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双师型”(精)
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物流工程 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高职高专院校: 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司函[2011]74号)“关于备案并印发《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指委、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高等职业学校2011年度师资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为充分发挥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承办2011年“高职高专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班(” 教育部培训项目编号:1101062072),详情可登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查询。(http://www.xiexiebang.com,lxiaom66@126.com
2、传真报名 025-85864221
八、报到时间及地点
1、报到时间 2011年10月15日
2、报到地址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文澜宾馆大厅。
3、乘车路线
从南京火车站坐97路公交车在“财经大学站”下,再在“财经大学站”转310路公交车,在“信息学院”站下,向后30米即到文澜宾馆。
从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先坐10路公交车在“长途汽车东站”下,再转165路在“信息学院”站下。
从南京长途汽车东站坐165路公交车在“信息学院”站下。 从南京长途客运北站,请先在“长途客运北站”乘坐136路公交车,到“花木公司” 站下,在该站专乘97路,坐到“财经大学” 站下,在该站再转乘310路,在“信息学院”站下。
从南京禄口机场坐机场大巴到南京火车站,再坐97路公交车在“财经大学站”下,再在“财经大学站”转310路公交车,在“信息学院”站下。
从南京火车南站(新车站,7月1日正式运营)坐地铁1号线转2号线到羊山公园站下,打车到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文澜宾馆。
九、联系方式
1、联系人及电话: 刘晓明 手机:*** 杨宏
手机: 1395188233
3办公室:025-85864221
2、传 真 025-85864221
3、E-mail liuxm@niit.edu.cn,lxiaom66@126.com
4、通信地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5、邮政编码 210046
十、其它事项
请参加培训的教师认真填写《高职高专教育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推荐表》(见附件1),报到时将盖有单位公章的推荐表交至研修班会务组。
随带2寸正面免冠彩照两张。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9月8日
附件1:高职高专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推荐表 附件2:回执表
第二篇: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掌握物流、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等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管
理技能,在生产运作管理、商品采购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仓储配送管理、港口管理、国际航运管理等方面拥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同时具备
助理物流师知识能力的物流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学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勇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要求
学生应具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3、文化素质要求
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法律知识。
4、身心素质要求
学生应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具有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
锻炼标准》要求。
(二)毕业资格要求
1、能力结构
(1)具备高职高专文科毕业生在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通用能力。
(2)掌握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3)具有分析解决仓储、配送、采购和库存控制业务方面的能力。
(4)具有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能力。
(5)具有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
(6)具有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能力。
(7)具有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8)具有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和物流管理能力。
(二)知识结构
(1)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高职高专英语要求的水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教育部规定的一些公共课程知识。
(2)具有一定的物流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
(3)具有必需的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公共关系管理学理论等。
(4)具有必需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包括现代物流管理实务、第三方物流和国际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5)具有必需的经济法律知识,包括经济法等基本知识。
(6)具有有关专业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包括了解专业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专业的结构特点,并能通过实践环节正确运用所学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经济管理理论,掌握物流管理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电子商务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三、主要课程
物流基础、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学原理、会计基础、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信息系、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设施与设备、采购管理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体系设置环节
课内实践:主要体现在必修课中;
独立实践:主要在入学军事训练、入学及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项目中体现。
五、修业年限
三年
六、毕业条件
修满124个学分,准予毕业
第三篇: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理学、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培养能够在制造、流通、交通运输等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以及分销企业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组织和管理工作;在外贸企业及国际货运企业从事国际物流和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在连锁经营企业从事物流和配送管理工作;在海关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从事物流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等。
专业核心课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储存与配送管理、运筹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物流。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是物流领域中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专业,也是管理工程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应用技术,具备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从事物流中心设施、设备规划、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系统分析等领域的工作。
核心专业课程:
物流系统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需求分析与系统规划、交通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工程、工程经济学、物流营销与策划、物流机械技术、项目管理。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方案
一、目标任务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在继续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发展,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专业建设和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的培养。力争使我系9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能够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二、实施办法
(一)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
(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相关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三)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训室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四)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
(五)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
在不断提高教师学历的同时,要求每位教师能胜任二门以上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教师资格证书。同时,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教学及教研能力的培训。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对年轻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及教法技能的培训,全面实施一对一“传、帮、带”,帮助年轻教师尽快完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参与性与效能性的特点。通过培训逐步营造教师队伍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
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出发,逐步要求教师能够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教研教改任务,要求教师积极发表论文、编写教材等;支持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社会的学术研讨、论文交流活动,培养教师具备与中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聘用制度,严格岗位责任。
完善教师职务聘用制度,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按照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二)完善考核体系。
主要考核教师专业建设实绩、教学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和师德等。依据学院的各系列的考核制度及改革办法,加强教学工作检查与督导,对教师的教学、教改、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三)健全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学院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对开拓创新,成绩突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的教师除了精神鼓励外,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绩效工资改革方案中体现)。
信息管理系 2014年8月6日
计算机专业专业带头人队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专业带头人具备较高思想政治觉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职业教育,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奉献精神强,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较高的专业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
二、培养任务
(一)专业建设
1.每年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培养方向的调研,写出调研报告; 2.跟踪本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每年参加一次专业技术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专业 的最新发展动态;
4.每年指导本专业青年教师 1 人;
(二)教研教改
1.经常参加各级学术交流活动,和兄弟学校一起交流教 研教改经验;
2.主持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3.指导本专业学生毕业实习;
4.带领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三)教学工作
1.胜任 2 门以上骨干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 2.胜任本专业的培训教学工作;
3.学习管理专业知识,积累管理工作经验,要大胆探索,勇于实 践,潜心研究教学管理的规律,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全方位 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培养过程的监督与评估。
对照专业带头人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由相关领导对专业带头人工作实绩分、分阶段逐项检查与评估,切实加强对各专业带头人培养工作的督促、考核。
(二)加强密切协作,推动培养工程顺利实施。
校级专业带头人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处室通力合作,围绕培养目标,共同协助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市场调研情况的分析,确保集体项目如期完成。
(三)强化队伍管理。
系内将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的管理,培养对象要制定个人受训计划,确定目标责任。
(四)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着重从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入手,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的宣传,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专业带头人每学年交1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五)“压担子”,促使培养对象迅速成长。系内对培养对象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技能竞赛等要让他们当主角,促使其沿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六)建立奖励机制。学院定期召开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信息管理系 2014年8月7日
第五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总结
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电力与电气工程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总结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指,指代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同时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在职校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目前仍有不在少数的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人才的定位,脱离了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没有及早与时俱进,积极改革造成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双证制”,培养技能扎实、素质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突出能力教学。而“双师型”教师,恰恰能够根据生产所需,发挥自身理论、技能的双重优势,使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创新,以学生实施 “双证”培养,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并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所需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工作和对理论、技能的双重需求,使“双证制”真正落到实处,达到 预期效果。最终将从根本上消除难招生、难安排就业等职校发展中的致命因素。“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教学是职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 心的中心,而“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最佳实施中心。
“双师型”教师最了解职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如何评价?如何改革?如何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进行合理整合?优秀“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也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职校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增加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实践者,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双师型”教师能 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如果没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质特色。因此,职教队伍总体上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而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要使每位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而针对我校现状,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状及趋势
目前相对于高等学校我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这就要求中职院落校必须以企事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2、“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如综采专
业的教学,除了具有煤矿开采、采煤工艺、矿井安全生产等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熟悉生产工艺工序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等。
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全市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优带新。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利用平时上课及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帮带,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尤其是由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年轻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传授给年轻教师,尽快让
年轻教师进入角色。“师徒结对”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地补充,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采用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增强新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培养后备的“双师型”教师,也有利于加强实习课堂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习课学习效果。;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每位教师都要去听其他教师上课,并提出意见建议,课后大家讨论互相学习进步;
(3)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4)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5)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二)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实施校企“双向挂职”。所谓校企“双向挂职”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校企“双向挂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
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坚持新任教师深入企业社会一线顶岗实践制度;二是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
2、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与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职培训基地,对现有中职教师进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养。基地学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学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学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学校要求结合起来,避免基地学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3、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组织教师在职读研、读博,学习最新、更专业的知识,提升学历、给自己充电。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培训,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三)建立创业机制
引导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四)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1、管理与制度并举
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
2、“双师型”教师的奖励与有关待遇
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1)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学校发给“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
(2)学校每年将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根据需要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各种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奖励资金。
(3)对“双师型”教师,各专业办优先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主持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实验装置开发,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或解决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指导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3、独立考核
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学校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中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4、侧重发展
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我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充分说明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今后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