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22: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选贤与()能

讲信修mù().矜()寡孤独 谋闭而不兴()..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废疾者()..(2)女有归().(3)谋闭而不兴().(4)故外户而不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礼记》是__________经典之一,是西汉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5.理解课文填空。

(1)说明政府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人才能得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guān)..C.男有分,女有归(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修:崇尚、培养。是故:因此。大同:大家一样。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9.根据选文,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古今中外,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实现“大同”社会,请你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实例。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或请重法以禁之().(2)朕当去奢省费().(3)轻徭薄赋().(4)安用重法邪().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或请重法以禁之。(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3)路不拾遗。(4)商旅野宿。

13.唐太宗的说法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些思想? 14.选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表达交流】

15.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2011年1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时的讲话)

【体验中考】 16.(2010·四川成都中考)某班开展了“走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情况调查组准备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①对老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家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明宣传组负责对社区进行文明宣传。他们对不文明的宣传语进行了整改。社区某角落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请把它改成温馨提示语,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7.(2011·广西桂林中考)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A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 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C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世博会,D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1)A句语序不当,正确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2)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3)C句有一处标点错误: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4)D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应删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1.答案:jǔ 睦 ɡuān xīnɡ 2.参考答案:(1)残疾人(2)女子出嫁(3)发生(4)用门闩插门 3.参考答案:(1)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所用,幼童能顺利成长。(2)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4.答案:(1)《礼记·礼运》 儒家 戴圣(2)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5.答案:(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6.答案:C 7.答案:D 8.参考答案:(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也可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参考答案: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能。

10.答案示例:谭嗣同为追求心中理想不惜在“戊戌变法”中献出生命;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是其毕生追求。西方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构想了“乌托邦”式的美好社会。

11.参考答案:(1)有的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12.参考答案:(1)有的人建议加大法律惩罚的力度,以禁止盗窃行为。(2)杜绝(朝廷的)奢华,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3)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4)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13.参考答案:选贤举能,使民有所养。

14.参考答案: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15.答案示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上面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来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16.答案示例:(1)①儿女经常回来看望您吗?②如果您和老人是分开居住的,老人突发疾病时您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2)爱护环境,就像爱护你的眼睛。(或:小区是我们共同的家,美化环境靠大家。)17.参考答案:(1)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7 000万人次前往参观(2)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3)顿号 逗号(4)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也是(更是、还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5)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

第二篇:大道之行也(八年级)

《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课后能够熟练地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份安详美丽的社会图景,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的《礼记》中就有所体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文学常识介绍

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礼记》,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请大家看投影。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投影提示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翻译全文,选择一组轮流翻译句子,老师作适当讲解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朗读课文。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全班朗读课文,体会其中内涵。

指导明确: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导语:《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下面来看看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简介吧!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鳏 同:矜)

翻译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发表的,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知识与技能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重点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难点

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

1.孔子的画像 2.《礼记》的封面。

1课时

人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这是我们的先祖们探究不辍的问题。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将此二篇单独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自宋至清的六七百年间,“四书”成为青年学子入仕应考的必读书。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全班齐读课文。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那么文章中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占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喾、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5.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同理想是儒家倡导的最高理想,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有闪光之处。儒家在大同理想中所确立的“选贤与能”的用人路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这对于当今我国的选拔公务员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儒家大同理想强调“讲信修睦”,提倡人们在交往中讲究诚信,和睦相处,这同今天“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不谋而合。儒家大同理想倡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强调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表现了对“人”的关爱,同今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相吻合,它启迪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使老、弱、病、残者得到应有的关照。

儒家“大同理想”向往“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安定局面,同我们今天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相契合,对于我们坚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以第一句总领全文,对“大同”社会作总的说明。接着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结:在这和平安定的“大同”社会里,不安定的现象不复存在,寄托了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也暗含对现实社会黑暗现象的厌恶。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通过对比,得出的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道之推己及人 充满关爱 第二层:阐述大同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也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第三层:总结全文 外户不闭 和平安定大

本课教学整体感知先让学生了解古代圣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础特征。然后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已学的《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本课中的“大同”有无相似之处,来加深对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政权属于社会 天下为公第一层:总说大

选举管理者 选贤与能同社会的纲领

社会和平安定 讲信修睦 3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稿

一、课堂上以读带学,以读促学,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

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儿,必须要有朗朗的读书声。中国诗文欣赏的传统,就是“因声求气”。梅老师运用这种文言文教学的朗读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末,很难得。文气儿,不是两三次朗读就能读出来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梅老师在组织学生朗读时经历了四个层次,先是自读课文,采用的是默读的方式解决字词读音,然后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抽生个人朗读,男女pk朗读的方式读出节奏,接着再通过范读,学生齐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诗文内容,读出感情。最后通过背诵的方式巩固新知。整整一堂课,光学生朗读的时间就有20多分钟的时间。熟读诗文三百遍,不会吟来也会诌。梅老师在朗读这一环节,不断朗读,体现差异与层次,课堂真实而有效,给学生一键学习文言文真实而有用的'法宝。

二、因言寻意,避免了文言文教学的呆板和枯燥。

文言文教学,绝大部分的情形是“言”的地位高于文。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把文言词的积累、文言句的翻译放在了首位。脱离了课文,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情境,字词的理解显得那么枯燥乏味。梅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以两个问题为引领,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字词,也背诵了相关的语句,一举两得。

三、学法指导具体可行,学生学习时有法可依,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梅老师上课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法指导,细致到每个问题,每一次活动任务。学生在学习时不再盲目,并且在自主学习时快速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下载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