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4 01: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

第一篇: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公司不断的壮大,管道事业的蓬勃发展,局分职工,各类市场化用工中的青年员工比例不断增加,承担着很大的一线施工任务和管理任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引导,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激励理论,充分调动青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他们的能力和天赋,使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业竞争的压力使青年员工逐渐回归了理性、务实,他们关心公司的建设与前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愿比较强,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水准与职业操守,渴望进步,渴望体现自身价值并得到认同;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往往急功近利,一旦现实情况与理想不吻合,极易出现思想不稳、情绪低落等心态消极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到青年员工的健康成长。对此,公司应当很好地运用激励理论,从青年员工的切身需要出发,加强和改进对青年员工的管理。

一、注重青年员工的内在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著作中,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第一层生理的需求即内在需要,对于推动人们的工作等行为是最强大的激励。

项目部和机组都需要青年员工短期内独立顶岗,而青年员工在见习期至工作一到两年间奖金系数偏低,使青年员工的收入与工作投入脱节,致使在参加工作初期就缺乏工作动力和对工作的认同感;根据

施工生产实际,在工期不紧或是工程任务不多的时候为青年员工安排适当的休假;加强劳动保护,尤其是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施工一线,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工具,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打消“不安全感”;尽力帮助青年员工解决个人婚姻、临时住房、孩子入托上学等实际困难,以便让他们在一线安心工作。

二、关注价值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用人机制

青年员工一般都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浓厚的成就感,希望自己在各自专业上取得成绩,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付出能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拼搏尽快成长起来,希望单位能够为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青年员工作为社会的一个层面、公司的一个群体,自身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既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因此“放任自流”,而应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掘他们的潜能,合理培养、大胆提拔、适时使用、严格管理他们,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积极作为。因此,要着力注重对青年员工的使用管理,重点是加快年轻优秀人才的选拔使用,尽快建立一个优胜劣汰、奖罚分明、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彻底摒弃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用人上的不正常做法,坚决杜绝凭个人印象、好恶和远近亲疏来选人的不良现象,在公司内部形成公开选拔、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风气,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能够及时脱颖而出,用非所长的青年员工能够在公司内部合理流动,无所事事而又不安于现状、甚至损害公司和他人利益的极个别青年员工得到及时清退。

三、关注发展需要,做好青年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青年员工都会关注自己未来的成长进步,希望得到接受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的机会,并把这样的机会看作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信任和栽培;他们又真切地希望公司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以使自身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因此,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为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公司的感情,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司与青年员工的共同发展,既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青年员工的再教育体系,加大对青年员工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把学习和培训贯穿于青年员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又需要引入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青年员工制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和路径,量才发展,量才施为,从而把人力资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公司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公司来讲,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只有帮助青年员工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有效地把人力资源转化成发展公司经济的资本,也才能进一步增强公司腾飞的活力。

四、发挥团队感和荣誉感的导向作用

需要保持和巩固公司青年工作的传统,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正式组织的建设,尤其是直接从事青年工作的和直接与青年员工打交道的正式组织,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应有的沟通青年、疏导思想的突出作用,对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

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

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建立良好的人群关系,加强领导与青年员工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做到批评中肯,表扬奖励公正。另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例如,开展青年员工座谈会,优秀青年员工屏蔽,各项技术比武,组织青年员工参加公司的文娱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增加青年员工的团队感,使之与整个团队的关系更融洽。总之,在理解青年的基础上,通过情感交流激起共鸣、消除隔阂;在尊重青年的基础上,用事实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化解症结,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一方面要坚定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需要结合青年员工的思想实际,增强青年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对公司的荣誉感,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他们;另一方面是加强公司的历史文化教育,公司的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大书特写之事。在新的时期,需要不遗余力地引导青年员工了解本公司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管道人精神。激励与增强青年员工的荣誉感,自觉承担起肩负的重任与使命。

结束语:合理、灵活的运用激励理论,提升青年员工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团队感和荣誉感,使之能快更好的融入公司。准确全面地了解青年员工的满意状况及潜在的需求,然后凭借这些可靠的依据去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最终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

第二篇:激励理论在员工薪酬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员工薪酬管理中的运用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的回报和答谢。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最易运用的方法。

一、全面薪酬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所以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应该完美结合,偏重任何一方都是跛脚走路。物质和精神并重,这就是我们目前提倡的全面薪酬制度。

二、薪酬激励的目的

现代企业组织如何做到让员工将“薪”比心,让员工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成为我们现在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急需解决的课题。那么我们的薪酬激励作用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首先,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可以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能够吸引优秀的、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其次,对员工的薪酬激励可以留驻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的士气,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通过薪酬激励,将短、中、长期经济利益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最终达到双赢。

三、建立薪酬有效激励的措施

(一)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竞争力的薪酬

公平是实现薪酬达到满足与激励目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薪酬的员工来说,必须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的薪酬一定会随之而来。如果企业未能建立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薪酬的信任感也将受损,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大打折扣。

企业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公平感,也就是对薪酬发放是否公正的判断和认识,是设计薪酬制度和进行管理时的首要考虑。薪酬的公平性可以分为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性。所谓内部公平性是指同一企业中不同职务所获得薪酬应正比于各自的贡献,只要比值一致,便是公平。也就是说,在薪酬激励中,要敢于张扬人才优势,要重点突出“人才优势是员工薪酬的分水岭”。在企业内部,使薪酬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工作的难以程度、工作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来对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对外公平性,实际是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具有竞争力,是指企业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比较,使企业的薪酬水平与本地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比较,以及本地区同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以确保企业的薪资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能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二)设计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

员工个人的福利项目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强制性福利,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比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另一类是企业自行设计的福利项目,旅游、健康检查、俱乐部会费、提供住房或购房支持计划、提供公车或报销一定的交通费、带薪假期等。员工有时会把这些福利折算成收入,用以比较企业是否具有物质吸引力。

因此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强对公司的忠诚,而且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声望。

对企业而言,福利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尤其在外资企业),但对员工而言,其激励性不大,有的员工甚至还不领情。企业在设计福利项目时,我们要用动态的观念理解和认识员工的动态需求。不是企业要给员工提供什么福利?而是要知道员工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企业福利设置的四标准:一要看员工是否喜欢;二是要有竞争性“人性、贴心、创意”;三是能够体现公平原则;四是最终达到激励作用。所以企业提供的福利项目并非多多益善。应根据员工的不同年龄、性别、素质的员工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环境提供细化的适合的福利项目。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自助式福利,即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福利项目,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数额,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直到花完其个人的额度为止。这种方式是一种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方案:员工可以灵活的选择并且员工清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一来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企业控制成本,将省下来的一部分资金作为业绩奖励,最终达到双赢。

(三)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

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从薪酬结构上看,绩效工资的出现丰富了薪酬的内涵,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无激励的薪酬形式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紧密挂钩的灵活多样的薪酬体系。

增加薪酬中的激励成分,常用的方法有:

(1)加大绩效工资(奖金)和福利的比例。

(2)加大涨幅工资(浮动工资)的比例。

(3)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度。

(4)把员工作为企业经营的合作者。

(5)能力和绩效作为计酬的基础而不是工作量。

(四)注意与员工沟通薪酬

企业与员工在薪酬方面沟通的目的让员工明白公司为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实际就是企业的薪酬制度应透明化。关于薪酬的支付方式到是否应该公开还是保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毕竟保密的薪酬制度使薪酬应有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实行保密薪酬制度的企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强烈的好奇心理使得员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同事的工资额,使得保密的薪酬很快变得公开化了,即使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也很难防止这种现象。既然保密薪酬起不到保密作用,不如直接使用透明薪酬。

实行薪酬透明化,实际上是向员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薪酬高的人自有其高的道理,薪酬低的人也自有其不足之处;薪酬透明化实际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础上的,具体包括以下做法:

(1)让员工参与薪酬的制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除各部门领导外,也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

(2)职务评价时,尽量采用简单方法,使之容易理解。

(3)发布文件详细向员工说明工资的制定过程。

(4)评定后制定的工资制度,描述务必详细,尽可能不让员工产生误解。

(5)设立一个员工信箱,随时解答员工在薪酬方面的疑问,处理员工投诉。

(五)支付薪酬上要满足层次需求

虽然目前我们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工资待遇,但是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硬道理。按照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能考虑更高的层次需求。薪酬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它在提供员工衣食住行的同时,也为员工发展个人业余爱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提供条件,此外薪酬还是成就的象征,员工常常把薪酬看成是企业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欣赏。因此,在支付薪酬上,对收入较低的一般员工多应用经济性的薪酬;而对于高层次人才,应将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果工资较高但是缺少培训和发展机会,仍然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

从薪酬的支付时间上,我们应及时的发放工资和奖金。适当缩短奖励工资的时间,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通常,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让员工有更多的意外的惊喜,也能增强激励效果。

总之,薪酬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激励、激励的作用、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对企业的启发与运用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企业的管理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充分地强调人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这就充分地显示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由此可见,激励就必然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措施之一。

一、激励概述

1、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简言之,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坦纳在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

2、激励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调动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的关键因素。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动机的激发,调动被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

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其核心作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2、)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动性

激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还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兴趣,使员工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的、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动力,以自己全部精力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努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

3、)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

4、)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是由若干员工个体、工作群体组成的,为保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协调运行,除了用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外,还需要通过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多种心理需求,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内部各组成分的协调统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激励理论概述

1、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分别为内容型激励的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

1、)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

2、)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3、)修正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等。

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并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得到部分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有价值,人的需要结构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在企业中,员工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三、激励理论对企业的启发

1)激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需要层次,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员工各种各样的需要,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

例如,某个企业老板非常看重某个高级经理,常常对他说:“我们是朋友,大家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为同一个事业。你不要过多关心待遇,钱不是问题,不要太计较小利,应该有为企业奉献的精神,这样你才能干大事。”听起来这没什么不对,但许多的职业经理人最后离岗,有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就是老板的工资待遇不兑现或不及时兑现。而作为老板方,他们也很困惑,他们不能明白这些“人才”为什么会那么斤斤计较那份工资待遇。“不就是几个钱吗?”事实上,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所要得到的东西,没有需求的驱使,他是不可能做一件对自己完全无利的事情。老板忽略了这些“高级人才”最低的生理需要,这与他拥有多高的学位无关。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在充分承认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设立科学合法的游戏规则,让大部分人在这一规则中付出和收获。这是一种理念,如果这个混乱了,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全部管理措施都会无效。相反,海尔在创业初期的企业理念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1996年7月将其调整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而华为公司则提出:“不让雷锋吃亏。”与该私企老板相比,海尔和华为公司在激励员工方面的确技高一筹,首先满足员工最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然后激励引导员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激励的公平

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例如:小白是一家合资企业的员工,上班头两年,小白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己经是推销员中的佼佼者。尽管今年他的定额比去年提高了25%,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向公司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白,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小白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

3、)有效的激励制度

在制定激励政策之前,要对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的调查,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清单,还要制定激励的具体规则,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并尽可能满足这些需求,这样才能使政策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逐级满足自己的各层次需要。例如,有的人因为工作环境优良、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工作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太计较工资的多少。另外有一些公益性质的企业,例如我国的希望工程,创办者以振兴以贫困地区儿童教育事业我己任,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企业应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和加强对员工的生活、工作福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以此建立有效的建立制度。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激励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激励公开: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激励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同时还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四、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正确地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通过激发员工的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完成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研究激励理论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社会实践,在企业管理及各种管理中得到具体应用,并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正确地运用激励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服务于企业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1、)平等激励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偶尔保持一种看似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一些事情,使管理者不会给被管理者一种位高权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有利于企业团结和谐,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

日本松下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司高层领导在开会采用的桌子是圆的——这种圆桌会议给每个人都创造了一种平等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而积极的出谋划策。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也深谙激励之道:他看到职员正在工作,便会有“谢谢你们辛苦,请喝一杯茶”的态度。当然并非实际上去倒茶,但是拥有这种情怀无疑能下属深感知遇之恩,努力工作以求报答。松下公司的成功无疑与这种激励因素有重要的关系。

2、)爱心激励

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对下属员工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提供员工基本的工作资源,还要进一步满足员工的私人需求,让员工在上班时,不为日常生活的琐事烦心。让员工感受到爱的激励,进而满足其归属需要。

例如: 春兰集团总裁陶建章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员工吃饭不方便,他提议投资500万元建起高标准的职工食堂;员工娱乐生活单调,他又提议建立起相当水平的职工之家......他的一系列行为使职工深受感动,大家纷纷努力工作以集团为家。

3、)赞美激励

赞美激励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提高员工积极性。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鼓励时,应该鼓励其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过程。有些员工工作很辛苦,管理者可以表扬他的这种精神,但并不能作为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否则,其他员工就可能会将原本简单的工作复杂化,甚至做一些表面文章,来显示自己的辛苦,从而获得表扬。

4、)荣誉激励

荣誉激励主要是把工作成绩与晋升、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通过给予集体荣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形成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

5、)晋升激励

在晋升激励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沟通,了解到一部分人对权力的重视在某

些时刻超过了对金钱的渴望。因此,一旦给予他们相应的晋升机会,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于是便有了新的动力去做工作。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管理者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激励方式,切忌把激励方式模式化、公式化,否则激励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2]蔡韦龄;;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3] 李恒、刘益著,《关于企业组织激励的探索》,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3年第二版

第四篇:浅谈激励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激励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激励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职能,激励管理是管理的方法之一,在其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激励、管理、满足、情感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一种对资源的投入或资源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有时间、空间、财力、人力、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这种把人做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的观念,对现代幼儿园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知道,管理的实质就是充分调动所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人司其职、人尽其力、人负其责、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效用,提高效率、增强效益、完成组织目标,以收到1 1>2的效果,管理的一切方式和手段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使每个人在不同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施严格地制度管理外,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其它如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凭着它们那种积极的、不可取代的管理效应迅速在各种管理中被接受和采纳,这不仅是人们对管理效率的一种更全面的追求,同时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与尊重。

从幼儿园管理角度讲,教师光荣的使命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人的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激励管理,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明显效果。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职能,激励管理是管理的方法之一,在其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我们假设两位教师的能力相等,而工作绩效(效果)不等,那么其原因是积极性存在着差别。激励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持续稳定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得这种积极性指向正确的方向。

一、了解激励过程是管理者科学实施激励管理的前提

现实生活中的人,包括幼儿教师,都无一例外地有着自身的需要,这种有待满足的需要就是产生激励的起点,人的不满足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紧张,产生动机,引起行为,导致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从而缓解激奋心理。在社会中,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达到了目的,需要得到满足,激励也就完成了。随着新需要的产生,人就进入了新的激励过程,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在需要未满足时会产生内心紧张,这时若能采取及时而适当的激励措施,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达到预期的满足后又进入下一个激励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所以,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的关键是采取及时而适当的激励措施,用以激发教师产生积极性的行为动机,以促使她们更好地完成行为目标(组织目标)。

二、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的相关分析

办一所优质幼儿园,除了必须的硬件条件外,优质的保教质量是根本,而高水平的保教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我们注重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力求达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如何使这种素质或素质的提高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落实到幼儿身上,则是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了。激励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园而异,因人而异。所以立足园情,了解教师的需要是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的基础。

心理学表明,人的需要一般地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需要:吃穿睡、住房、工作、安全需要等;

2.发展需要:友谊、交往、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

3.成就需要:获得尊重、被认可、取得成绩、实现事业理想等。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当然不能摆脱上述范畴,但在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随着其职业的日趋成熟亦会形成与工作性质极具相关性的特殊需要。如:其一,教师职业特点决定多数幼儿教师有较强烈的求知努力,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要;其二,在我国目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尚不为人们所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导致幼儿教师在同行中更具有希望被认可、尊重、获得荣誉等成就需要;其三,由于幼儿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付出与经济收入间存在不平衡,她们有希望提高工作待遇,改善生活质量等发展需要;其四,幼教工作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幼儿教师多为女性群体,她们必须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幼儿教师更需得到亲人、领导、朋友们的关心和爱的回报……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只有认真地去分析、了解被管理群体需要的种种特点,才会收到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同时,在些基础上还要注意因园而异,因人而异。因此,在管理中管理者应尊重不同性格的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多看长处能使其特点得到发扬,并在发扬中自然抑制某些弱点。当教师自己的长处能被别人看到,并受到尊重和爱护时,又极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有了自尊、自爱、自重,在此基础上才会焕发出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精神。管理者不仅要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投入工作。这样其主体性的发挥,便有了一个良好的人文基础。

除了了解幼儿教师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外,管理者还应注意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为对教师能力的充电既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竞争能力,也能让教师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激励他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对教师的培养意识,加强对教师培养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的研究,逐步形成本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系统。管理者对教师的培养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培训,包括学历培训、上岗培训、专题培训、专题观摩和专题研讨会等由外部机构组织的培训;二是内部培训,包括在岗培训、工作主题培训、案例分析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由园所机构直接根据工作需要与教师发展的需要而组织的培训。这种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的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尽量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选择不同的培训途径以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者还应该把教师的培训吸其业务档案加以记录,存档、考核与奖惩,并建立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

三、结合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实践,总结激励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者要具有爱才之心

确立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思想,作为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只有热爱士兵的将军才能指挥打胜仗”的道理。如对家在外地的教师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对生病、生孩子的教师,园长亲临问候;在安排工作时注意用人之长,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对在工作中付出努力,有明显进步或特殊成绩的教师,幼儿园给予及时的鼓励或奖励等。

(二)激励方法要及时、得当

从激励过程循环图可以看出,激励管理要想收到好的效果,激励的时机要及时,激励要有针对性,方法要灵活、得当。如对新来幼儿园工作的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可以介绍园风,宣传办园思想、今后发展规划,上级领导、园长亲自组织谈心,了解新教师所想,帮助她们消除顾虑,对她们的热情给予鼓励和引导,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励新教师大胆工作、勤奋努力等。这种利用岗前培训对新教师给予激励的做法使得新来一个陌生环境工作的人很快建立起归属感和被认同感,这一激励措施可谓及时而又有针对性。此外,对不同情况、不同的人要运用灵活的激励方法。一般讲,年轻的、新来的教师特别希望在新单位尽快打开局面,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情况下是实施激励的最佳时机。

由此可见,激励方式很多,不一定非物质不可,也不一定是非常正式的表彰,因人、因时、因地地给予一句寻问、一句肯定,一个关怀、一个鼓励,均可以使人在转入新环境时,付出努力有收获时,生病或处于困境时,有某种愿望却未能实现时,甚至在对过错有悔悟之意时,领导给予及时的理解和支持,以缓解人当时激奋的心理,产生新的动机和积极的行为,进而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努力。

(三)激励要务实

幼儿园在激励管理的实施中要立足园情,较好的体现“务实”的特点,即把握激励的“度”和“量”,注意分寸与条件,激励时量力而行,以诚相待。近几年幼儿园都在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其中在硬件设施上会动用幼儿园有限的大笔资金,若单以物质刺激作为激励手段,一则经费有限,二则不利于积极性的持续增长,因为人对事业的努力与追求,其最大动机来源于内部需要,即事业心或成就感。认识到这些,在管理实践中就会更加理性,就不至于主观或者因一时兴起而错误决策。

(四)努力创设一种利教的环境

幼儿园如果很大就管理而言,容易建立一种职责严格、赏罚分明的制度管理,严谨有余却缺少了人们普遍说的“人情味”。熟不知学校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内容是培养人,对教师的管理应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管理,教师的需要也不同于社会上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如前面分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西方的企业管理中尚且注重人文精神,何况我们教育部门。如美国拥有40万职工,520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该公司采用了一系列尊重人、信任人的激励手段,公司创始人沃森曾经说过“我希望IBM公司的推销员受人敬佩,我想让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们为自己的丈夫和父亲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尊重和信任是该公司管理的第一宗旨。因为他们懂得,公司最伟大的财富是人而不是金钱或其它的东西。近几年来,我们作为管理者,也在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管

理观念,努力创设能够满足教师正当需求的条件,园领导、后勤、工会积极为教师办实事,促使教师安于工作,乐学乐教,鼓励大胆创新,凡是对幼儿园有突出贡献者会得到相应的表彰、鼓励和报酬。这既是一种积极地管理氛围,也是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作为管理者,其人格修养、管理理念、工作能力、专业素养等在这种氛围的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现代的管理理念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和力量。实现1 1>2的管理效应在于对不同资源的科学调配和整合。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等于个人能力与积极性的乘积,可见,一个人对于组织的贡献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积极性。所以,作为现代幼儿园管理者,在专于幼教的同时,还需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更新管理观念也成为当务之急,“一所好的幼儿园首先要有一名好的园长”,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众多管理方法中,我们可以尝试以激励管理和情感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为条件,多头并举,有机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取得最佳的管理绩效,以求更好地完成园所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幼儿园管理现状,我们认为激励管理尤其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胡东芳、陈炯编:《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与反思》福建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激励

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激励

摘要:人的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当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形成寻求满足需要的动机,这正是产生激励的起点。双因素理论是激励的一种理论,管理者可以从人的需要出发,通过对员工个性的把握,根据双因素理论来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解决需求问题。本文以海底捞企业成功的管理制度为例,分析其管理制度中所运用到的双因素理论,从而启发如何在管理中运用双因素理论达到成功的激励作用。

一、双因素理论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理论是赫兹伯格最主要的成就。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其中,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而激励因素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提高了工作职责,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赫茨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但总的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但是,赫茨伯格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二、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激励作用-以海底捞管理模式为例

海底捞火锅店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了分店,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海底捞在食客中以良好的服务素质而著名。曾经有一位火锅业同行在夜里10点慕名前往,服务员的一句话让他终身难忘,服务员真诚地说:“哥,您别等了,今天吃不上了。改天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提前给您留个位。”此时距离打佯的时间还有近3个小时。等待区人声鼎沸但其乐融融,并非通常所见的抱怨和焦急。人们喝着免费豆浆、柠檬水,亲朋好友间或是在惬意地聊天,或是已经摆开了牌局。除此之外,等位的顾客还可以享受到免费擦鞋、免费上网或免费美甲的服务。等待尽管漫长到两三个小时,但一点都不煎熬。

在我看来,海底捞能有如此忠诚的员工,服务如此的周到,得益于海底捞独特的员工管理体系,这一成功的员工管理体系使其发展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情况,并使分店得到了不断发展。

如以下的管理模式: ● 海底捞中的服务员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过来的,比如老乡、同学、亲戚或者家人等。虽然这种方式被一些人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但海底捞却这样认为,餐饮业一直以来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员工的流动性非常高,要想管理好员工,首先要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让他们把企业当成家一样对待,而这就需要企业对待他们要像家人一样,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也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海底捞工作的每一名员工都会享受到企业为他们提供的住房福利。比如,海底捞为员工租的房子全部是两、三居室,且每个房间都安有空调和电视机。为了节省员工的上下班时间,管理者还会考虑将房子租在距离店面步行不到20分钟路程的小区,并且每个房子中还有专门为员工提供保洁、洗衣等人性化服务的家政公司。此外,如果员工是夫妻,还会考虑分给他们一个单独的房间,以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海底捞每年为北京的员工租房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给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养老保险”海底捞在留人制度方面还有这样一个规定:为了激励优秀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公司建立了一个名为“员工家属养老金”的账户,规定每个月给大堂经理、店长以及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的父母发放几百元的养老费用。因为这些员工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的父母基本都没有养老保险,而海底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他们发保险金,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无疑,当员工的父母拿到养老金后,出于人情方面考虑,他们也自然会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在海底捞好好干,不要辜负了企业对他们的厚望。

● 将员工的安全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在海底捞对员工的管理中,还有一项人情味十足的管理制度:将员工的安全放到日常培训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会不厌其烦地向员工传递安全的重要性。比如,让厨师长对其他厨师培训如何预防被油滴溅伤皮肤的安全技能;告诉服务员在传菜过程中如何避免被热菜烫伤。通过这样的安全培训,使员工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并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自发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 海底捞为员工设计好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清晰地向他们表明该发展途径及待遇,以及良好的晋升通道,层层提拔。每个在这里工作的员工都觉得工作有奔头、未来充满着希望。海底捞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而且不论年龄、不论资历,能者居之。

从以上的管理制度来看,海底捞的员工管理模式中在激励理论方面,综合运用了内容型、过程型、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

其中,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来工作的,使员工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海底捞为员工提供的住房福利,给予员工父母的“养老保险”,以及将员工的安全放到日常培训最重要的位置。这充分地满足了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而海底捞的晋升机制公开、透明、有着清晰的递进关系,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目标,给予了每位员工一个公平的发展空间。这满足了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海底捞的员工管理中,同时具备了保健因素以及激励因素,即满足了双因素理论的条件,表示给该企业的员工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产生了激励,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两种因素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结合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来看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组织中的许多领域,而不仅仅是工资和奖金这些保健因素,如果使用得当,也可以成为激励因素。海底捞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例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人性化的住房福利对员工的满足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从而产生了激励。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许多发达国家的组织管理者积极需找内在激励的方法,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弹性的工作时间等。要注意的是,单纯的物质鼓励是有限的,在管理中应该处理好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参考文献】

1.双因素理论的概念,《管理心理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殷智虹、叶敏 编著 2.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下载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励理论在青年员工管理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激励理论是领导者在管理中必须首当其冲的的战略。激励因素不仅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现在的教育者对受教育人群的管理措施采用激励理论也是一个必......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运用 论文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校教师激励 论文摘要:双因素理论将员工工作中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于激励员工,保健因素是基础是前提,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体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句话道出了激励教育法成功的秘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过程......

    浅谈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保山曙光学校刘春杉【摘要】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机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摇篮,其宗旨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服务的执行者是教师,因此管理和......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运转下,大多企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了提升自身发展与新时代相迎合以及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争先运用激励理论来激......

    "嗑瓜子理论"—员工激励与管理

    "嗑瓜子理论"—员工激励与管理 (易懂实用的本土管理技巧)(转载) 天天嗑瓜子,对嗑瓜子就产生了兴趣,后来专门对嗑瓜子研究了一番,发现了一些规律: 1、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

    浅谈激励在基层员工中运用刘正祥

    浅谈激励在基层员工中运用炼钢厂刘正祥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员工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尤其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技......

    在餐饮业中如何激励员工

    在餐饮业中我们要如何激励员工 内容摘要:1.基本条件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要有一定挑战性提供培训的机会。2.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激励性的薪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