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生命化课堂 尝试阳光教育
构建生命化课堂 尝试阳光教育
汪疃中学 鲍京源
阳光教育是富有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它主要表现为口头表扬、书面鼓励性评价、肢体爱抚、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 阳光教育是正面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与反面教育、挫折教育一样都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又体现为许多的具体方法,甚至形成一定的操作规律;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理念、一种心态,它指的就是以欣赏的心态赏识学生的整个人,一个具有灵魂的生命体,而不单单是赏识学生的优点。但总的说来,我们更应该把“阳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赏识寻优、正面激励。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我校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阳光教育。
一、阳光教育与我校的课程改革
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远离学生、不切实际的教育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为真正的了解学生,我校都要向学生进行如下问题的问卷调查:“你喜欢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老师对你说什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你最不愿看到老师的哪一面,你最不喜欢老师对你说什么?”“你认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否和你喜不喜欢老师有关系?”并将问卷调查情况反馈给教师。
从所有学生的问卷中,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在老师那里得到尊重、理解、重视和爱!即得到阳光教育。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保证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我校办学目标的应
有之意,而客观的审视我校的课堂,不难发现,教师权威者的姿态、俯视的目光和永远严肃的面孔在我们的课堂中还普遍存在,师生间的距离在扩大,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阳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强调学生的成功体验。老师的赞赏、鼓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这是学生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所说的阳光教育。
基于以上认识和我校的实际,我们将阳光教育作为打造具有创新、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的突破口,并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
二、阳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老师把阳光洒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1)阳光环境,强调制度跟进,保证阳光教育高效开展
“我努力,我进步,我自信。我成功”;“我敢大声地说,今天我表现很棒” 如今,在校园里,在一些宣传牌上,阳光教育的标语随处可见,真正起到了随时随地都能对师生进行教育的作用。
学校制定、完善了《关于把阳光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来的有关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学校经常对广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阳光教育的运用情况,对反馈上来的一些情况,学校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老师更好地搞好教学。
我校苏国粉老师在教学反思本上记录这样一件真实案例: 我班有个男孩叫于
祥鹏,他思维活跃,口齿伶俐,缺点是做事没有思维性。有一阵,因为连续几次的粗心我批评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男孩沉默了!这一周,我看到他写了这样一篇作文“面对你严肃的目光,我真有些害怕,难道我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我知道您对我很失望,说实话,我也很讨厌自己”看着这消沉的语句,我知道自己的教育走入了误区,思考良久,我提笔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没想到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让你伤感了这么久,真对不起!其实,我一直很欣赏你能言善辩的口才,但我更相信你会努力使自己言行一致,对吗?短短的几句话,他又变得像以前一样了开朗了。
(2)不断学习、反思,引导教师深层次的领会阳光教育的理念。
2008年,学校召开专题会议,正式提出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课题。为了便于广大教师学习、领会、把握生命化教学的理念,学校购置了朱永新、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的大批著作供教师阅读、学习。同时,学校还从《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等报刊摘录有关阳光教育的理论性文章,印发给教师,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以往教学行为,留有反思笔记。在初期我们将阳光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日常的课例研究和课堂教学“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中都将课堂教学实施阳光教育的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这些都有力地强化了教师阳光教育的意识和理念。(3)开展专题活动,引领阳光教育走向深入
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对赏识产生了一些疑惑,陷入了迷惘。为此,每学期,学校都召开“阳光教育”专题研讨会。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谈对阳光教育的认识,交流个人实施阳光教育的做法与体会。通过研讨大家明白,赏识不等于一味的表扬;廉价的表扬不是赏识;赏识需要批评,需要有理智、灵活的批评… …随着研讨的深入、实践的深化,阳光教育的策略不断优化,阳光教育的方法不断丰富,阳光教育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
2.学校领导以温暖的目光看待教师,建立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生需要阳光。对于老师来说,更需要来自领导的温暖关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领导的关怀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金创军老师至今还记得自己刚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他既高兴又担心。领导这样对他说:“让你带这个班,因为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学校信任你,你自己也要对自己有信心… …”领导的信任与鼓励,让他坚定了信心,也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感动。几年的历练,如今,金创军老师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骨干,师德方面的典范。
2008年学校让丛晓红老师担任初四的数学教学,并任班主任工作。面对领导的充分信任,为了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克服自己在知识上、经验上的不足,丛老师自费购买了大量有关教学的书籍,认真钻研教研教材、研究习题;在班级管理上,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吸取班级管理经验,走出了一条“爱心+诚心”的班级管理之路。“我们更多的是把她当做朋友,我们愿意和她交流、说自己的心里话。”班级的学生在谈到她时自豪的说。在当年的中考中,她所带的班,普高录
取达22人,录取率达50%,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的一致认可。
正是在这种温暖的关怀、赏识的目光中,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也使得学校更加和谐。
三、阳光教育让我们的校园熠熠生辉(1)课堂教学明显优化,生命化课堂开始显现
创造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着重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命化教学的运用情况,并将这一情况,列入到教师的课堂考核中,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我们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就是呼唤对生命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关怀,通过师生的努力来完成对人文精神的建构,尊重学生的个性,善待学生的差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情况与氛围的创设,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思,思中有所得。“生命化课堂”不是神秘的、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音容笑貌之上、一言一行之中,于是在教师的课堂上,“能让我也来发表一下想法么?”“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你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你提出的问题,我现在不能回答你,我需要查一查资料,你也可以查一查,我们比一比。看谁查的快,好吗?”… …这些尊重学生、亲切的语言就成为了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平台。于是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改实验工作实施以来,学校先后有20多人在文登市、威海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2)赏识教育营造出了团结、和谐、进取的校园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收获了阳光教育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惊喜!学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变化是显著的,成果是辉煌的;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正在我校逐步得到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用赏识去发现、洞察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已经成为我校的教学策略和基本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阳光教育开始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发现、赞赏、认同每一个孩子已经成为每一名教师的习惯;学习正在变的更加主动,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了合作、探究、交流;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飘洒着浓郁的书香、阳光化的人文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每一个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多的学生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良师益友;干群之间更加团结,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目前阳光教育开始在我校开花、结果,尊重、赞赏、赏识每一名学生已经成为我校每一名教师的习惯,校园成为每一名学生展示自身才华、奏响人生华丽乐章的舞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深化实施阳光教育,不断优化阳光教育方法与策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办人民满意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浅谈构建生命化课堂
浅谈构建生命化课堂,使历史课更有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的历史课程应该彰显其教育功能,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命化的课堂。生命化课堂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是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课堂,是富有历史味道的课堂,是动态生成性的课堂。
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知识。通过历史学习,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使历史课程凸显公民教育的功能,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命化的课堂。生命化课堂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由此可见生命化课堂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是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课堂,是富有历史味道的课堂,是动态生成性的课堂。下面我以《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谈谈是怎样构建生命化课堂的。
一、情境激趣
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历史情境,能够再现具体时间和空间下生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实现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质疑和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自主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思维,实现课堂生命化。在《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贯穿到解放前,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且教材里面涉及的内容繁杂,一些历史史实的叙述生硬又呆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运用了范例教学法,进行问题探究和情境再现,从整体上掌握中华民族工业在近代的发展历程。呈现了1896年、20世纪初、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抗战胜利后等四个阶段荣氏企业发展的情境。
情境一: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
思考:(1)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1896年)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因素?(2)荣氏兄弟为什么首先从轻工业开始?
情境二: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1914~1922年间,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
思考:20世纪初的20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你认为这期间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情境三: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7%和29.4%。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情境四: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
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坏,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
思考: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情境五: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养成论从史出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激趣启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历史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情感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再现历史事件的情节、人物的形象及与之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史实的认知,启迪思维,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使我们体会到在人生中,要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用不懈的努力、坚定的信念,书写人生的辉煌。
课堂上我设置了第二环节:探索民族资产阶级经营之道。
材料1:荣德生在1943年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了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
材料2:荣毅仁说:“开厂的时候很不容易,刚开始没有多少钱,有一年发大水,小麦很潮,放久了有一股味道。我父亲就下命令,不能买潮湿的,都得买最好的。”
材料3: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因之无月不添新机,无时不在运转。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事,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必其能成功。
探究荣氏家族的经营思想。学生总结出了诚信、正当经营,质量是生命线,高效、创新、薄利多销,等。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荣氏兄弟创业之艰辛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艰难,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积极竞争、顽强生存、艰苦创业、善于经营、勇创品牌的一面。
三、设疑导思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课程目标中的生成教学,要鼓励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生成学习内容。教师通过设计各种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究,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增强学习中发现、生成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问题一:以荣氏兄弟等为代表的实业家想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你认为“实业”能“救国”吗?为什么?
问题二:请你回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史,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探讨,使学生获得一个企业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规律认识等生活经验,并从中获得方法论的训练和价值观的培养。
第三篇:构建小学英语生命化课堂的思考
构建小学英语生命化课堂的思考
构建小学英语生命化课堂的思考
【摘 要】:英语生命化课堂教学是适应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201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我们日常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必须开展生命化的课堂教学。结合全国名师鲍xx的英语阅读示范课的实例,我们发现,要构建小学英语生命化课堂,教学目标须关注整体,教学设计要以体验为主线,教学模式应主打对话、交际,教学过程应注重动态生成。
【关 键 词】:鲍xx;生命化课堂;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余小琼,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大澳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日前,幸得机会到xx交流学习,受益良多。全国名师、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xx拱北小学的鲍xx校长特地为我们上了一节六年级的阅读示范课,四十分钟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请允许我先描述他的教学过程:
导 鲍校长从一个红包的lucky money聊起了学生的Sprig Festival。从Where were you last Spring Festival?到 How did you go there? ,从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 到 What did you do there ?, 接着是How was your last Spring Festival? ,鲍老师一连抛出了五个问题让孩子们即兴回答。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课堂氛围非常活跃。鲍老师边倾听边板书,在黑板上一个先画好的五等份圆圈上,分别记上每个问题学生回答的key words,最后鲍老师还领着孩子们根据板书即兴说了一段精彩的My Last Spring Festival。"Good job!Your Spring Festivals are wonderful.” “ And how about my Spring Festival ? What did I do last Spring Festival?” 鲍老师话锋一转又抛出了两个问题,同学们的好奇心再次激起,课堂又一次热烈。接着,鲍老师因势利导,通过展示自己过年的照片,领着大家畅聊老师的春节趣事,Spring Festival的话题热火朝天。畅聊期间,细心的鲍老师抓住每一个瞬间的教学生成,循循善诱,例如:由“红包”引出“尊老爱幼”、“感恩”,由学生的口误引导大家对过去时态形式的注意,由老师的“送教”活动照片教导学生要关心落后地区、帮助关爱有困难的群体„„
读 准备阅读了,鲍老师没有马上让学生翻开阅读材料,而是先展示材料的封面幻灯,让他们猜猜What did Gogo do last Spring Festival?,同时让孩子们分小组合作,讨论后提出五个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学生们有的忙着提问题,有的忙着记录,时不时有个别说错的,基础好的同学马上帮助纠正过来,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接着鲍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后选择了其中的一组作为阅读提纲,带领大家开始阅读材料,并让学生独自书面回答选择的问题,继而校对答案。在展示问题和校对答案的过程中,鲍老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都用红笔给以及时的纠正。
练 完成文本的阅读后,鲍老师出示了A.read and draw、B.read and write(有基本框架,要求补全个别句子)、C.write(只有开头,后面自由续写)and draw三个难度和形式不同的续写故事练习,由学生选择其一完成,然后进行展示。由于大多数孩子选择了B练习,鲍老师在展示学生续写作品的过程中,假装生气地批评他们: A lazy boy./ A lazy girl./ Another lazy boy!/ Oh, you're a lazy kid,最后严肃地告诉孩子们We shouldn't be lazy.We should be hard-working!
从看似随意的聊天“导”入课堂,让学生自问自答阅“读”材料,最后由学生选择完成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续写“练”习,鲍校长独具匠心、步步为营地演奏着教与学的课堂乐章。课前鲍校长曾介绍说,本班学生是他由一年级带起,至今教、学已相处了六个年头。课堂上,鲍校长像父辈一般与孩子们畅聊家常,孩子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和崇敬,课室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温暖着每个人,包括后排满座的听课者。时而风趣表扬,时而幽默提醒,孩子们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鲍校长都悉数在心,课堂的瞬间生成频放光彩。而从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表现和精彩的续写作业来看,教与学都很好地达到了各项预期目标。这就是轻松的英语课堂,这就是高效的英语课堂。
课程改革的前一波已经过去,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到来。在十年经验成果积累的基础上,新版的课标对原来一些模糊的提法做出了更加清晰的界定、要求和建议,其中更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我们日常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要求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不只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个性品格和更加开放的心理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基于此,我们的英语课程需要开展更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为此,人们开始推行生命化课堂教学。目前对于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定义,我国学者虽各有表论,但都不失尊重生命(师生)、发展生命和完善生命的“人”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的课堂模式应努力聚焦于由“教”变“学”,由“传授”变“体验”,由“讲解”变“对话”,由“预设”变“生成”,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结合鲍xx老师的课堂实例,谈谈对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共享一:课堂教学目标须关注整体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构成,注重的是这五个目标的均衡发展和整体实现。而生命化教学是“对生命的唤醒,对生命精神、生命活力的激发,对创新潜能的诱导,对智慧的培育,对生命发展的奠基”[2],二者对整体、全面、均衡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生命化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必须有整体的关注,不能以一概全。在教学活动中,不单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自我认识,了解个体的生活意义和提升生命质量等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整体生命和谐而完美的发展。
在鲍校长的阅读课上,他除了在阅读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课堂上那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更是无时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起着积极作用。“感恩”、“关爱互助”、“勤劳”等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学生定有所获。导图式的板书、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等都给与学生一定学习策略的引导。而lucky money的引入也很好地渗透了文化意识的熏陶。可以说课标所提倡的五方面整体目标,本课都设计得面面俱到,并且圆满实现。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努力像鲍校长一样,每一节40分钟的课堂都要做到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特点、背景、需要、兴趣等进行教学设计,既“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又“点化润泽生命”。[3]
共享二: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体验为主线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或语境下才能焕发生命力,使用者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体验,才能使其转化成自身的技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体验的丰富与发展。”[4]从这个层面来讲,生命化的英语课堂是最需要注重体验教学的。
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了“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生命化课堂的教学设计时,要坚持体验为主线,调动多方因素促使学生去体验,并且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强调其身体的参与——不单要用头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写,即用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2.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积累去感知英语,去思考和理解英语。3.要注意创设近乎真实的情境和语境,任务驱使学生去实践交际,获得近乎真实的体验感受,英语才能化为生命的一部分。
Spring Festival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的直接经验,鲍校与孩子聊这个话题,促使学生调用自己的“内储”来交际,获得语言、思维的体验。鲍校用自己“送教”的体验分享给学生,学生获得英语语言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上的间接体验。小组猜想问题,学生有了合作、沟通的体验;阅读文本回答问题时他们又获得了自主解决问题的体验;续写故事让学生经历了创作的体验;展示作品又让学生获得分享的体验。
“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惟一通道。”[5]给学生体验式的英语课堂,让学生有直接的英语语言生活经验,努力使英语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让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时可以信手拈来,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有效课堂教学。
共享三:课堂教学模式应主打对话、交际
研究对话理论的学者认为,“对话是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心灵与世界进行沟通的基本方式,是个体生命存在的显现方式”[6]。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功能就是用来交际对话的,这才能体现其工具性特点。因此,生命化的英语教学活动应不再是一种单纯机械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交际和理解,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就是对话教学。所以,英语课堂应该是对话交际的课堂,并且这种对话交际不只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口头对话,而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交流,通过两者之间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各方面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鲍老师的课就凸显了这种对话教学的模式。从一上课师生间对话畅聊lucky money, Spring Festival,到引导学生小组交际猜想Gogo's Spring Festival,继而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解决问题,最后续写故事是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汇聚刚才所有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构建出新的“真实的”意义世界。
对话交际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彰显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善于运用对话交际教学这一门教学技术和艺术,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将会是轻松和谐的生命化课堂,学生喜爱的课堂。
共享四:课堂教学过程应注重动态生成
生命本就是一个时刻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生命化教学还应注重教学的生成性。这种生成性包括:1.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目标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一般的概略性目标,与活动统一,根据教学情境随时调整。2.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教学内容不仅是预设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师生随机灵活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可“预成”的现象,它应该随学生的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变化调整。[7]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个性化的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反应是多元化的,对英语知识的感受理解也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是焕发动态生成精彩的生命化课堂。因此,教学预设要有弹性,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回观鲍校长的阅读课,他捕捉课堂瞬间动态生成的敏锐能力真是令人赞叹。例如导入的读前畅聊环节,学生回应问题时发生口误,鲍校抓准时机,引导学生对过去时态动词的形式加以注意。再如在展示猜想问题时,鲍老师发现学生提到的问题都符合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因此他弃用自己预设的问题,改用学生的问题作为阅读理解的提纲,这让学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又如鲍老师在展示学生续写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选择较容易完成的B练习,便借机进行“勤劳”教育,生成本课的又一情感教学目标。
生成性的课堂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这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宏观调控的思维,有一双善于发现捕捉的慧眼,有一定机灵睿智的教学技能和艺术,还应能不失时机地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这才能让每一个课堂上的“意外”都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绽放出生命的绚丽多彩。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8]上世纪90年代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做出这样的阐述。她也首先在我国发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召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响应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召唤,结合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积极学习、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英语生命化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变得轻松、变得有效,焕发出英语“生命”的精彩。
第四篇:以人为本,构建生命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生命课堂
我校推行理想课堂改革已有一学年了。大家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结合上学期听达标课情况,结合参加省德育优质课评课情况,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和大家具体探讨一下。
一、我们的理想课堂改革有没有必要?我们的学生适合不适合课堂改革?
从上学期课改情况看,有些老师比较积极主动。但是不可否认,有的老师心理上有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在搞形式,行动上存在应付的现象。
其实,我们的理想课堂改革决不是搞形式,而是想引导老师实实在在的改变课堂沉闷的状况,让我们的课堂适应学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1、上级教研部门的要求:
这次全省公共文化课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了新的变化,体现了目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求。选择几条:(1)、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注意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体现于教学全过程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2)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或练习)的时间与机会,有一定的练习量。(3)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4)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学生不低于95%。
2、各地改革风起云涌,不改革就落后。
从这次省优质课评选看,一般每个参赛老师背后都有一个智囊团,所以参赛老师一般能反映出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教学理念。有的地区课堂改革已经走在前面。比较突出的是济南,济南的选手教学理念比较新,教学方法新颖,成绩比较靠前。日照工业学校的王世勇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他讲课后,我和他简单交流了几句。他说到咱们学校,看到有的用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不用。他们学校已经都用,并且比较成熟了。有的地区选手观念陈旧,仍然是一讲到底,这样的选手无论自己素质多么高,评课成绩都不理想。有个地区的一位老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一下课他们地区的教研员过来问,我们这个老师讲的怎么样,评课组长毫不客气地说:我给他总结八个字:一讲到底,一头雾水。从课堂效果看,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无论学生还是评委都很反感,都盼着早下课。
3、课堂改革是学生需要。我们的课堂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现在的学生和过去大不一样,他们好动,思维活跃,已经不满足只听老师讲。比如我孩子对我说:我的某某老师,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太让我们失望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们班主任介绍,某某老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我们认为他会穿着牛仔裤,体恤衫出现,结果。。。我们觉得她的课堂会很活,结果光他自己讲,也不组织我们讨论。她越讲地下越没有声音了。还有一次:孩子回家很兴奋,说赶快查资料,我们计算机课要组织辩论赛。那堂课从孩子的描述中,看出他们老师组织的很成功,两个队辩论,还有自由提问,学生既锻炼了能力,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的老师认为我们学生和普通高中的不一样,这是事实。同样课改我们难度大的多。所以我们不要和普通高中比。区教研室于春祥主任建议我们到特教中心去听课。特教中心给学生上课有时一个字教一天,他说我们应该到特教中心去感受一下老师对学生那种永不言弃,持续关注的精神。咱的学生比特教的要好上千倍。我们要研究咱们学生的特点 n换一种眼光看人才 n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n换一种眼光看学生 换一种眼光看人才:
姚明、刘翔、让他们做平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之类的平面几何题,也会有麻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素丽、徐虎,拿升学考试的数学、语文、外语试卷测试等,恐怕也是强人所难。
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分析每个学生有哪些智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普通教育
是什么? 为什么? 职业教育
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例如:这次省德育优质课,有个课题是《职业与职业兴趣》。
(二者思路比较)
有的老师偏离这一点,重点讲开了:什么是兴趣?什么是职业兴趣?二者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反映出老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仍然是普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第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设计这堂课就应该考虑我们是职业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所以立足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分析所学专业要求有什么职业兴趣,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测试,看是否符合所学专业要求,不符合的话,帮他们制定培养职业兴趣的计划,措施,加强培养,适应职业的要求。侧重怎样做?第二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情感培养为中心的理念。
赵燕:宽容的力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不会宽容别人。情景创设、举例立足于学生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教会学生宽容。用心理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不能讲成思想教育课。赵燕的课堂设计很符合学生实际,感染力也强。讲完课后我问2组的评委,一个评委说:感动的掉了两次泪。
换一种眼光看学生
课堂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研究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喜欢的学生不一定喜欢。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蹲下来平视学生。例如:杜俊美老师准备省教学能手课的时候,设计一个活动,试讲后都问问学生的感受。
二、我们教师带着什么进课堂? 带着激情,微笑、趣味、爱心、鼓励。
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我们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不听讲,抱怨学生上课睡觉,抱怨有些活动开展不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想学生的基础差是一个原因,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我们要思考,我们这节课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自己都讲的没有激情,怎么能希望学生有激情呢?如果一个老师讲课时激情洋溢,以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我想学生就是想睡也是睡不着的。
这次优质课比赛,有的老师课堂组织很完美,教学环节也紧凑合理,重点难点抓的也很准,知识讲解更是无懈可击,但是就是听课老师昏昏欲睡,急切的盼着下课,甚至在课堂上就开了小差聊起了天?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我想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缺少一种感染人的东西,一种活力,一种精气神.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像一个演员,走上讲台,就是走向舞台,无论在课前怎样,只要走上讲台,就要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用自己的投入带动、感染学生投入到课堂上来,如果自己无精打采,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是不可能的。一个有精气神的老师才能造就出有精气神的学生。
这次评课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有个选手是烟台一职专,叫张亮,咱们有些老师听了他的课。他的课除了课堂设计好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学生很快融合,轻松愉快。同样用的是机电的学生,有的选手讲完课就抱怨学生调动不起来,影响了讲课情绪。而张亮恰恰相反,以自己的热情,自己投入,轻松愉快地带动起了学生,那节课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听课老师听着轻松。其实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咱们学校理想课堂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怎样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有的老师不注意这一环节,用最简单的直接导入法。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偷懒的方法,不用思考。但是这样做效果不好。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这次优质课评选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采用了创设情景导入的方式。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
1、图片、视频
2、讲故事
3、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例如:滕州第二职业高中赵亮讲的《职业与职业性格》。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情景活动:夸夸同桌,这一活动不仅引出了性格这一课题,而其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带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设计的相当巧妙。
4、展示实物(专业科:例齿轮,汽油泵)
5、唱歌(学生唱老师唱录音
6、画图
7、游戏(崔东方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时。<数学不定式区域,学生数抽,纵坐标,横坐标.原点)创设情景导入:应注意找到最佳导入点,或者叫切入点。比如:第一、二天的课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作用、途径》,大多采用了三聚氰胺事件导入,这样导入可以,但总觉得不十分理想。听到第8节课:莱阳高职赵玲老师的课。她同样使用这一事件导入,切入点把握缺技高一筹。她先放了一段奶粉事件的视频,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生产者缺少了什么?职业道德。接着图片显示: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企业家身上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 总理的这句话掷地有声,震撼人心。用这句话导入真是一锤敲到点子上,效果太好了。奶粉
四、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区别于个体教学。是在小组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精髓是合作、竞争。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成功地领悟和完成学习目标。
老师们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惑有:
1、学生不参与。原因可能有这几个:设计的活动不合适,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没有自信;竞争机制不健全。
解决办法:(1)设计活动要考虑学生兴趣。赵亮那节课设计了“夸夸同桌”、“课堂辩论”、“演讲PK”、“集体宣誓”四个活动。都很新颖,学生感兴趣。一个老师在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学生,敢设计的这些活动,并进行的很成功。说明这个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掌控能力都很强。他很善于引导学生,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注意到他都对上台发言学生的站姿、说话都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课堂很成功。(两个亮的课亮点多,很出彩)
(2)小组划分合适,人人有事干。一般要4-6人,两人为学习伙伴,可以先伙伴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指导同组其他成员。
(3)教师要善于运用竞争机制,充分用好竞争这个手段,引导他们更好的合作。
(4)小组评价要注重对小组团体评价,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同舟共济,集体的成绩来源于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智慧。
咱们老师普遍采用得分的方式。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日照工业学校王世勇老师的做法很好。介绍给大家: 2 3 4 5 6 A1 B3 A1 A2 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个人。(5)展示、检测(后面详细介绍)。
2、流于形式,场面热闹,效率低下。有的老师把讨论泛滥化,动不动就说: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吧。到底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讨论,学生能不能讨论起来,没有考虑。有的老师说了让学生讨论,可是还不等学生说话,老师接着又讲,根本不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完全流于形式。有的老师让学生讨论活动,调控不住,学生闲聊,场面很热闹,其实没有实效。
所有老师们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我这个活动有没有必要,对实现这堂课的目标有没有作用,对发展学生能力有没有效果。有用,我就设计上这个活动,没有用就去掉。绝不能为了热闹,为了表面的课堂气氛活跃去设计活动。
另外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控与督导。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进行的。
3、课堂纪律混乱,难控制。
解决的办法:(1)、科学、准确地选拔好小组长。利用小组长管好纪律。
(2)把纪律纳入小组评价。
(3)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防止他们无事
生非(有的一堂课仅提问有数的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只当观众和听众)。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自信。日照工业学校王世勇老师那节课,单独起来回答问题的学
生达到17人次。
五、怎样进行学生展示?
实训课比较容易展示,有成品。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展示可以“能说会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预习、探索,达到“能”,将他“能”的说出来、写出来、表演出来,运用各种手段展示出来。老师把学生不能的教会他。再让他把“会”的道出来。学生能了,会了,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愿意上课。
展示注意:不能只让好学生展示,要给每个学生机会。例如:王林玲和李丽萍的课比较。
六、怎样检测?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知道自己会那些,不会那些,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学生都要脸面。通过多种方式检测:比如:上黑板,必答、抢答,小测验等。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激励、刺激他们学习。检测就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好机制。同时,老师也了解学生谁会了?谁不会?会了哪些?
这样每堂课,老师、学生都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后我想用这句话结束我的内容:改革比不改好,改革对了比改错了好,用心改革,才能改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让我们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共同打造生命课堂,理想课堂。
第五篇:构建生命课堂心得体会
《关注学生情感,构建生命课堂》学习体会
关注学生情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因此,由老师和学生所构建的数学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灵性、智慧的火花、情感的流动和价值的体现。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和有质量的生命是教育的天职,而有质量的生命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充满灵性和智慧。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生命化应该是新课程的关注与目标,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尤显得重要。
教育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生长。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养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短处都能转化为长处。概言之,就是要让所有的生命都自然、健康地生长。生本教育是真正把“人”当做“人”的教育,它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在许多生本实验学校所看到的课堂情景,足以证明这一点。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自信大方,语言畅达,观点新颖独到,智慧流光溢彩,那种口才和思辨能力连中学高年级学生都不一定比得上。生本教育正是让生命展现神奇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更好地尊重生命、体贴生命、扶持生命。从生命活动层面关照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验生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高雅情操。生命的课堂流淌着人性,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时 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和感染。
生本教育的开展,成败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理念,我作为数学教师,会更加关注其教育观念,而不是其有多深的专业素养,生本教育的开展,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教师专业上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一个观念上有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素养有多高深,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因此,我认为生本教育实验的开展,教师要有“三心两念”: “两念”,即先进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先进理念的支撑,工作会偏离方向,南辕北辙,没有坚定的信念,工作就难以长久,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刚起步的实验校要强化的一种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有“三心”:一是细心——关注细节,二是耐心——克服烦燥情绪,三是关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工作中处处体现生本。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持续人的整个一生的过程,学习旨在形成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发展。对这种学习进行评价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自己。自我评价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避免因分数竞争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厌倦情绪。这种评价是个人对自己作出的,而且始终保持一种自我估计,它表达了一种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并表明了个人相信自身的能力、重要性、成功和价值的程度。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评定学业成绩,自我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从而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