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6: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手工制作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实践与动手的基本途径之一。布艺是一种古老、传统又质朴的民间艺术,它将手工与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体现了生活的温情与智慧,又彰显了艺术的审美与创造。可以说,是真的表达,是美的传递。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制作;布艺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65-01

美术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生活艺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如布艺、一次性纸杯的“变身”、窗花剪纸、DIY花盆等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不仅将生活带进了美术世界,激活了我们的美术教学,还为我们的美术教学铺路搭桥,引导学生们从生活走向美术创造,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们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们将生活中的布艺带进我们的美术课堂,并尝试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让这些不起眼的“布”摇身一变,成为既有特色,又有实用价值的布艺作品,进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一、生活放大镜:寻找布艺踪迹

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火眼金睛”。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以传统民间艺术为体裁的课程中,如木雕、水墨画、书法、陶瓷、剪纸等,有些教师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手工制作,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教师总是为学生准备好各种素材,试图帮助他们理解。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布艺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们一个“放大镜”,引导他们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寻找生活中布艺的踪迹,并将它们收集起来,进行归类,让学生们自己把布艺带进我们的课堂。例如,在新人教版一年级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小伙伴”的角色同学生们一起商讨怎样才能用自己的小手给妈妈送上一份很有美术特色的礼物。在讨论的时候,我假装无意地展示了自己用袜子制作的一个小玩偶,一脸真诚地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老师的礼物怎么样?”在问与答的互动中,学生们了解了“原来没有用的袜子,也能制作出这么可爱的小玩偶啊!”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们又说出了生活中许多布艺小玩意,如姐姐扎头发的发饰上面就有一个用布做成的花呢、妈妈的购物袋就是布袋子、我们班小璇同学挂在书包上的小玩偶也是用布缝起来的……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拿着一把“放大镜”找出了生活中布艺的影子,知道了旧布原来可以变废为宝,为妈妈制作出精美的礼物。

二、课堂微探究:走进布艺世界

许多小学生还不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还依赖于具体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布艺从生活中带进课堂里,还不足以让学生们认识布艺,走进布艺的世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教师与其费尽口舌地讲解,不如将教学过程渗透在丰富有趣的“微探究”中,用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小任务,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布艺。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美术第五课“画龙点睛”时,教师可以围绕“包装”这个主题展开,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通过自己的手工创造将废旧的纸箱等生活物品进行重新美化包装。我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了一个以“布艺”为素材的微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前收集的布(废旧衣物、窗帘、桌布等),对裁剪好的塑料瓶进行创意加工,制作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布艺小笔筒。这个活动,教学目的明确,将布艺与包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们了解布艺,获得美的创造体验。

三、动手齐创造:制作布艺作品

动手制作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最能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们个性成长,发展学生们创新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在布艺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们动手制作布艺作品的机会,积极为他们创设动手实践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在动手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给予适当的教学指导,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明学生们的实践方向。同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们动手实践的互动性,让我们的布艺作品更有温情。教学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美术第十九课“爱护家园”时,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们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理念,将“绿色”的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学生们的生活里,我创设了一个以“绿色购物袋”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了塑料袋的危害以及环保购物袋的宣传片。随后,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自己利用过时的裙子和牛仔裤制作的“DIY环保袋”。学生们看到老师的作品,一下子就来了兴致,一双双小手跃跃欲试。看着他们放着亮光的眼睛,我顺势渗透环保教育,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生活里被“遗忘”的布料,并通过自己的巧手,把它们制作成陪伴我们出行、购物的时尚购物袋。

四、结束语

总之,“布”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以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生活中看似并不起眼的物品,通过自己聪明的大脑、灵活的巧手,把它们变成既赏心悦目又好用好玩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把“布艺”从生活中带进我们的课堂,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新、尝试、探究,从生活走向创造。

参考文献:

[1]曾丽.探究美术教育中儿童布艺创作的操作性原则[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2]邵藜.小学美术布艺课堂的教学初探[J].小学时代,2014(08).

第二篇: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调查对象:

姓名:程昱年龄:8岁就读于开封市禹王台小学三年级一班 父母:开封制药厂工人

问题:1.你们每周安排了几节美术课?分别是周几?

2.你喜欢现在的美术课吗?为什么?

3.你想象中的美术课是什么样子的?

4.你现在的美术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老师?

5.你希望美术课堂变成什么样的?

回答:1.每周两节课,周一第四节,周五下午第二节。

2.还可以,不算太喜欢也没有不喜欢,上课没什么意思,就让画张画,但是也比语文数学课好一些吧。

3.想象中老师很年轻,很好玩,很温柔。

4.现在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老师,很温柔,长头发。还比较喜欢现在这个老师,因为他不厉害。

5.希望不要每节课都画画,做点别的事情,上课很没意思,老让我们画画。越来越觉得上课可没劲了。

调查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爱动,想象力最为丰富,大脑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具象思维所影响,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形式,不能太过于呆板与单一。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抓住他们的爱好,性格特征,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来讲,他们更喜欢女老师教课,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亲切,容易亲近,也可能是孩子从小受母亲影响较大,从而产生这种偏向。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技能训练,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文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新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又是完成美术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

一、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美术课程

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美术知识,基本的美术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美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美术的意识;体会美术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美术的价值,增进对美术的理解和学好美术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对新课程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应该正确、清晰地理解课程目标,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现象A:[案例1]《物体的形状》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玩中学,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分析:这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问题,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同时,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概念存在混淆的现象;从上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阐述的学段目标基本相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具操作性。现象B: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在环节目标中得到分项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是偏重与知识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比较简单肤浅。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教师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

标混为一谈。

2、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美术教师并未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应有的精力,照般教学参考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3、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不知道如何设计与陈述课堂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美术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及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和落实没有深入思考;对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在表述中是割裂的,由此出现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一维目标,忽视了目标的整体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这两个概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同时正确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准确设置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过程设计中得到贯彻落实。

二、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内涵的理解教学论研究中,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目标”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把这个词引入教育领域,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目的”一词通常是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与具体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对体现较抽象的目标的行为结构给予明确界定,引导教学的开展,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一个表述得恰当的目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

2、教学目标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

3、教学目标必须要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达到的教学结果。

三、对于教学目标功能的认识要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就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功能,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1、期望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总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策划教学活动时,要对预定达到的境地和标准进行规划,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而使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教学目标的期望功能。要使教学目标的这一功能得到发挥,笔者认为关键条件是必须使教师的主观性与实际的客观性相统一。

2、调控功能教学目标在教学过

程中的另一个功能是调控。它既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又可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进而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

3、激励功能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

调查对象:姓名:李铮年龄16岁就读于开封二十五中高一十二班 父母:经商

问题:1.你们一周安排几节美术课,美术课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的?

2.你们的美术来课老师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你希望美术课变成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学校对美术课重视么,你自己对美术课重视么?

5.你们班有人在校外学习美术么?

回答:1.一周就有一节美术课,也还不一定上不上呢。上美术课的时候大家会带着美术课本到另一栋楼固定的美术教室上课。

2.我们的美术课老师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女老师,不算太严厉,但有时候会点到,因为到美术教室上课的时候,会有人不来上课,老师会把不来上课的学生名单交给班主任。

3.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就给看图片,讲一讲时代背景什么的,几乎都是讲述,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在那讲,学生在下面听,听讲效率不高。偶尔他会提问,找学生回答问题。差不多,他的课堂就是这样的。

4.我感觉学校对美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我们只有高一的学生才会上美术课,高二会上音乐课,高三就没有这类的课程了,这类艺术课程很少。我自己也不重视,毕竟这门课不参加高考,学不学都没什么关系。

5.在校外学美术的人挺多的,我们学校的艺术生很多,都是希望通过特长生来参加高考的。

调查分析: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一大重要关卡,而美术并不是高考科目之一,所以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对美术课不够重视,我们不能说学校及教师的不负责任,这是中国应试教育造成的,如果有一天美术也成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话,我想就不会是今天这种局面了。学校应对美术课更加的重视,增加美术课堂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艺术是特殊的,艺术是多样的,但艺术教育应该是规范的。在当前大规模的美术学习热潮中,我们不能不考虑艺术教育的规范化问题。当然,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会很快兑现的,而教育的见效是长期的,是靠大家,甚至全社会来完成的。

美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美育理应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但现实并非如此,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存在升学的压力,美术课在有的学校未开设,或者被其他学科占领,只有艺考生才注重艺术方面的陶冶和

熏陶。摒弃传统美育观和传统的美术教学法,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已势在必行。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首先,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不足。如果让学生回答美术课讲授的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是回答素描、色彩、国画、手工艺等内容。乍看起来,美术教育不外乎讲授这些东西,但是,审美素质和绘画技法究竟哪一个是美术教育的重点?我认为是前者,一些美术教师却把重心放在了后者。担当着提高艺术素质和人格修养使命的美术课变成了干巴巴的技法课,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些美术教师往往不够重视这一点,原因有二:一是认为美术课本身是副课;二是课时有限。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求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余时间,更要上级领导从长远着眼,对美术课给予足够的认识和合理的安排。

其次,美术课的教学安排存在着弊端。目前,各中学只在初中阶段安排了美术课,初中三年级实际上基本不开美术课。一般的中学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少数学校有两位,每周每班的课时也只有两节。

我们知道,中学是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这里说的中学不仅仅指初中,也包括高中。我们甚至可以说高中的三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善恶美丑有更清楚的分析和认识,人生观、道德观在这个时期也逐步成型。在这时停止美术课等审美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再次,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弊端。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将美术挂图一挂或者实物摆放好就万事大吉了。有些负责任的老师边讲边画,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有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将美术课上成了自习课。

在教学内容上,美术老师往往重视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常拿自己的作品或课本上的范画,让同学们照抄照描。这样的教学不能发挥出学生的水平,也不能培养学生自己的风格。美术教育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全面考虑,把体、音、美教育放到和数理化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美术教育改革的措施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多媒体改善枯燥的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上,枯燥地从头到尾讲授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运用幻灯片、图片、影片等电教设备,就便于学生的理解。考虑到教学环境的整体性,美术课必须配备专用教室,用于审美理论的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绘画。

传统教学中哪个班的课在哪个班上是不科学的。电教设备的配备,是美术教改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教具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学校必须配备必要的美术作品幻灯片。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素材,准备一些高质量的临本或复制品。目前,大多数学校为学生准备了石膏像、画板等教具,这是美术教育可喜的进步。

第二,要精心策划实践写生。

美术教师应认真、细心观察校园及周围的一草一木,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或者校内写生。校园的某一个角落,教学楼的外观,这些地方都可以组织学生描画。老师每学期都应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捕捉美。总之,美术课应该不拘一格,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让美术教育在学生与自然融会的状况下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

第三,在教学安排上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教育。从教学内容来看,美术教育应突破传统的、统一的教学内容,实施个性化教育。

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有些学生喜欢动漫,有些学生喜欢手工制作,有些学生喜欢速写,有些学生喜欢雕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点,要突出时代特色。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个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应始终贯穿美术教育。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分三个部分:第一是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第二是绘画基本技法的教育,第三是绘画能力的提高。仅就整个中学阶段来看,初中阶段应以感性认识的教育为主,适当地贯穿美术史论。高中阶段应以绘画技法等理性认识的教育为主,突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适当地培养学生鉴赏名画的能力。在讲授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比例、结构、透视造型上。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要配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加进新的教学内容,如日用品造型艺术、工业造型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

要重点训练素描、色彩和速写。高中阶段的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描,二是色彩,三是速写。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艺术、美的种种表现等,提高学生识别美与丑的能力。

总之,在社会高速发展,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要从根本上着眼,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针对高中美术教育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实施相关的改革措施,促进高中美术教育工作长足发展。

第三篇: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原则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促进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力度。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化、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全校掀起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实施途径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师生、生生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高效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反馈测评”三大模块;“四环”是指“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延伸”四个环节;“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种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2.实施集体备课,提高“导学案”质量 “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益。导学案的设计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具体要求是:

(1)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2)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格式研讨。

(3)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

(4)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

(5)彰显个性。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

(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学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 要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要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课堂活动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要让活动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载体,成为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为彰显个性的场所。要摸清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肯学、乐学、会学。

4.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教学行为

发展方向。

8.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快速、便捷及图文并茂、音视频共融诸多优势,以及在教学中更能激发兴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化难为易,提高知识传递效率;超越课堂时限,利于学困生转化等特点,决定其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全体教师必须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人人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要做到与“导学案”的有机结合,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探究过程有机结合;要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该用的时候,要用得恰到好处。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

(六)统筹协调,高位运行

建立教研、督导等部门推进工作的机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学校负责活动组织、调研、督查、经验交流及推广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2.教研组要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深度研究;要组织“高效课堂”教学评比、优秀“导学案”设计、论文、经验总结文章评选活动;要培植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经验,为全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专业服务。

3.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质检组、考评组等组织,加强每天的日常过程监控。

校长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思考,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要创设良好的高效课堂建设环境;要经常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学校要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

第四篇:课堂提问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提问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有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精心设计课堂设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设疑;归纳设疑;发散设疑;类比设疑;辨析设疑;思维能力培养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科学的课堂设疑是成功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加强学生横向和纵向知识的联系。通过回忆、联想等手段来完成学生对有关内容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批判和推理,使学生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强其思维的广阔、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课堂提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问题。

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学生能力培养方法的尝试中,精心设计课堂设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尤为重要。那么应采取哪些方式设计课堂设疑呢?

一、归纳设疑

在引入概念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某一类事物中单个事物的观察或想象,分析抽象出个别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区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从而归纳出这类事物的一般特征或本质属性,以形成概念。这就是归纳型问题设疑方式。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火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考虑这个问题:炉火的控制靠炉门开、关,炉门开则火旺,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会使空气流通,燃烧的更旺,也容易引起火势蔓延等,所以不能打开门窗。

我们通过学生的这一认知,展开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准确灵活运用。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提问方式,通过一些实验,引出复分解发生所需的条件。

归纳型问题设疑通过学生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使他们从一些“特殊”的问题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培养学生在观察一些特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思维。

二、发散设疑

对于一些可以用多种途径解决的问题,或具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知识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加以解决,这就是现今广泛流行的“开放题”。

例如:测定每毫升盐酸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你能有哪些方法?(简单叙述原理和要测定的数据)

方法一:用一定质量的锌粒与盐酸反应,测量用去盐酸的体积;

方法二:用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测量用去盐酸的体积;

方法三:用一定质量的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测量用去盐酸的体积;

方法四:用一定体积盐酸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测量生成氯化银沉淀的质量;

方法五:用一定体积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将过滤后的溶液蒸发称量,测量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

方法六:用比重计测量盐酸的密度,查阅盐酸密度与浓度对照表。

“开放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思考,发展发散型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类比设疑

类比型问题设疑好比搭桥引渡,使学生充分认识类似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性质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相同点以建立联系,突出不

同点便于区别。进行类比问题设疑时要因人而异,切合学生实际,合乎逻辑,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合理思维。现举例如下:

例一.学习了“催化剂”概念后,可以这样提问: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制备氧气时,没有二氧化锰,放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加快了反应速率,此时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说明理由。

这个问题要强化“催化剂”概念的实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的特点不单纯表现为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它有两个“不变”。

例二.为了加深对“水的电解”实质的理解,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都是水消耗的过程,二者变化的实质有何不同?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被破坏,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隔的变化。二者如此类比,加深了学生对于电解实质的认识,从而也区别了相关的物理变化的一些现象。

以上两种类比实例均体现了形似而质异。课堂教学中采用类比型设疑,使学生思路开阔,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很有益处,也有利于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辨析设疑

针对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正、有误或完全错误的几种解答,让学生辨别正、误,并分析错在哪里。这就是辨析型问题设疑方式。

例如:学习溶液的内容后,不妨这样提问:

关于溶液的几种说法,其中哪些正确?为什么?

A.只有水才可以做溶剂;

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A错;溶液的特征是均一和稳定,均一指溶液各处性质相同,故B正确;溶液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不能单纯评价饱和溶液的浓与稀,比如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是一种极稀的溶液,故C错误;水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D错误。

由此可见,这类问题不能忽视概念中的某个条件,而概念模糊、推理不严现象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时有发生。所以,教师有必要运用辨析型问题设疑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疑问与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建构,表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设疑能充分发挥启发功能,使学生的思维起伏跌宕,把知识融入其中。

总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设疑和思维方式,合理采用课堂设疑,有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事半而功倍。

参考文献:

〔1〕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64-165.

〔2〕李娟.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西南大学,2015-04-10.〔3〕周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59).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下载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布艺走进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转课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精选]

    翻转课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人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倪凯颜(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214105)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语文教学改变了一些行走方式,但以教师权威意识主宰的师本课堂并未得到根本改观。语文教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让古镇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要更善于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南浔名胜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结合本校实际,在满足学......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汇编)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高邮市第一小学 卞龙余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让地方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课题研究方案 东海外国语学校彭华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

    “低碳教学”走进美术课堂

    “低碳教学”走进美术课堂(2)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进行富有生命力 的“低碳教学”,促使学生树立“低碳......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摸清学生的底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讲究语言技巧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激励学生。注重让学生多参与......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浦东新区石笋幼儿园朱军妹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內容。其中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儿童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