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大道之行也》
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大
道之行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①选贤与能()②矜()③讲信修睦()④男有分()⑤幼有所长()⑥货恶其弃于地也()2.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4分)①与:选贤与能()遂与外人间隔()②为:天下为公()为人五()③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④行:大道之行()复前行()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2分)①老而无子的人()②老而无夫的人()③老而无妻的人()④幼而无父的人()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下列加点的词与“不独亲其亲”中加点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大道之行也》,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第二篇:大道之行也(八年级)
《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课后能够熟练地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份安详美丽的社会图景,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的《礼记》中就有所体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文学常识介绍
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礼记》,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请大家看投影。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投影提示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翻译全文,选择一组轮流翻译句子,老师作适当讲解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朗读课文。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全班朗读课文,体会其中内涵。
指导明确: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导语:《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下面来看看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简介吧!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鳏 同:矜)
翻译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发表的,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第四篇:大道之行也复习检测
八上文言文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词多义
道
1.伐竹取道:2.策之不以其道:3.伐无道,诛暴秦:
4.得道者多助:5.大道之行也:6.益慕圣贤之道:
7.不足为外人道也:
独
1.故人不独亲其亲: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独往湖心亭看雪: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矜、寡、孤、独、废疾者:
6.独守丞与战谯门中7.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长
1.幼有所长:2.以君为长者:3.木兰无长兄:
4.皆刑其长吏: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谓
1.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谓为信然
3.太守自谓也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此之谓失其本心8.太守谓谁
归
1.一屠晚归2.吾谁与归
3.云归而岩石穴暝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男有分,女有归6.请从吏夜归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稿
一、课堂上以读带学,以读促学,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
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儿,必须要有朗朗的读书声。中国诗文欣赏的传统,就是“因声求气”。梅老师运用这种文言文教学的朗读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末,很难得。文气儿,不是两三次朗读就能读出来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梅老师在组织学生朗读时经历了四个层次,先是自读课文,采用的是默读的方式解决字词读音,然后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抽生个人朗读,男女pk朗读的方式读出节奏,接着再通过范读,学生齐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诗文内容,读出感情。最后通过背诵的方式巩固新知。整整一堂课,光学生朗读的时间就有20多分钟的时间。熟读诗文三百遍,不会吟来也会诌。梅老师在朗读这一环节,不断朗读,体现差异与层次,课堂真实而有效,给学生一键学习文言文真实而有用的'法宝。
二、因言寻意,避免了文言文教学的呆板和枯燥。
文言文教学,绝大部分的情形是“言”的地位高于文。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把文言词的积累、文言句的翻译放在了首位。脱离了课文,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情境,字词的理解显得那么枯燥乏味。梅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以两个问题为引领,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字词,也背诵了相关的语句,一举两得。
三、学法指导具体可行,学生学习时有法可依,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梅老师上课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法指导,细致到每个问题,每一次活动任务。学生在学习时不再盲目,并且在自主学习时快速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