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股份制改革可行性研究
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可行性研究
农村集体资产社区股份合作制(以下简称股份合作制)是在农村原有合作制基础上,实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把合作制与股份制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有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农村股份合作制组织中的农民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因而既能实现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结合,又能实现劳动集体的共同占有和劳动者的个人占有的有机结合,既能继承合作制优点,实现规模经济,又能融入股份制长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土地每年被征用的当量都相当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失地农民出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引发了土地征用难、群体上访频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实现农村股份制改革,是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一、城市化发展后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尤其是近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已成为各方面高度关注和现实问题,和城乡社会中的核心问题。最近,我们调查了土地征用量大,而且已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已转为非农的富民街道建新村等10个城郊型村,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情况不断变化。农村中户、人、土地、集体资产四大要素发生了变化,10个村中:
总户数10440户,其中自85年以来已转非(城镇居民)3687户,占35.3%。
总人数40945人,其中14815人已转非,占35.2%。
总土地面积56064亩,已征用35531亩,占63.4%。
集体资产帐面总额11040万元,平均每个村1104万元;帐面所有权益权6663万元,平均每村666万元(详见后附表)。全市平均每村帐面资产410万元,所有者权益每村222万元。
从上述数据看,人和土地都在逐步向非农转,而且发展趋势是转移的比例在增加。特别是溪南村,90%以上已转非,村的概念几乎淡薄,功能削弱,逐步向社区发展,城郊村集体资产已有一定的积累,其中有较大的比例是土地征用后补偿、管理费等,高出全市村级平均水平几倍。
2、问题不断出现。
一是土地征用后使失地农民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农转非后转移就业困难重重,特别是对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缺乏一技之长的原种养户,生活无依靠,又缺乏再创业的意识和本领,失地就等于失业。
二是失地进城后生活不适应,生活成本增加,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治标不治本,到手的赔偿款不能变成“活钱”,坐吃山空,缺乏保障机制。
三是对于部分已转非的村,矛盾更大,村涉及到居民和村民两种不同身份的人,情况复杂,进城居民身份变了,基本与原村民委员会脱钩,享受不了村级政策,社区居民仅是管理,缺乏依托,使进城居民无所适从,无形之中剥夺了集这部分人的集体资产积累资源共享权利,带来了许多矛盾和社会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城郊型10个村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域范围越来越小,公益事业越来越少,而集体资产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与市场经济,正确处理好村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可行性。
1、改革定位。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度。村民无论是已转非,或尚未转非,都有权享受集体资产的权益,体现了保护农民根本利益的指导思想,实行股份制,村民就是股民,不管时间、环境怎样变化,股份合作制不变。这样,可以解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近郊农村因享受集体资产产权和有关福利待遇不合理而引发的纠纷、因城中村拆迁改造引起的集体资产补偿和集体收入保障纠纷以及因拆迁补偿资金使用引发的分割资产**,保障社会的稳定。
2、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随着城乡社会的日益融合,近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管理服务和村级公益建设职能,必然要剥离移交给市政府职能部门,并逐步向纯企业型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避免集体资产被无偿占有和平调,最后成为公共财政,必须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从村民公平、完全、合理地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角度出发,解决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长期利益,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10个村都有一定的资产积累,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经济基础较好;紧靠城市,有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集体资产增值有前景;村干部有改革意识和思想基础,面临着诸多矛盾,意识到非改不可;村级组织及财务管理健全,有一
定的群众基础。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现阶段我市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3、改革模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是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种现实选择。只要我们突破了这种所有制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就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民的利益共享。
具体的改革模式:以现有村域范围为区域,由村民委员会主持,将村集体资产核实后,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户与人,每个村民(包括已转非的进城居民)拥有一定量的股权,不领取现金。将村经济合作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建立股东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和监督集体资产的运行,每年对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净收入进行分配,可以现金兑现,也可以扩大再生产。初步推算,10个村,总资产量化到户,11040万元量化到10440户,平均每户可拥有10575元股权。假设年产生净收入800万元,提存200万元作为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余下600万元股东可分红每户达到575元。
三、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步骤。
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条件分步实施。
1、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条件:根据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和我市的现状,确定我市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农村土地已经基本被征用完毕;②绝大多数农
民已转为居民或即将转为居民;③集体资产数额转大;④农民对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普遍有愿望或认可。
2、清产核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农业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全面核实集体资产家底,妥善处理债权债务,明确集体所有资产的权属关系。清产核资后,资产评估工作应委托有法定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要经社员(代表)大会确认,报市主管部门审核。
3、制定方案。改制村要建立专门工作班子,拟定村股份制改革的具体政策规定和操作实施方案,张榜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
4、组织实施。按批准的改制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进行股权量化,落实股权,选举产生股东(代表)大会的代表人选。在此基础上,召开首次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股份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正式成立股份经济组织。对改制工作的有关决议、清产核资报表、《单程》、股东名册等重要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并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备案。
5、在组织实施中,要把握好关键环节,克服难点,解决矛盾:时间划定,因村制宜,召开社员大会决定;计算股权按划定时间的人和土地,可对半开,或只点人头;村干部和管理人员可提高股份的比例;合并村可按合并时资产状况,按比例享受股权(即原资产少的村打折享受股权)。
四、我市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建议。
实施股份制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配合,多层次协作,才能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一个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良好氛围。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这一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群众在思想上对此项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激发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投入改革。
二是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逐步推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市有关部门和有关街道要认真搞好试点,取得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规范的实施方案,确定分步推进计划,按照尊重绝大多数农民意愿,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总体思路逐步推进。指导社区股份合作制组织搞好资本经营活动,增收节支,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及责任部门,所在街道要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实施。市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实施股份制改革中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折股量化等重要环节的指导和监督。民政、工商、财税等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关心和支持股份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严肃纪律,对改制之机,进行贪污、挪用、私分、挥霍浪费和故意评估不实、虚报损失、低价变卖、转移财产、有意放弃债权等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第二篇:某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
**镇**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总结
**村农村股份改革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在去年6月份启动了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进入股改程序。在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工作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办法与举措,保证了我村股份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现将我村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为了把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上来,进一步消除“不懂、不通、不想搞”改革的思想障碍,村里通过组织学习改革先行推行村典型经验,召开座谈会征求村民代表意见,推动村“两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怕失权、怕失利、怕失控”的思想包袱。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为能够顺利开展此项工作,村里专门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产权股份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精选业务骨干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宣传、股民界定和股民登记等日常工作。
三是规范改革程序。首先是严把改革原则关。把握“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维护特殊群体权益及村级集体资产全额量化三个基本准则,对法律法规及政策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办;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或无政策依据的问题,提交村民民主讨论决定,确保实施方案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其次是严把改革程序关。严格按照“建立组织、制定计划,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股权设置、量化对象,征求意见、通过方案,股份量化、公布清册,通过章程、宣告成立,总结提高、依法运作”等步骤实施改革。第三是严把民主决策关,我村按照规定开好三个大会,第一个是改革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表决通过改革工作方案;第二个是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股民界定、清产核资结果及改革实施方案;第三个是积极筹备召开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草拟《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最后是严把公开公示关,为确保改革在阳光下进行,我村工作推进坚持做到“六个公示公开”,即清产核资情况、股民确认结果、改革实施方案、社员代表名单、股权清册、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及时进行公开公示并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合理界定股民。按照 “一村一策”的实施原则,我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拟定下列人员为股权全额享受对象:
1.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基准日(2018年6月30日)止,户籍在本村的村民。
2.户籍在本村的现役士兵(已转为士官的人员暂保留人口股,待其退伍后,未享受部队或地方安置的予以配制)。
3.户籍在本村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就读的在校学生(就读时户籍迁入就读学校的)。
4.户籍在本村的正在劳教服刑人员(股权证书由其委托人或股份经济合作社予以保留)。
5.与本村村民已办理结婚证书但户口尚未迁入的对象及子女(需将农业户口在2018年6月30日前迁回本村)。
6.与本村村民离婚,户籍关系未迁出的人员及其依法判决随同子女。
7.因离婚将户籍迁回的原本村出嫁人员,本人及其依法判决的随同子女(需将农业户口在2018年6月30日前迁回本村)。8.户籍关系未迁出的本村出国(境)人员。
9.办理过合法领养手续在册子女和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前领养而未办理领养手续的在册子女。
10.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给予股权的特殊人员。11.村两委在册人员中户籍不在本村的人员。
通过采取以上的做法,经过改革准备、宣传动员、制定方案、清产核资、成员身份认定和股权量化等阶段工作实施;我村经济合作社享受股权人数为***人,选举社员代表**人;首届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于2018年*月**日顺利召开,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相关的合作社章程与制度规定,依法选举产生合作社首届理事会成员*名、监事会成员*名,***同志任理事长、***同志任监事长。
借助此次合作社的成立,我村将加大整合本村集体资源,积极开展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模式,拓宽村民增收途径,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村民财产收入,形成村级集体资产保值、“股”民增收、社会稳定的局面,从而促进我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镇**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月**日
第三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目前农行改革“主基调”已经确定,整个过程将遵循“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农行已经为整体改制开始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农行启动了全面外部审计和人力资源改革,而这“两步走”恰恰是农行整体改革的重要步骤。另外,农行已经与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达成了非正式协议,欲聘请其为改制工作财务顾问。如果进行股份制改革,转变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后,依旧服务于农村市场,那么农行的赢利将仍然会面临困境。实际上农行作为商业性银行与服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还没解决。
农行股改大事记: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重建,其初衷是为了支持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乡镇工业企业。当时的国有银行都叫“专业银行”。
1980年农行开始商业化改革,但步伐不大。
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决策者试图通过农发行的建立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农行和农信社的业务中剥离出来。
1997年农行政策性业务剥离速度加快,农行的经营也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
1999年农行和工、中、建三家银行一起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
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2004年农行上报第一次股改方案。
2006年1月农行明确否认了农行股改方案被否决。
2006年2月一份被农行上下称之为“斩首”行动、并在农行整个系统内部引起强烈反应的农行改革分拆方案,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农行上下人心惶惶。
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农行改革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2007年农行股改6大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财务重组。
二是实施监管达标计划。
三是加快法人治理架构设计。
四是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五是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六是深化财务体制改革。
需要达到的七大核心监管指标
1、核心资本充足率≥4%;
2、资本充足率≥8%;
3、总资产回报率≥0.6%;
4、净资产回报率≥11%;
5、不良贷款率≤5%;
6、成本与收入比≤45%;
7、拨备覆盖率≥60%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韩仲琦2月1日在北京表示,农行股改大幕正式开启,进入新的阶段,农行股改总的原则是: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
韩仲琦表示,农业银行改制的核心,就是由现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变成股份公司,把农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
农行股改的进程一直是关注焦点,疑问众多,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韩仲琦就国家注资、股改时间表、裁员与否等话题作了解答。2007年,将是对农行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国家注资数额多少?
“农行获得国家注资的数额是多少?”面对本报记者的追问,韩仲琦说:“肯定是要注资的。但目前有一个偏离度,现在正在测算,德勤进行的外部审计以及国家审计署,都要对资产进一步核实,特别是农行的不良资产有没有水分?有没有事实上已经形成不良资产但是还没有拿进来的?这些要搞清楚,之后,才能计算出来需要国家部门注资的额度,现在数据还没有出来。所以今天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农行目前距离监管指标,还有很大差距。”韩仲琦说。根据农行1月31日披露的数据,2006年农行不良贷款占比较2005年下降2.7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23%左右。韩仲琦还指出,目前农行拨备覆盖率只有4.59%,距离监管指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韩仲琦进一步阐述了农行的不良资产,他表示,农行的不良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政策性业务,有从其他行划到农行的历史包袱,这个包袱集几家行之和,大概有3000多亿元,如果把这部分剔除掉,剩下农行自有业务造成的不良资产也就和其他行股改之前差不多。农行特殊也就特殊在这里。在农行财务重组的过程里面,应该有专门的处理办法。“如果把政策性不良资产这一块分离出去之后,实际上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百分之十几。”韩仲琦说。
韩仲琦表示,农行的不良资产肯定要剥离,否则农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不下来。
农行股改方案 有望今年年底取得突破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韩仲琦透露,农行已向国务院上报了新的股改方案。他并否认内地传媒指该行股份制改革暂缓的报道,强调国有银行改革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而只有农行的股改完成,国有银行的改革才能算得上成功。韩仲琦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与其它三家国有银行相比,农行股改更具复杂性,主要是农行改革要放在农村金融体制的总体框架内全盘考虑,再加上农行历史包沉重,故农行改革相对而言要“慢”一些,但这并非意味农行改革会一拖再拖。
此前,农行已向有关部门三次上报过股改方案。韩仲琦表示,国家希望在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前,完成国有银行改革;按照此一时间表推算,农行股改有望今年底取得突破。事实上,农行股改工作一直遵循“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内部改革;而最近出现的股改办挂牌、内外部审计、成立法律与合规部、启动人力资源综合改革等工作亦表明,农行的股改工作已开始提速。
他表示,尽管一次性改制成本高,但若采用分拆方式,可能会导致局部风险扩大,故农行股改的着力点会放在整体改制上,而决策层目前已达成一致,农行应尽快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倘若股改方案还争论僵持下去,就会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内地传媒报道,农行在改革过程中,日前发现北京分行的支行,其原行长和主管副行长因涉及一则高达1.8亿元人民币的车贷骗案,而遭受开除留用及行政记大过的处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的例行审计中,该支行被查明由02~04年间,向北京一家汽车经销公司累计发放由该公司担保的汽车消费贷款4亿元,其中1.8亿元贷款资料是虚假伪造的。
据悉,该汽车经销公司负责人已潜逃国外,农行尚待通过司法途径追索损失。而在北京农行的下属支行中,该支行属“成立时间短,历史包袱轻”的支行;数据显示,该支行的贷款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
此外,《上海证券报》引述权威人士称,农行已被正式纳入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内,方案最终将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进行论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预计年底召开
随着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农行改革方案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论战的热点不外乎“分拆版”和“整体版”这两个改革方案。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不论是那版本的改革方案,最终监管层的论证重点均放在“改革效果”和“改革成本”这两个因素上。
郭田勇指出,由于农行的改革已被纳入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中,故改革后必然要符合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农村金融的总体目标,其业务发展亦要与此定位相吻合;同时,改革成本是高层决策时必然会考虑的因素。他称,整体改革的财务成本高而操作成本低,即需要国家注资的金额较大;分拆改革刚好相反,但总体而言,“分拆版”的总成本仍相对低一点。
第四篇: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
创建“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政策处理(方案)
(于2010年4月1日1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生效实施)
创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本村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是造福村民共同致富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建造桥梁、道路乃至地产、房产升值的重大举措。为规范承包田的使用行为,优化高效综合利用。本着村民自愿、公开、公正、利益共享等原则,特制定政策处理如下:
一、村民自愿以承包田折价为人民币50万元/亩参股,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
二、“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公司法”章程履行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三、本次是首次组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没有承包田的本村村民每户可以出资人民币50万元按1亩田的比例进行参股,作为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
四、村民在组建期限内未签订意向书,视同自愿放弃参股权,不享受“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利益。
五、村民擅自买卖承包田不受法律保护。承包田使用权转让可参照转让(合同)协议书,受让村民有权参股。但村委收取受让村民过户费每亩10万元。
六、有承包田不愿参股的村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其承包田只能作为耕田种植,不准搭棚、买卖及其他变相使用,否则后果自负。若今后要求入股的,必须出具书面申请报告,报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定,确定入股条件后方可入股。
七、村民承包田已搭棚作为工业生产使用的,参股后统一归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但为了支持村民工业生产发展,在集体未综合开发需要时,可保留其五年使用权,五年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按承租形式,出租给村民,租金、租期另议,但在集体综合开发需要时仍无条件拆除。
八、参股签订意向书的村民是指承包证户主或继承人,若承包证的户主已将承包田分割给兄弟或子女的,可按分割书的享有人签订。
九、参股后的村民,每年可享受粮食补贴费每亩田300元,在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产生经济效益前由村委保证垫付,农历年底发放。
十、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后,由其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对承包田进行统一综合优化开发利用。
十一、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取得的经济利益后,提交10%上交村委,作为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及困难户村民福利金,其余的部分按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股份比例分红,现金发放给股东。
十二、本次X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创建期限自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之日起60天内截止。
XXX村双委
2010年4月4日
第五篇:土地股份制改革
土地股份制改革
一、国家政策背景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就是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农民群众最关心最重视的农村土地利用问题。解决土地改革问题事关农民百姓的生活,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制成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的一种有效形式。
2011年11月22日,在“城乡统筹发展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学术年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凡有条件的农村,鼓励实行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
2009年浙江省工商局、省农业厅联合发布《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
二、各地区的探索
20世纪8O年代中后期开始,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新的实现形式,让农民个人作为集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其土地权益的实践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以及四川、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区扩展,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不同的地区对于土地股份制的改革方向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模式:
(1)南海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根据不同的资产条件选择不同的折价形式,主要是对集体土地和固定资产进行评价入股;二是根据每个农民不同的情况分别配置股权,具体配股方法有因素配股法、两级配股法、综合因素配股法;三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股份形式,主要形式有社区组织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
(2)苏州模式。其主要特点;股权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农民以纯土地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一般不作价,入股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整合后实行对外发包或租赁,所得收入按 入股土地份额进行分配。二是以农民土地入股为主,资金、技术等参股的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一般要作价折股,合作社经营收益按股份进行分配。
(3)上海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集体内部的农民将承包土地入股给其所属的村(组)集体,村(组)集体将农民入股的土地连同未发包到户的机动地打包以后,以集体的名义再入股到特 定的经济组织;-是特定的经济组织将集体入股的土地集中起来,打破原有的界限,进行统一规划整理后,以出让、出租等形式将土地推向市场,形成一级农村土地市场;三是土地经过一级市场到使用者手中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使用者可以依照法律和合同规定有偿流
转。
(4)成都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村民小组成立由村民自愿组织的集体经济合作社,行使最基本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和现有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剥离,村民以其所 有权或使用权收益股份入股组成(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即合作社,总合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即合作联社;三是乡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委员会,行使集体资产的监督权。产权主体明确 后,集体经济合作社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村民进行确权公示,最后由有关的政府部门登记颁证。
三、浙江省的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有关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政策,浙江省对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之路。省内的各个县市纷纷出台相对政策,如:宁波市出台了《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余杭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温州市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等,这些意见的颁布都为农村土地股份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最近几年来,在省内各个县市中已经陆续开展了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虞市永和镇虞东粮食合作社在响应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制订《粮食专业合作社章程》、《粮食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责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合作社,实行规范化管理,促进规模化经营。合作社享受税收减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等形式,极大地促进农民耕种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某些问题
1.对土地整治的认识不够深入
一些地区对农村土地整治尤其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执行方面存在偏差。不少地方为了获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不惜将土地整治新增节约指标全部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而不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统筹考虑,忽视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2.规划编制技术方法落后
由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相对落后,因此规划目标的设定存在偏差,导致在规划实施时,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形势和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难以按照上一轮规划确定的目标执行。此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新农村建设各专项规划之间,衔接不够,导致规划实施和执行力度不强,这也是制约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3.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对于很多地方而言,土地整治是新生事物,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政策法规和体制不够完善,距离严格规划计划管理,加强权属管理与质量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益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亟须对已有政策框架设计和土地整治重点环节予以规范完善。
4.项目监管机制不健全
土地整治牵涉到承包土地的权属调整,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然而广西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和项目实施监管政策来保障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五、一些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建议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氛围,积极争取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让他们理解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让他们成为实施土地整治的坚强后盾;二是调动各界的积极性。建议地方各级政府在深刻理解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深人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做到扬长避短,同时鼓励对土地整治进行多种模式的探索,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社会各界投入土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2.科学编制相关规划
一是建议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l~2020年)》修编工作要求,同步开展自治区级规划和全国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县级规划编制先行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部署编制工作。乡、村结合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等,以乡(镇)、多村或单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乡(镇)土地整治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区规划;二是抓紧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与土地整治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和协调工作;三是建议国家尽快统一制定省、区、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以引导各地规范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敏感问题多,需要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障。要积极探索,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立法,做好土地整治的法制保障。
4.健全项目监管体系
一是明确权属管理的程序、权属调整的方法等,出台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等配套性法规政策,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规范运行,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二是加强对项目业主、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察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党纪国法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加快建立和完善招投标市场诚信体系,制定完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激励和惩戒措施,以便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约束机制;三是强化土地整治监管力度。利用“一张图”工程,以土地综合监管平台为支撑,对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点范围、计划指标管理、复耕规模与质量、建设用地开发与利用、产权管理等,进行全面、全程监管,构建完善的土地整治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