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年第一学期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期末抽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 本卷共6 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yōng()肿 tān()塌 niān()轻怕重 翻来fù()去 咄()咄逼人 怅()然 栅()栏 莅()临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6)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子罕》)3.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6分)《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 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容 内涵)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 倘若没有物我两忘的()(境界 境地),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 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 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我们虽不必人人成为工匠,而且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2)请修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3)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2分)4.下列对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D.《论语》《大学》《孟子》《中庸》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7 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甲文选自《_______》;乙文选自《吕氏春秋》,它是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2 分)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1)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 ..(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4)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学而不思则罔 ....C.非学无以广才 学而时习之 D.得一人之使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9.甲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对这首小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枯滕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 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是主旨句,直接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楚愁苦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2题。(6分)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那师父爬上马,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扇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扇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见一老人,身披飘风氅,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足踏铁勒靴,后带着一个雕嘴鱼腮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行者道:“吃斋小可,这火光几时灭得,让我师父过去?”土地道:“要灭火光,须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这不是? 那火光越扇越着,何也?”
土地看了,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
11.该段选出《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它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2.选段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分别表现了师徒四人怎样的心理?(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8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荚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乌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乌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我这可厌的猫,想給它一頓惩戒。我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 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乌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 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3.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选出最恰当的一个选项(3分)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D.因为通常情况下,猫会吃鸟。
14.文章最后6段中有3段的结尾都用了感叹号,你如何理解?(2 分)15.最后一句话“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4 分)
栅栏两边苹果甜
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
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革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革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挪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革果树!” 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第二天清展,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 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安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 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革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情慨之人,但那些革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其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掌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艾尔白暂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已比一只妈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昌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 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莱: 豆子、米饭和五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革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16.怎样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3分)
17.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4 分》S(1)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2)艾尔白暂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
18.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表达效果。(3 分)19.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牌气”还拥有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 出两点即可)(4分)
四、作文(65分,含书写分5分)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份给子,有时是一丝感动,有时是一段体验。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有时很遍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段经历...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要求:①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8分)坍 臃 拈 覆 lì zhà chàng duō 2.(10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遥怜故园菊;岑参;(2)一夜征人尽望乡;(3)夜阑卧听风吹雨;(4)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5)日月之行;星汉灿烂;(6)我寄愁心与明月;(7)逝者如斯夫; 3.(6分)(每空1分)(1)内涵 境界
(2分)(2)我们虽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把“而且”改成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可得分)
(2分)(3)例:倘若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句式正确,意思通顺即可。)4.(3分)B(不是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而是被所扮的八戒骗了回去。)
二、古诗文阅读(20分)5.(2分)《诸葛亮集》 吕不韦
6.(4分)(1)志:立志。(2)险,轻薄。(3)及:待,等到。(4)若:如,像。7.(6分)
(2分)(1)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分)(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或“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也可)
(2分)(3)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8.(3分)D 9.(2分)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以免老了后悔”等;“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或“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或“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或“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等。(意思对皆可)10.(3分)B(不是记忆中的故乡,而是眼前之景。)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1.(2分)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12.(4分)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捡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悟空只想“让我师父过去”,表现了一路出生入死,忠诚不二,只为保唐僧西天取经。(只要分别答出心理即得分)
(二)13.(3分)C 14.(2分)更加强烈(1分)地表达了“我”悔恨、内疚和自责的心理。(1分)(意思对即可)15.(3分)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1分),并与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及文章中“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相照应(1分);内容上表达了我深深的内疚、悔恨和自责(1分)。
(三)16.(3分)既指艾尔家的苹果香甜(1分),也指善良、宽容消除了二人的隔阂(1分),给栅栏两边的两个家庭带来愉悦、幸福、甜蜜(1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表现了艾尔因发现自己的苹果被“偷”而气愤、恼火的心理(2分)。(2)表现了艾尔明白真相后羞愧、内疚的心理(2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心理1分)18.(3分)选A:运用了景物描写、拟人的修辞手法(答出一点即得1分)。写微风中苹果树的声响和栅栏旁边星星点点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态(1分),渲染温馨的气氛,衬托艾尔此时内心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分)。
或选B:动作描写或用了一系列动词(答出一点即得1分),细致、生动地描写出(1分)艾尔此时因被邻居感动而心甘情愿送给邻居最好的苹果(1分)。
19.(4分)①善良宽容,例如艾尔建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他共进晚餐。②懂得感恩,例如胡安因为艾尔的苹果树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让妻子做苹果蛋糕感谢艾尔。③知足快乐,例如胡安看到苹果树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就感到无比幸福、快乐。(围绕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分析,角度正确,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解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作文(65分,含书写分5分)
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不包括书写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分控制在42分,均分拟控制在48分左右(不包括书写分)。一类卷: 54-60分(90—100)(以57分为基准分)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45—53分(75—89)(以49分为基准分)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三类卷:36—44分(60—74)(以39分为基准分)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四类卷:36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书写(5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5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3-4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1-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
第二篇: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
语 文
积累与运用(30分)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2),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4),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6),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7)天上的明星现了。(《天上的街市》)(8)油蛉在这里低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10)树木丛生。(《观沧海》)(11),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7分)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àn 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并说
出“hàn”的笔画数。(3分)(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3)解释画线词语“花瑞”在文中的含义。(2分)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等它克服障碍后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了。....B.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D.这尊玉器美不胜收,让人大饱眼福。....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说法错误的是(2分)...A.高尔基说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异常优美”的一部作品。B.“我”要去东关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背书,背会才能“看会”。C.孙悟空第三次顺利借到芭蕉扇是因为南海观音给了一颗定风丹。D.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秀贞,并帮助她们母女相认。5.下列语句在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①偶然进来看看闲书的人虽然很多 ②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③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 ④而不致被人注意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6.综合性学习。(5分)
w 读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但我们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爱读书。那么如何激发我们的读书兴趣,请你根据实际情况说出三种办法。(不超50字)
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7-10 题。(共16分)
大明湖之春
老 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
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地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
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有删改)7.文意理解。(9分)
(1)简要概括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明湖之春”徒有其名?(3分)
(2)文中是怎么体现大明湖的“大”“明”“湖”的特点的?(4分)
(3)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
(2分)
8.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9.仿写句式。(2分)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美丽的大明湖。10.下列选项不是老舍的作品是(2分).. A.《四世同堂》 B《龙须沟》 C《踪迹》 D《茶馆》
阅读下面的科普选文,完成11-13 题。(10分)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着,总是一刻不停地织着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么也没法子再解开来。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
这只鹦鹉对我母亲真是一往情深,它热烈地追求她: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古怪的姿势跳舞,一下子把它漂亮的冠毛打开来,一下子又合上;而且无论她到哪儿去,它都跟着;如果她不在,它一定像初来时找我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找她。
我的母亲一共有四个妹妹,一天,我的姨妈们和好几个相熟的老太太一起在我们家的走廊上喝茶。她们围着一张很大的圆桌子坐着,每人的面前都有一盘才从园里采来的新鲜草莓,桌子的中央放了一浅碟很细的糖粉。这只鹦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打外面飞过,偶然看见我的母亲正在里
面主持茶会,才一转眼,它就已经俯冲而下了。走廊上的门虽然很宽,却比它张开的翅膀窄,它大概想像平时一样,一下子就停在我的母亲面前。
这一次,却不那么简单了,等它好容易落到桌子上,才发现原来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它想了一下,然后突然跳起来,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一转身就不见了。碟子里面的糖粉经它这么一来,也跟着不见踪迹,桌子的四周却坐了七个涂满了糖粉的老太太,脸上像麻风病人一样白得像雪,每个人的眼睛都闭得好紧,实在是“美”极了!
11.选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鹦鹉的调皮?(3分)
12.试分析文末最后一段的语言特点及作者所流露的情感。(4分)13.选文中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0字左右)(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 题。(1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弛担持刀 ②其一犬坐于前 .. ③一狼洞其中 ④顾野有麦场 ..15.下列“之”用法不同的是(2分).....
A.学而时习之 B.亦毙之 C.曲肱而枕之 D.久之,目似瞑 1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一处)(2分)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7.翻译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18.本文情节曲折,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狼和屠户的形象。(4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 狼的,“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 了屠户的。
写作(50分)
1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应该心存感谢。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家人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教导„„
请以“感谢有你(您)”为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600左右。(2)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3)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答案
语 文
1.略(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2分)2(1)菡萏 11画
(评分标准:共3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结构安排合理得2分)(2)gěng qī(评分标准:共2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3)花带来的好兆头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1分)3.D(2分)4.C(2分)5.B(2分)
6.略(评分标准:共5分,一点1.5分,共4.5分,语句通顺0.5分。有错字扣1分)7.(1)随意修坝造地,滥加垦殖,不及时补水(评分标准:共3分,概括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2)文章通过写大明湖的秋景,写出了秋天的大明湖湖宽水净、空阔明朗、有山有湖。(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秋景1分、三个特点各1分。有错字扣1分)
(3)不是亢德先生出错了题,也不是作者写跑了题,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它是作者的又一处幽默之语,因为本文是借描写大明湖春、秋两季迥然不同的景致,来抒发作者对当时(三月)的大明湖残败凄凉情形的感喟之情的。大明湖之秋是来衬托大明湖之春的,写秋也即写春。(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拟人(夸张),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春天的短暂和乏味或风大春短。(评分标准:共3分,修辞1分,分析2分。有错别字扣1分)9.略。(仿写句式,要求句式、修辞相同。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济南的冬天》 美丽的大明湖。)
(评分标准:共2分,句式相同、用对比修辞得分)10.C(2分)
11在树上缠毛线、追求母亲(给母亲跳舞)、扰乱母亲茶会(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有错字扣1分)
12.第一问:语言诙谐风趣,还带有调侃的味道(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第二问:对动物的挚爱之情。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有错字扣1分)
13.①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在地球上安定生活的权利。②敬畏自然是人类正确的生存态度,人类亲近自然、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是地球宜居环境存在的保证。③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的责任和义务。④不妄自尊大,不任意胡为,用心地去尊重生命的神圣和权威,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任两点3分。一点1.5分,意同得分。有错字扣1分)14.(1)解除、卸下(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3)名词作动词,挖洞(4)看、视(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15.D(2分)
16.禽 兽 之 变 诈 / 几 何 哉?(评分标准:共2分)
17.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其中“盖”,译为大概、原来是。)18.贪婪(凶狠),狡诈,勇敢,机智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后两空顺序可颠倒)19.(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三篇: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3分),其中作文30分;本卷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回眸初中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留下了太多的诗情画意:在远方为我xuān()腾的海潮那日日夜夜的召唤,在无遮拦的天空下为我荫bì()的荷叶——母亲,那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那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的各种花的香,都让我.们沉醉。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⑴山际见来烟,____▲____。《山中杂诗》 ⑵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⑶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____▲____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⑷《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 ▲ _,____▲____。⑸《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_ ▲ _,____▲____。⑹《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5分)
⑴《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著有诗集《吉檀迦利》《____▲____》等。⑵《济南的冬天》的作者_________,原名舒庆春。
⑶下列《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车迟国斗法②三打白骨精③大战红孩儿④偷吃人参果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⑷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写出一点即可)
⑸鲁迅曾点评《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从其刻画的众多形象中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4.语言运用。(2分)
同学们在小学毕业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参考下面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语文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紫藤萝瀑布(12分)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 1 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一朵一朵话,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5.这篇文章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分)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⑴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指出这句话写景的妙处。)7.“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这是为什么?“但是我没有摘”,这又是为什么?(3分)8.“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请以第一人称写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二)佛 假(15分)
潘峰
⑴暮色降临,宝光寺送走了最后一批香客,复归于宁静。智通法师遣弟子们回房歇息,自己用软帚沾了水,躬身将寺内尘埃一一拂尽。那白日的喧嚣留下的热气,似乎也随着这软帚,一一散尽。
⑵扫到后殿佛祖铜像边时,扫帚忽然碰到了一个蜷缩于地的人。智通诧异道:“这位客人为何此时还不离寺?”
⑶客人忙起身,彬彬有礼道:“我因见这铜佛生动亲切、神态超凡,所以反复摹画不舍,闭目凝思其精妙,不料竟然沉沉睡去,惊扰了大师,还望谅解。”
⑷智通法师见他衣着简朴,体单形瘦,戴着一副眼镜,还握着画板,便微笑道:“能让我看看你的画吗?”
⑸客人连说:“见笑。”递过画板,果然栩栩如生,流动着铜像几个侧面的逼真神态。法 师目光柔和起来,问道:“这寺中佛像近百,你为何独钟爱此像?”
⑹客人一笑:“也许是我愚钝,我看这寺中其他神佛都是凡俗之物,只有此像独有几分仙气。”
⑺法师心头一热,一把抓住客人的手腕:“你跟我来。”便一直将他领入自己的房中。
⑻智通法师请客人坐定并敬茶,说道:“凭你刚才的见解,便应为我上宾。正如你所见,这寺中唯有这佛祖铜像还算真的,其余全是假的!”
⑼客人疑惑道:“全是假的?”
⑽智通滔滔而言:“首先,这些佛像是假的。寺里承前人传下的佛像在那十年里全被砸了,现在这些都是最近几年重塑的。但如今的工匠不比前人,前人塑像,心中有佛,所以能虔诚而心手合一,塑出上品;如今的工匠心中无佛,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所以只能骗骗俗人。其次,这寺中名人字画也是假的。虽说苏轼、唐寅、祝枝山都在本寺留过真迹,但真迹早已交给文物部门,因此寺中供人瞻仰的全是摹本,当然也可骗过俗人。再次,这寺里和尚也是假的„„”
⑾客人不解:“和尚怎么会有假?”智通道:“虽布衣素食,却无心归佛,又怎能算得了和尚。我弟子数十名,真心向佛的又有几个?虽身在佛旁,心念尘俗,想是他们也知道这些佛是假的,所以不敬吧!”
⑿客人点点头:“法师说得有理。虽有这些假,似乎并不妨碍香客们的真心。贵寺近年来不是游客如云、香火日盛吗?”
⒀智通叹道:“因此我就更不忍心用这假来骗他们的真了!只是来者如云,能辨真假者有几人?”说到这里智通忽然立起身道:“难得你能辨真假,我便再给你看一样真品。”
⒁顷刻,智通从内房出来,捧出一锦盒,打开来,再揭开一层绒布,竟是一尊玉佛,枕手侧卧,书本大小,却如初生婴儿般光洁无瑕,艳丽动人。
⒂客人惊得站起来,目光闪亮地盯着玉佛,两手张开,却又不敢去碰它。法师笑道:“如何?”
⒃“绝品!此物非但脱了尘俗,而且超了神异之气,又复归自然。我疑心它要开口说话了。我不敢触摸它,担心它会叫痛。”客人兴奋地赞叹道。
⒄法师心如火焰般感激地跳动,恨不能忘了身份,向这知音叩首谢同心。
⒅智通抑制着得意道:“你可知这玉佛有一对?另一尊更在这尊之上?”
⒆客人激动地说:“如果法师能让我看一眼另外一尊,即使从此双目失明,不能看见任何精美之物也心甘!”
⒇智通心里跳动着快乐,脚步如飞走进屋去,然后捧出另一只锦盒„„
21茶在桌上仍袅袅冒着热气,客人却不见了,玉佛也不见了,锦盒歪倒在桌上。暮色已经很浓重了,宝光寺宁静得像多年罕见人迹。
22智通法师泪流满面地跪在佛祖像前,想从它那恬静的微笑中寻找答案。他不明白这尘俗世界,为何给人以假,人却要当真来膜拜;而给人以真,人却又还之以假。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以补全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智通初遇年轻客人→ → →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客人惊得站起来,目光闪亮地盯着玉佛,两手张开,却又不敢去碰它。(“盯”能否替换成“看”?并陈述理由。)
(2)智通法师泪流满面地跪在佛祖像前,想从它那恬静的微笑中寻找答案。(智通法师为什么“泪流满面”?)11.第⑽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4分)
1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结合文章,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主旨等任选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一)塞翁失马(10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⑵居数月(▲)..⑶家富良马(▲)⑷死者十九(▲)...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暮而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亡而入胡 B.此何遽不为祸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C.此独以跛之故 其邻人之父亦云 D.不筑必将有盗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何遽不为福乎?
1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魏公大度(9分)
刘斧
⒈⒉⒊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
⒋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⒌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选自《青琐高议》)【注释]】⒈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⒉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⒊世宝:传世之宝。⒋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⒌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俄为一吏误触倒(▲)
(2)坐客皆愕然(▲)
(3)且将用之酌劝(▲)....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汝 误 也 非 故 也 何 罪 之 有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20.文章用了哪个材料刻画了“韩魏公”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回答。(2分)
四、作文(30分)
21. 请以“那一刻,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地名等。④不少于600字。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4分)喧 蔽 mèi niàng 2.(12分)⑴弹琴复长啸 ⑵江山代有才人出 ⑶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
⑷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⑸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⑹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5分)⑴新月集(园丁集 飞鸟集)⑵老舍 ⑶B ⑷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⑸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4.(2分)示例: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5.(2分)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暗示了生命长河的无止境。6.(4分)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亮丽可爱。
⑵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生机勃勃。
7.(3分)因为花开得美丽茂盛,我对花充满喜爱和好奇。因为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更因为我知道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8.(3分)例:不幸是有限的,生命长河是无限的,我应该对对未来充满希望。9.(3分)智通与客人谈佛之真假;智通给客人看玉佛;客人偷走玉佛
10.(4分)(1)不能,“盯”是专注地看,一方面表现出这尊玉佛乃上品,客人被深深震撼了;另一方面,结合下文,可见此时客人的贪婪已露端倪。(2)为玉佛的丢失而伤心,更为人心不古而心痛。
11.(4分)通过交代寺庙的种种假象,解释此时遇见客人,引为知己的激动和兴奋的原因。同时,与结尾形成对比,使法师的心痛跌至谷底,文章的主旨更见深刻。(一点3分,两点4分)
12.(4分)喜欢。(示例:情节有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富,引人深思;语言:刻画细腻,耐人寻味;主旨: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注意,需结合文章稍作展开。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其中一点,得3分)不喜欢(言之成理即可。最多给3分)13.(4分)⑴精通 ⑵经过 ⑶多 ⑷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14.(2分)C 15.(2分)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16.(2分)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7.(3分)⑴被 ⑵惊愕的样子 ⑶代词,代玉盏 18.(2分)汝 误 也 /非 故 也/ 何 罪 之 有
19.(2分)宾客们都很赞叹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0.(2分)韩魏公宽恕了打破玉盏的小吏,表现了韩魏公的大度。
四、作文(30分)
第四篇: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3---2014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转瞬即逝,为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即将到来的七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奠定基础,进行了本次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构成如下: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二、阅读,满分40分。
三、作文,满分30分。
一、分析说明: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注音都有一个错误的,请把正确的注音写在后面括号内。本题4分。
本题得满分的学生很多,可见在平时的学习以及期末复习期间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把握还是很扎实的。不过,也有一些学生对基础字词不重视,掌握的不好,对基础常用字的音调掌握不准,因此而丢分。
2、找出下列词语中三个错误字,并把改正后的字整洁、规范的写在田字格内。本题2分。
本题得满分的学生也不少,由于平时注重对基础字词的训练,学生都能认真、工整、规范的书写指定汉字。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这4分,只有个别学生对孪生中的“孪”,迁徙中的 “徙”的字形掌握不好,导致不能得分。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本题2分。
本题学生答的不是很好。可见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内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把握还不是很好的,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释义却反准确的辨析能力。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本题2分。
此题与上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考察的四个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正确使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分析能力,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5、结合语境,仿照例句,补写出句式相同,内容相应的语句.本题2分。
本题由于在平时的训练和考察中多次练习并考核,学生大多可得心应手的写出结构一致、含义相关而美好、语言流畅的仿句。只有少数学生敷衍成句,没有文采。
6.名著积累填空。本题2分。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女作家冰心及其诗集<繁星><春水>的了解和掌
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本题得分率也很高。
7、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本题2分。
本体是对七年级上册的文学常识的综合检测.要求学生要准确识记作
家,作品,文学评价,以及童话的文学体裁特点,由于个别同学复习不到位,不
仔细,导致本体失分.
8、文言诗文默写填空:本题11分。
本题对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中考文言诗文背诵篇目进行了考察,由于考试前
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对诗句熟悉,在期末复习时学生掌握得也很好,得分情况
还是很乐观的。但对于理解性的默写,部分学生一时脑筋转不过弯来,张冠李戴,造成失分。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就不认真,出现诗文虽会背诵,可
错字连篇的现象还是很突出的。
9、选出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本题2分。
本题主要考车学生对本诗的内容及主题思想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不少学生
没有认真审题,导致失分.
(二)、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满分40分。
本道大题考三个语段,其中课内考察文言语段,课内考察一篇散文的阅读,课外考察记叙短文《种春风》,课内文言的得分率较比记叙语段要好,不过,个
别学生答题不经思考,第十五题开放性试题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
进行表述,或者语言过于简单表述不完整。
《紫藤萝瀑布》中所考察的几道题,没有太大难度,但不少学生考虑问题过
于片面,思路不清晰,表述不够好,抓不准重点,回答不全面,造成失分。所以
以后教学上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口头和文字的表达
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严密,没有看见用横线划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导致丢
分。
课外文段考《种春风》,这篇文章本来是通俗易懂,但蕴涵的意义却耐人寻
味。部分学生只是从字面上读懂文章,但未读懂其内在含义,所以简答题的回答
抓不准重点,或者理解不当,造成失分。多数学生对文章阅读不够仔细,不注意
捕捉有用的信息,如划线句“被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可不少学生读文不细
致,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得分。
(三)、第三部分 :作文,满分30分。
本次是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那个微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由于文题切合学生生活,有话可说,写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人或事,并写出自己由此所受到的启发和感悟,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并
写出由这件事所受到的心灵的洗礼和感动,语言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堪称美文。
可见。这个题目出的非常好,能让学生挖掘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感悟世间的真情。
当然,还有学生的写作还不够切合题意,文章写得落俗套,语言呆板,结构
不合理,文章往往是生搬硬套,甚至字数不够,卷面不整洁,错别字连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胡拼乱凑、语言空洞、没有真实情感的流露和抒发。很多学生的作
文内容较为肤浅,不会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不会抓住一点拓展开去。语言较为苍
白,病句不少。这和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品味人生有关。而且学生
也不善于在平常中发掘生活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导致内容乏味、语言平淡,此外,学生的文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语言不恰当,甚至字数不够,卷面不整洁,错别
字连篇等现象。这还需要教师平时在学生写作这个重头戏上多下苦功,多加练习
和指导,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
二.综合分析。
1、取得的成绩:通过这一次考试,学生的基本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很多学
生掌握了一定的作题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类复习,在考前查缺补漏,抓住弱项重点突破,使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这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说拿到了通往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班级还有一小部分后进生成绩还不太理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最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扎实,以后应该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使每一个
学生都喜欢语文,主动的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进措施:
(1)加强语文词汇的积累,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字词部分不丢分。建立学生错
字档案,最大程度的消灭错别字现象。
(2)在教学中侧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阅
读专项训练,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以后遇到各种问题都能够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3)加强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抓住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注重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
总之,这次考试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努力必将收获丰收的硕果!
第五篇: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重点内容归纳1.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侄辈。(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3)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离开。(6)尊君在不
不:同“否”(7)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舍弃,丢下。(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牵拉。
顾:回头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离开/消失)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用,诚信/真诚,诚实)C.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当时,那年/按时 /时光,时间)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跟,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D)A.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B.谢道韫文学才华出众,她以春季柳絮飘飞的暖景写出了白雪纷纷的冷景。C.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D.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4.子曰:“温故而知,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重点内容归纳1.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生气,恼怒。君子:有才德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竭力心自己的心力。信:诚信。(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立: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疑惑(8)饭疏食饮水
饭:吃。水:冷水。(9)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优点(10)逝者如斯夫
斯:这(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坚定。切:恳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吗)(3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当,做)C.可以为师矣(凭借)
仁以为己任(把)D.学而时习之(表顺接,然后)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但)任重而道远(表并列,而且)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一项是(C)A.“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和“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B.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D.孔子说的“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是子夏说的)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重点内容归纳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才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才 2.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2)夫君子之行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
(3)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指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甘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
明:明确,坚定,使……坚定、明确
(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
(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6)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放纵。
慢:懈怠。
励:奋勉,振奋。
险:轻薄。治:修养。
(7)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夫君子之行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操行,品德/行走)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吾日三省吾身
(时间/每天)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凭借,依靠,用来)D.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志/打算,企图)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④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重点内容归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狼不敢前
前:向前。
恐前后受其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胁迫。
盖以诱敌。敌:敌人。意暇甚
意: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意图。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作动词)从通道 钻洞。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止有剩骨
止:通“只”。
一狼得骨止
止:停止。
一狼径去
去:走开,离开。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止增笑耳
耳:罢了。
屠自后断其股
股:大腿。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狼亦黠矣 黠:狡猾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1)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2)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
今义:盖子或覆盖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的。(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洞进去从后面攻击屠户。(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应为神态或肖像描写))(3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生动地刻画了狼的贪婪本质。B.“目似瞑,意暇甚”通过动作描写揭示狼的狡诈。C.“暴起”、“断其股”生动地刻画了屠户的机智勇敢。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间接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B.“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C.屠户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的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3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7.对选文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是(D)A.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告诉人们:狼是贪婪、狡猾、凶残而又愚蠢的东西,只能彻底消灭,否则危害人类的生存。B.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歌颂了屠夫丢掉幻想,当机立断,机智勇敢,除恶务尽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C.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证明了对狼一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但它们得寸进尺,就只能坚决斗争,战而胜之。D.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揭示出狼的凶残、狡猾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试题分析:抓住各选项内容要点,阅读全文,搜寻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理解判断正误。C句的“暴”不是“暴怒”的意思,是“突然”“猛的”的意思。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B)(3分)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10.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D)(3分)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11.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D)(3分)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根据文章中“屠夫与狼”之间的故事来归纳文章的中心即可。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重点内容归纳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D)(3分)ABC这件事(代词)
D的(助词)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3.对本文的寓言说法有误的一项(D)(3分)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重点内容归纳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均是担忧)(3分)(A你/如 B 于是/趁
D通“释”,解除,消除 / 丢下)A.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B.因往晓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充塞四虚,无处无块。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块的。(2)奈何忧其坏?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3.对本文的寓言说法有误的一项(D)(3分)(D无中生有)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指出了杞人的无根据地瞎担心。B.杞国的那个人担心“天地崩坠”的原因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C.“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D.“天崩地坠”说明当时曾经发生过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所以杞人才会“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