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4 10:2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

(二)》学案分

析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认识身份证

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那么你的爸爸妈妈每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明,那就是身份证。你知道身份证上有哪些知识吗?

(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

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爱妈妈的。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

(三)活动三:做实验

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

1.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

2.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所用的时间。

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在全班交流。

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出示

3.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

4.让学生独立推算出1时、8时、1天漏掉多少杯水。学生交流推算的结果及方法。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想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

教学内容:P78-P79 教学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奇思想让爸爸妈妈一起带他出去玩,可是他又不知道哪些天她们三个人都休息,你们愿意帮帮奇思吗?

PPT:奇思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三天后休息一天。奇思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一天后休息一天。奇思和大家一样,每个星期

六、星期日休息。

9月份

星期日11 18 25 星期一12 19 26

星期二13 20 27

星期三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 3 10 17 24

师:这节课我们将借助日历表来帮助奇思找到共同休息日,我们一起来探究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共同休息日

1、找一找

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汇报

组一:生1:爸爸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号 师:观察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2:依次增加4 组二:妈妈的休息日是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号,我发现这些数字都是双数,依次增加2

2、写一写,(集合)

师:刚才我们用做标记的方法找出了奇思一家三口所有的休息日,我们还可以把他们的休息日集中在一个圈中,这个圏叫做集合圈。师:请按要求把共同休息日填写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师:现在你能告诉奇思,他什么时候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去泉州呢?(4、24)学生口答,PPT呈现

(二)日历中的数

1、师:观察这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比右边少1,上面比下面少1.横着相邻相差1,竖着相邻相差7。角线相加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有的横着看,有的竖着看,有的斜着看,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师:那是不是任何这样的4个数都有这些规律呢?请小组内任意框住4个数来 2 验证一下。

2、师:框住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1)生:横着相邻相差1,竖着相邻相邻相差7。

角线相加得数相等。(2)十字上的两个数:

3、猜一猜,说一说。

师:淘气和笑笑想考考大家。猜猜他们说的数是多少?

笑笑:我选了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他们的和是25,这两个数是? 淘气:我选了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他们的和是37,这两个数是? 同桌互相说一说,猜一猜。

三、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集合圈 横着相邻相差1,竖着相邻相差7。角线相加得数相等。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丰收了》学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丰收了》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34—35页,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

十、整百、整千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丰收”的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探索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任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年龄的特点,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结合已有的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运用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一些口算的题目计算。

过程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探索的过程,总结口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

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老师有16个本子,准备奖励给8个学生,平均每人可以得到几个本子?

2、指名学生回答。(16÷8=2)

3、让回答问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怎么列式的?怎么计算的?

4、总结:当题目中出现“平均分”这样的信息时,我们一般用除法解决,即:除法解决的是分配类的问题;根据“二八十六”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16÷8=2,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

5、引入新课: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内容。(板书课题:丰收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4页的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观察到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指名一位学生回答他所观察到的内容:有六捆萝卜,有两只小兔子,其中的一只小兔子说每捆10根,另一个说刚好是60根。问题是“平均每只小兔子能够得到多少根萝卜?”

(提醒学生注意“平均”二字,从而能正确列式)

2、学生写出算式:60÷2,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思考算法,小组内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表现自己。

学生可能有以下的算法:

A:2×3=660÷2=30(根据乘法做除法)

B:60的一半是30(根据除法“分配”的意义做除法)

c: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将60看作6个十)

D:6÷2=3所以60÷2=30

4、不管学生提出的是哪一种,均予以肯定,并总结: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不看被除数末尾无用的0,按照表内的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有几个0没有参加运算,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我们也可以想乘法,再算除法。

5、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兔解决了问题,现在山羊伯伯也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运多少次?”

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指名另一位同学检查黑板上同学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我当小老师;让同学们来发现错误,来减少学生以后在口算中所出现的错误。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不看被除数末尾不参加计算的0,按照乘法口诀算出商,再看被除数有几个0没有参加运算,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我们也可以想乘法,再算除法。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丰收了

问题:“平均每只小兔子能够得到多少根萝卜?”列式:60÷2总结: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不参加计算的0,按照乘法口诀算出商,再看被除数有几个0没有参加运算,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我们也可以想乘法,再算除法。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葡萄沟》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葡萄沟》教案分析北师大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

2、练习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多媒体展示、美读感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4、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如何?那么你知道我国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葡萄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走进葡萄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认识多音字“分”。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一句话来夸葡萄沟?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精读课文,探索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一)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2、指名回答。理解“盛产”的意思。

3、总结葡萄沟第一个特点——板书:盛产水果。怪不得人们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沟的心情。

过渡: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我们去看看葡萄到底长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不同水果的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真是个好地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1)葡萄种在什么地方?

(2)夏天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1.“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①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凉棚”;这句话中说什么像是凉棚?这么比方说明了什么?

②这句话是比喻茂密的葡萄枝叶展开后像搭的凉棚。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

③指名读,齐读。

④学习什么像什么的句式,并仿照说一说。

(3)秋天的葡萄又长得怎么样?

出示:“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色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为什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的好呢?

②圈出表示葡萄颜色多的词语,理解“五光十色”。

③说说能不能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为什么?

④指名读,男女赛读。

⑤小练笔: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

⑥总结葡萄沟第二个特点——板书:葡萄

五光十色。

(2)葡萄这么多,这么美,那葡萄沟的老乡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齐读。

2、用这个句子里的一个词来形容维吾尔族老乡?

3、指名读,读出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抓住“准会”、“最甜”、“吃个够”这几个词,体会葡萄沟老乡的热情好客。

4、假如老师是一名游客,你们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你们会对我说些什么?

5、读读葡萄沟热情好客的老乡吧,齐读。

6、总结葡萄沟第二个特点——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同时加入了句型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葡萄沟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吧,美美地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还感受到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其实维吾尔族老乡还非常勤劳、能干,当他们收获下这漫山遍野的葡萄之后,有的运到城市去卖,有的制成葡萄干,他们是如何制作葡萄干的,这留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选择文中的优美语句摘录下来。

2、向家人介绍葡萄沟。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好地方

老乡

热情好客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间与数学(二)》

陈丽莉

时间与数学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从而进一步体会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4、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3、补充练习。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下载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学案分析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二)》学案分析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学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学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学案分析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设计 『栏目:品生品社 源自: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 李惠雕』 2011-09-24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抚育......

    六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学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北师大版三年级作文导学案

    北滩乡杜寨小学三年级作文导学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作文导学案 作文题目:写某个地方的变化或者写颜色的特殊作用 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总 课 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写某个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有多重(5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有多重》导学案 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18-20页(有多重)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

    一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