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时间:2019-05-14 01: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第一篇: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文章标题: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优势和活力所在,非公有制经济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47,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达54;而在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0来自非公经济,在一些市县占90甚至95以上。2004年,我国私营企业

达到365万家;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共有私营企业36万家(占全国十分之一)。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54,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岗位593万人,约占全部新增劳动岗位的60;我们浙江,最近5年90的新增岗位是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仅今年上半年,全省个私企业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万个。2004年,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出口408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60;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出口创汇777亿元。去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额为8562亿元,已占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在我省一些地方,80以上的税收是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以上数据表明,与全国非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我省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在企业总家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的同时,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向上规模、上水平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小而散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今年全省百强民营企业上报的情况来看,共有184家企业,2004年度企业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超过100亿元的有11家,而上年度仅为3家;今年上半年全省987家私营企业的总产值或销售总额已超过1亿元;据统计,现有私营企业集团695家,总资产亿元以上的有249家,同比增长67;在5万多个个私注册商标中,有778个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与此同时,企业员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几千名员工的非公有制企业,已屡见不鲜,上万人以上员工的大企业,也不足为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海外,其中不乏统战对象,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聚集了数量众多、有一定代表性的统一战线成员。如温州乐清的德力西集团(建立了全国首家党委统战部),就有民主党派人士、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职业经理人、工商界代表、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台属、侨眷、归国留学人员以及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各类统战对象共200多人。由此可见,新世纪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统战资源十分丰富,统战工作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从过去单纯做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工作扩展到做统一战线各方面对象的工作,统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如何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各类统战对象都团结和凝聚起来,为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为不断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服务,为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服务,是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统战工作,至少有着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的世纪,我省民营经济先发的体制和机制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非公有制企业要实现新飞跃,必须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发展活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统战对象的大部分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企业中担当科技骨干和企业生产经营生力军作用(如德力西集团有37名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在总公司和下属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实施“科技强企”“聚才兴企”战略的基本力量。只有团结好这部分统战对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才能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统战工作,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人才政策,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是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企业统战工作做好了,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创业环境,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统战工作的开拓和创新、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一般是针对非公经济人士做工作,是企业外部的统战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从非公有制企业外部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是统战工作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新变化新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吸引和集聚了越来越多的各方面人才,2000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的12类统战对象中,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涵盖了其中9类,统战资源和统战对象呈现出新的分化组合和流向特

点,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从西部地区进入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给我省的民族、宗教工作带来新的情况;二是民主党派成员从大中城市流向小城镇、流向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提出了县以下民主党派工作怎么做的新课题;三是党外人才从国有大企业、高校院所和海外流向非公有制企业,已如春潮涌动,这些都促进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思路创新。新世纪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中统战对象种类之多、来源之广、程度之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已超过了一些县(市、区)在同一领域的同类情况。但是由于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办在乡镇或开发区中,又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县(市)委统战部鞭长莫及,乡镇统战委员更是力不从心,使得非公有制企业往往成为统战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空白地带,如何有效地整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统战资源,用党的政治优势占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统战阵地,任务紧迫、责任重大、大有可为。

第三,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是党的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我省有200多万家个私企业分布在乡镇、村、街道、社区层面,从业人员达到700多万人,除了从事生产经营外,有的还办学校、办科研院所、办社区,成为一个个“大集体”、“小社会”。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和谐能牵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如前几年的“李字蚊香事件”,一开始是内部劳资纠纷,后来矛盾激化,民工跑到铁路卧轨,造成事态扩大,影响很坏。诸如此类,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统战对象不断增多,情况复杂,特别是民族、宗教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比如在企业中设立少数民族餐厅,给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员工放本民族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假,企业董事长与统战对象定期联系沟通制度等,都是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为打造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好举措。能否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党的基层工作的全局,非公有制企业的统战工作,在党的基层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基层党组织通过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可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可以引导各方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参与企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畅通各方面利益诉求的表达,有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功能,妥善处理好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共产党员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使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全体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社会驿站,推进“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非公有制企业统战机构,在我省自发建立并开展工作已有多年,但对要不要设这样的机构至今还有不同看法。中央统战部领导指出,现在,一些高校统战部被兼并了(一般与宣传部合署办公),不少国有企业统战部被撤消了,浙江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设立统战部很值得研究和关注。这个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是理论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实践探索,说到底还是要把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做好,以自身特色和工作成效取胜,提供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一,要探索一条具有非公有制企业特色的统战工作新路子。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有着一般统战工作的共性,如:都要把“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作为根本任务,都要服从于服务于中心工作,等等。而事实上,也只有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引才聚心,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才能凸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赢得党委的重视和企业决策层的支持。但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与市县统战工作的不同,与国有企业统战工作也不一样。如:与市县相比,非公有制企业不是一级政权,不可能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不能对企业内部的民族、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作用和号召力相对欠缺,统战对象与企业决策层之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因此,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更要讲求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做更多更深更细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和统战部要牢牢把握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紧紧依靠当地党委的领导和统战部门的指导支持,抓住“维护核心(党的领导)、围绕中心(企业发展)、凝聚人心”这三个关键,创造合适的载体或平台,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和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把统战工作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与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生产经营的有序化和效益的最优化结合起来,与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以及树立广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归宿感,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加强企业主和企业决策层与统战对象的联系交流,营造民主团结宽松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凝聚力。

第二,市县统战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统战组织,是整个统一战线阵营中相对稚嫩的弱势成员,有些地方的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甚至存在无人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状况。究其原因,固然与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还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有关,但思想认识上存在诸多顾虑恐怕是主要原因。比较普遍的几种错误认识有:一是“无用论”,认为“在商言商”,非公有制企业只要盈利就好,搞统战工作没什么用的;二是“怀疑论”,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从来没有搞过统战工作,能否发挥作用值得怀疑;三是“无所谓论”,有些非公经济人士和统战对象认为,统战工作与自己无关,搞不搞都无所谓;四是无文件精神和权威人士的言论可依,搞起来怕名不正、言不顺,等等。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指导,是各级统战部门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市县统战部门直接联系着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把它纳入总体部署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善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发现人才,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外人士纳入整个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选拔工作的眼界范围;要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民族、宗教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外人士和统战干部的培训纳入统一战线总体培训计划。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政治引导和业务指导,结合当地的实际,出台相应的政策性文件,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统战工作台帐和各种规章制度,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探索在工作需要、条件具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委统战部或配备专、兼职统战干部。

第三,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调查研究是统战部门的一条优良传统,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全新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一是要摸清本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底数,提出对策,理清基本思路;二是要帮助已开展统战工作的非公有制企业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并注重推广;三是要开展前瞻性研究,及时分析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掌握非公有制企业主和统战对象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新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手段,为工作思路的创新和理论政策的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第二篇:关于廉政文化进企业的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中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 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 力”。中央的这些重要指示不但为我们如何做好反腐倡廉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我们如 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廉政文化进企业,其实质就是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 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使企业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是企业在新时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极待研 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从廉政文化进企业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对策与思考,以进一步促进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的开展。开展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企业廉政文化是以“诚信廉洁、依法经营”为核心价值观,对于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凝聚人心和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倡导和实践廉政文化理念,将会极大地促进经营管理者勤廉敬业、职工诚实守信、忠诚于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廉洁从业理念,增强企业领导 干部的政治素养和驾驭市场经济复杂情况的能力,塑造一支廉洁诚信、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为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思想保证。通过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熏陶,帮助 广大党员和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惩防体系奠定思想基础和群众 基础。廉政文化进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廉政文化进企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在企 业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必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宣传 教育,通过不断的意识培养,才能在企业中慢慢地提高员工队伍,特别是管理队伍的廉洁从 业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逐渐提升为一种企业氛围,一种企业文化。因此,廉政文化要进入企 业,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使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员工,使每一个员工都真正树立起廉洁从业的意识,形成企业廉政文化的良好氛围。虽然,我们企 业有着完善的廉政建设制度,有着完善的规范管理措施,对不廉洁甚至腐败行为都有较好的 防范和抵制作用。但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廉洁从业教育方面就相对较为欠缺,未能充分发 挥

拒腐防变的最大作用。在就业机会紧缺的市场环境下,各种不廉洁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因 此,我们在加强廉政建设制度落实的同时,应该要建立健全廉洁从业教育制度,从领导干部 的带头学习,到管理队伍的培训教育,再到员工队伍的宣传教育,以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 教育模式推进企业逐渐形成廉洁从业的良好企业氛围。廉政文化进企业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这是制度贯彻 落实的根本保证。如果缺乏了监督,那么我们就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更多的只能是亡羊补 牢了。廉政文化进企业的真正内涵,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廉洁从业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 氛围使企业形成一种至上而下的、全员参预的监督体系,合力推进企业的廉政建设。如果我 们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果我们的管理人员思想防范意识不牢固,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健 全,这些不当手段就可能会得逞,换取得来的将是企业的风气不断转坏,甚至恶化。因此,廉政文化进企业应该要结合廉洁从业教育,不但要教育管理队伍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 励,严格遵守企业的廉政建设规定,以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做好岗位工作;而且还要教育 全体员工共同维护好廉洁从业的良好企业氛围。

廉政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 式的一种具体文化,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一方面对于教育企业员工,倡导廉洁从业,完善廉政 制度,强化监督手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将廉政文化建 设有机地统一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这不但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拓展了企业文化的广度,使企业文化更多地发挥作用,而且廉政文化以广泛的群众性和灵活性在拒腐防变工作上发挥 更大的作用,促使企业内部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廉洁从业氛围,促进构建和谐企业。廉政文化是提高党员、管理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一项长效机制,开展先进性教育,使广大党员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 为民所谋,以达到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的目的。因此,企业廉政文 化建设应该要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先进性教育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 文化建设提升先进性教育。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党员、管理队伍

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乐于奉献,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党员、管理队伍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切实做到“以廉洁从业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促进党员、管 理队伍素质的有效提高。廉政文化是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和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 议上强调:“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 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可见,深入开展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要具备的政治责任感 和使命感。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就是要在企业中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党风 廉政建设。因此,企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倡导阳光管理,管理人员要遵循公开、公 正、公平的办事原则,自觉置身在企业员工的全面监督之中,以此带动全体员工营造廉洁从 业的企业氛围,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二是要倡导全体党员自觉履行星级服务承诺,带 头廉洁自律,带头为生产一线服务,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三是要在员 工队伍中倡导廉洁从业,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共同维护和推动企业的党风廉政建 设。廉政文化建设,无论对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广大党员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一项新 的任务。因此,廉政文化进企业,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将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 来,使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得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促进企业的党风 廉政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廉政文化进企业存在的问题 廉政文化进企业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部分深入人心,对企业的干部员工产生了重 大影响。由于各企业内部情况不同,廉政文化发展不平衡,在廉政文化进企业的工作实践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思想认识不到位。在观念层面上,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 够的认识。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认为廉政文化建设 是做“虚功”,耗时长、费力大,不像其他经济工作能直接产生效益,因而缺乏对廉政文化 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持,未能真正引起重视。部分党员干部欠主动,不少普通党员干部认为廉 政文化教育的对象应是领导干部,自己无职无权,没有腐败的条件,学不学廉政文化知

识、接不接受教育无所谓。如果没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自己几乎不会主动去参与廉政文化建

设活动。普通员工概念较模糊,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不少数员工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 比较模糊,一谈到“廉政文化”就认为是政府机关、领导干部的事,跟普通员工没多大关系。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在组织层面上,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企业 廉政文化建设虽然有相关组织部门引导,但大多处于“自发”阶段,各企业开展与否、层次 高低、力度大小基本取决于本公司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组织化程度偏低。有些企业虽然 成立了反腐倡廉领导小组等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但一些职能部门往往是被 动应付,很多情况下处于纪委“单打鼓、独划船”的尴尬状态,相关部门很少主动承担廉政 文化建设工作,很难形成工作合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形式更多的停留 在一些表面,制度、体制等源头建设缺乏系统性,不够健全和完善,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 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与时代呼唤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反腐倡廉的形势还不 适应。特别是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和惩戒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深,操作性 不强,存在明显缺陷。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不够广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往往以领导 干部为主要对象,注重强调对他们的廉洁从政教育,而对普通员工廉洁意识的灌输和廉洁行 为的培养相当欠缺,许多员工平时很少接触到廉政文化,谈不上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内容形式缺乏创新,廉政教育内容存在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现象;不能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缺乏生动活泼和员工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活动形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宣传氛围不 够浓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唱得还不够响,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待于提高;在用典型 引路方面缺乏生动、具体的事例教育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的几点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的一种新的载体和途径。在价值取向上,要着力解决“三观”问题。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 干部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实生活中,利益的驱使、权力的失控、地位的诱惑,是影 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源是价值 取向偏离了正确方向。在权利观上表现为私权意识膨胀、地位观上表现为追逐个人名利、利 益观上表现

为崇拜金钱。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 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因此,着力解决“三观”问题,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 务。一是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要使领导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将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 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二是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教育 广大干部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要使领导干部牢记“权力就 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 返,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三 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 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升华。在生活方式上,积极应对“三大挑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支撑。今天我们建设廉政文化,面对着来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传统文化消极 因素的“三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廉政文化,一要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突 破,积极应对来自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文化变异的挑战。坚持以德治廉,通过思想道德素质

的提高,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侵袭,消除西方文化 和传统文化给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要以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为突破,积极应对市场 经济折射出的文化阴影的挑战。教育和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和享乐的关系,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运动健美等作为兴趣爱好,在娱乐和运动中不 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和谐的生活方式。三要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把好“交友 关”和“人情关”,摒弃任人唯亲、攀附权贵的陈腐交际方式,近贤人、远小人;把“君子 之交淡如水”作为人际交往的基调;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在行为方式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 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愤怒声讨的同时

第三篇: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企业文化是行业性质的自身需要。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文化管理正成为世界企业界发展的潮流。由于煤炭行业本身属于高危行业,遵章至尊的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规章制度再完善,也总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只有文化的力量能引导职工自觉遵守和执行规章、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在总结了历史上事故经验教训和系统分析行业特点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职工培训的同时,逐渐开始将文化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建设丰富精神文明成果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工素质的提高,煤矿企业干部职工在追求高品质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渴望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参与企业发展决策的意愿、审美观、生活品位和对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也不断增加,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渴求,也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和改善矿井形象,促进矿井发展。

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惟有精神的力量生生不息。只有通过构建具有煤炭特色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抓住管理的核心要素——人,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力,“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新的资源”,用文化的力量、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开拓的精神探寻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推动矿井的长足发展,并为其他煤炭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理论界将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进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一)以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撑,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丰富,但其最关键的内容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的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它至少包括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现在怎样、企业如何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认为企业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员工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才有可能将努力工作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完美统一,而这必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而巨大的发展后劲。多年来,我们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 “差距在哪里,发展在何处”为主题展开学习研讨,面对当前全国煤炭形势趋好,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环境,全面分析煤炭储量逐减、采场接续紧张、产量超幅较为困难等自身实际,确立了“加大开拓保大接续,优化布局保小接续,提高装备保高产高效”的发展规划,并抓住当前良好的市场机遇,大力实施精煤战略,加大精煤洗选销售力度,启动了“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增强矿井整体实力”工程,确保矿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使生产经营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通过倡树“以诚信立矿、以科技兴矿、以制度管矿、以文化治矿、以人才保矿、以和谐系矿”的企业理念和“以人为本聚合力,干事创业促发展,谋篇布局创一流,搭建平台建家园”的发展理念,凝聚了职工的士气,推动了企业发展。

(二)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效率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的。核心价值观固然具有如此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软性和隐性层面的价值观建设,而没有硬性和显性层面的制度建设,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而一旦员工的日常行为失去明确和统一的准则,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靠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改善或废除,一方面必须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且通过奖惩等措施保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建设还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是否有利于革除弊端、堵塞漏洞、强化管理、维护公平出发。总之,优秀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现实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多年来,我矿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固化于制”的制度文化创建理念,从“管理好人、监督好事、规范好权、控制好钱”等事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对策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制度,内部经济分配、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以“责任落实”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深化落实,严肃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有落实,使得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充实,对弘扬企业核心价值观、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三)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为主线,切实抓好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制度保障,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指的“物质文化”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物质文明”有很大区别。企业的物质文明,通常指的是这个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财富、生产力等,实际上可以等同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而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属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它必须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制度要求,必须借助各种有形的载体和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树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它不是“中心工作”,而是为更好地完成“中心工作”服务的。如果将企业物质文明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做好中心工作,就等于在进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抹煞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使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无法落到实处,甚至完全被忽略,因此就无法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我矿把学习作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手段,引导全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把“学习型”企业建设贯穿、渗透、融合到生产经营全过程,针对外包队伍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每天在班前会议上都会专门抽出时间简介井下煤矿开采的相关知识,搭建起了全员学习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倡导“楼与楼相对我们就是近邻,户与户相连我们都是亲人”的和谐理念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新风尚,构建人人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共建和谐的大家庭。由于处在转化过程中,我矿准备通过办公楼、工业广场、职

工宿舍区的环境美化,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专栏的开辟,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阵地,紧贴企业发展实际和时代发展脉搏,大力传播精神文化、宣传重大实事要闻、公布各类规章制度、弘扬先进人物及典型事迹,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四篇: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行业性质的自身需要,文化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文化管理正成为世界企业界发展的潮流。由于煤炭行业本身属于高危行业,遵章至尊的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规章制度再完善,也总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只有文化的力量能引导职工自觉遵守和执行规章、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在总结了历史上事故经验教训和系统分析行业特点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职工培训的同时,逐渐开始将文化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管理手段。

建设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工素质的提高,煤矿企业干部职工在追求高品质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渴望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参与企业发展决策的意愿、审美观、生活品位和对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也不断增加,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渴求,也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和改善矿井形象,促进矿井发展。

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惟有精神的力量生生不息。只有通过构建具有煤炭特色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抓住管理的核心要素——人,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力,“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新的资源”,用文化的力量、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开拓的精神探寻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推动矿井的长足发展,并为其他煤炭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理论界将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进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一)以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撑,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丰富,但其最关键的内容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的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它至少包括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现在怎样、企业如何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只 1

有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认为企业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员工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才有可能将努力工作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完美统一,而这必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而巨大的发展后劲。多年来,我们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站在大兴看大兴矿,站在铁煤集团看大兴矿,放眼全国看大兴矿”和“差距在哪里,发展在何处”为主题展开学习研讨,面对当前全国煤炭形势趋好,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环境,全面分析煤炭储量逐减、采场接续紧张、产量超幅较为困难等自身实际,确立了“加大开拓保大接续,优化布局保小接续,提高装备保高产高效”的发展规划,并抓住当前良好的市场机遇,大力实施精煤战略,加大精煤洗选销售力度,启动了“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增强矿井整体实力”工程,确保矿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使生产经营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通过倡树“以诚信立矿、以科技兴矿、以制度管矿、以文化治矿、以人才保矿、以和谐系矿”的企业理念和“以人为本聚合力,干事创业促发展,谋篇布局创一流,搭建平台建家园”的发展理念,凝聚了职工的士气,推动了企业发展。

(二)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效率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的。核心价值观固然具有如此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软性和隐性层面的价值观建设,而没有硬性和显性层面的制度建设,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而一旦员工的日常行为失去明确和统一的准则,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靠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改善或废除,一方面必须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且通过奖惩等措施保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建设还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是否有利于革除弊端、堵塞漏洞、强化管理、维护公平出发。总之,优秀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核心价

值观和企业现实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多年来,大兴矿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制度文化创建理念,从“管理好人、监督好事、规范好权、控制好钱”等事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对策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制度,内部经济分配、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以“责任落实”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深化落实,严肃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有落实,使得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充实,对弘扬企业核心价值观、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三)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为主线,切实抓好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制度保障,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指的“物质文化”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物质文明”有很大区别。企业的物质文明,通常指的是这个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财富、生产力等,实际上可以等同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而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属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它必须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制度要求,必须借助各种有形的载体和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树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它不是“中心工作”,而是为更好地完成“中心工作”服务的。如果将企业物质文明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做好中心工作,就等于在进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抹煞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使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无法落到实处,甚至完全被忽略,因此就无法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大兴矿把学习作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手段,引导全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把“学习型”企业建设贯穿、渗透、融合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特别通过组织开展“书香大兴”读书活动,搭建起了全员学习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倡导“楼与楼相对我们就是近邻,户与户相连我们都是亲人”的和谐理念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新风尚,构建人人互敬互爱,互帮

互助,共建和谐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兴矿大家庭”。还通过办公楼、工业广场、职工宿舍区的环境美化,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专栏的开辟,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阵地,紧贴企业发展实际和时代发展脉搏,大力传播精神文化、宣传重大实事要闻、公布各类规章制度、弘扬先进人物及典型事迹,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五篇: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文章出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者:文秋林

摘要: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从社团管理和组织运作的内部机理探索社团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团发展不可忽视的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社团文化;组织风土;管理制度;价值观;品牌活动

一社团及社团文化的内涵与定位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认同之下,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的学生团体。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正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活跃在全国各大学院校内的数量庞大的学生社团开展的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事实表明,对大学生个体而言,社团及其活动成为素质拓展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丰富内心世界和人生历练的必修课;就社团的整体功能而言,它又是实践全人教育潜在教育、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它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于组织或团体而言是一种成员共有的认知系统,是一种统一的行为方式以及指导行为的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社团作为校园非营利性学生团体,其文化是指社团内部全体成员对社团、社团成员、竞争者和协作者,对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对社团现在和未来的认识、思想及行为的影响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社团形象、品格和社团成员精神状态、态度、信条、原则的综合体现,它同时还蕴涵着一种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十分丰厚的内涵。

一方面,社团文化潜在于社团的制度、组织之中,只有在社团的活动过程中或者体验、领悟社团的发展历程时才能把握其一二;另一方面,社团的目标宗旨,制度精神、活动方式、社团成员的精神风貌又无一不体现着社团的文化特征。因此,社团文化可分为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两大层面,物质层次是社团文化的表象,由一系列有形的文化因素组成,包括社团的文化阵地、队伍建设、社团标识、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的服饰和语言,以及社团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精神

层次的社团文化由各种无形的理念因素构成,体现着社团的内在精神,它着重从社团的管理制度、组织体系、成员的价值观、活动理念、精神状态以及社团的风貌、活动方式、行为规范、道德操守、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这两个层次的社团文化是匀互为表单、相辅相成沟互为促进的,其中精神层次是社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二 社团文化的形成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成员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有机整体的总称,它的形成不是单个因素措施、活动所能造就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凝聚和积累。我们认为,社团文化的孕育、生成和传播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目标与宗旨。目标和宗旨是社团创立的信念、信条与理想,是社团行动的方针、纲领和基准,是社团成员的精神依托,是社团个性的集中体现。这种个性使之区别于其他社团并以其独特性赢得校园同学、职能部门的支持,使社团的生存价值有了基石。在社团文化诸因素中,目标与宗旨是统一社团文化的基础,是生成社团文化的平台,而社团文化又是对社团目标宗旨的直接反映。

(二)组织风土与制度。社团文化的形成必需有丰沃的土壤,一方风土,养一方文化,根植于组织土壤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在社团文化形成中,必须形成一系列制度、规范,用来约束、统一社团成员的言行,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和集中的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社团发展中去,同时在社团活动和发展中对成员的异文化思想和言行加以反对、禁止,用以树立社团形象,统一社团精神。

(三)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即社团在运作过程中开展的活动,是社团运作和存在的主要体现。社团文化主从社团活动过程、活动形式、活动影响力成功性中体现出来。没有社团活动,社团文化也就失去了载体而无从体现。

(四)模范行为。模范行为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社团创立者的行为和人格魅力,其一行一动、一言一笑都对社团成员产生直接的影响。社团负责人自身的领导风格、人格力量、品性、行为方式乃至个人嗜好,是社团文化的体现,综观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团,无一不是由创业者人格魅力力量支撑的。其一,是指社团成员的工作行为与业绩,因其鲜有、高尚,与社团理念相一致,体现出社团的宗旨,能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社团予以褒扬,使其成为广大成员的榜样,这也是形成社团文化的重要途径。

(五)宣传认同。对社团文化而言,仅有言行示范和模范行为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为所有的成员所认同,铭记在成员的思想单,融化在整个社团活动过程中,否则,社团骨十们、管理层有“文化”意识,成员无“文化”意识,社团整体的文化则无法形成。因此,社团文化的形成,必须坚持对成员进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方法与艺术等方面的灌输、传播、宣传。

认同的前提是宣传者对社团文化的认同和领悟,因此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高层次、高素质的社团管理层,管理层所形成的制度和规范、制定的策略、策划的社团外形设计等,对外而言是“广告”对内而言是教化。此外,社团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文化网络、内部人才构成、外形设计、广告宣传、品牌活动等等,也是培育社团文化的重要因素。

三、建设高校社团文化的几点思考和实践探索

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是,社团是校园中因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等的一致性而组成的学生团体,成员之间最大的特点是自愿、松散、流动,它不像其他组织对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而,社团的吸引力、同学对社团目标的认同是社团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凝聚、积淀、升华,因而培育社团文化,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应像春雨润物,假以时日,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该是对社团文化建构有益和值得借鉴的。

(一)创建共同的价值观是建设社团文化的核心因素。这是社团文化真正赖以形成的前提。一种社团文化,不管它如何独特,有一点它肯定是共同的:必须把社团建设成人人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团体。这样的团体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它包括有共同的信念、信仰、信心,共同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社团风

貌、行为规范、社团精神等。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责任意识。社团成员普遍表现出一种使命感、一种献身精神、一种忠诚、一种责任,这是共同价值观的首层因素。凡优秀的社团文化,在社团与社团及其管理机构之间,社团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无不建立一种庄严的契约,这种契约以明确的社团行为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并在许可的前提下分担他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对社团而言是一种信用,对成员而言是分工合作,对社团内部来

说是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员对社团的责任则是最大的奉献。第一,认同意识。认同意识是社团立足、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社团面对校园和广大同学的最基本的东西。社团的每一个活动,无不需要社团成员和广大同学的认同才能成功,社团成员的一言一行也体现着社团的认同感,认同感贯穿社团活动和管理的全部过程。第二,协同精神。其含义是指合作、团结、协调参与和敬业。协同精神是社团组织灵活运转的基础,它促进社团在整体层面上的发展壮大。协同精神,表现在成员之间土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甚至社团与社团之间,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相互提携与援助;表现在个人则能以社团整体利益为重,消解矛盾,顾全大局;表现在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汽量宏大的素质上;表现在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肃认真的职业道德上。第四,开拓创新。开拓创新,不仅要表现在观念和思维上,更要表现在制度上,表现在社团运作管理的全过程中。只有把社团及其活动的创新意识与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碰撞、融合,才能发挥社团最大程度的张力。

(二)管理是促使社团文化形成并强化的重要手段。为社团创建一套制度严格、职责分明、奖赏适度、公平宽松、适应个性发展适应社团组织特征的优良制度,是社团得以发展壮大,形成社团文化内核的基石。说到底,社团文化实质上是社团的一种管理方法,社团的真正主体是全体社团成员,社团文化的目标无非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卞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为社团发展倾心注力,因此,社团文化的核心就成为如何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在高校现有的文化环境和条件下,社团的生存与发展、社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团人才和成员素质的竞争,是社团团队精神的竞争。社团作为学校内“民间”特性浓厚的团体,它一样存在与班级、团支部、学生会、团委等群体抢夺人才的问题;同时其成员流动性强,一学期或最多两学期就要更换新成员,能不能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社团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社团建设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增强社团成员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信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成员认同感和对本团队的归属感,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升华成社团管理文化。

(三)创立社团活动品牌是凸显社团文化的重要手段。这是社团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加入、参与其活动的基本前提。一个社团,如果没有品牌活动,则不仅无法吸引已有成员的积极参与,而目也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所以品牌活动对于社团的发展是无形的精神则富。比如我校的大学生社团“绿色沙龙”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品牌

活动作为社团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先后集中力量在南湖水资源调查、保护母亲河宣传、南宁市摩托车尾气污染物调查以及创建全国大学生暑期“绿色夏令营”上下功夫,努力创品牌,特别是“全国大学生绿色营”,坚持9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这些品牌活动得到全国不少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因而使社团在短短几年内扬名全国,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获得多个基金的项目赞助。在创建品牌活动的过程中,又使社团自身的制度获得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绿沙精神”,使得社团文化最终创立起来。

(四)重视社团形象设计和活动策划是推动社团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环节。形象设计和活动策划对于社团的发展和繁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社团文化的建设也有着由表及单的功效,是社团对外形象的窗口,代表着社团运作发展的思路、策略。因此,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对社团标识、活动宣传及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确立,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考虑到社团的长远利益和形象。具有战略眼光的社团形象设计包含着高超的管理和组织运作艺术,而这正是社团获得各方面认同的重要手段。对于社团文化中的形象设计,必须遵循社团命名、扬名、护名的原则。命名,要构思巧妙,文化含量高,具有超时空性,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特点,能为广大同学所认可;扬名,要实事求是,注重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新闻效应;护名,要求社社团品牌、社团声誉为生命,要以活动内容、活动质量为后盾,以形象设计为中介,以宣传造声势,让广大同学和校园组织认同。对于社团活动策划,在内容上必须考虑社团活动的适宜性、公众性、成长锻炼性,考虑到活动本身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在内容上吸引同学参与并获得学校、社会的认同;在活动方式上,要考虑到新颖性、时代性、创造性;在具体的方案上,要考虑各种细节,务必使方案详细周密;在方案的落实上,要责任到位,落实到人,以“细节关系成败”的思路来推动计划的落实。

(五)优秀的社团负责人是创建优秀社团文化的重要保证。社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团创立者、社团领导团队的文化。领导团队的素质以及由此而来的社团发展理念,正是日后社团文化的精神所在。可以说,没有思想的社团管理人,拥有的必定是没有文化的社团;相反,任何一个品牌社团的背后总是有一个优秀的负责人乃至一批优秀的社团管理者。社团负责人要志高心远,具备乐于创新、勇于改革、精于谋划和善于组织的思想和能力素质,就必须加以适当的培训,监督和促动社团建立制度化、科学化、民卞化的选拔机制,这样才能造就和锻炼出优秀的社团管理队伍。

下载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