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分析(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2: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股份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股份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股份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分析

毕业论文

题 目 股份制改革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分析

-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姓 名 教育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省级电大 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级电大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点 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综述............................................................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

1.研究的背景.................................................2 2.研究的意义.................................................2(二)研究的方法..................................................3

1.文献研究法................................................3 2.演绎推理法................................................3 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法..................................3(三)研究对象介绍.............................................3(四)论文结构.................................................4

二、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现状............................................5

(一)国际方面.................................................5(二)国内方面.................................................6

三、影响............................................................8

(一)对企业的影响...........................................8(二)对内部员工的影响.........................................8

(三)对社会的影响...........................................8

四、结语...........................................................10

股份制改革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让发展中国家不断借鉴的股份制经济体制。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股份制经济,无论是在自身的运行方式或者织形式上,还是在整个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上,都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之处。以股份制为方向的改革,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激发了国民经济的活力,进而逐步得被大多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接受。本文企望通过对目前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分析,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股份制 改革

一、综述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现代化的经济组织形态—公司,最早发源于欧洲,股份制的这种提法也起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1553年,英国(十六世纪称之为大英帝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至今已经将近五百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帝国商人的实践与考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让发展中国家不断借鉴的股份制经济体制。

东方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实践较晚,都是到了近代才逐步建立了类似于的股份制经济体制。而中国,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督商办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司合营,走的是一条类似于合作股份制的经济体制。真正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出现。

到现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股份制经济,无论是在自身的运行方式或者织形式上,还是在整个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上,都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之处。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企业人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创意,通过兼容并蓄,逐步的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国情的股份制经济体制,并且在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一步伐有所加快。2.研究的意义

研究股份制对中国民营经济组织的影响,就有必要了解中国股份制经济所经历的改革,虽然短短的三十多年,但从股份制的引进到落地,从生根发芽到成熟壮大,所走过的一段非常坎坷的路程。新中国建国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的国家,国有经济在整个社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股份制最早也是从国有企业开始试行,初步的推广到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改革的动因都是由于经济困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管制的放松,社会资本开始活跃起来,并且开始渗透到国有企业,同时政府发现大量国有企业是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时,也开始进行了壮士断腕,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样,以股份制为方向的改革,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激发了国民经济的活力,进而逐步得被大多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接受,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也已被实践所证实。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股份制民营企业的剖析,我们能够在微观层面了解到股份制对企业内部,包括对企业的发展活力,企业的股东,企业的财务制度,企业的内部员工等的影响,总结正反方面的经验,以促进企业产生更过的社会财富,最大化的满足社会价值,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激发出巨大的活力提供一个接见或者参考。这也是笔者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演绎推理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本文主要是从知网和图书馆中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文献,来对国际国内的股份制企业在体制、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很多专业的学者也做过很多关于股份制的论述,本文也借鉴相关文献和资料,在大量丰富的理论文献基础之上,笔者做了简单总结。2.演绎推理法

本文从对股份制企业一般理论开始着手,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然后结合国家法律政策,再到企业管理学家的理论,对山东华数在股份制改造之后的企业变化进行探讨、推理和研究。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法

笔者在山东华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学习,经历了公司从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这个过程,亲眼目睹了股份制改造对这个在山东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结合公司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想法,用专业的理论来加以印证,然后得出笔者的结论。

(三)研究对象介绍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山东创业型的民营企业走股份制道路越来越普遍,山东***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集成、软件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IT行业高科技企业。公司现有员工50人,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70%以上。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在2014年年底,通过引进人才和资金,对公司进行重组,组建了新的董事会,引进了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并将公司名称改为现名。

公司坚持以客户+管理的发展理念,凝聚了一批业界资深和充满活力的“专家型”人才和销售人才,以最优的产品和技术,实用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专业、负责的工程项目管理;诚信、周到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在高校,政府机 关、企业、金融系统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公司连续五年入围山东省和济南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并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3C认证。随着事业的发展,公司形成多部门规模经营,下设大客户部、协议采购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部等。和多家行业知名制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是联想、戴尔、锐捷、方正、惠普、佳能、思科、华为、浪潮等品牌的紧密合作伙伴和行业核心代理。

山东省的IT公司不论在规模和数量上,还是在结构和活力上,都居于全国前列,很多谋求上市的公司在悄然着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华数也不例外。

山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

(四)论文结构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对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进行介绍。第二部分,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现状,对国际和国内的股份制公司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第三部分,影响,主要阐述了股份制改造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第四部分,结语,对目前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现状

在探讨股份制改革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之前需要对几个概念进行梳理:

1、股份制改造是指普通企业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规定,改造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分为上市和非上市两种。

2、《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应该具备的条件:发起人不少于5人,其中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东出资达到法定最低限额1000万元;发起人共同制定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称和相应组织机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有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3、股份制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一)国际方面

科学管理理念与方法产生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大量的劳动产出就意味着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如果在能兼顾产品的品质,那就是绝对的竞争优势了,因此,如何提高产能,增加剩余价值,就成为了当时主要的管理任务,于是应运而生了科学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式曾经在工业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员工的劳动产出大大提高,在保证生产数量的同时还能维持商品的质量相对稳定,相应的企业组织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继而维系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让劳力工作者富有生产力是上一个世纪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要让知识工作者具有生产力,则是本世纪要思考的管理问题”。现代一些企业实行股份制就是一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除资金入股外,还可以技术、劳动等方式参股,这并非是企业没钱需要人才入股,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关键性员工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极限,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绑在一起,企业的存亡与发展也都主要靠这些核心股东。所以一个焕发活力的管理体制也就更能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发源于西方的股份制,作为资本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在理论上已经非常成熟。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的大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拓展了市场的地域范围,明显的结果就是出现了跨地区的城市商业组织和海上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一体化,加快了私人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增加了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管理难度。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经济环境下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经过漫长的历 史摸索,逐渐形成而且完善的现代企业形态。它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但是,马克思同时也深入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内在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内在矛盾必然产生的各种严重社会弊端。所以,资本主义世界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就是其不断调整的过程。学界对现在的国际上股份制研究,主要对象是对二战以后形成的各种模式和企业,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股东多元化,公司股权的集中化,法人持股率和职工持股率进一步增大,金融机构和股份公司进一步融合。这些变化导致了目前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化。

2、由于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包括如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西方不同国家之间的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学界总结出两种典型的代表: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其在治理目标、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具体的框架设置上都不尽相同,对企业的影响也各有千秋,但从根本上说,这两者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

3、公司治理结构出现了国际趋同的趋势,上文中提到的两种模式之间开始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和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已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

4、公司治理结构并无单一的模式,公认的两种典型其治理的具体内容也随着公司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两者之间现在也开始出现融合与趋同。因一种有效的治理结构必须具有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创新的机制。

(二)国内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大势所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的体制转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股份制不失作为当前和未来将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或有效形式。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更多更强。然而我国的企业在体制、产权、管理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率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也许只有借鉴先进经验,进行股份制改造,才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一般说来,当企业在经验管理和项目管理,或者说企业面临困境,难以为继的时候,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有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选择维持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面临的是企业的日益萎缩,直至破产倒闭,逐步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并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二是选择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那么企业必将面临的可能是是阶段性阵痛,包括管理者思想上的挣扎,金钱上的付出,道路上的不坚定,但是一旦坚持并渡过这个阶段,犹如凤凰涅槃而重生,企业将会进入新的境界,管理学上称之为“二次创业”。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我国股份公司一成立就准备上市,甚至给人一种股份公司等于上市公司的印象,在国际经验来看,股份公司上市的比例还是很小。

综合分析,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面临的问题不外乎一下几点:

(1)企业员工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工作习惯。(2)工程施工类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3)目前家族式和一言堂式的企业管理模式。(4)管理思想很难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行为并执行到位。

同时,通过对山东华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发现,同时很多类似的公司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当老板,公司运转依照个人意志执行,同时在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上自己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现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点:(1)权责问题。民营企业成立之初往往为合伙制,股东之间不分彼此、共同创业,谁也不会把权责问题当做一个问题。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每个人的投入不同,对企业的贡献也不同, 体现在生产经营上就是“人人当家作主,人人又做不了主”,主要经营决策者难以独立进行决策管理,在对成果进行分配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同时每个合伙者对未来经营方针和战略略有自己不同观点,决策时也会产生分歧,有时候甚至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2)管理结构不够完善。民营企业股权往往较为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一人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制度建设滞后。由于威信较高的创业者对公司大小事务具有强力的决策权,甚至管理人员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投资的随意性和非持续性的风险增加。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将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 ,为企业的高效经营提供制度保证。

(3)资金缺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为股东资本性投入、向股东借款和利润留成。银行提供的资金比较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部分相对较少。可见,民营企业需要开通外部融资渠道。通过股份制改造后,治理结构会逐步完善,并且有利于通过引进外部机构投资,或者发行股票进行直接吸纳社会资本进行融资。另一方面,股份制改造之后企业健全了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运作透明度,接受外部监管,在提升公司的信用等级能指标之后,反而有利于公司的间接融资工作。

三、影响

(一)对企业的影响

股份制改造有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我国民营企业在体制、内部管理、经营效率等方面存在着的不少的问题,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股份制形式下,一方面,加强了外部力量对企业的约束,有利于企业资本增值;另一方面政府干预的可能性逐步降低,企业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股份制改造是改善企业资本活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在面临国内、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的情况下,其自身资本的雄厚与否是抗御风险的能力的重要体现,而不能只依靠银行和政府。股份制改革通过增资扩股吸收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和活性资本,同时能够通过引进经营机制,提高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增进经济效益。股份制改造能够分散各种相关风险。当前企业的经营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很多情况下由企业法人独自承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空前地加大。在个人独资形式下,企业的潜在风险变相的全部转嫁给了企业法人这个个人。实行股份制后,风险分摊在了各个出资人身上,分散了由个人单独承担的风险。

股份制改造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提高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要使我国企业尽可能地符合国际通用规则,与国际接轨,则股份制是一种国际规则和惯例。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将更加有利于我国企业执行“走出去”战略,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二)对内部员工的影响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职工持股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 ,通过持股分红能够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我国学术界对职工持股的方式大多还是持赞同态度的 ,但在对职工持股方式上民营企业各有各的设计和执行方式,缺乏一个国家层面的规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在对职工持股方式、持股比例、购股资金来源等方面有必要出台一个统一的规范,使股份制能够更好的发挥他的激励作用,更好的保障持股职工的合法利益。

(三)对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资金进行有效的调配。社会资本在满足了企业生产和建设资金的需求同时,降低了银行的负债率,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率和收益率,使企业经营更加稳健,发展的回旋余地也更大。

2、建立规范的结构。作为经济社会的最小的组成单元,其合理的结构能够让整个社会组织健康稳健的运行,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在于实质遵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企业协调发展,这也符合目前构建和 谐社会的主旋律。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入股方式的多样性会吸引不同行业的各种人才进行合理的流动,跨行业的人力资源调配,会促进人员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发展,在长远来看,对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民营企业在实现了股份制 ,理清了产权问题的同时 ,也需要重视调整公司的战略结构的调整 ,并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 ,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必要措施 ,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股份制运行中逐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管理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从事专业的公司管理。

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企业经营模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结果,不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股份制企业组织结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能够使用企业,即保持充分的经济活力又能使持股人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督,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岐.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J].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 [2]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管理世界,1994 [3]刘星等.股份制: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主体思路[J].亚太地区会计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 [4]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日报.1997 [5]刘立国等.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J].管理世界,2002 [6] 张建伟 盛振江.现代企业管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马克思.资本论[J].人民出版社,2004.

第二篇:股份制改革对商业银行运营有哪些影响

股份制改革对商业银行运营有哪些影响

首先,农行股改上市,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行上市后,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会得到增强,外部的监督和约束将有助于提高农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公司治理得到提升,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会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产品创新,同时农行企业文化也将在员工中产生更大的凝聚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收官”之作,农行IPO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国际资本化运作的步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凸显了中国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的新活力。

其次,对其他商业银行上市之后管理架构等有所改善,但并没有改变同质化竞争的趋势,一个银行的新产品可以在数日之内被各家银行所拷贝。

而银行的管理费用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其利润的上升速度赶不上人工成本的增长与到证券市场圈钱的速度。银行业大而不强。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存贷差,靠政策吃饭没有变,而发展的一些中间业务甚至成为向企业索要管理费的借口,让企业苦不堪言。而对于转账等实行高额收费,也成为借助垄断地位的生财之道。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之后,能否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尤为关键。以往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模式,并没有让中国金融机构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市场之道的发展模式,境外投资者给中国金融企业做的基础培训、实行的扁平化管理,只是神韵不在的皮毛之相。而境外金融机构不仅得到了中国市场的信息,还获得了令人痛心的高收益。在这方面,招行成为典范,独立品格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准国际化的金融机构。农行上市,为了中国金融业的未来,让我们鼓掌。但必须提醒的是,金融机构上市寄托了中国改革的希望,民众承担了巨大的成本,金融机构上市绝不应该成为圈钱的同义语,而应该成为中国资本与货币的顶梁柱。

最后,商业银行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将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

如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将面临着国际投资者和国际金融监管部门更加严格的监管,面临着来自国际一流跨国大型上市银行的激烈竞争,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而真正转变经营机制、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不是“一上就灵,商业银行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制度与国际规范的公众上市银行还有很大差距等。我国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新的历史使命,以境内外成功上市为契机,开始一场新长征,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增长方式、盈利模式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继续进行一场无声的“革命”,最终将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打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国有银行最终产权归属全民所有,其股份制化 也应贯彻充分维护既有产权主体的原则,因此,在寻找潜在的战略投资者时应充分关注 国内市场;尤其是在政府对国有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注资、使银行获得崭新的发展 前景的条件之下。另一方面,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更雄厚的资金,而且有更先进 的技术和更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因此,若将其引入作为长期战略投资者,对新生股份 制银行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

第一节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是个新课题,因此须持有很慎重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这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客观实际,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推行股份制改造,具体有下面五种途径。

一、明确“假集体”企业的产权,将其改造为股份制企业

这里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假集体”企业都可以或都必须改造为股份制企业。财产所有权全部为私人个人或合伙所有的,只需恢复其本来面目,登记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财产所有权中,公有份额很少的,可以改造为股份制企业,也可以由业主支付相应代价,取得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企业财产中公有份额较多的,一般可改造为股份制企业;这样可以使问题获得较快解决,同时又保护了生产力。田纪云同志在1992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假集体”企业“要正确引导,逐步过渡到股份制,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假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产核资,明确产权。对企业的财产进行评估,并按所有权归属进行核查,搞清哪些归国家所有,哪些归集体所有,哪些归私人所有。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要进一步明确其产权到底归哪个具体的部门或单位所拥有。2.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确定国家、集体和私人各产权主体以及各自拥有的股份数额,划定股份。3.以股份为基础,股权所有单位派代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组成董事会。这样,一个公有股和私有股并存的股份制企业就成立了。私有股份方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私有股为一人,二是私有股为多人所有。在国家股、集体股方面,也可能股权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享有,例如,国家股里,因减免税种不同就形成了中同国家股地方国家股。但从股权性质讲,这类股份制企业的股份可分为公有股和私有股两大类。股权分属不同的主体,这将从股份制企业董事会的组成上反映出来。

二、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个人联合购买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组建一个股份制企业

一些小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状况不好,造成长期亏损,不仅不能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或向集体缴提留,而且吃国家的“大锅饭”。对这部分公有制小企业,则可以用股份制明确相互间的财产权利以及由此决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形成股份制企业,其步骤比较简单。首先,确定被拍卖企业的价格,这实际上是购买方必须认缴的股本总额;其次,由各方认缴约定的各自股份,并在基础上成立董事会。这里,全是私有股,没有公有股。

三、个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联合承包或租赁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组成股份制企业

对于联合承包或联合租赁的,可以用股份制的形式明确其共同承包人、租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仍是国家的或集体的,这里只是借股份制这一形式规范投资主体(即产权终极所有者)和对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由承包方或租赁方与与投资主体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或租赁经营合同,投资主体享有合同所约定的各项权利,承包租赁方则取得经营管理权。2.承包方或承租方把该企业资产折算成股份,由内部各成员(个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认缴。每个成员认缴的股份,是他享有权利的依据,也是他承担责任的依据。若是抵押承包或抵押租赁,各方的抵押出资,就是他认缴的股份。3.参与承包或租赁的各方按认缴股份的多少,派代表参加董事会。这样,就组建了一个股份制企业。在承包期或租赁期满后,可以续约,如果不续约,是股份制企业终止。

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之间联合,组建股分制企业

因经营流动的扩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之间各种形式的联合就成为必要,有时需要建立一种关系紧密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可以通过股份制建成。大体又有下列两种情况:1.原经营单位存在,各自出资组建一个新企业,这个过程很简单,各方按约定认缴一定股份,可以以资金、工业产权、专用技术、实物等入股,形成企业股本。入股各方按各自股本多少派人参加董事会。2.新企业取代几家企业由一家企业改为一家或几家企业。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对各企业的现有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资产数量;然后联合起来,各家持有与其原资产数量一致的股份,并按此组成董事会。

五、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之间联营,组成股份制企业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之间联营,其必要性可由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来说明,也可以由公有制经济对私有制经济的领导和控制来说明。这种联营不论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还是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都是有好处的,它能实现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如果在联合体中,公有制经济占主要部分,起控制作用,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反之,就是以私有制为主。显然,股份制是这种联营的重要形式,这种股份制企业的建立,有四种情况:

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出资认股,组建一个新的股份制企业。这只须各方按合同的约定的比例和出资形式出资入股,确定各方的股份,即可。各方依据各自占有股份的多少派代表参加组成董事会。

②以某个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基础,吸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入股参加,组成一个股份制企业。其方法是:首先,要对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资产存量进行清产核资和评估,确定该企业的投资主体所拥有资产的数额,并以此作为公有股份;然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按合同约定

出资入股,做为私有股份。以此为依据,各方股东按股份比例派代表组成董事会。

③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向某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投资,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具体方法为:首先,要对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和评估,弄清其资产数额,作为私有股股份;然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按合同约定出资入股,作为公有股股份。各方股东按各自股份比例,派代表参与企业管理,组成董事会。

④某个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与某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合并,成立一个股份制企业。其方法为:首先,要清算核实合并各方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弄清公、私投资主体各自的财产数额,确定各方的股份;然后,各方按各自股份比例,派代表组成董事会,共同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改造中的注意事项

一、份制企业的形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股份制,一般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公司等五种主要形式。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济实力最雄厚的,虽然其数量并不多,但规模巨大;有限责任公司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股份两合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都不重要,很少采用。在中国,从国情出发,从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出发,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企业形式是最主要的。中国已颁布的《公司法》也只对这两种公司形式加以调整。但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也允许适量存在,虽然中国公司立法未加以规定。这是从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承认的。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万分并存,特别是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私有制经济。这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历史发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而必然产生的。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除了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私营企业外,其它形式均负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都是以个人信誉为基础的。如果绝对否定两合公司、无限公司的存在,就不利于私有制经济的内部联合,不利于对私有制经济的股份制改造的广泛推行,不利于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联合与渗透,最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私营经济领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不会很多。现在,有些私营企业经营规模非常大,据有关部门调查,到1991年9月,全国拥有资产超过10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500多家。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这些企业规模还会扩大。这些企业进而就有可能也有必要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推行股份制,其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也会有一些,这是一个比较符合现实的股份制形式结构。

二、股票发行的管理

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股票的发行要从严管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搞股份制改造,实

行股份制,其主要形式应是有限责任公司,它不能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一般采用发起设立,不得采用募集设立。但在股份制企业内部,可以适当向企业职工发放一定数额的股票,但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只有那些经营状况很好、经营行为比较规范的企业才能发放这些股票。从保护职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私营股份制企业主要是发放特种股票,即向职工发放享有优先权的股票。少数经营规模庞大的私营企业,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但这类股票一般不能上市进行交易,只能通过柜台买卖、场外交易实现转让流通。

三、公有股权益的保护

如果在以私有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中,存在有一定数量的公有股,包括国家股和集体股,那么对公有股权益的保护,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股份制的基本原则是一股一权,同股同权,凤权平等。讨论公有股的权益,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但也不能机械地理解这一原则。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公有股权益的保护:

①国家股、集体股在设置时,主要采用优先股股权;

②无论何种股份制形式,公有股只负有限责任,即国营投资单位和集体投资单位不能成为私营股份制企业的无限责任股东;

③股份制企业一旦出现债务危机,首先应由私有股承担责任;

④公有股享有自由转让的权利;

⑤强化公有股股权主体对股份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监督。

四、成立监事会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对是否设立监事会有不同规定。有些国家公司立法不规定监事会,例如,英国和美国;有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不设立监事会,但须设立1名或几名监事,例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有些国家则规定必须成立监事会,而且强调企业职工参与管理,例如德国。在中国,根据《公司法》规定,小型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但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有限责任公司须设监事会。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在以私有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中,应当普遍建立监事会,由股东、职工代表和社会代表共同组成,对董事或董事会的工作以及企业的状况进行监督。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董事、经理等管理人员,防止其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决议的行为;检查公司业务、财务状况,查阅帐薄和其它会计资料,列席董事会会议,等等。建立监事会,切实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职工佥权益,可以制约董事会的行为和约束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这也是对股东权益的保护。

第四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分析及深化思路探讨

【摘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经历管理体制转轨和经营机制转型的战略性跨越。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剖析金融国际化竞争趋势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发展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找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改革渠道。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思路、探讨

【正文】:

我国国有商银行正在经历管理体制转轨和经营机制转型的战略性跨越。这次股份制综合改革是继上世纪80年代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立、90年代成立政策性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以来,一次更为深远的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目前,中、建两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工商银行已全面启动股改实质性工作。农业银行将在上述三行股改结束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择机启动股改工作。本文拟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剖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国际化竞争趋势,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发展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分析中、建两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工商银行的股改方案,寻找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改革渠道,以期为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国有银行传统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近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中,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中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筹集者和供应者,在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国企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社会成本,背上了不少“包袱”,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客观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矛盾越来越集中地凸现,直接体现在:

(一)国有银行规模较大,管理层次过多

从现行体制来看,总行作为一级企业法人,对下属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分支机构拥有统一和垂直领导的控制权,以二级分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总行和一级分行实施统一调度资金,统一财务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从管理方式上看,部门对下级机构的管理仍保留着类似事业单位的浓厚的管理色彩。规模较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成本过高和由此导致的低效。在。

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虽然近年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善贷款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从国际大银行的情况来看,2002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52%,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虽然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国有商业银行在1995年前产生的1.3万亿的呆坏账,但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偏高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不仅不利于这四家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施股份制改革,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补充自有资本和控制不良贷款,是强化市场约束行为的最佳途径。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迫切需要

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由此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渠道是财政,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取代了财政成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贷款额的80%以上流向了国有企业。1996年底,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银行贷款余额47434.7亿元。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金融支持却使国有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其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特定贷款;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未能实行审慎会计制度造成大量虚盈实亏;银行产权关系模糊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由此引来的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银行和企业债权债务关系不清,即作为债权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业最终都为国家所有,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借贷关系或金融交易关系等等,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长期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出资人是国家,行长与董事长的职责往往集于行长一身,这些使得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要求。只有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根据最新统计,入世三年来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明显加速,其资产总额增长了54%(注2),平均年增长18%,贷款增长了84%,年均增长28%。其中,人民币的业务发展尤为迅速,人民币的资产总额三年内增长了1.3倍,人民币的贷款增长了59%。尽管目前中外资银行竞争加剧,但目前市场格局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从2001年底到2004年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的变化是国有商业银行由81%、84%、83%分别下降到76%、77%和76%,股份制银行则分别由16%、16%和15%分别上升到21%、22%和21%,外资银行由3%、0.5%和0.2%调整为3%、1%和2%,这些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下降的份额基本上被股份制银行所分,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将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市场经济规则,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办事。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导致金融机构全方位的竞争。在地域上,中外资银行在沿海和东部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同时逐步延伸到中西部地区;在客户范围上,外资银行目前在中国主要是优质客户,但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中低端客户的争夺;在业务种类上,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将是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随着其人民币存款的增加,向中资银行借款解决人民币资金来源的依赖性将有所降低。外资银行将在中资银行的传统领域向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和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在国内金融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内将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既是适应加入wto、提升国有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经济实力、推进现代经济金融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改革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金融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这几个中心环节,审慎、务实地推进综合改革。

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情况剖析

为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国家专门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确定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总体目标。一是消化历史包袱,进行财务重组;二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三是创造条件公开上市,最终接受市场考验。2003年底国务院做出决定:选择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历史包袱相对较轻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元外汇储备对两家试点银行进行注资,标志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4年以来,中、建两行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实施财务重组步伐,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从两公司披露的信息看,股份制改革的前两步工作基本结束,达到了预期目标。股改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可持续能力得到改善

股改试点中,中行、建行通过国家注资、核销剥离不良资产、增加风险拨备等措施,较好的改善了财务状况,其主要财务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的标准。

1、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标准。到2004年9月底,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75%,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39%,均高于国际上通行的8%的标准。

2、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到2004年9月底,中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5.16%,较年初下降了11.12个百分点;建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3.74%,较年初下降了3.81个百分点。

3、增加了风险拨备。到2004年9月底,中行、建行风险拨备率分别为68.35%和87.7%。预计2005年上半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标准。

在财务重组过程中,中行、建行聘请国际权威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尽职调查等工作,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信息披露,业务运作模式逐步与股份制企业接轨。

(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在财务重组的基础上,中行、建行相继从国有独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1、明确了国有资本产权主体。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行使对中行、建行出资人的权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向中行、建行派出董事和监事,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从而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位的问题。

2、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中行、建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核心的管理层开始运作,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国际大型银行的公司治理原则制定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以保证各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管理层开始转变经营观念,确立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

3、完善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行已经开始实施尽职调查、风险评审和问责审批“三位一体”的信贷管理体制,全面强化授信审批各环节的问责制,进一步推行严格的事后评价制度,借鉴国外金融集团风险管理经验,实施管理信息大集中,逐步实施集团风险管理体系策略。建行制定了《建设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对风险管理机制改革目标、原则、实施措施和步骤进行明确和细化,发挥先进技术手段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完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4、改革了组织结构、整合了业务流程,实现了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领导。中行制定了《关于一级分行开展流程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行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业务组织机构改革方案》,两行均按照机构扁平化和业务管理垂直化的要求,稳步改革组织结构,整合业务流程。

第五篇: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分析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分析 2011-8-1 11:4 张月玲,张玉倩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资源税在我国一直属于小税种,然而,这一税种的改革却是2010年中国税制改革的重头戏之一。目前,我国资源税征税品目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资源税的改革牵扯到各个方面,对政府、企业和居民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资源税改革的动因

(一)资源税税制本身存在缺陷

现行的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实际的税率过低,我国煤炭企业的资源税率相对而言更低。资源税采取按产量而非价格或储量进行征收的形式,致使资源税对市场价格不敏感,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带来的价格变动。按产量征收使企业在资源开采中采富弃贫、采肥丢瘦,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因此,资源税不能起到环境保护或者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不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也不能弥补企业的外部成本,难以对经济进行调节。另外,资源税额偏低的同时,地方性收费过高,从总体上反而造成了企业沉重的负担。

(二)推动产业转型

资源税改革的目的是对现有的税制进行调整,使其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施加相应的影响,对市场的失灵进行修正,以实现国家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市场行为的目的。资源税的改革会对相关的行业产生影响,促使其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税制改革推动的行业洗牌可以淘汰一批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企业,抑制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总之,资源税改革可以推动产业的整合,促进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利益合理配置

资源税的改革既要调整现行的税率和税收范围,也要对现有的费用征收作出调整。对煤炭企业而言,目前国家在征收资源税的同时,各地区也在收取煤炭资源税以外的补偿费。这些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当地政府为了享有更多的资源收益而收取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资源税的改革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促进利益的合理分配。

利益的博弈不止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利益的博弈。我国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过低的资源税导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资源丰富地区的贡献得不到充分认可,资源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中西部地区的利益。

(四)外部成本内部化

煤炭在开采、加工、运输以及燃烧过程中,排出废水、废气、废渣,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损耗、土壤污染、土地塌陷和生态破坏,现有的资源税制度不能有效地解决在此过程中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煤炭工业持续发展。资源税改革可以增强资源税的调控力度,使资源开采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推动资源开采与生态补偿、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资源开采的合理有序,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一轮资源税改革

1984年我国开始征收资源税,启动了第一代资源税制度。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促成了第二代资源税制度,其核心要点是,不再按超额利润征税,而是按矿产品销售量征税,并为每一个课税矿区规定了适用税率,税收范围改为对全部煤矿征收。随后,相继出台了资源税的改革措施。

2007年拉开了新一轮资源税改革的序幕,此次改革考虑将资源税的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2008年财政部提出适当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计征方法。2009年,财政部明确了资源税改革的四方面内容:扩大征收范围、改革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和统筹税费关系。2010年财政部提出,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前,财政部已出台新疆资源税改革细则,指出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费改革于2010年6月1日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5%。

在已经初步成型的资源税改革方案中,业内普遍认为资源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扩大征收范围;征收方式由目前的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主、从量定额计征为辅;对部分稀缺资源采取高税收政策。新方案的内容可能还涉及提高税额标准和减免税政策等。资源税改革的同时,将会对现有涉及资源方面的各项税费进行合并清理。

三、新一轮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所有的改革都是突破旧有格局、建立新格局。因此,改革总会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新一轮的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炭企业负担加剧,各方利益冲突,削弱企业财务能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

(一)煤炭企业负担加剧

1.煤炭企业原有税费负担沉重。到目前为止,我国执行的涉及煤炭企业的各类税费项目近30项,煤炭企业除缴纳一般性税种外,还要缴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等税费。这样综合税费大大加剧了企业的负担。

2.资源税改革加重煤炭企业负担。资源税改革之后,新出台的政策必将进一步加剧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从价计征会使煤炭企业的税负飞速增长。另外,增值税由13%提高到17%已经使煤炭企业的税负加重,许多企业尚未将其完全消转,如今资源税又要从价征收,沉重的税负致使煤炭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3.税负转嫁困难。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过去,处于后危机时代的生产型企业暂时仍无法脱困。虽然有些专家认为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可以通过价格转嫁给下游企业,但是在这种状况下,煤炭企业通过价格将税负转嫁给钢铁、发电等下游企业将会很困难。

(二)各方利益冲突

煤炭行业与发电、钢铁、铝等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煤炭资源分布广,涉及利益群体多。所以,对煤炭行业来说更易引起各方利益的冲突。

1.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博弈。现行的资源税征收规定,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均收归地方政府。改革之后资源税归属于国税还是地税,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

2.征管单位与被征管方的博弈。资源税改革有可能会激发双方的矛盾,从而增加征管的成本。征管单位有可能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限制被征管方偷逃税款的行为。

3.煤炭企业同下游企业的博弈。在增值税、资源税等税负加重的状况下,煤炭企业为了转嫁较高的税收负担,势必会“采富弃贫”或者进行前转。若煤炭企业通过对价格的调整进行转嫁,其下游企业会面临比较高的成本压力。

4.煤炭企业内部博弈。如果煤炭企业难以通过提价的方式转嫁税负,就只好内部消转。内部的消转需要通过企业提升技术含量、压缩成本等方式来实现。其中压缩成本这一项会涉及企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问题。由此,就产生企业内部的博弈行为。

(三)削弱企业财务能力

1.削弱企业再投资能力。煤炭企业在承担以往的各项税费之外,还需要承担增值税和资源税提高带来的额外负担。税负压力给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带来不利的影响,减少了企业的营运资金。各种因素最终导致煤炭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大大减弱,使得企业再投资减少。

2.削弱企业再融资能力。由于资源税的提高,煤炭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会下降。按照资本流动的规律,逐利的资本会流向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行业,因此,相关的投资就会减少。银监会对产能过剩的行业作出了相应的融资限制,而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又削弱了该行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综合上述因素,煤炭行业的融资受限。

1.对初次分配的影响:企业提升产品价格而非自身消转,企业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就不会降低,而煤炭企业下游企业的成本会提高。然而,下游企业也会通过价格转嫁税负,结果会推高消费品的价格,最终的消费者便成为税负的真正归宿。

2.对再分配的影响:政府在再分配中,利用转移支付或补贴的形式鼓励需要大力扶持的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再分配,煤炭企业的一部分收入就转移到了需扶持的产业的手中。

四、应对资源税改革的对策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是把双刃剑,资源税改革会加大企业的税收负担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提高资源回采率,压缩成本,整合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经营,积极争取有利政策。

(一)提高资源回采率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易消耗性决定了其稀缺性。在有限的开采区域内,煤炭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产出,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开采新矿,而对已开采的煤矿进行回采,提高资源的回采率也可以增加产出。提高回采率而非开采新矿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企业可以省去勘探、购置新设备等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产生外部经济性。

(二)压缩成本

在经济回暖期,面临增值税和资源税的提高,煤炭企业必然要努力压缩由此产生的附加成本。企业内部的消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控制资源的浪费行为。提高技术水平可以通过购买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有自行研发实力的大型企业可以进行自主研发。另外,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伴生矿的状况,对于伴生矿也应当适度采掘。降低资源浪费的重点在于控制整个生产流程。

(三)整合产业链条

兼并重组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行业的兼并收购比较容易实现,也较易整合。因此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收购中小型煤炭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利用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然而,在兼并时要注意兼并的质量以及兼并以后的整合。

(四)实施多元化经营

投资需要规避风险,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多元化经营一直是企业分散经营、政策等风险的方式之一。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煤炭企业,必须在煤炭行业中已拥有稳固的产业地位,并且其准备进入的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明显。另外,新行业与煤炭主业应有一定的关联。由业务多元化带来的资源共享和成本压缩也为煤炭企业分散税负、规避资源税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五)积极争取有利政策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提交资源税改革的建议,对资源税改革的内容施加影响,使最终的改革转向有利于煤炭企业的方向。在这方面,矿业企业已开始行动:2009年6月28日,在青岛召开的“首届百家矿业企业峰会”上,冀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汝海建议有关部门解决煤矿企业的社会及相关负担问题。

五、结束语

资源税改革是今年税改的重点,政府和企业等利益相关方都十分重视这项改革。新一轮的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即将来临的改革。

在提出以上对策的同时,煤炭企业仍然要考虑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问题;长效的税收消转制度的设置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行业走向。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8.[2] 牛草林。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会计之友,2008(24):23.[3] 祝遵宏。推进资源税改革的政策取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9(1):62.[4] 苏建华。金融危机下我国资源税改革思路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9(9):41.[5] 司坡森。我国煤炭税费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9,31(7):26.[6] 张捷。资源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税务研究,2009(4):52.[7] 张月玲,张玉倩。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C]。2010煤炭企业财苑论坛会议材料,2010:214.

下载股份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分析(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股份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分析(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模板)

    **镇**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村农村股份改革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在去年6月份启动了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进入股改程序。在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工......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5篇)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目前农行改革“主基调”已经确定,整个过程将遵循“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农行已经为整体改制开始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

    某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

    **镇**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 **村农村股份改革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在去年6月份启动了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进入股改程序。在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

    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

    创建“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政策处理(方案) (于2010年4月1日1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生效实施) 创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本村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是造福村民共同致富......

    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

    当前中国农村金融面临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商业银行已经退出或正在退出广大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产经营者难以从商业银行那里得到贷款,以致影响农副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土地股份制改革5篇

    土地股份制改革一、国家政策背景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方法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是个新课题,因此须持有很慎重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办法,具体问......

    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共5篇)

    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是个新课题,因此须持有很慎重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