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

时间:2019-05-14 01: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

第一篇: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

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

——记调研山东“风向标”走进青州 酷暑八月,骄阳似火,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来自山东大学(威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风向标”来到家乡青州,正式迈出了调研山东的第一步。

作为入选“调研山东”省级比赛的优秀团队,“风向标”把本次实践关注的焦点放在种粮直补政策的调研上。通过在王坟镇、朱良镇等四个乡镇展开民意调查和村民访谈,以及青州市政府、王坟镇财政所等机关部门的耐心解答和帮助,队员们从粮食直补政策的可行性、补贴强度、实施的局限性和发展过程等多个方面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在种粮重镇朱良镇,粮食直补政策在乡镇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在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积极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台风“达维”肆虐的王坟,玉米种植正遭受着巨大的损失,而粮食直补政策将作为自然灾害之后农民粮食生产的第一个及时有力的辅助,有力的支持并加快灾后农作物恢复和平稳农民收支。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风向标”实践着求索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体现着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品质和学以致用的品格

作为当代大学生走进社会、感悟时代脉搏的桥梁,社会实践的意义正是引领着大学生们走出校园,用脚步探索和发现身边的世界,用行动践行民族复兴、有我担当的诺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走进社会,用行动探索真知。

第二篇:学会用微笑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

学会用微笑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

----《高质量学习》培训心得

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镇中心学校王家木

我很感谢学校让我参加这次学习的机会,更要感谢教育局的领导们请到了4位培训专家的到来,更更要感谢的是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高质量学习团---刘静波校长一行在百忙之中,部远万里来到了我们边远山区----罗甸,与我县各校管理及骨干教师们分享着“高质量学习的思考”。

会议在县师训中心举行,会议由尤局长主持,首先介绍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然后就是罗局长讲话,在罗局长充满殷切的话语中,我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最后是刘校长做指导性讲话,在讲话中,刘校长首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诫我们要“走出去,站得住,进得来”的思想,让我们打开眼界,也让我们知道作为老师不应该把职业当成攥钱的工具,而是把职业变成事业,把问题变成课题,把挫折变成转折,把快乐变成幸福。把眼泪变成眼光,把生气变成朝气,把课堂变成学堂,把阻力变成动力。

开班典礼结束后,管理队伍前往民中培训,骨干教师继续留在了师训中心,首先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是肖红春老师,她精湛的教育思想和睿智的教育智慧为我县教师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课,让全体教师受益匪浅。肖老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给我县教师做了“高质量学习的思考”的讲座。她从高质量学习的背景、关于学习的基本问题的思索、教与学的基本逻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最后,把重点落在了“高质量学习”上。肖老师给全体教师细致地讲诉了她多

年教育探索中总结出了“关系质量、活动质量、结果质量”的高质量学习成功,并与高质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高质量学习的策略和工具相结合,引导我县教师对高质量学习进行深入思考。整个过程中,肖老师不断与教师们进行互动,让整个讲座充实而有活力,每位老师都受到了肖老师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洗礼,享受了一餐丰富的教育盛宴!

16日上午是刘校长为我们讲课,他围绕易学为中心,分别从①联系原则,②转化原则,③补缺原则,④剪裁原则等四个方面系统而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进行高质量学科教学,不仅有教育教学案例的分享,教育方法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师们僵化的教育教学思维。老师们经过系统学习与交流,纷纷表示收获匪浅,在这次培训中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教学技能,而且对今后专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将所学所思内化为自身能力,切实提升为自己的综合素养。16日下午是曾老师为我们讲课,她围绕着“微笑进课堂”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的讲解,其中还播放了影片,在影片内容中,无论小和尚如何顽皮,老和尚始终没有开口的教学案例,其意义非常深刻,让老师们知道:教育需要宽容,需要爱心,并希望教师们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建立理想、热爱、让学生快乐成长的课堂;希望教师们能在教育教学中阅读、思考、积淀,做一名真正有使命感的教师,实现自我更美、更好、更快的发展!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回顾过去这几年的教书历

程中,以为教育可以替代一切,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所有,看见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办,就“恨铁不成钢”。但现在我已经悟出来了,我承认:有很多我没有教好的学生,更有很多我教不好的学生。毕竟个人的力量总是很微弱的,只要我无愧于心,就可以坦然面对了。这正是我现在所必须明了的,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我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好,我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我这门课,我更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听我的;我只能对自己说:我尽力的,我尽力教好我能教好的学生,这样就够了。

为此,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努力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拥有了教育思想的教师,才不会盲从,才能拒绝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极端与片面,才会有自己的创见,才懂得自己的真正价值,并拥有坚守这份价值的能力。毕竟,这都是我们的选择。

2012年12月20日

第三篇:走进生活学品社

走进生活学品社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某些思品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方法,力求使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社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的找秋天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稻子成熟了;水果多了;农民忙绿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如在《珍爱生命遵守规则》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环境的交通情况及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的情况,我组织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视频》让他们从一些鲜活的事例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即: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品社课堂,让儿童走进社会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第四篇:不懈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不懈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西南民族大学

鲁磊(羌族)

个人简介:鲁磊,男,羌族,199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10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课题;在《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百余篇、合编图书《麻柳刺绣》;四川省2014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我是一个学新闻的学生,过去也在许多新闻单位参与过实践,人物专访也写得不少,而今忽然要提笔写写自己,一时间还真不知该如何下手。新闻写作中有句行话叫“写人不离事”,而事又缘于人,一切还得从我说起。

“坐而论道”是人生乐事,亦是幸事

六年前,一场惨烈的大地震让我的家乡,昔日川西北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变得支离破碎。我死里逃生,和父亲冒着飞沙走石和不断的余震,用了两天一夜徒步回家。路上,我经过一个倒塌的小学,看见许多年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那时,除了悲痛,我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能平安,我会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一定坚强的活着!

四年前,我就要上大学了!全村的乡亲都夸我有出息,掏出一张张皱巴巴的50块、100块给我凑齐学费。临走时,奶奶泪眼花花的嘱咐我“娃呀,你出去念书不容易,要多替我们、替逝去的人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现在,我即将毕业,走向社会,回首我的大学生活,我是那么幸福、快乐!我知道,我能从大山中走出来不容易,我能从灾难中走出来更不容易。

在课堂上,我永远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说这就叫“坐而论道”,我特别享受那种在思维的海洋中徜徉的感觉;在图书馆中,我无书不读,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

慢慢地,我发现各种学科的内涵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现,数学是用数字符号,音乐是用音色、强弱和节奏,绘画是用色彩、线条和明暗等等……上古汉语课时,同学们都在苦恼元明清戏剧篇幅太长难以背诵,我却因为自学了昆腔,可以把《牡丹亭》唱得婉转动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还赠我一个雅号“度郎”,赞叹我怎么什么都懂。也许他们很难理解,经历过“生死一线”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更懂得珍惜在宽敞明亮教室中的学习时光,而我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一个认识:我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延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学习。

大学学习

重在思维的训练

我所学的新闻专业是一门“手脑并重”的学科,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要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就必须“吃透”素材;要“吃透”素材,则需要从“历史的高度、人文的角度”去比对、分析、筛选、归纳,而要做到这一切,不仅需要扎实而丰富的知识积累,更需要敏捷的思维能力。

2013年3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中宣部组织的“‘寻找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先进事迹采访团”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采访,在海拔近5000米的龙灯草原,十几家媒体每天采访到的都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我要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在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莽莽雪域高原,还有千千万万和菊美多吉一样坚守在最艰苦的地方,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他们脚下踩着高原的泥土,肩上扛着老百姓的天”。

一种媒体人的责任感就油然而生,“要把藏区的真实情况反映给读者,要把藏区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后来我从3个不同的层面、角度写了4篇通讯,3篇发在《光明日报》上,一篇发在《中华民族报》上,反响很热烈。

特别是那篇反映藏区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的文章《道孚县的“吉祥三宝”》发表后,一个藏区的干部给我来信说“看了报道很受鼓舞,道出了广大藏区基层干部的心声,以后要像菊美多吉一样,为老百姓多谋福利。”我想,我的愿望也就达到了。

在一次从采访点回驻地的夜路上,整个采访组都疲惫得睡了过去,只有我和司机不时地闲聊几句。路上要翻越一座海拔4200米的雪山,汽车在一条没有路的山脊上斜斜地开着,望着车窗外从翻滚的云层中渐渐落下的太阳和身旁深不见底的山谷,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怯怯地问师傅,“没有路啊?!”,而师傅却爽朗一笑,“我们走过了就有路了嘛!”。我恍然大悟,这和我们的学习是一个道理:无论纪录片、电影、电视剧还是舞台剧、作文章、编曲,乃至于修房子、搞设计,都是承载我思我想的一个载体。如路上行人,路之导向在人而不在路,用功若偏在修路,路愈精致则愈狭窄,愈会陷入一种单纯形式主义,让思想成了依附于手段的一个附属。

也就是说,不管干什么,技术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和思想,就像写文章要找角度、拍片子要把镜头对准什么,都是思维在引导。而大学则是思维训练的最佳阶段,设想如果一个学新闻的人,仅仅只学技术,执着于“怎么写、怎么拍”,那便如何也脱离不了“写稿匠”的窠臼。

在不断学习实践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

2014年初,我又接到一个特殊的采访任务,这次的采访对象是我的老校友,而我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和被采访的人面对面交流。他就是原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他在下乡途中,因为山高路滑遭遇车祸,永远的倒在了他深爱的雪域高原。

我的采访对象,大都是与毕世祥有过接触的基层干部。腊月中的康定,滴水成冰,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0多度,而这些基层干部有的走路、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骑马,都准时赶到了和我约好的采访地点,我感动不已。在后来的谈话中,我更惊讶的发现,呵!一大桌人全是西南民大的校友!一种发自肺腑的敬佩与感动油然而生。

在采访过程中,我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模糊。因为采访的过程,是一次与逝者精神交流的过程,这让我不断在认识别人的同时审视自己:我也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和所有西南民大人一样,沐浴着党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不断成长、进步。从人民的好纪检干部王瑛到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再到服务各族群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毕世祥,他们为所执着的民生事业,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而我曾经做过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又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新闻人的记录,对于旁观者来说,可能仅是消遣、猎奇的故事,而对于亲历者,则是难以言说的喜悦或酸楚。如果去深刻体察那些喜悦或酸楚,历史、文化、民族,这些宏大却可能导向空洞的词汇,会在心中变得细致而坚实,同时也能纠正自己观念的偏差,充实信仰的空洞。

就像新闻界的前辈陈虻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我想,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会让我更加明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第五篇:走进新课程 探索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探索新理念

孟连县举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竞赛

11月4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11年孟连县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说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孟连县民族小学圆满结束。来自县属小学及各乡镇小学的9名优秀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孟连县思品研究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全新探索。通过比赛,县民族小学的李梅老师和镇小的李云霞老师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

本次活动由孟连县教育局主办,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梅珍主持,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许志华、沈志莲、杨梅珍、自弥景作为专家评委并进行指导。竞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于11月2日下午,各校教师齐集县民族小学分别就各自的教案进行说课竞赛,并抽签决定所任教学班级。第二轮于11月3日上午开始精彩的现场教学竞赛,展示了《你棒我也棒》、《规则在哪里》、《祖国有多大》、《我爱我家》、《伸出爱的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九节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整体把握了教学内容及活动结构,灵活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种关系,突出了创新精神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

县教育局举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说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育人先育德,愿全体德育工作者携手共进,共同研究德育主阵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努力发挥德育工作最大化。(

下载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社会 用脚步探索真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气象局 探索新知识(范文模版)

    走进气象局 探索新知识——记榆林市第四小学参观榆林气象局 榆林市第四小学,为拓宽孩子视野,培养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秉承“求真崇善尚美”的校训,着力建设“寻美”......

    四上品社第一单元 成长的脚步

    四上品社第一单元 成长的脚步 1、诚实是金 丢失钱包完璧归赵 感谢高铁站工作人员 “谢谢你们帮我捡回钱包。”日前,家住罗星街道玉兰社区的杨女士来到高铁嘉善南站拿回了丢......

    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甄朱旭范文

    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阿龙纳斯在大海里开始了他的两万里探索之旅,在大海中经历了很多美妙的事情。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

    四年级品社《走进商场》教案(范文大全)

    11、走进商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商业服务人员劳动的情况,懂得要尊重商业服务人员的劳动。 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体验商业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

    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精选五篇)

    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 ———“争当小实验家”汇报材料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李茂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 。我主......

    让自主探索走进概念教学

    让自主探索走进概念教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陈伟君 摘要: 数学概念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它是学生学......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的探索

    摘 要:中职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主阵地,本文就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华传统文化 走进校园实践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走进健康 健康小调查

    课题:健康小调查(16) 授课时间:2012年3月 日 教案序号:16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方法和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