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定稿]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前。,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所使用的抽象思维方法有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51420.htm
关键字:高中物理;抽象思维
提升物理学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要加强物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透彻理解抽象逻
辑思维及其重要性,以及学校、教师如何运用具体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对抽象思维能力的理解
抽象思维能力就是运用抽象思维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通过对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的认识获得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
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以前那种“学习一次,终身放电”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在追求“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正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高中学生面临的是类似于物理学这种严密性、对抽象思维逻辑要求较高的学科,所以锻炼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面临的普遍难题。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古代的“孟母三迁”中就能明白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影响,现代教育更是这样,一个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身边相处的人都是同学或者老师,建立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变的尤为重要,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变成了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老师可以调控自如,就会使课堂氛围变的轻松,学生的思维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变的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加以人为引导,这行无意识的活跃思想就能转变成比较稳定的意志,产生积极的正面效果,这种稳定的意志力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突发情况,形成一个人的具体品质或者能力,概括为理性、实质的东西,一种质的升华。
(二)通过CAI范例演示,授以抽象思维的方法。物理学中抽象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科学推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学中各部分的特点,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特有的演示功能,化抽象为形象,教给学生物理抽象思维的方法。例如解释振荡电流时,可以通过电压表的指针在不停地偏转说明电容器上的电量在不停地变化,而且偏转方向不同,表明两极板上所带的电性在不停地改变。同样,电流表的指针在不停的偏转说明电流的大小在不停地变化,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表明电流的方向也在不停地变化。像这种LC电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种电流叫做振荡电流,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做振荡电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CAI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功能、直观动态的表象,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进而培养探
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得到培养。
(三)注重概念形成。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概念形成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其思维形式和过程又比较复杂,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确不是件易事。许多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关于加速度的教学中,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采取引导学生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实质,消除思维障碍。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
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影响。近现代的重大科学理论成果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室发现的,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方式,或许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启示。而在实验教学模式中,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理性的,不能有半点轻视。首先,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充分的观察,具体包括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要透彻认识实验的基本原理,才能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上手操作是关键一步,再好的理论也是纸上谈兵,要做到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实验前熟悉实验步骤,实验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认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传统物理教学将实验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学生只能在纸张中得出实验结论,这不能使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必须将物理教学落实到实践中,才能提高高中生在物理学中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开展课外活动。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扩展和培养学生的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课外实验活动,可以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受教室或实验室空间的限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课外实验可以不完全受课程和教材的限制,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先进的科学信息。课外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早地为社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要有机的整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S能力得以更好的发展,让学生在思维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从而最有
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二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河北安平王顺兵
高中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是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中教育对于我们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很高,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思维、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
北京22中的孙维刚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做得很好,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妨借鉴借鉴。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水平提高了,考学、分数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了。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高一物理教学的瓶颈问题
高一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台阶问题,初中物理注重形象思维,高中物理注重抽象思维,学生进入高中后一般都不适应这种改变。特别是生活经验少、不爱参与活动的同学,不适应现象最明显。我们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联系实际”这个原则,把高中物理中抽象的知识应用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多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例题,来做练习,同时我们老师要通过提问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养成多举例的习惯。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老师还要举行一些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知识竞赛和课外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既不觉得物理枯燥无味,还能把知识掌握好,而且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会提高得特别快。
在高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你就再也看不到我们平时谈的分数了。如果你是老总,你面前一个是成绩满分的书呆子,实践能力很差,另一个分数不高,但动手能力很强,你录用哪一个?所以,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能力,对学生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咱们教的物理课相对于其它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向,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咱们应该:一要多让学生联系实际、多把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多给学生们留一些生活类的活题,让同学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举办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去学物理,这样学到的知识又活又扎实。二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的习惯:一道应用题尽量让学生多用几种方法去解。如果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做同一道题,会比用一种方法做五道题,效果要强许多倍。多解归一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了:让学生学会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看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解决这些核心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各种不同解法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哪一个是最巧妙的、哪一个是最快的,(巧和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完成多解归一分析后再让学生自己出一道或几道类似的问题,然后解出来,效果提高得特别快。三要鼓励学生们写科技小论文写科技日记,把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原理、过程、经验都记录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水平,成绩还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解、多解归一是快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好方法。虽然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个月能形成的,但只要咱老师不断帮助学生这样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一般学生就可以习惯了。学生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不但物理成绩会突飞猛进,其他学科也会进步很快,特别是数学和化学成绩也会随着物理的进步而产生飞跃。
培养学生能力的 要好。学生如果能发表一些物理小论文或社会调查,不仅物理成绩上去了,还给学生在研究物理和社会方面产生无穷的动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
第三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湾里一中 吴明
【论文关键词】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 抽象思维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物理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前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着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2.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用逆向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以《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来说明:(1)引入新课时的问
师(引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是沿直线运动的话,那将做什么运动?
生(回答):作曲线运动。
师:肯定吗?是不是一定得作曲线运动呢?
学生(犹豫):有回答坚持说一定做曲线运动,还有的说是静止。
师:请注意我们指的是“运动物体”。
在学生终于搞清后,我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来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给机械运动分类,即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对课堂教学中得到(归纳总结)的结论进行反问
例如,当得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后反问:“一切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吗?”
(3)在巩固应用知识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问和反问
可见,通过课堂上这种反问式的逆向思维陪养,不但上课效果明显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另外,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例如,一质量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o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不轻易就相信。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老师批改后找出来归类,然后让学生相互评定,找出错误原因。也可尝试学生互批作业,然后让学生报告发现的错误之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
0 角的两个力FI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分析:此题其实只要一提醒,学生很快就清楚它的“缺陷”了,可提问:“该物体受几个力呢?”学生自然会提到重力,再问:“F1与F2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斜向上或下还是水平方向呢?”最后问:“按这样一分析本题能求出其合力吗?”然后,介绍教材编审者的意图,指出其编题粗糙。这样的习题如果想当然地按教材去解,势必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每个教师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时刻贯穿于素质教育中。然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总结、分析,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维,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论文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由于起步较晚,在当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其进行了归纳总结,总体呈以下趋势。
首先,脱离中学生思维与中学教育实际。通常在历史教育当中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广大学生对各类历史现象、人物与事件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见解与看法,对以往结论不断进行发展与拓展,甚至出现全面否定、突破传统结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由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所限,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本质上来讲,它的原因就在于将历史普及对象转变为了专业研究者,因而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渐进式过程极不相符,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点就在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理解的能力、获取见解的途径与方式。由于历史课程涉及层面庞杂,隐含理论深邃,因而容易导致许多学生很难对历史课程产生独特的穿透力与理解力,与前人相比,难以望其项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综合学生能力基础与历史知识,因材施材,总的来讲,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均不可脱离学生自身的客观实际。
其次,重演绎与推理思维模式,对于兴趣教学有所忽视。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是发展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求知前提。然而与此相反,它常常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被忽视,教师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强化思维训练层面之上。教师遵循严密逻辑层层深入,学生长期处于推理、综合这样格式化的套路之上,会严重损害自身思维的发散性与积极性,从而制约思维能动性的发挥,导致知识结构失衡,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系统,阻碍学生视野的拓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名言揭示了这一道理。
再次,空洞说教、脱离现实,缺少一定的时代感。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当前社会敏感与热点问题与之结合,而对于某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广大教师经常采取回避策略,因而很容易将学生思维限制在以往模式当中,偏离经世致用整体方向,不能用现有知识解答当前问题,无法以史之鉴,阐述今世。相关调查表明,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关注,且更热衷于将现实与之结合获取新知。因此,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一现象,融古穿今,方能不断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二、提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但总体而言,离不开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启发学生自身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而必须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所有问题。因而,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全面而具体地剖析与之相联的各方因素,并将此类事件总结为一条线,方便学生理解性记忆。比如,关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提倡和平解决方针?教师可以引导學生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与历史背景,基于此项基础,就不难推断出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的整体思想。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过程,学生可对“西安事变”有更为深层次的认识。
其次,开放课堂问题设置模式,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初中课堂上,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模式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突破传统思维限制。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特定的思维评价与分析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并在此过程当中得出结论。实行此种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可在课堂上根据书本的难点与重点,实施小组讨论,比如“五四运动的具体意义”等问题。当然,我们可基于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斯大林,他为现在俄罗斯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分析美国南北战争所带来的具体影响。”等等。
最后,增强本土历史资源与课程的联系性。通常来讲,对于本土化历史学生都会有所涉猎,兴趣也会较为深厚。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要加大对这个层面的运用力度。当然,这对于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主动了解本土名人、古迹与发展的线索,并对这些历史信息进行科学引用。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当地历史,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最后,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时代发展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不断进行一系列的发掘与探索,方能找出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相一致的途径与方法。碍于各方所限,本文对某些问题的阐述与认识尚不完善,某些观点还有待商榷,在今后的教育历程当中,希望能够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预想目标。
总之,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历史学系的过程中能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积极实践,是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克延杰
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切实奠基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接受、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学生的思想被窒息,创造性被扼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建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
1.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2.转变学生学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力倡导,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语)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因此,要热爱、信赖、尊重和赞赏学生,多方肯定,热情鼓励,创建民主、宽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想方设法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顾虑,坚决从“师道尊严”的迷雾中走出来。
二、注重实践,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一篇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意境、主题等,都为读者审美再创造留下了巨大的艺术空间。同样,一个词语、语句、甚至一个标点,在不同语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语文学科这种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1.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一些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观点,启发学生思维,点拨思维角度和思维点,及时接通思维流程,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切磋,允许学生见仁见智,不把现成答案或自己的结论强塞给学生。
2.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又一广阔天地。扩写、缩写、续写、改编、想像作文、话题作文等都不失为好方法,教师要高度重视,充分加以利用。
3.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诵读美文、对对联、猜谜语、办小报、当小记者、辩论比赛、探究性学习活动等也是好方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三、要安排适当的训练序列。
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决非一蹴而就,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密切结合。必须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特点来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很容易被忽视、缺漏。例如:结合阅读与作文,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与想像的形象思维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等。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阅读中读、背、说、写、思德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思维发 1
展过程,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能力的体现。
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力。
1、教师正确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简单平常却又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有时距离很远)却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思维,更不要误解为严密的逻辑思维、重要的理论发现和科学的创造发明等,那就势必把很多具有创新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
2、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一个婴儿出生后,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已的信息;需要与人交流了,便开始呀呀学语。刚刚会说话,其语言和思维就令人惊奇。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在相互信任的氛中,学生会尽情发挥自已的思维发展潜能。
3、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对于学生的发现,我们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已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硬拉着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和学习的需求,创新意识被扼止于萌动中,出现学生“高分低能”、“越学越没灵气”的不良后果,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人,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 意识和创造精神。
4、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特别的世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他们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已的学习过程;千万不能随意制止,轻易否定,或者越俎代庖,这只能使学生丧失参与学习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阻,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空谈。
五、注意课堂中的提问方式
好的提问,犹如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1、提问有针对性
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因此抓住兴趣点提问。如我在才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当讲到鲁达消遣郑屠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这个欺弱怕强的屠夫会有什么下场呢?此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却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起书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问有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提问注意既可化难为易,又可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我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作为说明文学起来比较枯燥、索然无味,我采用分层提问法,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检测一下
自己能回答几个。
3、提问的可变性
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课堂提问也如此。如果一节课都是师问生答,形成了定势,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如果环环相扣的提问就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也可以教师框定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支互问互答。我通常在古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古文有许多识记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如“释义”这一环节,如需积累的文言词汇有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如之、者、而等。学生对这些词汇掌握好了,自然也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了。
4、提问有感染力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对学生持支持的态度,在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用语学生都比较受欢迎,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期待、信任和鼓舞,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满怀信心的去学习去思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的读、背、说、写、思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