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2: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

第一篇: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

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

【原文出处】人力资源·HR经理人

【原刊期号】20078 【分 类 号】F102

【分 类 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复印期号】200710 【作 者】张驰

【摘 要 题】劳资

01 应届毕业生需要试用一年吗?

案情简介

黄某为北京某大学应届毕业生,2005年3月至6月在A公司实习。2005年7月1日,黄某本科毕业,实习期也便结束。随后,A公司同意接收黄某,并办理了相应手续,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与见习期相同,并且约定见习期待遇为1000元/月,转正后为1500元/月。2006年6月,黄某收到A公司与其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经咨询他感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黄某认为:在自己一年的劳动合同期限中,试用期不应超过一个月,A公司违法延长试用期,克扣劳动报酬,需要为其支付11个月(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转正后的工资与试用期工资的差额5500元,并依法支付差额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A公司按期办理见习期结束后的转正定级手续。

A公司认为:首先,黄某是应届毕业生,按照国家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转正定级的期限为一年。因此,转正定级所需期限也就等同于试用期限。试用期间的薪酬理应按照试用期间工资支付。其次,黄某已经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表明黄某同意一年试用期的约定。因此,黄某的申诉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仲裁结果

经过裁决,仲裁委员会判定A公司支付黄某违法延长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差额5500元,并依法支付违法延长黄某试用期期间工资差额部分的25%作为经济补偿金;对黄某要求A公司按期办理见习期结束后的转正定级手续的申诉不予受理。

专家点评

焦点一:实习期、试用期和见习期有什么区别?相互关系如何?

应届毕业生由于初入职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劳动者群体,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自己都经常对实习期、试用期、见习期等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双方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因此需要先澄清一下这几个概念。

实习期是针对在校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更好地学习理解科学文化知识。最近几年来,为了提前抢夺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纷纷主动开展实习生计划。但是,由于学生不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因此,在实习期间,不能和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也不受劳动法调整。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五论对于应届毕业生还是对于社会人员与用人单位新建立的劳动关系都适用。试用期是伴随劳动合同而生的一个概念,先有劳动合同,后有试用期。当然劳动合同中既可约定试用期,也可不约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见习期是指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后,实行的一年期见习期制度,见习期满后,就需由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为毕业生办理转正及相应的工资及职称评定手续。因此,见习期是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目的是可以更好地考察了解毕业生,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见习期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之内,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厅不予受理这方面的争议。

见习期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人事制度下的做法。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见习期制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与试用期共同存在。因此,有些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有些单位则直接与毕业生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过后即作为正式员工。还有一些单位,既规定了见习期,又规定了试用期,并且把试用期作为见习期的一部分。由于试用期不能超过6个月,因此一般试用期都要短于见习期,在不超过试用期期限的见习期内劳动合同随时可以解除,但在已经超出了试用期的见习期剩余期限内,由于试用期结束,任何一方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都要承担违约责任。不过,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不需要支付违约金(有两种特殊情况除外)。

由此可见,实习期、见习期和试用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将三者混为一谈,要么是故意延长试用期,以方便以“在试用期内”为由随意解除劳动关系;要么是根本没搞清楚这几个概念。本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焦点二:如果劳动合同的约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该如何处理?

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本案中,A公司与黄某所签劳动合同约定了试用期等同于见习期为12个月,严重违反法律规定,显然属于无效条款。由无效条款所造成的经济责任,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因此,A公司除补足超出法定试用期外转正工资与试用期工资的差额部分之外,还应当依法承担25%的经济补偿金。

2008年1月1日起将要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此类违法现象有更加严格的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述条款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个别公司恶意利用延长试用期克扣劳动者王资的做法也提出了惩罚措施。

本案如果依照《劳动合同法》裁决,A公司的法律成本将大幅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02签了三方协议不等于进了就业“保险箱”

案情简介

刘某于2006年3月到B公司实习,并与B公司约定实习期至刘某毕业为止。2006年4月刘某与B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书”,但是当刘某7月毕业时,B公司根据刘某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实习评估报告,决定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刘某认为B公司既然与其签订了“三方协议书”,那么在毕业后就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若B公司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就应当赔偿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于是,刘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

B公司认为刘某作为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在学校参加过一些计算机编程设计方面的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希望刘某能够充分利用在公司的实习期好好学习,进一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具体业务,尽快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但刘某在实习期间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以自己是实习生而非正式员工为由不断地请假用于与同学聚会、游玩等;为数不多的上班时间也经常用来与其他员工不断宣扬自己当年曾经参加过什么比赛,获取过什么奖项。B公司认为刘某的行为与价值追求不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拒绝录用。

仲裁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专家点评

焦点:签了“三方协议书”就必须签“劳动合同”吗?

三方协议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以便于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因而三方协议书只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签订的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有约束力,只有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意向变为现实后,毕业生才能和用人单位形成正式的劳动关系。有的企业在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后,要求学生毕业前到公司实习,企业在学生毕业后根据其实习表现及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协商签订劳动合同,也可能出现不签订的情况。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签订了三方协议并没有进入就业的“保险箱”,还需要接受用人单位实习期、试用期的进一步考察。

本案中,B公司根据刘某实习的表现拒绝录用刘某的做法,没有履行三方协议上承诺的义务和责任,属于违约行为,应当应承担民事责任,按照当初协议的约定补偿刘某和学校一定的违约金。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不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做法是正确的。

出现了本案中的毕业生还没正式签约就和用人单位不欢而散的情形,对双方都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因此用人单位一方面在招人的时候就必须看准毕业生的深层次性格与能力特质,争取一次性找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该秉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如实地向毕业生介绍企业自身特征和待遇情况,不要让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感到与期望落差太大,以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不要自恃具有较高的学历、较热门的专业、出身子知名的导师门下,就不重视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而应当很好地把握实习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的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法律关系,完成从三方协议到就业合同的转变。

03当心事实劳动关系

案情简介

李某是2005届应届毕业生,从2005年2月23日至6月30日在北京的C公司技术部实习。2005年7月1日,李某大学毕业后,经公司同意仍继续留在公司内参与技术部的日常工作,接受公司的工作管理,并持有公司的胸卡、门禁卡、饭卡等相关身份证件。2005年7月底,李某报名参加所在公司委托某人才公司组织的社会公开招聘活动,9月30日被通知回家等消息。2005年9月中旬李某从C公司领取中秋过节费1000元,10月19日又领取津贴奖金1600元。之后双方多次就招聘录用和劳动报酬问题发生争执。2005年12月23日,李某被C公司明确告知未被录用。2006年1月9日,李某就双方争执内容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公司支付2005年7月至9月工资7800元,支付2005年10至12月的基本生活费5460元。

公司认为李某是实习人员,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李某在2005年7月大学毕业后,本人提出由于没有找到工作,希望继续留在公司实习。其间,李某曾参加C公司的招聘活动,但公司并未告知其获准录用,9月30日通知他回家等消息,相当于已经结束了李某在C公司的实习。实习期间C公司已支付李某实习劳务费用,不需要再支付工资和生活费。

仲裁结果

经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李某与C公司之间在2005年7月1日至2005年12月23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C公司应向李某一次性支付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的生活费1218元,驳回李某的其他仲裁请求。

专家点评

焦点一: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如何认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有着明确规定:

第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本案中,李某2005年7月1日大学毕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已具备合法劳动者主体资格,这时他继续留在C公司工作,与C公司之间就不再是原来的实习关系。李某在工作过程中,劳动场所、办公条件均由单位提供,工作过程接受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出勤时间听从公司安排,工作成果归公司审核把关,所从事的技术部工作属于C公司的业务组成部分,并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因此,李某与C公司的关系满足《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的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仲裁委员会认为李某与C公司在2005年7月1日至2005年12月23日期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裁决是正确的。

焦点二: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单位未安排工作也要支付生活费吗?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七条: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国家或者本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案中,李某于2005年7月至9月期间在C公司上班,已领取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因此,C公司无须再支付其所申诉的工资7800元。2005年10月至12月期间,C公司未安排李某工作,因此要按2005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580元/月的70%,即406元/月的标准支付李某这三个月的生活费补贴1218元。

最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第八个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按此规定执行的话,对劳动者就更加有利了,因此,用人单位必须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转正以及兼职人员的管理,避免因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而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两大亚太HR高层论坛在沪完满落幕

——记第三届“培训与发展高层论坛”与第二届“员工招聘与任用年会”

2007年9月18日至21日,捷培森公司(JF Pearson)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三后“培训与发展高层论坛”与第二届“员工招聘与任用年会”。四天的活动共聚集了约150名财富5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总监及副总裁参加。众嘉宾就提高培训效率,吸引、留住并发展核心人才,通过人才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9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培训与发展高层论坛”得到了Webex的鼎力赞助。会中,来自汇丰银行、希捷科技、阿尔卡特朗讯、惠而浦、泰科电子、上海赛科等13家公司的培训发展高级经理人发表了精彩演讲。其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培训与发展系统来支持业务发展,各大公司的人才管理的方法和案例,卓越培训之旅等议题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20至21日举行的“员工招聘与任用年会”得到了来自科锐国际(Career International)、SHL Group、First Advantage、Kelly Services和Maximum的大力支持。会议涉及的热点议题包括:中国人才库的现状,趋势及人才大战,有效招聘渠道,招聘创新,新员工培养与人才内部流动,招聘流程外包,面试工具和方法以及集约化招聘等。

第二篇:录用函-如何规避风险

录用函

经公司研究决定,录用您为公司部员工,请您在本录用函上签字以示承诺接受本公司的录用。并就劳动关系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入职报到时间

请您在年月日持本录用函到公司行政人事部报到上班。若您未能在此日期报到上班,且没有事先征得公司同意或非因不可抗力事由的,视作您不愿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公司不再受本录用函的拘束。

二、您的录用条件

公司是基于下列条件,才做出了录用您的决定:

1、您能够诚实地提供公司要求您提供的所有资料;

2、您能够完成公司在劳动合同中与您约定的工作任务;

3、您具备公司招聘广告中要求的基本条件和公司要求的您应聘岗位的任职条件;

4、5、……

若在试用期发现您并不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则公司有权以您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与您的劳动合同。若您不符合上述录用条件第1条的,公司同时认为您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

1、工作岗位:

2、劳动合同期限及试用期期限:

3、劳动报酬:

4、工作地点:

上述内容是公司与您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再另行协商,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您这些内容提出异议或要求重新协商的,则视作您不同意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四、劳动合同签订

您应当在报到上班后的10个工作日内到公司行政人事部,与公司行政部签订劳动合同。若您未能按公司要求的时间到行政人事部签订劳动合同,且没有事先征得公司同意或非因不可抗力事由的,视作您拒绝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五、您入职时提供的资料

请您详见入职需知。

六、规章制度

公司现已制定的制度有:,您入职后应当遵守上述制度,这些制度也会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您应当认真阅读这些规章制度。

七、违约责任

公司录用您,意味着其他应聘者未被录用,因此当您签字承诺后,不来公司报到上班时,您已经违反了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为人民币元。

公司盖章:应聘员工签字承诺: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HR如何规避人才录用环节的法律风险

HR如何规避人才录用环节的法律风险

录用,发生在面试等甄选环节之后、正式确认录取之前,是一段全新劳动关系开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企业最后对员工各方面的了解、审查等工作,严格来说,上述过程并非履行劳动关系的一部分,但忽视这一环节会对企业的管理埋下隐患,可谓是招用人员的最后一道门槛。本文主要介绍作为用人单位,在录用一名新员工前的一些重要准备工作及相关法律依据。

一、录用一个新员工的注意事项

1、对员工应聘材料审查:教育信息:审查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资格证书的真伪等;就业信息:审查拟录用的员工是否已从原单位离职,可采用要求其提交退工单或前一就职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方法。健康信息:审查拟录用员工的身体情况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要求。

2、背景调查:审查拟录用人员的个人属性,了解其是属于失业人员、退休人员抑或是协保人员等,针对不同的人员属性采用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如今在实践中,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简单化、形式化,不注重入职审查,在正式录用并履行后才发现劳动者学历或身体情况等方面不符合岗位的基本要求,此时用人单位轻则需要重新招聘合适的员工,提高用人成本,重则还需承担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应法律责任,甚至赔偿损失等。因此,作为用人单位应当在入职前严格审查劳动者的各项信息,根据不同的人员采用合法、合理且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二、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案说法

案例1:审查不严引纠纷案情简介

刘某是某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与公司签订了期限为2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刘某的出色表现,软件公司便出资6万元送刘某到国外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并与刘某签订了3年的服务期协议,即培训结束后刘某应再为公司服务3年,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培训结束回国后的第一年,刘某就要求提高职位和薪水,与公司协商无果后,刘某即以身体不适为由长期请病假,同时暗自跳槽到了一家动漫设计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由于刘某缺勤,软件公司不得不额外花钱聘请人员完成其工作。一个月后软件公司发现了刘某的跳槽行为,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刘某和动漫设计公司对软件公司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案件评析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中,动漫设计公司在招聘刘某时,没有对其是否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作初步审查,就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刘某,结果导致自己要对刘某给软件公司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个案例再次提醒HR在招聘人员时,应验明拟聘用的人员与其他企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拟聘用的人员没有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将给公司带来“灾难”。案例2: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用人单位能否解除案情简介

2012年1月某科技公司对外招聘一名行政总监,月薪15000元,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历。章女士在企业中从事过多年行政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看到招聘信息后很是心动,但其学历只有大专,于是章女士托朋友仿制了从本科到硕士的整套学历学位证书,之后便去应聘了。在整个面试甄选过程中,章女士凭借其工作经验及过人的口才获得了公司高层人员的垂青,在人事部门简单地看下其相关证书后,双方即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为6个月。章女士在入职当天填写了《员工入职登记表》,而在其中的学历一栏中,章女士填写的是“硕士”,并在落款处承诺提供信息均真实,如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手续办妥后,公司向章女士下发了《员工手册》。章女士入职后,利用之前累积的经验,将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公司领导同事也都对其赞赏有加。2012年5月公司人事部门人员心血来潮,在教育部网站上验证所有高级管理人员的学历学位证书,赫然发现章女士的证书在网站上竟然没有备案。一周后,该公司向章女士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是章女士入职时提交的相关材料与事实不符,其行为属欺诈,双方劳动合同应属无效。据此,科技公司与章女士解除了劳动合同。而章女士认为,其虽然学历未达到要求,但工作期间兢兢业业,也未发生任何错误,完全能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公司解除并无依据。后章女士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撤销解除决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委审理后认为科技公司解除于法有据,未支持章女士的仲裁请求。案件评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章女士向科技公司提供虚假学历证明是否构成欺诈,科技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从上述条款来看,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其中包括劳动者的技能、工作经历、学历、健康状况等。科技公司在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明确了岗位要求硕士学历,章女士为获取该岗位而向科技公司提供虚假的学历证明,存在明显的主观故意,根据法律规定,该合同应为无效合同,故科技公司与章女士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充分,仲裁委未支持章女士的诉请。随着交换关系的日趋复杂,市场主体对诚信的需求日趋强烈。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作为劳动者,诚信度是其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信任,以及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结语

在实践中发生的情况往往笔案例中要复杂的多,仅就前述的劳动者未如实告知个人真实情况而言,仍然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员工隐瞒婚姻状况和生育状况虽同样属于不诚信行为,但因为此类因素并非与劳动技能直接相关,所以隐瞒此类情况并不当然地构成欺诈;又如劳动者资格证书未进行年审,则需分析其主观因素,是一时疏忽还是蓄意为之;如保安未如实告知之前履职经历或犯罪记录,则需重点考量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总之,作为劳动关系相对人来说,诚信是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而作为用人单位,在发现不诚信行为时,还是应当多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而非草率解除,以保证切实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转自:劳动法全集)

第四篇:如何规避企业法律风险

规避企业经营法律风险之我议

现代社会,企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事主体,形形色色的企业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元素,企业承载着盈利的使命,然而,在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也如影相随。可以说,企业从产生、发展到消亡,每一个环节都布满风险,但其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最终的风险必然是法律风险。那么,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增强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实现企业运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日益成为各大企业管理人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中航油(新加坡)、安达信……这些“血”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在今天,企业的生产盈利水平与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家企业不注重法律风险的防范,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成果也许只需轻轻的几次电脑鼠标点击就在数秒时间内灰飞烟灭。因此,笔者认为,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每个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更需要熟悉掌握法律风险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这样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才能将企业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为企业的永续经营和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切断法律风险发生根源。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就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无处不

1在就像市场机遇无处不在一样。“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产销行为……”,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如果还只是停留在这种事后救火的法律救济方式上来维护合法权益,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企业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识,但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笔者认为,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完全是可以事前预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还是频繁发生了,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够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还不够深,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投入还不够多(包括精力和金钱的投入)。据统计,美国企业平均支出的防范法律风险的费用占企业收入的1%,但是中国呢?大多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很弱,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就更高。

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经营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注意它,防范它,任其发展。因此,注重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进一步熟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的安全检查,把隐藏在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时发掘出来,事先采取防范或预防机制规避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切断法律风险发生的根源。

二、防患于未然,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企业要“长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规避机制,预先知道风险的所在并进而设法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随着我国法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也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法律意识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即从“救火”意识到“防火”意识;从法律救济意识到法律防范意识;从依法维权意识到依法治企意识。总之,要使我们的法律意识完成一个从被动意识到主动意识的提升。

企业应当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在内部确定一个运转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财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墙”,将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资格风险、财务隐蔽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产权结构构成风险、诉讼仲裁风险、产权交易及投资风险、法律法规的动态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商业信誉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地域及客户关系风险等法律风险挡在企业发展之外,从依法治企上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笔者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们应每年定期为自己的企业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所谓法律风险评估,是指通过法律及相关行业专家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风险事项调查,并出具《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的意向预防性法律防范可行性建议。通过审查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公司章程、公司各项许可证照、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外重大合同签署的决策和流程、劳动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产权等项目分别进行调查和评估,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法律风险和潜在的诉讼。通过《法律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把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披露出来,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注意,并进而在法律顾问团队的帮助下,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最终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三、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规避机制,切实提升法律风险防御能力。

企业“走出去”,法律须先行。“驾驶技术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强的企业也要防范法律风险。企业的各种行为都会存在法律风险,任何类型的法律风险都会造成商机的丧失;被广泛宣传的法律风险事项会对企业的商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当这种损害发生时,会存在另一种风险,公司业务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商誉的损害会使商业伙伴丧失信心,继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资者丧失信心,最后导致股票价值下跌。

美国波音公司,该公司总部有500名高管人员,其中法律顾问有232个,占了约46%,而去年有关部门所作的“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国企业对“走出去”的法律风险未有清楚认识,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费用支出仅是发达国家企业的1/50。

预警机制应当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强调前瞻性,强调防患于未然,重视法律风险防御能力的提高,以切实减轻企业的损失。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风险控制管理、风险监控更新等方法,来发现、识别经营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四、准确把握风险源,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

调查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都普遍积极地采取规范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其中准确把握风险源不失为一个亮点。对于我们运输企业而言,企业存在一天,风险就伴随一天。

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衡间,风险与危机共存,其中以下几点法律风险源尤为值得关注。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谈判、订立、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融资类合同、合作类合同和施工承包类合同、材料供应类合同涉及金额巨大。尤其是如果未能经过有效的法律风险评估和控制,极可能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给双方当事人留下纠纷隐患。

并购转让中的法律风险:企业兼并涉及公司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其中的一些关于特种行业的经营权转让标的大、价值评估难、转让手续繁琐、廉政风险大,虽然规范了转让程序和要求,但操作中的法律风险仍然巨大。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企业管理机构给予特别关注。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劳动用工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作为老牌的公路运输企业属劳动密集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

财务税收法律风险: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涉及遵守财务、税收等法律法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利益,例如有些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运营管理法律风险:作为运输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车辆、安全等管理工作中,涉及管理瑕疵引发的侵权法律风险,收取服务费引发的合同纠纷风险,以及在交通事故中引发的人身和财产损害赔偿等法律风险。

笔者认为,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抓住工作重点,准确把握经营中的风险源,才不会避重就轻,造成顾此失彼。

基业长青是每一个企业的梦寐以求,但百年老店毕竟是凤毛麟角。所以,作为一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应顺应法制经济的时代需要,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的规避措施,并将之摆在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位臵,方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永保青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理想。正如古人所云:任凭波浪翻天起,自有中流稳渡舟。

第五篇:承揽合同标准版(规避法律风险)

承揽服务合同

(承揽关系是承揽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劳动成果,委托人给付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本合同明确了委托人和承揽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避了双方承担劳动关系责任的风险。)

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承揽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提供承揽服务事宜,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一、承揽服务事项

1、服务事项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项目内容以甲方要求为准。

2、乙方应自主完成相关服务,不得转委托他人。

二、服务期限

1.服务期限为:自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2.如在合同期限届满后,乙方仍为甲方提供本合同约定之服务,则视为本合同顺延为不定期合同。

3.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提前15天通知对方,可解除本合同。除正常结算服务费用外,无需承担其它违约责任。

三、服务费用

1、服务费用标准:每月人民币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元整)。

2、甲方于每月15日前结算支付上月服务费用。

3、本条约定之费用已包括乙方提供服务的全部成本费用及报酬,除此之外,甲方无需再向乙方支付其它任何费用。

4、乙方指定收款账号:

户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未授权任何员工、第三方收款;付款方未向指定账号付款导致损失的,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5、本合同约定的价款金额为税前金额。付款方有权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四、知识产权与保密

1、乙方履行本合同而产生的任何形态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作品、图画作品、音像资料、课件等),其全部知识产权均归甲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及商业秘密方面的权利。

2、乙方承诺保守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得知的甲方商业秘密。

五、确认与声明

1、甲方与乙方之间不建立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劳务派遣关系或类似关系,不对乙方进行管理,不对乙方承担劳动法上的义务,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如因服务需要乙方需配带甲方标志、办理员工卡或办理与甲方员工类似的手续,亦不代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

2、乙方应自行安排工作时间,无需到甲方处坐班,乙方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行以符合安全规范和技术规范的方式履行合同。

3、乙方在提供承揽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由乙方自行负责,甲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4、乙方确认,如乙方有所在单位,则已经获得所在单位的许可签署与履行本合同。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不得侵犯所在单位(如有)及任何第三方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及其它合法权利。

5、如甲方为乙方出资购买了保险(包括但不限于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则一旦发生应由甲方承担责任的事宜,保险赔付金额应计算在甲方的赔偿金额之中。

6、服务期限如出现乙方个人疾病、个人原因受伤等情形,甲方不承担责任。

六、争议解决

1、因本合同以及本合同项下订单/附件/补充协议等(如有)引起或有关的任何争议,均提请_______仲裁委员会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不服仲裁的,均可向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双方同意以合同首部列明的联系方式作为指定联系方式,同时作为有效司法送达地址。

七、附则

1、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

(以下无合同正文)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名):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服务方特别声明

本人(姓名: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确认:

1、本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称“公司”)提供承揽服务,双方构成承揽合同关系,不构成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本人不得向公司主张劳动法上的任何权利、待遇、赔偿;

2、公司无需为本人缴纳社保、公积金,本人不得向公司要求工伤等任何社保待遇;

3、本人提供承揽服务期间如发生人身或财产损害,应由本人自行承担责任,公司不承担工伤、雇主责任或其它赔偿责任(公司过错造成的,公司另外承担侵权责任)。

本人(签名):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下载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规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法律风险(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间借贷法律风险规避方法(推荐阅读)

    民间借贷法律风险控制方法由于经济发展,民间借贷纠纷越来越多。有的民间借贷,没有签订任何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了合同,但规定不够详细,甚至因为合同无效而使债权难以实现。那么,民间......

    电影联合投资法律风险的规避

    电影联合投资法律风险的规避 耗资巨大的电影,投资人往往不止一个,我们一般称为“联合投资”。在电影的联合投资上,要抓住三个关键:钱、权和人。 一、钱的风险 (一)关于资金的进入......

    试用期风险规避

    。《劳动合同法》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

    风险管理规避

    一位IT管理专家这样说到,很多风险管理工作失败,不是因为风险管理的软件程序不运行,而是很多IT管理员不了解风险的由来,未深入了解风险的症结,仅仅是单纯的尝试管理,那么风险管理注......

    创业如何规避风险

    创业如何规避风险?十年前我兼并了一个街道小厂,以偿还该厂欠信 用社70万元的贷款为条件获得了该厂的所有资产,生产高级板金腻子。半年时间也达不到质量标准。开始以为就是配方......

    规避审计风险

    改制上市公司的三年业绩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

    浅谈如何规避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最终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企业财务......

    公司如何规避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在实践当中,劳动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与企业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在劳动者拒签(或期满拒绝续签)劳动合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