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中的幼儿及教师支持 侯莉敏
“国培计划2015”——山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访名校 南通大学培训班项目之活动中的幼儿及教师支持
侯莉敏
2015年11月2日
上午9:40~11:40 南通大学18号楼1112
一、何谓活动?活动中的幼儿是发展的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
这三种形式的活动在人们不同发展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有一种起着主导作用。
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到了学龄期,游戏活动便逐步为学习活动所取代;到了成人期,劳动便成为人的主导活动。
一、何谓活动?活动中的幼儿是发展的
处在以游戏为主导活动中的幼儿,发展是他们的本质特征。
就在50年前,人们普遍相信儿童在学前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社会性发展:从家庭中走出来,学会与同龄人和陌生成人交往,在新的环境中体验新的事物。
今天,我们认识到儿童的前6年是语言、概念和社会能力的飞速发展期,从一出生开始,健康的婴儿就利用(甚至控制)自身有限的反应能力来探索周围的环境,获取人脸的信息,声音和语言的信息,物体和事件的信息。
儿童在与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中,获取发展。发展:一些理论观点
广义来说,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由此可见,发展包含以下的含义:
发展是一种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外部的变化就不能说是发展;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只有连续的、稳定的变化,并且引起了内部结构变化的才是发展。
1.发展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
当幼儿把所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并能把整个系统中相关联的对象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的变化,才可称得上是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既是自发的,也可以是自觉的。即是自身身心成熟与社会影响的结果。
2.发展是共同的,也是独特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假定发展变化时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事实,既发展是共同的,但每一个人的发展又是独特的,并且各种学习都存在着一个最佳期,那么,有效地促进发展的教育可以根据下面三条标准来衡量,某种教育的经验、过程和方法,只要符合以下几点,它就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
能对儿童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正在出现的各种能力提出挑战,并提供练习的机会;能鼓励和帮助儿童发展他自己独特的兴趣、才干并符合长远的目标;当儿童对某种学习
内容处于最佳的掌握、概括和记忆期、并能把这一内容与过去已有的经验和将来的事件联系起来时,能及时给他们提供有关的学习经验。
3.儿童是一个整体,所有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
从发展意义出发,幼儿园提供的活动应该:
既能满足儿童主导下的自发性活动的,也应该提供教师主导和组织的活动;既能让每一个幼儿获得独特性的发展,也能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共同性活动的要求的;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指向儿童的生活的,是整体的和全面的。
二、活动中的幼儿是主动学习的
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发起的学习,不是指教师手把手教或传递而进行的学习。这种由主动者发起的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即依靠学习者能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的知识。
在幼儿园中的幼儿,其运动、听、找寻、感觉、操作通常都含有主动学习的成分。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主动学习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儿童获得相关领域的关键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以某种形式纳入所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所有领域中的关键经验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在任何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他们都应该综合为一体。
因为,所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基础上,言语和非言语表征(即图像)和象征性表征都是重要的。其中,言语和非言语表征对具体的、生动的经验能起到一种检查和说明的作用,但并不是用象征性模式来替代具体的经验。
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
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地探究;通过直接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操作、转换盒组合各种材料;选择材料、活动和目的;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进行大肌肉活动;自己的事自己做
幼儿的主动学习主要包含以下的特点:
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
三、处在幼儿园两类基本活动中的幼儿
儿童自发的活动——区域游戏活动 成人组织的活动——集体教学活动
(一)儿童自发的活动——区域游戏活动
理解与恰当的回应:理解需要对儿童发展理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回应则需要教师不断分析游戏中儿童的行为意义进行,回应通常用到的策略有:等待、忽视、介入、干预
(二)成人组织的活动—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
总之,幼儿自发的活动与成人组织的活动之间的平衡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关键。成人在此中的支持作用是重要的,对成人作用的最贴切描述为:她是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成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鼓励或促进儿童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儿童可以对材料或活动进行选择;明确地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制定计划,表明他们准备干什么,这么干。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为自己制定目标,并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和评判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提问和建议,为儿童的思维过程、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经验的情景安排创造条件。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成和生成的教育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教育活动,全班一起进行的和分小组同时进行的活动。
第二篇:幼儿总结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幼儿总结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趣味阅读是运用多元的、趣味性浓的阅读材料、阅读形式、方法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目前国际国内早期阅读活动中,普遍比较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而忽略了阅读的趣味性,我们过去开展的阅读活动中,也把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进行了强化.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虽然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同样也发现一部分幼儿对阅读活动已不太感兴趣.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研究活动”.通过活动,班级幼儿更加喜欢阅读,他们自主的参与阅读活动.一、情感体验,支持幼儿积累词语、句式、语言,大胆讲述
体验需要儿童将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与多种感觉真正投射进对象世界中,在心灵深处唤醒富有生命的、灵活性的、审美的情感.在开展趣味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充分体验作品情感,让孩子们将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在阅读“捉笑的小妖精”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变成了小妖精,变成了各种小动物,他们玩起了“小妖精捉笑”的体育游戏,当小妖精“哧溜”一声拍到了“小动物”后,小动物就变成呆兮兮、儍呼呼、冷冰冰、冰冷冷.孩子们快乐的追逐,愉快的游戏.阅读作品已溶入他们的游戏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经验.当孩子们看到“捉笑的小妖精”这个作品中,他们都开心的叫起来“小妖精、小妖精”呆兮兮、儍呼呼、冷冰冰、冰冷冷.这时已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孩子们已经愉快的进入阅读情境,专注的讲述起来.由于他们在游戏中已积累了相应的词语,因此在描述小动物的神态时,他们就能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解决了阅读障碍.因此讲述轻松、愉快、也更生动了.二、生生互动的小组阅读竞赛活动,增加阅读趣味,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小组阅读比赛带有强烈的竞争性,大班孩子们已有一定的竞赛意识,在阅读活动中,将这种竞争意识转化成为激励幼儿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的动力,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阅读、大胆讲述.比如:在阅读20__年《东方娃娃》第7—8期时,幼儿自由组成了哈比猪猪、米老鼠、唐老鸭和天线宝宝组,他们配戴上相应的标牌,自主商量讨论决定小组阅读内容,商量阅读表现形式.老师为比赛准备了评比表,采用由幼儿、专家、老师共同评比的形式,激励幼儿仔细的观察,认真倾听,大胆表现.天线宝宝组他们选择了阅读科学知识“眼睛”,他们以自我介绍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有关眼睛的知识.哈比猪猪组他们表演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米老鼠派代表讲述了胆小的鬼连载故事“钻进空调里”,唐老鸭小组轮流讲述了“积水的小巷”.在整个小组表现过程中,每当一组表现时,其他组的幼儿都非常认真的看着自己手上书中的相应内容,在其表现完以后,大胆的对其评价,最后孩子们还公正客观的评出了当日的阅读之星.这次活动以竞赛的形式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孩子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三、小老师活动,提高了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讲述
老师这个称号,在孩子们心中是非常神圣的,他们都有当小老师的欲望.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帮助小朋友一起阅读就增加了幼儿阅读的趣味性,同时,在幼儿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体验到的情感不能完全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就造成了一部分幼儿不敢开口讲述的情况,于是我就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选择了《东方娃娃》中的故事点心这种语言精炼、故事情节简单,汉字较大的内容进行朗读.先学会朗读的孩子就可以去当小老师教其他幼儿朗读.我班好好、艾艾、可可、星星等小朋友他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因此学习朗读很快,每次他们都非常积极的去当小老师,凡凡是个淘气的小男孩,总喜欢自己玩自己的,但在“小老师”活动中,他却非常认真的去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认真的朗读故事,博儿小朋友比较胆怯,平时不敢大胆表现,但在小老师活动中,他却非常认真大胆的去带着小朋友和他一起朗读.在这个活动中,虽然当小老师成了孩子的兴趣点,但是这个兴趣点激发了孩子认真阅读的愿望,促进了孩子自主阅读的发展.同时活动是在幼儿之间交流,孩子们交往更自然,表现更大方,因此在这里全体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讲述.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阅读讲述能力,而且孩子们还认识了许多字宝宝,对汉字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四、自创图书,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讲述兴趣
班级孩子人已经有了很强的创作图书的愿望,同时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全班幼儿都会正确的使用剪刀,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增强阅读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自制图画书活动,于是在手工角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剪刀、胶水和废旧图书,指导孩子们选择恰当的画面,剪贴成一个故事,制作成图书,并根据故事内容取一个恰当的故事名字.如老虎追兔子、天使的爱、飞机场的故事、小猫等车、小象喂鱼、去旅行、小鸟和云朵等等,而且孩子们结合故事内容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创编了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的故事虽然稚嫩但故事完整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对话和结果,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的故事非常兴奋,都争先恐后的来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讲述兴趣兴趣.五、亲子演演演的活动,增加阅读的趣味,支持幼儿大胆讲述
孩子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他们最愉快、最开心、最大胆的时候,有时他们不敢在幼儿园表现的东西,回到家里就毫无顾虑了.因此我充分的利用了家长资源开展亲子演演演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一起表演早期阅读作品.如:我们在幼儿园阅读了老故事“牛郎织女”,在家长专刊中,我们要求家长让孩子当编导,在家里带家人一起表演这个故事,艾艾的妈妈说:“她在家里像模像样的指挥他们,给他们分配角色,教他们对话,一家人开心极了,”
她说“我从中都受到启发,把你们这些方法用到我们学校去(她是一位小学教师)”.亲子阅读具有浓浓的亲情,家长、孩子都能在阅读中体验快乐、感受快乐.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贴近生活的,具有游戏性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们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服合幼儿这一年龄特征,我们开展的趣味阅读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投放了多元的阅读材料,设计了有趣的阅读活动形式、方法,让幼儿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促进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三篇: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支持幼儿主动发展
时间:2016年6月24日 地点:北房镇中心幼儿园
内容: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支持幼儿主动发展
——怀柔区骨干教师走进北房幼儿园现场研训活动
一、教师反思:活动区的由来,建筑区结合班级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孩子总是问关于小学的问题。第一次的活动是参观小学,提一些关于小学的问题:小学生怎么上课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发现了小学有专门的教室,如:美术教师,科学实验室。连男女厕所的都是分开的。孩子就自主自发的开始搭建。
美工区的孩子们玩树根发现树根的形状很像小动物,羊啊,孔雀啊。孩子们还发现树根没法上色,皮影戏:想玩皮影戏,但是班里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呢?于是孩子们就请家长来制作。玩的时候孩子又发现问题了,旁白和皮影配合不到一起,角色太多了。孩子们从新设计了旁白,还规定了观看的时间。小朋友表演时,声音太小,看表演的小班小朋友都在后面睡着了。于是孩子们想了个办法,可以弄点好吃的给看表演的小朋友消磨时间,这样就好多了,而且表演时声音更洪亮了。分享评价亮点:孩子游戏时专注,不容易被外界干扰影响,教师支持孩子游戏,尊重幼儿。分享提升经验时,孩子们给的建议没有平时多了。如果教师在分享时能播放孩子游戏时的照片会更好。
二、教师评价:
一幼穆园长:震撼的感觉,孩子是主人,班级的主人,能观察到其他人(教师)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能自我解决问题,自我服务。比如:孩子们在搭建小学时,非常专注,体现了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合作和分工。孩子们真的是玩自己的游戏,真游戏,真自主。孩子们发展了,如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方面。孩子动手、交往能力强。教师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做真研究,教师给了孩子平等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的支持。教师状态好,时而是游戏者的角色,时而是支持者的橘色。
更好发展的可能性:在教师培养的方面,总结提升方面和业务指导的方面需要提高和加强。
周海玉:有两个特别地方,孩子们能管住他人的需要作出反应。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也需要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培养他们关注他人。
怀柔镇唐园长: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染了我。表演区:孩子通过表演区有几个方面的自主,自主的游戏内容。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形式自主,表演形式多样化,不单一。材料和规则: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规则,环境和孩子的游戏自然的结合到一起,表演时有节目单的支持。反映出每个区域孩子的自主游戏,通过老师的反思看出老师的自主性,教师滔滔不绝的介绍自己班的活动区,可以看出老师在和孩子一起成长。小小的建议:教师在表演时多注意表现美的方面。
周海玉:反映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过程的。美体现在哪?除了老师自身的感染之外,每个区都有核心的发展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引领孩子。从节奏、节拍、表情等等,我们要知道从哪个方面引导孩子。
二幼彭老师:孩子的发展快,交往能力强,孩子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孩子和其他人的感情是真的,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能自我不断挑战,提高自己。教师能及时回应孩子,但还需要抓住孩子的重点经验。
杨主任:怎么抓住孩子的重点经验?怎样带领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 彭老师:学习,研讨提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杨主任:作为业务干部怎样引领老师? 杨宋李园长:走进教师,发现问题。
王老师:抓住各个领域的核心价值,如:皮影戏表演,要抓住语言领域核心价值,把目标装在心中。
白园长:与老师讨论的第一个问题:玩这个,要发展孩子什么?投放的低结构材料怎么玩?发展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先组织老师先玩,然后考虑孩子怎么玩。
周海玉:首先要分析材料对孩子发展的价值有哪些?如果这个材料老师还不会玩,你也不会知道如何引领孩子。作为一个有准备的老师,要先会玩。怀柔镇唐园长:教师在讲评之前必须自己先捋清思路,从哪个点开始讲评?这个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样才会让孩子有所提高。
杨主任:在活动区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区域的孩子的游戏行为和过程。从辉:活动之后要对孩子有整体的分析,在哪些方面,哪些阶段,哪些材料需要调整。
二幼老师:区域评价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品质来评价,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更有帮助。教师可以拍下照片,还原现场,或者把当时建筑区用的板子搬到现场,还可以请了解当时情况的老师说明,帮助孩子更加明白当时发生的事情。周海玉:如何在分享过程中帮助孩子们理解想传达的内容。
从辉:孩子在玩颜料的时候孩子去卫生间手很小心的不把水弄在地上,颜料洒了孩子也不慌乱的打扫。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孩子心中有目标,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孩子。
发展的可能性: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干什么?教师有没有关注孩子的点?丰富了孩子哪些经验?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时,教师的作用? 杨主任:关注孩子的细节。
XXX老师:坚持,老师能坚持从孩子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从孩子身上看到的坚持,在玩多米诺时孩子一遍遍的反复调整牌的坡度中,孩子能坚持不断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
发展的可能性:点评时教师语言可以更简练,对孩子语言经验有提升。周海玉:从孩子游戏、生活、需要、兴趣中来看,自己的收获,感受。对活动开展的形式有什么建议?
第四篇: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有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着重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规程》和《纲要》确定了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将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各个教育领域,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由此意义出发,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幼儿游戏,并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教学中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与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游戏活动的概述
一、什么是幼儿游戏活动?(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的游戏活动)
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参与、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情节是虚构的、内容角色来源于生活;其特征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其定义是幼儿喜爱的、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基本活动,是现实生活反映的活动。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除了刚才介绍的《规程》和《纲要》中对幼儿游戏重要性的阐述,现推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样指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以“幼儿为本”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 ;我们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价值体现有:
1.游戏促进了幼儿身体发展。发展运动技能、锻炼肢体肌肉动作、增强适应能力。
2.游戏促进了幼儿认知发展。(1)感知能力得到提高。(2)思维能力得到提高。(3)语言能力得到发展。(4)想象力得到发展。
3.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学习各种社会角色、摆脱自我为中心。
4.游戏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5.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初级的学习行为。
三、幼儿游戏的类型 幼儿游戏的类型多样,因不同的分类依据而不同。比如: ◆按认知理论分(皮亚杰):
1、实践性游戏(机能性游戏)
幼儿反复练习感知觉动作。如:反复地丢拣玩具或物品
2、象征性游戏
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如:用小篮代替汽车方向盘、“假装咱们受了伤”
3、有规则游戏
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的情节。如:体育游戏、棋牌游戏等 ◆按社会行为分(美国帕顿):
1、无所事事
幼儿不在玩,而是在东游西逛,玩弄自己的身体,或从椅子上爬上爬下,再就是注视着某些事情或发呆。
2、单人游戏
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3、旁观行为
关注着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偶尔搭话或提问,但始终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4、平行游戏
幼儿单独游戏。玩具材料与其他人相类似,看起来好像是在一起玩,其实幼儿是在同伴旁边玩。
5、联合游戏
与同伴一起游戏。活动中出现相互模仿的行为,但没有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是凑在一起玩。
6、协作游戏
形成小组做游戏。游戏中有分工和协作,有共同的目的和方法,通常会有一两个孩子组织指挥。
◆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前苏联学前教育学):
1、创造性游戏
(1)角色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2)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游戏。
(3)表演游戏:按照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2、有规则游戏
(1)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增进知识、发展智力。(2)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
(3)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4)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的游戏。◆按幼儿对游戏的体验分(比勒):
1、机能游戏
幼儿反复做某个动作或活动以示快乐和满足。
2、想象游戏
模仿周围成人的某些行为,再现成人生活的游戏。
3、接受游戏
幼儿通过看电视、听故事而获得乐趣的活动。
4、结构游戏
幼儿用积木、粘土、沙或纸制品制作物品,进行造型活动。
◆我国目前常见的分类有创造性游戏和教学游戏。我们来看看示意图。
比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属于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数学游戏就是教学游戏。
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化就是将教学融入到游戏之中,用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
今天我们主要来分享这方面的内容。
(一)体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体育游戏是由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组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情节和比赛因素,是综合了运动、游戏和指导三个要素的身体练习活动。1.体育游戏的内容
◆以基本动作为主线的游戏内容
1)根据基本动作确立相对应的身体素质培养。2)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顺序和游戏目标选择内容。3)划分难度等级。
◆以游戏性质为主线的游戏内容 1)模仿性体育游戏 2)竞赛性体育游戏 3)有主题情节的体育游戏 4)球类体育游戏 5)躲闪类体育游戏 6)民间体育游戏
◆以游戏器械为主线的游戏内容 1)常规器械 2)传统民间器械 3)感觉统合器械 4)自制废旧器械
5)直接可利用的废旧器械 2.体育游戏的指导原则 1)经常性原则
体育游戏不能仅仅安排在集中教育活动时间内开展,应根据体育游戏的不同类别和特点,灵活、机动地将其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和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2)安全性原则
A考虑游戏范围、场地布置、参与人数、游戏器械的可靠性等。B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形成安全意识。C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安排适量的运动。D动静交替 E注意因人施教 3)多样性原则
A设计符合幼儿兴趣的游戏情境 B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C专业的教师 4)发展性原则
尊重幼儿自身的动作发展顺序,考虑孩子发展的差异性,注意身体各部位基本运动功能的全面协调发展,避免单调的身体运动专项训练,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3.各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 1.体力较弱。
2.基本动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动作缺乏协调性和准确性。4.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
5.对游戏动作、角色、情节感兴趣,对结果不大注意。6.集体观念、纪律、配合、协调能力较差。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1.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2.游戏情节要简单,角色要少。3.游戏规则要简单,易于遵守。
4.游戏中的基本动作练习的类型要少,最好只有一种。5.主要角色一般由教师担任。中班
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 1.体力比小班有增强。
2.动作协调性、平衡能力有明显进步,能辨别方向。3.有信心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
4.注意力易集中,能控制自己,在成人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5.喜欢有情节、角色、追逐性的游戏。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1.游戏情节可多样化,适当增加游戏角色。2.可进行多种动作的游戏。3.尝试简单的竞赛性游戏。4.引导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大班
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
1.身体状况更强壮,体力更充沛。2.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动作的基本要领。3.动作协调有力、灵活自如。
4.开始具有组织游戏的能力,责任感、控制力和专注力逐步提高。5.喜欢挑战性游戏,关注游戏的胜负结果。体育游戏的指导要点: 1.增加竞赛性的游戏。
2.游戏动作增多,难度也可增大。
3.游戏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复杂。4.可接受语言讲解。
5.增加游戏的复杂程度,可在游戏中加入更多的任务要求。
(二)音乐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1.音乐游戏的结构和内容
◆自娱性音乐游戏。是指幼儿自发产生的,没有目的,没有功利性,纯粹的自然游戏。如:自发的表演唱、自编的舞蹈、自由的表演等
◆教学性音乐游戏。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并组织的专门性音乐游戏。1)听力游戏
听力游戏是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听觉印象,提高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2)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是指以唱歌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享受歌唱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韵律游戏。韵律游戏是指幼儿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随着节奏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舞蹈动作。
4)节奏游戏。节奏游戏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式来锻炼幼儿节奏感的游戏。2.音乐游戏的指导原则 1)随机性原则
应当在自然的状态下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2)趣味性原则
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的音乐游戏。3)活动性原则
应采用多样化活动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形体表现欲望。4)主体性原则
应充分关注到幼儿喜欢参与和乐于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3.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1)做好充分的游戏准备
教师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标来设计游戏,确立好游戏主题,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为幼儿准备充足的道具。2)有效发挥教师的角色影响
跟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角色应随着游戏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变化。要善于利用游戏性语言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应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音乐示范。3)合理地调控幼儿的情绪
要求教师能够将幼儿群体的情绪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兴奋水平上,有效地避免兴奋点的转移或扩散。
4)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
教师应有效地利用音乐优美的韵律所创造出的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各年龄段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幼儿音乐游戏的具体表现: 1.有强烈的情感依附要求。
2.具有“吸收和感觉”的学习特点。3.主要靠倾听积累音乐感觉和经验。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1.给幼儿多听音乐的时间,但不要过长,内容要经常变化。2.要运用身体语言与幼儿交流,表情、眼神要亲切。3.在集体游戏时允许各班幼儿玩自己的游戏。4.选择重复的游戏形式。中班
幼儿音乐游戏的具体表现:
1.有初步的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积累,更喜欢音乐游戏活动,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2.小肌肉群动作能力比小班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能够较熟练操作盒使用物体,也有兴趣探索各种打击乐器。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的选择,采纳幼儿的意见并将其运用到活动中。2.要为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和机会。3.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合作和配合的机会。大班
幼儿音乐游戏的具体表现:
1.自主控制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接受挑战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不满足于较简单的游戏活动,有设计、组织游戏的需求和能力。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
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的创意,采纳幼儿的建议,为幼儿自主游戏创造条件。
(三)语言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语言游戏是指以语言要素为载体,以兴趣为本位,从而达到娱乐或教育教学等目的而非交际目的的一种语言活动。1.语言游戏的内容 ◆音能游戏
1)发声、听音、辨音的游戏。A 发声游戏。(特别适合小班)B 听音、辨音游戏。C 易发错音和较难发音游戏。2)声调的练习A 纠正方言的游戏。B 语调的游戏 ◆词能游戏 1)名词游戏 2)动词游戏 3)形容词游戏 4)代词游戏 5)量词游戏 6)反义词游戏 7)礼貌用语游戏 8)成语游戏 ◆句子游戏 1)句式游戏 2)缩句和扩句游戏 3)对话游戏 ◆故事等其他游戏 ◆识字、阅读游戏 2.语言游戏的指导原则
1)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体验游戏过程与提升语言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4)肯定性评价与建议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3.各年龄段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 1.注意和记忆时间短暂。
2.处于牙牙学语状态,词语贫乏,语音不准。3.语句不完整,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4.喜欢模仿、重复别人的语言。
5.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有与他人交谈的意愿。6.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方法:
1.关注幼儿情感,设定幼儿熟悉而有趣的游戏情节。2.游戏情节使用富有儿童特点的重复性语言。3.游戏内容以练习发音和听音能力的游戏为主。4.丰富幼儿的词汇,教幼儿学习说完整的句子。
5.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尽量使用正确的发音、丰富的词汇、规范的语法。中班
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
1.语言器官已发育成熟,已具备正确发音的生理条件。2.说话欲望比小班强烈,喜欢与同伴和成人交流。3.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倾听。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5.词汇量比小班时有大幅度增加,在交流中开始出现复杂的词汇,但不准确、完整。幼儿语言游戏指导方法: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清楚地吐字,学习调整声音的强弱,富有表现力地讲话。3.按原有的语言范例添加、更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4.培养倾听习惯。
5.用暗示方法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6.学习正确运用各种动词,练习运用形容词来描述事物。大班
幼儿语言发展状况:
1.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理解加深,能掌握一些抽象、概括的词。2.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交恰当。4.能完整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或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
5.不仅能熟练地运用简单句,而且还会使用各种复合句,能够用连接词来连贯、有条理地进行独立讲述。
6.成人的语言修养、讲述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等因素成为幼儿语言模仿的对象。幼儿语言游戏指导方法:
1.利用各种条件间接帮助幼儿完成游戏。2.教师要成为观察者、评价者。3.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语言的指导。4.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
(四)数学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数学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巧妙地借助游戏情节,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通过生动有趣、具体直观的操作手段,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依托游戏来实现,以激发幼儿相互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好感,是数学启蒙的有效途径。1.数学游戏的内容 ◆ 操作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情节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竞赛性数学游戏
带有竞赛性质的数学游戏更适合于中、大班,不仅能满足幼儿的竞赛、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运动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 口头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不用直观教具,只用口头语言进行的游戏。◆ 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幼儿对数、形知识的充分认识。◆ 数学智力游戏
这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适用于大班。2.数学游戏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应将数学经验与概念隐藏在游戏的材料和规则中。2)趣味性原则
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富有童趣。3)差异性原则
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4)互动性原则
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 3.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和方法 ◆ 数学游戏的指导方法 数学游戏的导入 1)从生活经验引发思考 2)巧妙运用生活情境 3)设置挑战性任务 数学游戏中的语言 1)准确表述 2)有效提问
◆ 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小班
幼儿数学游戏的具体表现:
1.单一行动,独自玩,喜欢独占玩具,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
2.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喜欢最熟悉的生活内容的游戏。多半是与手中的玩具进行交流,而不是与同伴交往。
3.愿意与身边的伙伴玩重复多次的游戏。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能够满足幼儿独自操作玩具的需求。
2.提供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操作材料,材料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引起他们操作兴趣。
3.活动时间灵活,地点随意,内容自主,环境开放,可在区域中让幼儿进行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中班
幼儿数学游戏的具体表现:
1.游戏内容和情节与小班相比更加丰富多彩。
2.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在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身边奥秘的兴趣日渐浓厚。
3.思维方式是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
4.渴望与同伴交往,但缺少交往技能,经常产生纠纷。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置身于数学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2.营造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按照数学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在材料提供中,注重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3.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参加创造活动,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培养幼儿专心致志的品质,树立其自信心。
4.鼓励幼儿大胆交往,学习与别人合作。大班
幼儿数学游戏的具体表现:
1.游戏的主题与内容都更加新颖、有创意。
2.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会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3.处于合作游戏阶段,能与同伴一起有计划的游戏。4.会协商解决简单的问题。幼儿数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数学学习生活化,教师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
2.幼儿动手能力增强,要多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创造一定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培养幼儿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观察幼儿,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简单了解这几种教学游戏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其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有效地调动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幼教同仁的重视。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在针对幼儿游戏的内容以及指导这块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接下来我园老师将会为大家带来集体教学活动以及现场游戏互动,从中大家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和发展,谢谢大家!
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而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化就是将教学融入到游戏之中,用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游戏中,能较好地完成目标,使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中获得了相关经验。
幼儿园的教学和游戏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呢?我们认为要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首先必须在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的性质及其价值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循序渐进地进入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而不是片面化的认为,在一节教学活动后牵强的加入个别游戏,那就是游戏化的教学了。在教育实践中,如若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幼儿游戏就会成为“游戏幼儿”,教学活动也会由于搞形式化的一套而变得低效或无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作用具有互补性,这两者的优化整合能使整个的幼儿教育变得完善,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作为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正确认识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应当被纳入教学指导的范围。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结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幼儿园游戏、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
举例(李敏活动中角色扮演游戏的意义)或是视频案例
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大量讲授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如要求学龄前儿童会背多少唐诗,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位的加减法等。有的幼儿园用教会孩子多少学科知识来扩大知名度,而家长也多以孩子识了多少字或会多少算术题来评判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游戏化的活动就是避免这些小学化错误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幼儿园特有的教学。
总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我们的童心、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第五篇: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本文以幼儿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幼儿绘画的定义和意义,描述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关键词:绘画;幼儿绘画;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绘画的含义及意义
(一)含义
幼儿绘画是指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绘画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说来,孩子的绘画往往早期就有显露,表现为对颜色的敏感,喜欢涂抹,能分辨线条曲直、方圆以及物体大小。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强,观察事物比较全面细致、准确,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写字、画画。
(二)意义
幼儿是绘画教育的对象,是绘画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绘画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绘画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促进右脑的发育。
绘画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画“金鱼”,幼儿先画圆形的头,再画半圆形的身体、最后画上三角形的尾巴,画的时候必须紧靠在一起,最后画上嘴和眼睛,再涂上颜色,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一条美丽的金鱼。经常这样锻炼幼儿,可以促进幼儿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绘画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具有丰富感情和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
3、绘画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幼儿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幼儿的诗,但等他稍长大了,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这段话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幼儿才能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
4、绘画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哇哇落地之时,犹如一张白纸,涂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家长、老师的责任重大。教育是个很大的范畴,绘画教育虽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不可分割,至关重要。与其他教育相比较,绘画教育这一过程。它的独特功能表现为:通过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正是在进行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这样说:绘画教育 “潜移默化”的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无声,儿童就是在这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了。
5、绘画教育能够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绘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会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能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在绘画创造的活动中,生活对他们来讲是亲切而有趣的,这种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兴奋,令他们向往,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往往会令他们感到惊喜并渴望通过美丽的图画描绘自己的未来。
二、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也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更高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严重的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童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犷,分别表现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 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像非像;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这一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引导幼儿身心、意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绘画教学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小班: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中班: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大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好多家长朋友认为绘画教育只仅仅是让幼儿画画,于是乎:“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找个地方约束他们,省得在外打闹出危险”„„孩子被送到了兴趣班学画画,家长们成了“主宰者”,到了兴趣班、包括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成了“主宰者”,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一张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很少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先前经验的激活与迁移,她们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摒弃了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会有许多枯燥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幼儿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谁画得像,谁画得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忽视他们的情感需要与主观体验,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表现为以下面三个方面:
(一)要重视幼儿的“心灵感悟”,采用多种绘画形式,让幼儿自由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通过手的动作将眼睛所见的引起内心冲动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幼儿的涂抹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习中,我和指导教师一起组织了一次中班幼儿的春游写生活动,在目的地我们先组织幼儿先对周围的景致景物作详细的观察比较,再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闻闻花香,摸摸枝条,抱抱枝干,在充分的观察讨论、嬉戏娱乐后,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自己的心情画下来,那次写生活动的效果特好,画面丰富且少有雷同。在幼儿讲述画面的内容时,幼儿更是踊跃发言,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了鲜活的生活体验,幼儿表现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表现形式上,教师也应采用各种形式,不要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的绘画,不要采用固定不变的示范讲解模式,其实诸如刮画、彩墨画、手印画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段,可采用写生、实物临摹、示范讲解等形式,手段为内容服务,只要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就好。
(二)要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使幼儿乐在其中。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注重真正乐趣的获得,教师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至始自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教师要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要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
1、不要墨守常规,每一次活动都以上课的形式进行,讲究过程的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看似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但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从中得到愉悦就不得而知了,幼儿绘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2、组织活动时,不要太注重结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过程体验,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比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我们在引导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用线条勾画之外,还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幼儿被激起的积极情感成为绘画的一种动力。
3、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要不时纠错、在结束环节则令还没完成作品的幼儿去听去看老师选出的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讲评内容,其实事实情况又有多少人在看在听呢,他们有的心不在焉,有的意犹未尽,教师的纠错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教师对少部分作品的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些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要强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读懂幼儿的作品,走进幼儿的心灵。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着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传统评价只重视结果,注重对幼儿最终作品给予评价,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是不能读懂幼儿作品的。这种不能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作品的做法,不能对幼儿独特思维予以肯定的做法极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评价幼儿的作品我认为合适的做法是:
1、遵循发展规律。幼儿绘画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的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注重激励保护。由于幼儿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幼儿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总之,幼儿绘画教育不仅仅是美感教育,更是情感教育、创造教育与性格教育的整合体,教师应结合幼儿绘画学习的特点,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对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幼儿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吸收当前幼儿教育中“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先进理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幼儿走向美的世界,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