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

时间:2019-05-14 01: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

第一篇: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

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

一、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

一是外部因素的影响。第一,随着城阳区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工业园区以及厂房租赁者逐步提高“门槛”,使一些投资质量不高、贡献率小的外资企业向区外、市外迁移。而绝大多数企业在向地外迁移过程中,不愿到外经贸、工商、税务、劳动等各政府部门履行正常的迁移手续,随意关门停产,失踪走逃,而是到区外变更法人后继续经营,这是近几年来非正常户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第二,金融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大部分外资企业订单急剧下降,汇兑损失加大,资金流动性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亏损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生产单一的中小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只好选择拖欠税费和工人工资走逃失踪。第三,部分投资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外资企业故意脱离税务监管,逃避纳税义务。第四,招商引资与税务管理不衔接,形成很大一部分企业,由外经贸部门或招商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后即失去联系,待税务部门取消筹建期不申报政策后,形成非正常户。

二是内部因素的影响。第一,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丧失了事前监控的主动性。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走逃前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对走逃后的企业法人代表缺乏合法适度的强制或限制措施。有的企业在走逃前会结清薪租、遣散工人和变卖生产设备,而税务机关缺乏有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往往是在企业已经失踪后才能知情。第二,注销程序繁琐,注销时间过于悠长,导致企业不辞而别。部分外资企业递交注销申请后,形成待注销状态,由于检查环节联系不上该企业或在综合征管软件V2.0中某些问题无法处理,又重新转回开业状态,而时间一长企业认为已注销,因而形成非正常户。

二、非正常户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前,主观上轻视。认为企业走逃非税收管理员可控,加之管理员工作职责过多,对户籍管理不可能做到经常巡视,如不及时认定非正常户将直接降低个人申报率,因此对实地查找不到或无法取得联系的,往往直接出具《非正常户实地核查工作底稿》,而未认真查询失踪户法定代表人、关联企业相关信息。二是事中,认定程序不规范。税收管理员对部分非正常户的认定未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有的税收管理员在联系不上企业的情况下,直接以证件、发票流失的方式,在综合征管软件V2.0“非正常户认定录入”模块中认定为非正常户。三是事后,跟踪管理不够。未能每月从“综合数据管理系统—预警监控—非正常户监控”中自行查询与正常户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银行账号相同的非正常户情况,根据查询内容,及时组织清查非正常户。

三、解决外资非正常纳税户的办法

一是严格按照市局要求规范非正常户认定程序,国税内网升级后在“外网维护”过程中,可以专门设置针对纳税人的公告送达纳税人文书专栏,定期地由综合部门对每月形成的大量针对非正常户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挂在外网上,以便及时通知纳税人改正或公告送达。二是把好税务登记关,真实采集纳税人的信息,在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和第一次发票领用时,由税收管理员采集企业法定代表人除工作单位地址外的居住地址及相关信息。建议市局对于临时租用厂房或经营地的企业在一般纳税人认定时增加固定担保人的要求。三是加大对非正常户认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监控力度,对于《非正常户实地核查工作底稿》,科长与分管科长要认真审核,对经复查找到的非正常户,给于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问效。四是建议增加管理科室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查询全市户籍管理权限,拓宽查询渠道。便于科室在非正常户认定前及早掌握失踪户在全市范围内相关信息,降低非正常户认定差错率。五是改进注销税务登记办法,强化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清算制度,使企业能够依法及时结束经营,对于已认定的无发票、无欠税的非正常户建议采取强制注销办法。

第二篇: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成因分析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成因分析

企业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与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及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质息息相关。然而很多在国外将企业伦理执行得非常好的外资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当中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一些优良的企业传统,这显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位管理者。外资公司所存在的企业伦理失范的成因主要是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市场的自我调控,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就中国在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当中,市场体系还没能得以充分地建立起来,市场信息不对称、自由竞争不充分及市场隐性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仍普遍存在,为一些外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一个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其他外资公司的竞争,同时还要遭遇一些中国本土公司的竞争。由于国内市场经济仍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十分淡薄,在市场竞争中常常采用一些违背市场道德的方式。比如说侵犯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非法雇用童工,拖欠员工工资以及在办公中使用盗版软件等,由于在这些环节中节约了很多成本,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诸多严格遵守市场伦理的外资企业的产品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从而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产生了负面影响。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事件最终严重损毁了诸多国内食品企业的公众形象。然而在更多时候,很多国内公司违背企业伦理的活动并不为公众所知。尤其是它们侵犯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甚至常常得到公众的鼓励,这样就将外资公司在与它们的竞争中推向了非常被动的位置,迫使它们也同样采用一些不伦理的经营方式以求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社会制度

在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国家通过立法、执法来引导和监督企业行为是影响企业伦理的重要因素。就目前中国法制建设的情况而言,尽管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但是很多法律条款仍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在这一阶段也极为普遍,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是促使商业腐败、反伦理行为发生的重要外因之一。

法律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作的最重要的机制。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利用法律手段来组织、引导和管理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广告法》、《环境资源保护 法》等一系列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市场运作和保障企业经营道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中国商业法律建设仍旧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立法这一重要环节上,因为中国的改革模式仍旧处在探索的阶段,很难针对未来改革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条款,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已有的法律法规所无法完善达到的,导致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外资公司通过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商业回报。而在相关部门的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以及收受贿赂等现象十分普遍,企业伦理的有效执行就无法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公司的企业伦理表现低下并不是因为其内部的中国籍员工个人修养要比外国员工要差,而是由于中国商业法律执行中的低效力。

信用制度特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和企业资信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它包含了个人信用制度和企业信用制度两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的信用关系网络之上的信用经济,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的条件,构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的。如果任意一方不守信用,平等交换的市场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而不平等交换在市场的作用下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有序运行需要一整套严格的信用制度作为保证。就目前来看,中国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缺少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而在商业交易中,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无法查证,企业之间相互隐瞒的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市场上交易的双方都无法真实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直接导致对合同表现度无法准确判断,增加了合同违约的防范难度。很多外资公司处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仅仅是单纯地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在商业交易中采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3)公司内部制度

众多的事实说明,企业行为选择通常是与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制度文化紧密相连的。如果企业将其所应当遵循的伦理准则规范化、书面化以形成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则可以在企业伦理的执行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通常都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它们中的多数在企业伦理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外资公司并没有将商业道德明确地列入其中国分公司的各项规章当中。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公司有明确的企业伦理行为规范”这一问题中,外资公司的平均得分为3.57。调查显示选择有点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占被调查者总体样本的比例为57.8%。这便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并没有专门的企业伦理制度,或者其伦理制度不为员工所知,仅仅是一纸空文。伦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内部成员在工作行为中缺乏道德参照系,当其参与遵循或者违背企业伦理的活动时也没有相关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激励,因此便为不符合企业伦理行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4)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负面的消息传播能力通常比正面信息更强。对于外资公司的伦理行为,中国的社会舆论常常呈现出一种负面反馈的作用。

通过随机抽取了261条新浪网、腾讯网和搜狐网三大门户网站从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发布及转载的涉及到在华经营的大型外资企业的报道,其中包含有负面信息的报道占 138条,占到了总量的52.9%;中性的报道为89条,占34.1%;而带有正面信息的报道仅有34条,只占总量的13%。事实证明,很多外资的大公司在中国所参与的环境保护、教育及慈善等公益事业的活动并不为公众所知晓31。媒体的监督对外资公司在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一味地负面报道在损毁了部分外企企业形象的同时也扼杀了很多外企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积极性。当企业在执行企业伦理责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时,它们就将会回归一个商业组织的本质属性:最大限度地赢取利润。这便包括压低一切成本,包括在公益活动中所付出的成本。盲目排外的人经常使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关于外企不伦理行为的虚假信息。根据梅根娜在2009 年对19个国家社会化媒体应用方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在网络信息发布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是最低的,平均得分仅为0.29,远远低于排名第一位的荷兰网民的0.8432。而据《商业周刊》的报道,一些在中国经营的外资公司常常遭到中国国内同行竞争对手在社会化媒体上的诋毁。

相当多的跨国公司长期致力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社会公益事业,比如说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长期向中国的残疾学校捐款,英国石油公司(BP)长期为减少中国地区污染方面的基金会提供支持,飞利浦公司则长期向中国的贫困地区免费发放通讯工具等,但是公众对于信息接收的选择性,它们的努力难以到公众的认可,而在一些时候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有限性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参与履行公众所期望的某一特定社会责任,它们的声誉反而会遭到很大的损毁。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选择权的缺失以及对于被动公关活动的无奈也是企业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篇:关于加强非正常户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非正常户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3-09-04 08:12:02 浏览:102

非正常户管理是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非正常户比例过高,则反映出部分基层单位在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税收征管系统中长期存在垃圾数据,影响统计分析和数据运用。有必要对非正常户管理进行认真整改,以提高征管质量,堵塞税收漏洞。

一、非正常户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新开业户未正常经营。有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企业、发展“三产”政策催生的产物,也有个别人为了投机取巧套取国家扶持资金而注册的各种“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后往往没有实质性的生产经营业务,其注册地址、电话和会计人员信息多为虚构或应付式填列,名不副实,不能按期办理正常的纳税申报。

(二)业户经营事项变更。某些属于“皮包公司”性质的纳税人,或因业务需要,或为逃避纳税,其经营地址、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随经营需要经常会发生变更。如果平时不使用地税发票,地税机关对其更缺乏制约力,管理单位常常无法在其注册地找到纳税人。

(三)纳税人终止经营不办理注销。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难以维持,实际上已经破产、解散,但由于存在欠税、怕麻烦等原因,不去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形成“名存实亡”的纳税户。

(四)税务机关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工作不深入,巡查不及时,对有逃避纳税倾向的业户不能按规定采取保全或强制措施。发现纳税人“失踪”,为图省事就简单地将其转为“非正常户”,以解脱责任,相应的后续管理更无从谈起。此外,税务机关内部在调整管理机构和税收管理员岗位时,工作交接不严密,征管资料发生遗失损毁导致管理断档,也是非正常户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非正常户管理的建议

大量非正常户的出现,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造成税款流失,而且增大了税务干部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非正常户管理。

(一)强化内部监控,提高税务人员的责任心。在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非正常户纳税人的产生与税务人员的主观因素有关。因此,税务机关要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改进干部作风,把基层税务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杜绝干部敷衍塞责甚至失职渎职的行为,防范执法过错和廉政风险。

(二)严格税务登记,完善户籍管理。基层税务部门在为纳税人办理登记时,要认真仔细地审核其提交的各种证件资料,特别是要注意甄别场地证明、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件等是否真实,防止纳税人弄虚作假,骗取登记。

(三)借助综合治税,密布监控网络。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总是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进行的,经营活动不可能不与外界发生联系,留下痕迹,产生影响。在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大环境下,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换、通报制度可以为税务机关找到“失踪”的纳税人提供便利,那些逃避纳税、故意隐身的纳税人就会在综合治税的聚光灯下无所遁形,重新纳入地税部门正常的管理轨道。

(四)严格非正常户认定手续,杜绝认定的随意性。基层税务机关对于管理员提请认定非正常户的业务流程应严加审核,对经过实地调查并采取各种行政手段确实无法找到纳税人的,才能最后予以认定。对确无业务开展的业户要督促其按期办理零申报,对已经认定的非正常户要加强后续管理,动态监控,把非正常户数量压缩到最低水平。

第四篇:非正常信访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非正常信访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非正常上访,笔者认为是指信访人不到指定的场所和按规定的逐级信访程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访、闹访、缠访、越级形态出现的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损害社会治安秩序,恶化地区建设发展环境,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信访行为。

一、非正常信访的表现形式

(一)信访人到非信访接待场所上访,提出信访事项的;特别是到北京中南海、天安门、新华门、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政治敏感地区和省、市、区党政机关等非《信访条例》规定的信访场所信访的行为。

(二)信访人在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办公及会议场所周围、领导同志住地、外国驻华使馆区、公共场所,非法聚集、静坐、散发信访材料、呼喊口号、打横幅、出示状纸、抬棺材、穿状衣或孝衣,围堵、冲击机关或单位,堵塞、阻碍交通,拦截公务车辆、影响车辆正常行驶,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信访人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或在信访接待场所和其它公共场所实施自伤、自残、自杀行为的;

(四)信访人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五)信访人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六)信访人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七)信访人赴京、赴省在非信访接待场所,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有意表露信访人身份,虽无过激行为,但被公安部门清查处理的;

(八)信访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它行为。

二、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成因

(一)非正常上访的主观因素

一是个人主义极度膨胀。一方面,一切以个人得失为标准,对自己不利的观点和要求不论是否合理合法均不接受。另一方面,有的非正常上访人,起初确实有理,但当其诉求在党委、政府帮助下得以解决,本人利益得到维护之后,其贪欲却开始膨胀,企图利用上访得到更多的利益,最终由有理上访变成了无理的非正常上访。二是法制观念淡薄。目无法纪是非正常上访者的共同特征。此类人群多数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对于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处理决定难以理解,对于办案人员为其进行的法律宣讲、解释置若罔闻,不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上访,采用无理取闹的种种手段要挟各级组织,给党和政府施压。三是思想认识偏激。部分上访者不能正确看待对于自身不利的事情,片面夸大社会的阴暗面,毫无根据地认为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腐败不公,对案件处理结果稍有不满就胡乱猜测,仅凭个人臆断或道听途说就上访告状。四是抱着侥幸心理。很多非正常上访者,即便到法院打官司,如果感觉裁判结果不公,即使该裁判已生效,也会抱着侥幸心理,到党委或行政机关去申诉和上访,期望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如我镇的非正常上访户兰满华,其信访诉求虽经过法院终审判决,省高院和市检察机关依法监督,仍无理多次到北京上访,其目的就是想通过非访这种形式,达到获取自认为合法的利益。

(二)信访工作客观因素

一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对违法上访惩处乏力,对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非正常上访行为没有制止的有力措施,“终审不终”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当事人反复上访、缠访。同时,信访交办程序不规范。上级组织多头交办、重复交办、乱交办现象时有发生。法院终审、信访终结的案件继续交办屡见不鲜,甲地负责的事项交给乙地办也不少见。

二体制不力,负面影响。一是存在制度的弊漏。近年来,为规范信访案件的处理,制定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责任制、信访工作量化考评制度、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特别是国家信访局采取以信访量多少给各地排名、要求地方政府进京接访、中央信访部门给省市开信访移办单等,这些强化考核力度措施相继出台,这对解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产生很多负面效益,不少非正常信访人了解这些制度后,反而助长了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念头,有的公开声称越级上访,并以此向责任单位、责任人施加压力,达到其无理要求。为降低数量,后移名次,基层就会采取“拦”、“堵”、“截”等手段,这就给上访人造成基层怕越级上访的错觉,以此要挟责任单位满足其过高诉求或不正当要求。二是责任划分不合理。《信访条例》规定解决信访问题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但在特殊时期、敏感时节,涉及到三跨三分离、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时,强调让户籍所在地稳控,有时迫于压力,为完成稳控任务,就可能答应了一些不该答应的条件,结果是事倍功半,负面效应大,工作越做越被动。三是不加区别的问责制度的错误引导。不区别在处理上访事件中有无失职渎职行为,只要出现不稳定事件和越级上访便“否决”、“问责”,这种是非不分的问责体制,从而导致基层部门信访压力骤增,对个别上访人员一味迁就,迫使基层组织无原则地“拿钱买平安”,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上访者的恶行。如我镇的上访户兰满华的哥哥兰育华与其胞弟因家务事发生纠纷,后被砍伤。常德法院依法判决兰育华胞弟有期徒刑3年(适用缓刑),并赔偿了其经济损失。但兰育华不服法院判决,多次到北京上访。常德法院迫于维稳压力,在判决之外,违规给付兰育华13万元赔偿款。此事极大的鼓舞了兰满华上访的决心,并多次声称,自己的事不应该打官司,要是早上访,说不定早解决了。四是指导不力,盲目批复。在越级上访中,有的上级部门接待人员在听了信访人员的片面之词后,不做调查,盲目武断地认定基层处置不力,就站在信访人角度片面地强调信访人有理,甚至将信访批复直接交信访人转交,信访人拿着上级信访的批函,以手持“尚方宝剑”之态到基层吵闹。造成基层信访人员难做思想工作,使得信访人对基层的解释一句也听不进,甚至形成一种对立。

三、解决非正常信访的几点试想

1、打开畅通对话渠道。一是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落实信访接待制度,确保群众来访有人热情接待,来电有人耐心接听,来信有人及时查阅,反映问题有人积极处理。要按照信访为民、便民的原则,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各乡镇、单位及有条件的村都要公开信访电话,开通网上信访等渠道。其次是要畅通信访信息渠道。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信访信息网络,形成上下齐抓、左右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网络体系。要充分调动发挥各级信访工作人员和群众提供传递信息、调解矛盾、参与查处问题的积极性,尽早掌握苗头性、内幕性信息,做到未发先知,将大量的信访隐患、初信、初访和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到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控制进京非正常上访。

2、制定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信访处理联动制。在各地信访部门成立信访联动指挥部,各单位各部门对于需要协调处理的,都可以向联动指挥部汇报,由联动指挥部安排协调,不仅可以解决各单位之间“扯皮”现象,更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化解非正常信访案件。二是建立信访信息通报机制。凡涉及全国、全省、全市的共性问题,要形成上下一致的口径答复。防止因相互攀比、答复不一出现被动局面。三是完善信访责任督查机制。健全和完善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督查督办联动制度,通过信访专项督查督办,不仅从全局层面把握信访动态,而且提高基层部门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强化基层部门对信访工作的责任,推动基层部门依法按政策,及时有效地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3、解决信访实际问题。做好信访工作,重点是解决问题,关键是化解矛盾。一是受理程序到位;二是适用法规政策落实到位。对应当解决又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认真给予解决;对不符合法规政策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对坚持不合理要求的,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因案施策,对个别情况复杂、上访人又确有特殊生活困难的,在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时,适当给予帮助:一是帮助办法不突破现行法规政策;二是不会引起同类问题的攀比;三是帮助办法要上访人接受,能停访息诉。控制越级非正常信访要坚持预防为主。

4、设立信访救助资金。有一部分非正常信访问题,因政策等原因失去了解决条件,而上访人家庭又特别困难。对此,不仅要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要通过社会救济方式来保障上访人的正常生活,从而实现息访。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救济资金。

5、完善信访案件听证机制。《信访条例》第31条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对影响较大的或老上访户的信访案件,实行听证办理制度,就是安排各方当事人同时到指定场所,必要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其他人参加旁听,由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答辩,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通过这种公开透明的形式讲清事实,核实证据,以决定是否提起再审或是否终结涉诉信访,籍此搭建公民与国家机关平等对话、多方参与的平台,促进了信访处理决定的民主化、公开化、公正化、科学化乃至法治化。同时,听证会的程序严谨、旁听人员较多、新闻媒体给予现场报道,对部分无理上访者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6、对非正常信访者要依法予以处理。首先要对不按正常信访渠道、程序、要求等反映问题的上访行为进行具体的法律界定,细化对非正常上访行为的处罚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增强可操作性,切实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对那些在非正常上访行为中的违法人员,公安机关应依法处置。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违法必究的导向,让上访人知道非正常上访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其次上级信访部门要依法办事。一是不越级接访。对不听劝阻、解释,越级上访对象,一律不接访;二是分清职责,实行访、诉分离。对于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要做到不受理、不交办,不协调。

第五篇:非正常户管理

浅谈对非正常户管理的几点认识

“非正常户”是指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对“非正常户”的管理一直是税收征管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

一、“非正常纳税户”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因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了解或对税收政策理解错误,由于经营地址变更,不向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使税务机关在原地址找不到纳税人而形成非正常户。

(二)已经解散、破产,但因怕麻烦等原因,既不办理工商登记注销手续,也不办理税务登记注销手续,长期“挂帐”,形成有“户”无申报的非正常现象。

(三)由于经营不善,经济效益日益下降,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连续几个月的不申报纳税,管理员来催缴或采取措施就“关门大吉”给税务局玩起“失踪”游戏。

(四)还有一些非正常纳税户是故意偷税逃税,长期躲避税收征管与稽查,“打一枪换一地方”不断变更名称、地址,使税务机关无法征管。

(五)一部分纳税人为了套取贷款而办理了税务登记,而实际没有任何营业项目,税务机关永远找不到人。

二、非正常户给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扰乱了日常税收征管秩序。有些企业开业之初纳税相当正常,可是后来连续几个月发生零申报,不久就在未办理任何手续情况下莫名其妙的不再申报了;有的企业申请注销后怕被清算补税罚款,先变成长期零申报,进而就自动停止纳税申报,特别是投资规模小的个体工商户,一旦生意不好就“关门歇业,人去楼空。”这种多变现象,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破坏了正常的纳税秩序,使管理人员花费不少精力忙于应对其查询,增加了许多无效劳动。

(二)造成税款大量流失。部分纳税人利用非正常户管理的漏洞进行逃税、偷税,有些纳税人在实现收入后,连续数月不申报纳税,继而被转为非正常户后其应纳的税款也无法追回,偷逃了国家的税款。更有甚者,有些失踪了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不仅逃避了纳税义务,而且带走了发票。这就给不法之徒实施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条件,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加强非正常户的税收管理,是坚持依法治税,严密征收管理,防范和遏制税收流失的迫切需要,应该列为当前基层税收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三、加强对非正常户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加强税源监控,税务机关针对非正常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各环节入手,严把“四关”使“非正常户”管理逐步走上正轨。

(一)加强宣传,严把源头关。对新办户进行培训,从日常征管和催报催缴等方面加强申报责任宣传,告知纳税人申报义务及不申报的法律责任,让纳税人全面了解税收业务;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完善税收管理员责任,跟踪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做到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非正常户的形成。

(二)多方协作,严把认定关。通过与公安、国税、工商等部门进行信息比对,查找非正常户在其他部门的经营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现场进行核查,积极查找非正常户的法定代表人、投资人和合伙人;加强与街道和招商引资部门的合作,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多途径掌握纳税人情况,积极做好非正常户的事前核查认定,确保核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规范执法,严把处罚关。定期集中开展非正常户清理整顿工作,对已认定的各类非正常户进行分类治理:对被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暂停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的使用;对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场所、网站或其他媒体上进行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公告;对恢复履行纳税义务或被查找到的,根据征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建立非正常户恶意逃避纳税义务黑名单制度,对于纳税人恶意采用非正常户实施偷逃税款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将其列入黑名单,在公开的媒体上公告其违法行为,加大其违法成本。

(四)完善制度,严把考核关。强化对非正常户认定质和量的考核,对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将控管率作为考核税收管理员征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未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非正常户认定、公告、解除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有关人员,实行过错责任追究。

下载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资非正常纳税户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世界各地,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对于资金本来就不十分充裕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真的是冬季的到来......

    非正常户管理工作总结(5篇)

    关于清理整顿非正常户工作的总结 为进一步完善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市场经济正常秩序,根据区局及市局的有关要求,XX地......

    非正常户管理总结(精选五篇)

    关于清理整顿非正常户工作的总结 为进一步完善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市场经济正常秩序,根据区局及市局的有关要求,科左......

    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和政策建议论文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国际直接投资2001~2009年出现下降,这种趋势目前仍在持续。短期来看,由于战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国际资本市场很快再现......

    应收账款拖欠成因及管理对策分析

    应收账款拖欠成因及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应收账款的拖欠成因的分析入手,提出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事前......

    管理会计之谜与成因分析论文

    一、战略管理会计之谜的形成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在1981年由Simmonds首次提出后,就迅速且持续地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世纪80年代初,企业开始重视战略管理,而且有迈克......

    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市因房地产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自身利益受到较大侵害,群众常以集体访、非正常上访形式寻求党委政府介入和解......

    社会公德的成因和分析

    社会公德的成因和分析 公德,即公共社会公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社会公德延续至今,它并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社会公德也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