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学生管理论文:谈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班级管理
谈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班级管理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目前,这个群体中的许多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从而导致性格发展、身心健康、学习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给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谈一谈近年来我班完善、强化“留守学生”管理的几点做法。
■班内管理
1、建立和完善《班级“留守学生”档案》
自2000年始,我开始在班级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册,坚持至今。每到学初,我在抓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坚持建立和完善班内《“留守学生”档案》册,每当接管一个新班级时,总会发现,由于时间的变化,上一学年的《“留守学生”档案》册内会有不少内容(如父母去向、收入情况、联系电话等)因变动而需更改,为此,我仿着原册重新建立新页并标明年度、学期附于原页之后,从而为班级“留守学生”的管理提供连续、准确、详实的文字信息材料。
2、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家访工作
就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而言,管好“留守学生”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与配合,而家访是家校沟通、提高学生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的开展,力求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材料。近一、二年,除平时不定期家访外,把对班内“留守学生”的家访工作确定为期初、期中、假期内必访一次,并有详细记录。这样,对班内“留守学生”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3、针对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 ◆针对“留守学生”管理的班会“定期化”
鉴于班内“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加,近年来,除“特例”班会外,我总是把针对“留守学生”管理的班会(或主题班会)定于期初和期末必开一次,期初动员、期末总结,寓“留守学生”的管理于班级常规管理之中。因此从稳定“留守学生”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包括“留守学生”家长在内的家长会“惯例化”
春节期间,是“留守学生”家长返乡的高峰,我抓住这一时机,寒假临近,立即下发《给“留守学生”父母的一封信》,逐一通报班内“留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并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在考虑春节后既不影响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又使绝大部分家长能够参加的情况下,把家长会时间定于农历“正月初八”。目前,这一时间已得到全体家长的一致认可,并形成惯例,成为我班的“家长会日”,每年必开。
◆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活动“经常化”
基于“留守学生”家庭生活和教育上的缺失,我坚持在生活上关心、在思想上严格要求的原则,对个别“留守学生”的一些问题尽量在本班内“消化”解决,把针对他们的教育活动纳入班级常规教育活动内容之中,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如:班内学习园地开辟“‘留守学生’思想、纪律评比专栏”,开辟“留守学生”作业展台,学年末评选“班级优秀留守生”等等。
由于管理到位,近年来,我班学生无辍学现象、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教学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
■校外管理
1、双休日管理
农村的一些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由于长辈对其管教力不从心,一俟双休日,便无目的地乱跑,干一些有危险的或有损道德的事儿,为此,每逢双休日,我就给他们布置一些校外有意义的活动。如:要求他们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同时,帮爷爷奶奶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哪怕是洗衣做饭、擦桌扫地也可)并写成活页日记,上课时交给老师查阅。
2、假期管理:
◆寒假:由于大部分“留守学生”父母春节返乡,每当寒假来临,我在班上除下发《给“留守学生”父母的一封信》,通报他们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外,还安排一系列有意义的假期活动。如:开展“面对面—父母外出打工专访”活动,让他们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亲子情感沟通;春节期间看一部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电视剧,并写出体会;读一两本好的课外书,记录感受和心得;在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赌博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爱好(音乐、美术、书法)等等。待开学后向老师汇报。
◆暑假:针对有些“留守学生”假期要投奔父母的情况,除要求他们向父母汇报自己本学期的成绩和不足外,还要了解父母在外情况,并亲自体验父母从事的工作,写成体会(或见闻),开学交给老师。对不投亲的学生,要求他们给父母写信,书面汇报,并请父母回信指教,同时要求父母简介在外生活、工作情况,待开学向老师汇报。
上述做法,旨在弥补家长因长期在外对孩子造成关爱和教育的缺失,也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父母在外工作和生活情况,从而达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使“留守学生”的假期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第二篇:留守学生管理方案
德江县民族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
留守学生管理方案
留守学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劳务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特定新现象。当前留守学生的队伍正日益庞大,由于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了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出现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力推动,是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巨大贡献。为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留守学生管理方案。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的艰巨性,深刻理解“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是实现当前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提高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方案、制度,强化管理措施,落实各项工作,以实现留守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生活平衡、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的目标。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领导为核心,教育处为主导,年级、班级、学科组为主力的管理组织,通过教育教学处、年级、班级、学科组进行分类、分层、分科管理工作。组 长:张 黔
副组长:申宏军 宋天芬 熊 进 王 军
成 员 :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处,周芝宏同志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二、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家庭生活贫困,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外出务工。另外,我校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随着父母的双双外出,我校的留守学生近年来人数增长较快。从入学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我校留守学生人数达到116人,占学生总数的3.9%。
三、具体方案措施:
(一)建立责任制。学校领导与各班主任,班主任与监护人签订责任书,开成上下共同抓,层层有责任。
(二)建立宣传制度。学校和政教处、团委充分利用各宣传媒体,采用定期集中宣传和阶段性宣传相结合等形式,大力宣传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在学校和教师中,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宣传“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建立档案和联系信息制度。建立留守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临时监护人情况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档案,配合县电信局在校内建立“亲情热线”,以低廉的费用,供留守学生在校期间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汇报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父母在外务工情况,增进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以利于学生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成长。
(四)建立代理家长制。动员全校教职工根据学校留守学生的人 2 数每人联系1-3名学生,当好代理家长,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生活,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健康快乐的成长。
1、生日祝福
学校团委准确统计每一位留守学生的生日,记入档案,按时间排出顺序,在其生日那天给他(她)送上生日的祝福。如果同一天或相邻两三天内留守学生的生日较多,则利用课外活动或其它时间,由团委和学生的学校代理家长组织召开生日座谈会,送上关爱和祝福。
2、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的”的主题演讲活动,通过学生发自肺腑的亲情告白,以达到震撼心灵,培养健康情感的教育目的。
3、在学期结束或开始的时候开展“给在外的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和“爸爸(妈妈)给我的一封信”征文和展出活动。
4、开展“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让留守学生讲述自己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在外打工的故事”,或邀请中途回家的家长讲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成才教育。
5、对留守学生进行专门的法制教育、自理自护教育,指导学生双休日合理休闲,安全游玩、自觉学习。
(五)建立督导评估和表彰总结制度。
根据县教育局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列入督导评估体系,长期加大对学校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督导力度的指示精神。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考核 3 内容。
我校的留守学生人数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县有关“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留守学生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学生”工作。
德江县民族中学教育处 2018-9-1
第三篇:留守学生管理措施
二(14)班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张丽萍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留守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特制订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对班上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班级积极与学校、乡政府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第四篇: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班级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班级留守学生工作总结-班级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有许多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调查登记工作。
开学初期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我校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将关爱留守学生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学校内对留守学生给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关心,要求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爱护”中为留守学生营造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不同形式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应该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应该是他们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辅导时格外注意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病痛中多一点关心帮助,这一切为的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来访工作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来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的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