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

时间:2019-05-14 01: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

第一篇: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

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许多的文化和人民生活都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现在这美好的时代中,往往许多青年却忍不住社会的负面不良影响,从而让自己变得盲目,他们没有什么精神文化,只是知道盲目的崇拜,他们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得许许多多坎坷。

我认为青年是企业的主体、动力和希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青年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全面发展具有极其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青年文化建设的内涵青年文化建设的内涵,共青团的十五大报告上提出:“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文化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青年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文化创造日益活跃。共青团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融时代性、创造性、开放性为一体的一种主流文化,是青年的价值和认知体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文化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群众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不断发展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共青团为主要组织者,能够体现青年特点,反映时代要求的制度或者思想的结合体。

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具有青年特殊性的社会文化现象。青年文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是青年认知方式表达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从参与的主体来看,青年文化最具成长性和可塑性;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看,青年文化最具创新性和先导性;从文化的表现形态来看,青年文化最具多样性和个性化;从文化的传播规律来看,青年文化最具时尚性和流行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青年文化建设上必须尊重青年文化的特殊规律。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她是外显于企业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她是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更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指企业的文化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的培育、机制的建立、企业形象的塑造等重要内容。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就是要把青年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使企业文化深入业青年的心灵,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在员工思想中的地位,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尤其是促进企业青年员工素质的提高、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内容,青年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在弘扬文明新风、创造先进文化中历来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培育企业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组织开展企业群众性的青年文化活动等方面,企业团组织能结合企业青年的特点和青年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有所建树,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发展做出积极

贡献。

青年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融为一体。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团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引导青年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的自觉意识,把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同员工的行为意识相结合,共同培育“人企合一”、“人企共生”的企业价值观,并使之不断内化为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逐步实现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青年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企业团组织要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优质服务,文明从业,自觉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通过青年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

开展群众性的青年文化建设活动。活动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企业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青年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发动组织青年积极建设车间文化、班组文化、班车文化、餐厅文化等企业基层文化,充分发挥青年在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引导青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就要不断强化措施,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文化建设的深入人心,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一要引导青年形成高尚的值理念。当前,高速度、高节奏的变革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青年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各级团组织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青年的目标同企业的目标,把青年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相融合一,打造青年的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激发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使青年紧紧地团结和聚合在企业周围,与企业同甘苦、共进退,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投入到发展壮大中隧集团的伟大事业中。二要打造品牌文化。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品牌文化。各级团组织要全面整合团的工作资源,以品牌的效应来营造企业青年文化的氛围,推进企业青年文化的建设。要不断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持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大力培养青年技术业务骨干,进一步完善注册志愿者制度,组织广大青年员工积极投入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精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品牌文化;要推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认真抓好课题立项、成果转化和表彰奖励工作,不断提高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精心打造“求实创新、岗位成才”的品牌文化;积极创建青年岗位文明示范场所、青年之家、文明宿舍、文化园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体娱乐活动,精心打造“文明从业、健康生活”的品牌文化,全面推进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唱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三要建立运作机制。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切实保证是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建立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把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纳入各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建立企业青年文化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企业青年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硕果累累的生动局面。要

建立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考评机制,把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纳入团的工作考核,确保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平衡发展。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一)党团组织要齐抓共建,正确引导青年员工认同企业,提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党团组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青年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激发他们参与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情,形成企业文化环境氛围。要让他们认同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把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目标中,让其认识到“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力”,“只有企业好我们才能好”,“企业与我们共同成长”,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通过集体奋斗才能促进业务的拓展和效益的提高,企业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以企业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以企业道德来塑造形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济文化和管理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而推出的“以人为本”的凸显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以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为基础。企业制度是企业的准则,青年员工必须以“严格、规范、精确、自律”的工作风范执行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行为准则等的规章制度;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企业经营活动要讲究诚信,要以“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企业精神,切切实实围绕业主需求来生产经营和服务,尊重业主,尊重事实,教育员工要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大力培养青年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坚持优良传统,积极开拓创新,组织青年继续开展好企业文化活动。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能够活跃企业的整

体气氛,给员工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激发员工团结拼搏、勇于竞争的斗志,增强对企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我们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方面有很多好的传统和经验,如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竞赛,争创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功比赛,青年志愿者以及形式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活动过去在我们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根据当代青年员工的新特点,紧跟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做好保留与创新,把企业精神、企业核心理念、单项理念、形象用语、辉煌业绩写出来、宣传出去,把中铁隧道集团的优势叫响起来,通过开展好企业文化活动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将中隧企业文化做成品牌优势,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第二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年精神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年精神

2009-05-04 06:48: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西安)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张念贻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同时也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日。昨天,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说,“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勇担历史重任”;温家宝总理在与清华大学师生座谈时说,“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感召了多少中国青年肩负起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杨牧的《我是青年》,激发了多少中国青年胸怀壮志奋发图强。精神之于青年,仿佛灵魂之于肉体,青年人只有被精神所感召,才能使青春焕发无穷的光彩。

九十年弹指一挥间,“五四”作为一个节日,在近十年中,被淹没于“黄金周”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五四”作为一种精神能否再度激发今天的青年去感受先驱们一腔爱国热血,行动无疑是最好的作答。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现在的青年应该多领略“五四”那种青春向上的精神,保持理想与朝气,有一点使命感与事业心。的确,如何结合现实发扬“五四”精神,笔者以为,今天的青年应该关注社会现实,走进社会现实,到社会中去,到普通老百姓中去,脚踏实地而不抱怨,胸怀社稷而不沉沦,不被行进中的困难所羁绊,不被现实中的诱惑所束缚。像先辈一样,甘于平凡懂得奉献;像先辈一样,热爱生活充满激情。那些以“小资”作为时尚,以“另类”作为个性,就业遇挫就抱怨,薪水不高就叫喊,绝对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风范。

青春,是一种形而上的力量。今天,当“五四”精神穿越九十年岁月的尘烟再度涤荡我们的心胸,我们应该在精神的感召下,去实践历史给予中国青年的那份需要勇敢才能担当的责任。

第三篇: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纪律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纪律

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个问题是我首先要面对解决的,那就课堂上的纪律管理问题。怎样维持以安静活泼又有序的课堂环境?怎么处置乱说话违纪的学生?其中一些案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第一个要弄清楚的就是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纪律,又怎样来实现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纪律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首先一进课堂,就站在讲台上,把整个教室审视一番,检查一下纪律,然后再开始上课。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法,几个平行班之间,课堂纪律好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好。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一个学校成百上千个学生,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

那么课堂纪律的好坏是不是安静就好了呢?就学习而言,良好的安静环境是一个因素,特别是在自习的时候,因为安静学生学习就很容易投入,也就是说,让学生投入才是目的。不过安静并不等于投入,有的学生很投入,但他并不一定安静,有的很安静,但他并不一定很投入。比如:一个学生很安静,但他走神了。所以要让学生在该安静下来的时候,安静下来,该活跃的时候就活跃起来,这与课程的设计、教学组织有关。比如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法缺乏变化或者教学节奏不当,这些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一个好老师很容易从学生的表情中观察到学生是否投入,并相应的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即便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教师善加引导,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让学生守纪律,这个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自我控制和尊重他人。当学生真正投入时,教师也会从学生发亮的眼睛和兴奋的表情中得到欣慰,从而更加努力地把课讲的更好。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该有多好。课堂纪律的好坏,并不一定取决于安静与否。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的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做出恰当地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教师,没有对抗和拒绝;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说:课堂纪律是该安静时就安静,该活跃时就活跃,课堂纪律好了,教学效果就自然好了。

授课教师要掌控课堂纪律,张驰有度.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民主,老师的主导性和老师的主动性相结合。

第四篇:我们需要怎样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硕果累累

1992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把中国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年后的今天,中国这艘大船驶入新的关口,随着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成果,如何理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化解发展过程形成的各类矛盾,成为当前亟待探究的时代新课题。

“拿我们的日子和过去比一比就知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管用的硬道理。”从四川到北京探亲的田强在西客站站台上乐呵呵地说。

百姓生活的变化源自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度持续增长。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民生活从“温饱”跨入“小康”,战胜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香港、澳门喜回祖国怀抱,“神舟”飞船腾空而起,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的发展,树起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事实上,“发展是硬道理”绝不仅仅是指单纯的经济增长,它包含了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

打开《邓小平文选》电子版,检索“发展”这个词,在有1148页正文的三卷文选中,一共使用了1066次,平均将近每页一次。特别是第三卷,共有383页正文558次提到“发展”这个词。“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要实施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沿海地区较快发展起来,带动内地发展;然后到了一定时候,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加快发展”“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句句平实的话,讲出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道理。

在“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指引下,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到适时实施西部大开发;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启动科教兴国战略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的发展硕果累累。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的发展观’三者是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关系,建立在‘发展是硬道理’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引入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系统,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陈清泰说。

发展中的问题还应通过发展来解决

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但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发展GDP,不少地方出现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在资源开采上,采了肥的,弃了瘦的;开了大的,甩了小的;挖了浅的,甩了深的。对此,彭真怀称之为“断子孙饭碗”,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能只是为了这一代人,甚至只是为了这一代的部分人,更甚至是为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增长而影响了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喝着污染的水,吸入着污染的空气,吃的是污染的食品,这种GDP的增长对各级领导的政绩无疑是一种讽刺。”

无论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还是10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均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

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看来,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信号。“核心是‘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社会’,这意味着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最终评价就在于‘人民满意不满意’,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过去了”。

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将以什么具体指标考核官员政绩?中央提出的“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其标准又是什么?对于习惯了GDP思维的各级官员来说,如淡化GDP量性要求,其工作重心将置于何处?另一方面,要改变中国贫富、区域、城乡差距,必须依靠发展,如何科学处理这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大起大落必然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如果经济全局出了问题,任何地方都不能幸免。各地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当前和长远的发展。

用发展开启人民幸福路

“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才是发展的科学态度。”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说,“惟有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新旧矛盾,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将蛋糕做大,更应通过改变发展方式,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底层群众更好地分享蛋糕。事实上,当前多数社会矛盾都是利益诉求型,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些不稳定因素将得到有效化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和富强、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从本期起,理论版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栏,刊出相关文章,阐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党的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党的优良作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论问题。

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和共同向往。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转型期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薄弱,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于

幸福生活的呼声和诉求比较集中和强烈。对此,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顺应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并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已具备新的内涵和要求。这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既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关于新时期实现人民幸福的理论指南,为人民走上新时代的幸福路指引了方向。

民之所需,国之所倚。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做好民生工作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已成为全党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以增进人民普遍的幸福感为目标的民生工程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最大任务,也是百姓的热切期待。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总框架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民生工作新思路,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幸福”正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

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既从总体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系统规划,又从具体的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科学部署,有利于解决人民面临的最实际民生问题,以缓解民生压力、夯实民生基础。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经济与社会、社会内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理念,从实现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为民生幸福开辟新的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从而为实现人民幸福创造较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基础,使新时期的人民幸福建立在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

经济增长有利于社会福利提升,但不等于社会福利提升。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开辟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通过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推进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再造“富民优先”发展机制,控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正趋势。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只见“物”不见“人”、忽视民生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压力,将发展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形成人的发展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和

谐统一和相互促进,真正有效提高国民的幸福水平

第五篇: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学生第一》读后感

看了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掩卷之余,我在想,我们现在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无容置疑,北京十一中之所以成为人人羡慕向往的学校,除了它优越的条件,还在于它的教育是开放的,是面向未来的。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储蓄。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企盼无非有两种,一是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二是在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创业梦想。前者依靠知识的积淀,着眼于一时的荣耀;后者借助能力,着眼于长久的培养。

从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高考来看,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在不断加强,对学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高考一结束,他们首先谈论的是哪一所学校的升学率更高,师资力量更强,考虑着下一步该把孩子送到哪一所学校,却不去考察一下哪一所大学更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等到大学毕业,孩子的工作就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文凭很高,因能力缺失而找不到工作或者失去工作的人比比皆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我们说了多少遍,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好少去身体力行。我们的教育多数是为了迎合家长们的心愿,宁愿背负着高分低能的压力,也要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诺言,否则家长就不买账。从我们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家长们渴望高分的愿望就很合理吗?我们的教育是否就要被家长牵

着鼻子走路?我们为了学校的生源和声望顺应了家长的心愿,家长买了学校的帐,可是未来的社会会买学生的帐吗?又有谁去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没有错,学生必须接受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可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爱好、智慧、能力千差万别,适合接受知识的好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是快乐,不适合知识学习的学生就头疼万分。于是我们就有了所谓的差生,于是就有了问题学生的出现。如果我们的教育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平台,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成为“书囊”,广大师生将会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解放和快乐。

知识和能力,犹如东风和西风,我们要的不是谁压倒谁,而是它们的齐头并进,最终形成一股和谐的春风,孕育万千桃李。而哪一所学校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学校教育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我坚信我们的外国语学校会成为这样一座人人向往的百花园。

下载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精神(最终定稿)

    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精神 网友: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请问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时代,我们怎样学雷锋精神? 专家: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教育?-罗博学 索引:他的手掌重重地落在年仅四岁的女儿脸上,小孩便一直哭闹。为了什么原因?聚餐中,孩子渴望多喝一点饮料,在座的都是长辈,气氛当然喧嚷。爸爸忍无......

    我们需要怎样的稳定(大全五篇)

    编者按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稳定”、“改革”、“发展”是三条互相关联的主线: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在思考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当今中国思......

    期末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总结

    期末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总结 期末,老师们开始写学期(学年)总结了,对于一些学校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情,为何?下载呗!以前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现在“抄”都不用,直接复......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小结

    附件三: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小结” 进入课改前“课堂小结”一直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司空见惯。进入课改后似乎又不是一个必要环节,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影响到课堂教学......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8月15日作业6501040154 新疆语文3班 喻华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在上课前所作的准备。它是对教学个环节(从预习、导入到展开和小结)的预设,必须考虑教......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德育五篇

    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作为“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过程”道德的教育,其明确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性格和精神福祉(人格)产生持久的好的转变,间接地,让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发生好的变化,最......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读后感

    大家都发表了对于该文章的感想,我觉得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差就以此为借口而忽略过去,我也是有思想的人,虽然有时候想什么只有我知道,因为表达不出来,对《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