学校应当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来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比如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安排教师大合唱,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教师打篮球、打乒乓球、下象棋等。从时间和空间上丰富了教师生活内容,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心理愉悦,同时还能有效增强教师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减轻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教育,提升教师素养。

1、加强教育,树好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校以“教育行风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师资履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大力表彰先进,增强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意识。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保证我镇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挚力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校本研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让教师成为学习者。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室的专家到我镇指导,为教师引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让教师成为一个反思者。我校非常重视教学反思,它是校本教研的一朵奇葩。要求教师每节新授课必写“教后记”,并在课时教案纸上体现出来。使教师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发挥绩效效能,提高教师积极性

去年九月实施绩效工资以来,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多数地区为了和谐起见,大多搞起了平均主义,和谐主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激励效能,违背了搞绩效时的初衷。虽然搞绩效的程序和量化考核比较繁琐,但我们可以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予以实施。

在方案制定时,绩效管理制度应该具备激励性和稳定性。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制度化,形成对于学校和个人的激励效应。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以后不能朝令夕改,稳定的制度,有利于组织教师和学校制订较长期限的行动计划,有助于组织教师和学校对自己行为做出确定的预期。

在分配时,应该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

在量化考核时,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教师述职,考核评议,确定等次,公示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按考核等次兑现绩效工资,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人事档案。但在考核评议,确定等次中,一定要公开透明,公正考核,否则会严重挫伤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绩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制定合理的方案,坚持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公正地考核评议,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较高、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因此,目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了。当前,农村教育备受关注,处在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的环境下,农村教师也理应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更多的支持。

第三篇:农村重点高级中学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重点高级中学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奉贤区

褚继平

曙光中学是一所农村重点高级中学,地处上海远郊奉贤的东南,学校离市区约六十公里,离县城近二十公里。曙光中学由烈士李主一及首任驻苏大使刘晓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办,她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共奉贤第一个党支部即奉贤县委诞生在曙光中学。光荣的革命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曙光人辛勤耕耘、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建校七十多年来,学校为高等院校及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利的地理位置,学校骨干教师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加上每年有中、高级老师退休,学校出现了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目前,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近90%,其中初级职称青年教师超过了40%,这与重点中学的师资要求很不相称。自九十年代以来,曙光中学的领导和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好青年教师,关系到学校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能否稳步提高,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为此,他们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大任务之一,他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果。

曙光中学领导认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要研究当代青年教师的一般心理特点。他们认为,青年教师一般有以下特点:

1.思想活跃,但情绪不稳。

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思路敏捷,爱独立思考,对新事物的接受既快又强烈,并能大胆地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但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只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所以,思考问题容易片面,有时自相矛盾,甚至出现极端现象。

2. 自我意识强,但集体意识较弱。

青年教师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强,渴求他人的理解,注重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但对己缺乏严格要求,有时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不大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有些青年教师对组织漠不关心,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好胜心强,但受挫能力较差。

青年教师好胜心强,好竞争,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对价值观的认识未必正确,奉献观念淡溥。大多数青年教师虽有工作的成就感,渴求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忍受能力较差,因此,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常徘徊。

4. 需要层次不高,工作动机不够明确。

不能否认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持怀疑态度,有些青年教师虽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勤奋工作,但他们的需要层次较低(往往停留在生存或荣誉的需要),工作动机并不十分明确,时常流露出对职业的不满 情绪,有的把自己的工作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这种情绪严重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的一般心理特点,曙光中学领导认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其业务素质,还要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要帮助青年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工作动机,要让青年教师认识到,欲推行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而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

曙光中学在研究青年教师心理特点的同时,认真分析青年教师成长的主客观条件。他们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各种条件。其主观条件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成就的需求与强烈的自尊、自信意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及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虚心求教的精神。以上主观条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原动力(内驱力)。内因是变化的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青年教师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外部的培养。学校的任务是: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通过客观条件促使其主观条件向着发展积极因素的方向发生转化,从而弥补其“缺损”与“不足”,扬其长而避其短、救其“失”。他们认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客观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对知识、人才和教师的尊重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工作,如得不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承认,不要说青年教师,就是老教师的稳定也是困难的,就无从谈及培养青年教师。在视知识分子为“臭老九”的年代,哪里还有青年教师成长的土壤?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科教兴国”已是我国发展的基本策略之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更是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党和国家在改善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同样作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对青年教师的稳定和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保证作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显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2. 良好的组织氛围。

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思想面貌、知识水平与能力差不多的大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校或者安排到同一学校的不同组室工作。几年之后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与工作实绩会大不一样。有的酷爱事业,工作责任心强,能很好地胜任工作,成绩突出;有的则情绪低落,工作不求上进,甚至心灰意懒,更谈不上工作实绩。这除了他们主观努力不同外,学校的组织氛围或组室气氛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组织环境氛围,优秀的文明组室可以使青年教师发扬正气,促进其优良师德的形成,互相鼓励,激发成就动机的高层次心理需求。

良好的组织氛围应当包括: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正确的评价标准;严格有序的集体工作制度;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组织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使全校教师都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曙光中学狠抓教风和文明组室的建设,他们制定了“文明组室标准”、“曙光中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及“优秀师德和合格师德标准”。学校每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校文明组室,对师德优秀的老师利用黑板报、学生演讲等各种场合给予表扬。近几年,该校每年均有组室被评为县“十佳文明组室”。

3. 充分的学习机会。

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机会,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对于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大学生,学校假如只注重其“知识输出”和使用,不注重让他们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积累和提高,那无疑是“竭泽而渔”,这是学校工作的“短期行为”。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

曙光中学设立了科研发展室,由分管校长领导、主任直接负责,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计划、指导、管理和奖励。制定青年教师平时培训及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硕士课程学习)计划,并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与交流,以使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都有相应的学习要求与机会。

4. 引入适当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适当地运用竞争和激励机制,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另一重要条件。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友好、公平的竞争机制、正常的培训措施以及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十分需要的。

曙光中学对青年教师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为青年教师获得工作上的成功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以精神鼓励为主,但也适当运用物质奖励。学校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诸如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赞扬鼓励、考核评优、浮动工资、增加奖金等,在青年教师获得一定的成功时,不失时机,因人制宜地通过恰当的激励手段,强化他们的成就动机,并引发他们确立更高层次的需求。

曙光中学认为,中学初级职称青年教师的成长一般需要经过摹仿性阶段----能胜任教师工作、独立性阶段----成为合格中学教师以及创造性阶段----成为青年骨干教师三个阶段。为此,他们制订了“135”初级职称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所谓“135”计划,就是指: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培养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年后能胜任教师的工作;三年后能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中学教师;五年后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成为具备一定教研能力和咨询能力的中学骨干教师。以下是该校各阶段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摹仿性阶段。

处于摹仿性阶段的青年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语言的运用,都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体现出自己的东西。这一阶段的教师是指大学刚毕业的见习期青年教师。对于这些青年教师该校采取的措施是:(1)通过本校优秀青年教师的榜样及校史的介绍,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按优良师德的标准要求他们,培养他们树立高尚的师德情操,激发他 们爱岗、敬业以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2)选派好带教老师,包括学科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明确带教和被带教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如教案的规范设计、普通话、板书训练等。(3)形成良好的工作规范。通过师徒互相观摩、交流与自己的实践,提高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水平。(4)按上级要求,定期检查,及时表扬与批评,评出优秀带教教师和优秀见习期教师,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岗位立功、岗位成才。(5)签定帮教工作协议,规定“硬性”工作指标,组织他们参加听课、评课,开设校级汇报课,开展课堂教学评比。(6)指导他们对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调查报告。(7)关心见习期教师的生活,使其生活丰富多彩,以达到使其安心教育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之目的。

2.独立性阶段。

处于独立性阶段的青年教师基本上摆脱了一招一式摹仿的状态,突破自我的束缚,开始独立地按照自己的见解进行教学。他们将别人的经验吸收、消化,取他人之精华并及时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能对自己的教学体会点点滴滴地积累,从而为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创造条件。为使青年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目标三年)胜任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工作,顺利走过独立性阶段,该校采取的措施是:(1)压担子。没有特殊情况跟班教学,不停步前进;(2)安排青年教师开设校级研究课和县级汇报课;(3)组织他们继续参加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4)指导他们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论文的评比;(5)组织安排他们参加组内、校内以及校间的交流和学习,并为他们创造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6)注意发现每一位青年教师的特长,并加以肯定和发扬,为使他们锤炼出独特的教学风格提供条件。

3.创造性阶段。

经过三年的工作,青年教师应该具备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功,随后的目标是第三阶段----创造性阶段,成为中学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一旦进入创造性阶段,就会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上,都会表现出极高的独立性、很好的创造性。对于这一阶段的青年教师,该校的主要措施是:(1)组织他们学习区、市以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工作经验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2)组织他们开设区级交流课,参加区教学评比;(3)鼓励他们申报校、区级教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参加校、区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和评比;(4)以中学一级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他们,并确立奋斗目标;(5)组织他们认真撰写五年工作的总结,努力将成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工作。

以上介绍了初级职称青年教师的“135”培养设想和尝试,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该校实施了“134”培养计划,另有个别教师则采取“246”等培养计划。

近年来,由于该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及他们的主观努力,一大批青 年教师迅速成长,分配到该校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五年后都被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从一级教师发展到高级教师,一般需要五至八年的努力,有的甚至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刚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出现暂时的松懈现象,也就是平时常说的“高原现象”。为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成长,曙光中学认为,必须继续加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以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区、市级骨干教师。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该校主要采取的方法是:(1)要求青年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探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2)为青年骨干教师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高级教师作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3)鼓励他们继续参加区、市级教学评比,开设区、市级展示课;(4)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区、市级教科研课题,每学年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5)推荐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训班;(6)每学年推荐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硕士课程的进修;(7)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市骨干教师的培训或出国进修。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复杂而艰苦的过程。以上介绍了曙光中学培养青年教师的设想及具体措施。应该看到,该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有成效的。到二〇〇三年底,该校有八位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二十四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二位青年教师推荐为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位已通过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九位青年教师担任了校级或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当然,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讨论:

1. 曙光中学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与探索是否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2. 曙光中学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与探索哪些值得各中小学借鉴? 3. 曙光中学培养青年教师的方法与措施,哪些还需探讨和改进? 4. 如何对青年高级教师继续培养? 您有何建议?

二〇〇四年三月

第四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探索

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濉溪县韩村中心学校 吕 捷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修师德、强师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文章从“组织教师修师德、学理论、重备课、常研讨、更新教学手段、分析教学质量、参与教育科研、实施业绩考评”八方面论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和实效。

关键词:修师德,强师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座落在濉溪县韩村镇,是一所有五十余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初中。学校现设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70人,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近五年来,由于党政班子开拓进取,全体教师踏实工作,学校连年被评为濉溪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淮北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和奖励。

五年的办学实践,五年的艰辛探索,我们深深感悟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五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以“修师德、强师能”为重点,强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倡导“教师修师德”活动。针对濉溪县公办初中影响力下降、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的严峻形势,五年来,我校始终积极倡导实施“教师修师德”活动。坚持周一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育教学工作规范等,强化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开展“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教职工 的职业责任;认真执行《教职工考勤和坐班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强化制度在管人管事上的功能;坚持教职工评先评优制度,强化典型引领在学校管理上的功效;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协调相结合的策略,培育“忠于事业、感恩家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学校文化,并使之内化为教职工的精神支柱,外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教师修师德”使学校的人际环境和办学实践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执行力,培养了竞争力。

二、开设教育教学理论系列讲座。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教学实践必须在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经验指导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课改潮流,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我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坚持开设教育教学系列理论讲座,主要内容有初中各科《课程标准》、《教学规范》、《目标教学常规》、《“三段五步”教学法的操作艺术》、《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诸环节检查标准与方法》、《关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硬性规定》等。讲座使广大教师教学胸有“课标”,行为规范,能熟练运用“目标教学”和“三段五步”教学法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以研讨课改教材为切入点,逐步实现课改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法“四位一体”,为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改教学的有效性作了教育思想、理念和技术上的储备。

三、开展主体参与式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构想和蓝本。因此提高备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集思广益,我校在落实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每周集体空堂一个下午,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分解集体备课任 务。每次集体备课前,教研组长印发中心发言人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宣讲,其他教师补充,最后由中心发言人形成一篇“集大成”的教学设计,供同级同科教师修改教学设计时参考。学校要求各科教师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达到“五有”标准:即有明确适切的三维教学目标,有符合目标教学或“三段五步”教学的过程设计,有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为促进各科教师深入学习优秀教学设计,各教研组坚持每月印发一篇示范性教学设计,发动教师对其特点、特色、优点、亮点进行理性分析和吸纳,形成业务学习笔记《观示范教学设计一得》并进行交流,学校将其列为教学业务检查内容并进行文字和量化评价,进一步确立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全员主体地位,进一步形成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全员参与的局面。五年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我校编印了《初中各科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及评价标准》、《洋思教学经验与“三段五步”教学法的比较》、《课改教学实践性论文选编》等,以推进课改教学向纵深发展。

四、举办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我校各教研组格外关注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举办了“五课”系列教学研讨活动。①研讨课。每学期,学校安排六周时间,开展“人人开课”活动。开课由各教研组排出日程,各科教学管理干部、教研组、备课组组长担任评委,提前印发执教人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场打分。周四业务活动执教人说课,听课人根据学校关于“摆出一条优点,找出一条缺点,提出一条建议”的最低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执教人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写出教学反思(教后 感)。“人人开课”的成绩列为教师教学教研业绩的考核内容之一,最后每组推出三节“好课”。②校级优质课。对研讨课中各组推出的三节“好课”,学校分文理两大学科,组织市县级教坛新星、优质课教师担任评委、组织验收。按照“抽签定序、同一内容、借班上课、先上后说,认真总结”的20字要求,凡综合评价达到优秀等次的学校颁发“校级优质课证书”,该证书视为教师教学教研业绩考核的加分因素。③示范课。对近三年来获得市县级教坛新星、优质课教师、省骨干教师称号的各科老师,各教研组组织他们开设示范课,把其中教学艺术精湛的课摄录下来作为资料进行定格研究,供老师们学习。学习时对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一分钟、每一个提问都进行反复的研究、推敲、感悟佳处、反思不足。④汇报课。为使外出“取经问道”富有成效,每次外出前,学校和教研组都要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需要带回的资料、经验,同时立规成习,凡是外出听课回来都必须上汇报课。五年来,仅语文教研组先后学习外地经验开设的汇报课就有:四川营山县目标教学示范课《桃花源记》,江苏泰兴市洋思模式示范课《狼》,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板块教学”示范课《七颗钻石》,芜湖课改示范课《真正的英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雨的诉说》、《说“屏”》、《纸船》、《化石吟》、《木兰诗》、《乡愁诗两首》,淮北西园中学课改示范课《邓稼先》等50余节。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课改学习资料》《课改反思录》等课改理论文章及典型课例;制定了《韩村中心学校各科教学常规》,包括教学模式、评价标准、“说课”理论探讨、学生学习具体要求等,以促进各科教学行为规范和整体优化。⑤师徒比较课。为合理开发校内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缩短青年教师的成熟期,使之“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成熟”,我校实施了以“师徒结对、捆绑考核”为核心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工程”对师徒互查备课,互相听课、互查作业、互相切磋、撰写教学总结等方面作了刚性规定。除此之外,每学期在教研组范围内师徒要各上三节比较课,比较课要求同一内容,借班上课、先上后说、取长补短、做好总结,旨在通过课例来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水平。实践证明,师徒比较课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教学研讨既对徒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又促进师徒之间教学相长。

五、推进学科教学与电教手段的整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第四部分教学过程第11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照此要求,通过几年的加大投入,不断充实,我校已成为“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通过外出学习和研讨,我们认为,电化教学能直观地动态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师生面前,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学生由被动学、厌学、畏学变为主动学、好学、乐学。特别是多媒体组合教学集光、声、色、像于一体,形象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通过生动的画面,简洁的解说,和谐的音乐展现出来的学习内容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电化教学在“丰富课堂内容、增加信息密度、增强感染力、强化注意力、缩短认知过程、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优越性。基于学校条件和上述认识,我校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制作课件。如语 文组积极引导教师在说明文、散文、小说、戏剧、古诗词等教学中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推进语文教学与电教手段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六、落实考试质量分析。为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我校建立了中考学科单元过关制度和教学质量定期检测制度。为发挥考试的分析、诊断和评价功能,每次考后都要落实质量分析。具体办法是学校统一设计《考试质量分析表》,表中列有“抽样统计结果、出错原因分析、教学改进意见”三项内容,各教研组组织老师按50℅比例对试卷抽样逐题统计得分率,对得分率低于70%的考题分析失分的原因,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然后同级同科教师交流,互相借鉴,形成改进教学的意见。各教研组还通过听课、科代表座谈,问卷等形式跟踪了解教学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考试质量分析的实效性。

七、加强实践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研并不神秘,课题就在身边。为优化课堂教学,我校各教研组多年坚持开展“实用性教学专题”探讨。如导学提纲的编写和使用问题;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读书、质疑、发问、查阅资料、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使用教材的课后练习、充分体现“试题”的营养价值;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测自评,教学信息反馈等。为把教学实践中的新发现、新体验、新探索上升到理论,每学期各教研组都开展“论文写作专题”探讨,期初确定题域,举办讲座,期中进行交流,互相提高,期末定稿,选优上 报。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在教育系统县级以上层次论文刊用或获奖近200篇。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各教研组以目标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洋思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三段五步”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一种以确定教学目标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科基本素养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法。该教学法在完成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后,通过集体备课,课题探讨、评估、拓展,课题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县教研室的肯定,在县内进行了区域性推广。2006年3月,县级课题《“三段五步”教学法实验》顺利通过县教研室专家组的结题验收。2008年以来,我们又陆续完成了《初中政治教学有效途径研究》等五个市县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和阶段性实验研究工作。

八、实施教师教育教学教研业绩考评。五年来,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科学利用校本培训这一平台,使“修师德、强师能”工作开展序列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考核评价的具体做法是以学期为单位,由各科教学管理干部和教研组长组成考评组,按照《教师教育教学教研业绩考评方案》关于“备、授、改、辅、考、训、研”诸项的规范化要求,对教师教育教学教研业绩进行文字评价和量化赋分,坚持月度检查、学期总评、确定等级、奖优罚劣。同时对考评结果逐步扩大透明范围,强化应用功能,促成各教研组全员全程工作不懈,以建构健康的竞争机制。

五年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在70名专任教师中,有1人被评为“淮北百名杰出人物”,有17人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有21人被评为市县“教坛新星”或“优质课教师”;有近200篇论文在教育系统县级以上层次获奖或刊发;有1项教育科研课题完成县级结题,有5项教育科研课题完成市县级立项、开题和阶段性实验研究;有“教学研讨周”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两个教研项目被评为“濉溪县特色教研项目”;韩村中心学校也因此被评为2009—2010“濉溪县教育科研优秀学校”。

五年来,我省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扎实推进,“国培计划”全面实施,校本培训仍然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面对新形势,我校将继续深入思考和扎实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师德教育、集体充电、教学观摩、经验介绍、校际交流、课题带动等有效形式,大力实施“教师教学达标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团队,以“育名师”来“创名校”。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附:

1、作者简介

吕捷,男,1964年7月生,安徽濉溪人。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1993年至今担任中学校长已有18年;在各级教研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计10万多字,完成县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两项;先后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被评为“濉溪县劳动模范”和“淮北百名杰出人物”。现任濉溪县教育学会副会长,濉溪县韩村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联系电话:***

2、此文于2011年11月荣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初中教育管理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第五篇: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限制、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小学音体美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针对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农村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支持力度,多措并存实现农村小学学科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

一、农村小学学科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农村小学涉及人数众多,农村小学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水平提升。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未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存在,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小学学科失衡发展现状。

当前很多农村小学学科发展存在失衡现象。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音乐课教课方式依然是老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形式;体育课则以简单的活动为主,体育器材老化问题严重。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影响了农村地区孩子们全面发展,对于受教育者未来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存在的原因

(一)农村小学硬件设施不到位

因为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有限,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匮乏,造成了无法有效开展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使得农村小学生存在薄弱学科。在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小学生不同年级挤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对计算机、乐器等教学器材更是没有见过。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1、老龄化严重

相对于城市学校优越待遇来说,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较低,很多师范毕业生往往选择留在城市,而不回农村小学。这样一来,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能得到更新,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同时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英语、音乐和体育、美术老师。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农村小学一个教师往往身担数职,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些农村小学老师由于没有受过音体美专业学习,因此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制约了农村地区小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师对外交流较少,其教学方法和观念没有根本改变,依然采用粉笔和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文化知识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上,尚未认识到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对于音体美教学,农村小学老师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任何改进,使得具有音体美天赋的学生失去了自身发展机会。

三、化解农村薄弱学科对策

针对农村薄弱学科存在现状及原因,要想有效化解农村薄弱学科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实现农村小学生学科均衡发展。

(一)整合教育资源

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很多村落已经没有适龄儿童上学,独立存在的农村小学勉强维持着运转。针对学龄儿童少的村落,教育部门应当整合教育资源,对那些只能消耗教育资源的农村小学勇于撤销。兴建中心小学是有效方式之一。兴建中心小学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在兴建中心小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学生上学等一系列问题,为周边农村小学生提供方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能够实现教学条件改善,为中心小学配备优秀的小学教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壮大师资队伍

要想化解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存在的问题,优秀师资队伍是必要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和数量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实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招聘高素质人才

农村小学要想方设法招聘高素质教师,尤其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小学老师。通过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以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小学可以适当放宽招聘音体美教师比例,提高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小学除了配备数学、语文两位教师之外,应当配备其他学科教师,比如说音乐、美术、外语、微机等。农村小学要对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学科予以充分重视,避免出现学科发展失衡状况。同时尽可能地对大班级进行小班教学,实行严格的小班级教学模式,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均衡发展。

2、开展对外交流

农村小学应当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教师交流。鼓励和支持本校老师到外地进行挂职锻炼和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农村小学应当欢迎外地优秀教师到本校进行授课,这种积极的教师交流机制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均衡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实现农村小学学科均衡发展,关键还是依靠本校教师队伍。因此农村地区小学应当加大对本校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其讲课水平,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小学生学科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加大硬件建设

农村小学存在薄弱学科的关键因素在于硬件建设不到位。很多依托于教学硬件的学科,因为硬件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科教授不到位。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农村小学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城市地区小学应当对口扶持农村小学硬件建设,为农村小学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说城市小学淘汰的教学器材可以支持给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教育与国民素质有着直接关联,对于农村受教育者未来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得知农村小学教育由于教师队伍素质低、硬件设施不到位等原因,农村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发展存在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存在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其未来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扶持力度之外,农村小学应当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力争实现农村小学学科均衡发展,努力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学科差距缩小到最低限度。参考书籍

[1] 齐翠萍.如何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3)[2] 战会玲.发展性教师评价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 2008,(20)[3] 秦锐.对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 , 2009,(05)

下载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洪天云第一步:引得进。其一是加强重视,用活政策。黔江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把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大学生......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夏金小学德育创新成果总结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位于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现有285名学生,在编教师教师29人,学生均来自本学区的农村。......

    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及探索

    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及探索一、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结构不尽合理,队伍整体素质难提升。从年龄结构看,干部队伍总体年龄趋于老化,目前我镇48名干部中41岁以上的占58......

    全县农村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全县农村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县坚持“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机制,建立完善“县统招、乡管理、村使用”的选拔管理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养......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共五则)

    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家”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市永川区吉安小学 谢冰 近年来,随着学龄儿童的减少,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小学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中国象棋是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农村小学进行中国象棋普及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更是一项“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手段。......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该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陈钰 单位: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邮编:124000 关键词:创新 科技 五子棋 摘要:科研单位发展的基础在于技术的创新,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