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组建设与工会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大全)
班组建设与工会工作的理论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所催生的经济全球化格局日益显现,中国企业和全球一流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正逐渐缩小,最大的差距来源于对企业基层的管理。“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加强班组建设正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发展的共识。
一、班组建设与工会组织的关系
班组建设是对企业细胞的建设和维护,只有抓好班组建设,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最小细胞,班组是维系企业和职工关系的纽带和枢纽。对企业来说,班组是企业用来凝聚职工的第一团队、培育职工的第一摇篮、实施战略的第一阵地。班组代表了企业最基础的阶层,拥有非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条件,就可以萌发新绿,为企业大树的成长提供充沛动力。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在促进企业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可以说,企业发展为工会发展注入动力,工会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班组是了解、关心职工的第一窗口,也是工会组织建设的第一基础,更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第一现场。呼叫中心十分关注职工生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为职工庆祝生日,凡职工生病住院,家里的红白喜事,工会及时进行慰问,让职工们找到家的温暖和感觉,并在该活动中融和人心,凝聚团队战斗力。工会与职工有着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关系。
二、班组建设的务实与创新
班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在班组建设和管理中,如何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起科学、有效班组管理模式,成为呼叫中心思考的重点。
呼叫中心建立了完整规范的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先后完善了人员末位待岗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综合考评办法、星级客服代表评定等相关制度。创新实施“值班长、质检师、培训师”三位一体的“金三角”管理模式;坚持业务考核、满意度考核、质检考核、岗位练兵与绩效管理紧密挂钩。10010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每年年终评选出岗位标兵和先进工作者,每月开展1次短期劳动竞赛,根据竞赛结果评选一批服务明星、岗位标兵和业务能手作为服务标杆。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使全体职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篇:班组建设与工会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班组建设与工会工作的理论思考
与实践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所催生的经济全球化格局日益显现,中国企业和全球一流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正逐渐缩小,最大的差距来源于对企业基层的管理。“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加强班组建设正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发展的共识。
一、班组建设与工会组织的关系
班组建设是对企业细胞的建设和维护,只有抓好班组建设,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最小细胞,班组是维系企业和职工关系的纽带和枢纽。对企业来说,班组是企业用来凝聚职工的第一团队、培育职工的第一摇篮、实施战略的第一阵地。班组代表了企业最基础的阶层,拥有非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条件,就可以萌发新绿,为企业大树的成长提供充沛动力。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在促进企业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可以说,企业发展为工会发展注入动力,工会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班组是了解、关心职工的第一窗口,也是工会组织建设的第一基础,更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第一现场。呼叫中心十分关注职工生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为职工庆祝生日,凡职工生病住院,家里的红白喜事,工会及时进行慰问,让职工们找到家的温暖和感觉,并在该活动中融和人心,凝聚团队战斗力。工会与职工有着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关系。
二、工会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工会是联系班组成员最直接、最亲密、最基本的组织,是群众组织,代表和关心广大职工的利益,它的工作对象是广大职工。工会组织通过组织和参与班组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呼叫中心职工的思想脉博和生活、工作、学习状况,加强职工内部的团结,更好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会作为班组建设领导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和主要推动者,主要任务有:
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广大职工了解公司发展方向,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转变工作态度;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广纳良言,为公司发展征集好建议、好点子,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呼叫中心工会根据公司开展的“您为客户做了多少,您为客户经理做了多少”大讨论活动,组织职工展开讨论,让职工从思想深处进行了反思和分析,让职工认识到服务心态决定服务质量,并将服务的理念融入意识,用心的服务每一位客户。
二是配合公司目标搞好班组培训,提高班组骨干素质,增强职工优质文明服务意识。呼叫中心倡导“以服务带动营销,以营销促进服务”,推动职工积累更多的服务经验,发挥好“客户顾问”作用,努力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把深化学习作为加强班级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学习,引导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成绩。针对新员工和在职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对“营销技巧、处理技巧、电话礼仪、企业文化、宽带技能”等知识进行分层次、交叉式培训。利用晨会、班前会、班后会、周会进行疑难问题巩固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互动式培训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
三是呼叫中心开展创建“学习型标兵班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业务技术练兵和技能大赛,每月开展短期劳动竞赛、在线营销竞赛、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投诉劳动竞赛等活动,设立竞赛展台,树立先进典型推广经验;鼓励职工向“服务之星”学习,形成了“比业务、比营销、比服务”的拼搏氛围,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以发展为中心,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四是组织开展班组创新活动,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到推动企业的中心任务上来。呼叫中心积极打造创新服务型班组,探索制度、技术、服务创新,不断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随着企业精细化营销工作的开展,针对不同客户群推出了一系列新服务措施,如为方便客服代表在服务时能帮助客户迅速从众多通信服务方案中选择到合适的项目,提高应答速度,中心根据年、月、周汇总的知识点、优秀脚本、案例,建立起了界面简单、覆盖面广、内容详细的业务知识库,并及时更新,提高客服代表解释业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呼叫中心先后有38项创新成果获奖,其中宽带博士的“驱动精灵”、“QQ远程指导”、“制作U盘启动盘”等创新项目,快速为客户解决了问题,深受客户的欢迎和赞扬。五是组织开展安全建设活动,提高班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呼叫中心60多名职工,40多台电脑,做到常检查、常督促。还开展了“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的职工签名仪式和消防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增强了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抓好了安全工作督查,确保了职工安全和通讯畅通。
六是建设“职工之家”,开展互帮互助和文体活动,释放职工压力。呼叫中心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以“让工作变得更快乐”为目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召开生日会庆祝职工生日,利用业余时间到八里沟、龙潭峡、驼鸟园、海洋馆等地游览,放松职工心情,营造积极、健康、朝气蓬勃的工作环境。组织青年职工参加3月5日学雷锋活动,为患有白血病的职工关倩捐款,为四川灾区多次捐款,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困难群众。在“除夕”和“冬至”节日里为值班职工送饺子,让值班的职工也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些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增进了职工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
三、班组建设的务实与创新
班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在班组建设和管理中,如何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起科学、有效班组管理模式,成为呼叫中心思考的重点。
呼叫中心建立了完整规范的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先后完善了人员末位待岗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综合考评办法、星级客服代表评定等相关制度。创新实施“值班长、质检师、培训师”三位一体的“金三角”管理模式;坚持业务考核、满意度考核、质检考核、岗位练兵与绩效管理紧密挂钩。10010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每年年终评选出岗位标兵和先进工作者,每月开展1次短期劳动竞赛,根据竞赛结果评选一批服务明星、岗位标兵和业务能手作为服务标杆。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使全体职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篇: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稳定大局。企业战略规划、安全目标、利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各个基层班组的组织状况和执行过程。而班组人员素质高低和组织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行是否平稳,是否能优质低耗,多发多供,让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将管理现代化的起点放在了生产基层。这就充分体现了班组在企业组织建设与管理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通常将班组定位为企业生产、工作最基本的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平台,是企业最活跃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只有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位,企业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每个班组都健康运转,充满活力,企业才能实现安全、稳定、持续、优质生产,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一、新的竞争时代对班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挑战面对一个新的全球化竞争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发电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制度、习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竞争要求。当前发电企业常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有: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包括QC管理)、经济核算、全员设备管理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班组建设与管理看似紧紧围绕企业生产计划开展,但员工唯一的工作就是服从指挥,活动形势单一,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二是不能有效地进行对标管理,部分班组为应付检查,对记录弄虚作假。三是班组基础管理(管理制度、运行标准、分析依据和原始数据有待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通常称为“6S”管理,在现场管理中未纳入日常管理)、质量管理(“三标一体化”在班组中未真正落实;QC小组活动只是为了应付班组检查,未能真正纳入具体工作,过程管理较为粗放)、安全管理较为薄弱,生产、技术、经济核算、组织管理原始数据缺失,成为发电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瓶颈。
二、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方法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每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重要标志是超前思维、超过前管理,具有超前意识。发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能够推陈出新,扬弃旧的管理体系,接纳新的管理方法,根据发电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和需求,积极采用和推广与发电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方法,不断提高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细化目标管理法德鲁克认为:“为要把事业推向前进,每项业务的目标都必须同整个企业的目标一致,尤其是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更必须以整个事业的成功为中心来考虑。”“整个事业的目标必须分别作为每个生产经营人员的目标,由他们分担起来,即‘加给生产经营人员的工作,要以实现企业目标来确定,其成果也必须根据为实现目标所作的贡献的大小来评价。’”目标与工作的关系,并不是因为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工作,因此,企业进行目标分解的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以自我控制取代上级支配的生产经营方式。
2.实施量本利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成本水平和销售量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利润和实现多少利润的关键,而成本、销售量(额)和利润这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应研究并掌握这个规律,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以争取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3.建立模拟技术以仿真机模型来代替真实的系统,在模型上做各种实验,直观地掌握真实系统的行为过程和规律。
4.应用ABC管理法在发电生产过程、设备管理、计划管理中常常需要分析研究各种不良性事件(如事故、障碍、异常等不安全性事件,经济性能低、成本上升等经济性事件),应用ABC管理法,从中找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使问题即不良性得到控制,不再发生。
三、夯实班组基础,实现企业目标发电企业班组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各项内容的具体化,是企业管理各项基础工作贯彻落实的立足点,只有依靠班组成员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才能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1.要充分发挥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计划和各项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中,班组长都肩负着重要的督导和管理责任。古人云:“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一个对工作失去热情的班组长又怎能带出生产效率高的员工队伍呢?因此,要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提升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班组管理和业务工作能力,打造一支生产技术过硬、心理素质稳定、应变能力较强的基层班组长队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带领员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成本控制、效益提升、与共稳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要让班组员工有责任感和归属感俗话说:“企业管理千条线,班组管理一根针。”企业的各项经营经济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都要通过班组的努力才能更顺利的实现。因此,要让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主人翁意识,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工作程序、挖掘班组员工的所有潜力,把班组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班组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人尽其才,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3.建立有效的班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班组管理制度和班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既是班组管理实施的依据,也是企业整体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班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建立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内容可涵盖工作质量、员工出勤率、生产(工作)现场“6S”考核、合理化建议、团队凝聚力、全员培训率等指标。个人绩效与班组的绩效挂钩,能有效地培养员工个人与班组团队荣辱与共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为了支持班组长有效开展工作,在建立班组管理制度时应授予班组长一定的职责和权限,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同时,企业应把相应属于班组的权力切实下放到班组,如绩效奖励的分权、经济赏罚权等,以便增强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要对班组长实行政策倾斜,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得到“实惠”,对工会组长及其他兼职人员在津贴方面也要有所体现,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拓宽员工发展空间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有必要制定一套
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和体系,以制度作保障,开展多种类型的、系统的培训活动,例如:扩大员视野和知识面的培训,改善员工人际关系能力的培训,提高和培养员工文化素养和情趣的培训等;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提升一线人员实操作业技能,可在班组一线树立技能标兵,例如“岗位能手”,以奖励的形式,让他们外出学习;对那些顾全大局,技能熟练,乐于助人,为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有一定贡献的员工,通过宣传广播、一次性奖励或是加薪等方式予以鼓励,激励其他员工向他们看齐,形成榜样力量,在一线形成学习技能,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员工队伍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能和谐班组
1.建立共同愿景班组共同愿景是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结为一体,通过共同愿景的建立,使组织内部成员放弃固有的心智模式、勇于承认个人和组织的缺点,进而能够激发组织整体活力。因此,班组长对班组建设工作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配合相应的时间节点明确一定时期内的共同愿景。鼓励班组成员发展自己的团队小愿景和个人愿景,因为员工如果没有自己的愿景,这种遵从至多是适应性的、勉强的。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让人难以抗拒,以至没有人愿意放弃。
2.注重班组中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而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实践以人为本的基本单位。班组长要善于发现和发挥每一个班组员工的优点,避免和抑制其缺点,把适当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着眼长处,对口使用。一是用人就用其之长,要着眼于人的成就和贡献。二是摸索知识、特长、兴趣的结合点,让班组员工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热情。三是针对员工的不同能力结对配合,让员工的工作面宽一点,在适当的时候还可进行工作轮换,培养员工一专多能的能力。
3.共塑团队精神有人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无坚不摧。作为企业最基层的团队——班组,共塑团队精神,就是每个团队成员都来培育团队所应具有的某种思维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团队成员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在整个工作中保持一致、协调,每一个人都能处理好出现的问题,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都对团队的目标的意义、有价值,使团队成员都具备依靠团队的合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意识。
五、结束语总之,班组建设与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的和落脚点,抓好班组建设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抓实,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
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发育的不断完善,面对面广量大的职工群体,面临日益激增的工会事务,面向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要求,**区总工会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理念,在引导中服务,在维护中凝聚,在建设中完善,积极探索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方式方法,努力建设服
务型工会,逐步实现工会工作由系统内自我循环向系统外开放运行的转变。
一、**区工会工作社会化理念的提出
截至**年底,**区现有建会单位18303家,会员550373人,建会数是五年前的2.4倍,会员数是五年前的1.7倍,工会组织大量增加,工会工作量激增,但全区专职工会工作者人数没有增加,要解决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存在两种选择:一种是增加辅助人员,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缓解工作量上的压力,但势必会出现队伍庞大,管理成本难度加大,管理经费日渐加重的矛盾,而且辅助人员今后的职业发展会面临很多问题。另一种选择,就是打开工会系统,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整合资源为职工群众服务。在实践中,**区总工会一方面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和“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整合与工会职能相关的部门人员和社会力量。如,在工会组建中将劳动监察协管人员纳入组建工作队伍等,共同推进工会组建覆盖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工会专职干部专业化,工会服务事务社会化”的理念,把服务职工需求的一些专业性工作,例如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工作交给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或人员承担,这样既扩大了服务的供给,也降低了管理和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一)工会干部的“专业化”促进工会工作的“社会化”
一是工会干部来源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在工会主席“公推直选”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化招聘的方式,把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员纳入工会工作队伍中来,培养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工会工作者。与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合作,开办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专修班,将社工专业的优秀学员作为专职化的工会工作者进行定向培养,并在全区各个镇、街道,以及一些大型企业为其提供实训基地。**年双方共同开办第一期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专修班,发动60余名工会干部和工会学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互动,为工会系统输送了专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破解工会工作难题,不断探索社会化工会工作新机制。又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培养工会工作人员。**年**区建立了大学生见习基地,并构建了二级见习工作管理体系,即一个见习基地,下设多个见习单位。**年,**区总工会向社会招聘大学生见习岗位105个,其中工会见习岗位35个,企业技术见习岗位70个,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会工作人手不足的矛盾。
二是工会干部职业能力的“社会化”。工会干部既要熟悉了解工会工作内容,也要学习了解社会专业知识,区总工会面向全区工会干部开展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培训、劳动仲裁员的培训,多方面培养工会干部处理社会事务的专业化能力。
(二)工会工作内容的“专业化”促进工作任务承接的“社会化”
一是在劳动监察协管员队伍中挑选优秀人员组成工会组建指导员,参与工会组建工作。利用劳动监察协管员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在劳动监察协管员处置企业劳资纠纷事件时适时推进工会组建,对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和发展会员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101名劳动监察协管员组成的工会组建指导员队伍在所有镇、街道、工业区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联合区文广局、体育局等专业部门优势,开展各项职工文体活动。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为契机,联合区文广局开展“唱支红歌给党听”合唱比赛;每年与区体育局合作开展**职工“桥牌赛”、“乒乓球赛”、“象棋赛”、“羽毛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五项体育赛事的基础上;**年与上海市总工会、市体育局合作开展上海职工体育健身四季大联赛开幕式暨春季“**杯”上海农民工健身大赛。探索利用文广局、体育局的专业人员队伍组建职工文体活动指导员队伍,实现重心下移,深入企业指导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
三是联合区科委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全国科普日,联合开展“科普进企业”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升职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普素养。组织职工创新研修班成员参加第20届全国发明展会,展出各类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14项,参展内容包括机械制造、纺织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四是联手社会各方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每年联合区人保局等政府部
门,联合区域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高等院校,与区内各专业部门组织开展汽车维修、物业水电工、绿化工、数控机床工等竞赛,形成了“活动组织社会化,升级评审专业化,人员使用社会化”的良好态势。五是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工会服务事务。区总工会培育的由100多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区心理咨询协会”,为职工提供心理关怀和疏导服务。区
总工会与区司法局共同培育的由**区内11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20余名律师组成的“**区职工维权律师志愿团”,自**年以来坚持在每个工作日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帮助各基层企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三)在工会组织参与政府事务中体现“社会化”
主动承接政府重点工作项目。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区总工会主动承接实施区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项目——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年,**区成立了由3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创建办公室设在区总工会。结合**区劳动关系的实际情况,将评价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定性标准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明确各项评估依据和操作方法,形成**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评估体系。截至**年8月,**区参加创建企业已达1024家,创建成功企业704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有力地促进了**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和劳动仲裁案件受案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主动实施政府实事工程。为了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树立心理健康的理念,**年**区总工会将“万名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作为政府实事工程进行实施。依托“**区心理咨询协会”这一平台,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造福职工,有力地推进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群众中的传播。在培训内容上,根据不同类型职工的工作特点和职工的切实需求,以职场压力管理、快乐工作与自我管理、危机管理和干预、工作与生活平衡等12个内容为主题,制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菜单,为职工提供可多元选择的个性化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职工的工作为中心,教师送教上门(进车间、进班组),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沟通氛围,激发职工探究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实事工程共开展专题培训120多场,培训职工2万多人,成为服务广大职工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平台。坚持至今的教育培训已进入上千家企业,有十万多职工接受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启迪。
(四)工会工作效果的感知体现“社会化”
**区工会工作效果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让社会感知,接受社会监督。自**年开始,**区大规模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该项工作一改以往类似评优工作“看材料定结论”的做法,通过严格的社会公开招投标流程,聘请3家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深入企业,了解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真实想法。在评估范围上,该项创建评优工作通过“地毯式”评估覆盖**全区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评估内容上,涵盖劳动关系中职工尊严、劳动合同与报酬、社会保障与福利、职业健康安全、民主管理、职工培训与发展、职工沟通与关爱、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八项关键内容。在评估方法上,采取深入企业,领导个别访谈、职工群体访谈、随机问卷调查、查验申报资料真伪、接受职工举报、信息技术检验企业诚信度等多种措施。通过全覆盖、立体化的评估方式,不但真实了解到企业劳动关系情况,也使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据统计,在创建过程中,3家评估机构共对541家被评估企业提出计1407条整改建议,其中858条整改通过,整改通过率为60.98%。第三方评估、第四方审计、“安静的观察员”制度、媒体公开报道、接受监督举报等多种评估监督机制,确保了评估工作公平公正规范。同时,依据评估公司提出的针对性整改建议,被评估企业进行逐项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了创建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区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成效
(一)工会工作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一是工会工作队伍在工会工作社会化中强化了合作共赢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工会工作队伍的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二是工会工作队伍在工会工作社会化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会工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工会工作事务的运作中,需要通过搭建不同的工作平台来整合社会资源,例如在劳动争议调解、职工技能竞赛等工作中,资源整合就非常有效,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三是工会工作队伍在工会工作社会化中提升了“专业化”的工作能力。工会工作队伍在社会化中逐渐加强了心理咨询知识、劳动关系调解知识、劳动仲裁知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工会工作队伍为职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工会工作经费的使用中体现了效率
一方面,工会工作经费不再是简单地支付增加人手的所有开支,而是通过整合其他工作力量为我所用,例如工会组建指导员队伍,通过增加工作内容的方式,给予相应补贴激励的方式共同承接工会工作,降低了管理和服务成本,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工会工作经费资金杠杆的作用,工会工作经费出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社会出一点,如合作开展各类桥牌赛、乒乓球赛等职工文体活动等,使工会工作经费的使用获得了更大的社会效应。
(三)工会工作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是在社会化中拓展了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在职工群众中深受好评的“万名职工学电脑”实事项目、“万名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等,在社会化中工会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的职工群体越来越广,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在社会化中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认同度。工会组织不再是一般职工眼里的传统福利组织、娱乐组织,工会组织在职工素质的提升、职工权益维护上所体现的作为,使广大职工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受益,工会工作运用开放式的评价系统让职工群众评判工作成效,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认同度。三是在社会化中提升了工会的社会影响力。由**区总工会承办的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典型案例被推荐参加由第三方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举办的评选“倾听民意”政府奖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工会社会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区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思考
(一)工会工作社会化要努力使工会组织成为“枢纽组织”
将一些服务性工作交给专业社会组织承担,既避免了工作的“不专业”,也可以减轻了工会工作者的压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并非可以将所有工会工作交给社会专业组织承担,一旦形成这种态势,工会组织将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在工会工作社会化中,必须分清哪些工会工作是可以社会化的,哪些工作必须由工会干部自己承担的,例如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必须由工会干部自己来做。工会组织要避免“边缘化”,更要努力成为各类服务职工群众专业社会组织的枢纽,使其在工会组织的引导下,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积极、有效的服务。
(二)工会工作社会化要使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体现新作为
工会工作的社会化要求工会工作领域不断向社会领域延伸。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要求工会组织强化以职工群众为本,维权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围绕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完善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机制体制。我们要围绕基本民生建设,发挥工会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服务作用;围绕社会安全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维稳作用;围绕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参与作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体现新的作为。
(三)工会工作社会化要注重工作成效的评估
工会工作的社会化中,一旦将工会事务交予社会组织或人员承接,必须考虑工作成效的问题,因为社会组织或人员本身不是工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培训使其了解工会事务的内容、流程及要求,需要制定若干工作标准使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纠正偏差,需要对于其工作完成情况细分为若干考核条目以检验完成的成效,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这也是我们在工会工作社会化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的方向。
第五篇: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文章出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者:文秋林
摘要: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从社团管理和组织运作的内部机理探索社团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团发展不可忽视的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社团文化;组织风土;管理制度;价值观;品牌活动
一社团及社团文化的内涵与定位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认同之下,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的学生团体。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正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活跃在全国各大学院校内的数量庞大的学生社团开展的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事实表明,对大学生个体而言,社团及其活动成为素质拓展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丰富内心世界和人生历练的必修课;就社团的整体功能而言,它又是实践全人教育潜在教育、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它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于组织或团体而言是一种成员共有的认知系统,是一种统一的行为方式以及指导行为的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社团作为校园非营利性学生团体,其文化是指社团内部全体成员对社团、社团成员、竞争者和协作者,对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对社团现在和未来的认识、思想及行为的影响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社团形象、品格和社团成员精神状态、态度、信条、原则的综合体现,它同时还蕴涵着一种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十分丰厚的内涵。
一方面,社团文化潜在于社团的制度、组织之中,只有在社团的活动过程中或者体验、领悟社团的发展历程时才能把握其一二;另一方面,社团的目标宗旨,制度精神、活动方式、社团成员的精神风貌又无一不体现着社团的文化特征。因此,社团文化可分为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两大层面,物质层次是社团文化的表象,由一系列有形的文化因素组成,包括社团的文化阵地、队伍建设、社团标识、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的服饰和语言,以及社团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精神
层次的社团文化由各种无形的理念因素构成,体现着社团的内在精神,它着重从社团的管理制度、组织体系、成员的价值观、活动理念、精神状态以及社团的风貌、活动方式、行为规范、道德操守、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这两个层次的社团文化是匀互为表单、相辅相成沟互为促进的,其中精神层次是社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二 社团文化的形成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成员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有机整体的总称,它的形成不是单个因素措施、活动所能造就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凝聚和积累。我们认为,社团文化的孕育、生成和传播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目标与宗旨。目标和宗旨是社团创立的信念、信条与理想,是社团行动的方针、纲领和基准,是社团成员的精神依托,是社团个性的集中体现。这种个性使之区别于其他社团并以其独特性赢得校园同学、职能部门的支持,使社团的生存价值有了基石。在社团文化诸因素中,目标与宗旨是统一社团文化的基础,是生成社团文化的平台,而社团文化又是对社团目标宗旨的直接反映。
(二)组织风土与制度。社团文化的形成必需有丰沃的土壤,一方风土,养一方文化,根植于组织土壤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在社团文化形成中,必须形成一系列制度、规范,用来约束、统一社团成员的言行,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和集中的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社团发展中去,同时在社团活动和发展中对成员的异文化思想和言行加以反对、禁止,用以树立社团形象,统一社团精神。
(三)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即社团在运作过程中开展的活动,是社团运作和存在的主要体现。社团文化主从社团活动过程、活动形式、活动影响力成功性中体现出来。没有社团活动,社团文化也就失去了载体而无从体现。
(四)模范行为。模范行为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社团创立者的行为和人格魅力,其一行一动、一言一笑都对社团成员产生直接的影响。社团负责人自身的领导风格、人格力量、品性、行为方式乃至个人嗜好,是社团文化的体现,综观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团,无一不是由创业者人格魅力力量支撑的。其一,是指社团成员的工作行为与业绩,因其鲜有、高尚,与社团理念相一致,体现出社团的宗旨,能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社团予以褒扬,使其成为广大成员的榜样,这也是形成社团文化的重要途径。
(五)宣传认同。对社团文化而言,仅有言行示范和模范行为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为所有的成员所认同,铭记在成员的思想单,融化在整个社团活动过程中,否则,社团骨十们、管理层有“文化”意识,成员无“文化”意识,社团整体的文化则无法形成。因此,社团文化的形成,必须坚持对成员进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方法与艺术等方面的灌输、传播、宣传。
认同的前提是宣传者对社团文化的认同和领悟,因此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高层次、高素质的社团管理层,管理层所形成的制度和规范、制定的策略、策划的社团外形设计等,对外而言是“广告”对内而言是教化。此外,社团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文化网络、内部人才构成、外形设计、广告宣传、品牌活动等等,也是培育社团文化的重要因素。
三、建设高校社团文化的几点思考和实践探索
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是,社团是校园中因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等的一致性而组成的学生团体,成员之间最大的特点是自愿、松散、流动,它不像其他组织对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而,社团的吸引力、同学对社团目标的认同是社团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凝聚、积淀、升华,因而培育社团文化,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应像春雨润物,假以时日,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该是对社团文化建构有益和值得借鉴的。
(一)创建共同的价值观是建设社团文化的核心因素。这是社团文化真正赖以形成的前提。一种社团文化,不管它如何独特,有一点它肯定是共同的:必须把社团建设成人人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团体。这样的团体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它包括有共同的信念、信仰、信心,共同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社团风
貌、行为规范、社团精神等。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责任意识。社团成员普遍表现出一种使命感、一种献身精神、一种忠诚、一种责任,这是共同价值观的首层因素。凡优秀的社团文化,在社团与社团及其管理机构之间,社团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无不建立一种庄严的契约,这种契约以明确的社团行为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并在许可的前提下分担他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对社团而言是一种信用,对成员而言是分工合作,对社团内部来
说是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员对社团的责任则是最大的奉献。第一,认同意识。认同意识是社团立足、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社团面对校园和广大同学的最基本的东西。社团的每一个活动,无不需要社团成员和广大同学的认同才能成功,社团成员的一言一行也体现着社团的认同感,认同感贯穿社团活动和管理的全部过程。第二,协同精神。其含义是指合作、团结、协调参与和敬业。协同精神是社团组织灵活运转的基础,它促进社团在整体层面上的发展壮大。协同精神,表现在成员之间土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甚至社团与社团之间,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相互提携与援助;表现在个人则能以社团整体利益为重,消解矛盾,顾全大局;表现在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汽量宏大的素质上;表现在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肃认真的职业道德上。第四,开拓创新。开拓创新,不仅要表现在观念和思维上,更要表现在制度上,表现在社团运作管理的全过程中。只有把社团及其活动的创新意识与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碰撞、融合,才能发挥社团最大程度的张力。
(二)管理是促使社团文化形成并强化的重要手段。为社团创建一套制度严格、职责分明、奖赏适度、公平宽松、适应个性发展适应社团组织特征的优良制度,是社团得以发展壮大,形成社团文化内核的基石。说到底,社团文化实质上是社团的一种管理方法,社团的真正主体是全体社团成员,社团文化的目标无非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卞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为社团发展倾心注力,因此,社团文化的核心就成为如何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在高校现有的文化环境和条件下,社团的生存与发展、社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社团人才和成员素质的竞争,是社团团队精神的竞争。社团作为学校内“民间”特性浓厚的团体,它一样存在与班级、团支部、学生会、团委等群体抢夺人才的问题;同时其成员流动性强,一学期或最多两学期就要更换新成员,能不能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社团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社团建设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增强社团成员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信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成员认同感和对本团队的归属感,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升华成社团管理文化。
(三)创立社团活动品牌是凸显社团文化的重要手段。这是社团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加入、参与其活动的基本前提。一个社团,如果没有品牌活动,则不仅无法吸引已有成员的积极参与,而目也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所以品牌活动对于社团的发展是无形的精神则富。比如我校的大学生社团“绿色沙龙”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品牌
活动作为社团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先后集中力量在南湖水资源调查、保护母亲河宣传、南宁市摩托车尾气污染物调查以及创建全国大学生暑期“绿色夏令营”上下功夫,努力创品牌,特别是“全国大学生绿色营”,坚持9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这些品牌活动得到全国不少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因而使社团在短短几年内扬名全国,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获得多个基金的项目赞助。在创建品牌活动的过程中,又使社团自身的制度获得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绿沙精神”,使得社团文化最终创立起来。
(四)重视社团形象设计和活动策划是推动社团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环节。形象设计和活动策划对于社团的发展和繁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社团文化的建设也有着由表及单的功效,是社团对外形象的窗口,代表着社团运作发展的思路、策略。因此,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对社团标识、活动宣传及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确立,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考虑到社团的长远利益和形象。具有战略眼光的社团形象设计包含着高超的管理和组织运作艺术,而这正是社团获得各方面认同的重要手段。对于社团文化中的形象设计,必须遵循社团命名、扬名、护名的原则。命名,要构思巧妙,文化含量高,具有超时空性,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特点,能为广大同学所认可;扬名,要实事求是,注重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新闻效应;护名,要求社社团品牌、社团声誉为生命,要以活动内容、活动质量为后盾,以形象设计为中介,以宣传造声势,让广大同学和校园组织认同。对于社团活动策划,在内容上必须考虑社团活动的适宜性、公众性、成长锻炼性,考虑到活动本身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在内容上吸引同学参与并获得学校、社会的认同;在活动方式上,要考虑到新颖性、时代性、创造性;在具体的方案上,要考虑各种细节,务必使方案详细周密;在方案的落实上,要责任到位,落实到人,以“细节关系成败”的思路来推动计划的落实。
(五)优秀的社团负责人是创建优秀社团文化的重要保证。社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团创立者、社团领导团队的文化。领导团队的素质以及由此而来的社团发展理念,正是日后社团文化的精神所在。可以说,没有思想的社团管理人,拥有的必定是没有文化的社团;相反,任何一个品牌社团的背后总是有一个优秀的负责人乃至一批优秀的社团管理者。社团负责人要志高心远,具备乐于创新、勇于改革、精于谋划和善于组织的思想和能力素质,就必须加以适当的培训,监督和促动社团建立制度化、科学化、民卞化的选拔机制,这样才能造就和锻炼出优秀的社团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